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8514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8514A
CN115148514A CN202210806788.XA CN202210806788A CN115148514A CN 115148514 A CN115148514 A CN 115148514A CN 202210806788 A CN202210806788 A CN 202210806788A CN 115148514 A CN115148514 A CN 115148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arm
movable contact
axis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67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琦
张保义
张东亮
谢建波
何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to CN2022108067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8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8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开关装置(100)包括:多个动触头(40);动力臂(10),适于接收动力以围绕第一轴线(P1)旋转;以及传动组件(30),相对于第一轴线(P1)偏心地安装至动力臂(10),传动组件(30)被配置为与动力臂(10)一起旋转,以使得多个动触头(40)同步旋转而切换开关装置(100)的操作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可以简单的结构来支撑和驱动动触头,在确保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涉及电力系统,更特别地涉及用于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开关装置被广泛地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电力线路的开关控制。开关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实现电路互联的各种导电性构件,例如动触头、静触头以及用于增强构件的结构强度的金属件。这些部件需要具备足够的绝缘间隙。
当开关装置是用于高压(例如,高达上万伏的电压)电网场景时,开关装置内的金属部件彼此之间的绝缘间隙的设计弥足重要。
针对这种高压开关装置,为了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一种传统开关装置是在开关装置的内部设置密封体积并且利用绝缘性能优秀的特种绝缘气体(例如SF6)来填充密封体积。归因于特种绝缘气体的优异的绝缘性能,即使开关装置内的导电性构件的绝缘间隙不是特别大(由此装置占据较小的空间),也能确保绝缘性能然而,特种绝缘气体(例如SF6)为非环保型气体,对大气温室效应有很严重的影响。
另一种传统开关装置是空气绝缘开关,这种开关利用空气实现开关装置内的导电构件的绝缘。考虑到空气绝缘性能的有限性,这种开关装置的结构异常庞大且笨重,这导致开关装置的制造成本高昂且占据相当大的空间。针对此,期望能够对传统开关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开关装置,其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中一个或多个。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多个动触头;动力臂,适于接收动力以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偏心地安装至所述动力臂,所述传动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动力臂一起旋转,以使得所述多个动触头同步旋转而切换所述开关装置的操作状态;其中开关装置还可包括基座,每个所述动触头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基座,每个所述动触头的旋转中心在所述第一轴线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柜装置,通过相对于第一轴线偏心地安装至动力臂的传动组件,可以简单的结构来支撑和驱动动触头,在确保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利用这种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动触头移动所占据的区域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可包括:传动轴,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并且被偏心地安装至所述动力臂;以及与所述多个动触头对应的多个传动臂,沿着所述第二轴线顺次排列,每个传动臂的一端附接至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附接至所述动触头,以使得所述动触头经由所述传动臂致动而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由此,可仅仅通过传动轴和传动臂来实现动触头的致动,传动组件的结构大幅度简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轴线方向观察,所述传动臂、所述动力臂和所述动触头可形成三角形结构,以使得在所述多个动触头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过程中每个所述动触头经由所述三角形结构提供结构支撑。通过三角形结构,可以利用三角形自身的稳定性来实现动触头的牢固且可靠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轴线方向观察,所述传动轴到所述第一轴线的偏心距、所述第二轴线到所述传动臂与所述动触头的附接点的线段、以及所述附接点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线段可分别构成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在所述动触头旋转过程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的边长保持恒定。由此,可借助传动组件的偏心布置方便地实施用于支撑动触头的三角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臂包括:安装区段,沿着所述第二轴线延伸并且可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传动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形状配合与所述传动轴联接在一起;以及传动区段,从所述安装区段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动触头。由此,可以方便地实现传动臂的安装和与传动轴的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臂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注塑件。