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1559A - 粘着片及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及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1559A
CN115141559A CN202111623607.1A CN202111623607A CN115141559A CN 115141559 A CN115141559 A CN 115141559A CN 202111623607 A CN202111623607 A CN 202111623607A CN 115141559 A CN115141559 A CN 115141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adhesive layer
sheet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36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鲭翔
小泽祐树
荒井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41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15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09J2301/124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the opposite adhesive layers being diffe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板再利用的粘着片、及使用了该粘着片的层叠体。该粘着片为粘着片(1),其具备第一粘着剂层(111)与第二粘着剂层(112),粘着片(1)具有第一粘着剂层(111)上的第一粘着面及第二粘着剂层(112)上的第二粘着面,在以100℃对在玻璃板的单面贴合粘着片(1)的所述第一粘着面而成的第一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一层叠体的上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对玻璃粘着力Fg2为0.1~7N/25mm,对于在树脂膜的单面上贴合粘着片1的所述第二粘着面而成的第二层叠体,100℃下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为0.01~5N/25mm。

Description

粘着片及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工件的固定及剥离的粘着片及使用了该粘着片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被加工物(工件)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器件,在加工、安装(层叠)、检查等工序中,会经由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而固定在基板(台座)上。并且,在工序结束后,会将上述工件自基板上剥离。
作为上述的粘着剂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规定条件的紫外线照射而使粘着力下降的粘着剂层。在使用了该粘着剂层时,在工序结束后,通过以规定的条件对粘着剂层照射紫外线,能够使对工件的粘着力下降,进而能够易于从基板上剥离工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5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工序中,有时会在经由粘着剂层将工件固定在基板上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工件的处理、或次要的伴随有工件受到加热的处理(以下,有时将这些处理总称为“加热处理”)。
在上述加热处理中,粘着剂层会与工件一同受到加热,而受到了这种加热处理的粘着剂层对基板的粘着性容易变得过高。因此,对于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这种以往的粘着片而言,存在在工序结束并进一步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后,从基板上剥离粘着片时,粘着片牢固地密合在基板上而难以剥离,或构成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部分残留在基板上的问题。若产生这样的问题,则难以对基板进行再利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板再利用的粘着片及使用了该粘着片的层叠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备第一粘着剂层和第二粘着剂层,所述第二粘着剂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单面侧并由与构成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不同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片具有第一粘着面并同时具有第二粘着面,所述第一粘着面为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所述第二粘着面为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一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在以100℃对在玻璃板的单面上贴合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一粘着面而成的第一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Fg2为0.1N/25mm以上且7N/25mm以下,对于在树脂膜的单面上贴合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二粘着面而成的第二层叠体,100℃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为0.01N/25mm以上且5N/25mm以下(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粘着片通过具备第一粘着剂层与第二粘着剂层,并同时使上述的对玻璃粘着力Fg2及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分别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工序中使工件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并在工序结束后易于从粘着片上剥离工件,并且能够易于从基板上剥离工件分离后的粘着片。即,通过上述粘着片,能够良好地对基板进行再利用。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在以100℃对所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为0.01N/25mm以上且10N/25mm以下(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着剂构成(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3)中,优选:在对所述第一层叠体将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设为Fg1,并将对构成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设为Fr2时,所述粘着力Fr2相对于所述粘着力Fg1的比值(Fr2/Fg1)为0.001以上且10以下(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3、4)中,优选:将在以100℃对所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并进一步对构成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设为Fr5时,所述粘着力Fr5相对于所述粘着力Fg2的比值(Fr5/Fg2)为0.001以上且12以下(发明5)。
在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层叠在所述第一粘着剂层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之间的芯材(发明6)。
在上述发明(发明1~6)中,优选将所述粘着片用于如下用途:在工序中,将所述第一粘着面贴附在基板上并同时将所述第二粘着面贴附在工件上,由此将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在工序结束后,将所述工件自所述第二粘着面上剥离的用途(发明7)。
在上述发明(发明1~7)中,优选所述用途包含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工件的加热(发明8)。
在上述发明(发明8)中,优选所述工件为柔性器件(发明9)。
在上述发明(发明1~9)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一个所述剥离片的剥离面与所述第一粘着面接触,另一个所述剥离片的剥离面与所述第二粘着面接触(发明10)。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依次层叠柔性器件、所述粘着片(发明1~10)及基板而成,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二粘着面贴附在所述柔性器件上,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一粘着面贴附在所述基板上(发明11)。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粘着片,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板的再利用。并且,本发明的层叠体能够进行基板的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层叠体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111:第一粘着剂层;112:第二粘着剂层;113:芯材;12a、12b:剥离片;2:工件(柔性器件);3:基板;4:层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具备第一粘着剂层和层叠在该第一粘着剂层的单面侧的第二粘着剂层。
此外,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具有第一粘着面且同时具有第二粘着面,该第一粘着面为第一粘着剂层的与第二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该第二粘着面为第二粘着剂层的与第一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适合使用于:在对作为被加工物(工件)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器件进行加工、安装(层叠)、检查等的工序中,经由该粘着片将这些器件固定在基板上。此时,优选将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第一粘着面贴合在基板上,并将第二粘着面贴合在工件上。在上述工序结束后,将工件自基板上剥离。另外,上述的基板为用于在工序中支撑并固定工件的材料,还包括台座等概念。
工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具有柔软性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柔性器件。此外,工件可以为在上述工序中包含加热处理的工件。作为这样的加热处理,例如可列举出用于形成透明电极的布线的金属蒸镀工序或树脂的固化工序等。从这些角度出发,作为工件,例如优选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柔性液晶器件等,特别优选柔性OLED器件。
工件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易于表现出柔性的厚度,具体而言,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上。此外,工件的厚度优选为50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μm以下。
此外,工件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其中优选为多边形。当工件的俯视形状为多边形时,构成多边形的边的总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3条以上,特别优选为4条以上。此外,构成多边形的边的总数优选为10条以下,特别优选为6条以下。其中,当工件的俯视形状为多边形时,该多边形特别优选为由4条边构成的四边形。
此外,当工件的俯视形状为多边形时,构成该多边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可以为全部相同的长度,也可以为不同的长度。当工件的俯视形状为四边形时,优选相对的边平行,其中优选为具有长边与短边的长方形。此时,长边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特别优选为4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mm以上。此外,上述长边的长度优选为15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8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mm以下。另一方面,上述短边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此外,上述短边的长度优选为10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6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mm以下。
此外,作为基板,只要能够经由该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固定工件,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上述工序中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变形或外观变化的基板。此外,工件隔着该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基板上,在上述工序中及剥离工件的工序中,粘着剂层与基板必须充分固定。例如,若基板的表面粗糙,则基板与粘着剂层的密合性下降,有时会在工序中发生粘着剂层从基板上剥离的不良状况。因此,优选基板的固定工件一侧的面为平滑的面。从这些角度出发,作为基板,特别可优选列举出玻璃基板。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在以100℃对在玻璃板的单面上贴合该粘着片的第一粘着面而成的第一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第一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粘着片对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Fg2为0.1N/25mm以上且7N/25mm以下。
