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6894B -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86894B CN110086894B CN201910284032.1A CN201910284032A CN110086894B CN 110086894 B CN110086894 B CN 110086894B CN 201910284032 A CN201910284032 A CN 201910284032A CN 110086894 B CN110086894 B CN 1100868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person
- communication
- person
- target
- perso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55—Directories for electronic mail or instant messa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94—Address books, i.e. directories containing contact information about correspond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根据所述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基于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本申请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逐渐形成的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需要运用或创建一种高效灵活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更高效的沟通体系”的竞争压力。部分企业会选择建立内部通讯网络,并辅以即时通讯工具,促进信息流在企业内部顺畅流转,以提高工作团队的沟通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企业通常会按人员属性设置企业内部的通讯网络结构,并预设人员通讯信息、人员关联关系等,然后在一定周期内维护更新。然而对于分支机构庞大、业务结构复杂,人员工作关联纵横交错的企业,预设的人员关联关系未能应对所有业务场景的需求,那么当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组建工作团队,实时找出所有关联业务人员时,就会消耗高额的联络成本。为了解决该问题,企业会在上述通讯网络结构中引入一种关联信息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各人员之间的相互通讯记录来提高数据灵活程度,即通常认为两人之间在通讯网络中互相查找越频繁,工作关联度越大。
然而,在实际场景中,工作上关联度较大的类人员往往物理位置相近,可以面对面直接沟通,无需通过通讯网络互相查找,在需要在此类人员中查找某一人员的工作替代处理人员时,由于无法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相互通讯记录提取关联信息,因此无法快速且准确找到该工作替代处理人员,进而会影响人员之间的通讯效率,并降低企业的工作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获取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包括:
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分别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
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推荐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应用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确定;
以及,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
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进一步地,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根据所述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包括:
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关联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综合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包括:
通讯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相似人员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关联度确定模块包括:
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分别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判断模块包括:
综合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推荐系统,包括:
人员搜索装置,用于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日志记录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日志记录装置用于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为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确定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
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搜索装置包括:
用户搜索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根据所述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相对应的,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包括:
关联人员推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根据所述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基于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与客户端设备B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步骤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步骤300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步骤400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步骤710至步骤730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步骤810至步骤830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通讯推荐系统的举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人员搜索装置1的举例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数据存储装置3的举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的举例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的企业人员在进行内部通讯沟通时,通过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通讯记录来对人员之间进行关联的情形,由于在实际场景中,工作上关联度较大的类人员往往物理位置相近,可以面对面直接沟通,无需通过通讯网络互相查找,因此考虑到现有的通讯关联方式存在的无法快速且准确找到该工作替代处理人员,进而会影响人员之间的通讯效率,并降低企业的工作处理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通讯推荐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在上述描述中,现有技术中的人员之间的相互通讯记录是指在不同的人员彼此之间存在双向通讯记录。例如,企业Q中的人员R1向人员R2发起了4次主动通讯,人员R2向人员R1发起了2次主动通讯,因此可认为,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人员R1和人员R2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该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可以为一种服务器,参见图1,该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可以与至少一个客户端设备B连接,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可以离线或在线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而后,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或者,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在获知用户向与其自身通信连接的某一装置发送了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可以通过上述的某一装置或自身直接向该用户持有的客户端设备B一并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等人员均可以理解为企业中对应的各个人员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以为由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的编码串,也可以为各个人员持有的客户终端的设备ID或者各个人员的身份证号等。
另外,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和客户端设备B可以为集成设置在同一设备中,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也可以替换为安装在该客户端设备B中的软件程序。
