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1137A -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1137A
CN115121137A CN202211050210.2A CN202211050210A CN115121137A CN 115121137 A CN115121137 A CN 115121137A CN 202211050210 A CN202211050210 A CN 202211050210A CN 115121137 A CN115121137 A CN 115121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pipe
tank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02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21137B (zh
Inventor
陈家庆
杨磻槟
丁国栋
蔡小垒
姬宜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0502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1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1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1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21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1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10Mixing by creating a vortex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troduction of flow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20Jet mixers, i.e. mixers using high-speed fluid stre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涉及气体向液相溶解技术领域。水流从罐体顶部的进水口进入进水腔,通过喷嘴安装板上的多个射流喷嘴进入锥形的溶气腔内,同时气体从布气管注入溶气腔内,与从射流喷嘴中高速射出的水体射流接触,完成溶气。接着气水混合物撞击罐内液面,在射流卷吸作用下将液面上方的气体引入气液混合物中强化溶解,然后气水混合物通过导流隔板上的多个导流管继续向下流动,通过在导流管内设置静止螺旋起旋元件对气水混合物进行二次破碎,依靠导流管出口与罐体内壁的切向关系在腔内形成旋流,大气泡由于离心力作用向罐内中间汇集,通过中空引气管下部分布的小孔导流到液面上方的气相部分。本发明可提高溶气效率。

Description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两相强化传质和气体向液相溶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处理量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在提高溶气水处理量的同时,实现高效溶气的目的。
背景技术
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相间传质过程,可以用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去除液相中存在的残余有害物质而改变液相的理化特性(如加氢脱硫、吹脱改性)等,因此在化学工程、环境保护、食品饮料、生物医疗等领域中都存在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在水质净化、曝气增氧等领域中,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过程往往离不开溶气设备,早期的溶气设备仅采用简单的立式空罐结构,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促进气体向液相中的溶解,也因此被称为压力溶气罐。随着人们对溶气机理的认识以及不断深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溶气设备,具体可以分为填料式、射流式、旋流式、涡流式和内筒溢流式等。填料式溶气设备利用规整填料增大罐内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客观而言仍然存在高能耗、填料易堵塞等不足,溶气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型溶气罐的结构,其中射流式溶气设备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气液两相传质效率高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射流式溶气设备的典型特征是在罐体进水部位安装有射流器,水流经射流器时产生负压而抽吸空气,管内高速水流与吸入的空气相互切割,一方面增强液体紊动,降低液膜厚度;另一方面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气液溶解得更加充分。
例如:山东风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利ZL2021217676750中介绍了一种污水处理卧式溶气罐,罐两侧设有两个进液口,每个进液口对应一个文丘里式射流射流喷嘴,溶气罐中部设有溶气加强部件来提供气体,来水经过射流器对流喷出后与气体充分混合,以此来达到提高溶气效率的目的;但整体设备存在运行能耗高、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
唐山宇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利ZL2021209783089介绍了一种新型气浮设备的溶气罐结构,顶部设有与进液口连接的喷淋头,用来破碎液滴以增大液滴表面积;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来向水体中鼓入直径小于1㎜的气泡。通过设置喷淋头和微孔曝气器的形式来增加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时间,增强传质效率。但客观而言,下部的微孔曝气器在设备不工作时容易造成堵塞。
