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282A -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282A
CN115149282A CN202210519201.7A CN202210519201A CN115149282A CN 115149282 A CN115149282 A CN 115149282A CN 202210519201 A CN202210519201 A CN 202210519201A CN 115149282 A CN115149282 A CN 115149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antenna
matching
circuits
signa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92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璁
郑玟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192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9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9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50Feeding or matching arrangements for broad-band or multi-band operation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该天线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用于耦接信号源;第二端口,用于耦接天线;并联路径,并联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连接,并联路径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连接;切换电路,与并联路径的第三端连接,切换电路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多组匹配电路,每组匹配电路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通过并联路径连接至信号源和天线之间,以实现信号源和天线的阻抗匹配。通过上述方式,将匹配电路设置于天线匹配电路的分支路径上,从而降低匹配电路对主路径的影响,同时通过选择适配的匹配电路以获得更好的阻抗匹配。

Description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好的输出功率,无线通信设备的装置上广泛使用匹配电路,以实现天线与信号源之间的阻抗匹配,以此来达到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均能传递至负载点,而且几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传输效益。信号源内阻操作于大输出功率状态时,其反射损失通常不佳,考虑到负载失配会使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无法有效传递到天线端,因此天线与信号源间的匹配电路需与信号源内阻的实部阻抗相等,而虚部阻抗互为相反数,来达成共轭匹配。
在信号传输至天线的路径中,若受到阻抗不匹配的影响,会导致输出信号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如预期,因此如何获取良好的阻抗匹配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技术中的匹配电路多设置在主路径上,会造成额外的功率损耗,难以得到良好的阻抗匹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匹配电路难以得到良好的阻抗匹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匹配电路,包括:
第一端口,用于耦接信号源;第二端口,用于耦接天线;并联路径,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切换电路,与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多组匹配电路,每组所述匹配电路与对应的所述切换子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多组切换子电路中的任一所述切换子电路导通,以使对应的所述匹配电路通过所述并联路径连接至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之间,以实现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电路包括检测电路,与所述天线耦接,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通过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
进一步地,所有的所述切换子电路依次导通,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每组所述匹配电路对应的所述输出信号,以从所有的所述切换子电路选择与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阻抗匹配的所述切换子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信号源、天线和上述天线匹配电路,所述天线匹配电路耦接于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之间。
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用于耦接信号源;第二端口,用于耦接天线;并联路径,并联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连接,并联路径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连接;切换电路,与并联路径的第三端连接,切换电路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多组匹配电路,每组匹配电路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通过并联路径连接至信号源和天线之间,以实现信号源和天线的阻抗匹配。通过本申请的天线匹配电路,将匹配电路设置在分支路径上,以减少阻抗匹配的过程中额外的功率损耗,同时设置多组匹配电路,通过选择适配的匹配电路以获得更好的阻抗匹配,从而使得信号源和天线阻抗匹配时具有最大的功率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第五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10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第二端口200、并联路径300、切换电路400和多组匹配电路500。第一端口1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口2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信号源2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天线30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与第一端口100耦接的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和与第二端口200耦接的天线30连接以产生输出信号,天线30输出产生的输出信号。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通信设备包括信号源20、天线30和天线匹配电路10。天线匹配电路10耦接于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信号源20通过天线匹配电路10和天线30连接以产生输出信号,天线30输出产生的输出信号,其中天线匹配电路10用于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的阻抗匹配,其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信号源20包括但不限于功率放大器,天线30包括但不限于单极天线、IFA天线、PIFA天线、Loop天线、金属边框天线等。其中,当输入信号的功率较小时,需要经过信号源20中功率放大器的放大,获得足够的输出功率后,才能馈送到天线30上辐射出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与切换电路400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具体地,多组切换子电路410包括切换子电路1,切换子电路2、切换子电路3、......、切换子电路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具体地,多组匹配电路500包括匹配电路1,匹配电路2、匹配电路3、......、匹配电路m,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使得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组切换子电路410及其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处于导通状态。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的过程中,并联路径300通过导通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到对应的匹配电路500,从而信号源20和天线30通过与对应的匹配电路500连接以实现阻抗匹配。阻抗匹配反映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反之,当电路阻抗失配时,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害。
在本实施例的切换电路400中,每组切换子电路410包括公共端411、选择端412和第一电阻413,公共端411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用于选择性连接选择端412,选择端412与对应的匹配电路500连接,第一电阻413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413的另一端连接选择端412。在天线匹配电路1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的公共端411依次连接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的选择端412,选择端412与对应的第一电阻413断开连接,以实现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时通过切换电路400中导通的公共端411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同时使得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组切换子电路410及其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处于导通状态。
切换电路400中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导通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公共端411连接对应的选择端412,该选择端412与对应的第一电阻413断开连接,其余切换子电路410中的选择端412连接对应的第一电阻413,经过信号源20中功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通过该切换子电路410中导通的公共端411输出至对应的匹配电路500,使得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和切换电路400连接的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电路400的公共端411和选择端412为开关,作为公共端411的开关的一端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作为公共端411的开关的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作为选择端412的开关的一端,作为选择端412的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413。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的过程中,经过信号源20中功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通过切换电路400中作为公共端411的开关与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作为选择端412的开关的依次连接,此时作为选择端412的开关与与对应的第一电阻413断开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通过导通的作为公共端411的开关与对应的匹配电路500连接。