进一步,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对于在树脂膜的单面上贴合该粘着片的第二粘着面而成的第二层叠体,100℃下的粘着片对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为0.01N/25mm以上且5N/25mm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通过使上述的对玻璃粘着力Fg2在上述范围内,并同时使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在上述范围内,即使在经由粘着片将工件固定在基板上的状态下该粘着片受到了加热处理,也能够易于从基板上剥离分离了工件后的粘着片。并且,该效果能够在不损害以下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在工序中将工件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的效果;在工序结束后易于从粘着片上剥离工件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即使在进行上述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实施工序,同时能够良好地对基板进行再利用。
若上述对玻璃粘着力Fg2小于0.1N/25mm,则在进行了加热处理后,会发生粘着片自基板上的剥离,无法良好地实施工序。此外,若上述对玻璃粘着力Fg2超过7N/25mm,则难以良好地进行粘着片自基板上的剥离,无法进行基板的再利用。从以上的角度出发,上述对玻璃粘着力Fg2优选为0.15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2N/25mm以上。此外,上述对玻璃粘着力Fg2优选为6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5.5N/25mm以下。
若上述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小于0.01N/25mm,则在进行加热处理时,会发生工件自粘着片上的剥离,无法良好地实施工序。此外,若上述对树脂膜粘着力Fr3超过5N/25mm,则在工序结束后无法容易地从粘着片上剥离工件。从以上的角度出发,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优选为0.1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5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N/25mm以上。此外,上述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优选为3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2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N/25mm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对于上述第一层叠体,23℃下的上述粘着片对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Fg1优选为0.01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05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N/25mm以上。由此,粘着片对基板发挥更良好的粘着性,在工序中易于将粘着片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此外,对玻璃粘着力Fg1优选为1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7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N/25mm以下。由此,在工序结束后,能够更良好地从基板上剥离粘着片。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对于上述第二层叠体,23℃下的上述粘着片对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1优选为0.1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N/25mm以上。由此,粘着片对工件发挥更良好的粘着性,在工序中易于经由粘着片将工件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此外,对树脂膜粘着力Fr1优选为7N/25mm以下,更优选为5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4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N/25mm以下。由此,在工序结束后,更加易于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分离。
如后述,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第二粘着剂层可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着剂构成。此时,对构成上述第二层叠体的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上述粘着片对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2优选为0.01N/25mm以上,更优选为0.03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05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6N/25mm以上。由此,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能够更加易于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分离。此外,对树脂膜粘着力Fr2优选为1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0.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N/25mm以下。由此,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易于抑制工件在粘着片上意外移动或自粘着片上脱落。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在以100℃对上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该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上述粘着片对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优选为0.01N/25mm以上,更优选为0.1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N/25mm以上,最优选为4N/25mm以上。此外,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优选为1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8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N/25mm以下。通过使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为0.01N/25mm以上,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粘着片也对工件发挥充分的粘着性,易于良好地实施工序。通过使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为10N/25mm以下,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易于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分离。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当第二粘着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着剂构成时,在以100℃对上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并进一步对构成第二层叠体的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粘着片对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5优选为0.01N/25mm以上,更优选为0.05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1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N/25mm以上。由此,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易于抑制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工件在粘着片上意外移动或自粘着片上脱落。此外,对树脂膜粘着力Fr5优选为5N/25mm以下,更优选为1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0.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N/25mm以下。由此,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易于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分离。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g2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g1的比值(Fg2/Fg1)优选为0.9以上,特别优选为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此外,比值(Fg2/Fg1)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通过使比值(Fg2/Fg1)在上述范围内,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着力的过度下降或上升,能够良好地固定基板与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4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r1的比值(Fr4/Fr1)优选为0.9以上,特别优选为1.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上。此外,比值(Fr4/Fr1)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通过使比值(Fr4/Fr1)在上述范围内,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着力的过度下降或上升,能够良好地固定基板与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5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r4的比值(Fr5/Fr4)优选为0.001以上,特别优选为0.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5以上。此外,比值(Fr5/Fr4)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6以下。通过使比值(Fr5/Fr4)在上述范围内,即使在经过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对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时,使粘着片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且易于分离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1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g1的比值(Fr1/Fg1)优选为0.1以上,特别优选为0.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此外,比值(Fr1/Fg1)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特别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通过使比值(Fr1/Fg1)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良好地固定基板与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2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g1的比值(Fr2/Fg1)优选为0.001以上,更优选为0.005以上,特别优选为0.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以上。由此,可抑制在对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时,工件在粘着片上意外移动或自粘着片上脱落,且易于确保粘着片自基板上剥离。此外,比值(Fr2/Fg1)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由此在对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时,使粘着片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且易于分离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4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g2的比值(Fr4/Fg2)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特别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此外,比值(Fr4/Fg2)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特别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通过使比值(Fr4/Fg2)在上述范围内,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固定基板与工件。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上述粘着力Fr5相对于上述粘着力Fg2的比值(Fr5/Fg2)优选为0.001以上,更优选为0.01以上,特别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4以上。即使在经过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在对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时,工件在粘着片上意外移动或自粘着片上脱落,且易于确保粘着片从基板上剥离的容易度。此外,比值(Fr5/Fg2)优选为12以下,特别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由此,即使在经过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可在对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粘着片上分离工件时,使粘着片良好地保持在基板上,且易于分离工件。
另外,上述粘着力Fg1、粘着力Fg2、粘着力Fr1、粘着力Fr2、粘着力Fr3、粘着力Fr4及粘着力Fr5基本是指通过以JIS Z0237:2009为基准的180度剥离法测定的粘着力,这些粘着力的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分别如后述试验例中的记载所述。