由此,可以方便地制造传动臂并且确保传动臂的绝缘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段可包括拔膜区段和联接区段,所述拔膜区段包括适于所述传动臂从模具脱模的拔膜角,所述联接区段不设置所述拔膜角以促进所述传动臂与所述传动轴形状配合。由此,可以通过拔膜角的设置来方便地注塑成型传动臂,并且可以通过不设置拔膜角实现传动臂和传动轴的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区段可通过轴孔配合而附接至所述动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可包括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尺寸被配置为允许所述传动臂与所述动触头之间的附接点自适应。由此,允许以较大的公差来装配动触头和传动臂,降低了器件对于制造精度的要求,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可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多个动触头之间的同步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套,所述间隔套被配置为在相邻的两个传动臂之间。通过提供间隔套,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传动臂所需的模具的尺寸,由此以低成本的方式制造传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为具有多边形轮廓的轴并且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注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臂可包括:动力耦合部,适于与动力源的输入轴耦合,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及偏心致动部,相对于所述动力耦合部偏心地布置并且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传动轴的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耦合部在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一侧可包括金属联轴器,所述金属联轴器经由夹物注塑与所述动力臂一体成型,所述动力臂除了所述金属联轴器之外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还可包括多个静触头,所述多个静触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的旋转路径中,所述动触头被配置为在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和第二预定旋转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与相应静触头接合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合闸,在所述第二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与相应静触头分离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分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还可包括多个接地触头,所述多个接地触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的旋转路径中,所述动触头还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与相应接地触头接合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接地。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轴向平面视图,开关装置示出处于合闸状态;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轴向平面视图,开关装置示出处于分闸状态;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轴向平面视图,开关装置示出处于接地状态;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轴向平面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传动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传动臂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臂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00’可包括驱动轴32’和与驱动轴32’联接的动触头40’。开关装置100’采用了直接驱动方案,在这种方案中,动触头40’直接由驱动轴32’驱动。这种方案的主要缺陷在于,驱动轴32’的尺寸非常庞大,重量大并且制造成本高。
驱动轴32’的尺寸之所以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动触头通常是由诸如铜等导电材料做成,并且承受极大的电压(例如对于高压开关装置而言,高达几十万伏甚至上百万伏的电压),为了保持电性能,动触头的质量通常很重。为此,为了满足驱动轴的强度要求,驱动轴通常比较庞大、笨重。
其次,为了满足开关装置的切换要求,例如通常要求在秒甚至毫秒数量级的时间内实现动触头的分闸、合闸的状态切换,这要求用于驱动动触头的扭矩非常大。这意味着驱动轴需要承受非常大的扭矩,这对驱动轴32’的结构强度的要求很高。为此,驱动轴32’还包括金属加强件,以加强驱动轴的刚度。
再者,在开关装置采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情况下,需要确保开关装置内的导电体之间具备足够的绝缘间隙,例如在开关装置处于分闸状态下,动触头和静触头需要具备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距离是确保开关装置正常工作位置而不会发生绝缘击穿的安全绝缘距离。随着绝缘距离的增大,将进一步使得装置的尺寸增大;当开关装置内包括金属加强件的情况下,还需要确保金属加强件与开关装置的其他导电体(例如动触头、静触头)等具备足够的绝缘间隙,这将进一步使得装置的尺寸增大。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图1所示的驱动轴32’的结构看出,驱动轴32’的体积非常巨大,结构复杂并且占据非常大的体积。
针对传统开关装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包括被配置为驱动动触头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具有简化且易于制造的结构并且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作为应用场景示例,开关装置100可被布置在开关柜中。图2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了开关柜的一部分。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开关装置100可独立地被应用。
