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565A -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8565A
CN115128565A CN202110314822.7A CN202110314822A CN115128565A CN 115128565 A CN115128565 A CN 115128565A CN 202110314822 A CN202110314822 A CN 202110314822A CN 115128565 A CN115128565 A CN 115128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erence
filtering
radar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48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磊磊
秦博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48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8565A/zh
Priority to EP22774092.5A priority patent/EP430699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036 priority patent/WO20221994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8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8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e.g. reducing or avoiding non-intentional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HF-transmitters, base station transmitter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or other radar systems, e.g. us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reduc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1Auxiliary means for detecting or identifying radar signals or the like, e.g. radar jamming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雷达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分别经过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根据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进而分别对各滤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以实现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干扰检测,可提高干扰检测精度。进一步,该方法提升了终端在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中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力,可以应用于车联网,如车辆外联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车辆‑车辆V2V等。

Description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智能运输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来,随着拥有汽车的家庭逐年增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是集合了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控制、平台执行、人机交互等诸多高新技术的综合系统。其中,环境感知作为ADAS支撑智能化行驶的前提,通常需要在汽车四周安装传感器,用以提升ADAS对道路目标的检测能力。其中,车载毫米波雷达就是汽车中常用的关键传感器之一。
随着配备了雷达的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车辆的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当前,一般可采用能量均值法确定雷达回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进而基于该干扰检测门限对雷达回波信号包括的各个采样点信号进行检测。如果有过门限的采样点信号,则判断该采样点信号受到了干扰(即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但该方法检测精度低,适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干扰检测的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将上述数字信号分别经过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根据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理解的,该方法可由干扰检测装置执行。示例性地,该干扰检测装置可以为雷达装置。示例性地,该雷达装置可以为毫米波雷达,雷达回波信号可以是调频连续波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并行输入到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中进行处理,可得到不同频段范围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进一步地,基于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门限分别对各个滤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最后再根据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提高对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检测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下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阻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和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上述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其中,上述下限截止频率不大于上述第一截止频率,上述上限截止频率不小于上述第三截止频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不同截止频率的多个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可得到多个不同频段范围的滤波信号。进而,可有效避免对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漏检,提高对雷达回波信号中干扰信号的检测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上述根据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确定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不小于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根据上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大于或者等于该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进而根据各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提高干扰检测的粒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根据上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根据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对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根据上述融合结果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各个滤波信号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进而根据融合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可检测出各种强度的干扰信号,提高检测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对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包括:对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将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上述融合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可增大融合结果中包括的干扰信号的数量,提高检测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融合结果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若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若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获取干扰判决阈值,根据上述干扰判决阈值,上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n/m判决的方式判断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使得干扰检测方式更具多样性,提高适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干扰判决阈值,上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确定上述集合数量与上述滤波器数量的比值;若上述比值不小于上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若上述比值小于上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各滤波信号和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对上述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干扰检测的结果对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可降低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提高干扰抑制效果。进一步地,针对去干扰处理后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测距,测速等操作时,还可以提高测距,测速等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滤波单元,用于将上述数字信号分别执行不同截止频率的滤波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下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阻滤波器;或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和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上述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其中,上述下限截止频率不大于上述第一截止频率,上述上限截止频率不小于上述第三截止频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不小于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根据上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上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上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
