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7623A -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7623A
CN115137623A CN202110567644.9A CN202110567644A CN115137623A CN 115137623 A CN115137623 A CN 115137623A CN 202110567644 A CN202110567644 A CN 202110567644A CN 115137623 A CN115137623 A CN 115137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area
screen
peripheral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7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灏
刘振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PCT/CN2022/1024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2479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7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7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61H2205/024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其中,所述镜片包括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镜片中心位置的封闭区域,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除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为+1.0D~+4.5D中之一度数。本发明的眼镜和训练方法可以提供非常均匀且稳定的周边度数,也避免隔断引起的度数大幅度改变。同时避免了中心度数出现在周边,所以不会增加周边远视性离焦的不利因素,可以有效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

Description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力矫正训练领域,尤其是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当眼睛在看前方视标时,周边视标影像会同时投射到相对的周边视网膜,两者不是同时对焦在视网膜上。例如:当中央训练视标清晰地对焦在黄斑区中心的时候,因为周边视网膜相对上比较靠前和靠近晶状体,所以周边影像并没有对焦在周边视网膜上,而是对焦在视网膜后。临床上,当周边视标被对焦到视网膜后面时,称为“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
“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对视力的危害:
近视者看远处视标时,为了把远处中心视觉对焦,会佩戴矫正近视屈光不正的凹镜片,目的是要把中心和周边视标经过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后,中心视标和附近的对焦点往后移至黄斑部视网膜重叠,来得到清晰的中心视觉,但同时也会把远处的周边视觉更后移,所以加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
更不利的是,当近视者持续佩戴矫正近视屈光不正的凹镜进行近距离阅读和工作时,由于中心和周边视标更靠近眼睛,所以中心和周边视标的对焦会更加后移而远离视网膜,造成人为的远视性屈光不正现象,和更加严重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
上述情况中不对焦的中心和周边视标会刺激大脑的视觉中心,后者为了得到相对上清晰的视标视像就会活化中脑的近反射通路中心,使睫状肌收缩(长时间的收缩可以引起痉挛状态),使晶体表面弧度和前后径变大(当睫状肌痉挛时持续状态),产生调节增加(当睫状肌痉挛时持续增加)来对焦视标视像。一般只达到中心视像的对焦,因为周边视标的对焦需要更强的调节来达到,而这时候又会使中心视像的对焦前移到中心视网膜的前方,造成新一轮的近视性屈光不正现象。因此,佩戴近视屈光不正的凹镜来矫正近视,会很容易引起和加重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导致近视眼度数的快速增长,一年很容易增加一两百度。
现有生产制造用于应对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的镜片的主流品牌有包括蔡司、依视路、豪雅。
传统的渐进片只是在镜片下方渐进的加上凸镜度数,目的是作为近距离阅读工作视轴下移时抵抗老花的。原来目的并不是作为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的。
“蔡司成长乐”镜片的设计是周边360°的渐进片设计。渐进代表度数持续改变,所以不会刚好配对上周边每一范围的远视性离焦度数。当中心眼轴移动时,就更不会配对上周边每一范围的远视性离焦度数。此外因为制作技术原因使垂直方向的渐进度数和水平方向的渐进度数有明显差别,造成额外的影像变形。所以不是良好的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设计。
“依视路星趣控”镜片设计是周边同心圆方式,越往外附加度数越高,同心圆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度数和镜片中心度数一样。这种是间断式的渐进设计,度数持续改变且波动幅度很大,造成影像的不断变形,不是良好的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设计。近视镜片的中心度数出现在周边时,会增加周边远视性离焦的程度,不利于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
“豪雅新乐学”镜片的设计是周边设定为六角形,加上396个+3.5D的凸镜,凸镜之间的分隔度数为中心镜片度数。这种是间断式非渐进式的设计,周边度数在+3.5D和中心度数之间大幅度来回改变,造成影像的不断变形,此外,相对于360°圆滑连贯的周边视野,六角形的边界不是理想的设计,也不是良好的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设计。近视镜片的中心度数出现在周边时,会增加周边远视性离焦的程度,不利于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
