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5515A -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5515A
CN115135515A CN202180015190.2A CN202180015190A CN115135515A CN 115135515 A CN115135515 A CN 115135515A CN 202180015190 A CN202180015190 A CN 202180015190A CN 115135515 A CN115135515 A CN 115135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re
carcass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elements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51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5515B (zh
Inventor
G·萨利兹
F·德尔福斯
B·富歇
P·埃德蒙德布西耶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1513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5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8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extend transversely from bead to bead, i.e. radial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007Reinforcements made of metallic elements, e.g. cords, yarns, filaments or fibres made from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2009/04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2009/04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rds
    • B60C2009/0425Diameters of the cords; Linear density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10 to 3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9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30 to 6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2013/005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dewall rubber
    • B60C2013/007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至少一个金属增强元件的层形成。根据本发明,在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轴向方向上测量的最小侧面厚度E大于10毫米,并且在轮胎的空腔(8)的内表面(10)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11)的点(12)之间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2大于在轮胎的外表面(16)和金属增强元件(11)的点(17)之间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1。

Description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更具体地涉及旨在装配承载重型负载并以持续速度行驶的车辆(例如,卡车、牵引车、拖车或大客车)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用于运输重型负载的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中,所述胎体增强件通常锚固在胎圈区域的两侧,并且沿径向被胎冠增强件覆盖,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重叠并且由丝线或帘线形成的层构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中平行并从一个层至另一个层交叉,且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还可以覆盖有至少一个被称为保护层的层。胎冠增强件还可以包括金属丝线或金属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金属帘线具有较低的伸展性,并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和90°之间的角度,该帘布层(称为三角帘布层)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和径向最内胎冠层(称为工作层)之间。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力的10%的拉伸力下的相对伸长至多等于0.2%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不可伸展的。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负载的拉伸力下的相对伸长至少等于3%且最大切线模量小于150GPa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弹性的。
周向增强元件为与周向方向形成+2.5°至-2.5°的范围内的角度的增强元件。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为对应于轮胎的外周并由轮胎行驶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为轮胎正常使用时绕其旋转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为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正中平面或赤道平面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将轮胎分为两半的平面。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轴向距离沿轴向方向测量。表述“沿轴向位于内侧或分别地沿轴向位于外侧”意指“从赤道平面测量的轴向距离分别小于或大于”。
径向方向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径向距离沿径向方向测量。表述“沿径向位于内侧或分别地沿径向位于外侧”意指“从轮胎的旋转轴线测量的径向距离分别小于或大于”。
对于金属丝线或金属帘线,根据1984年的标准ISO 6892在拉力下测量断裂力(最大负载,以N计)、断裂强度(以MPa计)、断裂伸长(总伸长,以%计)和模量(以GPa计)。
由于全世界公路网络的改善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增长,被称为“公路”轮胎的某些现有轮胎旨在以高速行驶越来越长的旅途。由于轮胎的磨损减少,因此这种轮胎要求行驶的组合条件确实能够增加行驶的公里数,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轮胎(特别是胎冠增强件)的耐久性会受到不利影响。
