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5847A -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5847A
CN115125847A CN202210714359.XA CN202210714359A CN115125847A CN 115125847 A CN115125847 A CN 115125847A CN 202210714359 A CN202210714359 A CN 202210714359A CN 115125847 A CN115125847 A CN 115125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ncrete
bridge deck
bridge
supporting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43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英俊
郭青剑
邓自立
林伟哲
谢丰泽
吴良木
陈修洵
李平宾
潘路强
潘伟
谢后客
华平立
刘遵运
韦伟松
袁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43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5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5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5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龙门吊基础施工,安装龙门吊;步骤二、钢梁节段拼装场地准备;步骤三、钢梁单元卸车、堆放;步骤四、安装架桥机、调试和过孔;步骤五、吊装钢梁、钢梁拼装和检查;步骤六、安装桥位准备;步骤七、架设前两跨钢梁,敷设第一跨桥面板;步骤八、架设第三跨钢梁,敷设第二跨桥面板;步骤九、架设第四跨钢梁,敷设第三、第四桥面板;步骤十、架桥机过孔架设下一联;步骤十一、半幅贯通后回归路基段开始架设另半幅;本发明通过对四跨钢梁和桥面板的分体式安装,将钢板组合梁的施工进行体系施工,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特殊桥梁的建设施工时,两端桥接隧形式,小桩号侧无场地,大桩号侧左幅路基长度60m,无法使用架桥机架设安装。大桩号侧钢梁计划采用吊车进行安装,小桩号侧钢梁计划采用架桥机进行安装,钢板组合梁安装工序较多,且需与钢结构预制标配合安装,施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通过对四跨钢梁和桥面板的分体式安装,将钢板组合梁的施工进行体系施工,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龙门吊基础施工,安装龙门吊;
步骤二、钢梁节段拼装场地准备;
步骤三、钢梁单元卸车、堆放;
步骤四、安装架桥机、调试和过孔;
步骤五、吊装钢梁、钢梁拼装和检查;
步骤六、安装桥位准备;
步骤七、架设前两跨钢梁,敷设第一跨桥面板;
步骤八、架设第三跨钢梁,敷设第二跨桥面板;
步骤九、架设第四跨钢梁,敷设第三、第四桥面板;
步骤十、架桥机过孔架设下一联;
步骤十一、半幅贯通后回归路基段开始架设另半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施工过程中,龙门吊采用P43钢轨,两轨道间距为24m,在钢轨位置每间隔0.5m设置轨道压板,用以固定钢轨,钢轨两端设置限位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施工过程中,钢梁节段拼装场地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处理,平均硬化厚度20cm,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结构,面层排水坡度≥1%,场地四周设置20cm×20cm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施工过程中,架桥机的拼装次序如下:
S411、前支腿的安装;
S412、中托横移轨道、中托轮的安装;
S413、主梁及导梁安装;
S414、前支腿调整;
S415、纵导梁前框架安装;
S416、纵导梁后上横梁安装;
S417、提升小车安装;
S418、伸缩系统安装;
S419、电器系统安装及调试。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施工过程中,架桥机过孔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421、架桥机两台天车移动至后主支腿处;
S422、尾支腿移动至后主支腿后方;
S423、后主支腿移动到距离前主支腿10m处;
S424、前主支腿移动到前支腿后方预先敷设好的桥面板上;
S425、两台天车移动到两个主支腿中间位置;
S426、收起尾支腿,开动主支腿反滚轮组将主梁前冲,直至前支腿到达前方墩顶支撑位置;
S427、将中支腿腾空,有锚固的需要重新锚固好前支腿,将中支腿前移至支撑位置;
S428、重新支撑好各支腿,完成过孔施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就位完成后,对预留钢筋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对焊渣进行清理,再浇筑湿接缝砼;湿接缝砼浇筑以联为单位,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相邻板侧面用水湿润,使新旧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先四周后中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浇筑湿接缝砼施工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
S71、桥面板安装;
S72、安装及绑扎湿接缝钢筋;
S73、安装湿接缝模板;
S74、剪力槽湿接缝模板混凝土浇筑;