举例来说,所述客户端设备B可以具体包含有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具体包含有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及智能手环等。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B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信单元还可以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所述服务器可以具体包含有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具体包含有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具体包含有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具体包含有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具体包含有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具体包含有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所述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具体包含有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人员是预存储的全部人员中的一个,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中,可以随机在预存的全部企业人员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挖掘过程的目标人员,并将剩余的各个企业人员依次作为非目标人员,且在每次挖掘过程只对一个目标人员和一个非目标人员进行人员关联信息挖掘。
举例来说,若某企业中有人员R1、R2和R3,现在要对这些人员均进行关联性挖掘,则可以根据预设的选择顺序或随机选择人员,并执行3次挖掘过程,具体过程举例如下:
(1)第一次挖掘过程:人员R1为目标人员,人员R2为非目标人员,对人员R1和人员R2执行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
(2)第二次挖掘过程:人员R1为目标人员,人员R3为非目标人员,对人员R1和人员R3执行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
(3)第三次挖掘过程:人员R2为目标人员,人员R3为非目标人员,对人员R2和人员R3执行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
基于此,即完成了该企业中全部人员R1、R2和R3之间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似人员为与关联性挖掘双方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均存在某种关系的人员,这种关系具体可以预设设置,也可以根据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预先确定,即:根据所述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与非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中的相同信息,在所述人员组中筛选出一与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均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
例如,参见表1,若某一企业中的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包含有“分公司F1组”、“部门F2组”、“项目F3组”、“项目F4组”、“项目F5组”和“职务F6”;非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包含有“分公司F7组”、“部门F2组”、“项目F8组”、“项目F9组”、“项目F5组”和“职务F6”,则可以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与非目标人员的分组信息中的相同信息为“部门F2组”、“项目F5组”和“职务F6”。
表1
基于此,可以在该企业中选取分组信息为部门F2组”、“项目F5组”和“职务F6”中的至少一个分组信息下的全部人员,这些人员即可以被认定为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由这些相似人员组成的集合即为相似人员集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通讯记录为对应人员在预设时间段内向其他人员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所述被动通讯记录在预设时间段内为对应人员接收来自他人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
举例来说:人员R1应用企业内容的通讯软件,在过去一个月中向属于同一企业内的人员R2发起了10次通讯连接(例如语音通话等),人员R3在过去一个月中向属于同一企业内的人员R1发起了5次通讯沟通过程,基于此,针对人员R1,其在过去一个月中的主动通讯记录为“向人员R2发起10次通讯连接”,被动通讯记录为“接收人员R3发起的5次通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为发起查询请求和/或通讯详情查询请求的人,该用户可以为企业中的人员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为被该企业授权可以访问企业内容通讯网络的人。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
例如,若目标人员i与相似人员集合中的16个人在过去半年内有过主动通讯记录,非目标人员j与相似人员集合中的4个人在过去半年内有过主动通讯记录,则目标人员i与非目标人员j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kij可以通过公式一确定,具体为:
在公式一中,kij代表目标人员i和非目标人员j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M(i)代表目标人员i主动通讯过的相似人员的集合,在该例中的M(i)中包含的相似人员的数量为16;M(j)代表非目标人员j主动通讯过的相似人员的集合,在该例中的M(j)中包含的相似人员的数量为4。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确定。
例如,若目标人员i与相似人员集合中的8个人在过去半年内有过被动通讯记录,非目标人员j与相似人员集合中的12个人在过去半年内有过被动通讯记录,则目标人员i与非目标人员j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wij可以通过公式二确定,具体为:
在公式二中,wij代表目标人员i和非目标人员j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N(i)代表与目标人员i有过被动通讯的相似人员的集合,在该例中的N(i)中包含的相似人员的数量为8,N(j)代表与非目标人员j有过被动通讯的相似人员的集合,在该例中的N(j)中包含的相似人员的数量为12。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是指两个人员之间可能存在处理相同或相关业务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可以根据前述的两个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中的一个确认,但若仅根据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中的一个来判断两个人员之间的关联性,可能无法答到企业对人员关联性准确度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以避免打扰到非相关人员的工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需要根据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共同确定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而由于判断基础为两个数值,因此还需要一种预设机制根据该两个数值确定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
基于此,该预设机制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形:
(1)若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均大于各自对应的预设标准值,则判定对应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2)若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中的任意一个值大于其对应的预设标准值,则判定对应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3)若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的加和平均值大于预设平均标准值,则判定对应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4)若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的加权加和值大于预设值,则判定对应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在上述第(4)种情形中,所述加权加和值即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关联总值,该关联总值z的计算方式如公式三所示:
z=a1wij+a2kij (公式三)
在公式三中,wij代表被动通讯关联度,kij代表主动通讯关联度。a1为用于表示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的权重的被动权重,a2为用于表示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的权重的主动权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员组由预设场景中的在通讯网络中的全部人员组成,所述预设场景即可以至前述的企业,也可以指其他需要进行通讯网络管理的部门或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基于此,所述通讯记录中势必也记录了各个人员的唯一标识。进一步来说,所述通讯记录中还可以包含有每次主动通讯记录和/或被动通讯记录的时间及次数等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用于表明对应人员的简要身份信息,例如人员照片及姓名等简要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例如人员照片、人员姓名、电话号码、职务、机构等详细信息,其中的电话号码即为对应的通讯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关键词为所述人员的身份介绍信息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比如,用户可以输入某人员的姓名作为关键词。