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6995A -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6995A
CN115146995A CN202210880414.2A CN202210880414A CN115146995A CN 115146995 A CN115146995 A CN 115146995A CN 202210880414 A CN202210880414 A CN 202210880414A CN 115146995 A CN115146995 A CN 115146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accoun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processing
pa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0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04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69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6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特征采集终端,特征采集终端用于采集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业务处理方,所述业务处理方用于将接收到的特征信息转换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特征采集终端,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业务受理方,业务受理方用于将业务处理请求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业务分析方,业务分析方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业务处理指令包含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业务处理方对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Description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业务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业务处理链路中,业务的处理过程涉及到整个业务处理链路上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业务处理链路中各个环节对应的设备需要能对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处理,才能实现对业务的正常处理。
当业务处理链路中的任一环节的处理逻辑发生改变,使得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发生改变,后续环节对应的设备不再能对改变后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处理,会导致业务处理的失败,需要对整个业务处理链路中的每个环节对应的设备都进行适应性的改进,从而确保继续实现对业务的正常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了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用于采集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
业务处理方,所述业务处理方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
业务受理方,所述业务受理方用于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传输至业务分析方;
业务分析方,所述业务分析方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特征采集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应用于特征采集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应用于业务处理方;所述装置包括:
特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转换与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另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该系统可以包括特征采集终端11、业务处理方12、业务受理方13和业务分析方14。
特征采集终端11可以采集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12,特征采集终端11可以为具有采集功能的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等。
业务处理方12可以将接收到的特征信息转换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特征采集终端11,而第一账号信息可以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
业务受理方13可以将业务处理请求传输至业务分析方。
业务分析方14通过对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该业务处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业务处理方对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在相关技术中,业务的处理过程涉及到整个业务处理链路上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业务处理链路中各个环节对应的设备需要能对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处理,才能实现对业务的正常处理。那么一旦业务处理链路中的任一环节的处理逻辑发生改变,使得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发生改变,后续环节对应的设备便不再能对改变后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处理,容易导致业务处理的失败。
因此,本说明书通过改进业务处理方式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特征采集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步骤204,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并可以通过业务处理方将特征信息转换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特征采集终端对进入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均进行特征采集,并生成相应的特征信息集合,其中,所有对象包含第一业务参与方,并可以通过业务处理方将采集到的特征信息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其中,该账号信息可以包括相应对象的账号和用户名等信息。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接收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账号信息,并可以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那么,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时,特征采集终端可以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并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步骤206,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
特征采集终端根据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处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业务分析方可以解析并生成针对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该业务处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接收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而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业务受理终端与特征采集终端相连。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将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业务受理终端,以使得业务受理终端根据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业务处理请求并将该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虽然将特征采集终端、业务受理终端分为不同的设备,但实际上两者可以位于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中,本说明书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接收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而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其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业务处理请求,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将该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业务处理请求可以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而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可以由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业务分析方可以对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该业务处理指令可以被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将采集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并由业务处理方将特征信息转换为后续业务处理链路中各个环节能够支持的账号信息,可以将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与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解耦合,那么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各个环节对应的设备不再需要对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使得业务处理链路上的后续环节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特征信息采集过程的兼容,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的各个环节对特征采集过程是完全透明无感的,即便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发生改变,也不会对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产生影响,可以降低改进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方;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步骤304,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
业务处理方可以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由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业务处理方可以将该特征信息转换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该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特征采集终端,而该第一账号信息可以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业务处理请求可以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得业务分析方对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其中,业务处理指令包含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业务受理终端与特征采集终端相连。