如2和图3所示,开关装置100可包括动力臂10、传动组件30和多个动触头4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00可包括三个动触头40。动触头40可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至基座70。三个动触头分别与电源的三相电对应。值得说明的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装置包括三个动触头,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的发明构思也可应用于包括诸如二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等的其他类型的开关装置。此外,开关装置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交流电,也可用于直流电的场景。
动力臂10被配置为接收动力而旋转,例如围绕第一轴线P1旋转(还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臂10可与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耦合以接收动力并且与动力输出轴一起旋转。
传动组件30被连接在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之间,并且适于与动力臂10一起旋转以驱动动触头40。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相对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即第一轴线P1,还参见图4)偏心地安装至动力臂10,并且与动力臂10一起旋转,以使得多个动触头40同步旋转,进而切换开关装置100的操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开关装置,在动力臂10旋转时,动力臂10的旋转带动传动组件30旋转,传动组件30进而继续带动动触头40旋转,以实现开关装置分闸、合闸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装置还可以是三位开关,开关装置除了分闸状态、合闸状态之外,还包括接地状态。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便于示出开关装置的内部结构,在图2中还示出静触头50和接地触头60。当动触头40处于旋转路径的不同预定位置处时,可实现开关装置的不同操作状态。稍后将详细说明。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动触头40经由传动组件30致动并且传动组件30相对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偏心布置,经由传动组件30的偏心布置,一方面可以为动触头40提供可靠强度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减小传动组件30的结构复杂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基本上所有部件均由绝缘材料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保开关装置内的导电性构件(例如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所需的充足的绝缘间隙,由此减小开关装置所占据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还可包括基座70。每个动触头4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基座70,每个动触头40的旋转中心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动触头40沿着旋转中心所在的轴线(即第一轴线P1)顺次排列并且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结构的好处之一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动触头40的旋转所占据的区域。原因在于,当动触头40的旋转中心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在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动触头40旋转所覆盖的区域被限制在以旋转中心为圆形的旋转路径区域,与动触头40的旋转中心不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在一条直线的情况相比,动触头40所占据的区域被最小化。另一方面,当动触头40的旋转中心与动力臂10的旋转中心在一条直线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动触头40和传动组件30之间的结构强度,稍后将详细说明。
传动组件30可包括多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被实现为杆机构。如图3所示,传动组件30可包括传动轴32。传动轴32可具有第二轴线P2并且被偏心地安装至动力臂10。每个传动轴与相应动触头40对应。由此,可经由传动轴,将传动组件30偏心地安装至动力臂10。传动组件30可包括多个传动臂34。传动臂34沿着第二轴线P2顺次排列并且被安装至传动轴3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传动臂34的一端被附接至传动轴32,传动臂34的另一端被附接至动触头40。由此,在动力臂10旋转时,传动轴32和传动臂34一起旋转,进而驱动动触头40旋转。通过这种连杆机构,仅需要传动臂34和传动轴32即可实现动触头40的驱动,可以极大地简化传动组件30的结构,降低了传动组件30的重量,进而降低开关装置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沿着第一轴线方向P1的方向观察时,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形成三角形结构。由此,可以利用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自身的形状配置为动触头40提供结构强度。在动触头40旋转过程中,每个动触头40经由三角形结构提供结构支撑。考虑到三角形形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动触头40旋转期间,利用三角形自身的稳定性来约束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之间的形状,确保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之间的结构整体性。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的全部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可以避免使用金属件来增加强度,进而进一步避免了由于金属件的使用而导致的绝缘间隙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轴线方向观察,传动轴32与动力臂10的偏心距、传动臂34与动触头40之间的附接点到第二轴线P2的线段、以及附接点到第一轴线P1的线段分别构成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在动触头40旋转过程中,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的边长保持恒定。在这种情况下,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之间的结构整体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附接点P3沿着第三轴线P4排列。
