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2382B -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2382B
CN115142382B CN202210910708.5A CN202210910708A CN115142382B CN 115142382 B CN115142382 B CN 115142382B CN 202210910708 A CN202210910708 A CN 202210910708A CN 115142382 B CN115142382 B CN 115142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ver
landscape
rain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0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2382A (zh
Inventor
何进朝
庄春义
魏英华
卢浩
刘浩
邱周华
李秋林
李峰
严春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ke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ke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ke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ke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07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2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4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surface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22Adaptations of pumping plants for lifting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所述景观补水系统包括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沿河岸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该段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补水系统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功能的前提下,为下游河道景观水体补水。

Description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补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背景技术
源头型河道是指小型支流或河流的起始段,因该段河道汇水面积较小,河流水位受天气影响较大。具体的,源头型河道因晴天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河道和河漫滩裸露,景观效果较差,如穿越城市开发区,需采取打造生态驳岸,构建景观水体等河道治理措施。
河道在构建生态驳岸时需采用市政给水灌溉,运营成本高,且不利于节水。在建设景观水体时,需采取蓄水或补水措施,目前多采用构建水坝和远距离调水措施。而构建水坝因对河道行洪功能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具有行洪功能的河流。远距离调水补水需建设补水管道系统和提升装置,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影响河流行洪功能,又可减少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包括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沿河岸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该段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
这样,从上游到下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过微型水坝后,微型水坝由于高度较小,不会对泄洪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与河岸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蓄水空间,并在下游的景观水体缺少用水时,打开流量调节阀门,将上游中各个蓄水区内的雨水引到景观水体内,为景观水体提供用水。而在各个蓄水区内所对应设置的水体存储净化装置,能够在蓄水区内用水不足以满足景观水体用水量时,作为另一个补充,为蓄水区提供更多用水,用以满足河道景观水体用水;水体存储净化装置还可以根据河道水体和雨水水质情况,选择性的收集河道水体或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补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雨水收集装置在下雨天收集雨水,并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然后将水储存在内,在体积截蓄系统水量不足时,向蓄水区内提供补充,再通过蓄水区向景观水体补水。整个补水系统减少外部供水,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减少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
进一步的,在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内、从进水管一侧向出水管一侧依次设有沉砂池、浊水池、水处理设备间和清水储存池,在水处理设备间内设有成品活性炭过滤罐;所述沉砂池与进水管相连通,用于存储雨水,并将雨水初步过滤后引入浊水池内;所述浊水池内存储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水管引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内过滤,所述成品活性炭过滤罐的出水端连接有一个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内的第二管道;所述出水管设在清水储存池下端,并与清水储存池和对应蓄水区相连通。
这样,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内部主要分隔为四个部分,分别用于收集并初步过滤雨水、储存雨水、将雨水净化为清水以及储存清水,这样设置,能够将雨水过滤后在河道需要用水时,将清水储存池内的内引入各个蓄水区。
进一步的,在浊水池内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浊水池内壁相接,且左右两端一端与浊水池侧壁相接,另一端与相接侧对应一侧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导流墙所形成的间隙呈相对设置,在浊水池内形成一个波浪形流水通道。
这样,所设置的导流墙可增强水流流动性,减少泥沙在浊水池的沉积。
进一步的,在水处理设备间内还设有一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第二管道分为两段,其中一段连接在成品活性炭过滤罐的出水口和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另一段连接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上,且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内。
这样,雨水在经过再次精过滤后,通过紫外线消毒,进而使得清水储存池内的水净化的更好。
进一步的,在清水储存池内设有一水质传感器和一个伸出清水储存池外并与市政用水相联通的市政补水管。
这样,在清水储存池内储存水量较大时,可将清水储存池内的水用作市政给水,而所设置的水质传感器能够监测清水池水质,确保流入河道和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的为水达到相应水质标准。