将作为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结构示于图1。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具备第一粘着剂层111、层叠在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单面侧的第二粘着剂层112、层叠在第一粘着剂层111与第二粘着剂层112之间的芯材113。进一步,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具备层叠在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与第二粘着剂层112为相反侧的剥离片12a、层叠在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与第一粘着剂层111为相反侧的剥离片12b。在此,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与第一粘着面接触,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与第二粘着面接触。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虽未实施剥离处理但表现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意一种。
1.各构件
1-1.第一粘着剂层
只要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的对玻璃粘着力Fg2及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分别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的种类,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氨酯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等中的任意一种。此外,该粘着剂可以为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意一种。在这些粘着剂中,优选易于实现上述粘着力(特别是对玻璃粘着力Fg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或硅酮类粘着剂。
(1)丙烯酸类粘着剂
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也可以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
在此,如后述,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作为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时,通过对第二粘着剂层112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能够良好地降低第二粘着剂层112侧的对被粘物的粘着力。由此,易于从粘着片1上分离工序结束后的工件。此时,优选:在第一粘着剂层111侧保持对基板的粘着力,即使进行分离工件的操作,粘着片1也不会从基板上剥离、或者粘着片1也不会在基板上移动。即,优选:在对粘着片1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时,虽然第二粘着剂层112侧的粘着力下降,但第一粘着剂层111侧的粘着力不下降。从该角度出发,优选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
作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优选为由含有丙烯酸类共聚物和交联剂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1”)形成的粘着剂(由粘着性组合物P1进行交联而成的粘着剂)。另外,“聚合物”中还包括“共聚物”的概念。
(1-1)丙烯酸类共聚物
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来自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和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或其衍生物的结构单元。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其他类似术语也相同。
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含官能团单体优选为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双键和羟基、羧基、氨基、取代氨基、环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含官能团单体所具有的官能团用于丙烯酸类共聚物与交联剂的反应,若发生该反应,则可在粘着剂中形成交联结构(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所需的内聚力。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这些含羟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上述含羟基单体中,从易于良好地进行与交联剂的反应这一角度出发,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及丙烯酸4-羟基丁酯。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这些含羧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上述含羧基单体中,从易于良好地进行与交联剂的反应这一角度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
作为含氨基单体或含取代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这些含氨基单体或含取代氨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0.1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0.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2质量%以上的来自上述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12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5质量%以下的来自上述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丙烯酸类共聚物以上述范围含有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易于形成具有所需内聚力、发挥上述粘着物性的粘着剂。
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优选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也可具有环状结构。
作为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特别优选使用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甲酯。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此外,作为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还优选含有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以下的单体(以下有时称为“低Tg丙烯酸烷基酯”)。通过含有该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结构单体单元,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表现出适宜的粘弹性,不仅在常温环境下,即使在粘着剂被暴露于高温下时,也易于实现所需的粘着力。
作为低Tg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优选列举出丙烯酸正丁酯(Tg-55℃)、丙烯酸正辛酯(Tg-65℃)、丙烯酸异辛酯(Tg-58℃)、丙烯酸2-乙基己酯(Tg-70℃)、丙烯酸异壬酯(Tg-58℃)、丙烯酸异癸酯(Tg-60℃)、甲基丙烯酸异癸酯(Tg-41℃)、甲基丙烯酸正月桂酯(Tg-65℃)、丙烯酸十三烷基酯(Tg-55℃)、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Tg-40℃)等。其中,作为低Tg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均聚物的Tg为-45℃以下的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均聚物的Tg为-50℃以下的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特别优选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这些低Tg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时,从能够在工序结束后易于将工件自基板上剥离的角度出发,优选所使用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中Tg低的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多。
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88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上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99.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98质量%以下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上述低Tg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易于形成具有所需内聚力、发挥上述粘着物性的粘着剂。
丙烯酸类共聚物可根据需要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的单体单元。作为该单体,例如可列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N-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非反应性的含氮原子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其他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为通过溶液聚合法得到的溶液聚合物。通过使其为溶液聚合物,易于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可得到易于满足上述粘着物性的粘着剂。
丙烯酸类共聚物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2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万以上。此外,该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5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万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0万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Mw)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1-2)交联剂
交联剂以含有该交联剂的粘着性组合物P1的加热等作为诱因,对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进行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内聚力增高,粘着力变得更高。
作为上述交联剂,只要为与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进行反应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在此,当丙烯酸类共聚物含有含羟基单体作为结构单体单元时,作为交联剂,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合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脂肪族类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着性组合物P1中的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交联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满足上述的粘着物性。
(1-3)各种添加剂
可根据需要在粘着性组合物P1中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中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固化延迟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
作为填充剂,可列举出二氧化硅、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黏土、滑石、二氧化钛等无机类微粒;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有机类的透光性微粒;由有机硅树脂这种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例如,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LLC制造的Tospearl系列)等。其中,从得到的粘着剂易于发挥上述粘着物性的角度出发,该填充剂优选为丙烯酸树脂微粒及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特别优选为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这些填充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填充剂的颗粒形状,从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发挥上述粘着物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球状的微粒。并且,该填充剂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此外,该填充剂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通过使填充剂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发挥上述粘着物性。另外,粒子的平均粒径可按照JIS Z 8825:2013并使用激光解析装置等以算数平均值进行测定。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着性组合物P1中的填充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通过使填充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发挥上述粘着物性。
