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9042A -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9042A
CN115119042A CN202210720307.3A CN202210720307A CN115119042A CN 115119042 A CN115119042 A CN 115119042A CN 202210720307 A CN202210720307 A CN 202210720307A CN 115119042 A CN115119042 A CN 115119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ntenna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modul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03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
冯峰
史宝玉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203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90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9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90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950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3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4Deco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video decoders which are asymmetric with respect to the en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源通信模组;发射端,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组;以及接收端,其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天线和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通信模组;其中,所述视频源与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信;以及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Description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传输超高清视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WiFi6技术(或称为IEEE 802.11.ax)为第六代无线网络技术。WiFi6技术使用了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以同时与多达8个设备通信,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最高速率可达9.6Gbps。WiFi6技术还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发射波束成形,以分别提高效率和网络容量。
相比于上一代的WiFi5技术(802.11ac),在频段方面,WiFi5技术只涉及5GHz,WiFi6技术则覆盖2.4/5GHz,完整涵盖低速与高速设备。在调制模式方面,WiFi6技术支持1024-QAM,高于WiFi5技术的256-QAM,数据容量更高,意味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使得最大传输速率由WiFi5技术的3.5Gbps,提升到了WiFi6技术的9.6Gbps,理论速度提升了近3倍。
毫米波技术(802.11ad)主要用于实现家庭内部无线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毫米波技术使用高频载波的60GHz频谱。毫米波技术可以在MIMO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多信道的同时传输,而每个信道的传输带宽都将超过1Gbps。毫米波技术的载频为60GHz,速度是7Gbps。
但是60GHz载波的绕射能力很差,而且在空气中信号衰减很厉害,其传输距离、信号覆盖范围都大受到影响,这使得毫米波技术只能应用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源通信模组;发射端,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组;以及接收端,其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天线和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通信模组;其中,所述视频源与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信;以及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系统还包括显示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和编码压缩组件,以及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输出将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第一指令信号或将所述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指令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所述发射端的第一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以及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包括编码压缩组件;所述视频源的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所述视频源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以及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上述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使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进行通信;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使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视频源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和编码压缩组件,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输出将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第一指令信号或将所述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指令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通过所述发射端的第一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包括编码压缩组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通过所述视频源,将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同时利用WiFi6技术(或称为IEEE802.11.ax)和毫米波技术(802.11ad),充分利用了两种技术的优点,避免了每个技术的缺点,以在该系统应用于高清音视频信号(甚至是超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时,依据视频源配置,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案,进行数据编码压缩方式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无缝切换,实现低时延高速率的超高清视频传输,进而实现画质保真和实时直播双重极致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对超高清视频的画质保真的追求,以及享受实时直播带来的临场观感体验。
附图说明
根据各种公开的实施例,以下附图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示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具体应用。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接收端的具体结构。
图5示出了通过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通过图2所示的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以下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公开。应当注意,本文中呈现的一些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其不是穷举的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
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源通信模组(WiFi6通信模组);发射端,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天线(毫米波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组(毫米波通信模组);和接收端,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天线(毫米波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组(毫米波通信模组)、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天线(WiFi6天线)和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通信模组(WiFi6通信模组);其中,所述视频源与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基于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信;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基于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以下参照附图1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1,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通信模组(源通信模组)12;发射端2,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天线(第一天线)21和与所述毫米波天线21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22;和接收端3,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天线(第二天线)31和与所述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32、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天线(第三天线)35和与所述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通信模组(第三通信模组)34;其中,所述视频源1与所述发射端2通过第一接口(如,USB3.0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基于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WiFi6天线35通信;所述发射端2的所述毫米波21基于第二通信方式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毫米波31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WiFi6天线35直接通信;所述发射端2的所述毫米波天线21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毫米波天线31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系统还包括显示端4。该显示端4包括显示器41、电源44、中央处理单元(CPU)43、摄像头42和扬声器45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1还包括编码压缩组件11和指令接收模块13,所述指令接收模块13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输出将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第一指令信号或将所述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指令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13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时,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视频源1的第一数据(如,视频内容,或视频源的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或用于控制各模块的控制指令)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3。接收端3的WiFi6天线35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被配置为接收来自WiFi6天线35的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例如,通过USB 2.0接口)传输到显示端4以用于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11被配置为对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如,超高清视频内容或图像)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如,USB 3.0接口)传输到发射端2。