这是因为在胎冠增强件中存在应力,更具体地在胎冠层之间存在剪切应力,连同轴向最短胎冠层的端部处的不可忽略的操作温度的升高,这会导致在所述端部处出现橡胶裂纹并扩展。该问题存在于两个增强元件层的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层不一定沿径向相邻。
为了限制轮胎胎冠中的过度温度升高,有利地选择制成胎面的材料,以具有适合于轮胎操作条件的滞后性损失。
此外,为了改善所考虑的类型的轮胎的胎冠增强件的耐久性,已经提出与布置在帘布层的端部(更特别是轴向最短帘布层的端部)之间和/或周围的橡胶配混物的层和/或成型元件的结构和质量相关的解决方案。
这种轮胎耐久性的改进使得能够至少设想当胎面磨损时的翻新的可能性。具体地,当旨在在胎面磨损后翻新轮胎时,为了优化新胎面的使用,待翻新的轮胎不得处于过度老化状态。
此外,在旨在用于道路用途的重型车辆上使用轮胎(特别是以双胎构造安装在驱动轴或拖车上)有时会导致泄气状态下不期望的用途。具体地,分析表明,轮胎经常在充气不足的状态下使用,而驾驶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停车进行维修,例如在穿刺的情况下。因此,经常在非常长的行驶距离内使用充气不足的轮胎或甚至完全泄气的轮胎。如此使用的轮胎会经受比常规使用条件下更加显著的变形。具体地,在两个双胎轮胎中的一个完全损失压力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负载都施加在第二个轮胎上,然后两个轮胎的偏转或压缩水平显著增加,于是车轮每次旋转时胎体增强件的帘线的曲率大小和曲率变化也显著增加。由于泄气轮胎缺乏刚度还会导致其弯曲集中在胎侧的刚度最小的区域中,因此其胎体增强件的帘线可能局部地达到非常高的弯曲水平,这可能会不可逆地改变其性质(特别是抵抗力方面的性质),使其随后不再能够承受与恢复至其标称值的充气压力相关的应力。
使用缠绕帘线(例如,3+9×0.18+0.15 6.5/12.5/3.5SSZ,而不是3+9×0.18 6.5/12.5SS)能够显著提高对此类情况的抵抗力,由此产生的轮胎虽然表现出与在低充气压力下行驶相关的较小损坏风险,但是在耐弯曲性方面表现出不太好的性能,特别是由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行驶时轮胎变形的过程中缠绕丝线与帘线的外层丝线之间的摩擦。
新轮胎尺寸315/45R22.5已经提出多年。这种轮胎尺寸能够减小重型车辆牵引车的备用轮联接高度,以便将其连接至具有三米可用内部高度的拖车上,同时符合整体最大高度不能超过4米的欧洲法规。
这种轮胎设计为当以双胎构造安装时支撑2900kg的最大负载(负载指数145),以便允许负载达到欧洲法规的最大值(其对应于11500kg/轴的最大负载)。
由于上述拖车旨在用于增加装载体积(其大于所运输的负载的装载体积),因此轮胎通常支撑远小于其最大能力的负载。
然而,在轮胎的设计中,必须确保该最大负载承载能力,并使其与耐久性方面的最佳性能相关联。
对于给定的承载负载,与小于165mm的胎侧高度相关的上述特定尺寸的轮胎的变形大于具有更大胎侧高度的另一种轮胎的变形。因此,正是这种尺寸的轮胎导致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在胎侧区域中的曲率半径较小,并导致车轮每次旋转时的曲率变化较大。与轮胎的使用相关的这两个因素不利于耐久性方面的性能。
如果尺寸为315/45R22.5的这种轮胎在以双胎构造安装时穿刺或压力损失的上述情况下与其最大负载承载能力相关时,其极低的胎侧高度可能导致胎体增强件的帘线的极快速劣化。
专利EP-B-3061627建议使用19.18(0.20+18×0.18 10S)类型的非缠绕紧凑帘线。由小直径丝线制成的这些帘线已知能够用于重型车辆的胎体增强件,特别是由于较小的丝线直径,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反复弯曲。然而,已经表明,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特别是在以双胎构造安装时的压力损失的上述情况下,认为这些帘线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人为其自身设定的任务为能够提供旨在以双胎构造安装的方式装配车辆并且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得到改进(包括在充气不足状态下行驶时)的轮胎,特别是尺寸为315/45R 22.5的轮胎。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已通过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实现,所述轮胎包括径向胎体增强件,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至少一个金属增强元件的层制成,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沿径向被胎面覆盖,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其中,在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轴向方向上测量的胎侧的最小厚度大于10毫米,并且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空腔的内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最靠近空腔的所述内表面的点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大于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外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最靠近轮胎的所述外表面的点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轴向方向上测量的胎侧的最小厚度小于20毫米。
厚度测量在轮胎的截面上进行,所述轮胎的胎圈间距与当轮胎安装至ETRTO推荐的安装轮辋上时的间距相同,因此所述轮胎未安装也未充气。
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尺寸为315/45R22.5的轮胎获得的结果有效地表明,不论行驶条件如何(特别是在轮胎在充气不足状态下以双胎构造安装的情况下),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均得到改进。
具体地,本发明人能够证明,特别是在具有极小胎侧高度(特别是小于165mm,更特别是小于160mm)的轮胎中,在充气不足的轮胎的压缩过程中的胎侧的弯曲集中在厚度最小的区域中,并导致极小的曲率半径和车轮每次旋转时较大的曲率变化。因此,本发明人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在该最小厚度的区域中,其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层的内侧的橡胶部分的厚度大于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层的外侧的橡胶部分的厚度)具有改进的耐久性方面的性能。本发明人认为这些结果可以通过在轮胎胎侧弯曲的过程中在压缩区域中存在较厚的橡胶块来解释,并认为橡胶体积的这种分布有助于限制胎侧弯曲过程中的曲率半径的值。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胎侧高度通过轮胎的标记确定。在尺寸为315/45R22.5的轮胎的情况下,因此胎侧高度等于315×45/100,即141.75mm。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在轴向方向上测量的胎侧的最小厚度大于12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变体,轮胎的空腔和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橡胶配混物由至少三层橡胶配混物构成,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形成轮胎的空腔壁的层的厚度与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空腔的内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最靠近空腔的所述内表面的点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的比值小于0.5,优选小于0.4。