上述镜片,均未能解决佩戴者在看近时中心范围的远视性离焦这个加深近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抵消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的特殊训练眼镜,以应对看近或远的场景,适合不佩戴或已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来使用。已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需要保持佩戴本身的近视眼镜来进行训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镜片中心位置的封闭区域,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除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为+1.0D~+4.5D中之一度数。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眼镜进一步包括:
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和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宽度0~10mm,度数介于所述第一、第二屈光训练区域的度数。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区域包括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中任一种。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包括中心度数+1.50D~+4.50D的凸镜。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包括度数为零的平光区或镂空区。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进一步包括:
第三屈光训练区域,由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之上方的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第三屈光训练区域的度数相同。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为亮度小于50%的有色镜片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包括上述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系统还包括:
显示单元;
训练装置,包括:
训练屏风单元,包括屏风隔离区,将所述训练屏风单元纵向分隔为屏风第一区、屏风第二区;
支架及其支撑的基座;
调距单元,用以调节所述屏风隔离区的宽度;
其中,所述屏风隔离区为不透明的炭黑色,所述屏风第一区和屏风第二区分别为不同颜色的透明屏;其中,所述训练装置和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cm。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进一步包括可调节头托和可调节下巴托。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风隔离区包括叠置的前板单元和后板单元,所述前、后板单元上缘均设有刻度,所述后板单元随着所述调距单元沿水平方向的滑动而调整所述屏风隔离区的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应用上述的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得被训练者的瞳距宽度,调节所述屏风隔离区和所述显示间隔区的宽度等于所述瞳距宽度;
步骤二,所述被训练者的下巴和头靠紧于所述训练装置的所述可调节下巴托和所述可调节头托;
步骤三,在所述显示隔离区以外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
步骤四,在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之一的所述显示单元,提供至少两周边训练视标;
步骤五,其中之一所述周边训练视标从被训练者颞侧25°处向另一个所述周边训练视标移动,直至重叠,再返回起始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五至少两次;
其中,所述屏风第一区、屏风第二区的颜色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颜色相同。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起始间距为所述被训练者第一眼位瞳距加2~30mm。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长度为5mm~60mm,长宽比或宽长比的范围为1:5之间。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训练视标的移动速度为0.1°~3°/秒。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包括3D视标,图案视标,文字视标,图案和文字组合视标,图案和色彩组合视标中任一种。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训练视标的背景颜色包括灰色,所述周边训练视标包括哑光黑的图形。
当中心眼轴移动时,本发明的新设计还能达到维持对周边不少范围的远视性离焦的配对,所以能够达到更稳定的对抗周边远视性离焦的效果。
由于镜片是非渐进式的,没有度数隔断,可以提供非常均匀且稳定的周边度数,也避免隔断引起的度数大幅度改变。同时避免了中心度数出现在周边,所以不会增加周边远视性离焦的不利因素,可以有效抵抗周边远视性离焦。