根据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对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上述融合结果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对上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
将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上述融合结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若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上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
获取干扰判决阈值,根据上述干扰判决阈值,上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确定上述集合数量与上述滤波器数量的比值;
若上述比值不小于上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上述比值小于上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上述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对上述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
关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对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不多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可以是雷达或者用于雷达的部件(如电路或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上述程序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上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干扰检测方法。可选的,该探测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其中,上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其中,上述的处理器与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改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上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上述处理器用于从该通信接口调用并运行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上述指令时,使得该芯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上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将获取到的数字信号划分为不同频段范围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进而对各个滤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以实现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干扰检测,可提高干扰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雷达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毫米波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之间相互干扰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基于能量均值法对不同场景下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的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选取方式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选取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信号经滤波器滤波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索引值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雷达,或称为雷达装置,也可以称为探测器、雷达探测装置、探测装置或者雷达信号发送装置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信号(或者称为探测信号),并接收经过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信号,来探测相应的目标物体。雷达所发射的信号可以是雷达信号,相应的,所接收的经过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信号也可以是雷达信号。通常而言,雷达可向外发射多个雷达信号,并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多个回波/反射信号。进而,针对接收到的每个信号进行处理。
2、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也称为chirp信号,其是频率随时间变化的电磁波。
3、线性调频连续波(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LFMCW),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电磁波。这里的线性变化一般是指在一个发射周期内线性变化。具体的,线性调频连续波的波形一般是锯齿波或者三角波,或者也可能存在其它可能的波形,例如线性调频步进频波形等。
4、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信号,雷达本振信号与接收到的目标反射信号经过混频器处理后的信号,即为中频信号。具体来说,通过振荡器产生的调频连续波信号,一部分作为本振信号,一部分作为发射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而接收天线接收的发射信号的反射信号,会与本振信号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通过中频信号,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和角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和角度信息可以为相对当前的雷达的相对位置、相对速度和相对角度信息。进一步,中频信号的频率为中频频率。
5、视场(field of view,FOV),视场是指可以看见的世界,也称为视野。在进行目标探测时,发射模块与目标物体之间,或者接收模块与目标物体之间的需要具有信号(例如无线电波、激光)传输不中断的视线区域(line of sight,LOS),该视线区域即可以理解为视场。在FOV内,信号可以传输到接收器或目标物体上。
在现实世界中,经常存在阻碍视线区域直接传输的障碍物,例如建筑物,树木等;对LOS造成影响,形成非视线区域(not line of sight,NLOS)。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和业务场景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见图1,图1是雷达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雷达可以是安装在机动车辆、路口摄像头、无人机、轨道车、自行车、信号灯或测速装置等终端设备(简称为终端)上面的雷达。可选的,雷达也可以是安装在网络设备(如各种系统中的基站)等上面的雷达,在此不做限制。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雷达可以为毫米波雷达、也可以为激光雷达、或超声波雷达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毫米波雷达包括FMCW雷达、LFMCW雷达等,在此不做限制。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雷达能够应用于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大气环境监测、地理测绘、无人机等各种领域,能够完成目标探测、距离测量、速度测量、目标跟踪、成像识别等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功能。
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既适用于车与车之间的雷达系统,也适用于车与无人机等其他装置的雷达系统,或其他装置之间的雷达系统等,在此不做限制。例如,雷达可以安装在智能运输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上。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安装雷达的终端设备类型,雷达的安装位置和雷达的功能不做限定。为便于理解,以下本申请实施例以智能终端为智能运输设备,雷达为毫米波雷达为例进行说明。
可理解的,毫米波雷达由于成本较低、技术比较成熟,率先成为无人驾驶系统和辅助驾驶系统的主力传感器。目前ADAS已开发出十多项功能,其中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 Control,ACC)、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变道辅助(Lance Change Assist,LCA)、盲点监测(Blind Spot Monitoring,BSD)都离不开毫米波雷达。其中,毫米波是指波长介于1~10mm之间的电磁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300GHz。在这个频段,毫米波相关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车载领域。带宽大:频域资源丰富,天线副瓣低,有利于实现成像或准成像;波长短:雷达设备体积和天线口径得以减小,重量减轻;波束窄:在相同天线尺寸下毫米波的波束要比微波的波束窄得多,雷达分辨率高;穿透强:相比于激光雷达和光学系统,更加具有穿透烟、灰尘和雾的能力,可全天候工作。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毫米波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毫米波雷达一般包括振荡器(local oscillation,LO)201、发射天线(TX)202、接收天线(RX)203、混频器(mixer)204和处理器205等。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低通滤波器(low passfilter,LPF)、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er,DSP)等处理装置。