下面结合图4-图6来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操作过程。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处于合闸状态;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处于分闸状态;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处于接地状态。
为了便于查看传动臂34、动力臂10和动触头40相对位置关系,开关装置被示出为沿第一轴线方向观察的平面图。此外,图中还示出了相对于动触头40处于预定周向位置的静触头50和接地触头60。静触头50和接地触头60可被固定地设置在开关装置的基座70上,在图中仅示意性示出了静触头50和接地触头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动力臂10和传动臂34的旋转中心被示出为点P1,点P1也表示第一轴线。传动轴32的中心被示出为点P2,点P2也表示用于顺次布置传动臂34的第二轴线。传动臂34与动触头40之间的附接点被示出为P3。由此P1、P2、P3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刻画了动力臂10、传动臂34和动触头40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角形可以为锐角三角形。值得说明的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三角形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开关装置100处于合闸状态。在该状态下,动触头40与静触头40接合。动力臂10、传动臂34和动触头40呈三角形结构P1-P2-P3。当动力臂10逆时针旋转时,动力臂10带动传动臂34和动触头40一起旋转,由此开关装置100从图4所示的合闸状态切换至图5所示的分闸状态。在从合闸状态移动至分闸状态的过程中,P1-P2-P3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保持不变。当动力臂10从图5所示的状态继续逆时针旋转时,动力臂10继续带动传动臂34和动触头40一起旋转,由此开关装置100从图5所示的分闸状态切换至图6所示的接地状态。如图6所示,在从合闸状态移动至分闸状态的过程中,P1-P2-P3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保持不变。
类似地,当动力臂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实现开关装置从接地状态、分闸装置和合闸状态的切换。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接地触头、静触头的布置仅仅是示例性的,接地触头、静触头可以被布置在其他任意的适当位置,只要能够确保彼此之间的绝缘距离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以三位开关(例如隔离接地开关)作为开关装置的示例说明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装置为二位开关,例如可以是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
下面参考图7-图9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30和动力臂10的结构细节。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的多个传动臂34可以被形成为一体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的多个传动臂34可以被形成为彼此分立的部件。
如图7-图9所示,传动臂34可包括安装区段344和传动区段342。安装区段344沿着第二轴线P2延伸并且形成为筒状结构。安装区段344可包括适于接纳传动轴32的安装孔343。安装孔343通过形状配合与传动轴32联接在一起,以使得传动臂34与传动轴32一起旋转。传动区段342从安装区段344延伸并且被附接至动触头40。,由此通过安装区段344方便地实现安装区段344和传动轴安装,并且可通过传动区段342,方便地实现传动区段342与动触头的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32为包括多边形轮廓的轴,作为示例,轴可包括4、5、6、8、10、12或任何其他适当数目的边,通过形状匹配的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力传递。应当理解,形状匹配仅仅是示例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耦合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臂34可包括位于中心的传动区段342以及位于传动区段342的两侧的一对安装区段344。这在成型加工方面以及装置的装配方面具有好处。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臂34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注塑件。传动臂例如可由环氧树脂等材料方便地制造。在传动组件30的多个传动臂34被形成为彼此分立的部件的情况下,在传动臂的加工制造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区段342包括具有加强筋的片体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传动区段342的重量并且确保传动区段342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区段344可包括拔膜区段3444和联接区段3442。拔膜区段3444包括适于传动臂34从模具脱模的拔膜角,联接区段3442不设置拔膜角,通过联接区段3442,可以确保经由联接区段3442实现传动臂34和传动轴32之间的形状配合。通过在拔膜区段3444的拔膜角的设置,可以便于在注塑成型传动臂34的过程中便于模具的脱模。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拔膜角示意是示出为0.6°,这仅仅是示意性的,拔膜角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适合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传动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套36。间隔套36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传动臂34之间,以实现各个传动臂34的位置调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用于制造各个传动臂34的成本。例如,可以仅仅制造一套传动臂34,而仅通过设置间隔套36来调节传动臂34的安装位置,而不需要为用于不同相的传动臂设置不同的模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传动区段342可通过轴孔配合而被附接至动触头40。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传动区段342可设置销轴346。在一些实施例中,销轴通过夹物注塑的方式固定在传动区段342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销轴可通过过盈配合压入传动区段342等。