进一步的,在清水储存池旁还设有一与清水储存池相连通的水泵间,在水泵间内设有一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扬水管设为两段,一段伸出水泵间外与绿化灌溉体系相接,用作绿化灌溉补水管,另一段用作回流管,伸入清水储存池后,通过一转接头分为两段,一段与第一引水管相联通,另一段伸入浊水池前端;在每一段回流管、绿化灌溉补水管和第一引水管上均设有一电动阀门;在每个水泵间和对应的蓄水区之间还设有一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靠近蓄水区的一侧高于靠近水泵间的一侧,且在回水管上安装有一阀门。
这样,潜水储存池储存雨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流入河道用于补充河道景观水体用水;另一部进入水泵间,经过潜水泵提升后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当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雨水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开启市政补水管上的电动阀门,向系统补充市政给水。而所设置的回水管能够在蓄水区水量较大时,将蓄水区内的水导入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水泵间内,再经过回流管导向浊水池储存,然后导向水处理设备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导入清水储存池内。在河道枯水时,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河道附近屋面、绿地、道路弃流初期雨水后的雨水,进行净化、存储,用于补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和河道景观水体用水;在河道丰水时,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净化、存储河道返水,用于补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当河道水体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时,可通过回水管将河道水体返回至水体存储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进一步的,在沉砂池、浊水池、水处理设备间、清水储存池和水泵间上端均设有一检查口。
这样,设置检查口后,便于工作人员对内部进行维护,同时,也便于观察水位、水质。
进一步的,在沉砂池与浊水池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一过水孔,在过水孔内设有一不锈钢格栅网。
这样,雨水经过沉砂池内的格栅网后,能够将较大杂质过滤掉,避免后续出现堵塞。
一种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方法,包括:S1,设置补水系统,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分级建设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该段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S2,在河道枯水期的降雨期间,通过微型水坝组成的梯级截蓄系统截蓄储存河道中雨水径流水量,同时,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附近屋面、绿地和道路雨水,并通过内部所设置的过滤装置将雨水过滤、净化后储存;晴天时,由梯级截蓄系统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向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补水;具体的,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大于景观总需水量时,仅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的流量调节阀,将梯级截蓄系统所储存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小于景观总需水量时,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流量调节阀,将各蓄水区内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内;梯级截蓄系统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需水量小于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总需水量时,打开市政补水管,使用市政给水向景观补充不足部分的水量。S3,在河道丰水期,根据河道水质和雨水水质情况,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河道水体或雨水向生态驳岸补充灌溉用水。具体的,当河道水质优于雨水水质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开启,浊水池连接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关闭,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并净化处理河道水体向生态驳岸绿化灌溉补水;当雨水水质优于河道水质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关闭,浊水池连接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开启,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并净化处理雨水向生态驳岸绿化灌溉补水。S4,当河道水体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以及清水储存池连接河道电动阀门开启,河道水体流入水体存储净化设备装置净化处理后,返回河道。
这样,所设置的补水系统能够对河道进行全面补水,并根据景观需水量进行实时的调整,灵活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式中,Vi为第i级蓄水区容积;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蓄水量/>式中,Wi为第i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浊水池和清水储存池总容积;景观补水系统总补水量M=V+W;景观总需水量Q=n×Vj1+ΔV+Vj2,式中,n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景观水体换水次数;Vj1为景观水体所需景观水量;ΔV为景观水体下渗和蒸发损失水量;Vj2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水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微坝梯级截蓄系统,通过在河道上游分级设置微型水坝,梯级截蓄河道水体,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功能的前提下,为下游河道景观水体补水。
2、通过控制阀门开闭,在河道枯水时,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河道附近屋面、绿地、道路弃流初期雨水后的雨水,进行净化、存储,用于补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和河道景观水体用水。
3、通过控制阀门开闭,在河道丰水时,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净化、存储河道返水,用于补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