S75、混凝土养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安装前与钢梁搭接位置处先用墨斗弹出桥面板中线,用于控制桥面板的纵横向偏位;其次,在主梁上翼缘板的两侧边缘粘贴断面为10mm×50mm的三元乙丙橡胶止水条,表面处理完成后,在主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空隙涂抹10~15mm厚环氧砂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湿接缝模板采用长2.4m宽1m厚2cm的木模作为底模,每块模板用五组钢丝绳和C28钢筋横向固定,C28钢筋两端采用20×10×10cm枕木支垫,每根钢丝绳穿过φ20mm的PVC管固定,管口高于混凝土面>2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覆盖塑料薄膜,锁住水分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两小时后除去薄膜,进行两次收面,采用木抹子收平,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对四跨钢梁和桥面板的分体式安装,将钢板组合梁的施工进行体系施工,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
(2)湿接缝砼浇筑以联为单位,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相邻板侧面用水湿润,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先四周后中部,做到快插慢拔,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
(3)施工前应对钢梁粘合面进行检查,对有杂质缺陷部位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平整,洁净;表面处理完成后,在主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空隙涂抹环氧砂浆,涂抹应均匀、不露底面、不堆积、涂刷外轮廓尺寸应大于密封垫与板体接触边界;安装时外沿与纵梁上面板外沿对齐,安装后保证平整、压实。在混凝土桥面板自重作用下,三元乙丙橡胶止水条被压紧,环氧砂浆与上下接触面充分接触,从而实现了结合面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龙门吊基础施工,安装龙门吊;钢梁节段拼装场地准备;钢梁单元卸车、堆放;安装架桥机、架桥机调试、验收。
步骤二:采用运梁车动送钢梁,通过后支腿,运送至架桥面尾部,2#天车挂钩,向安装方向缓慢前移,钢梁前移至尾部接近中支腿时,1#天车挂钩,1#、2#天车同步前移,运梁车返回。
步骤三:天车同步前移至安装桥位处,根据纵坡调整钢梁姿态,校正安装位置,缓慢落梁,待梁底距支座1m距离时降低落梁速度,根据支座及钢梁上安装标识,通过天车前移及横移调整钢梁节段顺桥向及横桥向安装位置,就位完毕,钢梁前端落在临时支座上,永久支座随钢梁降落至预留位置。
步骤四:完成第1跨钢梁安装,架桥机准备过孔安装第2跨钢梁。
步骤五:架桥机过孔完成,钢梁运送至架桥机尾部,完成第2跨钢梁架设,焊接第1、2跨钢梁节段环口缝,前端落在临时支座上。
步骤六:安装第1跨桥面板,运梁平车运送桥面板至桥机尾部,天车挂钩,往安装桥位处缓慢前移,运梁车返回。桥面板通过旋转吊具完成空中安装姿态调整,然后缓慢下落并就位,反复此步骤直至完成第1跨桥面板架设。
步骤七:架桥机纵移至第3跨,安装第3跨钢梁,完成第2跨桥面板的安装。
步骤八:架桥机纵移至第4跨,安装第4跨钢梁,然后安装第3跨及第4跨桥面板,即完成一联安装。待永久支座灌浆料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步骤九:重复上述各步骤,直至半幅其余联安装完成,施工湿接缝、剪力槽钢筋砼及桥面剩余横向预应力施工,架桥机回归基础跨进行另半幅施工。
钢梁节段拼装场地建设时,场地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处理,平均硬化厚度20cm,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1%,场地四周设置20cm×20cm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排水汇入净化池处理。
钢梁施工放样时的梁底标高=钢梁中心线处桥面设计高-结构厚+荷载预拱度,因此每钢梁段的预拱度钢梁厂家加工时已设置好,台座根据最低点统一设置,利用台座上设置的千斤顶调整预拱度标高。
龙门吊轨道基础安装,每个钢梁拼装作业面布置2台80t龙门吊,采用25t汽车吊配合安装;龙门吊采用P43钢轨,两轨道间距为24m,在钢轨位置每间隔0.5m设置轨道压板,用以固定钢轨,钢轨两端设置限位器。
龙门吊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试吊,试吊构件以最大静载的起重量为准,即额载的125%来准备,根据荷载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步骤,可将静载与动载结合在一起进行试验。
①空载试车
对行走天车、横移情况、大钩升降等各种操作情况进行试验,观察各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和轨道的受力变化情况,并同时试验限位器是否工作正常,试验无异常后进行静载试验。
②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分100%、125%吊重试验,将吊重吊离地面约30cm,静止15分钟,观察龙门吊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做刹车试验,调整刹车等。
③动载试验
动载试验分30%、75%、100%、110%吊重试验,将吊重吊离地面约30cm,在30-100cm范围大钩升降等,并做刹车试验,观察情况并做好记录。
静、动载试验结束后,再次对门架结构及机械电气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若无构件开裂、严重变形等影响安全使用的异常存在,即可报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架桥机的布置
选择GYLQ180t-40m型架桥机,架梁跨度40m,整机长度96m,整机宽度14.261m,额定起重量180t。
架桥机由起重行车、主横梁、主横梁纵移台车、纵导梁、后支腿、后支架、中支腿、中支架、前支架、导梁横联、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件组成,安装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
架桥机的安装,架桥机的装运以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汽车吊配合进行卸车和安装。