作为固化延迟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炔醇、2-丙炔-1-醇、2-甲基-3-丁炔-2-醇、3-三甲基硅氧烷基丙炔等乙炔化合物、N,N,N’,N’-四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丁基乙二胺、N,N-二丁基-1,3-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N,N,N’,N’-四乙基乙二胺、N,N-二丁基-1,4-丁二胺、2,2’-双吡啶等胺化合物、马来酸二甲酯等1,2-二酯类化合物等。这些固化延迟剂可单以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着性组合物P1中的固化延迟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8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份以下。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为与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相容性良好且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在将玻璃基板用作用于固定工件的基板时,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对该基板发挥高密合性。伴随对该基板的密合性的增高,在第一粘着剂层111与基板密合的状态下,易于从第二粘着剂层112上剥离工件。
此外,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使用具有选自乙烯基、环氧基、苯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酰脲基、异氰酸酯基、异氰脲酸酯基、巯基、甲基及硫醇基中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在这些硅烷偶联剂中,从提高密合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含有环氧基及巯基中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
作为硅烷偶联剂的优选例,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8-环氧丙氧基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者这些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粘着性组合物P1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质量份以下。
(1-4)粘着性组合物P1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1可通过将丙烯酸类共聚物、交联剂、根据需要而加入的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而制备。此外,可通过根据需要在粘着性组合物P1中添加稀释溶剂并充分进行混合,从而制成经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1(涂布溶液)。
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在使用固体状成分的情况下、或者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发生析出的情况下,也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中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化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通过上述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在能够进行涂布的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例如,通过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1的浓度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获得涂布溶液时,稀释溶剂等的添加并非为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1为能够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不添加稀释溶剂。
(1-5)第一粘着剂层的形成
第一粘着剂层111可通过使涂布的粘着性组合物P1进行交联而形成。粘着性组合物P1的交联优选通过加热处理而进行。另外,该加热处理还可兼作为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1后的干燥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此外,在加热处理后,优选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
通过上述的加热处理(及熟化),能够经由交联剂使丙烯酸类共聚物良好地交联。
(1-6)第一粘着剂层的厚度
当第一粘着剂层111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时,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根据JIS K7130:1999测定的值)的下限值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粘着力变得更优异。此外,上述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易剥离性变得更优异。另外,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的第一粘着剂层111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层而形成。
(2)硅酮类粘着剂
硅酮类粘着剂优选含有有机聚硅氧烷,特别优选含有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该硅酮类粘着剂易于满足上述粘着力,并且加工性优异。
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优选为使以硅氧烷键作为主骨架且具有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与有机氢聚硅氧烷进行反应而得到的产物。
以硅氧烷键作为主骨架且具有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优选为以下述平均单元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且为在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烯基的化合物。
R1 aSiO(4-a)/2…(1)
式中,R1互为相同或不同种类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未取代或取代的一价烃基,优选互为相同或不同种类的碳原子数为1~8的未取代或取代的一价烃基,a为1.5~2.8的范围的正数,优选为1.8~2.5的范围的正数,更优选为1.95~2.05的范围的正数。
作为上述R1中所示的与硅原子键合的未取代或取代的一价烃基,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己烯基、环己烯基、辛烯基等烯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癸基等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等芳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等芳烷基、这些基团的部分或所有氢原子被氟、溴、氯等卤原子、氰基等取代而成的基团,例如氯甲基、氯丙基、溴乙基、三氟丙基、氰乙基等。从固化时间的长短及生产率的点出发,烯基优选为乙烯基。
有机氢聚硅氧烷在分子中具有SiH基。通过上述有机聚硅氧烷的烯基与有机氢聚硅氧烷的SiH基进行反应,两者进行加成反应,可得到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
由于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良好地进行固化,上述硅酮类粘着剂优选含有铂催化剂。作为铂催化剂,可例示铂黑、四氯化铂、氯铂酸、氯铂酸与一元醇的反应物、氯铂酸与烯烃类的络合物、双乙酰乙酸铂(platinum bis acetoacetate)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上述硅酮类粘着剂中的铂催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上述含量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通过使铂催化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不阻碍涂布的前提下使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固化,形成第一粘着剂层111。
从提高粘着力的角度出发,优选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中含有在分子中含有3官能度或4官能度的硅氧烷单元的有机聚硅氧烷(有机硅树脂)。
在使用上述有机硅树脂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上述硅酮类粘着剂中的有机硅树脂的含量优选超过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上述含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有机硅树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易于兼顾优异的粘着性与优异的易剥离性。
可根据需要在用于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硅酮类粘着剂中添加通常用于硅酮类粘着剂中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固化延迟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这些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及使用添加剂时的添加量与上述相同。
为了通过硅酮类粘着剂形成第一粘着剂层111,例如将使用甲基乙基酮、甲苯、乙酸乙烯酯、二甲苯等溶剂使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根据需要而加入的含有3官能度或4官能度的硅氧烷单元的有机聚硅氧烷、及铂催化剂稀释成10~60质量%左右而成的涂布溶液,涂布在涂布对象(例如,芯材113或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并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即可。加热温度优选为90~180℃左右,加热时间优选为1~5分钟左右。
当第一粘着剂层111由硅酮类粘着剂构成时,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下限值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粘着力变得更优异。另一方面,上述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100μm以下,优选为7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若第一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易剥离性变得更优异。另外,由硅酮类粘着剂构成的第一粘着剂层111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层而形成。
1-2.第二粘着剂层
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只要为与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不同的粘着剂,且对玻璃粘着力Fg2及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分别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粘着剂的种类,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氨酯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等中的任意一种。此外,该粘着剂可以为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为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意一种。在这些粘着剂中,优选易于实现上述粘着力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或硅酮类粘着剂。
(1)丙烯酸类粘着剂
作为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其可以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但优选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通过使第二粘着剂层112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在工序结束后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分离时,能够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对工件的粘着力下降,更易于分离。
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其可以为以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聚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也可以为以不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聚合物(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与具有至少1个以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基团的单体和/或低聚物的混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其中,从易于实现上述粘着力(特别是对树脂膜粘着力Fr3)这一角度出发,本实施方案中的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优选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该粘着剂特别优选为由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2”)形成的粘着剂(使粘着性组合物P2进行交联而成的粘着剂),其中,该粘着性组合物含有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的、在侧链上导入有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官能团(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下有时称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和交联剂。
(1-1)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优选通过使具有含官能团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具有与其官能团键合的官能团的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
