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4571A -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4571A
CN115144571A CN202210339849.6A CN202210339849A CN115144571A CN 115144571 A CN115144571 A CN 115144571A CN 202210339849 A CN202210339849 A CN 202210339849A CN 115144571 A CN115144571 A CN 115144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rength
detected
tested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98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张利俊
杜江
项斌峰
蔡素燕
海晨晨
邱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 Group Beijing Tian Y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 Group Beijing Tian Y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 Group Beijing Tian Y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 Group Beijing Tian Y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98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45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38Concrete; Lime; Mortar; Gypsum; Bricks; Ceramics; Glass
    • G01N33/383Concrete or ce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混凝土信息选取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基于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将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基于多个养护龄期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函数关系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本申请具有提高混凝土强度测试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在现代工程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强度的确认是至关重要的,且混凝土拆模时间、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和混凝土加载荷时间等要素都与混凝土强度相关,这不仅涉及施工进度等问题,也关系到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相关技术中,现场留置足够数量、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通过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得到混凝土强度的数据,进而来指导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拆模和确定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
但是使用混凝土试块的数量多,导致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的工作量大,且浪费严重。同时,从施工现场取得试块送至实验室做抗压强度测试需经历多个部门和多个工作人员流转,混凝土试块的养护环境及强度难免受到影响,影响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另外,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例如,墙体、柱体和滑膜施工的构件等无法实现相同条件养护,使得试块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基于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将与所述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选择适用于施工用的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强度,通过获取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出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的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最后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温度与时间的强度检测模型;解决了使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强度测试工作量大,且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无法使用试块实现相同条件养护的情况,提高了待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可靠性。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之前,还包括:
获取标准养护条件下与所述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将所述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和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输入预设的混凝土强度模型,得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其中,所述混凝土试块与待测混凝土的为同类型混凝土;基于回归分析算法将所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将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输入所述混凝土强度模型中,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对混凝土试块做大量的强度测试实验,得到混凝土试块与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通过混凝土强度模型得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并对混凝土强度模型进行校验最终确定最优的混凝土强度模型,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模型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21
其中,Tes为混凝土等效龄期,T为Δt时间内混凝土的平均温度,T0为基准温度,Δt为硬化时间增量。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强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22
其中,M为混凝土强度,D为混凝土养护龄期,a和b均为混凝土强度参数。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包括:
将所述等效龄期映射成所述养护龄期,建立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对照表;
基于所述对照表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之后,还包括:
将待测混凝土监测温度输入所述强度检测模型,得到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
基于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设定强度,其中,所述设定强度包括混凝土拆模强度和/或加载负重强度;
判断所述检测强度是否满足设定强度;
若是,则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拆模提示信息和/或加载负重提示信息;否则,输出强度预警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确定待测混凝土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并输出提示信息和/或强度预警信息,降低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时效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准确性;通过设置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待测混凝土做出改善。
可选的,通过lora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埋在待测混凝土内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lora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将待测混凝土温度实时发送至电子设备中,提高了待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同时,使用lora无线通信方式兼顾待测混凝土的作业环境,实现的低功耗与远距离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输入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选择适用于施工用的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强度,通过获取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出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的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最后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温度与时间的强度检测模型;解决了使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强度测试工作量大,且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无法使用试块实现相同条件养护的情况,提高了待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选择适用于施工用的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强度,通过获取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出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的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最后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温度与时间的强度检测模型;解决了使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强度测试工作量大,且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无法使用试块实现相同条件养护的情况,提高了待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可靠性。
2.利用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确定待测混凝土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并输出提示信息和/或强度预警信息,降低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时效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准确性;通过设置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待测混凝土做出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01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200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该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可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步骤S101~S106):
步骤S101,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混凝土信息选取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我国混凝土采用大量的减水剂、人工砂石以及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和料,所以不同建筑工程的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配比会根据建筑工程需求而不同,通过不同的混凝土配比和加工工艺等选取适用于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可选的,如图2所示,获取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步骤如下(步骤S1011~S1013):
步骤S1011,获取标准养护条件下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将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和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输入预设的混凝土强度模型,得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
可选的,混凝土强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51
其中,M为混凝土强度,D为混凝土养护龄期,a和b均为混凝土强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试块强度通过对混凝土试块做抗压强度测试实验获得,混凝土试块为与待测混凝土同样配比的水泥成分。
步骤S1012,基于回归分析算法将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