架桥机的拼装次序:
架桥机的安装按照前支腿的安装→中托横移轨道、中托轮的安装→主梁及导梁安装→前支腿调整→纵导梁前框架安装→纵导梁后上横梁安装→提升小车安装→伸缩系统安装→电器系统安装→调试。
架桥机安装后检验,用水准仪检查架桥机主梁是否纵、横向水平,二列是否平行,未调至水平不准试车。用卷尺检查二列主梁前、中、后是否平行一致。
检查同一运行机构各电动机转向是否相同。调整卷扬机及锥形电机制动器的制动间隙,确保制动可靠。检查各减速机内的测量是否充足,各个油嘴、油杯、油管、油路是否畅通。
检查各个安装部位是否正确,连接是否可靠。
检查电器系统仪表是否在0位。
检查有无妨碍各机械工作的障碍物,重点是运行轨道、运行方向,特别是提升。
部分的卷扬机、钢丝绳、吊具是否安装正确、安全。
检查各架桥机操作手柄、按钮操作是否灵活,液压缸的液压锁是否有效,各种保护是否到位。
测量桥机站位至过孔或试运行的距离,特别是过孔前要将主梁、导梁止步位置明确标记,过孔中不得将主梁、导梁开过此标记部位,否则将使桥机失去平衡、造成倾覆,待一切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试车运转。
架桥机过孔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421、架桥机两台天车移动至后主支腿处;
S422、尾支腿移动至后主支腿后方;
S423、后主支腿移动到距离前主支腿10m处;
S424、前主支腿移动到前支腿后方预先敷设好的桥面板上;
S425、两台天车移动到两个主支腿中间位置;
S426、收起尾支腿,开动主支腿反滚轮组将主梁前冲,直至前支腿到达前方墩顶支撑位置;
S427、将中支腿腾空,有锚固的需要重新锚固好前支腿,将中支腿前移至支撑位置;
S428、重新支撑好各支腿,完成过孔施工。
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就位完成后,对预留钢筋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对焊渣进行清理,再浇筑湿接缝砼;湿接缝砼浇筑以联为单位,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相邻板侧面用水湿润,使新旧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先四周后中部,做到快插慢拔,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
浇筑湿接缝砼施工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
S71、桥面板安装;
S72、安装及绑扎湿接缝钢筋;
S73、安装湿接缝模板;
S74、剪力槽湿接缝模板混凝土浇筑;
S75、混凝土养护。
钢梁安装焊接验收完成后,方可进行桥面板的安装,具体安装顺序:以联为单位从一方边支点依次向另一方边支点安装。
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安装前与钢梁搭接位置处先用墨斗弹出桥面板中线,用于控制桥面板的纵横向偏位;其次,在主梁上翼缘板的两侧边缘粘贴断面为高10mm×宽50mm的三元乙丙橡胶止水条,施工前应对钢梁粘合面进行检查,对有杂质缺陷部位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平整,洁净。表面处理完成后,在主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空隙涂抹约10~15mm厚环氧砂浆,涂抹应均匀、不露底面、不堆积、涂刷外轮廓尺寸应大于密封垫与板体接触边界。安装时外沿与纵梁上面板外沿对齐,安装后保证平整、压实。在混凝土桥面板自重作用下,三元乙丙橡胶止水条被压紧,环氧砂浆与上下接触面充分接触,从而实现了结合面的密封性。
桥面板采用运梁车运送至架桥机中部,起吊桥面板,桥面板横桥向与架桥机平行,天车前移至安装位置前,将桥面板旋转至安装角度,再前移至安装位置,缓缓下放,直至桥面板放置在钢梁上。
预制桥面板安装采用负弯矩区桥面板滞后结合的施工方法,方法以减小支点处桥面板所受应力为原则并兼顾施工方便,确定预制桥面板铺设、结合的顺序。
预制梁架通后,检查桥面板是否对齐,如果相对位置偏差较大,应将梁板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必须保证梁板两端对齐,保证钢筋对齐顺接,同时控制好梁板顶面的高程,使相邻梁板翼板处,保持水平一直及梁板间的距离均匀,调整后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湿接缝施工做好准备工作。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安装时须呈梅花状设置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安装时应准确定位,翼缘环形钢筋、端部横向连接钢筋必须使用钢筋进行定位辅助措施进行定位。梁端预埋钢筋应调直、除锈、清理干净,不得弯曲。
湿接缝钢束,采用塑料波纹管内径70×20mm,厚3mm,采用U型架立钢筋进行定位,30cm间距,锚具采用40Cr弧形扁锚,弧形锚座材料采用HT250,确保定位准确。
湿接缝模板采用长2.4m宽1m厚2cm的木模作为底模,每块模板用五组钢丝绳和C28钢筋横向固定,C28钢筋两端采用20×10×10cm枕木支垫,每根钢丝绳穿过φ20mm的PVC固定,管口高于混凝土面>2cm,底模位于模板中间位置,与采用纵向φ22钢筋与钢丝绳固定,φ22钢筋长约2.2m;方木纵向间距为50cm。底模安装前需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底面混凝土颜色保证与梁体颜色一致,上下面不得出现错台现象。