从空腔开始,构成胎体增强件和轮胎的空腔之间的橡胶体积的三个层为形成空腔壁的第一层,与第一层接触的第二层橡胶配混物,最后是与第二层接触并形成胎体增强件层的表层的第三层橡胶配混物(即与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接触的配混物层)。
第一层橡胶配混物的作用为提供密封,并且其通常由丁基类型的材料制成。
第二层橡胶配混物的作用为通过固定氧气来补足第一层。已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具有更常规配方的第二层的有效性增加,而第一层具有相反的效果,当温度升高时,其密封作用变得不那么有效。
本发明人已经证明,由于这种氧化现象,构成第二层的橡胶配混物的刚度随时间增加。因此,自相矛盾地,轮胎的老化可被认为是在充气不足状态下行驶时相对于弯曲的耐久性方面的有益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为非缠绕金属帘线,所述非缠绕金属帘线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20cm3/min的流速。
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能够通过测量在恒定压力下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穿过试样的空气的体积来确定所测试的帘线对空气的纵向透气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该测试的原理是为了证明对帘线处理以使其不透气的有效性;其例如描述于标准ASTM D2692-98中。
在通过剥离直接从硫化橡胶帘布层中取出的帘线上进行测试,所述帘线增强所述硫化橡胶帘布层,因此被固化橡胶渗透。
在2cm长且周围涂覆有固化状态的橡胶配混物(或涂层橡胶)的帘线上以如下方式进行测试:在1巴的压力下将空气注入帘线的入口端,并使用流量计测量出口端的空气体积(例如从0至500cm3/min校准)。在测量过程中,将帘线样品固定在压缩气密性密封件(例如由致密泡沫或橡胶制成的密封件)中,使得在测量中仅考虑沿着帘线的纵向轴线从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穿过帘线的空气的量;使用固体橡胶试样(即不具有帘线的试样)预先检查气密性密封件本身的气密性。
测得的平均空气流速(10个试样的平均值)越低,帘线的纵向不透气性越高。由于测量的精确度为±0.2cm3/min,因此小于或等于0.2cm3/min的测量值被视为零;所述测量值对应于沿着帘线的轴线(即在其纵向方向)可被称为气密(完全气密)的帘线。
该透气性测试还构成间接测量橡胶组合物对帘线的渗透程度的简单手段。所测得的流速越低,橡胶对帘线的渗透程度越高。
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20cm3/min的流速的帘线的渗透程度大于66%。
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2cm3/min的流速的帘线的渗透程度大于90%。
帘线的渗透程度还可以使用下文描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层状帘线的情况下,该方法在于:首先,从长度在2cm和4cm之间的样品中除去外层,以便随后在纵向方向上且沿着给定轴线测量与样品长度相关的橡胶配混物的长度之和。这些橡胶配混物的长度的测量不包括未沿着该纵向轴线渗透的空间。沿着在样品外围周围分布的三根纵向轴线重复这些测量,并且在五个帘线样品上重复这些测量。
当帘线具有多个层时,对于此时的外层重复第一除去步骤,并且沿着纵向轴线测量橡胶配混物的长度。
然后计算由此确定的橡胶配混物的长度与样品长度的所有比值的平均值,从而确定帘线的渗透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案,胎体增强件的帘线在构成帘线的丝线之间具有橡胶材料,所述橡胶材料赋予甚至更好的耐久性方面的性能,特别是在极端行驶条件下(例如在过载的情况下)。
本发明人已经证明,当轮胎在过载和/或低充气的极端条件下使用时,胎体增强件的非缠绕金属帘线(其中橡胶配混物存在于构成非缠绕金属帘线的丝线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能够显著改善胎体增强件的耐久性性质,而不会对正常条件下的行驶耐久性方面的性质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其生产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本发明人通过在帘线内存在橡胶配混物来解释这些结果,所述橡胶配混物能够以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接收所述帘线的弯曲,而不会对所述帘线或构成所述帘线的丝线产生负面影响。本发明人认为,其已证明,橡胶配混物的存在防止了所述帘线变得杂乱无章,即当帘线以极小曲率半径弯曲时防止制成帘线的丝线分离,并因此防止所述丝线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的轮胎(更具体地其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经受施加的弯曲,并且所述增强元件的特性(即在帘线内存在橡胶配混物)能够改善经受这种弯曲的所述帘线的耐久性,因此有助于改善轮胎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第一实施方案变体,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为具有饱和层的非缠绕金属帘线,至少一个内层包覆有由聚合物组合物(例如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具有至少两个层的金属帘线(其中至少一个内层包覆有由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层)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几乎为零的流速,因此小于20cm3/min。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方案变体,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10cm3/min,更优选小于2cm3/min的流速。
被称为“层状”帘线或“多层”帘线的帘线为由中心核和围绕该中心核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几乎同轴的线股层或丝线层构成的帘线。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层状帘线的饱和层为由丝线构成且不存在可以加入至少一根额外丝线的足够空间的层。
因此,具有饱和层的非缠绕金属帘线(其中至少一个内层包覆有由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层)为这样的帘线,其中橡胶配混物存在于帘线的丝线之间,并且使得所述帘线能够接收上述弯曲,从而极大地限制丝线劣化的风险。
形成围绕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所述金属帘线的至少一个内层的包覆物的橡胶组合物(其可以是不可交联的、可交联的或经交联的)优选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