4、所设置的潜水泵和回流管道,能够在河道水体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时,可通过回流管将河道水体返回至水体存储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补水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梯级截蓄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补水系统中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和与之对应的蓄水区的平面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3-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2-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包括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沿河岸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微型水坝6,相邻两个微型水坝6与该段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4相互连通(河道补水管沿河床敷设,河道补水管末端安装有滤头5);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通过一进水管8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2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4和出水管2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7,用于调节出水量。
在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内、从进水管8一侧向出水管2一侧依次设有沉砂池9、浊水池14、水处理设备间18、清水储存池20和阀门井,在水处理设备间18内设有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所述沉砂池9与进水管8相连通,用于存储雨水,并将雨水初步过滤后引入浊水池14内;所述浊水池14内存储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水管引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内过滤,所述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的出水端连接有一个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20内的第二管道;所述出水管2设在清水储存池20下端,并与清水储存池20和对应蓄水区相连通。
在浊水池14内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墙13,所述导流墙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浊水池14内壁相接,且左右两端一端与浊水池14侧壁相接,另一端与相接侧对应一侧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导流墙所形成的间隙呈相对设置,在浊水池14内形成一个波浪形流水通道。在浊水池上端设置有溢流管15,用于溢流超过浊水池14容积的进水。
在雨水净化设备18间内还设有一紫外线消毒装置19,所述第二管道分为两段,其中一段连接在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8的出水口和紫外线消毒装置19的进水口之间,另一段连接在紫外线消毒装置19的出水口上,且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20内。
在清水储存池20内设有一水质传感器28和一个伸出清水储存池20外并与市政用水相联通的市政补水管25。
在清水储存池20旁还设有一与其相连通的水泵间23(在清水储存池下端设有一个末端伸入水泵间内的清水出水管21,通过该清水出水管,可将清水引入水泵间内),在水泵间23内设有22潜水泵(本实施例中潜水泵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作备用),所述潜水泵22的扬水管设为两段,一段伸出水泵间23外与绿化灌溉体系相接,用作绿化灌溉补水管26,另一段用作回流管,伸入清水储存池20后,通过一转接头分为两段,一段与第一引水管相联通,另一段伸入浊水池前端;在每一段回流管、绿化灌溉补水管和第一引水管上均设有一电动阀门16;在每个水泵间和对应的蓄水区之间还设有一回水管3,所述回水管3靠近蓄水区的一侧高于靠近水泵间的一侧,且在回水管3上安装有一阀门。
在沉砂池9、浊水池14、水处理设备间18、清水储存池20和水泵间23上端均设有一检查口12。在沉砂池14与浊水池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一过水孔11,在过水孔11内设有一不锈钢格栅网10,用于初步过滤雨水中的较大杂质。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微型水坝高度不影响河道泄洪,微型水坝高度H=0.5~1m,并应通过防洪评价计算进行校核;为确保沉沙井具有较好的沉砂效果,所述沉砂井沉砂区高度H1≧0.5m。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与清水储存池有效水位高差H2=hf+hm+h,式中,hf为雨水流经水处理设备间沿程水头损失,hm为雨水流经水处理设备间局部水头损失,h为过滤罐的安全水头值(所述安全水头值是指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为确保水泵能运行,河床底标高与水泵间底标高高差H3≧0.2m。潜水泵扬程H=∑hf+∑hm+h。(式中,∑hf为生态驳岸灌溉用水总沿程水头损失,∑hm为生态驳岸灌溉用水总局部水头损失,h为潜水泵的安全水头值。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方法,包括:S1,设置补水系统,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分级建设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该段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内部安装结构以及水体存储净化装置与体积截蓄系统的安装结构如上所述),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S2,在河道枯水期的降雨期间,通过微型水坝组成的梯级截蓄系统截蓄储存河道中雨水径流水量,同时,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附近屋面、绿地和道路雨水,并通过内部所设置的过滤装置将雨水过滤、净化后储存;晴天时,由梯级截蓄系统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向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补水。具体的,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大于河道景观水体需水量时,仅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的流量调节阀,将梯级截蓄系统所储存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小于河道景观水体需水量时,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的电动流量调节阀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电动阀门,将各蓄水区内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内;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需水量小于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总需水量时,打开市政补水管,使用市政给水向景观补充不足部分的水量。S3,在河道丰水期,根据河道水质和雨水水质情况,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河道水体或雨水向生态驳岸补充灌溉用水。具体的,当河道水质优于雨水水质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开启,浊水池连接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关闭,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并净化处理河道水体向生态驳岸绿化灌溉补水;当雨水水质优于河道水质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关闭,浊水池连接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开启,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并净化处理雨水向生态驳岸绿化灌溉补水。S4,当河道水体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时,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以及清水储存池连接河道电动阀门开启,河道水体流入水体存储净化设备装置净化处理后,返回河道。