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覆盖塑料薄膜,锁住水分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两小时后除去薄膜,进行两次收面,采用木抹子收平,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剪力槽及湿接缝砼采用C55补偿收缩砼,坍落度控制在10~14cm。混凝土采用汽车吊配合料斗进行浇筑,插入式振捣器,先四周后中部,做到快插慢拔,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覆盖塑料薄膜,锁住水分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2小时后除去薄膜,进行2次收面,采用木抹子收平,及时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钢筋和模板经监理工程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标准跨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分三批完成,中跨湿接缝按照跨中—1/4跨—墩顶,边跨湿接缝按照边支点—跨中—中支点顺序浇筑湿接缝及剪力槽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配合斗车进行运输,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的方式进行。浇注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应进行拉毛处理,并采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横向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15.24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标准抗压强度1860MPa,锚具采用BM15-4扁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钢绞线、锚具等须经指定的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械检测确认合格方可允许使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对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检验强度应以现场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准,当检查试件强度和龄期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除剪力槽处以外的部分预应力。
安装预应力钢绞线: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绞线方能使用,场内设专用的下料场地,禁止污染钢绞线。根据钢绞线盘的直径加工放线架,将钢绞线盘放入放线架内。四周卡紧,下料头从内圈抽出,徐徐抽动,防止出现死弯。下料时用钢尺丈量,砂轮机切割,保证切口平整。
钢绞线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L1+2(L2+L3+L4+100)
式中:
L1——孔道长度(mm)
L2——工作锚厚度(mm)
L3——千斤顶长度(mm)
L4——工具锚厚度(mm)
钢绞线穿束时,将穿入端打齐用胶带整体缠裹,人工穿入,保持两边出露工作长度接近。穿入后认真检查钢绞线位置是否正确,防止错穿或与钢筋抵触,外露部分用胶带纸包裹,防止污染。
预应力张拉:张拉采用张拉机进行张拉,钢绞线张拉程序:0→初应力0.10δk→0.2δk→1.0δk(持荷5min锚固)。钢绞线0→0.1δk初应力虚伸长量以相邻级0.1δk→0.2δk实测伸长量读数差值计算。
钢绞线张拉力:pj=σconAp
式中:σcon——钢绞线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0.75fpk=1395MPa)
Ap——束钢绞线的截面面积。
张拉操作要做到三对中,即管道、锚具、千斤顶对中。
张拉操作步骤:装入锚圈、夹片、千斤顶、限位板,接通油路;向张拉缸缓慢、匀速供油,油表读数达到0.10σcon后,持荷0.20σcon控制,测伸长值;继续缓慢、匀速供油,油表读数达到σcon后,持荷5分钟,再测伸长值;然后,回油卸顶,卸顶前,量测回缩量,完成一束钢绞线的张拉工作。
依次交错张拉钢束,单端张拉,分级逐步加载,每拉一级要观察有无滑移、断丝现象,出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断丝时一般应卸载、松锚、换束、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
张拉采用双控,即以油表压力读数为主,以伸长量为辅的方法,若计算伸长量与实测值相差超过规范要求(±6%),及时查找原因,问题解决后继续张拉。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L=PpL/ApEp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3707992740000121
式中: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按规范取值为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按规范取值为0.25。
安装工作锚前首先将锚下垫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以保证锚圈与垫板密贴,接着安装工作锚环,注意锚圈必须装在锚下垫板止口环内。
安装限位板时注意限位板的正反面。
安装千斤顶时必须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工作锚与工具锚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
安装工具锚时注意工具锚片要安装平整,不得出现松紧不一,防止钢绞线的不均匀受力导致断丝。
张拉时要保持两侧同时开始,同步张拉,以保持两侧的伸长值一致;工具夹片要及时更换;两侧要保持一先一后回油锚固,待另一侧锚固完成,这一侧补足应力后再回油,以减少应力损失;锚固后要立即用红色油漆做标记,防止回缩;千斤顶有故障,进行修理后要重新验顶,压力表有故障,要及时更换。
手砂轮切割多余钢绞线,注意尽量避免振动锚具。锚具的凹座用水泥砂浆封闭。
钢绞线张拉时应精心施工,尽量避免滑丝、断丝现象。
张拉好的钢绞线束应及时进行压浆,目的是让灰浆将张拉后的钢绞线束紧紧包裹住,以免钢绞线锈蚀,造成结构失效。并通过灰浆将梁体和钢绞线粘接在一起,加强梁体的整体性,从而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压浆工作应及时进行,采用智能压浆设备进行压浆。压浆用水泥浆标号为M50,采用专用压浆料。
压浆前使用空压机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将孔道内的残留水分或脏污等排除干净。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组应留取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