步骤S1013,将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输入混凝土强度模型中,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某类型混凝土试块经实验,测得20℃标准养护条件下各养护龄期强度,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养护龄期/d 1 2 3 7
强度/(N/mm<sup>2</sup>) 4.0 11.0 15.4 21.8
上述表1中,通过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试块在20℃标准养护条件下,在养护龄期分别为1d、2d、3d和7d时,各个混凝土试块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0N/mm2、11.0N/mm2、15.4N/mm2和21.8N/mm2;需要说明的是,所测试的混凝土试块越多,测得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越精准。
对表1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61
由于不同加工工艺的混凝土和待测混凝土的养护条件等都是影响待测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另外,同一待测混凝土不同构件的加工工艺、养护条件等也可能不同,例如,墙体、柱体和滑膜等构件,所以可通过实验室测得一定类别的混凝土,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该类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模式及混凝土强度参数和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北京地区常用的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北京1~3碎石,分别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的普通混凝土试块和掺加外加剂混凝土试块,养护温度由5℃开始到20℃结束,每5℃设置为一个档次,共4个温度档次,每个温度档次按养护龄期由0.5d开始,以1d为基数递增,直至28d,测试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养护温度、养护龄期的普通混凝土试块和掺加外加剂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上述方案中普通混凝土试块和掺加外加剂混凝土试块共550组,并在实验中得到强度数据1650个,工作人员将强度数据、养护温度、养护龄期输入至电子设备中。
电子设备获取普通混凝土试块和掺加外加剂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养护温度、养护龄期,得到与之对应的普通混凝土试块和掺加外加剂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参数及对应和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混凝土的配比很多,但是相同类型的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模式几乎相近,所以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可以为与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相同配比的混凝土试块得到的混凝土强度模型,也可以为与待测混凝土相同类型的混凝土试块得到的混凝土强度模型,本实施例中,先择与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相同配比的混凝土试块得到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作为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若不存在,再选则与待测混凝土相同类型的混凝土试块得到的混凝土强度模型作为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步骤S102,基于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
步骤S103,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可选的,通过lora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埋在待测混凝土内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利用lora通信网关和lora模块,实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远距离传输,传输功耗较低,解决了功耗和传输距离的问题,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测混凝土的监测需求将待测混凝土划分成不同的检测区域,并将温度传感器待测混凝土内部,且每个检测区域温度传感器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其预埋深度根据不同位置和工作人员经验进行设置。
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每个检测区域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并将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发送至电子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采集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为混凝土浇筑时期,也可以混凝土养护时期,还可以为混凝土拆模后温度,但并不局限于此。
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速度较慢,周期长,且数字化的需求,所以选取数字化半导体型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选取温度传感器为型号DS18B20温度传感器。
步骤S104,将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可选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71
其中,Tes为混凝土等效龄期,T为Δt时间内混凝土的平均温度,T0为基准温度,Δt为硬化时间增量。
需要说明的是,基准温度是指混凝土强度不再随龄期增长而增加的温度,即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停止的温度,由于不同待测混凝土区域会存在差异,所以基准温度可根据待测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历史水准进行设置和调整。
步骤S105,基于多个养护龄期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具体的,将所述等效龄期映射成所述养护龄期,建立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对照表;基于所述对照表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S106,基于函数关系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强度检测模型计算待测混凝土强度,并可制定出相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待测混凝土强度曲线,提高了使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强度测试工作量大,且测试强度准确性受影响的可能性,便于工作人员预测强度、指导施工作业和监控温度等。
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基于函数关系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待测混凝土监测温度输入强度检测模型,得到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
基于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获取待测混凝土的设定强度,其中,设定强度包括混凝土拆模强度和/或加载负重强度;
判断预测强度是否满足设定强度;
若是,则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拆模提示信息和/或加载负重提示信息;
否则,输出强度预警信息。
利用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确定待测混凝土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并输出提示信息和/或强度预警信息,降低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时效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确定拆模和加载负重时间的准确性;通过设置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待测混凝土做出改善。
本方法通过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选择适用于施工用的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强度,通过获取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出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的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最后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温度与时间的强度检测模型;解决了使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强度测试工作量大,且待测混凝土监测部位无法使用试块实现相同条件养护的情况,提高了待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可靠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200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200主要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混凝土信息选取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计算模块202,用于基于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203,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输入模块204,用于将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第一建立模块205,用于基于多个养护龄期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建立模块206,用于基于函数关系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还包括强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混凝土信息选取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之前,获取标准养护条件下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将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和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输入预设的混凝土强度模型,得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其中,混凝土试块与待测混凝土的为同类型混凝土;
基于回归分析算法将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
将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输入混凝土强度模型中,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203具体用于通过lora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埋在待测混凝土内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建立模块205具体用于将所述等效龄期映射成所述养护龄期,建立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对照表;基于所述对照表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还包括提示模块,用于在基于函数关系建立待测混凝土强度与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之后,将待测混凝土检测温度输入强度检测模型,得到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
基于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获取待测混凝土的设定强度,其中,设定强度包括混凝土拆模强度和/或加载负重强度;
判断预测强度是否满足设定强度;
若是,则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拆模提示信息和/或加载负重提示信息;
否则,输出强度预警信息。
具体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091
其中,Tes为混凝土等效龄期,T为Δt时间内混凝土的平均温度,T0为基准温度,Δt为硬化时间增量,T1为养护温度。
具体的,混凝土强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78722110000101
其中,M为混凝土强度,D为混凝土养护龄期,a和b均为混凝土强度参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输出(I/O)接口303以及通信组件304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处理器301用于控制视角拍摄设备3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3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视电子设备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该存储器3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中的一种或多种。
I/O接口303为处理器3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304用于测试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104可以包括:Wi-Fi部件,蓝牙部件,NFC部件。
通信总线305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通信总线305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通信总线305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电子设备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
