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6340A -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6340A
CN115146340A CN202211087765.4A CN202211087765A CN115146340A CN 115146340 A CN115146340 A CN 115146340A CN 202211087765 A CN202211087765 A CN 202211087765A CN 115146340 A CN115146340 A CN 115146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secondary beam
lattice
design model
original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77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6340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Kun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Kun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Kun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filed Critical Hefei Kun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to CN2022110877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6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6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6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6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40Filling a planar surface by adding surface attributes, e.g. colour or tex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2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document
    • G06V30/422Technical drawings; Geographical m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对相关建筑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高效调整。

Description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梁是结构专业的一类平面构件,梁配筋图是结构施工图的一部分,指用二维平面图表达建筑结构中梁构件的编号、截面尺寸、各截面钢筋配筋、数量、规格等具体信息。目前行业通用的梁施工图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师根据建筑专业提资的建筑进行初步结构布置,然后按初步结构布置图在结构分析软件中建模、计算、反复调整结构布置,得到合理的计算结果和最终结构布置后,计算软件会得出每一个构件的配筋数值,然后结构设计师根据配筋数值对每一条梁的控制截面进行人工配筋,并将配筋信息标注在图上,得到完整的梁配筋图。
当前,如果需要调整次梁的布置方向,首先要判断在一个梁格内次梁的布置方向,然后要根据跨度确定布置次梁的根数,然后再将次梁布置在该梁格中。但是在调整次梁布置时,难于捕捉次梁相应位置的点进行布置,或需要增加辅助线并结合旋转等操作才能实现对次梁的调整。即现有结构设计中次梁调整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结构设计中次梁调整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包括: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包括: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对所述目标框架梁线和/或所述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包括:提取所述各个梁格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按照所述重置方向,确定所述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所述重置区域的跨度;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所述次梁节点,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包括: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基于所述第一重置区域、所述第二重置区域和所述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跨度包括第一跨度和第二跨度,所述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包括:若所述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若所述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次梁结构包括第一次梁结构和第二次梁结构,所述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包括:检测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所述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根据所述结构分区,确定所述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根据所述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所述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梁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次梁重置模块,用于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次梁剔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梁格确定模块包括: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目标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围合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框架梁线和/或所述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次梁重置模块包括:属性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各个梁格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跨度识别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重置方向,确定所述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所述重置区域的跨度;次梁布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所述次梁节点,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属性提取单元包括: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基于所述第一重置区域、所述第二重置区域和所述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次梁布置单元包括:若所述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若所述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次梁剔除模块包括:类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第一次梁单元,用于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次梁选择单元,用于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所述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第二次梁单元,用于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次梁剔除模块之后,还包括次梁显示模块:分区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尺寸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结构分区,确定所述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梁线显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所述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次梁结构重置设备执行上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通过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并确定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进而通过预置的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并把旧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删除,得到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并进行显示处理。实现了用户只需选择待重置次梁,即可计算相应次梁的节点,生成调整后的梁线,从而提高了对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调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对相关建筑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高效调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次梁结构重置装置,还可以是终端或者服务器,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和处理。其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操作/交互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语音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几大方向。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原始设计模型,指的是布置有次梁结构的相关BIM设计模型或者梁配筋模型等有待重置次梁的设计模型;这里的次梁重置信息,指的是原始设计模型中有关次梁的相关信息(如待重置次梁,次梁与其他梁结构的结构关系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从相关设计模型数据库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或者通过目标用户上传的相关数据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102、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次梁重置信息,指的是原始设计模型中与待重置次梁需要进行重置的相关要求息;这里的梁格,指的是由许多梁结构由相应设计排列而成的平面体系(如简式梁格、普通式梁格、复式梁格等)。通过对获取的次梁重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梁格信息,从而实现对待处理梁格的重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这里的相对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等,并且由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对不同相交、相切、相离程度对应的情况和梁格重置处理要求也不相同,如相交构成的区域可能是四边形、五边形或者n边形,而梁格重置只能对一些形状的相交图形的梁线进行重置处理;进而根据相对位置关系,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满足重置要求的目标框架梁线;从而对目标框架梁线和/或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成相应形状的梁格图形,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103、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次梁生成策略,指的是根据对相应的重置边的跨度条件进行检测(此外还可根据实际生成策略,采用其他建筑结构参数如距离、梁长等条件进行检测),根据预设的相应跨度的范围,生成对应的次梁节点,进而利用次梁节点来生成重置次梁;这里的重置方向,指的是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切换方向,在该方向上生成最终的重置次梁。通过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上述的梁格信息进行重置区域的确定,并对相应的重置边选取对应数量的次梁节点来生成重置次梁,实现了对待重置次梁的快速自动化生成。