所述发射端2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视频源1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发射端2的毫米波天线21;发射端2的毫米波天线2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端2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的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13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时,所述编码压缩组件11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11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接收端3的毫米波天线3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端2的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接收端3的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接收端3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被配置为接收来毫米波天线31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接收端3的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第三数据,并将所生成的第三数据通过第三接口(如,HDMI2.0接口)传输到显示端4,以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还被配置为(例如,通过USB 2.0接口)接收来自显示端4的信号(如,来自显示端4的摄像头42或扬声器45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接收端3的WiFi6天线35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的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通过WiFi6通信方式直接传输到视频源1的WiFi6通信模组1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还包括电源37,以用于对接收端3内的各部件(包括毫米波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WiFi6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进行供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还包括壳体36,以用于对接收端3内的各部件(如,包括毫米波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WiFi6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以及电源37)进行固定和保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端2还包括壳体23,以用于对发射端2内的各部件(包括毫米波天线21和与毫米波天线2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进行固定和保护。
以下参照附图2描述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1,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通信模组(源通信模组)12;发射端2,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天线(第一天线)21和与所述毫米波天线21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22;和接收端3,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天线(第二天线)31和与所述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32、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天线(第三天线)35和与所述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WiFi6通信模组(第三通信模组)34;其中,所述视频源1与所述发射端2通过第一接口(如,HDMI 2.0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基于第一通信方式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WiFi6天线35通信;所述发射端2的所述毫米波21基于第二通信方式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毫米波31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1的所述WiFi6通信模组12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WiFi6天线35直接通信;所述发射端2的所述毫米波天线21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3的所述毫米波天线31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系统还包括显示端4。该显示端4包括显示器41、电源44、中央处理单元(CPU)43、摄像头42和扬声器45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视频源1的WiFi6通信模组12被配置为将来自视频源1的第一数据(如,视频内容,或视频源的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或用于控制各模块的控制指令)直接传输到接收端3。接收端3的WiFi6天线35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视频源1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被配置为接收来自WiFi6天线35的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例如,通过USB 2.0接口)传输到显示端4以用于进行显示。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射端2包括编码压缩组件24。视频源1被配置为将第二数据(如,超高清视频内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如,HDMI2.0接口)传输到发射端2。发射端2的编码压缩组件24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对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发射端2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发射端2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被配置为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发射端2的毫米波天线21;发射端2的毫米波天线2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端2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的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接收端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接收端3的毫米波天线3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发射端2的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接收端3的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接收端3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被配置为接收来毫米波天线31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接收端3的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第三数据,并将所生成的第三数据通过第三接口(如,HDMI2.0接口)传输到显示端4,以进行显示。
由于视频源1不能进行视频编码压缩而需要发射端2对视频内容进行编码压缩,因此,需要将发射端2设计为具有良好的散热,以保证超高清视频的稳定可靠传输。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还被配置为(例如,通过USB 2.0接口)接收来自显示端4的信号(如,来自显示端4的摄像头42或扬声器45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接收端3的WiFi6天线35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接收端3的WiFi6通信模组34的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通过WiFi6通信方式直接传输到视频源1的WiFi6通信模组1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还包括电源37,以用于对接收端3内的各部件(包括毫米波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WiFi6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进行供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还包括壳体36,以用于对接收端3内的各部件(如,包括毫米波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WiFi6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以及电源37)进行固定和保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端2还包括壳体23,以用于对发射端2内的各部件(包括毫米波天线21和与毫米波天线2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22,以及编码压缩组件24)进行固定和保护。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同时利用WiFi6技术(或称为IEEE 802.11.ax)和毫米波技术(802.11ad),充分利用了两种技术的优点,避免了每个技术的缺点,以在该系统应用于高清音视频信号(甚至是超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时,依据视频源配置,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案(也可以由用户选择采用毫米波技术或WiFi6技术来传输视频),进行数据编码压缩方式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无缝切换,实现低时延高速率的超高清视频传输,进而实现画质保真和实时直播双重极致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对超高清视频的画质保真的追求,以及享受实时直播带来的临场观感体验。
替代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传输系统中,用户也可以选择通过视频源1的WiFi6通信模组12传输视频内容。以此方式传输的视频内容,由于压缩方式产生的损失很大,所以所传输的视频内容没有通过毫米波技术传输的视频内容清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具体应用。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视频源1可以是具有WiFi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等。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视频源1可以是具有WiFi功能的其他电子产品,如ipad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端4可以为高清显示器。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显示端4可以为能够播放高清视频的其他类型的显示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视频源1中预装一个软件应用程序来决定是否启用WiFi6来辅助传输视频。如果在视频源1中进行编码压缩任务(即,如图1所示,视频源1包括编码压缩组件11,其被配置为对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如,超高清视频内容或图像)进行编码压缩操作,而发射端2不包括编码压缩组件24),则不启用WiFi6;如果在视频源1中不进行编码压缩任务(即,如图2所示,发射端2包括编码压缩组件24,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对来自视频源1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而视频源1不包括编码压缩组件11),则启用WiFi6辅助传输视频。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视频源1都预装有软件应用程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视频源1包括视频输出接口形式,包括不限于USBType-C、DP、HDMI等接口;视频源1的处理器为Core i7以上、RAM为8GB或者8GB以上的配置,并且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从而保证超高清视频编码效率,以及满足超高强视频实时编码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码压缩方法包括:MPEG数字视频格式和AVI数字视频格式。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端2作为USB网络设备直接连接到视频源1。如需与WiFi6网络同时使用,需先连接好发射端2,再启用WiFi6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USB 2.0的最大传输带宽为480Mbps,而USB 3.0的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USB 3.0的带宽能满足超高清内容大量数据传输。USB 2.0用来传输来自显示端4的摄像头,扬声器的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端4还可以具有触控功能。通过用户在显示端4进行触控操作,接收端3被配置为接收由触控事件产生的触控数据,并将该触控数据传输到接收端3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以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通过显示端4的触控功能对接收端3进行控制。