进一步地,天线匹配电路10还包括检测电路40,与天线30耦接,用于检测信号源20与天线30通过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在天线匹配电路1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检测电路40检测每组匹配电路500对应的输出信号,以从所有的匹配电路500中选择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产生最大传输功率的匹配电路500。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并联路径300上未设置用于实现天线匹配电路10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500或电子元器件,多组匹配电路500设置在分支路径上,通过切换电路4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从而减少基于匹配电路500或用于实现阻抗匹配的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天线匹配电路10主路径上时对天线匹配电路10造成的功率损耗。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用于耦接信号源20;第二端口200,用于耦接天线30;并联路径300,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连接;切换电路4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基于上述方式,将匹配电路500设置在分支路径上,以减少阻抗匹配的过程中额外的功率损耗,同时设置多组匹配电路500,通过切换电路400中任一切换支路中公共端411连接对应的选择端412,以选择连接阻抗匹配最好的匹配电路500,从而使得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具有最大的功率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10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第二端口200、并联路径300、切换电路400和多组匹配电路500。
具体地,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与切换电路400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每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其中,信号源2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天线30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与第一端口100耦接的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和与第二端口200耦接的天线30连接,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天线30输出产生的输出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切换电路400中,每组切换子电路410包括二极管414,二极管414的正极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二极管414的负极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在天线匹配电路1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二极管414的跨压改变二极管414的工作状态,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的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二极管414依次导通,以实现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时通过切换电路400中导通的二极管414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同时使得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组切换子电路410及其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处于导通状态。
切换电路400中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导通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二极管414导通,其余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二极管414截止,经过信号源20中功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通过该切换子电路410中二极管414的正极输入,从二极管414的负极输出至对应的匹配电路500,使得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和切换电路400连接的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检测电路40在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的过程中,对信号源20与天线30通过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测,以从所有的匹配电路500中选择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产生最大传输功率的匹配电路500。同时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设置于分支路径上,以减少完成阻抗匹配时匹配电路500对电路的主路径造成的影响。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用于耦接信号源20;第二端口200,用于耦接天线30;并联路径300,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连接;切换电路4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基于上述方式,将匹配电路500设置在分支路径上,以减少阻抗匹配的过程中额外的功率损耗,同时设置多组匹配电路500,通过切换电路400中任一切换支路中二极管414导通,以选择连接阻抗匹配最好的匹配电路500,从而使得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具有最大的功率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10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第二端口200、并联路径300、切换电路400和多组匹配电路500。
具体地,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与切换电路400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每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其中,信号源2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天线30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与第一端口100耦接的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和与第二端口200耦接的天线30连接,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天线30输出产生的输出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切换电路400中,每组切换子电路410包括第一开关415和第二电阻416,第一开关415的一端与对应的匹配电路500连接,第一开关415的另一端选择性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和第二电阻416的一端,第二电阻416的另一端接地。在天线匹配电路1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切换电路400中的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第一开关415依次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415与对应的第二电阻416断开连接,以实现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时通过切换电路400中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一开关415连接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同时使得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组切换子电路410及其对应的匹配电路500处于导通状态。
切换电路400中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导通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第一开关415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其余切换子电路410中的第一开关415连接对应的第二电阻416,经过信号源20中功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通过该切换子电路410中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一开关415连接至对应的匹配电路500,使得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和切换电路400连接的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检测电路40在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的过程中,对信号源20与天线30通过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测,以从所有的匹配电路500中选择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产生最大传输功率的匹配电路500。同时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设置于分支路径上,以减少完成阻抗匹配时匹配电路500对电路的主路径造成的影响。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第一端口100,用于耦接信号源20;第二端口200,用于耦接天线30;并联路径300,并联路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口100连接,并联路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连接;切换电路400,与并联路径300的第三端连接,切换电路400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410;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基于上述方式,将匹配电路500设置在分支路径上,以减少阻抗匹配的过程中额外的功率损耗,同时设置多组匹配电路500,通过切换电路400中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以选择连接阻抗匹配最好的匹配电路500,从而使得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具有最大的功率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10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图5是本申请匹配电路500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包括第一电感501和第一电容502,其中第一电感501的一端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第一电容502的一端与第一电感50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502的另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为L型的匹配电路500,其中匹配电路500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的第一电感501和第一电容502,其电路参数与第一端口100耦接的信号源20中的功率放大器相关。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匹配电路10第五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
