CN115151739A -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1739A
CN115151739A CN202180016907.5A CN202180016907A CN115151739A CN 115151739 A CN115151739 A CN 115151739A CN 202180016907 A CN202180016907 A CN 202180016907A CN 115151739 A CN115151739 A CN 115151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splice
frame
anchoring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69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塔韦尼耶
F·吉耶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p Commercial Invest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Fp Commercial Invest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p Commercial Investment Co filed Critical Fp Commercial Investment Co
Publication of CN115151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16G3/08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consisting of plates and screw-bolts or riv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部(10)框架(20),该拼接部(10)框架(20)旨在附接到一种类型的传送带(1)的至少第一端部(11),该传送带类型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2),主体(2)的内部容纳有包括缆绳(4)的加强件(3),所述框架(2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具有至少一个主体和锚固构件,该主体配置为相对于传送带(1)至少部分地横向延伸,以及锚固构件配置为与缆绳(4)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以便将保持构件的主体固定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所述保持构件包括保持接口,所述保持接口用于在所述拼接装置(100)和所述传送带(1)之间施加张力时用于保持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所述拼接装置(100)旨在用于将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拼接。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传送带拼接的技术领域,旨在连接至少一条传送带的端部。为了简单起见,术语“传送带”在本说明书中将具有传送带和驱动带的含义。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传送带拼接部的框架,该框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主体内部容纳有包括缆绳的加强件。
背景技术
已知传送带用于输送不同的材料或产品,如煤、矿石或工业或农业产品。这些传送带由具有适当长度和宽度的增强弹性体或增强合成材料制成的传送带组成,其端部必须在装配之前或之后在包括偏转辊和惰辊的支撑和驱动装置上相互连接。通常,这些装置还包括张紧元件,以确保传送带适当张紧。
这些传送带尤其用于矿山、采石场和其他工作条件恶劣、内应力高的地方。因此,此类传送带配备有金属线或缆绳形式的加强件,例如由钢制成的加强件,沿传送带的纵向布置并嵌入传送带的主体中,通常由弹性体或合成材料制成,以使其为传送带所针对的特定应用提供所需的阻力。
连接传送带的端部的解决方案很多。最初,并且直到今天,当带由增强型可硫化弹性体制成时,仍使用硫化。众所周知,在准备工作旨在例如在每个端部产生互补的轮廓(当所述端部放在一起时,互补的轮廓彼此应用)之后,通过应用热和真空来执行硫化。硫化的一种变体是冷粘合。
对于缆绳增强的传送带,通过邻接进行硫化或热焊接的效果不允许将每一端部的两股缆绳加强件固定在一起。这会导致加强件不连续,从而损害机械抗拉强度。由缆绳及其端部在连接纵向范围上的巧妙分布组成的解决方案也是已知的,例如,其不连续性并非都沿同一横向轴线对齐,这将局部且实质上削弱拼接部处的传送带。这种解决方案在今天非常常见,需要在相对较长的长度上整体剥离待制作的拼接部的两侧的所有缆绳的端部,然后在一定长度上形成缆绳端部的这些部分的缠绕,同时沿带的宽度以纵向交错的方式布置其端部。这样,两个相邻的缆绳端部不会横向对齐,即在宽度方向上不会对齐。完成此操作后,必须将缆绳嵌入构成带的主体的材料中,并进行硫化操作以完成拼接。
这种方法的实施尤其具有约束性。首先,多种操作需要很长的维护时间,超过一天甚至几天。此外,使用传送带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在拼接时进行仔细的工作,这只能由高素质的专家完成。考虑到维护期的持续时间,需要几组人员轮换,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资格。此外,这些拼接需要在很长的长度(几米长,通常在5米到10米之间)上进行。由于硫化操作必须在拼接部的整个长度上一步进行,因此必须能够在现场(通常在拼接部要维修的地方)有硫化压力机,并使所述硫化压力机适应拼接部的长度。因此,执行时间和相应的成本非常重要。
还已知其他连接缆绳的端部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拼接。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在这里同样需要技术人员,并且通常需要在传送带的端部附近进行缆绳剥离操作以连接在一起,这非常耗时。
另一种已知的连接方法是使用从金属条上切下的U形钉子,该钉子包括通过铰链连接的上板和下板,这些钉子以两个系列固定,横跨待连接的传送带的每个端部,使得铰链突出,一个系列的铰链可以与另一系列的铰链互锁,然后连接和铰接轴穿过联锁铰链内部以连接两端,从而形成一种铰链。用于将夹持件固定到传送带端部的已知装置包括轴状固定装置,例如螺柱、铆钉和/或螺钉。这些轴的优点是能够穿过嵌入传送带中的缆绳,从而进入要连接在一起的端部。然而,经验表明,这种解决方案在抗拉强度方面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因为缆绳会受到高程度的解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解开效应,通常使用钉子将传送带的端部覆盖更长的长度,以便能够将轴状固定装置扩展到更长的缆绳长度上,这种特征特别具有约束性,因为当拼接部通过偏转辊时,它对拼接部的柔性有害。
为了进一步提高拼接部的抗拉强度和柔性,以及减少传送带必须保持静止的必要维护时间,已经开发了许多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已经提出了更近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使用扁平连接元件的拼接装置,该连接元件通常由增强弹性体或合成材料制成,分别跨在传送带端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固定到待连接的所述端部。专利EP-0827575-B1和EP-1163459-B1中给出了这种拼接装置的示例。这些装置包括可选地通过中心部分连接的上板和下板。这些下板和上板具有适于与传送带的特定端部接合的间隙。换句话说,这些拼接装置包括两对相对的固定法兰,传送带的端部分别插入同一对的两个法兰之间。
在传送带的端部形成拼接板的下部和上部,通常通过轴状固定装置(如铆钉、销、螺柱、螺钉螺母系统)固定,或通过法兰的冷粘合或平面硫化抵靠在法兰之间啮合的传送带的外平面上。这些拼接装置由柔性、弹性材料(例如硫化橡胶)或合成材料(例如聚氨酯)制成,通常包括组合框架。