表述“组合物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以已知的方式意指组合物主要包含(即质量分数大于50%)这种或这些二烯弹性体。
应当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包覆物围绕其覆盖的层连续延伸(意味着该包覆物在帘线的“正交”方向(垂直于其半径)上是连续的),从而形成横截面有利地几乎为圆形的连续套筒。
还应到注意到,该包覆物的橡胶组合物可以为可交联的或经交联的,即根据定义,其包含在固化(即硬化而非熔融)时适于使组合物交联的交联体系;因此,这种橡胶组合物可被称为不可熔融的,因为无论加热至多高的温度,其都不能熔融。
术语“二烯”弹性体或橡胶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意指至少部分地(即均聚物或共聚物)基于二烯单体(带有两个共轭或非共轭碳-碳双键的单体)的弹性体。
优选地,用于橡胶包覆物的交联体系为被称为硫化体系的体系,即基于硫(或供硫剂)和主硫化促进剂的体系。可以将各种已知的次硫化促进剂或硫化活化剂加入到该基本硫化体系中。
除了所述交联体系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包覆物的橡胶组合物还包含可用于轮胎橡胶组合物的所有常用成分,例如基于炭黑和/或无机增强填料(例如二氧化硅)的增强填料、抗老化剂(例如抗氧化剂)、增量油、增塑剂或改善未加工状态的组合物的可加工性的试剂、亚甲基受体和给体、树脂、双马来酰亚胺、已知的“RFS”(间苯二酚-甲醛-二氧化硅)类型的助粘体系或者金属盐(特别是钴盐)。
优选地,选择该包覆物的组合物使其与根据本发明的帘线旨在增强的橡胶基质所使用的组合物相同。因此,在包覆物和橡胶基质各自的材料之间不存在潜在不相容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有利变体,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为具有[L+M+N]构造的饱和层状金属帘线,其具有由至少一个中间层C2围绕的第一层C1,所述第一层C1具有L根直径为d1的丝线,其中L的范围为1至4,所述中间层C2具有M根直径为d2且以节距p2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其中M的范围为3至12,所述层C2被外层C3围绕,所述外层C3具有N根直径为d3且以节距p3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其中N的范围为8至20,由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包覆物至少覆盖所述层C1和/或至少覆盖所述层C2。
优选地,内层(C1)的第一层的丝线的直径在0.10mm和0.5mm之间,外层(C2、C3)的丝线的直径在0.10mm和0.5mm之间。
还优选地,外层(C3)的所述丝线缠绕的螺旋节距在8mm和25mm之间。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螺旋节距表示平行于帘线的轴线测得的长度,在所述长度的端部处,具有该节距的丝线围绕帘线的轴线完成一整圈;因此,如果轴线由垂直于所述轴线且以等于帘线构成层的丝线节距的长度分离的两个平面截开,则在这两个平面中,该丝线的轴线在对应于所考虑的丝线层的两个圆上的位置相同。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变体的帘线为具有表示为[1+M+N]的构造的层状帘线,这意味着第一层C1由单根丝线制成。
具有(0.20+6×0.18)包覆+12×0.18 10S构造的包覆帘线19.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体的帘线的示例。
根据本发明的该变体的帘线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不同技术例如在两个步骤中获得,首先通过挤出头包覆层C1的L根丝线或者层C1+C2的L+M根丝线的中间结构,其次,该步骤之后是围绕层C2缆合或捻合剩余的N根丝线(层C3)的最终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有利实施方案变体,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为具有不饱和外层的非缠绕多层金属帘线,其具有由中间层(表示为C1)围绕的芯部(表示为C0),所述芯部具有L根直径为d0的丝线,所述中间层具有M根(M=4、5、6或7)直径为d1且以节距p1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该层C1本身由外层(表示为C2)围绕,所述外层具有N根直径为d2且以节距p2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N比能够在围绕层C1的层中缠绕的丝线的最大数量Nmax小1至3,所述帘线具有以下特征(d0、d1、d2、p1和p2以mm计):
-(i)0.14<d0<0.28;
-(ii)0.12<d1<0.25;
-(iii)0.12<d2<0.25;
-(iv)对于M=4:0.40<(d0/d1)<0.80;
对于M=5:0.70<(d0/d1)<1.10;
对于M=6:1.10<(d0/d1)<1.40;
对于M=7:1.40<(d0/d1)<1.70;
-(v)5π(d0+d1)<p1<p2<5π(d0+2d1+d2);
-(vi)层C1和C2的丝线在相同的缠绕方向中定向。
上述特征(i)至(vi)的组合能够同时实现:
-C0和C1之间足够但有限的接触力,其有助于减少磨损并降低层C1的丝线的疲劳;
-橡胶通过层C1和C2直至其芯部C0的最佳渗透,特别是通过优化直径比(d0/d1)和层C1和C2的丝线形成的螺旋角度,从而确保对腐蚀或其潜在扩散的非常高的保护程度和帘线在高弯曲应力下的最小解体,特别是不需要围绕最后一层存在缠绕丝线;
-层C1和C2的丝线之间的降低的微动磨损,尽管在两个层C1和C2之间存在不同的节距(p1≠p2),但仍能实现这一点。
特征(v)和(vi)(不同的节距p1和p2以及在相同缠绕方向中定向的层C1和C2)已知的方式意味着层C1和C2的丝线基本上以两个相邻且同轴的圆柱形(即管状)的层布置。因此,具有被称为“管状”或“圆柱形”的层的帘线理解为由芯部(即核或中心部分)和一个或多个同轴的层构成的帘线,每个围绕该芯部布置的管状形状使得至少在静置的帘线中,每个层的厚度基本上等于构成所述层的丝线的直径;其结果是帘线的横截面具有基本上圆形的轮廓或包络线。
外层C2为被称为“不饱和的”或“不完整的”层的具有N根丝线的管状层,根据定义,这意味着在该管状层C2中存在足够的空间,以加入至少一根直径为d2的第(N+1)根丝线,N根丝线的一部分可以彼此接触。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变体的帘线为具有表示为[1+M+N]的构造的层状帘线,这意味着其芯部C0由单根丝线制成。
具有构造为0.20+6×0.18+11×0.18 7/10SS的不饱和外层的帘线18.18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变体的帘线的示例。
具有不饱和外层的非缠绕金属帘线为表层橡胶配混物可以渗透的帘线,因此所述橡胶配混物存在于帘线的丝线之间,并使帘线能够接收上述弯曲,从而极大地限制丝线劣化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实施方案变体的这些帘线的渗透程度还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来优化。例如,在轮胎固化的过程中,使用更具流动性且更容易渗透到帘线中的橡胶配混物。例如,甚至可以在轮胎固化的过程中增加模具的压力。例如,还可以涉及这些方法的组合。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实施方案变体,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10cm3/min,更优选小于4cm3/min的流速,并且还优选沿2cm的长度具有至少2个流速为零的点。