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包括第二电感503、第三电感504和第二电容505,第二电感503的一端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第三电感504的一端与第二电感50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感50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505的一端与第二电感50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505的另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匹配电路500为π型的匹配电路500,其中匹配电路500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的第二电感503、第三电感504和第二电容505,其电路参数与第一端口100耦接的信号源20中的功率放大器相关。
如图5和图6所示,L型的匹配电路500只有两个电子元器件,而Π型的匹配电路500有三个电子元器件,此外选择适当的π型的匹配电路500可以有效增加天线30带宽。匹配电路500中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品质因数和匹配电路500的结构决定了其功率传输效率,不同结构的匹配电路500可实现同一阻抗匹配功能,但常规情况下只有一种结构的匹配电路500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具有最大的功率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中未使用可调电感或电容以调整匹配电路500,在匹配电路500中使用可调电容或电容易导致匹配电路500的品质因数下降,因此使用具有固定电路参数的电容和电感可以提高匹配电路500的品质因数,使得匹配电路500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能够适用于输入信号为高频的情况下使用。同时上述匹配电路500通过使用L型或π型的电路架构,能够支持但不限于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
对于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需达到功率匹配(powermatching),导致无法兼顾回波损耗指针,通过本申请天线匹配电路10的应用,使用多组参数不同的匹配电路500,在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再透过检测电路40检测每组匹配电路500对应的输出信号,以选择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500,从而提高信号源20的功率传输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回波损耗是主被动组件的入射波功率与反射波功率之比,由于主被动组件中阻抗不匹配所产生的反射。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天线匹配电路10包括多组匹配电路500,每组匹配电路500与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连接;其中,多组切换子电路410中的任一切换子电路410导通,以使对应的匹配电路500通过并联路径300连接至信号源20和天线30之间,以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的阻抗匹配。基于上述方式,通过使用电路参数不同的多组匹配电路500,提高匹配电路500的品质因数,使得匹配电路500实现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的过程中能够适用于输入信号为高频的情况下使用,同时使得天线匹配电路10能够支持但不限于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电路40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检测电路40包括传感器41,传感器41与天线30耦接,用于检测信号源20与天线30通过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
在所有的切换子电路410依次导通,信号源20通过并联路径300与天线30连接产生输出信号的过程中,传感器41依次检测导通的切换子电路410对应的匹配电路500与信号源20和天线30阻抗匹配时的输出信号,选择天线匹配电路10功率传输效率最高时对应的切换子电路41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口,用于耦接信号源;
第二端口,用于耦接天线;
并联路径,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切换电路,与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多组切换子电路;
多组匹配电路,每组所述匹配电路与对应的所述切换子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多组切换子电路中的任一所述切换子电路导通,以使对应的所述匹配电路通过所述并联路径连接至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之间,以实现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的阻抗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电路包括检测电路,与所述天线耦接,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通过阻抗匹配后产生的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切换子电路依次导通,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每组所述匹配电路对应的所述输出信号,以从所有的所述切换子电路选择与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阻抗匹配的所述切换子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切换子电路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对应的所述匹配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切换子电路包括公共端、选择端和第一电阻,所述公共端连接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三端,用于选择性连接所述选择端,所述选择端与对应的所述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选择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切换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选择性连接所述并联路径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切换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切换子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天线耦接,用于检测所述信号源与所述天线通过阻抗匹配后产生的所述输出信号。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信号源、天线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匹配电路,所述天线匹配电路耦接于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天线之间。
CN202210519201.7A 2022-05-12 2022-05-12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5149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9201.7A CN115149282A (zh) 2022-05-12 2022-05-12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9201.7A CN115149282A (zh) 2022-05-12 2022-05-12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282A true CN115149282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9201.7A Pending CN115149282A (zh) 2022-05-12 2022-05-12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92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105B (zh) 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
US6885353B2 (en) Variable type antenna matching circuit
JP3106152B2 (ja) 集積形アンテナ/受信機ユニット
US7580727B2 (en) High frequency module
US20140220906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816794B2 (en) Signal branching filter,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tenna apparatu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in all of the above
KR20160031430A (ko) 방향성 커플러 모듈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569104B (zh) 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09672019B (zh) 一种终端mimo天线装置及实现天线信号传输方法
KR20120093980A (ko) 안테나의 정합 방법 및 장치
EP2369753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5633555A (zh) 天线切换组件、切换方法、切换系统、天线和移动终端
US20180205358A1 (en) Variable phase shifter, variable phase shift circuit, rf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669199A (zh) 功率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416212A (zh) 一种主动式智能反射表面设计方法
JP2013172172A (ja) 減結合回路
EP2940782B1 (en) Semiconductor diode switch
KR102538462B1 (ko)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 및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211791528U (zh) 耦合校准网络电路、阵列天线及基站
CN115149282A (zh) 天线匹配电路和通信设备
KR20130113240A (ko) 임피던스 정합 장치
CN203104423U (zh) 一种多工作频段的天线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13401510U (zh) 电子设备及天线组件
CN104303416A (zh) 用于增强的功率放大器正向功率检测的集成技术
JP3288227B2 (ja) アンテナ共用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