其中,振荡器会产生一个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信号,该雷达信号一般是调频连续波。该信号的一部分输出至混频器作为本振信号,一部分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发射出去的雷达信号遇到目标物体后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混频器将回波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通过中频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体与该雷达系统的相对距离、速度、以及角度等信息。例如,中频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并经过放大处理后输送到处理器,处理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一般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以得到目标物体相对于该雷达系统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进一步的,前述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时,一般在快时间和慢时间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其中快时间指毫米波雷达的单个反射周期的时间维度,慢时间指毫米波雷达探测帧的时间维度(包含多个毫米波雷达的发射周期)。
此外,处理器还可以将得到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输出给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便于控制器制定对应的决策,例如控制车辆的行为等。可选的,该控制器可以在雷达外部也可以在雷达内部。
其中,随着毫米波雷达的广泛使用,毫米波雷达所在的智能终端之间的互干扰越来越严重,这将会极大降低雷达探测概率或提升雷达探测的虚警概率,对驾驶安全或舒适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举例来说,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之间相互干扰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雷达301可以向外发射探测信号、以及接收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但是,由于雷达301的视场内还有雷达303,因此在雷达301接收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的过程中,其接收天线也可以接收到雷达303的发射信号或者雷达303的发射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那么雷达301所接收的雷达303的发射信号或雷达303的发射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对于雷达301来说就是干扰信号。其中,雷达301的接收模块可以对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包括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和来自雷达303的发射信号)进行相同的信号处理操作,这样就会导致雷达303的发射信号干扰到原本的回波信号的处理。可理解的,当雷达301的接收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时,干扰信号会增加雷达的虚警概率,或者,干扰信号也可能降低雷达检测概率。
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场景中,雷达301在接收回波信号的时间内,可以接收目标物体302的回波信号,得到真实回波信号的中频信号。同时,雷达301还可以接收到雷达303发射的信号,雷达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干扰信号的中频信号。其中,雷达通过对真实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前方有一个目标物体1。进一步地,雷达301对干扰信号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可能认为前方有一个目标物体2。但是实际上,目标物体2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为“虚警”或者“ghost”。虚警产生后,可能会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即雷达301所在的车辆)在前方并没有物体的情况下转弯避让、减速或急刹,降低了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此外,干扰信号还可能会对真实回波信号造成覆盖(或者说淹没真实回波信号),造成雷达信号的漏检。例如,请一并参见图3所示的场景,雷达301在接收回波信号的时间内,接收到了目标物体302的回波信号和雷达303发射的信号(或者雷达303的发射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若雷达303的信号与雷达301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相同,则雷达301对雷达303发射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可能会使得真实的回波信号不够明显,甚至覆盖真实回波信号,对检测目标物体带来困难,提升了漏检的可能性。漏检产生后会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在前方有物体的情况下,误以为没有物体,进而不会采取减速、避让或者刹车等操作,造成交通事故,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
因此,如何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的研究热点。目前,现有多数的研究工作都专注于整个防撞雷达系统的实现,或者专注于舒适度的实现,雷达系统之间的干扰性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又由于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是后续进行干扰抑制、干扰避让等方法的前提,即干扰检测的精度直接影响着雷达系统抗干扰的性能。因此,如何提升干扰检测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采用能量均值法进行干扰检测。请参见图4,图4是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可通过接收天线接收雷达回波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依次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去斜处理模块、低通滤波器1以及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中进行预处理,得到ADC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能量均值计算,可得到该数字信号的能量均值。然后,通过将计算得到的能量均值乘以某个固定的系数,即可得到雷达回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最后,基于该干扰检测门限对数字信号中包括的各个采样点信号的能量进行检测。如果有过门限的采样点信号,则判断该采样点信号受到了干扰(即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进而对干扰信号进行后续处理(例如干扰抑制或信号重构等)。然而,由于雷达回波信号中可能存在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通常情况下,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因此,这种采用能量均值法对很大频段范围内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的方式可能导致检测不到那些信号强度较弱的干扰信号,特别是在多干扰源场景下,检测精度不高。
例如,图5是基于能量均值法对不同场景下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的结果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中的(a)是单干扰源场景下的干扰检测结果,图5中的(b)是多干扰源场景下的干扰检测结果。其中,图5中的ADC data表示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threshold表示干扰检测门限,Sample表示采样点,Amplitude表示振幅。可理解的,无论是单干扰源场景还是多干扰源场景,当受到干扰的采样点的占比越高,则计算出的能量均值也就越大,因此,基于相同固定系数计算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也就越大。由于在进行干扰检测时,是基于干扰检测门限进行干扰判断的,即:将能量大于干扰检测门限的采样点确定为受到干扰的采样点。因此,若计算出的干扰检测门限越大,则只能检测出部分受到强干扰的采样点,而检测不到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干扰检测精度低。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通过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并行输入到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中进行处理,可得到不同频段范围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进一步地,基于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门限分别对各个滤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最后再根据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提高对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检测精度。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可以基于干扰检测装置来实现。可理解的,该干扰检测装置可以是雷达也可以部署在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或其他雷达)中,即雷达本身内部的芯片,或者,该干扰检测装置也可以部署在雷达外部,用于辅助雷达的工作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上述干扰检测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601、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
具体的,干扰检测装置可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其中,干扰检测装置可以为雷达或者其他具有探测功能的装置,例如干扰检测装置可以为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探测器以及测距装置等等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该干扰检测装置可以部署在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或其他雷达)中,或该干扰检测装置是一种雷达,或者,该干扰检测装置也可以部署在雷达外部,以用于辅助雷达工作。