具体的,在河道枯水期发生降雨时,回水管3上阀门关闭,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通过雨水进水管8收集河道附近屋面、绿地、道路弃流初期雨水后的雨水,经过沉砂池9进行重力沉沙。之后经过安装有不锈钢格栅网10的过水孔11进入浊水池14进行存储。浊水池14设置的导流墙13可增强水流流动性,减少泥沙在浊水池14的沉积。浊水池14储存的雨水流入水处理设备间18,经过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和紫外线消毒装置19净化处理后,流入清水储存池20。清水储存池20储存雨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2流入河道用于补充河道景观水体用水;另一部进入水泵间23,经过潜水泵22提升后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收集雨水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开启市政补水管25上的电动阀门16,向系统补充市政给水。
在河道丰水期,且河道水质优于雨水水质时,关闭浊水池连接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和清水储存池与河道连通管上的电动阀门,开启河道与水泵间连通管上电动阀门和水泵间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进水管上电动阀门,河道内的水经过回水管流入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的水泵间内,在经过水泵间的潜水泵将河道流入的水提升到水处理设备间,经过成品活性炭过滤罐和紫外线消毒装置处理后,流入清水储存池,之后开启清水储存池与水泵间之间连通管道的阀门;然后,清水储存池的水体流入水泵间,经水泵间内的潜水泵将清水提升后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具体的,浊水池14和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连接管上电动阀门和出水管2上电动阀门16关闭,回水管3上电动阀门16开启,河道水体流入水泵间23。水泵间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电动阀门16开启,水泵间接生态驳岸灌溉用水电动阀门16和水泵间接浊水池上的阀门关闭,水泵间水体经过潜水泵22提升后进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之后进入紫外线消毒装置19,水质净化后进入清水储存池20。然后开启清水储存池和水泵间连接管21上的电动阀门16,清水流入水泵间23,经过潜水泵22提升后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另外,当需要对浊水池14进行清洗时,可开启水泵间23和浊水池14之间连接管上的电动阀门16,将水泵间清水输入浊水池14,超过浊水池14容积的水量通过溢流管15溢流入市政雨水检查井,直至当浊水池原存储水质较差水体被替换,以此达到清洗浊水池14的目的。
在河道丰水期,且雨水水质优于河道水质时,开启浊水池14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进水管上电动阀门16和清水储存池20与河道连通管上的电动阀门16,关闭河道与水泵间23连通管上电动阀门16和水泵间23连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进水管上电动阀门16以及水泵间23连接浊水池上14的电动阀门,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通过雨水进水管8收集河道附近屋面、绿地、道路弃流初期雨水后的雨水,经过沉砂池9进行重力沉沙。之后经过安装有不锈钢格栅网10的过水孔11进入浊水池14进行存储。浊水池14设置的导流墙13可增强水流流动性,减少泥沙在浊水池14的沉积。浊水池14储存的雨水流入水处理设备间18,经过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和紫外线消毒装置19净化处理后,流入清水储存池20。清水储存池20储存雨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2流入河道用于补充河道景观水体用水;另一部通过连接管21进入水泵间23,经过潜水泵22提升后用于生态驳岸绿化灌溉用水。水体存储净化装置1收集雨水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开启市政补水管25上的电动阀门16,向系统补充市政给水。
当河道水体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时,回水管3上电动阀门16开启,河道水体流入水泵间23。水泵间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电动阀门16开启,水泵间接浊水池14电动阀门16和水泵间接生态驳岸灌溉用水电动阀门16关闭。水泵间23的水体流入水处理设备间18,经过成品活性炭过滤罐17和紫外线消毒装置19净化处理后,流入清水储存池20,之后通过出水管2流入河道。
具体的,所述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式中,Vi为第i级蓄水区容积;
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蓄水量式中,Wi为第i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浊水池和清水储存池总容积;
景观补水系统总补水量M=V+W;景观总需水量Q=n×Vj1+ΔV+Vj2,式中,n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景观水体换水次数;Vj1为景观水体所需景观水量;ΔV为景观水体下渗和蒸发损失水量;Vj2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水量;市政补水水量O=Q-M。