应当理解,本公开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公开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公开。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言,从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的近距离使用第一训练镜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远距离使用第二训练镜片20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远距离使用第二训练镜片20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给出了将第一、第二训练镜片应用于镜架上构成训练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1)和4(2)分别示意了本发明训练装置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5(1)和5(2)分别示意了利用本发明训练装置的调距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示意了本发明训练眼镜和训练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示意了图(6)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示意了左右眼视野看到中央训练视标再经大脑视觉中心反向融合得到双眼单视效果的示意图;
图9示意了显示单元上中央训练视标和周边训练视标的位置示意图;
图10(a)~10(g)给出了利用训练视标进行训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训练镜片
101――第一训练镜片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
102――第一训练镜片的第二屈光训练区域
103――第一训练镜片的过渡区域
200――第二训练镜片
201――第二训练镜片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
202――第二训练镜片的第二屈光训练区域
203——第二训练镜片的第三屈光训练区域
204――第二训练镜片的过渡区域
5――训练眼镜
51――训练镜架
300――训练装置
301――训练屏风单元
302――可调节头托
303――可调节下巴托
304――调距单元
305――屏风第一区
306――屏风隔离区
3061――前板单元
3062――后板单元
307――屏风第二区
308――防滑底座
309——支架
400――显示单元
4011――第一中央训练视标
4012――第二中央训练视标
4021――第一周边训练视标
4022――第二周边训练视标
403――显示间隔区
4041――第一中央训练视标成像
4042――第二中央训练视标成像
4043――融合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或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医学上对黄斑部有不同的定义,我们采取的是临床上常用的定义,黄斑部位于视网膜的中心部位,相对占据视野的中心0~25°范围(一般大于25°时的视网膜没有锥状感光细胞),25°以外是周边视网膜和相对的视野。周边视网膜没有锥状感光细胞而且柱状感光细胞密度从20°往外而明显下降,它不能贡献立体视觉。周边视觉的重要功能是:常见结构和形式的识别,辨别类似的形式和动作,形成视觉背景的感觉。中心视觉的感受加上周边视觉的贡献就构成日常眼睛所看到的全景详细的视野。
由于眼睛的球状形态,以及日常生活瞳孔的大小与晶状体和周边视网膜相对位置的关系,临床上对整体视觉有重要贡献的周边视网膜是指赤道(大约43°)前后范围(大约25°~60°)。由于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也会引起和加剧近视的形成和进展,所以弱化或抵消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可有助于抑制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形成。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申请人针对近、远视场景设计了两种训练镜片,下面具体介绍。
请参见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近距离使用第一训练镜片100的结构示意图。
该第一训练镜片100适用于近距离阅读用的360°双焦镜片,适用于近距离作业,包括阅读(电脑、书籍等)和视力训练时使用。
第一训练镜片100的镜片区域分为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其中,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形成为镜片中心位置的封闭区域,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形成为除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以外的区域。由于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为封闭区域,故我们又称第一训练镜片100是一个特殊的360°双焦镜。此外,第一训练镜片100的左右宽度大约是25~60mm(不限于此范围),上下高度大约是25~40mm(不限于此范围)。
考虑到增加视轴从内区转移到外区时的视觉上的舒适感,图1所示的结构,在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之间,增设了一个过渡区103来缓冲内外区度数上的落差。该过渡区103满足宽度大小:0~10mm;度数范围是,最小度数大于等于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的度数,最大度数小于等于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的度数。
图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采用圆形状,即直径13mm(不限于此,范围5~20mm)的封闭区,其区域中心度数为+1.50D,范围+0.75D至+3.00D的凸镜。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为无色镜片,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是除此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外的其他镜片区域,呈紫色,深度为25%(不限于此,范围10%~50%)。
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选用紫色的原因和好处是:不刺眼,可视光里波长最短,相对于红光,大约等于增加了+0.15D的效果,周边度数为+3.50D,范围为+1.5D至+4.50D,连带一个基底向内的棱镜。