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来自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或其衍生物的结构单元。如上所述,含官能团单体所具有的官能团用于与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的反应,进一步还用于与交联剂的反应。其结果,可在第二粘着剂112中形成交联结构(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所需内聚力。
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含官能团单体,优选为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双键与羟基、羧基、氨基、取代氨基、环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含官能团单体所具有官能团用于丙烯酸类共聚物与交联剂的反应,若发生该反应,则可在粘着剂中形成交联结构(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所需内聚力。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使用与作为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上述含羟基单体相同的单体。对于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从易于良好地进行与交联剂的反应这一角度出发,在上述含羟基单体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4-羟基丁酯。
此外,对于含羧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及含取代氨基单体,可使用与作为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上述单体相同的单体。
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26质量%以上的来自上述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下的来自上述含官能团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丙烯酸类共聚物以上述范围含有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易于形成具有所需内聚力并发挥上述粘着物性的粘着剂。
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优选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也可具有环状结构。对于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也可使用与作为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上述单体相同的单体。
此外,作为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优选含有低Tg丙烯酸烷基酯。通过含有该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结构单体单元,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表现出适当的粘弹性,不仅在常温环境下,即使粘着剂被暴露于高温时,也易于实现所需粘着力。对于该低Tg丙烯酸烷基酯,可使用与作为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上述单体相同的单体。对于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与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同时使用均聚物的Tg为-45℃以下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使用Tg为-50℃以下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
另外,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时,从能够在工序结束后易于将工件从基板上剥离的角度出发,优选所使用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中Tg低的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多。
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4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55质量%以上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下的低Tg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
此外,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还优选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含有含氮原子单体,能够提高对玻璃等被粘物(基板)的密合性。作为含氮原子单体,可列举出具有氨基的单体、具有酰胺基的单体、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等,其中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此外,从提高在所构成的粘着剂的高序结构中来自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部分的自由度的角度出发,该含氮原子单体优选除了含有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共聚物的聚合中所使用的1个聚合性基团以外,不含有反应性不饱和双键基团。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
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甲基)丙烯酰基氮丙啶、氮丙啶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优选发挥更优异粘着力的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N-丙烯酰吗啉。
另外,作为含氮原子单体,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
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提高对玻璃等被粘物的密合性的角度出发,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进一步特别优选含有8质量%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从确保其他成分的掺合量的角度出发,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6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以下。
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可根据需要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作为该其他单体,例如可列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此外,对于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与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相同,为通过溶液聚合法得到的溶液聚合物,此外,丙烯酸类共聚物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作为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只要具有能够与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含官能团单体单元的官能团进行反应的官能团则没有特别限定。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可根据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的种类适当选择。例如,当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为羟基、氨基或取代氨基时,作为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优选异氰酸酯基或环氧基,当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为环氧基时,作为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优选氨基、羧基或氮丙啶基。
此外,在上述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中,优选在1分子中含有至少1个、特别优选含有1~6个、进一步优选含有1~4个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的碳碳双键。作为这样的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的具体实例,例如可列举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甲基-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酰基异氰酸酯、烯丙基异氰酸酯、1,1-(双丙烯酰氧基甲基)乙基异氰酸酯;通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的反应得到的丙烯酰基单异氰酸酯化合物;通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多元醇化合物及(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的反应得到的丙烯酰基单异氰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1-氮丙啶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等。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含官能团单体摩尔数,优选以50摩尔%以上的比例、更优选以60摩尔%以上的比例、特别优选以70摩尔%以上的比例、进一步优选以80摩尔%以上的比例、最优选以88摩尔%以上的比例、使用上述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此外,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含官能团单体摩尔数,优选以99摩尔%以下的比例、特别优选以95摩尔%以下的比例、进一步优选以92摩尔%以下的比例使用上述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
通过使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与这种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进行反应,能够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
在丙烯酸类共聚物与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的反应中,可根据丙烯酸类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与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的组合,适当选择反应的温度、压力、溶剂、时间、有无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由此,存在于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官能团与含不饱和基团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进行反应,不饱和基团被导入至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侧链,可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
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2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4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万以上。此外,该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5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万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90万以下。若该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内,则所得到的粘着剂易于满足上述粘着物性。
(1-2)交联剂
在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中,作为交联剂,只要为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团进行反应的交联剂即可,作为其具体实例,可列举出与在用于构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中所使用的交联剂相同的交联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粘着性组合物P2中的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交联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内聚力适度变高,易于满足上述粘着物性。
(1-3)光聚合引发剂
对于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在将紫外线用作用于使该粘着剂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2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由此,能够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光线照射量。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二苯甲酮、苯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苯偶姻苯甲酸、苯偶姻苯甲酸甲酯、苯偶姻二甲基缩酮、2,4-二乙基噻吨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苄基二苯硫醚、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偶氮二异丁腈、苯偶酰、二苯偶酰、二乙酰、β-氯蒽醌、(2,4,6-三甲基苄基二苯基)氧化膦、2-苯并噻唑-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寡{2-羟基-2-甲基-1-[4-(1-丙烯基)苯基]丙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粘着性组合物P2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8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6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通过使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易于满足上述粘着物性,并且能够有效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光线照射量。