那么第一账号信息可以被特征采集终端发送至业务受理终端,以使得业务受理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业务处理请求并将该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而该业务处理请求可以被业务受理服务端传输至业务分析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第一账号信息可以被特征采集终端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而业务处理请求可以被特征采集终端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而该业务处理请求可以被业务受理服务端传输至业务分析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业务处理方可以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由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业务处理方可以将该特征信息转换为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特征采集终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特征采集终端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业务处理方可以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集合,该特征信息集合包括特征采集终端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在采集范围内采集到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对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业务处理方可以将接收到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并将该账号信息返回至特征采集终端,从而使得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映射关系可以被特征采集终端用于确定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步骤306,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业务处理方可以接收来自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且可以根据该业务处理指令包含的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对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受理方可以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而业务处理请求可以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其中,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可以由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可以使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业务处理指令可以被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将采集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并由业务处理方将特征信息转换为后续业务处理链路中各个环节能够支持的账号信息,可以将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与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解耦合,那么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各个环节对应的设备不再需要对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使得业务处理链路上的后续环节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特征信息采集过程的兼容,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的各个环节对特征采集过程是完全透明无感的,即便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发生改变,也不会对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产生影响,可以降低改进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针对特征采集终端、业务处理方、业务受理方和业务分析方之间的交互过程,结合图4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以资源分配场景为例,特征采集终端为刷脸设备,第一业务参与方为资源提供方1,资源提供方1采用刷脸的方式向资源接收方A提供资源X,业务处理方为资源处理方B,第二业务参与方为资源接收方A,资源接收方A的账号由资源管理方C进行维护,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业务受理终端为资源接收方A部署的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业务受理服务端为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业务分析方为资源分配体系。请参见图4,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采集资源提供方1的人脸特征信息。
步骤404,发送人脸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刷脸设备可以接收到资源提供方1或者资源接收方A触发的资源分配操作即业务触发指令,那么刷脸设备可以采集资源提供方1的人脸特征信息,并且该刷脸设备可以将该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资源处理方B。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特征采集终端还可以是虹膜采集设备、NFC采集设备(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非标准二维码采集设备、机器视觉无感识别设备等其他创新识别设备,本说明书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实际上,本说明书中特征采集终端采集到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业务处理方转换为后续业务处理环节可以识别和处理的账号信息,因此,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随意更换,不会影响后续环节的处理操作。
步骤406,将人脸特征信息转换为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
步骤408,返回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处理方B可以将接收到的人脸特征信息转换为资源提供方1在资源处理方B的账号信息,该账号信息可以包括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用户名等信息,本说明书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定。资源处理方B可以将该账号信息返回至刷脸设备上。其中,资源处理方B还可以对该特征信息转换后得到的用户1的账号信息进行账号认证,从而确保该账号信息的合法性。
步骤410,发送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
步骤412,生成业务处理请求。
步骤414,上传业务处理请求。
步骤416,传输业务处理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刷脸设备可以将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发送至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刷脸设备与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相连,从而使得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生成对应的业务处理请求,同时,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在生成的业务处理请求中添加资源接收方A对应的账号的信息,该账号的信息可以由资源接收方A手动输入或者资源接收方A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中,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可以将生成的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可以对该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识别,并将该业务处理请求传输至资源分配体系。
步骤418,解析并生成业务处理指令。
步骤420,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分配体系可以对接收到的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分别生成针对资源处理方B的业务处理指令和针对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的业务处理指令,资源分配体系可以将业务处理指令发送至资源处理方B和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其中,针对资源处理方B的业务处理指令可以包含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和对应的减少资源X的操作,针对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的业务处理指令可以包含资源接收方A在资源管理方C的账号的信息和对应的增加资源X的操作。
步骤422,对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处理方B在接收到业务处理指令后,可以根据业务处理指令对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进行减少资源X的处理操作。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在接收到业务处理指令时,可以对资源接收方A对应的账号进行增加资源X的处理操作。
下面针对特征采集终端、业务处理方、业务受理方和业务分析方之间的交互过程,结合图5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与图4不同的是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以资源分配场景为例,特征采集终端为刷脸设备,第一业务参与方为资源提供方1,资源提供方1采用刷脸的方式向资源接收方A提供资源X,业务处理方为资源处理方B,第二业务参与方为资源接收方A,资源接收方A的账号由资源管理方C进行维护,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业务受理服务端为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业务分析方为资源分配体系。请参见图5,图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采集刷脸设备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
步骤504,发送特征信息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刷脸设备可以采集其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例如,刷脸设备在采集范围内存在资源提供方1、资源提供方2和资源提供方3,那么刷脸设备可以分别采集资源提供方1、资源提供方2和资源提供方3的人脸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人脸特征信息均发送至资源处理方B。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特征采集终端还可以是虹膜采集设备、NFC采集设备(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非标准二维码采集设备、机器视觉无感识别设备等其他创新识别设备,本说明书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实际上,本说明书中特征采集终端采集到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业务处理方转换为后续业务处理环节可以识别和处理的账号信息,因此,特征采集终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随意更换,不会影响后续环节的处理操作。
步骤506,将特征信息转换为账号信息。
步骤508,返回账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处理方B可以将接收到的资源提供方1、资源提供方2和资源提供方3的人脸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资源提供方1对应的账号信息1、资源提供方2对应的账号信息2和资源提供方3对应的账号信息3,并将转换得到的账号信息全部返回至刷脸设备。
步骤510,维护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512,采集资源提供方1的特征信息。
步骤514,生成业务处理请求。
步骤516,上传业务处理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刷脸设备可以接收返回的账号信息,并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即资源提供方1的特征信息对应账号信息1、资源提供方2的特征信息对应账号信息2以及资源提供方3的特征信息对应账号信息3。
那么在刷脸设备接收到资源提供方1或者资源接收方A触发的资源分配操作即业务触发指令时,刷脸设备可以采集资源提供方1的人脸特征信息,并且将该人脸特征信息在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中查找,若可以查找到,则可以直接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资源提供方1对应的账号信息1。若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后,刷脸设备采集到的是资源提供方4的人脸特征信息,而该人脸特征信息无法在上述映射关系中查找到,那么刷脸设备可以将该人脸特征信息发送至资源处理方B进行处理与转换,与图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刷脸设备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后,可以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信息1,刷脸设备还可以根据账号信息1直接生成对应的业务处理请求,同时,刷脸设备可以在生成的业务处理请求中添加资源接收方A对应的账号信息,该账号信息可以由资源接收方A手动输入或者资源接收方A预先存储在刷脸设备中,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刷脸设备可以将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其中,刷脸设备与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刷脸设备可以在预设的采集范围内自动扫描,只要有进入采集范围内的业务参与方就可以进行特征信息的自动采集与转换,并将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本地缓存预设的时长,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说明书中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而刷脸设备在响应于业务触发指令时,可以根据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在映射关系中直接查找到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不再需要临时发送至业务处理方进行转换,可以避免网络原因带来的延迟,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步骤518,传输业务处理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资源管理方C的受理网络可以将获取的业务受理请求传输至资源分配体系。