其中,若干扰检测装置部署在雷达中或该干扰检测装置为一种雷达,则基于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到雷达回波信号后,可通过雷达中包括各个模块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数字信号。示例性地,请一并参见图4,当雷达基于接收天线接收到雷达回波信号后,可首先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降低雷达回波信号中的噪声。然后,将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依次输入到去斜处理模块,以及模拟的低通滤波器(如图4所示的低通滤波器1)中进行处理,得到基带信号。进一步地,将基带信号输入至ADC中,以得到经ADC进行数字采样后确定出的数字信号。因此,后续可针对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可选的,若干扰检测装置部署在雷达外部,干扰检测装置从雷达接收预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以便于干扰检测装置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可选的,若干扰检测装置部署在雷达外部,则还可以通过该干扰检测装置接收雷达回波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输入至雷达中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雷达回波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而,干扰检测装置再从雷达处接收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可理解的,本申请中的雷达回波信号可以为雷达向外发射探测信号后,所接收到的目标物体基于该探测信号返回的回波信号,和/或该雷达的视场内其他雷达发射的探测信号,和/或其他雷达的探测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等,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的场景,雷达301可以向外发射探测信号、以及接收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但是,由于雷达301的视场内还有雷达303,因此在雷达301接收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的过程中,其接收天线也可以接收到雷达303发射的探测信号,那么,雷达301所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即包括了目标物体302反射的回波信号和雷达303发射的探测信号。其中,雷达301所接收的雷达303的发射信号对于雷达301来说就是干扰信号。可理解的,由于数字信号相较于模拟信号更便于存储和分析,因此,当接收到雷达回波信号后,首先需要将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分析。
S602、将数字信号分别经过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将数字信号分别经过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进行处理,可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其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的叠加/合成结果与数字信号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得到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的叠加结果与数字信号相同可理解为滤波信号的叠加/合成结果与数字信号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相同,这是因为滤波器的实际滤波效果是非理想的造成的,因此,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需满足使滤波后得到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的叠加/合成结果与数字信号基本相同,即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相同。或者说,本申请中的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需满足:能够使滤波后得到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携带上述数字信号的所有频率信息或绝大部分频率信息。
可理解的,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可以是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例如,至少两个滤波器可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或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或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器,或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两个带阻滤波器,或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低通滤波器、至少一个带通滤波器和至少一个高通滤波器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处理数字信号的滤波器(即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中的每个滤波器)可以是无限脉冲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滤波器、或者也可以是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FIR)滤波器,或其它类型的滤波器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滤波器的阶数、截止频率等参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干扰源的特点以及目标物体的特性进行设置。
通常而言,通带和阻带的界限频率叫做截止频率,其中,对于幅频响应,通常把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叫做通带,把受阻而衰减的频率信号范围叫做阻带。可理解的,低通滤波器的特性为允许信号中的低频或直流分量通过,抑制高频分量或干扰和噪声。其中,假设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一截止频率,则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应该能使所有低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信号无损通过,而所有高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信号都应该被无限的衰减。相应地,带通滤波器的特性为允许一定频段范围内的信号通过,抑制低于或高于该频段的信号、干扰和噪声。其中,假设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二截止频率,其中,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且上限截止频率大于下限截止频率,则理想的带通滤波器可允许处于下限截止频率与上限截止频率之间的所有信号无损通过,而阻止/抑制小于下限截止频率和大于上限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相应地,高通滤波器的特性为允许信号中的高频分量通过,抑制低频或直流分量。其中,假设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三截止频率,则理想的高通滤波器可允许所有高于第三截止频率的信号无损通过,而所有低于第三截止频率的信号被无限的衰减。相应地,带阻滤波器的特性为抑制一定频段内的信号,允许该频段以外的信号通过,又称为陷波滤波器。其中,假设带阻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四截止频率,其中,第四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且上限截止频率大于下限截止频率,则理想的带阻滤波器可允许小于下限截止频率,以及大于上限截止频率的信号无损通过,而阻止/抑制处于下限截止频率与上限截止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
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的滤波范围需满足覆盖数字信号中包括的所有频段范围的信号。举例来说,请参见图7a,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选取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且该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一截止频率,该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三截止频率,则第一截止频率需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截止频率。由图7a可知,当低通滤波器的第一截止频率大于或者等于高通滤波器的第三截止频率时,所选取的2个滤波器的滤波范围可满足覆盖数字信号中包括的所有频段范围的信号。
又举例来说,请参见图7b,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波器选取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b所示,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其中该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一截止频率,该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三截止频率,该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第二截止频率,且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则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下限频率需不大于第一截止频率(即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下限频率需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截止频率),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上限频率需不小于第三截止频率(即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上限频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截止频率)。由图7b可知,当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下限频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截止频率,且第二截止频率中的上限频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截止频率时,所选取的3个滤波器的滤波范围可满足覆盖数字信号中包括的所有频段范围的信号。其中,本申请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滤波器组合方式,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可理解的,由于实际制造时,如此理想的特性是很难实现的(即滤波器是非理想的),因此即使所选取的至少两个滤波器的滤波范围满足覆盖数字信号中包括的所有频段范围的信号,其滤波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信号经滤波器滤波后的效果示意图。其中,以至少两个滤波器分别为一个低通滤波器,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为例。图8中的(a)为原始ADC数据(即数字信号)的示意图。如图8中的(b)为图8中的(a)中的数字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后得到的滤波信号的示意图,图8中的(c)为数字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后得到的滤波信号的示意图,图8中的(d)为数字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后得到的滤波信号的示意图。其中,图8中的(e)为将图8中的(b)、(c)和(d)中的滤波信号进行合成/叠加后得到的合成信号的示意图。图8中的(f)为图8中的(a)所示的数字信号与图8中的(e)所示的合成信号的对比图。由图8中的(f)可知,将上述三个滤波器滤波后得到的滤波信号进行合成后的合成信号与原始的数字信号基本无差异,即滤波信号的叠加/合成结果与原始的数字信号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相同。