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性的,销轴可通过各种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安装至传动区段342。由此,可通过销轴将动触头40和传动臂34的传动区段342彼此连接在一起。轴孔配合被配置为不影响动触头40围绕第一轴线P1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触头40可被形成为动触头臂的形式。动触头臂可包括适于与销匹配的调节孔42。调节孔42的尺寸被配置为允许传动臂34与动触头40之间的附接点自适应。这在装配方面具有显著的好处。由于沿着传动轴32布置多个传动臂34,而考虑到传动臂、传动轴和动触头的加工精度问题,难以确保针对每个传动臂的三角形总是精准地对齐;即,难以确保多个附接点P3完美地沿着第三轴线P4排列。借助调节孔,可以使得附接点P3近似沿着第三轴线P4排列。通过设置调节孔42,可以允许动力臂、传动臂和动触头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的边自适应。由此,确保所有的动触头30能够被同步驱动。此外,考虑到借助三角形结构来支撑动触头,由于调节孔42的尺寸被配置为允许传动臂34与动触头40之间的附接点可调,可以消除这些部件之间的内部应力,增强传动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动力臂10可包括多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动力臂10包括动力耦合部14和偏心致动部12。动力耦合部14适于与动力源的输入轴(未示出)耦合,以与输入轴一起围绕第一轴线P1旋转。偏心致动部12可相对于动力耦合部14偏心地布置并且包括适于接纳传动轴32的孔122。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32和孔122可通过形状配合来实现动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耦合部14在远离传动组件30的一侧可包括金属联轴器142。金属联轴器142可与动力源的输入轴耦合。通过金属联轴器142,可以确保动力臂10具有足够的承受扭矩的强度。由于金属联轴器142远离动触头、静触头和/或接地触头设置,具备充足的绝缘距离,所以金属联轴器142的使用不会增大整个开关装置的尺寸。此外,金属联轴器142经由夹物注塑与动力臂10一体成型,动力臂10除了金属联轴器之外均由绝缘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00可包括诸如隔离开关等的开关。开关装置可包括多个静触头50。多个静触头50被固定地设置在动触头40的旋转路径中,动触头40被配置为在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和第二预定旋转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处动触头40与相应静触头50接合以使得开关装置100合闸,在第二预定旋转位置处动触头40与相应静触头分离以使得开关装置100分闸。由此,开关装置可被实施为两位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00可包括诸如隔离接地开关等的开关。开关装置除了包括静触头50之外,还可包括多个接地触头60。接地触头60被固定地设置在动触头40的旋转路径中,动触头40还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在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处动触头40与相应接地触头60接合以使得开关装置100接地。由此,开关装置100可被实施为三位开关。
应当理解,上述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仅仅是示例性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可以被实施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开关。尽管以用在开关柜中的开关装置作为示例来说明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明构思,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开关装置100可以独立地应用在配电网络中。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5)

1.一种开关装置(100),包括:
多个动触头(40);
动力臂(10),适于接收动力以围绕第一轴线(P1)旋转;以及
传动组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P1)偏心地安装至所述动力臂(10),所述传动组件(30)被配置为与所述动力臂(10)一起旋转,以使得所述多个动触头(40)同步旋转而切换所述开关装置(100)的操作状态;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100)还包括基座(70),每个所述动触头(40)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基座(70),每个所述动触头(40)的旋转中心在所述第一轴线(P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
传动轴(32),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P1)平行的第二轴线(P2),并且被偏心地安装至所述动力臂(10);以及
与所述多个动触头(40)对应的多个传动臂(34),沿着所述第二轴线(P2)顺次排列,每个传动臂(34)的一端附接至所述传动轴(32),另一端附接至所述动触头(40),以使得所述动触头(40)经由所述传动臂(34)致动而围绕所述第一轴线(P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沿着所述第一轴线(P1)方向观察,所述传动臂(34)、所述动力臂(10)和所述动触头(40)形成三角形结构,以使得在所述多个动触头(40)围绕所述第一轴线(P1)旋转过程中每个所述动触头(40)经由所述三角形结构提供结构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沿着所述第一轴线(P1)方向观察,所述传动轴(32)到所述第一轴线(P1)的偏心距、所述第二轴线(P2))到所述传动臂(34)与所述动触头(40)的附接点(P3)的线段、以及所述附接点(P3)到所述第一轴线(P1)的线段分别构成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在所述动触头(40)旋转过程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三条边的边长保持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臂(34)包括:
安装区段(344),沿着所述第二轴线(P2)延伸并且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传动轴(32)的安装孔(343),所述安装孔(343)通过形状配合与所述传动轴(32)联接在一起;以及