此类解决方案有效地用于织物增强传送带。然而,在缆绳加强件的情况下,轴状固定装置穿过缆绳的问题始终存在:增加轴状固定装置以尽量减少缆绳的局部损坏,会导致拼接部变硬,这与为了通过偏转辊而寻求的柔性相反。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实现一种比现有技术提出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用于拼接一种类型的传送带的两端,该种类型的传送带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主体的内部装有包括缆绳的加强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用于缆绳增强传送带的现有拼接部的演变,并解决了上述一些或所有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以确保此类传送带拼接部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承受高拉伸应力,特别是用于运输各种材料,如煤或矿石,同时为偏转辊的通过提供必要的柔性。
其目的还在于通过提出一种制造、储存和分销成本低并且易于实施的解决方案来降低成本,从而不需要熟练工人,减少维护时间,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传送带的停机时间,而不会影响所获得产品的质量,即保持或甚至提高拼接部的质量和强度。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部框架,该拼接部框架旨在连接到一种类型的传送带的至少第一端部,该类型的传送带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主体的内部容纳有包括缆绳的加强件,所述框架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具有至少一个主体和锚固构件,该主体配置为相对于传送带至少部分地横向延伸,以及锚固构件配置为与缆绳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以便将保持构件的主体固定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所述保持构件包括保持接口,所述保持接口用于当在所述拼接装置和所述传送带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所述拼接装置用于将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拼接。
包括这种特性组合的框架特别有利,因为它形成了一种用于固定拼接装置固定装置的结构,从而可以吸收穿过拼接部的拉力。此外,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可将其力施加在保持构件上,该保持构件本身与锚固构件成一体,锚固构件至少两个,接合在两条单独的缆绳上,最好相邻,并横向隔开。在这些条件下,每个锚定装置承受的拉伸应力相对于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承受的拉伸应力至少除以2,并且锚定装置的该拉伸应力可以被至少两条缆绳吸收。因此,框架形成了一种分配由锚固装置承受的拉伸应力的装置,这使得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缆绳的解开效应。
此外,由于锚固构件不穿过传送带拼接部的整个厚度,而仅穿过与剥离操作后获得的端部厚度相对应的厚度,因此拼接部的柔性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
最后,如果传送带两端之间形成纵向空间,这种框架可以直接或甚至间接地邻接容纳在每个基本横向对齐部分中的缆绳的端部。这种拼接部更容易实现,并且允许拼接部的长度显著减小。
保持构件的保持接口允许将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保持在拼接位置,该拼接装置用于将保持器的第一部分与传送带的第二端部拼接在一起,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布置在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的拼接装置的两个拼接板之间。在这种配置中,连接到传送带的至少第一端部的框架与拼接装置分离。尤其是,锚固构件与用于固定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分开,所述拼接装置的类型包括至少两个拼接板,每个拼接板覆盖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不同侧,使得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布置在两个拼接板之间,拼接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这样,当在拼接装置和传送带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接口确保拼接装置的固定装置的保持功能。因此,所附接的框架确保了传送带的至少第一端部的增强功能,以便在受到拉力时保持拼接装置。
优选地,每个锚固构件包括轴,该轴配置为穿过第一端部。这些轴可以是形成保持构件的螺柱锚固凸件,或者例如,形成保持构件的螺钉的轴。
框架最好具有刚性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比柔性结构(例如缆绳)具有更好的保持。
优选地,锚固构件和/或保持构件的主体为金属。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些保持构件的保持接口由所述保持构件的主体支撑。这简化了框架的结构。在一种有利的配置中,保持接口具有凹面,该凹面形成纵向定向或开口的压印,以支撑至少一个固定装置。该支撑件形成用于固定装置的接收支架,允许由相关锚固构件接合的缆绳吸收的力均匀分布。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多个保持构件沿轴线连接在一起,该轴线旨在相对于传送带横向延伸。这种特征便于操作者安装保持构件。这使得可以同时连接多个保持构件。此外,传送带横向上的整体连接允许保持传送带的柔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该支撑板配置为覆盖传送带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同一侧的至少一部分,支撑板包括以预定模式(例如交错模式)布置的多个保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些。优选地,选择图案以确保张力在缆绳的端部的范围内均匀分布。这种支撑板的目的是在不损害柔性的情况下,也沿传送带的纵向将至少一些保持构件固定或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使用这种支撑板(优选由与传送带的主体相同的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在单次操作中连接预定位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保持构件,以便到达它们在相关端部上的相应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离保持构件的两个锚固构件的距离对应于分离传送带的第一端部的两条缆绳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构件连接到两条单独的相邻缆绳上。更一般地,可以选择将保持构件的两个锚固构件间隔的距离,该距离配置为基本上对应于将两条缆绳从传送带的第一端部间隔开的距离的倍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些保持构件的至少一些锚固构件包括螺柱,其锚固凸件位于相关保持构件的主体的延伸部分,每个螺柱优选以一体式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构件的主体包括通过锚固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上部和/或下部,保持构件的主体的下部和/或上部拟来自传送带的第一端部的一侧或另一侧,具体取决于传送带的厚度。这种构造还允许在传送带的相应端部上以分布在较大表面上的压力夹紧。这样的压力减少了力通过锚固构件传递到缆绳中,因为拉力随后被保持锚固构件的缆绳和在保持构件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夹紧端部的材料吸收。