看近时的理想距离应维持在35cm,过近会容易引发近视。人们的调节能力的大小和快慢因人而异而需要辅助。临床上通常给+1.5D的度数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同时避免看近者过度动用本身的调节从而引发或增加近视发生,也避免需要再低头凑近或把书本拉近才能看清楚。故,通常设计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的起始度数为+1.5D。
对于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为抵消周边远视性离焦的现象发生,所以在+1.5D的基础上再叠加+2.0D,范围也就是从+3.5D开始,这也是临床上病人反应比较舒适的起点度数。视乎适应的程度和训练后的反应,第二屈光训练区域102的度数可以增减到+1.5D~+4.5D之间。
在近距离作业时,对于不佩戴或已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训练镜片100,对不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是直接佩戴,对已佩戴近视镜片的被训练者可以直接套上(这时候是两套镜片)或把现在的近视和散光度数加到第一训练镜片100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这时候是一套镜片)。
举例来说:假如一被训练者有-3.0D的近视,他在使用第一训练镜片100时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
可以直接套上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呈度数为+1.5D,范围+0.75D至+3.00D凸镜的第一训练镜片100。
方式二:
将第一训练镜片100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度数制成-3.0D+(+1.5D)=(-1.5D),被训练者只需佩戴一套镜片即可。两种方式皆可达到预期目的和作用。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训练镜片100,避免了由于中心和周边视像更靠近眼睛使中心和周边视像的对焦会更加后移而造成的远视性离焦现象,所以能避免活化近反射通路中心、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前后径扩大和调节增加。
请参见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远距离使用的第二训练镜片200的结构示意图。
该远距离使用的第二训练镜片200适用于远距离作业,适用于看远处黑板、看电影、看远处、走路、室内外的日常活动等使用。
第二训练镜片200有三种设计,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如图2(1)所示,第二训练镜片200也分为镜片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镜片的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和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区204。
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为一个直径是15mm(不限于此,范围5~20mm)的圆形平光区域或制成镂空状范围,中心度数为0,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是有一定度数的镜片,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的度数调整是以被训练者感觉舒适为准。矫正刚超出黄斑边缘时的远视性离焦为+0.5D,而45°的周边远视性离焦为+4.5D,所以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的度数取平均值为起点,即为+2.50D,范围是+1.00D到+4.00D。对于有近视加散光的佩戴者,周边度数是+2.50D,范围为+2.00D~+3.00D。该镜片200左右宽度大约是25~60mm(不限于此范围),上下高度大约是25~40mm(不限于此范围)。过渡区204满足:宽度大小:0~10mm;度数范围是,最小度数大于等于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的度数,最大度数小于等于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的度数。
方式一:
对不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直接佩戴中心度数为0,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度数范围为+1.00D到+4.00D的第二训练镜片200。
方式二:
对已佩戴近视镜片的被训练者可以直接套上(这时候是两套镜片)或把现在的近视和散光度数加到第二训练镜片200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这时候是一套镜片)。
举例来说,假如被训练者有-3.0D的近视,把第二训练镜片200制成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度数为-3.0D,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度数为+2.50D,周边度数范围是+1.00D到+4.00D,被训练者只需佩戴一套镜片即可。
方式三:
除上述图2(1)的示例外,还可以采用图2(2)的结构:
第二训练镜片200也分为镜片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镜片的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第三屈光训练区域203以及第一、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1和202之间的过渡区204。
该第三屈光训练区域203是从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中划出,位于镜片中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之上部分。