(1-4)各种添加剂
可根据需要在粘着性组合物P2中添加通常用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固化延迟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对于这些添加剂的具体实例,与针对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上述添加剂相同。此外,使用这些添加剂时的添加量也与针对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上述添加量相同。
(1-5)粘着性组合物P2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2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制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对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交联剂、根据需要而加入的光聚合引发剂及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此外,可根据需要在粘着性组合物P2中添加稀释溶剂并充分进行混合,从而制成经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
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在使用固体状成分的情况下、或者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发生析出的情况下,也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中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上述稀释溶剂的优选例与针对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上述稀释溶剂相同。此外,粘着性组合物P2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的优选范围与针对粘着性组合物P1的浓度及粘度相同。
(1-6)第二粘着剂层的形成
第二粘着剂层112可通过使涂布的粘着性组合物P2进行交联而形成。粘着性组合物P2的交联优选通过加热处理而进行。另外,该加热处理可兼作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2后的干燥处理。该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可分别设为与针对粘着性组合物P1的加热处理相同。此外,在加热处理后,优选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通过上述的加热处理(及熟化),可经由交联剂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良好地交联。
(1-7)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
当第二粘着剂层112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时,该第二粘着剂层111的厚度(以JISK7130:1999为基准测定的值)的下限值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通过使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粘着力变得更优异。此外,上述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若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易剥离性变得更优异。另外,由丙烯酸类粘着剂构成的第二粘着剂层112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层而形成。
(2)硅酮类粘着剂
当由硅酮类粘着剂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时,作为该硅酮类粘着剂,可使用与针对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上述硅酮类粘着剂相同的硅酮类粘着剂。
即,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硅酮类粘着剂优选含有有机聚硅氧烷、特别优选含有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并且,该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优选通过使以硅氧烷键作为主骨架且具有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有机氢聚硅氧烷进行反应而得到,其优选的具体实例如上所述。
此外,上述硅酮类粘着剂优选含有铂催化剂,其具体实例及在硅酮类粘着剂中的含量如上所述。进一步,还可使用在分子中含有3官能度或4官能度的硅氧烷单元的有机聚硅氧烷(有机硅树脂),其在硅酮类粘着剂中的含量如上所述。
可根据需要在用于构成第二粘着剂层112的硅酮类粘着剂中添加通常用于硅酮类粘着剂中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固化延迟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这些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及使用添加剂时的添加量与针对第一粘着剂层111的上述具体实例及添加量相同。
由硅酮类粘着剂形成第二粘着剂层112与形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情况相同,例如,将使用上述溶剂使加成型有机聚硅氧烷、根据需要而加入的含有3官能度或4官能度的硅氧烷单元的有机聚硅氧烷、及铂催化剂稀释为10~60质量%左右而成的涂布溶液,涂布在涂布对象(例如,芯材113或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并进行加热使其固化即可。该加热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可设为与形成第一粘着剂层111的情况相同的条件。
当第二粘着剂层112由硅酮类粘着剂构成时,该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下限值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若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粘着力变得更优异。另一方面,上述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7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若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易剥离性变得更优异。另外,由硅酮类粘着剂构成的第二粘着剂层112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层而形成。
1-3.芯材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通过具备芯材113,具有规定的刚性,易于实现所需的操作性。但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也可不具有芯材113。
芯材113优选由塑料膜构成。作为塑料膜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构成的聚酯膜、聚氨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丙烯酸树脂膜、降冰片烯类树脂膜、环烯烃树脂膜等塑料膜;两种以上这些膜的层叠体等。塑料膜可以为经过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的膜。在这些膜中,优选聚酯膜,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对于由上述塑料膜构成的芯材113,出于提高与相邻的第一粘着剂层111和/或第二粘着剂层112的密合性等目的,可根据需要对其单面或双面实施基于氧化法等的表面处理或底涂处理。作为上述氧化法,例如可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放电处理、铬酸化处理(湿式)、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这些表面处理法可根据塑料膜的种类适当选择,但从效果及操作性的方面出发,通常优选使用电晕放电处理法。
从提高粘着片1的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芯材113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此外,从相同的角度出发,芯材113的厚度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
1-4.剥离片
在直至使用粘着片1时之前,剥离片12a、12b对第一粘着剂层111及第二粘着剂层112进行保护,并在使用粘着片1被剥离。在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中,并非一定需要剥离片12a、12b中的一个或两个。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膜、离聚物树脂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等。此外,还可使用这些膜的交联膜。进一步,也可以为这些膜的层叠膜。
优选对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特别是与第一粘着剂层111或第二粘着剂层112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另外,在剥离片12a、12b中,优选将一个剥离片制成剥离力较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将另一个剥离片制成剥离力较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150μm左右。
2.粘着片的制造
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可在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1的涂布液并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1进行热交联,在形成涂布层后,在该涂布层上叠合芯材113的一个面。进一步,在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2的涂布液并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2进行热交联,在形成涂布层后,将该涂布层的与剥离片12b为相反侧的面叠合在上述芯材113的另一个面上。对于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层叠体,可根据需要设置熟化期,由此上述2个涂布层可分别形成第一粘着剂层111及第二粘着剂层112。另一方面,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2个涂布层可分别直接作为第一粘着剂层111及第二粘着剂层112。由此,得到依次层叠剥离片12a、第一粘着剂层111、芯材113、第二粘着剂层112及剥离片12b而成的粘着片1。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1及粘着性组合物P2的涂布液的方法,例如可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3.粘着片的使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适合用于在加工、层叠、检查等工序中将作为工件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器件、优选柔性器件固定在基板上。另外,上述工序结束后,将工件自基板上剥离。
图2中示出了表示粘着片1的使用状态的层叠体4的剖面图。本实施方案的层叠体4依次层叠作为工件的柔性器件2、构成粘着片1的各层(在图2中,为第一粘着剂层111、芯材113及第二粘着剂层112)及基板3而成。由此,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优选将第一粘着剂层111侧的面(第一粘着面)贴合在基板3上,并将第二粘着剂层112侧的面(第二粘着面)贴合在工件上。在该层叠体4中,由于柔性器件2经由粘着片1而被牢固地固定在基板3上,因此能够顺利地实施该工序。
上述工序适宜包含加热工件的处理或次要的伴随有加热工件的处理。作为这样的加热处理的实例,可列举出金属蒸镀工序、密封树脂等树脂固化工序、退火处理等。对于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1及层叠体4,通过使粘着片1满足上述对玻璃粘着力Fg2及对树脂膜粘着力Fr3,即使进行了加热处理,也能够易于将工序后的柔性器件2自粘着片1上分离,并能够易于将分离可柔性器件2后的粘着片1自基板3上剥离。因此,对于本实施方案的层叠体4,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实施工序,并能够良好地对基板3进行再利用。
上述加热处理可设为与常规加热处理相同的条件。例如,加热温度优选设为40℃以上,特别优选设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20℃以上。此外,加热温度优选设为200℃以下,特别优选设为180℃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60℃以下。此外,加热时间优选设为5分钟以上,特别优选设为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20分钟以上。此外,加热时间优选设为60分钟以下,特别优选设为5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40分钟以下。
当第二粘着剂层112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构成时,可在上述工序结束后,对第二粘着剂层112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第二粘着剂层112固化,进而降低对工件的粘着力。由此,能够易于将工件从第二粘着剂层112上剥离。
作为这种剥离工件时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通常可使用紫外线、电子束等,特别优选易于操作的紫外线。使用紫外线时,该照射可使用高压汞灯、融合灯(fusion lamp)、氙灯等进行。此外,作为其照射条件,优选照度为50mW/cm2以上且1000mW/cm2以下。此外,紫外线的累积光量优选为1500mJ/cm2以上,特别优选为2000mJ/cm2以上。此外,紫外线的累积光量优选为5000mJ/cm2以下,特别优选为3000mJ/cm2以下。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案是用于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案中公开的各要素包括属于本发明技术范围中的所有设计变更或等同物。
例如,可省略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2a、12b中一个或两个。此外,也可省略粘着片1中的芯材113。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等。
[制备例1](丙烯酸类粘着剂A用粘着性组合物)