根据一个实施例,由保持构件的主体的上部和下部组成的两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槽,如埋头孔,适用于接收其中一个保持构件的头部,两个部分的第二部分包含至少一个固定接口,如螺纹孔,所述锚固构件的锚定部分适于与之配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部或下部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陷,该凹陷适合容纳锚固构件(如螺柱)的头部或中央横向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根据补充或替代实施例,上部或下部中的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陷,该凹陷适合容纳锚固构件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在该部分下方弯曲。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沿纵轴延伸的传送带,该传送带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主体的内部容纳有加强件,该加强件包括至少部分轴向延伸的缆绳,所述传送带包括通过拼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拼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拼接板,每个拼接板覆盖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分离的侧面,使得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布置在两块拼接板之间,拼接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所述拼接部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拼接部框架,所述拼接部框架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并且配置为在所述拼接部装置和所述传送带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所述拼接部装置的固定装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制造传送带拼接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剥离传送带主体的上部和下部;
-安装连接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至少一个拼接部框架;
-安装所述拼接装置以便连接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这种方法特别有利,因为它易于由一个人执行,而无需特殊技能。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剥离传送带的主体的上部和下部的步骤对应于相应端部的柔性材料主体中的材料移除操作,所述材料位于相关端部的一层或外周和内周层上,围绕中心层,在中心层内设置有加强件,例如缆绳。然后在该步骤中不剥离中心层,因为该方法不需要移除端部的缆绳周围的所有材料,这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少了维护成本和传送带的停机时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参考附图,附图说明:
[图1A]: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带拼接部的分解图;
[图1B]:根据第一实施例组装的拼接部的顶部透视图;
[图2]:传送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视图,每个端部都配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
[图3]:根据第二实施例组装的拼接部的顶部透视图;
[图4A]:图3的细节图;
[图4B]:根据第三实施例组装的拼接部的详细局部顶部透视图;
[图5]:根据第三种实现方法组装的拼接部的详细底部透视图;
[图6A]:根据第四实施例,固定装置抵靠在保持构件上的支撑的局部截面图;
[图6B]:图6A的横截面视图的顶部透视图;
[图6C]:图6A的横截面图的底部透视图;
[图7]: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固定装置抵靠在保持构件上的支撑的局部横截面的顶部透视图;
[图8]: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用于拼接部的框架视图;
[图9]:包括根据该第六实施例的框架的拼接部的细节;
[图10]:根据第六实施例组装的拼接部的顶部透视图;
[图11]:根据第七实施例组装的拼接部的顶部透视图;
[图12]: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用于拼接部的支撑板的视图;
[图13]:根据本第八实施例的用于传送带的拼接部的视图;
[图14]: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用于拼接部的支撑板的视图。
为清晰起见,所有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均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为了澄清说明书和权利请求书,将在非限制性的基础上,参考图中所示的X、Y、Z轴,将采用术语“纵向”、“横向”和“垂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和2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带1的拼接部10。传送带1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该纵向轴线X大体上对应于沿着传送带的行进方向。传送带1包括由柔性材料(例如可硫化弹性体或合成材料)制成的主体2,该主体用包括嵌入主体2中的缆绳4的加强件3加强。由传送带1吸收的力主要是纵向的,使得缆绳4布置在传送带1的主体2中轴向延伸,并且在所述传送带1的使用期间,所述缆绳在牵引力下运行。
传送带1具有第一端缘11’和第二端缘12’,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从第一端缘11’和第二端缘12’延伸到传送带1上,并通过拼接装置100拼接在一起,从而固定两个端部11、12的拼接部10。应注意的是,在实践中,考虑到根据采石场或其他使用场所的用途输送不同材料或不同产品的距离,单个传送带1可通过多个纵向传送带部分拼接而成,其中纵向传送带部分通过拼接装置100拼接在一起。
端部11、12配置为使得在拼接位置,位于拼接装置100处的拼接部10的厚度与传送带1的厚度相等。这样,拼接装置100的使用不会在其中的端部11、12处产生局部过厚,该厚度是固定的。这种特征对于避免刮刀在输送机上通过而导致的过早磨损尤为重要。为了满足该限制,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被减薄,特别是在通过剥离操作剥离之后,以确保拼接装置100的安装。该剥离优选地在厚度上延伸至缆绳4,即延伸至对应于缆绳4厚度的厚度。
传送带1在其主体2中容纳有加强的缆绳4。传送带1的结构使得在其厚度e的方向上包括基本上中心层1A,该中心层1A将缆绳4集成在一起,垂直插入无加强件3的主体2的柔性材料的两个外层(即:传送带1的主体2的上部和下部)之间。