通常,可以实施本发明,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金属丝线(特别是由钢制成的丝线,例如由碳钢制成的丝线和/或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线)形成胎体增强件的上述帘线。优选使用碳钢,但是当然可以使用其它钢或其它合金。
当使用碳钢时,其碳含量(钢的重量%)优选在0.1%和1.2%之间,更优选为0.4%至1.0%;这些含量代表轮胎所需的机械性质和丝线的可加工性之间的良好折衷。应注意,在0.5%和0.6%之间的碳含量最终会使这种钢更便宜,因为其更容易拉制。取决于目标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还可以在于使用具有低碳含量(例如在0.2%和0.5%之间)的钢,特别是考虑到更低的成本和更容易拉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具有金属增强元件的工作胎冠层形成,所述金属增强元件从一个层至另一个层交叉,并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所述角度在周向方向的两侧定向。
还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是不可伸展的。
根据本发明还优选地,胎冠增强件具有周向增强元件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周向增强元件层沿径向布置在两个工作胎冠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有利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的增强元件为金属增强元件,所述金属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的割线模量在10GPa和120GPa之间,且最大切线模量小于150GPa。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还使胎冠增强件通过具有增强元件(称为弹性增强元件)的至少一个附加层(称为保护层)在径向外侧得到补充,所述弹性增强元件相对于周向方向以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定向,并且所述角度的方向和由与其径向相邻的工作层的不可伸展的元件所形成的角度的方向相同。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方案,胎冠增强件可以在胎体增强件和最靠近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径向内部工作层之间在径向内侧被三角层进一步补充,所述三角层由不可伸展的金属增强元件制成,所述不可伸展的金属增强元件由钢制成,并与周向方向形成大于45°的角度,且所述角度的方向和由沿径向最靠近胎体增强件的层的增强元件所形成的角度的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图1至图4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细节和有利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子午示意图,
-图2显示了图1中的示意图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胎体增强件帘线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胎体增强件帘线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为了便于理解,附图未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轮胎1的尺寸为315/45R 22.5。所述轮胎1包括径向胎体增强件2,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2围绕胎圈线4锚固在两个胎圈3中。胎体增强件2由单个金属帘线层形成,所述金属帘线层围绕每个胎圈线4缠绕从而形成卷边6。胎体增强件2被胎冠增强件5环箍,所述胎冠增强件5本身被胎面7覆盖。胎冠增强件5在径向上从内至外由以下形成:
-由非缠绕的不可伸展的2+7×0.35金属帘线形成的三角层,所述金属帘线在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连续,并以等于50°的角度定向,
-由非缠绕的不可伸展的2+7×0.35金属帘线形成的第一工作层,所述金属帘线在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连续,并以等于18°的角度定向,
-由弹性3×(0.26+6×0.23)金属帘线形成的周向增强元件层,
-由非缠绕的不可伸展的2+7×0.35金属帘线形成的第二工作层,所述金属帘线在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连续,并以等于18°的角度定向,且与第一工作层的金属帘线交叉,
-由弹性3×2×0.35金属帘线形成的保护层。
附图中未显示形成胎冠增强件的不同层的细节。
图2示出了图1中区域8的放大图,其对应于轮胎1的胎侧具有最小厚度E的区域。胎侧的该最小厚度在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外表面16和轮胎的空腔9的内表面10之间测量。该图2特别示出了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2,所述厚度E2在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空腔9的内表面10和增强元件11最靠近所述表面10的点12之间测量。该厚度E2为位于胎体增强件2的所述增强元件11和轮胎的空腔9的内表面10之间的不同橡胶配混物的厚度之和;其对应于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内侧的表层13的厚度e21以及形成轮胎1的内壁的不同橡胶配混物的层14、15的厚度e22和e23。厚度e21等于沿轴向在胎体增强件2的金属增强元件11最靠近空腔8的内表面的点和所述表层13的轴向内表面之间测量的长度。厚度e22和e23等于沿轴向在所考虑的各个层14或15的一个表面上的点和另一个表面上的点之间测量的长度。
该图2还示出了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1,所述厚度E1在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外表面16和增强元件11最靠近所述表面16的点17之间测量。
厚度e21等于0.3mm。
厚度e22等于3.8mm。
厚度e23等于2.5mm。
厚度E1等于5.9mm。
厚度E2(其为e21、e22和e23之和)等于6.6mm。
厚度E等于13.3mm。
根据本发明,厚度E大于10mm,厚度E2大于厚度E1,并且比值e23/E2(等于0.38)远小于0.5。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变体的轮胎1的胎体增强件2的帘线21的截面的示意图。该帘线21为具有1+6+12结构的非缠绕层状帘线,其由以下构成:由一根丝线22形成的中心核、由六根丝线23形成的中间层和由十二根丝线24形成的外层。
其具有以下特征(d和p以mm计):
-结构1+6+12;
-d1=0.20(mm);
-d2=0.18(mm);
-p2=10(mm);
-d3=0.18(mm);
-p2=10(mm);
-(d2/d3)=1;
其中d2和p2分别为中间层的直径和螺旋节距,d3和p3分别为外层的丝线的直径和螺旋节距。中间层的丝线和外层的丝线以相同的节距在相同的方向中缠绕。