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为一个直径是15mm(不限于此,范围5~20mm)的圆形平光区域或制成镂空状范围,中心度数为0。第三屈光训练区域203的度数和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的度数相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是有一定度数的镜片,周边度数是+2.50D,范围是+1.00D到+4.00D。对于有近视加散光的佩戴者,周边度数是+2.50D,范围为+2.00D~+3.00D。第二训练镜片200的左右宽度大约是25~60mm(不限于此范围),上下高度大约是25~40mm(不限于此范围)。过渡区204的宽度大小:0-10mm;度数范围是,最小度数大于等于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的度数,最大度数小于等于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的度数。
举例来说,假如一被训练者有-3.0D的近视,他在使用第二训练镜片200图2(2)时也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直接套上第二训练镜片200;
方式二:把第二训练镜片200制成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度数和第三屈光训练区域度数都是-3.0D,周边度数是+2.50D,周边度数范围是+1.00D到+4.00D,被训练者只需佩戴一套镜片即可。两种方式皆可达到预期目的和作用。第二训练镜片200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201和第三屈光训练区域203以外的第二屈光训练区域202采用25%(不限于此,范围10%~50%)深度的紫色。选用紫色的原因和好处是:不刺眼,可视光里波长最短,相对于红光,大约等于增加了+0.15D的效果,这样在远距离作业时就可以同时抑制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现象。
佩戴第二训练镜片200不影响看远和看电视等的中心视像,佩戴者也可以自由走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屈光训练区域101和201均采用圆形,还可以替换为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其他封闭形状。
图3给出了将前述第一训练镜片或第二训练镜片应用于镜架51上构成一副训练眼镜5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未佩戴眼镜的被训练者,镜架5的大小和形状为正常,训练时直接戴上;而对于已佩戴近视或近视加散光眼镜的被训练者,该镜架5的尺寸稍大,使用时套设在被训练者原有镜架上。
适当地运用这套抵消周边远视性离焦现象的特殊镜片来应对看近或远的场景,给不佩戴或已佩戴近视眼镜的被训练者来使用,就可以持续性地抵抗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现象,来抑制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为强化这种训练效果,本发明还配合上述训练眼镜提供了一种训练装置,具体请参见以下介绍。
图4(1)和4(2)分别示意了本发明的训练装置300的主视图和侧视图,结合两图详细介绍该装置。
本训练装置包括基座308,支架309和竖直的训练屏风单元301。基座308通常采用防滑结构,起到支撑支架309和训练屏风单元301的作用。
训练屏风单元301为矩形板状,纵向划分出三区域,顺序对应为屏风第一区305、屏风隔离区306和屏风第二区307。
支架309相对基座308垂直设置,且位于训练屏风单元301正中位置的正前方。为适应被训练者的身高及脸型差异,在支架309上还设置可调节头托302和可调节下巴托303。
此外,本装置还包括调距单元304,用以调节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或者说调节屏风第一、第二区305和307的水平方向的间隔,为方便操作,通常设置在训练屏风单元301的上方。
上述训练屏风单元301由轻便坚固的材料制成,其中,屏风隔离区306为不透明的炭黑色,右侧的屏风第一区305为红色透明(但不限于红色),左侧的屏风第二区307为绿色透明(不限于绿色),这样,不透明炭黑色的屏风隔离区306将屏幕分成左右视野,同时避免了会引起近反射通路的双眼内聚观看的动作。
在较佳实施例中,红色透明的屏风第一区305宽度为7~15cm,高度25~30cm,厚度0.2~0.5cm。
绿色透明的屏风第二区307宽度为7~15cm,高度25~30cm,厚度0.2~0.5cm。
不透明炭黑色的屏风隔离区306高度为25~30cm,厚度0.2~0.5cm,其根据观察者的第一眼位瞳距进行调整到一致的宽度大小。
图5(1)和5(2)进一步示意了调距单元304及对屏风隔离区306进行调节的实施例示意图。
该屏风隔离区306由叠置的前板单元3061和后板单元3062组成,两单元的上边缘均设有刻度,前板单元3061的最大长度为45mm,叠置于其后的后板单元3062的最大长度为25mm。后板单元3062可随着调距单元304沿着箭头方向的拉动而拉出,从而将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从前板单元3061的45mm逐渐增加到最大,由此通过调距单元304的拉动调节该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
该宽度的变化范围可从图5(1)所示的起始位置45mm,直到后板单元3062完全拉出,达到最大宽度70mm。该设计旨在使用本训练装置时,根据观察者的第一眼位瞳距对应调节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
请参见图6,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训练眼镜、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的示例图。
被训练者端坐于桌前,并戴上近距离使用的第一训练镜片100,被训练者面对的桌面上依次放置训练装置300和显示单元400,训练装置300和显示单元40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cm,训练装置300设置在被训练者和显示单元400之间。
在训练之前,首先测量被训练者的瞳距宽度。根据该宽度,滑动调节屏风隔离区306的前、后板单元3061和3062的相对位置,使该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等于瞳距宽度。
被训练者的下巴和头靠紧并固定于训练装置300上的可调节下巴托303和可调节头托302。