传送带1的每根缆绳4在传送带1的主体2中纵向延伸,连续延伸至相应的端部,每根缆绳的松散和断开端位于该端部。端部11、12在传送带的纵向延伸部分中形成中心层1A,中心层1A有集成缆绳并剥离外层,即剥离下层和上层材料,该下层和上层材料通常位于中心层1A的任一侧,超出拼接部10的传送带的其余部分。端部11、12的厚度对应于剥离操作后获得的中心层1A的厚度,并且优选地等于缆绳4的平均直径或缆绳4的最大直径。因此,不需要完全剥离每根缆绳,这对应于完全移除围绕缆绳4的主体2的所有材料,特别是缆绳4之间的主体2的材料。
用于拼接两个端部11、12的拼接装置100包括两个拼接板101、102,每个拼接板的尺寸应能覆盖传送带1的全部或部分宽度,并且优选覆盖整个宽度,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位于传送带1的同一侧。拼接板101、102包括跨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的下拼接板101和跨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的上拼接板102,以便它们重叠。这些拼接板101、102各自具有与相应端部的厚度互补的厚度,该端部配置为共同填充在剥离步骤期间导致的材料去除,以使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变薄。这样,拼接后,拼接部10与传送带1的下表面1”和上表面1’齐平,即传送带1的厚度e恒定,而无起伏。如上所述,这种特征使得可以避免由于使用位于输送材料路径中的刮刀(未示出)而导致的过早磨损,并且刮刀配置为刮擦传送带1的上表面1’。
所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垂直卡在或夹紧在两个拼接板101、102之间,每个拼接板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之间形成材料桥。所述拼接板101、102由柔性和弹性材料(例如硫化橡胶)或合成材料(例如聚氨酯)制成,并且可以包括嵌入式框架(例如纺织框架)。所述材料优选为与构成传送带1的主体2的材料相同的柔性材料。
下拼接板101和上拼接板102由轴状固定装置110(如铆钉、销、螺柱和/或螺钉螺母系统)固定。固定装置110穿过以下的厚度且为依次穿过以下:两个拼接板101或102中的第一个,然后是两个端部11或12中的一个,最后是两个拼接板101或102中的第二个。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10是螺钉,每个螺钉包括头部111和带有螺纹的锚固部分112,拼接板101、102包括用于与固定装置110的头部111配合的第一接口113和/或用于与固定装置110的锚固部分112配合的第二接口114。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113、114由嵌入拼接板101、102中的插件或附接的插件(例如垫圈115)承载。优选地,承载第二接口的插件(此处为螺纹插件)局部匹配缆绳4或一组缆绳4的一部分,例如通过遵循相同的曲率,这允许显著的紧固而不使其变形(见图5)。
第一接口113包括垂直钻孔的垫圈115,每个垫圈115包括适用于接收其中一个固定装置110的头部111的压印。在这种配置中,形成第一接口113的垫圈115因此形成了连接件,该连接件与上拼接板101中适合由固定装置110穿过的孔相关并互补。这些垫圈115各自在其周边具有朝向支撑其的拼接板的点,以便穿透并接合所述拼接板。可选地,或者组合,例如,在不同的第一接口113集成在同一拼接板中的情况下,这些垫圈115可以并入拼接板101中,即嵌入柔性和弹性材料(例如,形成相关拼接板的硫化橡胶)中。
第二接口114包括柱形管状部分116,其内柱形表面适于通过与锚固部分112的螺纹互补的螺纹孔与固定装置110的锚固部分112配合。
根据本发明,拼接部10包括连接至第一端部11的拼接部框架20和连接至第二端部12的另一框架20。这些框架20配置成当在拼接装置100和传送带1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拼接装置100的全部或部分的固定装置110。
具体地,框架20附接到厚度变薄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这是
-在剥离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步骤之后,作为剥离的结果,中心层1A被剥离,该中心层集成了缆绳,端部11、12的厚度优选减小到缆绳4的厚度,以及
-在安装拼接装置100之前,借助于拼接装置100,两个拼接板101、102跨着设置有所述框架20的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叠置。
框架20包括保持构件30,保持构件30包括多个螺柱301。每个螺柱301在固定到传送带之前具有一般的“U”形。螺柱301由一体式、优选金属轴形成。螺柱301的主体31由轴的中央横向部分形成,形成保持接口32,所述主体31构造成相对于传送带1横向延伸。轴的中心部分插在形成锚固构件40的两个横向轴部分之间。换言之,每个螺柱301包括由轴的中心部分的延伸部分(即在主体31的任一侧)形成的锚固凸件33。
这些锚固构件40(此处为锚固凸件33)均为轴状,包括点及其端部,以便于插入相关端部11、12并垂直穿过其厚度。每个螺柱301的锚固凸件33的尖端在插入后在相应的端部11、12下方弯折或弯曲以在安装后将螺柱301锁定到位,并确保其在传送带1的操作期间不能被移除。
当在拼接装置100和传送带1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配置为保持固定装置110。保持接口32由所述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支撑。同一螺柱301的锚固凸件33锚定在同一相应端部11、12的两条单独的缆绳4中,缆绳4相对于传送带1轴向延伸。然后,每个螺柱301的主体31至少部分横向地定位在两个相邻缆绳4之间,从而在两个缆绳4之间形成连接桥,因此也横向地沿着轴线Y相对于传送带1定位。同一螺柱301的两个锚固凸件33之间的距离d等于相应端部11、12的两根缆绳4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见图5)。更一般地,该距离d选择为两条缆绳之间平均间距的倍数,以确保缆绳沿传送带1的宽度均匀分布。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变型,例如具有两个以上(例如三个)锚固凸件33的螺柱,每个锚固凸件33锚固在三根相邻缆绳中的一根缆绳中。
每个框架20的螺柱301以合适的图案均匀分布在两个端部11、12上。两个端部11、12中的每一个都必须包括足够的保持构件30,以确保其在向带施加张力时保持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的功能,但不要太多,以免显著降低所述传送带1在拼接部10处的柔性。
当使用传送带1时,它会纵向移动,以运输不同的材料或产品。该运输涉及在牵引下运行的传送带1中的阻力。特别是,在拼接部10处,拉力倾向于使第一端部11移离第二端部12,然后通过拼接装置100相对彼此保持。当受到这样的拉力时,两个端部11、12中的一个对穿过它们的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施加拉力,固定装置110由拼接装置100的拼接板101、102保持,优选相对于平行于横轴Y的垂直拼接平面对称,横轴Y位于两个端缘11’、12’之间或甚至包含两个端缘11’、12’。因此拼接装置100的拼接板101、102受到高拉伸应力,并且固定装置110使得能够保持端部11、12彼此的轴向分离。框架20通过吸收螺钉110的拉力形成相关端部11、12的加强件,螺钉110在牵引过程中抵靠放置在其路径中的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根据不同的变型,参考图6A、6B、6C和7详细说明了此类支撑件。
每个保持构件30纵向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110和传送带1的端缘11'、12'(即相关端部11、12)中的一个之间。以这种方式,固定装置110由保持构件30保持,以便直接或间接地抵靠至少一个保持接口32。此外,这些保持装置30固定在至少两条不同的缆绳4上,优选是两条相邻的缆绳4,如本实施例所示。这样,在相关端部11、12相对于拼接装置100施加拉力期间,每个保持构件30对螺钉110的纵向位移形成障碍。这种特征有助于加强两个端部11、12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强拼接部10。