由丝线22形成的中心核和六根丝线23形成的中间层构成的帘线的芯部包覆有基于未硫化的二烯弹性体(未加工状态)的橡胶组合物25。通过由被六根丝线23围绕的丝线22构成的芯部的挤出头实现包覆,随后是围绕由此包覆的芯部捻合或缆合十二根丝线24的最终操作。
使用上述方法测量的帘线21的渗透能力等于95%。
构成橡胶包覆物25的弹性体组合物由配方与帘线21旨在增强的胎体增强件的表层13相同的组合物产生。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变体的轮胎1的胎体增强件的帘线31的截面的示意图。该帘线为具有不饱和外层、结构式为1+6+11且非缠绕的非缠绕多层金属帘线31,其由以下构成:由一根丝线32形成的芯部、由六根丝线33形成的中间层和由十一根丝线34形成的外层。
该帘线31具有以下特征(d和p以mm计):
-结构1+6+11;
-d0=0.20(mm);
-d1=0.18(mm);
-p1=7(mm);
-d2=0.18(mm);
-p2=10(mm);
-(d0/d1)=1.11;
其中d1和p1分别为中间层的直径和螺旋节距,d2和p2分别为外层的丝线的直径和螺旋节距。
围绕线31缠绕的丝线33和34以两个相邻且同轴的管状层布置(厚度基本上等于d1的第一层,随后是厚度基本上等于d2的外层)。
使用根据本发明生产的轮胎I1、I2和I3与参比轮胎T1、T2和T3进行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1根据图1和图2生产,胎体增强件的帘线为非缠绕0.20+(6+12)×0.18帘线,所述帘线由以下构成:由一根丝线形成的中心核、由六根丝线形成的中间层和由十二根丝线形成的外层。这些帘线在结构上等同于图3的帘线,而不具有包覆物25。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2根据图1、图2和图3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3根据图1、图2和图4生产。
轮胎T1是第一种可商购获得的轮胎,其中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为具有结构0.20+(6+12)×0.17的19.17NF帘线。
轮胎T2是第二种可商购获得的轮胎,其中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为具有结构0.20+(6+12)×0.17的19.17NF帘线。
轮胎T3是第三种可商购获得的轮胎,其中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为具有结构(3+9+15)×0.16的27.16NF帘线。
下表列出了轮胎T1、T2和T3的厚度E、E1、E2和e23的特征:
T1 T2 T3
E(mm) 13.2 15.4 15.5
E1(mm) 8.4 10.4 9.6
E2(mm) 3.9 4.2 4.9
e<sub>23</sub>(mm) 1.5 2 2.2
e<sub>23</sub>/E2 0.38 0.48 0.45
下表示出了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获得的关于平均流速和沿2cm的长度具有零流速的试样数量的值。如前所述,在取自轮胎的胎侧区域的帘线的试样上进行这些测量。由10个试样的平均值确定平均流速。
具有零流速的试样数量为在10个试样中具有零流速的测量值的数量。
Figure BDA0003802304690000161
Figure BDA0003802304690000171
这些测量表明,在参比轮胎T1、T2和T3以及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1中,在帘线中不存在橡胶塞,因为所有试样均产生非零流速。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3的胎体增强件的帘线中,当流速为非零时,其远低于轮胎T1、T2、T3或I1的胎体增强件的帘线。
这些观察结果特别证明,与参比轮胎T1、T2和T3或者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1的胎体增强件的帘线相比,橡胶对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3的胎体增强件的帘线具有更大渗透。
测试包括再现一个轮胎处于充气不足状态的双胎轮胎的行驶。为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1、I2和I3以及参比轮胎T1、T2和T3在以双胎构造安装下进行测试,其中一个轮胎(测试轮胎)充气至1巴(因此充气至低压),另一个轮胎(支撑轮胎)初始充气至7巴。所有轮胎的充气条件均严格相同。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再现装配有尺寸315/45 R 22.5的特定类型的重型车辆所进行的通常行驶类型(特别是在负载承载方面),使轮胎在车辆上行驶。
定期中断行驶,以将所测试的轮胎的压力从1巴升高至9巴,从而检查其在标称充气压力下的完整性。然后,在1巴下恢复所测试的轮胎的行驶,但降低支撑轮胎的压力,直至下一次停止。以此类推,在每次恢复行驶时,降低支撑轮胎的压力,从而使所测试的轮胎的胎侧弯曲更加严重。当由于帘线的不可逆损坏,胎体增强件的抵抗力不足以支撑标称充气压力,并且轮胎在重新加压时爆裂时,测试结束。
因此,在测试过程中施加的条件下,参比轮胎T1、T2和T3能够覆盖2000km的平均距离。
就其本身而言,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3能够覆盖4000km的距离。
另外使用填充有橡胶的胎体增强件帘线制造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1和I2覆盖5000km的平均距离。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能够改善在充气不足状态下行驶的耐久性性质。

Claims (14)

1.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1),所述轮胎(1)包括径向胎体增强件(2),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2)由至少一个金属增强元件的层制成,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5),所述胎冠增强件(5)沿径向被胎面(7)覆盖,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3),其特征在于,在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轴向方向上测量的胎侧的最小厚度E大于10毫米,并且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空腔(8)的内表面(10)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11)最靠近空腔(8)的所述内表面(10)的点(12)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2大于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外表面(16)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11)最靠近轮胎的所述外表面(16)的点(17)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轮胎的空腔(8)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增强元件(11、21、31)之间的橡胶配混物由至少三层橡胶配混物(13、14、1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测量的形成轮胎的空腔(8)壁的层(15)的厚度e23与在胎侧的最小厚度限定的轴向方向上在轮胎的空腔(8)的内表面(10)和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金属增强元件(11、21、31)最靠近空腔(8)的所述内表面(10)的点(12)之间测量的橡胶配混物的厚度E2的比值小于0.5,优选小于0.4。