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存储前述及后述的所有的预存储和待存储的各类数据,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3,例如:所述数据存储装置3用于存储预设场景中的各个人员的唯一标识与的主动通讯记录、被动通讯记录、相似人员集合、主动通讯关联度、被动通讯关联度、主动权重、被动权重、关联总值、预设值、通讯记录、一级身份信息和二级身份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等,该数据存储装置与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通信连接,其具体也可以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具体通过下述实施例和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为了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执行主体可以为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步骤200: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300: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为了提供更为准确的关联性判断的数据基础,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步骤1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10: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步骤120: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基于上述步骤100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通过确定相似人员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步骤2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10: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220: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为了通过设置权重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步骤3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10: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
步骤320: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30;若否,则确认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并执行步骤340;
步骤330: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而后执行步骤340。
步骤340:更换所述目标人员和/或非目标人员,返回步骤100重新执行针对新的目标人员和/或非目标人员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过程。
基于上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得到并存储的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分别与其他人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执行主体可以为通讯推荐系统的通讯推荐方法,参见图6,所述通讯推荐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400: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步骤500: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应用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确定。
步骤600: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为了提高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的获取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步骤4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410: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
步骤420: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在步骤600中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之后,用户可以选中或点击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中的至少一个,而后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根据该用户的操作接收到该用户发送的针对目标人员或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基于此,若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接收到的为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则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通讯推荐方法还包含有执行在步骤600之后的步骤710至73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710: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步骤720: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步骤730: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根据所述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另外,若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接收到的为针对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则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通讯推荐方法还包含有执行在步骤600之后的步骤810至83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810: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步骤820: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步骤830: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的实施例,参见图10,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41,用于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关联度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综合判断模块43,用于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为了提供更为准确的关联性判断的数据基础,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1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1)通讯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2)相似人员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基于上述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10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通过确定相似人员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度确定模块42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1)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2)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1,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为了通过设置权重来进一步提高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判断模块3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综合分析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通过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来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所述通讯推荐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通讯推荐系统的实施例,参见图11,所述通讯推荐系统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人员搜索装置1,用于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日志记录装置2和数据存储装置3,所述日志记录装置2用于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3中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为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确定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3中;
所述人员搜索装置1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为了提高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的获取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人员搜索装置1具体包含有:
用户搜索单元101,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在人员搜索装置1中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之后,用户可以选中或点击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中的至少一个,而后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根据该用户的操作接收到该用户发送的针对目标人员或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基于此,若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接收到的为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则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推荐系统中的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根据所述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另外,若所述通讯推荐系统接收到的为针对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则在本申请的通讯推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推荐系统中的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相对应的,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包括:
关联人员推荐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通讯推荐系统实现通讯推荐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在该通讯推荐系统中,所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也可以包含在其中,参见图12,也就是说,该通讯推荐系统也能够实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该应用实例克服了传统人员关联信息分析方法中依据人员固有属性或相互通讯记录,无法挖掘潜在人员关联信息的缺陷,提出了以大量相似人员集合对目标人员的主动和被动通讯记录为基础对人员关联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精确构建企业内部通讯网络,提高关联人员信息的准确率和覆盖率,真正实现“实时”通讯,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所述通讯推荐系统具体包含有人员搜索装置1、日志记录装置2、数据存储装置3、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
其中人员搜索装置1、日志记录装置2、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均与数据存储装置3连接。人员搜索装置1还连接于日志记录装置2。
人员搜索装置1与日志记录装置2和数据存储装置3相连,负责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以及主动通讯请求,将请求传递至日志记录装置2,并从数据存储装置3中获取对应的人员通讯详情信息以及关联人员。
日志记录装置2与人员搜索装置1、数据存储装置3相连,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搜索词以及对应人员的主动通讯日志,包含人名、所属机构、职务等及其对应字典值的转换,并将相应记录信息传递至数据存储装置3中存储。
数据存储装置3与人员搜索装置1、日志记录装置2、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相连,负责各类数据的存储,其存储的搜索日志供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进行人员关联批量分析;其存储的各项人员通讯详细信息供人员搜索装置1查询展现关联关系的详情;其存储的关联人员关系供人员搜索装置1查询展现关联人员信息。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与数据存储装置3相连,负责读取搜索查询及主动通讯日志,并进行批量的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挖掘,最终将挖掘结果传递回数据存储装置3存储。
图13是人员搜索装置1的举例结构示意图,包括用户搜索单元101、用户关联人员推荐单元102。
用户搜索单元101,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包含人名关键词、所属机构等搜索条件,传递给日志记录装置2进行后续处理;在获得了搜索结果后,展现搜索结果供用户选择,接收用户对搜索结果的提交查询详情的请求,再次传递给日志记录装置2进行后续处理;最终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获取人员通讯详情并予以展现。
关联人员推荐单元102,负责根据用户的对搜索结果的主动通讯情况,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关联人员存储单元303中获取被当前用户主动通讯的用户的关联人员的详情进行补充展现,完成关联人员推荐。同时,接收用户对补充展现的结果主动通讯查询详情的请求,传递给日志记录装置2进行后续处理,并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获取人员通讯详情并予以展现。
图14是数据存储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日志存储单元301、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关联人员存储单元303、参数存储单元304。
日志存储单元301,在用户通过搜索词获取人员信息列表,对其中某一位人员发起主动通讯后,存储主动通讯记录,存储格式见表2。
表2:主动通讯记录存储表
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负责存储人员的各项通讯详细信息,如手机、办公电话、办公地址、邮编等等。
关联人员存储单元303负责存储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计算的人员关联记录,其存储格式见表3:
表3:关联人员信息存储表
参数存储单元304负责存储权重参数,包括主动通讯关联度、被动通讯关联度的权重值,供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的综合分析单元403计算人员综合关联度,此参数为经验值,经大量实验,被动通讯关联度权重值建议为0.7,主动通讯关联度权重值建议为0.3。
图15是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1、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2和综合分析单元403。
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1负责分析当前人员被其他人员的主动通讯情况,如果2位人员都被大量相似人员集合联络了,通过前述公式二计算可得他们之间被动通讯关联度较大,则认为这2位用户在人员关联信息网络中距离较近。
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2负责分析当前人员主动通讯其他人员的情况,通过前述公式一的计算可以认为如果两位人员在人员关系网中距离较近,他们主动通讯的其他人员集合也将是较为相似的。
综合分析单元403负责将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1和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2的计算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应用前述公式三得到一个综合的关联数值z。权重值作为参数存储在参数存储单元304中。综合关联度数值将存储于关联人员存储单元303中。
基于上述内容,参见图16,应用该通讯推荐系统实现的通讯推荐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步骤A01,用户通过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输入搜索关键词。
步骤A02,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根据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请求,至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查询相关人员通讯记录。
步骤A03,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将符合搜索关键词的人员列表(含人员照片、姓名等简要信息)返回至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
步骤A04,用户点击搜索结果人员列表中的一位具体人员,将主动通讯记录传递至日志记录装置2。
步骤A05,日志记录装置2记录后存储于数据存储装置3的日志存储单元301。
步骤A06,日志记录装置2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读取具体人员的详细通讯信息(包括人员姓名、电话、职务、机构等详细信息),返回至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进行展现。
步骤A07,根据用户主动通讯的具体人员,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将请求传递至人员搜索装置1的关联人员推荐单元102,人员搜索装置1的关联人员推荐单元102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关联人员存储单元303中查找关联人员信息,返回至人员搜索装置1的用户搜索单元101进行补充展现。
步骤A08,如果用户对补充展现结果主动通讯查询详情的请求,则将传递给日志记录装置2进行后续处理,并从数据存储装置3的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获取人员通讯详情并予以展现。
基于上述内容,参见图17,应用该通讯推荐系统实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步骤B01,从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逐个取出人员R1。
步骤B02,从人员通讯信息存储单元302中逐个取出待关联分析的人员R2。
步骤B03,通过基于被动通讯的分析单元401,计算人员R1与人员R2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B04,通过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402,计算人员R1与人员R2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B05,通过综合分析单元403,加权计算人员R1和人员R2的综合关联度。
步骤B06,判读是否是最后一个待关联分析人员R2,若是,则跳转至步骤607,否则跳转至步骤B02。
步骤B07,判读是否最后一个人员R1,若是,则结束,否则跳转至步骤B01。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互相通讯记录的方式挖掘集团内部的人员关联信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内部通讯网络,有效提高人员关联关系识别的正确率和覆盖率,并且基于联络记录的积累与变化,自动调整人员关联关系。利用准确的内部通讯网络响应快速的市场变化,当目标人员无法即时联系时,快速提供可代替的关联人员,实现即时、高效、流畅的业务流程。