固定在第一端部11中的保持构件30所承载的保持接口32将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保持在第一牵引方向T1上(见图1B)。由锚固在第二端部12中的保持构件30承载的保持接口32依次将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保持在与第一牵引方向T1相反的第二牵引方向T2上。因此,当在拼接装置100和传送带1的每一端之间施加拉力时,框架20有助于保持端部11、12的相对纵向间距,并且确保传送带1的端部和拼接部10的结构强度以承受显著的拉伸应力。此外,由于保持构件30仅位于变薄的端部11、12处,因此所述保持构件30对带的柔性的影响减小。最后,即使轴状固定装置110穿过加强的缆绳4,单个固定装置110的拉力分布在至少两条缆绳上,这减少了每根缆绳4的拉力吸收,从而限制了拆开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端部11、12的保持构件30布置成多个、特别是三个单独的横向对齐或排。每个端部11、12进一步以多个纵向对齐方式布置保持构件30,端部11、12的每个纵向对齐方式与另一端部12、11的纵向对齐方式对齐。每个保持构件30固定到两个单独的相邻缆绳4上。一根缆绳在此通过保持装置30连接到单个相邻缆绳,使得缆绳以独立的对连接。在这种配置中,如果端部11、12的端部包括奇数根缆绳,则侧边上的一根缆绳可能没有任何穿过它的保持构件。一般来说,这种配置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保持了拼接部10的良好柔性以促进传送带1的槽形。当然,保持构件30的这种分布可以不同。例如,包括螺柱301的保持构件30可以交错布置,以便它们位于例如每个端部11、12的三个单独的横向对齐或排中,螺柱301从一排移动到另一排,移动的步长对应于两条缆绳4之间的平均空间。这种分布还取决于固定装置110在拼接装置100上形成的图案。
应注意的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沿着中心排穿过拼接装置100的两个拼接板101、102的固定装置110,该固定装置不穿过端部11、12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穿过传送带1的两个端缘11’、12’之间的纵向分隔空间。应注意的是,在替代实施例中,两个端部11、12可在拼接部中邻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供了中心排的固定装置110,则该排的所述固定装置110穿过其中一个端部,该端部具有适当的长度,略大于另一个端部的长度。在另一变型中,两个拼接板101、102在其中心通过形成拼接装置100的“H”轮廓的材料拼接连接,该拼接可以与两个拼接板101、102中的任一个形成一体,或者形成插件。
两排固定装置110布置成与拼接装置100的纵向端部相邻,并进一步包括从第一接口113向拼接部10的外部纵向突出的保护边缘(此处为垫圈115)。然后对纵向限定上拼接板101的两个边缘进行加固,这限制了可能产生起伏的磨损风险,从而限制了拼接板可能进入任何刮刀路径的风险。当然,这种加强边缘可以作为下拼接板102的补充或替代应用。
图3、4A、4B、5、6和7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特别是拼接装置100的配置使得每个固定装置110在牵引过程中抵靠位于其路径中的单独的保持构件30。因此,由连接两个拼接板101、102并穿过端部11、12中相应一个的固定装置110的布置形成的图案与保持构件30的图案相关联并相似。然后,固定装置110的分布取决于保持构件30的分布。这种结构提供了改进的抗拉强度。这些实施例没有固定装置110的中心排。
相反,在图1A和1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未与保持构件30的每个固定接口32两两完全纵向对齐。由保持构件30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上形成的图案可被选择为使得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的大部分(不一定全部)通过直接或间接抵靠至少一个保持接口32而由保持构件30保持并与保持构件30纵向对准。这样的实施例在框架20和拼接装置100在困难条件下固定的情况下是可行的,或者甚至在组装精度不完美的情况下也是可行的。这减少了安装框架20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固定构件110可以通过缆绳4布置和/或从框架20的保持构件30偏移,仍能确保固定效果。在这种配置中,固定装置110(此处为螺钉)的布置相对于带1的缆绳的台阶随机地优选地组合在一起,以承受保持构件30,拧紧带上的所述螺钉110,并使一些固定装置110穿过缆绳。
参考图3和4A,该第二实施例说明了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螺柱类型301的保持构件30,不同之处在于其保持接口32具有纵向定向或开口的凹陷320。该凹陷320形成保持接口32,用于直接或间接地以支撑件的形式接收固定装置110中的至少一个(这里只有一个)。该支撑件形成用于轴状固定装置110、特别是轴本身的接收支架,最小化相关端部和拼接装置100之间的相对横向运动,并由于锚固构件40(这里特别是锚固凸件33)使得锚固在其中的相关联的螺柱301的两条缆绳上所承受的力均匀分布。
图4B和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螺柱型301的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是直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图6A、6B和6C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视图,该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螺柱型301的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是直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此外,每个保持构件30包括下部35’,该下部35’构造成连接两个锚固构件40,特别是同一保持构件30的两个锚固凸件33。每个下部35’位于与接收螺柱301的轴的主体31的端部的一侧垂直相对的一侧。下部35’通常为长方形,至少在前侧壁上具有凹陷,并沿纵向定向。该凹陷320形成与螺柱301的主体31所承载的保持接口互补的保持接口32,并且使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支撑件的形式接收至少一个固定装置110。这样的凹陷320确保了相关的保持构件锚定在其中的缆绳上的力的更好分布。在每个下部35’的一侧提供适当的压印,以容纳在端部11、12下方弯曲的螺柱301的两个锚固凸件33中的至少一部分。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固定装置支撑在保持构件上的局部横截面的顶部透视图。该实施例与前面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下部35’之外,它还包括接收螺柱301的上部34’。下部35’和上部34’的功能与参照下文描述的实施例的主体31的下部34和上部35的功能类似,因为每个保持构件30包括由锚固构件40连接在一起的上部34和下部35。每个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的下部和上部34、35形成插入件,用于在传送带1的相关联的第一端部11、12的任一侧沿其厚度e的方向垂直向下压。上部34’包括位于其一侧的压印,该压印适于接收螺柱301的主体31的至少一部分,无论其是直的或者是具有凹陷320。上部34’的存在使保持接口32在其横向边缘处移位。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包括上部34’,形成承载保持接口32的插件。