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11、21、31)为非缠绕帘线,所述非缠绕帘线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20cm3/min的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金属增强元件(11、21、31)为非缠绕金属帘线,所述非缠绕金属帘线在称为透气性测试的测试中产生小于10cm3/min的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增强元件(11、21)为具有饱和层的非缠绕金属帘线,至少一个内层包覆有由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例如为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所述橡胶组合物优选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11、21)为具有[L+M+N]构造的层状金属帘线,其具有由至少一个中间层(C2)围绕的第一层(C1),所述第一层(C1)具有L根直径为d1的丝线,其中L的范围为1至4,所述中间层(C2)具有M根直径为d2且以节距p2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其中M的范围为3至12,所述层(C2)被外层(C3)围绕,所述外层(C3)具有N根直径为d3且以节距p3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其中N的范围为8至20,由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包覆物至少覆盖所述层(C1)和/或至少覆盖所述层(C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第一层(C1)的丝线的直径在0.10mm和0.5mm之间,层(C2、C3)的丝线的直径在0.10mm和0.5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外层(C3)的所述丝线缠绕的螺旋节距在8mm和2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2)的增强元件(11、31)为具有不饱和外层的非缠绕多层金属帘线,其具有由中间层(C1)围绕的芯部(C0),所述芯部(C0)具有L根直径为d0的丝线,所述中间层具有M根(M=4、5、6或7)直径为d1且以节距p1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该层C1本身被外层(C2)围绕,所述外层(C2)具有N根直径为d2且以节距p2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N比能够在围绕层(C1)的层中缠绕的丝线的最大数量Nmax小1至3,所述帘线具有以下特征(d0、d1、d2、p1和p2以mm计):
-(i)0.14<d0<0.28;
-(ii)0.12<d1<0.25;
-(iii)0.12<d2<0.25;
-(iv)对于M=4:0.40<(d0/d1)<0.80;
对于M=5:0.70<(d0/d1)<1.10;
对于M=6:1.10<(d0/d1)<1.40;
对于M=7:1.40<(d0/d1)<1.70;
-(v)5π(d0+d1)<p1<p2<5π(d0+2d1+d2);
-(vi)层(C1)和(C2)的丝线在相同的缠绕方向中定向。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11、21、31)为具有表示为[1+M+N]的构造的层状帘线。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胎冠增强件(5)包括两个具有金属增强元件的工作胎冠层,所述金属增强元件从一个层至另一个层交叉,并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所述角度在周向方向的两侧定向。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胎冠增强件(5)包括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轮胎的胎侧高度小于165mm。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轮胎的尺寸为315/45R22.5。
CN202180015190.2A 2020-02-19 2021-02-02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Active CN115135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2001653 2020-02-19
FR2001653A FR3107205B1 (fr) 2020-02-19 2020-02-19 Pneumatique a faible hauteur de flanc
PCT/FR2021/050183 WO2021165594A1 (fr) 2020-02-19 2021-02-02 Pneumatique a faible hauteur de flan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515A true CN115135515A (zh) 2022-09-30
CN115135515B CN115135515B (zh) 2023-09-19

Family

ID=7015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5190.2A Active CN115135515B (zh) 2020-02-19 2021-02-02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107009B1 (zh)
CN (1) CN115135515B (zh)
CA (1) CA3164764A1 (zh)
FR (1) FR3107205B1 (zh)
WO (1) WO2021165594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9926A1 (fr) * 1999-12-30 2001-07-12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Cable d'acier multicouches pour carcasse de pneumatique
JP4107392B1 (ja) * 2007-06-25 2008-06-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795058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129327A (zh) * 2011-12-05 2013-06-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221233A (zh) * 2010-11-17 2013-07-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3111576A1 (ja) * 2012-01-24 2013-08-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269884A (zh) * 2010-12-21 2013-08-2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在胎圈区域中的胎体增强件由增强元件层增强的轮胎
CN105793066A (zh) * 2013-12-03 2016-07-2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帘线和可变厚度的橡胶配混物的轮胎