S603、根据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根据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其中,针对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的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确定方式,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式确定出各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例如,针对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的每个滤波信号,皆通过能量均值法计算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其中,能量均值法的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出滤波信号包括的各个采样点信号的能量均值,然后获取一个预设系数,以将计算出的能量均值与该预设系数的乘积确定为该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
举例来说,以至少两个滤波器分别为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为例,假设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滤波信号为第一滤波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后得到滤波信号为第二滤波信号,其中,计算出的第一滤波信号的能量均值为第一能量均值,第二滤波信号的能量均值为第二能量均值,且获取到的预设系数为第一系数。因此,第一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等于第一能量均值和第一系数的乘积,第二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等于第二能量均值和第一系数的乘积。可选的,用于执行干扰检测门限计算的预设系数还可以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其中,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为不同的两个系数。因此,第一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可以等于第一能量均值和第一系数的乘积,第二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可以等于第二能量均值和第二系数的乘积。
可选的,上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确定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同样以至少两个滤波器分别为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为例,其中,针对基于低通滤波器滤波得到的第一滤波信号,可基于能量均值方法计算该第一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针对基于高通滤波器滤波得到的第二滤波信号,可通过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算法计算该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
可理解的,经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滤波得到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也可以说,每个滤波信号可由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组成的。其中,当计算出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后,可根据各滤波信号和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出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具体地,首先,可从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不小于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然后,根据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理解的,一个信号索引值用于标记一个采样点信号。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索引值可以是信号位置,或者也可以是用于标识采样点信号的其他标识符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中,信号位置可理解为通过ADC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时,模拟信号的采样顺序。例如,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索引值示意图。其中,如图9所示的A,B,C即为采样点信号,其中,采样点信号A,B,C的采样顺序从左往右依次为采样点信号A为第1个采样点,采样点信号B为第2个采样点,采样点信号C为第3个采样点,因此,采样点信号的信号索引值可以为该采样点信号的采样顺序(或称为采样位置)。如图9所示,采样点信号A的信号索引值为1,采样点信号B的信号索引值为2,采样点信号C的信号索引值为3。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理解为:根据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因此,可根据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其中,根据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理解为: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进而根据融合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其中,融合处理可理解为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进而将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融合结果。可理解的,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可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可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举例来说,以至少两个滤波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为例,即滤波器数量为3。其中,假设基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基于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二滤波信号,基于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三滤波信号。其中,基于第一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一干扰检测门限,基于第二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二干扰检测门限,基于第三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三干扰检测门限。可理解的,假设基于第一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一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一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为1,2,3,4,5。基于第二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二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二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6,7,8,9。基于第三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三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三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10,11,则可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索引值集合S1={1,2,3,4,5},第二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索引值集合S2={6,7,8,9},第三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索引值集合S3={10,11}。其中,通过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可得到融合结果。
可理解的,假设本申请中涉及的融合处理为对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则可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S=S1∪S2∪S3={1,2,3,4,5,6,7,8,9,10,11}。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以融合处理为对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由于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S={1,2,3,4,5,6,7,8,9,10,11}为非空集合,因此,可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还可以理解为: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进一步地,获取干扰判决阈值,以根据干扰判决阈值,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具体地,可根据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和滤波器数量,确定出集合数量与滤波器数量的比值。若该比值不小于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若该比值小于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举例来说,同样以至少两个滤波器为一个低通滤波器、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为例,即滤波器数量为3。其中,假设基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基于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二滤波信号,基于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后,可得到第三滤波信号。其中,基于第一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一干扰检测门限,基于第二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二干扰检测门限,基于第三滤波信号确定出的干扰检测门限为第三干扰检测门限。可理解的,假设基于第一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一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一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为1,2,3,4,5。