在实际应用中,提取各个梁格在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其中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并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此外根据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从而基于第一重置区域、第二重置区域和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进而按照重置方向,确定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重置区域的跨度;从而根据跨度,在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次梁节点,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其中跨度包括第一跨度和第二跨度,若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若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
104、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次梁结构包括第一次梁结构和第二次梁结构,通过检测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实现了生成重置次梁的同时,将其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对应删除,得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次梁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通过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并确定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进而通过预置的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并把旧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删除,得到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并进行显示处理。实现了用户只需选择待重置次梁,即可计算相应次梁的节点,生成调整后的梁线,从而提高了对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调整效率。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
201、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202、根据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框架梁线,指的是在原始设计模型中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预设数值(如5)的梁构成的梁线;这里的特殊建筑区域边线,指的是塔楼边线(原始设计模型中划定的塔楼区域边线)或侧壁边线(原始设计模型中侧壁中心线)等特殊建筑区域的边线;这里的相对位置关系,指的是待重置次梁与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相关关系,这里以相交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的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判断次梁是否与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存在相交,来确定相对位置关系。
203、根据相对位置关系,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将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与待重置次梁相交的相关线作为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
204、对目标框架梁线和/或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处理得到的目标框架梁线和/或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即通过与待重置次梁相交的两端框架梁线,及与该框架梁线围合成四边形(或者满足其他处理要求的n边形围成图形)的另外两条框架梁进行围合,和/或通过该框架梁线相交的特殊建筑区域边线(即塔楼边线或侧壁边线等)进行围合成四边形,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205、提取各个梁格在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结构属性,指的是原始设计模型中除次梁的其他梁结构的梁结构属性以及次梁的其他梁结构之间的相关结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生成次梁的范围内,既生成梁节点、也生成梁网格线,而在非次梁布置范围内,不生成节点及网格(因为不同的结构分区有不同结构形式,所以对需要布置的构件要求不同。)。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即以下表格中,勾选了次梁的楼盖结构形式对应的分区才要生成次梁,没有勾选的结构形式不生成次梁,从而确定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
编号 楼(屋)盖结构形式 主梁 次梁 暗梁 柱帽 加腋板 密肋梁
1 主次梁
2 主梁大板
3 主梁大板+柱帽
4 主梁加腋大板
5 无梁楼盖
6 密肋楼盖
进而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即结构形状框架梁线或侧壁边线或塔楼边线,检测该梁格由若干框架梁线围合而成,或框架梁线与侧壁边线或塔楼边线围合而成的形状为梁格确定为重置区域,而梁格形状若为非四边形的不生成次梁,则不为重置区域;并根据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即这里的特殊建筑区域为塔楼时,塔楼周边区域范围、核心筒范围内的梁格,均不生成次梁,则将其他区域作为第三重置区域;从而基于第一重置区域、第二重置区域和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206、按照重置方向,确定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重置区域的跨度;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跨度,指的是相邻两纵向定位轴线(即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交点之间)的跨距。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的处理得到的重置区域,按照对应的重置方向,确定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即确定生成次梁的重置区域对应四边形梁格中,在不与待重置次梁相交的两条对边作为重置边,并对该重置边进行跨度计算,根据对重置区域中梁格各个边交点之间以及边与边之间的相对应距离关系计算出对应跨度,得到重置区域的跨度。
207、根据跨度,在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次梁节点,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的跨度,在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其中若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进而利用次梁节点,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即当跨度4m<L≤6m时,则取中点生成一个节点,并连接对应的节点,从而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若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即当跨度L>6m时,则取跨度1/3点位置生成2个节点,检查四边形对边上的节点数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以节点数少的为准,在原框架梁线上重新生成节点数。最后连接对边的节点,从而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其中这里的跨度的限制可人工进行预设处理。
208、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从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对目标框架梁线和/或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提取各个梁格在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按照重置方向,确定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重置区域的跨度;根据跨度,在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次梁节点,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根据梁重置信息来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梁格,以及该梁格所在的重置区域,进而确定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的跨度,根据相应跨度生成重置次梁。实现了次梁的自动生成,并能根据相应的跨度来生成所需数量的次梁。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包括:
301、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302、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303、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304、检测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单梁指的是在一个梁格内只有一条有两个支承点的杆件。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判断上述的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来实现对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的检测。
305、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