CN105980171A (zh) * 2014-02-13 2016-09-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WO2018116646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0250A (ja) * 2010-01-05 2011-07-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03527A1 (de) 2015-02-27 2016-09-0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Nutzfahrzeugreifen mit niedriger Querschnittshöhe
FR3040655B1 (fr) * 2015-09-04 2017-08-25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des cables d’armatures de carcasse presentant un bas taux de carbone et des epaisseurs de melanges caoutchouteux reduit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9926A1 (fr) * 1999-12-30 2001-07-12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Cable d'acier multicouches pour carcasse de pneumatique
JP4107392B1 (ja) * 2007-06-25 2008-06-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221233A (zh) * 2010-11-17 2013-07-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269884A (zh) * 2010-12-21 2013-08-2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在胎圈区域中的胎体增强件由增强元件层增强的轮胎
CN102795058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129327A (zh) * 2011-12-05 2013-06-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3111576A1 (ja) * 2012-01-24 2013-08-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793066A (zh) * 2013-12-03 2016-07-2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帘线和可变厚度的橡胶配混物的轮胎
CN105980171A (zh) * 2014-02-13 2016-09-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WO2018116646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515B (zh) 2023-09-19
FR3107205A1 (fr) 2021-08-20
CA3164764A1 (fr) 2021-08-26
EP4107009A1 (fr) 2022-12-28
FR3107205B1 (fr) 2022-02-11
WO2021165594A1 (fr) 2021-08-26
EP4107009B1 (fr)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6603B2 (ja) 低透過度カーカス補強コード及び様々な厚さのゴムコンパウンドを有するタイヤ
JP5719304B2 (ja) 低透過度カーカス補強ケーブル及び減少した厚さのゴムコンパウンドを有するタイヤ
EP2463119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2513336A (ja) 通気度の低いカーカス補強コード及びカーカス補強材と関連したテキスタイル細線を有するタイヤ
US10363778B2 (en) Tire having a softened carcass reinforcement
JP6046048B2 (ja) カーカス補強材がビード領域内の補強要素層で補強されているタイヤ
CN107921820B (zh) 包括低碳的胎体增强帘线并具有厚度减小的橡胶混合物的充气轮胎
RU2534842C2 (ru) Шин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обмотанные корды каркасного усилителя
US20160303911A1 (en) Tire Comprising Carcass Reinforcement Cords Having Low Permeability And Variable Rubber Mixture Thicknesses
US20160152081A1 (en) Tire Comprising Variable Thicknesses Of The Rubber Mixtures Inside The Carcass Reinforcement
JP2014504980A (ja) カーカス補強材がビード領域内の補強要素層で補強されているタイヤ
RU2528505C2 (ru) Шин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корды каркасной арматуры разной проницаемости
US20150096658A1 (en) Tire comprising a widened tread
JP2014504232A (ja) カーカス補強材がビード領域内の補強要素層で補強されているタイヤ
CN108025597B (zh) 包括具有低碳含量的胎体增强件帘线的轮胎
US20160303914A1 (en) Tire Having A Reduced Nominal Pressure And An Increased Relative Deflection Under Nominal Load
JP2014504233A (ja) カーカス補強材がビード領域内の補強要素層で補強されているタイヤ
US20160303913A1 (en) Tire Comprising Carcass Reinforcing Cords Of Low Permeability And Variable Thicknesses Of Rubber Compound
US9889707B2 (en) Tire comprising cables for reinforcing the carcass having low perviousness, and textile threads associated with the carcass reinforcement
US20150114541A1 (en) Tire comprising a carcass reinforcement of which the reinforcing elements are highly penetrated
CN105793064B (zh) 包括具有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帘线和可变橡胶混合物厚度的轮胎
JP2009248751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2777948B1 (en) Radial tire for motorcycle
CN115135515B (zh) 具有低胎侧高度的轮胎
EP3936660B1 (en)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