华东理工大学杨强等人在专利ZL2021106321129中提出了一种强化含硫废水氧化的装置及方法,其本质也是强化气液传质。总体采用立式结构,气液喷射单元在溶气罐下部,经过环形分布管将水和气体注入到多个射流喷嘴中,溶气罐中下部设有筛网与导流筒来提高气泡分布的均匀性。该装置可以增加气液混合液的湍流程度,增强传质效率。当然,当整套装置处于非作业状态时,在溶气罐底部倒置安装的射流喷嘴可能会被悬浮固体等介质堵塞。
美国专利US7159854-B2介绍了一种在液体中产生小气泡的装置和方法,总体采用立式罐体结构,气液在溶气罐外完成初次接触并垂直进入罐内,上部输送管底部设有小孔以及气液堵塞板,保证气水混合物从输送管底部径向向外排出,以气水混合物撞击溶气罐内壁的形式来强化传质,然后通过溶气罐中部水平挡板上的微孔对气泡进行二次破碎。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气液堵塞板的存在容易造成输送管底部压降、能耗过大问题,同时进行大处理量作业时很难保证较好的成泡效果。
美国专利US6485003-B2同样介绍了一种溶气装置及方法,主体结构有加速板、扩张溶气腔、螺旋叶片、气体回流管等;水体从加速板进入扩张溶气腔与气体进行接触,利用扩张腔来降低水流流速,来提高气泡的水力停留时间,其次利用罐底的螺旋叶片改变气泡的运行方向来提高气泡的浮升速度,同时依靠气体回流管将气泡汇集至扩张溶气腔以提高气体利用率。但客观而言,将气体入口设在扩张腔不利于提高溶气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多级强化溶气理念,提出一种新的可大处理量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以提高溶气效率。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包括罐体、布气管、喷嘴安装板、射流喷嘴、导流隔板、导流管以及中空引气管,其中,所述喷嘴安装板和所述导流隔板均与所述罐体相连接,所述射流喷嘴以及所述导流管分别安装在所述喷嘴安装板和所述导流隔板上,所述布气管与所述罐体相连通,通过所述布气管流向所述罐体的气体与所述射流喷嘴喷出的液体相接触;所述喷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导流隔板的上方且两者将所述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分为进水腔、溶气腔以及旋流脱气腔,所述中空引气管穿过所述导流隔板并位于所述溶气腔和所述旋流脱气腔内,所述导流管排出的气水混合物能产生旋流,大气泡由于离心力作用下通过所述中空引气管汇集到所述溶气腔内液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静止螺旋起旋元件,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位于所述导流管内,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的内部形成有流液通道,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的外表面分布有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所述斜管段设置在所述直管段的下方且两者相连接,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设置在所述直管段内,所述斜管段靠近所述罐体的内侧面,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斜管段之间的夹角为140°~160°;所述导流隔板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导流隔板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安装孔对应一所述导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底部缓冲板,所述底部缓冲板支撑在所述罐体内侧的底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板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出水口的上方,所述底部缓冲板位于所述中空引气管以及所述导流管的下方,所述底部缓冲板与所述罐体的周向内侧面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引气管竖直设置且轴线与所述罐体的轴线共线,所述中空引气管位于所述导流隔板下方的区段分布有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所述中空引气管直径的1/4~1/3,所述中空引气管的直径为所述罐体进液口直径的1/4~1/3。
进一步地,所述布气管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罐体上,所述布气管上设置沿所述布气管周向分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罐体上的孔,所述布气管用以与供气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安装板上设置射流喷嘴孔,所述射流喷嘴孔沿所述喷嘴安装板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射流喷嘴孔对应一个所述射流喷嘴,所述喷嘴安装板的顶面上设置缓流槽,所述缓流槽正对所述罐体上的进液口;所述射流喷嘴为锥直形射流喷嘴结构,所述射流喷嘴的出口直径与入口直径比为0.5~0.6。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包括顶盖部、筒形部和下封头,所述喷嘴安装板夹设在所述顶盖部和所述筒形部之间且三者通过法兰结构相连接,所述下封头段与所述筒形部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下封头段为椭圆封头,所述筒形部上存在锥形段,沿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锥形段的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侧面还设置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所述高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低液位传感器与和所述布气管相连接的供气设备相连接,当液位低于所述低液位传感器时,通过所述供气设备减小所述罐体内的气压,当液位高于所述高液位传感器时,通过所述电磁阀信号调节供气设备增大所述罐体内的气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气设备,包括供气设备、供液设备以及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所述供气设备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布气管相连接,所述供液设备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进液口相连接。