本发明采用双眼训练的方法,故通过将训练屏风单元301划分为三区,由于中间的屏风隔离区306为碳黑色,从而将双眼的中央视野范围区分成各单眼相对独立的屏风第一区305和屏风第二区307。这样,右眼是透过红色透明的屏风第一区305看到红色第一中央训练视标4011和绿色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2,左眼是透过绿色透明的屏风第二区307看到红色第一中央训练视标4011和绿色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2。
周边视网膜对颜色不敏感因为缺乏锥状感光细胞,所以使用黑色周边视标来训练,这时候当眼睛透过红色或绿色透明屏观看在同侧或对侧的黑色的周边视标时,看到的还是黑色效果不变。
本发明中采用两种训练视标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中央训练视标使左右眼产生反向融合的时候把双眼锁定在一个固定位置,这样就能避免在训练周边视野的时候因出现眼睛的移动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采用黑色周边训练视标的考量因素在于:右眼前是红色的过滤,左眼前是绿色的过滤,这时候不管用什么颜色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眼睛接受度比较强,另一个眼睛接受度比较低,两个眼睛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加上周边视网膜本身对颜色有反应的感光细胞数量微乎其微,周边视网膜主要感受黑与白的对比和亮度的对比,因此用别的颜色的周边训练视标意义不大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故,本申请人选用黑色的周边训练视标(例如:黑马),不管用红色、绿色或者其他颜色过滤的话,视标依然呈现黑色,所以就不会存在两眼的偏差,产生混乱的感受。
上述实施例中,右侧的红色屏风第一区305和左侧的绿色屏风第二区307可以互换位置,即屏风第一区305采用绿色,屏风第二区307采用红色。但必须保证,第一区对应的第一中央训练视标颜色一致,第二区对应的第二中央训练视标颜色一致。
下面进一步介绍显示单元400的训练视标。
本发明在训练时,显示单元400将同时提供两个单眼使用的视标,两个视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眼位的瞳孔距离,利用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感受到两个单眼各自收集的视标后,会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来得到双眼单视效果,就能同时加大抑制近反射通路中心活化,使睫状肌从收缩和痉挛状态放松、晶状体前后径从变大状态恢复到正常、同时强化外展眼外肌和弱化内聚眼外肌。
图8示意了通过左右眼看到不同的中央训练视标成像4041、4042,经大脑视觉中心反向融合后得到双眼单视的效果,即将两中央训练视标组成一个融合图像4013,来达到锁定两眼球的作用后才能开始进行周边视标的训练。图9给出了显示单元400上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与周边训练视标4021、4022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显示单元400的中央设有一显示间隔区403,该显示间隔区403的宽度与训练装置300上屏风隔离区306的宽度一致,当被训练者端坐并训练时,该显示单元400的显示间隔区403恰好在训练装置300的屏风隔离区306之正对背后,即被训练者的左右眼视线的恰好被显示间隔区403和屏风隔离区306的两侧边分隔开。
图10(a)~10(g)给出了显示单元400上中央训练视标的训练过程示意图。
第一、第二周边训练视标4021、4022的状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
当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在第一眼位瞳距加2~30mm的起始位置,被训练者处于不移动的双眼单视状态时,是应用第一、第二周边训练视标4021、4022训练的必备条件。接下来,两周边训练视标4021和4022的动作过程具体描述如下:
图10(a)示意了第一、第二周边训练视标4021和4022的静态模式,即两训练视标均处于起始位置,静止不动。在视野的颞侧25°的位置;
图10(b)~10(g)示意了箭头所示下两周边训练视标4021、4022的动态模式,具体为:
图10(b)为如向右箭头示意,第一周边训练视标4021向第二周边训练视标4022的方向移动;
图10(c)为第一周边训练视标4021越来越靠近第二训练视标4022;
图10(d)为两周边训练视标4021、4022完全重叠的示意图;
然后,如箭头示意,第一周边训练视标4021反方向移动离开第二周边训练视标4022,回到起始位置,即如图10(e)~10(g)所示。
重复上述训练步骤至少两次。
在上述实施例中,周边训练视标采用的示例图案是奔马的卡通图案,还可以选择其他图形。
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的长度范围为5mm~60mm,长宽比或宽长比在1:5之间。
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移动速度为0.1°~3°/秒。
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包括3D视标,图案视标,文字视标,图案和文字组合视标,图案和色彩组合视标中任一种。
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4011、4012背景是灰色,通常包括两个,分别在左右眼视野对应的屏幕上显示,左右眼的视标颜色不同,但必须与所对应的透明屏第一、第二区的颜色一致。例如:右眼通过红色透明屏的区域看红色中央训练视标,左眼通过绿色透明屏的区域看绿色中央训练视标;右眼通过蓝色透明屏的区域看蓝色中央训练视标,左眼通过黄色透明屏的区域看黄色中央训练视标。
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中应用的周边训练视标,需满足如下条件:
(1)周边训练视标的背景颜色:偏灰色。
(2)周边训练视标的颜色:哑光黑的图形,如:马的卡通图。
(3)周边训练视标的位置:在视野的颞侧25°~60°的位置上。
(4)周边训练视标的大小:是中央训练视标大小的16倍。
(5)周边训练视标的静态和动态移动方式:当中央训练视标定在第一眼位瞳距加2~30mm的位置,且得到双眼单视状态时。
(6)周边训练视标可以单独出现在左边或右边的颞侧视野进行训练,每次单侧训练,不限定哪一边。