步骤520,解析并生成业务处理指令。
步骤522,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步骤524,对资源提供方1的账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20-524可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18-422,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中,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资源管理方C的终端设备生成对应的业务处理请求,也可以应用于图5所示实施例中;以及,图5所述实施例中刷脸设备预先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的映射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中特征采集终端可以将采集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并由业务处理方将特征信息转换为后续业务处理链路中各个环节能够支持的账号信息,可以将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与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解耦合,那么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各个环节对应的设备不再需要对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使得业务处理链路上的后续环节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特征信息采集过程的兼容,业务处理链路上后续的各个环节对特征采集过程是完全透明无感的,即便特征信息的采集过程发生改变,也不会对后续的业务处理环节产生影响,可以降低改进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图6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02、内部总线604、网络接口606、内存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6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业务处理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7,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业务处理装置可以包括采集单元702、发送单元704、接收单元706。其中:
采集单元702,用于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发送单元704,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接收单元706,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接收单元706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接收单元706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可选的,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对进入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集合,所述对象包括第一业务参与方,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并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采集单元702具体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并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802、内部总线804、网络接口806、内存8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8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8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8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8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业务处理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9,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业务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特征信息接收单元902、转换与发送单元904、指令接收单元906。其中:
特征信息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转换与发送单元904,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指令接收单元906,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得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用于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而采集得到。
可选的,接收到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集合,所述特征信息集合包括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在采集范围内采集到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对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
所述转换与发送单元904具体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对应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使得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用于确定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报文的发送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可选的,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对进入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集合,所述对象包括第一业务参与方,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并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并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其中,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报文的发送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得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用于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而采集得到。
可选的,接收到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集合,所述特征信息集合包括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在采集范围内采集到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对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
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包括: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对应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使得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用于确定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业务处理系统,包括:
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用于采集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
业务处理方,所述业务处理方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
业务受理方,所述业务受理方用于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传输至业务分析方;
业务分析方,所述业务分析方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
业务受理终端,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与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相连,用于从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处获得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并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
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接收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上传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业务分析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所述业务受理终端还用于:
在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中添加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由所述业务受理终端进行维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所述业务处理终端和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位于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特征采集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
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接收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上传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业务分析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
所述业务分析方还用于通过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以指示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采集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特征采集终端还用于:
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主动采集进入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方将采集到的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并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响应于所述业务触发指令,采集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并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业务处理方还用于:
在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后,对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进行账号认证,以确保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合法性。
10.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特征采集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还包括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添加的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由所述业务受理终端进行维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处理终端和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位于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