下面通过图4来介绍接收端3的具体配置。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接收端的具体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端3包括可以包括处理器1002、存储介质1004、毫米波天线(第二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二通信模组)32、WiFi6天线(第三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第三通信模组)34、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以及多个I/O接口。可以省略某些装置以及可以包括其他装置以更好的描述相关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I/O接口包括两个USB 3.0接口,其分别被配置为连接毫米波通信模组32与处理器1002,以及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与处理器1002;PCIe接口,其被配置为连接WiFi6通信模组34与处理器1002;HDMI接口,其用于将通过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处理生成的4K60fps格式的数据输出到显示端4;以及两个USB接口(USB 2.0),其被配置为使接收端3与显示端4进行通信。
HDMI接口和PCIe接口都可以用于进行超高清视频内容的大量数据的传输。
处理器1002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1002可以包括用于多线程或并行处理的多个核心。处理器1002可以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序列以执行各个过程。
存储介质1004可以包括存储器模块(如,ROM、RAM、闪存模块)和大容量存储器(如,CD-ROM和硬盘)等。存储介质1004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在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1002执行时实现各种过程。例如,存储介质1004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在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1002执行时实现各种算法。存储介质1004可以存储从发射端2发射的全部视频内容或图像内容,从而在用户由于某些原因而无法实时观看直播时,供用户在直播之后的任何时间随时观看。
关于毫米波天线31和与毫米波天线31对应设置的毫米波通信模组32、WiFi6天线35和与WiFi6天线35对应设置的WiFi6通信模组34、解编码解压缩组件33的操作,已经在上面描述过了,因此不再重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顺序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方面所描述的传输系统实现,所述传输系统包括:视频源,其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源通信模组;发射端,其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组;和接收端,其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天线和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通信模组;其中,所述视频源与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信;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图5示出了通过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时,
S51: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S52: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S53: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S54: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S55:通过所述发射端的第一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以及
S56: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时,本公开的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通过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S52’: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图6示出了通过图2所示的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S62: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S63: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S64:通过所述视频源,将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S65: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
S66: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
S67: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传输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传输方法同时利用WiFi6技术(或称为IEEE 802.11.ax)和毫米波技术(802.11ad),充分利用了两种技术的优点,避免了每个技术的缺点,以在该系统应用于高清音视频信号(甚至是超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时,依据视频源配置,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案(也可以由用户选择采用毫米波技术或WiFi6技术来传输视频),进行数据编码压缩方式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无缝切换,实现低时延高速率的超高清视频传输,进而实现画质保真和实时直播双重极致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对超高清视频的画质保真的追求,以及享受实时直播带来的临场观感体验。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配置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操作可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这些操作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SIC或ASSP、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设计成产生本文公开的配置的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例如,这样的配置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实现为硬连线电路、实现为被制造到专用集成电路中的电路配置、或者实现为被加载到非易失性存储中的固件程序、或者作为机器可读代码从数据存储介质加载或加载到数据存储介质中的软件程序,这样的代码是可由诸如通用处理器或其他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逻辑元件阵列执行的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中,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非易失性RAM(NVRAM),例如闪存RA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或CD-ROM;或者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说明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在替代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式。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于用户终端中。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其不是穷举的,也不是要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或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前面的描述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最佳模式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合于所考虑的特定使用或实现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其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术语都意味着其最广泛的合理意义。因此,术语“本发明(the invention、the presentinvention)”等不一定将权利要求范围限制为特定实施例,并且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引用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不应推断出这样的限制。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来限定。此外,这些权利要求可能涉及使用“第一”、“第二”等,随后是名词或元素。这些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命名法,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对由这些命名法所修改的元件的数量进行限制,除非已经给出了特定的数量。所描述的任何优点和益处可能不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改变。此外,本公开中的元件和组件都不是要贡献给公众,无论该元件或组件是否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明确叙述。

Claims (16)

1.一种传输系统,包括:
视频源,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源通信模组;
发射端,包括基于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组;以及
接收端,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天线和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三通信模组;其中,所述视频源与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通信;以及
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还包括显示端;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视频源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和编码压缩组件,以及
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输出将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第一指令信号或将所述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指令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响应于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
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所述发射端的第一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
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响应于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
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以及
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发射端包括编码压缩组件;
所述视频源的源通信模组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所述视频源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
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
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以及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端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被配置为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