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沿河岸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两个微型水坝之间的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内、从进水管一侧向出水管一侧依次设有沉砂池、浊水池、水处理设备间和清水储存池,在水处理设备间内设有成品活性炭过滤罐;所述沉砂池与进水管相连通,用于存储雨水,并将雨水初步过滤后引入浊水池内;所述浊水池内存储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水管引入成品活性炭过滤罐内过滤,所述成品活性炭过滤罐的出水端连接有一个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内的第二管道;所述出水管设在清水储存池下端,并与清水储存池和对应蓄水区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浊水池内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浊水池内壁相接,且左右两端一端与浊水池侧壁相接,另一端与相接侧对应一侧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个导流墙所形成的间隙呈相对设置,在浊水池内形成一个波浪形流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处理设备间内还设有一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第二管道分为两段,其中一段连接在成品活性炭过滤罐的出水口和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另一段连接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上,且末端伸入清水储存池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水储存池内设有一水质传感器和一个伸出清水储存池外并与市政用水相联通的市政补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水储存池旁还设有一与其相连通的水泵间,在水泵间内设有一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扬水管设为两段,一段伸出水泵间外与绿化灌溉体系相接,用作绿化灌溉补水管,另一段用作回流管,伸入清水储存池后,通过一转接头分为两段,一段与第一引水管相联通,另一段伸入浊水池前端;在每一段回流管、绿化灌溉补水管和第一引水管上均设有一电动阀门;在每个水泵间和对应的蓄水区之间还设有一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靠近蓄水区的一侧高于靠近水泵间的一侧,且在回水管上安装有一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沉砂池、浊水池、水处理设备间、清水储存池和水泵间上端均设有一检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沉砂池与浊水池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一过水孔,在过水孔内设有一不锈钢格栅网。
9.一种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设置补水系统,在河道景观水体上游分级建设微型水坝,相邻两个微型水坝与两个微型水坝之间的河岸一起形成一个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从上游向景观水体一侧呈阶梯状设置,形成一梯级截蓄系统;每两个相邻的蓄水区之间通过一补水管相互连通;在每一个蓄水区其中一侧河岸处均对应设有一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存储净化装置通过一进水管收集河道附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道路雨水,并将收集后的雨水存储、净化后通过一出水管导向蓄水区内;在各个补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出水量;S2,在河道枯水期的降雨期间,通过微型水坝组成的梯级截蓄系统截蓄储存河道中雨水径流水量,同时,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收集附近屋面、绿地和道路雨水,并通过内部所设置的过滤装置将雨水过滤、净化后储存;晴天时,由梯级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向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补水;具体的,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大于景观总需水量时,仅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的流量调节阀,将梯级截蓄系统所储存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当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小于景观总需水量时,打开梯级截蓄系统中各个微型水坝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的流量调节阀,将各蓄水区内的雨水引入河道景观水体内;当梯级截蓄系统和各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需水量小于河道景观水体和生态驳岸灌溉总需水量时,打开市政补水管,使用市政给水向景观补充不足部分的水量;在河道丰水期,根据河道水质和雨水水质情况,水体存储净化装置可收集河道水体或雨水向生态驳岸补充灌溉用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截蓄系统截蓄总水量式中,Vi为第i级蓄水区容积;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总蓄水量式中,Wi为第i个水体存储净化装置浊水池和清水储存池总容积;景观补水系统总补水量M=V+W;景观总需水量Q=n×Vj1+ΔV+Vj2,式中,n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景观水体换水次数;Vj1为景观水体所需景观水量;ΔV为景观水体下渗和蒸发损失水量;Vj2为两次降雨最大间隔时间内,生态驳岸绿化灌溉水量。
CN202210910708.5A 2022-07-29 2022-07-29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Active CN115142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708.5A CN115142382B (zh) 2022-07-29 2022-07-29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708.5A CN115142382B (zh) 2022-07-29 2022-07-29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2382A CN115142382A (zh) 2022-10-04
CN115142382B true CN115142382B (zh) 2024-05-07

Family

ID=8341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0708.5A Active CN115142382B (zh) 2022-07-29 2022-07-29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2382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79707A (ko) * 2002-09-27 2002-10-19 건양씨앤이 주식회사 도심지 하천설비와 도심지 하천 복원 공법
CN1384250A (zh) * 2002-05-28 2002-12-11 王建国 下沉式阶梯型调蓄河床与河道治理方法
KR20130056255A (ko) * 2012-08-01 2013-05-29 나성민 다기능 생태 하천
KR101356690B1 (ko) * 2013-02-07 2014-01-28 조영철 하천형 수류 순환 시스템 및 하천형 수류 순환 관리 방법
CN104674752A (zh) * 2015-03-25 2015-06-03 申建为 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及其河道改造方法
CN106320253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多塘生态补水系统构建方法
CN107190838A (zh) * 2017-05-23 2017-09-22 王金山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CN108385819A (zh) * 2018-03-21 2018-08-10 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兼顾调蓄处理及景观功能的河道旁侧强化生态系统
CN109457660A (zh) * 2018-11-09 2019-03-12 于元良 一种在小流域河流拦蓄雨水资源的水利施工方法