基于第二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二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二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6,7,8,9。基于第三干扰检测门限,从第三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确定出大于第三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的信号索引值分别10,11,则可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索引值集合S1={1,2,3,4,5},第二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索引值集合S2={6,7,8,9},第三滤波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索引值集合S3={10,11}。其中,由于上述3个信号索引值集合(即第一信号索引值集合S1,第二信号索引值集合S2和第三信号索引值集合S3)中,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为3,即上述3个信号索引值皆为非空集合,因此,可计算得到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与滤波器数量的比值为1,即3:3=1。假设获取到的干扰判决阈值为0.5,则由于1>0.5,即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与滤波器数量的比值大于干扰判决阈值,因此,可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确定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可对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例如,可根据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中包括的各个信号索引值,从数字信号中确定出存在干扰的采样点信号,以对存在干扰的采样点信号进行干扰抑制(例如,将采样值置零,或对该采样点信号进行加窗等处理)。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中包括的各信号索引值所对应的各采样点信号皆可理解为存在干扰的采样点信号。可选的,还可以对进行抑制操作后的采样点信号进行信号重构以提高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例如,可通过插值法等对该位置上的采样点信号进行信号重构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还可以对进行干扰抑制和信号重构后得到的数字信号沿快时间维进行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操作,然后再对其沿慢时间维进行二维FFT操作等,以得到距离-多普勒图。可选的,还可以再对经过上述一系列处理得到的信号再进行CFAR等操作,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则可对原始ADC数据(即数字信号)沿快时间维进行一维FFT操作,然后对其沿慢时间维进行二维FFT操作,得到距离-多普勒图。可选的,还可以对上述经二维FFT操作后得到的数据进行非相干积累或参数估计或CFAR等操作,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假设该雷达系统为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其中发射信号为FMCW。如图10所示,当基于接收天线收到雷达回波信号后,将雷达回波信号依次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去斜处理模块、低通滤波器1(这里的低通滤波器1用于将去斜处理后的信号滤到基带带宽内)以及模数转换器后可得到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经多级滤波器滤波后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后的效果进行融合,最后输出检测的结果。可理解的,上述数字信号经多级滤波器滤波可理解为将数字信号并行输入至如图10所示的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中进行滤波处理,以分别得到对应的滤波信号。根据各个滤波信号,可分别计算出各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进一步地,将各个滤波器的滤波信号分别与各自的干扰检测门限进行比较(如图10中的干扰检测门限1、干扰检测门限2、干扰检测门限3),可得到各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过门限采样点信号(即本申请中的第一采样点信号)所组成的集合(如图10中的信号索引值集合1、信号索引值集合2、信号索引值集合3)。将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并判断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是否为空集,若为非空集合,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因此可将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内的信号索引值分别对应到数字信号中,以对数字信号内相应位置的采样点信号进行干扰抑制(如采样值置零等),然后对抑制后的采样点信号进行信号重构,以便后续进一步对信号重构后的数据沿快时间维进行一维FFT操作,然后对其沿慢时间维进行二维FFT操作,得到距离-多普勒图,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如非相干积累、参数估计等,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因此可对数字信号沿快时间维进行一维FFT操作,然后对其沿慢时间维进行二维FFT操作,然后可以进行后续操作,如非相干积累、参数估计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检测方法,通过获取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并行输入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进行处理,可得到不同频段范围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进一步地,基于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门限分别对各个滤波信号分别进行干扰检测,最后再根据各个滤波信号的干扰检测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可提高对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检测精度。
可理解的,本申请中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通过将预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多级滤波(即,将数字信号并行输入到至少两个滤波器中分别进行滤波)后,得到不同频段范围的至少两个滤波信号,进而对各个滤波信号进行干扰检测以实现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干扰检测,可以提高干扰的检测精度。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发明人基于测试数据对本申请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与图4所示的干扰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与比较。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示意图。其中,为了较好地在图中展现出测试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检测出的存在干扰的Sample进行置零来展现干扰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其中,Original ADC表示雷达回波信号经预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Original method表示图4所示的干扰检测方法,Proposed method表示本申请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如图11所示,图11中的(a)为单干扰源场景下不同干扰检测方法的干扰抑制效果示意图,图11中的(b)为多干扰源场景下不同干扰检测方法的干扰抑制效果示意图。其中,图11中的(b)的多干扰源包括干扰源1和干扰源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更加清楚地展示多干扰源场景下不同干扰检测方法的干扰抑制效果,如图11中的(c)示出了多干扰源场景下干扰源1位置的放大图,如图11中的(d)示出了多干扰源场景下干扰源2位置的放大图。由图11中的(a)~图11中的(d)可知,无论是单干扰源场景还是多干扰源场景,本申请所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皆优于图4所示的干扰检测方法,即本申请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检测出的存在干扰的Samples更多,检测精度更高。另外,相比于单干扰源场景下获得的收益,多干扰源场景下本申请所提的方法获得的收益更多,即本申请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在多干扰源场景下的适用性更强,检测效果更好。
上述内容详细阐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了便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或设备。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干扰检测装置12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201、滤波单元1202和处理单元1203。该干扰检测装置120用于实现前述的干扰检测方法,例如可以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干扰检测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该干扰检测装置120可以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干扰检测装置,或者为干扰检测装置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单元1201,用于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
滤波单元1202,用于将数字信号分别执行不同截止频率的滤波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
处理单元1203,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其中,上述获取单元1201具体可以为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去斜处理模块、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该滤波单元1202包括至少两个滤波器,其中,上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可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以及带阻滤波器等中的至少两个,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该处理单元1203具体可以为混频器、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er,DSP)、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片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协处理器(协助中央处理器完成相应处理和应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信号处理单元(signal processing unit,SPU)等处理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下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