本发明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软件实现的。这个软件可以在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安装,被训练者通过直接在这些交互端上的操作,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训练内容,通过观看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或者投影屏幕上的训练视标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变化视标和背景音乐等。
该应用程序有在线APP和离线APP两种版本。
在线APP版,主要核心数据都放在云端服务器,只有简单少量数据下载到交互设备端(iPad等)让用户自行选择设备安装,通过与后台服务器的通信连接进行数据处理。
离线APP版,所有数据都直接下载到交互端设备,然后绑定设备进行使用。
对于训练场地,要求:安静、自然亮度、平整的桌面,舒适的椅子。
在通过应用程序进行训练时,大致的流程如下:
步骤一,打开训练软件程序;
步骤二,进入登陆界面,可以设定被训练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初始的视力基本情况等等。)
步骤三,进入菜单选项;
步骤四,选择“训练内容”模块;
步骤五,设定“训练时间”模块;
步骤六,被训练者正坐于屏幕前,视线平视屏幕;
步骤七,选择菜单中的“调整修正视标位置”模块来应对训练者左右上下偏差、隐形斜视等,这样就能达到最自然和准确的起点,避免因为双眼各自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偏差而造成的不良干扰;
步骤八,屏幕上显示出训练视标,各单眼视标只出现在视野的颞侧,来刺激视觉中心以达到改善视力、去除假性近视、减缓或抑制真性近视发生和进展。左右两边视野的视标移动相同距离和速度;
步骤九,训练开始;
步骤十,训练过程中任一小节可暂停、继续、重新选择或者返回;
步骤十一,训练结束后,系统储存记录当前训练情况,同时,可以输入被训练者视力测量的结果;
步骤十二,返回主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和第二屈光训练区域,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镜片中心位置的封闭区域,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形成为除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为+1.0D~+4.5D中之一度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眼镜进一步包括:
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和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宽度0~10mm,度数介于所述第一、第二屈光训练区域的度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区域包括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包括中心度数+1.50D~+4.50D的凸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包括度数为零的平光区或镂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进一步包括:
第三屈光训练区域,由所述第一屈光训练区域之上方的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第三屈光训练区域的度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屈光训练区域为亮度小于50%的有色镜片构成。
8.一种训练系统,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训练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系统还包括:
显示单元;
训练装置,包括:
训练屏风单元,包括屏风隔离区,将所述训练屏风单元纵向分隔为屏风第一区、屏风第二区;
支架及其支撑的基座;
调距单元,用以调节所述屏风隔离区的宽度;
其中,所述屏风隔离区为不透明的炭黑色,所述屏风第一区和屏风第二区分别为不同颜色的透明屏;其中,所述训练装置和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进一步包括可调节头托和可调节下巴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风隔离区包括叠置的前板单元和后板单元,所述前、后板单元上缘均设有刻度,所述后板单元随着所述调距单元沿水平方向的滑动而调整所述屏风隔离区的宽度。
11.一种训练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0的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得被训练者的瞳距宽度,调节所述屏风隔离区和所述显示间隔区的宽度等于所述瞳距宽度;
步骤二,所述被训练者的下巴和头靠紧于所述训练装置的所述可调节下巴托和所述可调节头托;
步骤三,在所述显示隔离区以外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
步骤四,在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之一的所述显示单元,提供至少两周边训练视标;
步骤五,其中之一所述周边训练视标从被训练者颞侧25°处向另一个所述周边训练视标移动,直至重叠,再返回起始位置;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五至少两次;
其中,所述屏风第一区、屏风第二区的颜色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颜色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起始间距为所述被训练者第一眼位瞳距加2~3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的长度为5mm~60mm,长宽比或宽长比的范围为1:5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训练视标的移动速度为0.1°~3°/秒。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中央训练视标包括3D视标,图案视标,文字视标,图案和文字组合视标,图案和色彩组合视标中任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训练视标的背景颜色包括灰色,所述周边训练视标包括哑光黑的图形。