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9.一种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系统实现的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使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进行通信;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使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基于WiFi6的通信协议;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协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视频源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和编码压缩组件,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来输出将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第一指令信号或将所述视频数据从所述视频源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第二指令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通过所述发射端的第一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
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在所述指令接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指令信号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编码压缩组件,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编码压缩组件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发射端包括编码压缩组件;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视频源的源通信模组,将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直接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到与所述第三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天线的所述第一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一数据通过第二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用于进行显示;
通过所述视频源,将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传输到所述发射端;
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编码压缩组件,接收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对来自所述视频源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操作,并将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
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接收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
通过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来自所述显示端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三通信模组的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视频源的所述源通信模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包括解编码解压缩组件;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所述处理后的第二数据,并将该处理后的第二数据传输到所述接收端的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第二通信模组,接收来所述第二天线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
通过所述接收端的所述解编码解压缩组件,对接收到的处理后的编码压缩后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编码解压缩操作,以生成4K60fps格式的视频数据,并将所生成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三接口传输到所述显示端,以进行显示。
CN202210720307.3A 2022-06-23 2022-06-23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51190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0307.3A CN115119042A (zh) 2022-06-23 2022-06-23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PCT/CN2023/091950 WO2023246317A1 (zh) 2022-06-23 2023-05-04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0307.3A CN115119042A (zh) 2022-06-23 2022-06-23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9042A true CN115119042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0307.3A Pending CN115119042A (zh) 2022-06-23 2022-06-23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9042A (zh)
WO (1) WO20232463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317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302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超高清视频图像的多信道传输子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6060468A (zh) * 2016-06-23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采集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和视频传输方法
CN207869294U (zh) * 2018-02-01 2018-09-14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无线传输系统
CN208656897U (zh) * 2018-08-03 2019-03-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系统
CN110868426A (zh) * 2019-11-28 2020-03-06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200100125A1 (en) * 2018-09-26 2020-03-26 Apple Inc. Rate Feedback for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
CN110999232A (zh) * 2017-07-12 2020-04-10 美光科技公司 用于优化装置之间的通信路由和网络中的资源重新分配的系统
CN111083170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510763A (zh) * 2020-04-10 2020-08-07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2511202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通信系统
CN114640879A (zh) * 2022-03-21 2022-06-17 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扩展坞、无线扩展坞系统及系统的投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4418A (ja) * 2008-12-26 2010-07-08 Panasonic Corp 無線映像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84663A (zh) * 2019-10-25 2020-02-11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95292A (zh) * 2019-10-31 2020-04-10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119042A (zh) * 2022-06-23 2022-09-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302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超高清视频图像的多信道传输子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6060468A (zh) * 2016-06-23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采集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和视频传输方法
CN110999232A (zh) * 2017-07-12 2020-04-10 美光科技公司 用于优化装置之间的通信路由和网络中的资源重新分配的系统
CN207869294U (zh) * 2018-02-01 2018-09-14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无线传输系统
CN208656897U (zh) * 2018-08-03 2019-03-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系统
US20200100125A1 (en) * 2018-09-26 2020-03-26 Apple Inc. Rate Feedback for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
CN110868426A (zh) * 2019-11-28 2020-03-06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083170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510763A (zh) * 2020-04-10 2020-08-07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2511202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通信系统
CN114640879A (zh) * 2022-03-21 2022-06-17 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扩展坞、无线扩展坞系统及系统的投屏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317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6317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4277B1 (en) Low latency screen mirroring
EP3343935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image reproduction system
US20120042102A1 (e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and display mirroring method thereof
US10306179B2 (en) Image provi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providing system
WO2020248909A1 (zh) 视频解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335775B2 (ja) 超広帯域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要求されるスループット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可読媒体
CN101438615A (zh) 在无线网络上发送/播放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无线装置
CA2737842C (en) Remote user interface
US20150178032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remote multimedia sink devices
WO2021168649A1 (zh) 多功能接收设备和会议系统
CN105721934A (zh) 视频的无线传输设备、视频播放设备、方法及系统
EP4037321A1 (en)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246317A1 (zh)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US20120054806A1 (en) Methods circuits & systems for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US202200387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991812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8026790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devic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CN114979541A (zh) 一种视频显示系统
CN115878058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云终端、云服务器、存储介质
EP3461303B1 (en) Server device, user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and streaming system
US11985386B2 (en) Remote user interface
CN113115039B (zh) 工作频率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683570B (zh) 無線訊息收發系統
JP605191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16156103A (zh) 动态调节视频画质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