使由50质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酰吗啉、30质量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共聚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相对于该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的摩尔数为90摩尔%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MOI)进行反应,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使用后述的方法测定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其为70万。
在溶剂中混合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以下相同)的所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0.75质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脂肪族类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产品名称“CORONATE HX”)、5.00质量份的固化延迟剂(TOYOCHEM Co.,Ltd.制造,产品名称“BXX5638”)、0.10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得到丙烯酸类粘着剂A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制备例2](丙烯酸类粘着剂B用粘着性组合物)
得到对47.8质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47.8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4质量份的丙烯酸、0.4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丙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使用后述的方法测定该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其为80万。
在溶剂中混合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7质量份作为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CHEM Co.,Ltd.制造,产品名称“BHS8515”),得到丙烯酸类粘着剂B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制备例3](丙烯酸类粘着剂C用粘着性组合物)
得到对78质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2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使用后述的方法测定该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其为40万。
在溶剂中混合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质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产品编号“K-315”)、10质量份由有机硅树脂(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Momentive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LLC制造,产品名称“Tospearl145L”,平均粒径:4.5μm)、1质量份的固化延迟剂(TOYOCHEM Co.,Ltd.制造,产品名称“BXX5638”),得到丙烯酸类粘着剂C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制备例4](硅酮类粘着剂用粘着性组合物)
混合100质量份的作为主剂的加成反应型有机硅树脂(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KS-847H”)、2质量份的铂催化剂(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RX 212CATALYST”)、0.6质量份的作为硅烷偶联剂的8-环氧丙氧基辛基三甲氧基硅烷、15质量份的有机硅树脂(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D-4584”),并使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得到硅酮类粘着剂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在此,上述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并按照以下的条件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320
·GPC色谱柱(按照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造
TSK gel superH-H
TSK gel superHM-H
TSK gel superH2000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实施例1]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制备例2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B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2120”)的剥离处理面上。以90℃对形成的涂膜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由此形成具有20μm的厚度的粘着剂层,并将其作为第一粘着剂层。由此,得到层叠轻剥离型剥离片与第一粘着剂层而成的第一层叠体。
此外,使用刮刀涂布机,将制备例1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A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1130”)的剥离处理面上。以90℃对形成的涂膜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形成具有20μm的厚度的粘着剂层,并将其作为第二粘着剂层。由此,得到层叠第二粘着剂层与重剥离型剥离片而成的第二层叠体。
然后,在作为芯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一个面上贴合第一层叠体的第一粘着剂层侧的面,并同时在另一个面上贴合第二层叠体的第二粘着剂层侧的面,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从而得到具有轻剥离型剥离片/第一粘着剂层/芯材/第二粘着剂层/重剥离型剥离片的层结构的粘着片。
另外,上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根据JIS K7130并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公司制造,产品名称“PG-02”)测定的值。
[实施例2]
除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PET38-T100”,厚度:38μm)作为芯材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
[实施例3]
除了使用制备例3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C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形成第一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
[实施例4]
除了使用制备例3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C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形成第一粘着剂层,且未使用芯材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另外,该粘着片通过直接贴合第一层叠体的第一粘着剂层侧的面与第二层叠体的第二粘着剂层侧的面而制造。
[实施例5]
使用刮刀涂布机,在作为芯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一个面上涂布制备例5中制备的硅酮类粘着剂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以130℃对形成的涂膜进行2分钟加热处理,形成具有20μm的厚度的粘着剂层,并将其作为第一粘着剂层。然后,在该第一粘着剂层的与芯材为相反侧的面上贴合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2120”)的剥离处理面。由此,得到依次层叠轻剥离型剥离片、第一粘着剂层、芯材而成的第三层叠体。
接着,在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的第二层叠体的第二粘着剂层侧的面贴合在以上述方式得到的第三层叠体的芯材侧的面上后,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得到具有轻剥离型剥离片/第一粘着剂层/芯材/第二粘着剂层/重剥离型剥离片的层结构的粘着片。
[实施例6]
使用刮刀涂布机,在作为芯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一个面上涂布制备例5中制备的硅酮类粘着剂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以130℃对形成的涂膜进行2分钟加热处理,形成具有20μm的厚度的粘着剂层,并将其作为第二粘着剂层。然后,在该第二粘着剂层的与芯材为相反侧的面上贴合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1130”)的剥离处理面。由此,得到依次层叠芯材、第二粘着剂层、重剥离型剥离片而成的第四层叠体。
接着,在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的第一层叠体的第一粘着剂层侧的面贴合在以上述方式得到的第四层叠体的芯材侧的面上后,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得到具有轻剥离型剥离片/第一粘着剂层/芯材/第二粘着剂层/重剥离型剥离片的层结构的粘着片。
[比较例1]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制备例1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A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1130”)的剥离处理面上。以90℃对形成的涂膜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由此形成具有20μm的厚度的粘着剂层。
然后,将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
“SP-PET382120”)的剥离处理面贴合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粘着剂层的与重剥离型剥离片为相反侧的面上后,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得到具有轻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重剥离型剥离片的层结构的粘着片。
[比较例2]
除了使用制备例3中制备的丙烯酸类粘着剂C用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形成粘着剂层以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
[试验例1](对玻璃粘着力的测定)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成的粘着片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第二粘着剂层(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贴合在作为基底材料(backing material)的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25μm)的易粘合层上。将由此得到的层叠体裁切为25mm宽、100mm长。从裁切后的层叠体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在将露出的第一粘着剂层(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贴附在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的单面上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由此得到对玻璃粘着力测定用样本。
对于以上述方式得到的对玻璃粘着力测定用样本,在23℃、50%RH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从钠钙玻璃上剥离具有第一粘着剂层/芯材/第二粘着剂层/基底材料的层结构的层叠体(在实施例4中为具有第一粘着剂层/第二粘着剂层/基底材料的层结构的层叠体,在比较例1~2中为具有单层的粘着剂层/基底材料的层结构的层叠体),测定此时的粘着力(N/25mm)。另外,未记载于此的条件以JIS Z 0237:2009为基准进行测定。将通过该方式得到粘着力作为23℃下的对玻璃粘着力Fg1(N/25mm)并示于表2。
此外,将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得到的对玻璃粘着力测定用样本置于100℃、50%RH的环境下300分钟,由此进行加热处理,之后恢复至室温环境下,使上述样本的温度降低至室温。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该样本测定粘着力,作为加热处理后的粘着力Fg2(N/25mm)并示于表2。
[试验例2](对树脂膜粘着力的测定)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成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第一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贴合在作为基底材料的、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25μm)的易粘合层上。将由此得到的层叠体裁切为25mm宽、100mm长。从裁切后的层叠体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在将露出的第二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贴附在作为树脂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38μm)的单面上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由此得到对树脂膜粘着力测定用样本。
对于以上述方式得到的对树脂膜粘着力测定用样本,在23℃、50%RH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从树脂膜上剥离具有基底材料/第一粘着剂层/芯材/第二粘着剂层的层结构的层叠体(在实施例4中为具有基底材料/第一粘着剂层/第二粘着剂层的层结构的层叠体,在比较例1~2中为具有基底材料/单层的粘着剂层的层结构的层叠体),测定此时的粘着力(N/25mm)。另外,未记载于此的条件以JIS Z 0237:2009为基准进行测定。将由此得到粘着力作为23℃下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1(N/25mm)并示于表2。