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现场活动观看视角切换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 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申请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基于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
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将与所述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之前,还包括:
获取养护条件下与所述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将所述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和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输入预设的混凝土强度模型,得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其中,所述混凝土试块与待测混凝土的为同类型混凝土;
基于回归分析算法将所述多组混凝土强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
将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参数输入所述混凝土强度模型中,得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FDA0003812732130000011
其中,Tes为混凝土等效龄期,T为Δt时间内混凝土的平均温度,T0为基准温度,Δt为硬化时间增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强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FDA0003812732130000012
其中,M为混凝土强度,D为混凝土养护龄期,a和b均为混凝土强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包括:
将所述等效龄期映射成所述养护龄期,建立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等效龄期对照表;
基于所述对照表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之后,还包括:
将待测混凝土监测温度输入所述强度检测模型,得到待测混凝土的检测强度;
基于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获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设定强度,其中,所述设定强度包括混凝土拆模强度和/或加载负重强度;
判断所述检测强度是否满足设定强度;
若是,则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拆模提示信息和/或加载负重提示信息;
否则,输出强度预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lora无线通信方式接收预埋在待测混凝土内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8.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混凝土的混凝土信息,基于所述混凝土信息选取所述待测混凝土的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其中,所述混凝土信息包括混凝土配比;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优混凝土强度模型计算与预设的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理论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
输入模块,用于将与所述多个预设硬化时间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输入至预设的混凝土成熟度衡量模型,得到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一一对应的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养护龄期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等效龄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建立所述待测混凝土强度与所述待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强度检测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0339849.6A 2022-04-01 2022-04-01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1445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9849.6A CN115144571A (zh) 2022-04-01 2022-04-01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9849.6A CN115144571A (zh) 2022-04-01 2022-04-01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571A true CN115144571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5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9849.6A Pending CN115144571A (zh) 2022-04-01 2022-04-01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45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4164A (zh) * 2023-06-08 2023-11-17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施工现场的干硬混凝土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24146161A1 (zh) * 2023-01-06 2024-07-11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协同驱动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保温养护确定方法
CN118362383A (zh) * 2024-06-17 2024-07-19 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8382023A (zh) * 2024-06-24 2024-07-23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成熟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954A (zh) * 2018-12-19 2019-04-2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态混凝土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241719A (zh) * 2020-04-27 2020-06-0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测算方法
CN114023394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CN114964557A (zh) * 2022-04-01 2022-08-30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954A (zh) * 2018-12-19 2019-04-2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态混凝土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241719A (zh) * 2020-04-27 2020-06-0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测算方法
CN114023394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CN114964557A (zh) * 2022-04-01 2022-08-30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建仁 等: ""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中外公路》, vol. 23, no. 3, 30 June 2003 (2003-06-30), pages 2 *
朱然 等: ""混凝土成熟度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31 October 2020 (2020-10-31), pages 2 - 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6161A1 (zh) * 2023-01-06 2024-07-11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协同驱动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保温养护确定方法
CN117074164A (zh) * 2023-06-08 2023-11-17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施工现场的干硬混凝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8362383A (zh) * 2024-06-17 2024-07-19 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8362383B (zh) * 2024-06-17 2024-08-30 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8382023A (zh) * 2024-06-24 2024-07-23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成熟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44571A (zh) 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740224B2 (en) Embedded wireless monitoring sensors
CN103324177B (zh) 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动态质量远程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1975848B (zh) 评估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CN103196794B (zh) 一种用于测试混凝土新拌性能的自动测试系统
Y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oisture condition and Autoclam sensitivity on air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for both normal concrete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N111241719A (zh) 一种施工现场混凝土实际强度测算方法
CN109682954A (zh) 多模态混凝土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393910B (zh) 一种高韧性钢渣微表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CN114964557A (zh) 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88374B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925876A (zh) 基于混凝土成熟度函数模型的拆模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0567983C (zh) 非破损型混凝土初终凝时间测试方法及其使用的装置
CN115392082A (zh) 一种现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Tchiotsop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cob buildings hygric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t material scale: Influence of plants add-ons
CN114065517A (zh) 一种采用新型模型无损预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方法与系统
CN117195163A (zh) 基于混凝土配方的坍落度预测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
CN110197045B (zh)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32461A (zh) 混凝土徐变特性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05251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
CN114964549A (zh) 稳定的混凝土建筑数据采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Ding et al. A method for real-time moisture estimation based o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orkability detected during the mixing process
CN110057716B (zh) 基于水胶密度比测定的新拌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预测方法
Yang et al. Design of a steady-state in situ test to determine the ai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covercrete
Buys Investigation of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aturity Method to estimate the early-age strength of concre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