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2814A - 美术雕塑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美术雕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2814A
CN115122814A CN202210874139.3A CN202210874139A CN115122814A CN 115122814 A CN115122814 A CN 115122814A CN 202210874139 A CN202210874139 A CN 202210874139A CN 115122814 A CN115122814 A CN 115122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keleton
sculpture
bone
objec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41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迪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ngshang Culture Me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ngshang Culture 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ngshang Culture 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ngshang Culture Med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41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2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2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2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3/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ornamental structures
    • B44C3/06Sculpturing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美术雕塑方法,该美术雕塑方法包括: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所述骨骼模型与所述物体模型相似,所述骨骼模型位于所述物体模型内;在所述骨骼模型的两侧设置孔洞和沟壑形成仿骨骼模型;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本申请实现了降低美术雕塑的难度,让使用者能够更为容易的得到雕塑作品,提高美术雕塑的普及范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雕塑方法复杂,雕塑难度大,难以普及的问题。

Description

美术雕塑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工雕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美术雕塑方法。
背景技术
美术造型或雕塑是非常专业的一门种类学科,通常只能由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具备相关专业人才的辅导才能完成,非专业领域的教育者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很难对雕塑有指导能力。导致教育资源和需求的不对等情况出现,并且这种课程的时间以及内容安排并非能针对每一位学习人员,这也很大程度降低了教学质量,除非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成本过高,导致很多具备美术雕塑天赋的人放弃教育机会,如果这种应该被普及的能力在学习早期没有得到训练,脑部记忆没有得到开发,会使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相应的创造力和理解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术雕塑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雕塑方法复杂,雕塑难度大,难以普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美术雕塑方法,该美术雕塑方法包括:
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
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所述骨骼模型与所述物体模型相似,所述骨骼模型位于所述物体模型内;
在所述骨骼模型的两侧设置孔洞和沟壑形成仿骨骼模型;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
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具体为: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模具,以注塑工艺向所述模具内注入成型塑料,在拆模后形成所述仿骨骼。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具体为: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进行3D打印并形成所述仿骨骼。
进一步的,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具体为:
对所述物体模型进行渲染;
将雕塑用泥逐层附着在仿骨骼上,根据渲染后的物体模型调整仿骨骼上各个部位的雕塑用泥厚度,以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进一步的,在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之前先确定所述物体模型的形态特征,在所述骨骼模型中保留所述形态特征。
进一步的,雕塑用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级高岭土5份,氧化镁1-2份,干纸浆1-0.5份,分散性乳胶粉1-2份、色粉1-1.5份,0.01-0.005份防虫剂,总水量为至产品成面团状可塑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所述骨骼模型与所述物体模型相似,所述骨骼模型位于所述物体模型内;在所述骨骼模型的两侧设置孔洞和沟壑形成仿骨骼模型;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达到了由仿骨骼快速理解立体结构,同时仿骨骼形状的设计也能让使用者有强烈的关联度和联想性,依靠这样的思维惯性和参考物体模型可以快速造形从而得到相应的美术雕塑作品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美术雕塑的难度,让使用者能够更为容易的得到雕塑作品,提高美术雕塑的普及范围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雕塑方法复杂,雕塑难度大,难以普及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定位固定块,2固定孔,3连接板,4锁紧螺母,5固定锁件,51锁定部,52连接部,53扁平部,6房屋骨架,7屋顶骨架,71屋顶纵主梁,8安装槽,9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美术雕塑方法,该美术雕塑方法包括:
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
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所述骨骼模型与所述物体模型相似,所述骨骼模型位于所述物体模型内;
在所述骨骼模型的两侧设置孔洞和沟壑形成仿骨骼模型;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
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三维软件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此处所指的物体可为动物、生物或其他物体。在形成物体模型后再在物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骨骼模型,骨骼模型整体小于物体模型,骨骼模型可保留物体模型的特征,通过骨骼模型便可直观的感受到所要展示的物体。因此,骨骼模型可与物体模型相似。为便于在后续使用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在仿骨骼的设计时先在骨骼模型的两侧设计孔洞和沟壑从而形成仿骨骼模型,再根据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最终形成的仿骨骼会在两侧形成孔洞和沟壑,这些孔洞和沟壑的布局设计上接近各种动物生物的骨骼的同时其造型走势也将靠近各类动物、生物和物品的外轮廓,这样能让使用者有强烈的感官关联度和联想性,依靠这样的思维惯性和参照图片可以快速造形从而得到相应的动物、生物和物体的美术雕塑作品。同时考虑到仿骨骼和雕塑泥是两种材料,所以对两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附着力有很大要求,因此本实施例中仿骨骼上面的孔洞以及沟壑除了仿生设计外,还具备了增大雕塑泥或者轻体纸泥在仿骨骼上面的附着力的表现,使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雕塑泥不易掉落,提升使用感受。在获得仿骨骼后可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以其中某一款仿骨骼为例,使用者需要用雕塑泥覆盖一层在仿骨骼外面,在依照与该仿骨骼匹配的物体模型对比的结果在此作品上做反复的泥量的堆积厚度变化,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充分了解到相应物体的立体结构,通过仿骨骼的结构辅助功能提升教学质量。
在建立了仿骨骼模型后需要根据该模型进行仿骨骼的生产,生产方式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注塑生产工艺或3D打印生产工艺。具体的,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具体为: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模具,以注塑工艺向所述模具内注入成型塑料,在拆模后形成所述仿骨骼。
而采用3D打印生产工艺则为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进行3D打印并形成所述仿骨骼。可将获取的仿骨骼模型输入3D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中,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仿骨骼模型生产打印顺序,最终形成仿骨骼。