本实施例中,若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为单梁布置类型,则直接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从而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
306、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
本实施例中,若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如多条未选中次梁),这里以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为双梁布置类型,则需要选中了另一条未选中的待重置次梁。
307、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处理,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308、确定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结构分区,指的是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结构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次梁结构在原始设计模型中所对应的结构分区。
309、根据结构分区,确定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的结构分区,根据该次梁结构所在的结构分区对应的结构截面尺寸信息,来确定该次梁的梁结构尺寸信息。
310、根据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本实施例中,这里的颜色,指的是预先设置各种梁截面尺寸有着对应的颜色来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重置后梁结构对应的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颜色,将待重置次梁按照相应颜色进行表示,从而构建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确定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根据结构分区,确定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根据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对重构次梁结构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识别,将其中待重置次梁进行删除处理,并在删除后将重置后的次梁结构按照预置梁线颜色进行展示,从而实现待重置次梁的对应删除和通过颜色来表示次梁的截面,方便用户通过图对相关梁结构的快速确认。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装置一个实施例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梁格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次梁重置模块403,用于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次梁剔除模块404,用于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通过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并确定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进而通过预置的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并把旧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删除,得到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并进行显示处理。实现了用户只需选择待重置次梁,即可计算相应次梁的节点,生成调整后的梁线,从而提高了对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调整效率。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梁格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次梁重置模块403,用于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次梁剔除模块404,用于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梁格确定模块402包括:
位置检测单元4021,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目标选取单元4022,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
围合单元4023,用于对所述目标框架梁线和/或所述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进一步的,所述次梁重置模块403包括:
属性提取单元4031,用于提取所述各个梁格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跨度识别单元4032,用于按照所述重置方向,确定所述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所述重置区域的跨度;
次梁布置单元4033,用于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所述次梁节点,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提取单元4031包括:
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根据所述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基于所述第一重置区域、所述第二重置区域和所述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次梁布置单元4033包括:
若所述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若所述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次梁剔除模块404包括:
类型检测单元4041,用于检测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
第一次梁单元4042,用于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
次梁选择单元4043,用于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所述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
第二次梁单元4044,用于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次梁剔除模块404之后,还包括次梁显示模块405,所述次梁显示模块405包括:
分区确定单元4051,用于确定所述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
尺寸确定单元4052,用于根据所述结构分区,确定所述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
梁线显示单元4053,用于根据所述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所述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根据次梁重置信息,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基于待重置次梁,在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通过确定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并确定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进而通过预置的次梁生成策略,按照重置方向,在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并把旧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删除,得到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并进行显示处理。实现了用户只需选择待重置次梁,即可计算相应次梁的节点,生成调整后的梁线,从而提高了对设计模型中次梁结构的调整效率。
上面图4和图5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次梁结构重置装置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次梁结构重置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次梁结构重置设备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61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633或数据632的存储介质6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620和存储介质6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6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次梁结构重置设备6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630通信,在次梁结构重置设备600上执行存储介质6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次梁结构重置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64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66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631,例如Windows Serve,Mac OS X,Unix,Linux,FreeBSD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示出的次梁结构重置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次梁结构重置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所述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为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包括:
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包括:
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检测待重置次梁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以及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框架梁线和特殊建筑区域边线中选取预置数量的目标框架梁线;
对所述目标框架梁线和/或所述特殊建筑区域边线进行围合,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包括:
提取所述各个梁格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的结构属性,并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按照所述重置方向,确定所述重置区域中的重置边,以及识别所述重置区域的跨度;
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并利用所述次梁节点,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确定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楼盖结构形式,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式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一重置区域;