同一管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的进行不得中断。压浆过程中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温度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于夜间进行压浆作业。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固段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保护或防腐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龙门吊基础施工,安装龙门吊;
步骤二、钢梁节段拼装场地准备;
步骤三、钢梁单元卸车、堆放;
步骤四、安装架桥机、调试和过孔;
步骤五、吊装钢梁、钢梁拼装和检查;
步骤六、安装桥位准备;
步骤七、架设前两跨钢梁,敷设第一跨桥面板;
步骤八、架设第三跨钢梁,敷设第二跨桥面板;
步骤九、架设第四跨钢梁,敷设第三、第四桥面板;
步骤十、架桥机过孔架设下一联;
步骤十一、半幅贯通后回归路基段开始架设另半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施工过程中,龙门吊采用P43钢轨,两轨道间距为24m,在钢轨位置每间隔0.5m设置轨道压板,用以固定钢轨,钢轨两端设置限位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施工过程中,钢梁节段拼装场地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处理,平均硬化厚度20cm,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结构,面层排水坡度≥1%,场地四周设置20cm×20cm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施工过程中,架桥机的拼装次序如下:
S411、前支腿的安装;
S412、中托横移轨道、中托轮的安装;
S413、主梁及导梁安装;
S414、前支腿调整;
S415、纵导梁前框架安装;
S416、纵导梁后上横梁安装;
S417、提升小车安装;
S418、伸缩系统安装;
S419、电器系统安装及调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施工过程中,架桥机过孔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421、架桥机两台天车移动至后主支腿处;
S422、尾支腿移动至后主支腿后方;
S423、后主支腿移动到距离前主支腿10m处;
S424、前主支腿移动到前支腿后方预先敷设好的桥面板上;
S425、两台天车移动到两个主支腿中间位置;
S426、收起尾支腿,开动主支腿反滚轮组将主梁前冲,直至前支腿到达前方墩顶支撑位置;
S427、将中支腿腾空,有锚固的需要重新锚固好前支腿,将中支腿前移至支撑位置;
S428、重新支撑好各支腿,完成过孔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就位完成后,对预留钢筋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对焊渣进行清理,再浇筑湿接缝砼;湿接缝砼浇筑以联为单位,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相邻板侧面用水湿润,使新旧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先四周后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湿接缝砼施工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
S71、桥面板安装;
S72、安装及绑扎湿接缝钢筋;
S73、安装湿接缝模板;
S74、剪力槽湿接缝模板混凝土浇筑;
S75、混凝土养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敷设桥面板施工过程中,桥面板安装前与钢梁搭接位置处先用墨斗弹出桥面板中线,用于控制桥面板的纵横向偏位;其次,在主梁上翼缘板的两侧边缘粘贴断面为10mm×50mm的三元乙丙橡胶止水条,表面处理完成后,在主梁上翼缘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空隙涂抹10~15mm厚环氧砂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接缝模板采用长2.4m宽1m厚2cm的木模作为底模,每块模板用五组钢丝绳和C28钢筋横向固定,C28钢筋两端采用20×10×10cm枕木支垫,每根钢丝绳穿过φ20mm的PVC管固定,管口高于混凝土面>2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即覆盖塑料薄膜,锁住水分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两小时后除去薄膜,进行两次收面,采用木抹子收平,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CN202210714359.XA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125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4359.XA CN115125847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4359.XA CN115125847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5847A true CN115125847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0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4359.XA Pending CN115125847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584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7686A (ja) * 2002-10-15 2004-05-13 Nippon Steel Corp 合成パネル構造およびパネル橋梁構造ならびに連続合成桁橋の施工方法