在采用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时,需要根据物体模型进行用泥的变化,最终才能形成与物体模型相似的雕塑。因此本实施例中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具体为:
对所述物体模型进行渲染,让使用者可更直观的获取所要雕塑物体的造型;
将雕塑用泥逐层附着在仿骨骼上,根据渲染后的物体模型调整仿骨骼上各个部位的雕塑用泥厚度,以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为使用户通过仿骨骼便能联想到所要雕塑的物体类型,仿骨骼在设计上需要保留物体的特征,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之前先确定所述物体模型的形态特征,在所述骨骼模型中保留所述形态特征。该形态特征可为所要雕塑物体的身体比例、肢体特点、姿态特点等等。
进一步的,雕塑用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级高岭土5份,氧化镁1-2份,干纸浆1-0.5份,分散性乳胶粉1-2份、色粉1-1.5份,0.01-0.005份防虫剂,总水量为至产品成面团状可塑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与物体形态匹配的物体模型;
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所述骨骼模型与所述物体模型相似,所述骨骼模型位于所述物体模型内;
在所述骨骼模型的两侧设置孔洞和沟壑形成仿骨骼模型;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
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具体为: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模具,以注塑工艺向所述模具内注入成型塑料,在拆模后形成所述仿骨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制作仿骨骼具体为:
基于所述仿骨骼模型进行3D打印并形成所述仿骨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雕塑用泥附着在仿骨骼上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具体为:
对所述物体模型进行渲染;
将雕塑用泥逐层附着在仿骨骼上,根据渲染后的物体模型调整仿骨骼上各个部位的雕塑用泥厚度,以形成与所述物体模型匹配的雕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物体模型建立骨骼模型之前先确定所述物体模型的形态特征,在所述骨骼模型中保留所述形态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术雕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塑用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级高岭土5份,氧化镁1-2份,干纸浆1-0.5份,分散性乳胶粉1-2份、色粉1-1.5份,0.01-0.005份防虫剂,总水量为至产品成面团状可塑态。
CN202210874139.3A 2022-07-21 2022-07-21 美术雕塑方法 Pending CN115122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4139.3A CN115122814A (zh) 2022-07-21 2022-07-21 美术雕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4139.3A CN115122814A (zh) 2022-07-21 2022-07-21 美术雕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2814A true CN115122814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4139.3A Pending CN115122814A (zh) 2022-07-21 2022-07-21 美术雕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281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5076A (en) * 2006-09-20 2008-04-01 yi-zhong Xi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culptured figure doll
BRMU8700970U2 (pt) * 2007-05-29 2009-01-13 Ernani Fantazzini disposiÇço aplicada de escultura em cupim
CN102887696A (zh) * 2012-09-20 2013-01-23 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硬化雕塑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7761A (zh) * 2013-12-09 2014-03-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精度多组织仿真胎儿模型
CN105528808A (zh) * 2016-02-29 2016-04-27 华中师范大学 荆楚民间故事泥塑人物数字化三维模型合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5076A (en) * 2006-09-20 2008-04-01 yi-zhong Xi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culptured figure doll
BRMU8700970U2 (pt) * 2007-05-29 2009-01-13 Ernani Fantazzini disposiÇço aplicada de escultura em cupim
CN102887696A (zh) * 2012-09-20 2013-01-23 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硬化雕塑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7761A (zh) * 2013-12-09 2014-03-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精度多组织仿真胎儿模型
CN105528808A (zh) * 2016-02-29 2016-04-27 华中师范大学 荆楚民间故事泥塑人物数字化三维模型合成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isenberg 3D printing for children: What to build next?
Spuybroek The architecture of continuity: essays and conversations
Uysal et al. Bridging the gap: A manual primer into design computing in the context of basic design education
CN115122814A (zh) 美术雕塑方法
Bier et al. Dynamics of data-driven design
Marinčić Computational models in architecture: towards communication in CAAD. Spectral characterisation and modelling with conjugate symbolic domains
Makhlay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thinking in learning computer 3D modeling
Micallef et al. What’s possible with 3D printing?
CN212308863U (zh) 一种影塑手工玩具
Tornieri et al. Schemi per la progettazione esperienziale: combinare pensiero modulare e teoria integrale= EXPERIENTIAL DESIGN SCHEMAS: combining modular thinking with integral theory
Titotto From sketches and installations to bioinspired 5D printing models: Representation interactions for smart cities
Dollar et al. Open-source and widely disseminated robot hardware [from the guest editors]
Amft et al. Makers of pervasive systems and crafts
Banjanin et al. 3D prin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graphic engineering and design students
Bennett et al. InstructiBlocks: Designing with Ambiguous Physical-Digital Models
CN111298458A (zh) 一种影塑手工玩具及其制作方法
Sabin Matter design computation: biosynthesis and new paradigms of making
Lam et al.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3D animation
CN2793852Y (zh) 应用于教学的人体器官仿真模板
Lin Space layout game: an interactive game of space layout for teaching and representing design knowledge
Laidlaw Drama and complexity: Teaching at the edge
Xu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Based on Computer 3D Ani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Anshuman et al. Architecture and HCI: a review of trends toward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designing responsive space
Hosale homunuculus. agora (ha), an architectonic art installation
Chandler et al. A show of hands: the spectacle of apprenticesh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