图8、9和10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拼接部10的框架20的视图。该第六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包括通过锚固构件40连接在一起的上部34和下部35。每个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的下部和上部34、35形成插入件,用于在传送带1的相关联的第一端部11、12的任一侧沿其厚度e的方向垂直向下压。锚固构件40包括螺钉,螺钉具有头部41和至少部分形成锚定部分42的螺纹轴。锚固构件40在其厚度上垂直延伸穿过相关联的端部11、12,以将主体31的下部和上部34、35连接并夹紧抵靠相关联的端部11、12的垂直每一侧上。
上部34形成整体金属板,并包括两个凹槽310,如埋头孔,每个凹槽均适用于接收锚固构件40的头部41。相对于相关端部与上部34垂直相对的下部35形成另一个整体金属板,并包括两个锚固接口311,例如螺纹孔,两个螺旋型锚固构件40的每个锚定部分42都适合与之配合。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多个保持构件30沿轴线Y’连接在一起,以横向延伸,即平行于传送带1的横向轴线Y。这种连接优选地构造成使得该组件的长度对应于传送带1的宽度。这样,通过布置多个连接的保持构件30,可以直接快速定位框架20。
每个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由所述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支撑。保持构件30的上部34和下部35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至少在前侧壁上具有凹陷并纵向定向。该凹陷320形成保持接口32,允许直接或间接地接收至少一个固定装置110。该支撑件形成用于轴状固定装置110(特别是轴本身)的接收支架,以最小化相关端部和拼接装置100之间的相对横向移动。优选地,凹陷320与其保持的缆绳形状相匹配,例如具有1/3的角度。
同一保持构件30的每个上部34和下部35包括朝向端部11、12的尖端,该尖端支撑端部11、12,并配置为插入所述端部11、12,以帮助将保持构件30锚固在端部11、12的主体2中,这是对穿过缆绳4的锚固构件40的补充。
每个保持构件30包括两个锚固构件40,其间隔距离d足以确保锚固在两条相邻的加强缆绳4上。该距离d等于将两根缆绳4的中心轴与相应的端部11、12分开的距离。多个保持构件30的整排构造成使得每个保持构件30通过柔性连接件300连接到另一保持构件30,以促进传送带的成槽性,即横向柔性。在分离保持构件30的操作期间,例如在固定锚固构件40的步骤之后,并且更一般地在安装框架20的步骤之后这些连接件(无论是否为柔性连接件300)被破坏或分离的情况下,这种优势进一步增强。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组装拼接部的顶部透视图,其中,相对于第六实施例,一排固定装置110布置成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在拼接装置100的每个纵向端部的侧面,具有从第一接口113纵向突出的保护边界。
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用于拼接部10的支撑板21、22的视图。
本实施例包括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类似的保持构件30。然而,本实施例与这些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保持构件30不是以横向延伸穿过传送带1的宽度的连续排连接在一起,而是具有包括多个保持构件30的支撑板21、22。支撑板21、22构造成纵向延伸,以便覆盖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同一侧,覆盖包括保持构件30的一部分的传送带的至少预定横向部分,或者甚至整个长度,以便允许在安装框架20时预先定位所述保持构件30。具体而言,框架20包括:
-呈带形式的上支撑板21,每个上支撑板21包括保持构件30的多个上部34,其以特定图案分布在支撑板上或支撑板中;和
-呈带形式的上支撑板22,其包括保持构件30的下部35,该下部35以与垂直叠置的上支撑板21的上部34相同的图案布置,以便允许凹部310与锚固接口311对齐,以便将它们拧在一起。
该预定图案可配置为获得纵向和/或横向对齐布置的的保持构件30,其单独或成组地(如成对地)排列,按照横向对齐排列,即按排进行纵向偏移,如交错图案等。插入件34、35的替代布置,促进拼接部的槽形,并且还绕着输送机的偏转轮缠绕,而不会形成断线。
支撑板21、22优选由与传送带1的主体相同的材料制成。然而,这可能会有所不同,并且所述板可以包括由柔性材料、更一般地由弹性体或合成材料制成的主体。在本实施例中,插入件34、35由橡胶、聚氨酯(PU)或任何其他材料预成型。
这样,框架采用支撑板21、22的形式,易于固定到带1的端部11、12。一旦安装了支撑板,就足以用诸如螺钉40的锚固构件将其固定。支撑板21、22沿其整个长度覆盖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然而,它们的宽度比传送带1本身窄,因此多个支撑板21、22必须横向连接,以覆盖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整个宽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地制造支撑板。它们可以制成连续的带,也可以做成较大的纵向尺寸,然后切割成所需的长度。根据支撑板的宽度,也可以容易地适应带1的宽度。
图14显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用于拼接部的支撑板21的视图。该支撑板为多个保持构件30的纵向连接形式。单个上支撑板21连接多个螺柱301。应注意的是,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来形成支撑板,例如更柔性的材料,如皮革或织物增强材料。
因此,根据本发明制造传送带1的拼接部10特别简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处剥离传送带的主体2的上部和下部以获得设置有缆绳的端部的剥离中心层1A;
-安装连接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至少一个拼接部框架20;
-安装拼接装置100以便连接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
总之,这种拼接可以将端部的制备限制为仅移除带的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从而使与中心层相对应的端部变薄,从而便于实施。
根据本发明使用这种框架,可以通过在每根缆绳之间或在另一种配置(例如每根其他缆绳)中的保持接口32创建或重新创建纬线,以实现连接的柔性,并取决于带强度,通过在锚固构件40的帮助下穿过缆绳。
此外,这种框架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拼接装置的使用兼容,方便了用户的供应并降低了成本。
在装配过程中,将拼接部的固定装置110夹紧在包括缆绳的端部足以将框架固定到传送带的端部。当向传送带施加张力时,当固定连接件邻接由保持接口形成的框架时,滑动受到限制。
通过组合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的夹紧力和框架上螺钉的支撑,获得足以抵抗所需力的连接。
当然,本发明在前面通过示例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
例如,可以理解,在提供相同功能的同时,可以使用螺钉以外的固定装置或锚固装置。此外,保持构件和/或固定装置的垂直方向可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其方向与附图相反。
最后,术语“横向”连同框架或拼接板的边缘应理解为,一旦拼接装置与传送带的端部组装好,从传送带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穿过传送带的宽度。这并不限制本发明垂直于传送带布置拼接板,拼接板完全能够相对于纵轴具有不同于90°的角度。