根据所述各个梁格的结构属性中的结构形状,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形状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二重置区域;
根据所述各个梁格所在的特殊建筑区域,从所述各个梁格中选取预置类别的梁格并作为待重置次梁的第三重置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重置区域、所述第二重置区域和所述第三重置区域,得到待重置次梁的重置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度包括第一跨度和第二跨度,所述根据所述跨度,在所述重置边上生成次梁节点,包括:
若所述跨度为第一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中点作为次梁节点;
若所述跨度为第二跨度,则将所述重置边的多段等分点作为次梁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结构包括第一次梁结构和第二次梁结构,所述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包括:
检测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处梁格是否为单梁布置类型;
若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对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的待重置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一次梁结构;
若不为单梁布置类型,则在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中确定除所述待重置次梁之外的未选中次梁;
对非单梁布置类型的梁格的待重置次梁和未选中次梁进行剔除,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第二次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次梁结构对应的结构分区;
根据所述结构分区,确定所述次梁结构的梁结构尺寸;
根据所述梁结构尺寸,按照预设结构属性对应的颜色,构建所述次梁结构的二维梁线图并进行展示。
8.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结构重置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布置有次梁结构的原始设计模型和次梁重置信息;
梁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次梁重置信息,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待重置次梁所在的各个梁格、以及确定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上待重置次梁的重置方向;
次梁重置模块,用于利用预置次梁生成策略,按照所述重置方向,在所述各个梁格上布置新的次梁结构;
次梁剔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重置次梁,在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对应的各个梁格执行次梁剔除操作,得到所述原始设计模型中重置后的次梁结构。
9.一种次梁结构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结构重置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次梁结构重置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次梁结构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211087765.4A 2022-09-07 2022-09-07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146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7765.4A CN115146340B (zh) 2022-09-07 2022-09-07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7765.4A CN115146340B (zh) 2022-09-07 2022-09-07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6340A true CN115146340A (zh) 2022-10-04
CN115146340B CN115146340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41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7765.4A Active CN115146340B (zh) 2022-09-07 2022-09-07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634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7808502L (sv) * 1978-08-09 1980-02-10 Anderson Leif Anordning vid stommar for husbyggnader
JP2019139385A (ja) * 2018-02-07 2019-08-22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構造物設計装置、構造物設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20210863A1 (en) * 2019-04-15 2020-10-22 Fastbrick Ip Pt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signing block layouts for use in block place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CN113255047A (zh) * 2021-06-23 2021-08-13 合肥量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梁布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87614A (zh) * 2021-10-20 2022-01-28 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地下室支承点网自动生成装置
CN114154206A (zh) * 2021-10-20 2022-03-08 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结构梁配筋自动生成方法
CN115017566A (zh) * 2022-06-29 2022-09-06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于bim平台的次梁结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7808502L (sv) * 1978-08-09 1980-02-10 Anderson Leif Anordning vid stommar for husbyggnader
JP2019139385A (ja) * 2018-02-07 2019-08-22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構造物設計装置、構造物設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20210863A1 (en) * 2019-04-15 2020-10-22 Fastbrick Ip Pt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signing block layouts for use in block place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CN113255047A (zh) * 2021-06-23 2021-08-13 合肥量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梁布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87614A (zh) * 2021-10-20 2022-01-28 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地下室支承点网自动生成装置
CN114154206A (zh) * 2021-10-20 2022-03-08 珠海新势力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结构梁配筋自动生成方法
CN115017566A (zh) * 2022-06-29 2022-09-06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于bim平台的次梁结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卫军等: "既有结构改造加固的应力重分布研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顾乡等: "大跨度小半径连续弯梁桥结构行为分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6340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5198A (zh) 建设工程组合模板全自动智能整体排模系统及方法
US20140125657A1 (en)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Drawing Extraction Tool
JP7048338B2 (ja) 構造物設計装置、構造物設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1428292A (zh) 基于城市规范的审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224706A (zh) 基于工作区的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7193923A (zh) 一种二维地理空间快速矢量叠加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02929A (zh) 组合模板构件生成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15017566A (zh) 基于bim平台的次梁结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146340B (zh) 次梁结构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2778A (zh) 墙体拆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0033A (zh) 基于车位的规划作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86322B (zh) 十字梁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3701B (zh) 基于gis空间数据制作遥感影像深度学习样本的优化方法
CN104732043A (zh) 变电架构的设计方法
JP3165780B2 (ja) 3次元モデル情報検索システム
JP2002332689A (ja) 最適断面設定プログラム
JP7499091B2 (ja) 設計支援装置
CN105243170A (zh) 建设工程模板面生成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11540018B (zh) 相机对称布局模式的得分计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499092B2 (ja) 設計支援装置
CN117473588B (zh) 喷头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9198121A (ja) ロボット教示方法
Robertz et al. A graphical input system for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JP200632378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21165894A (ja) 設計支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