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业务受理服务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对进入采集范围内的所有对象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集合,所述对象包括第一业务参与方,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相应的账号信息,并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业务触发指令,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并根据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包括:
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在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后,对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进行账号认证,以确保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合法性。
19.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终端和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业务受理终端,以使得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账号信息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并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还包括所述业务受理终端添加的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信息由所述业务受理终端进行维护。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处理终端和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位于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
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用于生成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上传至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受理方包括业务受理服务端;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二账号信息,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对应的账号数据由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进行维护,使所述业务分析方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进行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被所述业务受理服务端用于对所述第二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而采集得到。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包括:接收到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集合,所述特征信息集合包括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接收到业务触发指令之前在采集范围内采集到的所有对象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对象包括第一业务参与方;
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包括: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对应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使得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用于确定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后,对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进行账号认证,以确保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的合法性。
28.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应用于特征采集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生成特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业务处理方,以使得所述业务处理方将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方返回的第一账号信息,触发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生成为业务处理请求的操作;其中,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以指示所述业务处理方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29.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应用于业务处理方;所述装置包括:
特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特征采集终端发送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由所述特征采集终端针对第一业务参与方进行特征采集而生成;
转换与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信息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信息分别转换为对应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使得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本地缓存特征信息与账号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被所述特征采集终端在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触发指令之后用于确定采集到的第一业务参与方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对应的第一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返回至所述特征采集终端,所述第一账号信息被用于生成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被业务受理方传输至业务分析方,使所述业务分析方解析并生成针对所述业务处理方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包含所述第一账号信息和处理方式;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业务分析方的业务处理指令,并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对所述第一业务参与方的账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3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2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80414.2A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5146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0414.2A CN115146995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0414.2A CN115146995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2010300583.5A CN111507620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0583.5A Division CN111507620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6995A true CN115146995A (zh) 2022-10-04

Family

ID=7187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0414.2A Pending CN115146995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2010300583.5A Active CN111507620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0583.5A Active CN111507620B (zh) 2020-04-16 2020-04-16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14699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5957A (zh) * 2015-12-04 2017-06-1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26836B (zh) * 2016-10-28 2020-03-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3283883A (zh) * 2017-03-22 2021-08-2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0135823B (zh) * 2019-04-09 2022-04-08 浙江禾平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7620B (zh) 2022-06-17
CN111507620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769B (zh) 流量检测方法和设备、样本训练方法和设备、以及介质
US10969971B2 (en)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688296A1 (en)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5392178B (zh) 一种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6686105B (zh) 推送消息的方法、计算设备、服务器及信息分享系统
US1118844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log data
CN110764677B (zh) 一种交互信息中doi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01035B (zh) 物联网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328348A (zh) 一种fpga加速板卡及其行情数据处理方法
CN110086894B (zh)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07620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47221B (zh) 一种用于提供日志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0233843B (zh)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20382821A1 (en)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social us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471582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人多卡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JP2014523671A (ja) 対話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ビスの全体的なパフォーマンスの評価
CN113486749A (zh) 图像数据收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656805B (zh) 用于业务分析的代码链路的生成方法、装置及业务服务器
CN110391952B (zh) 一种性能分析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13014986A (zh) 互动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50926B (zh) 一种电子取证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940554B2 (en)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ocial networks
CN113536142B (zh) 一种社交账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21393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包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27976B (zh) 一种获取欺诈方的交易身份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1

Address after: 200120 Floor 15, No. 447, Nanquan North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Alipay.com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801-11 section B, 8th floor, 556 Xixi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