本发明基于多级强化溶气理念,提出一种大处理量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水流从罐体顶部的进水口进入进水腔,随后在水压作用下通过喷嘴安装板上固定均布的多个射流喷嘴进入锥形的溶气腔内,同时气体从环形的布气管注入溶气腔内,与从射流喷嘴中高速射出的水体射流接触,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碎化成气泡,完成初次溶气。接着气水混合物撞击罐内液面,在射流卷吸的作用下将液面上方的气体引入气液混合物中强化溶解,增强气液传质面积、加速气泡快速溶解,完成二次溶气,然后气水混合物通过导流隔板上固定均布的多个导流管继续向下流动,依靠导流管出口与罐体内壁的切向关系在腔内形成旋流,增大了气水混合物的水力停留时间,而且大气泡由于离心力作用向罐内中间汇集,通过中空引气管下部分布的小孔导流到液面上方的气相部分,大幅度提高了气体利用率。最后,溶气水以及携带少量微细气泡的流体从出水管排出罐外。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导流管内设置静止螺旋起旋元件,对气水混合物进行二次破碎;
采用双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信号调节压力开关,达到罐内液位自动控制的效果,可以在保证罐内湍流程度的前提下提升溶气效率,具有低能耗、流程简单、保障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流喷嘴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嘴安装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管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止螺旋起旋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溶气设备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1-顶盖部;2-进水腔;3-喷嘴安装板;4-射流喷嘴;5-布气管;6-溶气腔;7-中空引气管;8-导流隔板;9-导流管;10-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1-旋流脱气腔;12-底部缓冲板;13-出水管;14-罐体;15-离心泵;16-液相输入管线;17-泄压阀;18-气相通路;19-针阀;20-压力调节器;21-压力开关;22-溶气水出口管线;23-液位管;24-低液位传感器;25-高液位传感器;26-电磁阀;27-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包括罐体14、布气管5、喷嘴安装板3、射流喷嘴4、导流隔板8、导流管9以及中空引气管7,其中,喷嘴安装板3和导流隔板8均与罐体14相连接,射流喷嘴4以及导流管9分别安装在喷嘴安装板3和导流隔板8上,布气管5与罐体14的内部相连通,通过布气管5流向罐体14的气体与射流喷嘴4喷出的液体相接触;喷嘴安装板3设置在导流隔板8的上方且两者将罐体14的内部从上到下分为进水腔2、溶气腔6以及旋流脱气腔11,中空引气管7穿过导流隔板8并位于溶气腔6和旋流脱气腔11内,中空引气管7固定在导流隔板8上,导流管9排出的气水混合物能产生旋流,大气泡由于离心力作用下通过中空引气管7汇集到溶气腔6内液面的上方。
工作过程中,水流通过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顶部的进水口进入到进水腔2,在水压作用下,通过喷嘴安装板3上均相分布的射流喷嘴4进入溶气腔6内,随后从射流喷嘴4出口高速射出;同时气体从布气管3进入罐体内,高速水流与气体接触在剪切作用下形成气泡,实现初次溶气;随后气泡流高速撞击液面,强化气泡扩散,同时由于射流卷吸作用将液面上方的气体引入气水混合物中进行再次溶解,完成二次强化溶气。然后气水混合物通过导流隔板8上固定均布的多个导流管9继续向下流动,依靠导流管9出口与罐体14内壁的切向关系在腔内形成旋流,增加气水混合物的水力停留时间;大气泡通过离心力作用向腔内中间汇集,通过中空引气管7下部分布的小孔导流到液面上方的气相部分,以此来提高气体利用率。最后溶气水以及携带少量微细气泡的流体通过罐体14底部的出口管13排出罐外。
优选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位于导流管9内,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内部形成有流液通道,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外表面分布有叶片,叶片沿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通过在导流管9内安装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气水混合物将在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作用下二次破碎。参见图4,为透视图,示意出了导流管9内的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采用圆弧形叶片,其外轮廓最大半径与导流管9内径(上部直管段的内径)相同,两者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固定;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叶片数目一般为4~6片,叶片出口角一般为25°~30°,叶片高度(沿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内径的1/4~1/3,长度等于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沿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关于导流管9,参见图1和图4,导流管9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斜管段设置在直管段的下方且两者相连接,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设置在直管段内,斜管段靠近罐体14的内侧面,直管段和斜管段之间的夹角为140°~160°,优选150°;关于导流管9与导流隔板8的安装,导流隔板8上设置安装孔,安装孔沿导流隔板8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安装孔对应一导流管9。导流管9入口端面与导流隔板8的上端面平齐。导流管9的下部斜管段与旋流脱气腔11内壁紧贴且呈切向安装,以使从导流管9排出的气水混合物形成旋流。