需要强调的是,当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了解到所有特征时,即使仅针对其他识别特征单独或以任何组合进行了描述,也可以与本文公开的其他特征或特征组相结合,但前提是未明确排除,或技术情况使此类组合不可能或无意义。

Claims (11)

1.一种拼接部(10)框架(20),其用于连接到一种类型的传送带(1)的至少第一端部(11),所述传送带(1)类型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2),所述主体(2)的内部容纳有包含缆绳(4)的加强件(3),所述框架(2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保持构件(30),所述保持构件(30)具有至少一个主体(31)和锚固构件(40),所述主体(31)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传送带(1)至少部分横向延伸,所述锚固构件(40)构造成穿过第一端部(11)的厚度接合缆绳(4)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将保持构件的主体(31)固定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所述保持构件(30)包括保持接口(32),所述保持接口用于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布置在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10)固定在一起的所述拼接装置(100)的两个拼接板(101、102)之间时,保持旨在用于将所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拼接在一起的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所述保持接口(32)配置为当在所述拼接装置(100)和所述传送带(1)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所述固定装置(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固构件(40)包括轴,所述轴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一端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保持构件(30)的保持接口(32)由所述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支撑。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至少多个保持构件(30)沿轴线(Y’)连接在一起,所述轴线(Y’)旨在相对于传送带(1)横向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部(10)框架(2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21、22),所述支撑板(21、22)配置成覆盖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至少一部分侧面,所述支撑板(21、22)包括以预定的例如交错的图案布置的多个保持构件(30)中的至少一些。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将保持构件(30)的两个锚固构件(40)间隔的距离(d)配置成对应于将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的两个缆绳(4)间隔的距离。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些保持构件(30)的至少一些锚固构件(40)包括螺柱,所述螺柱具有位于相关主体(31)的延伸部分中的锚固凸件(33),每个螺柱优选以一体式形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包括由所述锚固构件(40)连接在一起的上部(34、34’)和/或下部(35、35’),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的下部和/或上部(34、35)根据其厚度(e)来自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的一侧或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保持构件(30)的主体(31)的上部和下部(34、35)构成的两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槽(310),例如埋头孔,所述凹槽适合于接收锚固构件(40)中的一个的头部(41),两个部分(34、35)中的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一个锚固接口(311),例如螺纹孔,所述锚固构件(40)的锚固部分(42)适于与所述锚固接口(311)配合。
10.一种沿纵向轴线(X)延伸的传送带(1)的拼接部(10),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主体(2),主体(2)的内部容纳有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包括至少部分轴向延伸的缆绳(4),所述传送带(1)包括通过拼接装置(100)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所述拼接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拼接板(101、102),每个拼接板(101、102)覆盖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的分离的侧面,使得所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布置在两个拼接板(101、102)之间,所述拼接板(101、102)通过固定装置(110)固定在一起,所述拼接部(10)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部(10)框架(20),所述拼接部(10)框架(20)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11)和所述第二端部(12),并且配置为在所述拼接装置(100)与所述传送带(1)之间施加张力时保持所述拼接装置(100)的固定装置(110)。
11.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送带(1)的拼接部(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处剥离传送带的主体(2)的上部和下部;
-安装连接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至少一个拼接部(10)框架(20);
-安装拼接装置(100)以便连接所述传送带(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11、12)。
CN202180016907.5A 2020-03-20 2021-03-19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Pending CN1151517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002770A FR3108372B1 (fr) 2020-03-20 2020-03-20 Armature rapportée pour jonction de bande transporteuse et jonction associée
FRFR2002770 2020-03-20