此外,对于具备使用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A形成的第二粘着剂层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的粘着片,在以下述的紫外线照射条件隔着树脂膜对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成的对树脂膜粘着力测定用样本的第二粘着剂层照射紫外线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N/25mm)。将由此得到的粘着力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2(N/25mm)并示于表2。
<紫外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汞灯
·照度200mW/cm2,累积光量2000mJ/cm2×1次
此外,对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成的对树脂膜粘着力测定用样本,在100℃、50%RH的环境下,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N/25mm)。将由此得到的粘着力作为100℃下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3(N/25mm)并示于表2。
此外,将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成的样本置于300℃、50%RH的环境下300分钟,从而进行加热处理。然后,恢复至室温环境下,使上述样本的温度降低至室温。对于该样本,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作为加热处理后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4(N/25mm)。将结果示于表2。
进一步,对于具备使用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A形成的第二粘着剂层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的粘着片,将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成的样本置于300℃、50%RH的高温条件下300分钟,由此进行加热处理,之后恢复至室温环境下。对由此温度恢复至室温的样本的第二粘着剂层,以上述紫外线照射条件隔着树脂膜照射紫外线。然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N/25mm)。将由此得到的粘着力作为加热处理及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5(N/25mm)并示于表2。
然后,基于以上述方式测定的各种粘着力,计算对玻璃粘着力Fg2相对于对玻璃粘着力Fg1的比值(Fg2/Fg1)、对树脂膜粘着力Fr1相对于对玻璃粘着力Fg1的比值(Fr1/Fg1)、对树脂膜粘着力Fr4相对于对树脂膜粘着力Fr1的比值(Fr4/Fr1)、对树脂膜粘着力Fr5相对于对树脂膜粘着力Fr4的比值(Fr5/Fr4)、对树脂膜粘着力Fr2相对于对玻璃粘着力Fg1的比值(Fr2/Fg1)、对树脂膜粘着力Fr4相对于对玻璃粘着力Fg2的比值(Fr4/Fg2)及对树脂膜粘着力Fr5相对于对玻璃粘着力Fg2的比值(Fr5/Fg2)。将这些结果也示于表2。
[试验例3](耐起泡性的评价)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第一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的露出面贴合在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Co.,Ltd.制造)的单面上后,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第二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的露出面贴合在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60μm)的单面上。
将由此得到的层叠体置于100℃、50%RH的环境下300分钟,由此进行加热处理,之后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将层叠体的温度恢复至室温。然后,通过肉眼确认在第一粘着剂层与钠钙玻璃的界面及第二粘着剂层与三乙酰纤维素膜的界面上是否存在气泡、浮起或剥离,并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耐起泡性。将结果示于表3。
◎···完全没有气泡、浮起及剥离。
○···仅在层叠体的端部观察到少许气泡、浮起或剥离。
△···在整个层叠体上产生了5处以下的气泡、浮起或剥离。
×···在整个层叠体上产生了6处以上的气泡、浮起或剥离。
[试验例4](剥离性的评价)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并将露出的第二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的露出面贴合在作为工件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60μm)的单面上,然后,将其裁切为2.5cm宽、10cm长的尺寸(粘着片与工件接触的面的面积:25mm2)。从由此得到的层叠体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第一粘着剂层(在比较例1~2中为单层的粘着剂层)的露出面贴合在作为基板的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Co.,Ltd.制造)的单面上,从而得到剥离性评价用样本。
将得到的剥离性评价用样本置于100℃、50%RH的环境下300分钟,由此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其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将该样本的温度恢复至室温。然后,以上述紫外线照射条件隔着工件对样本的第二粘着剂层照射紫外线。
然后,从第二粘着剂层上剥离工件,对于此时的状况,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从粘着片上剥离工件时的剥离性。将结果示于表3。
◎···能够容易地剥离。
〇···虽然存在剥离时需要力的部位或在工件上产生残胶的部位,但能够剥离。
△···虽然能够剥离,但几乎所有部位在剥离时需要力,或几乎在工件的所有部位上产生了残胶。
×···未能进行剥离。
在上述评价中,对于评价为“◎”、“〇”及“△”的例子,进一步从基板上剥离粘着片,对于此时的状况,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从基板上剥离粘着片时的剥离性。将结果示于表3。
◎···能够容易地剥离。
〇···虽然存在剥离时需要力的部位或在基板上产生残胶的部位,但能够剥离。
△···虽然能够剥离,但几乎所有部位在剥离时需要力,或几乎在基板的所有部位上产生了残胶。
×···未能进行剥离。
另外,表1中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的层结构。表1中的缩写符号等的详细内容如下。
PET A43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38μm)
PET38-T1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PET38-T100”,厚度:38μm)
[表1]
Figure BDA0003439124500000421
Figure BDA0003439124500000431
[表3]
Figure BDA0003439124500000441
根据表3明显可知,实施例中制造的粘着片即使在进行了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将工件自粘着片上剥离,并能够良好地将粘着片自基板上剥离。因此可知,通过实施例的粘着片,能够良好地对基板进行再利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适合作为在柔性器件的加工、层叠、检查等工序中使用的工序用粘着片,特别适合作为在含有加热处理的工序中使用的工序用粘着片。

Claims (11)

1.一种粘着片,其具备第一粘着剂层和第二粘着剂层,所述第二粘着剂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单面侧并由与构成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不同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片具有第一粘着面且同时具有第二粘着面,所述第一粘着面为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所述第二粘着面为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第一粘着剂层为相反侧的面,
在以100℃对在玻璃板的单面上贴合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一粘着面而成的第一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一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Fg2为0.1N/25mm以上且7N/25mm以下,
对于在树脂膜的单面上贴合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二粘着面而成的第二层叠体,100℃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3为0.01N/25mm以上且5N/2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在以100℃对所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Fr4为0.01N/25mm以上且10N/2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着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第一层叠体将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玻璃板的对玻璃粘着力设为Fg1
并将对构成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设为Fr2时,
所述粘着力Fr2相对于所述粘着力Fg1的比值(Fr2/Fg1)为0.001以上且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将在以100℃对所述第二层叠体加热300分钟后,使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温度下降至23℃,并进一步对构成所述第二层叠体的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的、23℃下的所述粘着片对所述树脂膜的对树脂膜粘着力设为Fr5时,
所述粘着力Fr5相对于所述粘着力Fg2的比值(Fr5/Fg2)为0.001以上且1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在所述第一粘着剂层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之间的芯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使用于如下用途:在工序中,将所述第一粘着面贴附在基板上并同时将所述第二粘着面贴附在工件上,由此将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在工序结束后,将所述工件自所述第二粘着面上剥离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包含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工件的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为柔性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
一个所述剥离片的剥离面与所述第一粘着面接触,
另一个所述剥离片的剥离面与所述第二粘着面接触。
11.一种层叠体,其通过依次层叠柔性器件、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及基板而成,
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二粘着面贴附在所述柔性器件上,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一粘着面贴附在所述基板上。
CN202111623607.1A 2021-03-31 2021-12-28 粘着片及层叠体 Withdrawn CN1151415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0915 2021-03-31
JP2021060915A JP2022156962A (ja) 2021-03-31 2021-03-31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1559A true CN115141559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3607.1A Withdrawn CN115141559A (zh) 2021-03-31 2021-12-28 粘着片及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6962A (zh)
CN (1) CN11514155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962A (ja)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1604B (zh) 補強膜
CN108701601B (zh) 半导体加工用胶粘带、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TWI684524B (zh) 半導體加工用薄片
JP6322013B2 (ja) 粘着シート
JP6122368B2 (ja) 剥離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KR102324298B1 (ko) 반도체 가공용 점착 테이프,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5637054B (zh) 粘合片
CN107629712B (zh) 粘合片
JP6618038B2 (ja) 粘着剤組成物
JP6220487B1 (ja) 粘着シート
WO2017038922A1 (ja) 粘着シート
WO2018158858A1 (ja) 粘着シート
WO2012144351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7416626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019706A (zh) 積層體
JP2017171777A (ja)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2021134321A (ja) 粘着材、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屈曲性積層部材
JP7378230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KR20200141381A (ko) 점착 시트 및 적층체
WO2017038918A1 (ja) 粘着シート
JP6204132B2 (ja) 剥離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246791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CN115141559A (zh) 粘着片及层叠体
JP2012224802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WO2012144350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