优选地,参见图1,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底部缓冲板12,底部缓冲板12支撑在罐体14内侧的底面上,底部缓冲板12位于罐体14底部出水口的上方,底部缓冲板12位于中空引气管7以及导流管9的下方,底部缓冲板12与罐体14的周向内侧面之间存在间距。由于大气泡通过离心力作用向腔内中间汇集,底部缓冲板12可以阻挡旋流脱气腔11中间的大气泡通过罐体14底部的出口管13直接排出罐外,使得大气泡通过中空引气管7下部分布的小孔导流到液面上方的气相部分,以此来提高气体利用率。底部缓冲板12为圆盘状,与罐体14同轴设置,底部缓冲板12外轮廓直径一般为旋流脱气腔11内径的3/4~4/5。
关于中空引气管7,中空引气管7竖直设置且轴线与罐体14的轴线共线,中空引气管7位于导流隔板8下方的区段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中空引气管7直径的1/4~1/3,中空引气管7的直径为罐体14进液口直径的1/4~1/3,中空引气管长度为罐体14高度的2/3。
关于布气管5,布气管5呈环形套设在罐体14上,布气管5上设置沿布气管5周向分布的进气口,进气口插入罐体14上的孔,布气管5用以与供气设备相连接。参见图1,示意出了环形的布气管5套在罐体14上,布气管5在射流喷嘴4喷口端的外围,环形布气管5与罐体同轴心线固定连接。环形布气管5包括一个注气口和四个周相分布的进气口,注气口与气体管路连接,进气口插入罐体14上的孔与罐体14连通,以此实现周相均匀注气的目的。当然,布气管5的数量不限于仅是四个进气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喷嘴安装板3上设置射流喷嘴孔,射流喷嘴孔沿喷嘴安装板3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射流喷嘴孔对应一个射流喷嘴4,喷嘴安装板3的顶面上设置缓流槽,缓流槽正对罐体14上的进液口;参见图2,射流喷嘴4为锥直形射流喷嘴结构,射流喷嘴4收缩段的收缩角为14°,使得水流经过射流喷嘴4收缩段流速增大、静压力减小,射流喷嘴4在喷嘴安装板3上固定均布安装,射流喷嘴4入口端面与喷嘴安装板3的上端面平齐,射流喷嘴4出口直径与入口直径之比一般为0.5~0.6,喷嘴出口段长度(射流喷嘴4锥形段下端为喷嘴出口段)与喷嘴出口直径之比一般为1。另外,参见图2,用虚线示意出了喷嘴安装板3上朝向罐体14进液口的一侧设置缓流槽。
关于罐体14,参见图1,罐体14包括顶盖部1、筒形部和下封头,喷嘴安装板3夹设在顶盖部1和筒形部之间且三者通过法兰结构相连接,下封头段与筒形部的底端相连接,下封头段为椭圆封头,筒形部上存在锥形段,沿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从上到下的方向锥形段的直径逐渐增大,筒形部锥体段张角一般为8~10°,布气管5以及射流喷嘴4位于筒形部的直筒段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上还设置高液位传感器25和低液位传感器24,高液位传感器25和低液位传感器24与和布气管5相连接的供气设备相连接,当液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24时,通过供气设备减小罐体14内的气压,当液位高于高液位传感器25时,通过电磁阀26信号调节供气设备增大罐体14内的气压。
具体地,参见图6,示意出了罐体14、离心泵15、液相输入管线16、泄压阀17、气相通路18、针阀19、压力调节器20、压力开关21、溶气水出口管线22、液位管23、低液位传感器24、高液位传感器25、电磁阀26、压缩机27。工作过程中,水流通过离心泵15和液相输入管线16进入罐体14内,气体通过压缩机27和气相通路18通过进入到罐体14内。通过罐体14一侧液位管23内的双液位传感器实现对罐内液位的自动控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液位管23中布置了双液位传感器,当液位管23内液位高于高液位传感器25时,罐内液位较高,电磁阀26通电,通过信号调节控制气相通路18上的压力开关21与压力调节器20,增大通气压力使罐内液位下降;当液位管内液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24时,罐内液位较低,电磁阀26断电,降低通气压力使液位升高。当溶气罐内液位升高或降低过快时,通过手动调节针阀19来控制进入罐内的气体流量。通过上述过程来完成液位自动控制。水体完成溶气后,通过出水管线22排出罐外。
本发明基于多级强化溶气理念,提出一种大处理量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水流从罐体14顶部的进水法兰(进水口)进入进水腔2,随后在水压作用下通过喷嘴安装板3上固定均布的多个射流喷嘴4进入锥形的溶气腔6内,同时气体从环形的布气管5注入溶气腔6内,与从射流喷嘴4中高速射出的水体射流接触,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碎化成气泡,完成初次溶气。接着气水混合物撞击罐内液面,在射流卷吸的作用下将液面上方的气体引入气液混合物中强化溶解,增强气液传质面积、加速气泡快速溶解,完成二次溶气。然后气水混合物通过在导流隔板上固定均布的多个导流管9继续向下流动,一方面在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作用下发生二次破碎,一方面依靠导流管9下部斜管段出口与罐体内壁的切向关系在腔内形成旋流,不仅增大了气水混合物的水力停留时间,而且使得大气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腔内向中间汇集,通过中空引气管7下部分布的小孔,将气泡汇集并向上导流到液面上方的气相空间,提高气体利用率。最后溶气水以及携带少量微细气泡的流体通过底部缓冲板12与旋流脱气腔11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到达罐内底部,然后从出水管13排出罐外。