传动区段(342),从所述安装区段(344)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动触头(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臂(34)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注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安装区段(344)包括拔膜区段(3444)和联接区段(3442),所述拔膜区段(3444)包括适于所述传动臂(34)从模具脱模的拔膜角,所述联接区段(3442)不设置所述拔膜角以促进所述传动臂(34)与所述传动轴(32)形状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区段(342)通过轴孔配合而附接至所述动触头(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动触头包括所述调节孔(42),所述调节孔(42)的尺寸被配置为允许所述传动臂(34)与所述动触头(40)之间的附接点自适应。
10.根据权利要求2-4和6-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套(36),所述间隔套(36)被配置为在相邻的两个传动臂(34)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4和6-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传动轴(32)为具有多边形轮廓的轴并且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注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4和6-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动力臂(10)包括:
动力耦合部(14),适于与动力源的输入轴耦合,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围绕所述第一轴线(P1)旋转;以及
偏心致动部(12),相对于所述动力耦合部(14)偏心地布置并且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传动轴(32)的孔(1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动力耦合部(14)在远离所述传动组件(30)的一侧包括金属联轴器(142),所述金属联轴器(142)经由夹物注塑与所述动力臂(10)一体成型,所述动力臂(10)除了所述金属联轴器之外由绝缘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4、6-9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开关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静触头(50),所述多个静触头(50)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动触头(40)的旋转路径中,所述动触头(40)被配置为在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和第二预定旋转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40)与相应静触头(50)接合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100)合闸,在所述第二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40)与相应静触头分离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100)分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装置(100),其中所述开关装置(100)还包括多个接地触头(60),所述多个接地触头(60)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动触头(40)的旋转路径中,所述动触头(40)还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三预定旋转位置处所述动触头(40)与相应接地触头(60)接合以使得所述开关装置(100)接地。
CN202210806788.XA 2022-07-08 2022-07-08 开关装置 Pending CN115148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6788.XA CN115148514A (zh) 2022-07-08 2022-07-08 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6788.XA CN115148514A (zh) 2022-07-08 2022-07-08 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8514A true CN115148514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6788.XA Pending CN115148514A (zh) 2022-07-08 2022-07-08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85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1925B2 (ja) 接地開閉器付断路器
CN101728096B (zh) 具有两个断路器的、具有用于致动断路器的可移动触头的共用装置的高压和中压开关设备
US5091616A (en) Self-contained switch for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ircuit
US7250583B2 (en)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device
CN102592879B (zh) 开关单元及开关机构
AU2005201311B2 (en)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device
CA2953095C (en) A switching device with a suspended mobile contact assembly
EP1152444B1 (en) Switch gear
KR20200029047A (ko) 가스 절연되는 스위치기어용 회로차단기
CN115148514A (zh) 开关装置
KR101904882B1 (ko) 가스 절연 개폐기의 개폐 장치
US11430622B2 (en) Interrupter assembly
JP3755639B2 (ja) 開閉装置
JP5319453B2 (ja) 接地開閉装置
US4107487A (en) Interrupter switch arrangement
KR20230159275A (ko) 중전압 전기 시스템을 위한 스위칭 장치를 조립하는 방법
EP4030455A1 (en)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CN220041679U (zh) 负荷开关及具有其的气体绝缘开关柜
JP4338067B2 (ja) 高圧開閉器
KR100397567B1 (ko) 가스 절연 배전반
CN220121737U (zh) 三工位开关、断路器及断路器柜
KR101390499B1 (ko)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용 단로기 및 접지개폐기
KR100192109B1 (ko) 진공차단기
CA2013090C (en) Self-contained switch for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ircuit
JP2002209315A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