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和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其中,下限截止频率不大于第一截止频率,上限截止频率不小于第三截止频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
处理单元1203具体用于:
确定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不小于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
根据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根据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
根据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融合结果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对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
将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融合结果。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
获取干扰判决阈值,根据干扰判决阈值,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确定集合数量与滤波器数量的比值;
若比值不小于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比值小于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3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对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各个装置实施例中,对多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划分仅是一种根据功能进行的逻辑划分,不作为对装置具体的结构的限定。在具体实现中,其中部分功能模块可能被细分为更多细小的功能模块,部分功能模块也可能组合成一个功能模块,但无论这些功能模块是进行了细分还是组合,装置在探测的过程中所执行的大致流程是相同的。通常,每个单元都对应有各自的程序代码(或者程序指令),这些单元各自对应的程序代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该单元受处理器控制执行相应的流程从而实现相应功能。
参见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干扰检测装置130包括:处理器131、通信接口132和存储器133。其中,处理器131、通信接口132和存储器133通过总线134耦合。
处理器13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3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与通信接口132配合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由干扰检测装置130执行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存储器133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该存储器133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31可以读取存储器133中存储的程序,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图6所示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芯片140可包括:处理器14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1401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402。其中:
处理器14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4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4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14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通信接口14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14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1401的处理结果。例如,通信接口14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era)、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通信接口1402通过总线1403与处理器1401相连。
本申请中,处理器14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通信接口14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1401的执行结果。本申请中,通信接口1402可具体用于输出处理器1401的干扰检测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检测方法可参考前述图6所示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401、通信接口14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干扰检测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有益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干扰检测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有益效果相似,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并且,各个相关模块所执行的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亦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描述,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存储图13所示实施例中干扰检测装置130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为干扰检测装置所设计的程序。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被干扰检测装置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图13所示实施例中为干扰检测装置所设计的干扰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雷达系统,用于为车辆提供干扰检测功能。其包含至少一个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干扰检测装置,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检测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个整机或设备,或者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干扰检测装置也可以独立设置为元件或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感器系统,用于为车辆提供干扰检测功能。其包含至少一个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干扰检测装置,以及,摄像头或雷达等其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个整机或设备,或者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也可以独立设置为元件或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应用于无人驾驶或智能驾驶中,其包含至少一个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干扰检测装置、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其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个整机或设备,或者该系统内的至少一个装置也可以独立设置为元件或装置。
进一步,上述任一系统可以与车辆的中央控制器进行交互,为所述车辆驾驶的决策或控制提供探测和/或融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干扰检测装置或上述任一系统。例如,上述终端可包括车辆、摄像头、无人机、信号灯和测速装置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理解的,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26)

1.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
将所述数字信号分别经过不同截止频率的至少两个滤波器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下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
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和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所述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其中,所述下限截止频率不大于所述第一截止频率,所述上限截止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三截止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不小于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
根据所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
根据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对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所述融合结果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包括:
对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
将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所述融合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融合结果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若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
获取干扰判决阈值,根据所述干扰判决阈值,所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判决阈值,所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集合数量与所述滤波器数量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不小于所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所述比值小于所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滤波信号和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对所述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