一种溶气设备,包括供气设备、供液设备以及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供气设备与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布气管5相连接,供液设备与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进液口相连接。参见图6,示意出了溶气设备。供液设备包括离心泵15和液相输入管线16,液相输入管线16与罐体14的进水口相连接;供气设备包括气相通路18和压缩机27等,气相通路18与布气管5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4)、布气管(5)、喷嘴安装板(3)、射流喷嘴(4)、导流隔板(8)、导流管(9)以及中空引气管(7),其中,
所述喷嘴安装板(3)和所述导流隔板(8)均与所述罐体(14)相连接,所述射流喷嘴(4)以及所述导流管(9)分别安装在所述喷嘴安装板(3)和所述导流隔板(8)上,所述布气管(5)与所述罐体(14)的内部相连通,通过所述布气管(5)流向所述罐体(14)的气体与所述射流喷嘴(4)喷出的液体相接触;
所述喷嘴安装板(3)设置在所述导流隔板(8)的上方且两者将所述罐体(14)的内部从上到下分为进水腔(2)、溶气腔(6)以及旋流脱气腔(11),所述中空引气管穿过所述导流隔板(8)并位于所述溶气腔(6)和所述旋流脱气腔(11)内,所述导流管(9)排出的气水混合物能产生旋流,大气泡由于离心力作用下通过所述中空引气管(7)汇集到所述溶气腔(6)内液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位于所述导流管(9)内,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内部形成有流液通道,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外表面分布有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9)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所述斜管段设置在所述直管段的下方且两者相连接,所述静止螺旋起旋元件(10)设置在所述直管段内,所述斜管段靠近所述罐体(14)的内侧面,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斜管段之间的夹角为140°~160°;所述导流隔板(8)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导流隔板(8)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安装孔对应一所述导流管(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还包括底部缓冲板(12),所述底部缓冲板(12)支撑在所述罐体(14)内侧的底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板(12)位于所述罐体(14)底部出水口的上方,所述底部缓冲板(12)位于所述中空引气管(7)以及所述导流管(9)的下方,所述底部缓冲板(12)与所述罐体(14)的周向内侧面之间存在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引气管(7)竖直设置且轴线与所述罐体(14)的轴线共线,所述中空引气管(7)位于所述导流隔板(8)下方的区段分布有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所述中空引气管(7)直径的1/4~1/3,所述中空引气管(7)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4)进液口直径的1/4~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5)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罐体(14)上,所述布气管(5)上设置沿所述布气管(5)周向分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罐体(14)上的孔,所述布气管(5)用以与供气设备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安装板(3)上设置射流喷嘴孔,所述射流喷嘴孔沿所述喷嘴安装板(3)的周向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射流喷嘴孔对应一个所述射流喷嘴(4),所述喷嘴安装板(3)的顶面上设置缓流槽,所述缓流槽正对所述罐体(14)上的进液口;
所述射流喷嘴(4)为锥直形射流喷嘴结构,所述射流喷嘴(4)的出口直径与入口直径比为0.5~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4)包括顶盖部(1)、筒形部和下封头,所述喷嘴安装板(3)夹设在所述顶盖部(1)和所述筒形部之间且三者通过法兰结构相连接,所述下封头段与所述筒形部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下封头段为椭圆封头,所述筒形部上存在锥形段,沿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锥形段的直径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侧面还设置高液位传感器(25)和低液位传感器(24),所述高液位传感器(25)和所述低液位传感器(24)与和所述布气管(5)相连接的供气设备相连接,当液位低于所述低液位传感器(24)时,通过所述供气设备减小所述罐体(14)内的气压,当液位高于所述高液位传感器(25)时,通过所述电磁阀(26)信号调节供气设备增大所述罐体(14)内的气压。
10.一种溶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设备、供液设备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所述供气设备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布气管(5)相连接,所述供液设备与所述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的进液口相连接。