CN202110567644.9A 2021-03-31 2021-05-24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Pending CN115137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2449 WO2022247959A1 (zh) 2021-03-31 2022-06-29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839 2021-03-31
CN2021103498396 2021-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7623A true CN115137623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5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7644.9A Pending CN115137623A (zh) 2021-03-31 2021-05-24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7623A (zh)
WO (1) WO20222479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9677A (zh) * 2022-12-26 2023-04-18 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运动训练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8268A (en) * 1983-08-26 1988-10-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Visual accommodation trainer-tester
ES2599510T3 (es) * 2005-10-12 2017-02-02 Carl Zeiss Vision Australia Holdings Ltd. Elemento de lente oftálmica para corrección de la miopía
CN201749260U (zh) * 2010-07-12 2011-02-16 段亚东 近视渐进周边离焦矫正眼镜
CN201804169U (zh) * 2010-09-15 2011-04-20 段亚东 近视渐进离焦矫正眼镜
CN104958169B (zh) * 2015-04-30 2017-03-29 付祖家 一种功能叶盘、综合视觉训练仪及训练方法
CN204890521U (zh) * 2015-08-21 2015-12-23 赵成玉 一种眼睛训练装置
CN212522367U (zh) * 2019-11-19 2021-02-12 陈奎 用于对眼睛多种视功能训练的装置
CN215994744U (zh) * 2021-03-31 2022-03-11 刘振灏 一种训练眼镜及其训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9677A (zh) * 2022-12-26 2023-04-18 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运动训练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69677B (zh) * 2022-12-26 2023-12-08 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运动训练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7959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0683B2 (en) Anti myopia lens
US8807747B2 (en) Spectacle eyeglass for myopic child
JP2020509790A (ja) 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US1136032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vision impairment
JP6377080B2 (ja) 1対の累進眼科用レンズ(1、2)を提供する方法
CN103257458A (zh) 用于防止或延缓近视发展的透镜设计和方法
CN109923465A (zh) 减少眼睛疲劳的镜片
CN110664595B (zh) 一种视觉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10268303A (zh) 低会聚眼镜
US20240041691A1 (en) Eyesight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CN215994744U (zh) 一种训练眼镜及其训练系统
CN109937377A (zh) 具有轴外曲率中心的镜片
WO2022247959A1 (zh) 一种训练眼镜、训练系统及其训练方法
CN204575996U (zh) 一种角膜接触镜
JP5987101B1 (ja)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CN104849875A (zh) 一种角膜接触镜
KR101578327B1 (ko) 노안용 콘택트렌즈
CN216168714U (zh) 一种视力训练装置
CN207867163U (zh) 以非球面构成周边离焦的近视控制镜片
US8092012B2 (en) 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
WO2018143813A1 (en) Optical aid
EP4174560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air of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CN214375639U (zh) 一种近视减压辅助工具镜
CN214795465U (zh) 一种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
EP4020061A1 (en) Spectacles for inhibiting progress of myop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18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