12.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
滤波单元,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分别执行不同截止频率的滤波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各滤波信号和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下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
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器包括第一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第二截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和第三截止频率的高通滤波器,所述第二截止频率包括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其中,所述下限截止频率不大于所述第一截止频率,所述上限截止频率不小于所述第三截止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滤波信号中每个滤波信号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包括的至少一个采样点信号中,不小于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干扰检测门限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
根据所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滤波信号中包括的第一采样点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生成所述每个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其中一个滤波信号对应一个信号索引值集合;
根据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对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所述融合结果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对所述各滤波信号对应的信号索引值集合取并集或取交集,得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
将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确定为所述融合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若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非空集合,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所述过门限采样点信号集合为空集,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从至少两个信号索引值集合中确定出非空集合的集合数量;
获取干扰判决阈值,根据所述干扰判决阈值,所述集合数量、以及滤波器数量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确定所述集合数量与所述滤波器数量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不小于所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存在干扰信号;
若所述比值小于所述干扰判决阈值,则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中不存在干扰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2-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雷达回波信号存在干扰信号,则对所述雷达回波信号执行去干扰处理。
23.一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该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
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通信接口调用并运行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2-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2110314822.7A 2021-03-24 2021-03-24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128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822.7A CN115128565A (zh) 2021-03-24 2021-03-24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2774092.5A EP4306991A1 (en) 2021-03-24 2022-03-15 Inter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2/081036 WO2022199431A1 (zh) 2021-03-24 2022-03-15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822.7A CN115128565A (zh) 2021-03-24 2021-03-24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8565A true CN115128565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4822.7A Pending CN115128565A (zh) 2021-03-24 2021-03-24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06991A1 (zh)
CN (1) CN115128565A (zh)
WO (1) WO20221994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316A (zh) * 2023-06-02 2023-07-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雷达互干扰场景下的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512B (zh) * 2016-09-30 2018-11-23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干扰谱和mtd滤波幅相特性的抗同频异步干扰方法
US10416282B2 (en) * 2016-09-30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ar signal detection
KR102326398B1 (ko) * 2017-06-08 2021-11-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이더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11175376B2 (en) * 2018-09-18 2021-11-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terference in a radar system
CN110988925B (zh) * 2019-12-17 2022-09-27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卫星导航接收机脉冲干扰检测与参数确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316A (zh) * 2023-06-02 2023-07-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雷达互干扰场景下的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
CN116400316B (zh) * 2023-06-02 2023-1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雷达互干扰场景下的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9431A1 (zh) 2022-09-29
EP4306991A1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1336A (zh) 一种物体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
US9140783B2 (en) Radar device
CN108291957A (zh) 配置为减小干扰的车辆雷达系统
US20180329034A1 (en) Radar post processing for sidelobe suppression
CN110806580B (zh) 移动平台上的雷达系统中的振动减轻
EP4343369A2 (en) Interference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radio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2630768A (zh) 一种改进调频连续波雷达目标检测的降噪方法
US20180120419A1 (en) Vehicle radar control
US11921196B2 (en) Radar device, observation target detecting method, and in-vehicle device
CN112433214A (zh) 一种雷达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394326A (zh)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16224274A (zh) 基于动态门限因子的低慢小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199431A1 (zh)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660847A (zh) 干扰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5373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014800B (zh) 一种雷达信号发送方法及设备
US20220268880A1 (en) Radar device
CN116626594A (zh) 集成电路、无线电器件、终端设备、干扰检测方法和装置
US11762060B2 (en) Height-estimation of objects using radar
CN114755637A (zh) 一种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050041B (zh) 一种频带的状态判断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5079105A (zh) 一种干扰检测门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630767A (zh) 一种信息上报、信息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RU223121U1 (ru) Радар высокого разрешения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препятствий с программно-определяемы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зондирования
CN113204025B (zh) 车身状态的确定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