CN202211050210.2A 2022-08-31 2022-08-31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Active CN115121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0210.2A CN115121137B (zh) 2022-08-31 2022-08-31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0210.2A CN115121137B (zh) 2022-08-31 2022-08-31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1137A true CN115121137A (zh) 2022-09-30
CN115121137B CN115121137B (zh) 2022-11-18

Family

ID=8338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0210.2A Active CN115121137B (zh) 2022-08-31 2022-08-31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11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67788U (zh) * 2016-01-18 2016-07-06 山东一博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高效射流压力溶气罐
CN107744732A (zh) * 2017-11-27 2018-03-0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
WO2022092221A1 (ja) * 2020-11-02 2022-05-05 オオノ開發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14849503A (zh) * 2022-07-07 2022-08-0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溶气设备
JP2022124122A (ja) * 2021-02-15 2022-08-25 アジア通株式会社 噴射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気体溶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67788U (zh) * 2016-01-18 2016-07-06 山东一博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高效射流压力溶气罐
CN107744732A (zh) * 2017-11-27 2018-03-0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
WO2022092221A1 (ja) * 2020-11-02 2022-05-05 オオノ開發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2022124122A (ja) * 2021-02-15 2022-08-25 アジア通株式会社 噴射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気体溶解装置
CN114849503A (zh) * 2022-07-07 2022-08-0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溶气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1137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2545A (en) Separator for removing gases from water
CN103058401B (zh) 一种高效自吸式离心潜水曝气机
WO2001097958A1 (fr) Generateur de bulles d'air fines et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bulles d'air fines muni de ce generateur
JP4791466B2 (ja) 液体流れに化学物質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60453A (zh) 液体的曝气
WO1979000895A1 (en) Water treating device
KR101654775B1 (ko) 기액 혼합 순환류 발생 장치
GB2471280A (en) Introducing gas into a liquid
CN106975375B (zh) 微气泡装置、脱硫设备、氧化以及提升水体含氧量的方法
US7744679B2 (en) Liquid—foam system
CN105836906A (zh) 一种高效离心式潜水曝气机
CN206692350U (zh) 提升式喷射旋流组合曝气器
KR100583052B1 (ko) 포기용량과 산기기능이 개선된 수중포기기
CN115121137B (zh) 大处理量射流式溶气罐及溶气设备
JP2011183328A (ja) 曝気装置
KR100437971B1 (ko) 유체 혼합기 및 이 혼합기가 구비된 수처리용 전해처리시스템
CN209778464U (zh) 一种多进气道射流曝气器
CN116477774A (zh) 一种多爪旋流喷射筛网强化曝气装置及曝气过程
CN110316812A (zh) 一种基于气动旋流强制掺混技术的高效曝气器及应用
CN112939212B (zh) 一种利用液力剪切产生微细气泡强化曝气的装置和方法
CN213644075U (zh) 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和烃油加氢反应器
CN210974049U (zh) 一种基于气动旋流强制掺混技术的高效曝气器
CN217725376U (zh) 一种旋风式气体分布器
CN111018100A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2272770U (zh) 一种沉入式多管射流曝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