CN210917229U (zh) * 2019-10-16 2020-07-03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
CN211057960U (zh) * 2019-03-27 2020-07-21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211849265U (zh) * 2020-04-01 2020-11-03 韩雪 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
CN215289908U (zh) * 2020-11-30 2021-12-24 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型生态多级调蓄净化岸坡防护系统
CN114411617A (zh) * 2022-01-28 2022-04-29 创新水联网科技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将雨洪水转化为可利用水量的干枯河流生态治理系统
CN114481940A (zh) * 2022-01-12 2022-05-13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半干旱地区泄洪河道生态恢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4250A (zh) * 2002-05-28 2002-12-11 王建国 下沉式阶梯型调蓄河床与河道治理方法
KR20020079707A (ko) * 2002-09-27 2002-10-19 건양씨앤이 주식회사 도심지 하천설비와 도심지 하천 복원 공법
KR20130056255A (ko) * 2012-08-01 2013-05-29 나성민 다기능 생태 하천
KR101356690B1 (ko) * 2013-02-07 2014-01-28 조영철 하천형 수류 순환 시스템 및 하천형 수류 순환 관리 방법
CN104674752A (zh) * 2015-03-25 2015-06-03 申建为 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及其河道改造方法
CN106320253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多塘生态补水系统构建方法
CN107190838A (zh) * 2017-05-23 2017-09-22 王金山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CN108385819A (zh) * 2018-03-21 2018-08-10 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兼顾调蓄处理及景观功能的河道旁侧强化生态系统
CN109457660A (zh) * 2018-11-09 2019-03-12 于元良 一种在小流域河流拦蓄雨水资源的水利施工方法
CN211057960U (zh) * 2019-03-27 2020-07-21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210917229U (zh) * 2019-10-16 2020-07-03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台地式雨洪防控系统
CN211849265U (zh) * 2020-04-01 2020-11-03 韩雪 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
CN215289908U (zh) * 2020-11-30 2021-12-24 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 海绵型生态多级调蓄净化岸坡防护系统
CN114481940A (zh) * 2022-01-12 2022-05-13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半干旱地区泄洪河道生态恢复系统
CN114411617A (zh) * 2022-01-28 2022-04-29 创新水联网科技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将雨洪水转化为可利用水量的干枯河流生态治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利工程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累积影响浅析――以猫跳河为例;裴厦;谢高地;鲁春霞;章予舒;陈龙;;资源科学;20110815(08);第1469-1474页 *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刘浩;《中华建设》;20220228;第96-9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2382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9755B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CN104947781A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CN206481741U (zh)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395091U (zh) 高架道路雨水收集与使用系统
KR101224277B1 (ko)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오수 및 계곡수 분리용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CN206267270U (zh) 一种城市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装置
CN109629657A (zh) 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CN209353440U (zh) 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蓄排系统
CN207775977U (zh) 新型园林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循环用水系统
CN108056004A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统
CN115142382B (zh) 应用于源头型河道的景观补水系统及补水方法
CN204737823U (zh) 一种自动反洗过滤装置
CN207739316U (zh) 一种平顶式移动厕所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6045102A (zh) 一种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
CN2159066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CN214833091U (zh) 一种节水型幼儿园教学楼排水结构
CN207706929U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统
CN203866795U (zh) 水轮机主轴密封的备用水源
CN202689163U (zh) 分建式雨水调蓄系统
CN112031169A (zh) 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拼装式箱式房
CN206174088U (zh) 雨水弃流装置
CN109944312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浮动滗水式生态雨水调蓄池
CN209293096U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08785886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212453363U (zh) 新型节水减污绿色生态建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