从硬件层面来说,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处理器(processor)、第一存储器(memory)、第一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和第一总线;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一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客户端设备、客户终端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步骤200: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300: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从硬件层面来说,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第二处理器(processor)、第二存储器(memory)、第二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和第二总线;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第二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实现通讯推荐系统、客户端设备、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400: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步骤500: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应用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确定。
步骤600: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第一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
步骤200: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各自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步骤300: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对应的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第二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讯推荐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400: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步骤500: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应用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确定。
步骤600: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不依赖于人员属性或人员的互相通讯记录的基础上,有效、准确且快速地获取预设场景中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人员之间的通讯沟通效率,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处理效率,以满足企业实时的、敏捷的沟通需求,实现向“实时企业”转变的目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相同的分组信息,并将所述相同的分组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人员确定为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
分别获取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其中,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为目标人员向相似人员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为目标人员接收来自相似人员的通讯请求的记录;非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为非目标人员向相似人员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非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为非目标人员接收来自相似人员的通讯请求的记录;
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以及预设的标准值判断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包括:
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分别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判断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
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5.一种通讯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应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确定;
以及,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
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9.一种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相同的分组信息,并将所述相同的分组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人员确定为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分别获取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其中,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为目标人员向相似人员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为目标人员接收来自相似人员的通讯请求的记录;非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为非目标人员向相似人员发出的通讯请求的记录,非目标人员与相似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为非目标人员接收来自相似人员的通讯请求的记录;
关联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各自与所述相似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和被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和被动通讯关联度;
综合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以及预设的标准值判断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则记录该关联关系,以在接收到用户发送针对所述目标人员的通信请求时向该用户发送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似通讯记录获取模块包括:
通讯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员组中的各个人员的通讯记录,该通讯记录中包含有对应的人员向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发出的主动通讯记录以及接收自所述人员组中的其他人员的被动通讯记录;
相似人员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人员组中选取两个人员分别作为当前的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并确定该目标人员与非目标人员对应的相似人员集合,该相似人员集合由所述人员组中的任意数量的人员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度确定模块包括:
基于主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所述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主动通讯关联度;
基于被动通讯记录的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分别与所述相似人员集合中的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记录,分别确定所述目标人员和非目标人员之间的被动通讯关联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判断模块包括:
综合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主动权重,以及,所述被动通讯关联度与预设的被动权重,确定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关联总值;判断所述关联总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确定并记录所述非目标人员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13.一种通讯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员搜索装置,用于接收针对目标人员的查询请求;
日志记录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所述日志记录装置用于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确定预存储的所述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并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确定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其中,与该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为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装置确定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
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动通信请求的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所述目标人员及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一级身份信息选择与所述目标人员和/或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搜索装置包括:
用户搜索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含有至少一个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确定对应预存储的至少一个目标人员。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预存储的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
将所述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根据所述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所述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通讯详情查询请求;
相对应的,所述人员搜索装置还包括:
关联人员推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讯详情查询请求自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获取对应预存储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包含有对应人员的通讯方式和内容多于所述一级身份信息的身份介绍信息;将与所述目标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的非目标人员的二级身份信息发送至用户,以使该用户根据该二级身份信息判断是否与对应的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并在确认后根据所述二级身份信息中的通讯方式与该非目标人员进行通讯。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推荐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4032.1A CN110086894B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4032.1A CN110086894B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6894A CN110086894A (zh) | 2019-08-02 |
CN110086894B true CN110086894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6741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84032.1A Active CN110086894B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868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7466A (zh) * | 2019-09-11 | 2019-12-10 |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51218B (zh) * | 2019-10-23 | 2023-08-25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人员关系的个人界面操作功能新增方法及装置 |
CN114780612B (zh) * | 2022-04-19 | 2024-08-09 | 江苏警官学院 | 一种基于主题事件的时间关联挖掘目标人员的系统及方法 |
CN115203480A (zh) * | 2022-05-10 | 2022-10-18 |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77部队 | 一种基于深层关联分析的目标群编成隶属关系挖掘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890A (zh) * | 2011-05-30 | 2011-11-23 | 苏宁军 | 一种用户推荐与信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
CN106686265A (zh) * | 2015-11-10 | 2017-05-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通信记录的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 |
CN108268477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话单的用户关系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8319597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确定联系人的系统、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
CN109347995A (zh) * | 2018-11-06 | 2019-02-1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获取用户联系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2019
- 2019-04-10 CN CN201910284032.1A patent/CN1100868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890A (zh) * | 2011-05-30 | 2011-11-23 | 苏宁军 | 一种用户推荐与信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
CN106686265A (zh) * | 2015-11-10 | 2017-05-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通信记录的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 |
CN108268477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话单的用户关系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8319597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确定联系人的系统、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
CN109347995A (zh) * | 2018-11-06 | 2019-02-1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获取用户联系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电信通话记录的数据挖掘;刘霞;《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0630;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6894A (zh) | 2019-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6894B (zh) | 人员关联信息挖掘方法、通讯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1196810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ocial graph data analytics to determine connectivity within a community | |
US10311106B2 (en) | Social graph visualization and user interface | |
CN111046237B (zh) | 用户行为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 |
CN110807085B (zh) | 故障信息的查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CN113678156A (zh) | 用于使用神经序列模型进行客户旅程事件表示学习和结果预测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672741A (zh) | 微服务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08004041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workflow operations to a computing device | |
US20150074122A1 (en) | Social recommendation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CN111026853A (zh) | 目标问题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客服机器人 | |
CN105610818A (zh) | 一种敏感数据的模糊化装置及其方法 | |
US2024002897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and Facilitating Access to Specialized Data | |
KR20200102865A (ko) | 챗봇 서비스 기반의 답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
CN112182174A (zh) | 业务问答知识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522840B (zh) | 标签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062224B2 (en) | Prediction using fusion of heterogeneous unstructured data | |
CN110457598A (zh) | 用户查找方法、用于用户查找的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4416485A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201484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0204812A1 (en) | Privacy separated credit scoring mechanism | |
CN112069409B (zh) | 基于待办推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11488386A (zh) | 数据查询方法和装置 | |
CN116680480A (zh) | 产品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541591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60092481A1 (en) |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assess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