PCT/EP2021/057163 WO2021186075A1 (fr) 2020-03-20 2021-03-19 Armature rapportée pour jonction de bande transporteuse et jonction associé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739A true CN115151739A (zh) 2022-10-04

Family

ID=7029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6907.5A Pending CN115151739A (zh) 2020-03-20 2021-03-19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3384B2 (zh)
EP (1) EP4121668A1 (zh)
JP (1) JP2023517493A (zh)
CN (1) CN115151739A (zh)
AU (1) AU2021238849A1 (zh)
BR (1) BR112022016856A2 (zh)
CA (1) CA3170331A1 (zh)
CL (1) CL2022002122A1 (zh)
CO (1) CO2022012041A2 (zh)
FR (1) FR3108372B1 (zh)
IL (1) IL295919A (zh)
MX (1) MX2022010486A (zh)
PE (1) PE20230099A1 (zh)
WO (1) WO2021186075A1 (zh)
ZA (1) ZA202208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10946B1 (fr) * 2020-05-29 2022-07-01 Fp Business Invest Dispositif de jonction de bande transporteuse à câbles muni d'éléments de blocage de câ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6311A (en) * 1945-08-01 1948-08-03 Goodrich Co B F Power-transmission belt
FR2711409B1 (fr) * 1993-10-20 1996-01-05 Aser Sarl Dispositif de jonctionnement pour bandes transporteuses et procédé de fixation dudit dispositif sur les extrémités de bandes transporteuses.
FR2743611B1 (fr) 1996-01-17 1998-03-13 Aser Sarl Dispositif de jonctionnement perfectionne pour bande transporteus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FR2803836B1 (fr) 2000-01-19 2002-03-22 Aser Sarl Dispositifs de jonction pour bandes transporteus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ux-ci et procede de montage de ceux-ci sur une bande transporteuse
US6896125B2 (en) * 2003-04-04 2005-05-24 Pflow Industries, Inc. Belt attachment device and method
WO2014128042A1 (en) * 2013-02-21 2014-08-28 Nv Bekaert Sa A splicing method for splicing the ends of a conveyor bel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O2022012041A2 (es) 2022-09-30
US11933384B2 (en) 2024-03-19
CA3170331A1 (fr) 2021-09-23
FR3108372B1 (fr) 2022-05-27
EP4121668A1 (fr) 2023-01-25
WO2021186075A1 (fr) 2021-09-23
BR112022016856A2 (pt) 2022-10-25
ZA202208028B (en) 2023-03-29
FR3108372A1 (fr) 2021-09-24
AU2021238849A1 (en) 2022-09-01
IL295919A (en) 2022-10-01
CL2022002122A1 (es) 2023-03-03
PE20230099A1 (es) 2023-01-19
JP2023517493A (ja) 2023-04-26
MX2022010486A (es) 2022-09-21
US20230115646A1 (en)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5906B2 (en) Steel cord conveyer belt with a connecting hinge for coupling two belt ends
US4757576A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splicing belts
CN115151739A (zh) 用于传送带拼接和相关拼接部的附接框架
EP0891933B1 (en) Guide rail splice
CZ292787B6 (cs) Spojovací zařízení pro dopravníkové pásy a způsob jeho výroby
CZ291347B6 (cs) Spojovací zařízení pro dopravní pás
EP0182650B1 (en) Endless belt with tension cords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a belt
CN112119242B (zh) 用于连接传送带的两端部的具有垫片的接合装置
US6196378B1 (en) Conveyor belt connector and method
US4671834A (en) Method of splicing belt
EP2822723B1 (en) Circumferential covering band for supporting and guiding wires in multi-wire cutting machines, roller covered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it to a roller
US20230287960A1 (en) Cable conveyor belt joi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cable locking elements
US11378155B2 (en) Junction device for conveyor belts
EA039994B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вейерных лент
RU275305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онцов конвейерной ленты
CN112392913B (zh) 用于输送带的无端连接的夹紧连接件
US3719969A (en) Plastic encapsulated semiconductor assemblies
EP0056035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veyor belts
UA122951C2 (uk) Шарнірний з'єднувач для конвеєрних стрічок
DE3303773A1 (de) Verbindung der enden von foerdergurt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