CN101260649A (zh) * 2008-04-21 2008-09-1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桥施工工法
CN108330842A (zh) * 2018-04-19 2018-07-27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架设施工的架桥机及施工方法
CN108824162A (zh) * 2018-07-30 2018-11-16 重庆大学 一种采用平钢板与波形钢板混合腹板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352A (zh) * 2019-07-31 2019-09-20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两跨连做的钢混组合桥梁施工方法
CN110509417A (zh) * 2019-07-30 2019-11-29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桥面板预制及其安装方法
CN111254836A (zh) * 2020-02-18 2020-06-09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山区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现场拼装及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
CN115467239A (zh) * 2022-09-28 2022-12-13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架桥机施工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7686A (ja) * 2002-10-15 2004-05-13 Nippon Steel Corp 合成パネル構造およびパネル橋梁構造ならびに連続合成桁橋の施工方法
CN101260649A (zh) * 2008-04-21 2008-09-1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桥施工工法
CN108330842A (zh) * 2018-04-19 2018-07-27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架设施工的架桥机及施工方法
CN108824162A (zh) * 2018-07-30 2018-11-16 重庆大学 一种采用平钢板与波形钢板混合腹板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09417A (zh) * 2019-07-30 2019-11-29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桥面板预制及其安装方法
CN110258352A (zh) * 2019-07-31 2019-09-20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两跨连做的钢混组合桥梁施工方法
CN111254836A (zh) * 2020-02-18 2020-06-09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山区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现场拼装及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
CN115467239A (zh) * 2022-09-28 2022-12-13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架桥机施工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5855B (zh) 一种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桥的施工工艺
CN102817325B (zh) 负弯矩束预应力预制箱梁先简支后连续转换体系施工方法
CN105625188A (zh) 基于BIM技术的客运专线48m节段梁施工方法
CN110607841B (zh) 一种风洞预应力施工工艺
CN111287095A (zh) 下拖特大桥主梁专项施工工法
CN111188276A (zh) 节段梁滑移拼装施工方法
CN110184941B (zh) 一种桥梁主塔施工方法
CN210562056U (zh) 用于溢流面曲面混凝土施工的可调连续四杆自适应拉模
CN113738119A (zh) 一种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梁顶齿块张拉施工方法
CN112502041A (zh) 一种用于岩溶隧洞中现浇箱梁跨越溶腔方法
CN111809530A (zh) 带塔带索力钢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
CN113565010A (zh) 一种门式墩横梁施工方法及模架
CN112609584A (zh) 一种用于智慧快速路的预制小箱梁安装施工方法
CN115125847A (zh) 一种钢板组合梁安装施工方法
CN115256615B (zh) 一种高速公路预制箱梁智能沐淋养护标准施工系统
CN103422443A (zh) 框架涵节段长线法多向匹配预制工艺以及框架涵节段模板系统
CN115613471A (zh) 一种多跨非对称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刚构箱梁分段施工工法
CN115030064A (zh) 一种高铁高架站改建移梁施工方法
CN114673096A (zh) 一种转体梁结构施工工艺
CN114164763A (zh) 一种桥梁墩柱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3524429A (zh) 一种先张法预制板梁施工工艺
CN112538814A (zh) 建桥用横向预制拼装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施工工艺
CN216839039U (zh) 一种多跨渡线连续梁组合支架
CN203583301U (zh) 一种环氧胶泥修复桥吊轨道施工结构
CN217352139U (zh) 一种门式墩横梁施工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