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5292A -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5292A
CN110995292A CN201911055737.2A CN201911055737A CN110995292A CN 110995292 A CN110995292 A CN 110995292A CN 201911055737 A CN201911055737 A CN 201911055737A CN 110995292 A CN110995292 A CN 110995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struction
receiving end
interface
protocol data
data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57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炳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57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5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接收端将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发送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采用本申请,一方面,传输过程中,信号传输时所受的干扰较少,另一方面,降低了布线所需成本,用户体验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传统设备的物联网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大多传统设备之间的通信还是主要通过电路或网线连接的方式实现的,这种实现方式下,所涉及的通信线路较为复杂,布线所需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其中,接收端可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到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的第一特定控制指令,以实现对第一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传输过程中,信号传输所受的干扰较少,另一方面,降低了布线所需成本,用户体验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或者,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当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相连接的第一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或者,
当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相连接的第一设备,具体为:
则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指令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发送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
所述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
当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或者,
当发送端通过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包括:获取单元、第一封装单元、第一调制解调单元、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包括:接收单元、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第一解封装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
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一解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指令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包括:获取单元、第二封装单元、第三调制解调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三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单元、第四调制解调单元、第二解封装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
所述第四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二解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及与所述第一存储器相连的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存储器及与所述第二存储器相连的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一存储器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存储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所述的指令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控制指令,所述程序控制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所述的指令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所述的指令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首先,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进而,接收端将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然后,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接着,发送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最后,发送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申请,接收端可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到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的第一特定控制指令;一方面,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传输所受的干扰较少,另一方面,减少了布线所需成本,用户体验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指令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指令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设备支持传输各种类型的视频、并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设备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设备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设备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为了更好地阐明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接口从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中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将上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发送端,以控制与发送端相连的视频源设备(如:摄像头)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方法。
参见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01、接收端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相关设备的程序控制指令。应当说明的,程序控制指令可包括但不限于: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和有条件转移)、程序调用指令及返回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式:
方式1: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步骤:
步骤1:笔记本电脑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2: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RS232接口,接收由上述笔记本电脑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应当说明的,上述笔记本电脑与接收端之间可通过接收端的 RS232接口进行连接。
方式2: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步骤:
步骤1:笔记本电脑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2: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USB接口,接收由上述笔记本电脑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应当说明的,上述笔记本电脑与接收端之间可通过接收端的USB 接口进行连接。
S102、接收端可将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具体的,首先,接收端将通过接收端中RS232芯片上的RS232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RS232协议进行封装操作,进而,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 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接收端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接着,接收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 (Transition-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最后,接收端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应当说明的,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
应当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包可包括:TCP/IP协议定义了的可在因特网上进行传输的包,如IP数据报(IP Datagram),UDP数据包。其中,IP数据报可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应当说明的,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首部包括源地址(IP协议地址)和目的地址(IP协议地址)。
S103、接收端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具体可包括下述方式:
接收端可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并结合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将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如:低频信号)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如:高频信号)上,并通过第一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应当说明的,将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如:高频信号)上,可包括:调频、调幅及调相三种方式。
应当说明的,载波为一种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用于承载协议数据流的子载波的频率大约位于60Ghz频段,应当说明的,通信载波为60Ghz频段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属于毫米波通信技术。
更具体的,接收端可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并结合OFDM技术将IP数据报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并可通过第一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IP数据报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接收端还可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并结合OFDM技术将UDP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并可通过第一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 UDP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S104、发送端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具体的,发送端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从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如:高频信号)中恢复出特定协议数据流(如:低频信号)。
应当说明的,发送端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从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中恢复出特定协议数据流的过程为:接收端将码流数据封装成协议数据流,并将协议数据流进行调制的逆过程。
S105、发送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具体的,发送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具体可包括下述方式:
方式1:发送端可将IP数据报形式的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得到特定码流数据。
方式2:发送端可将UDP数据包形式的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得到特定码流数据。
当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种场景:
场景1:当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下面结合图2对所述场景1所述内容进行阐述。
如图2所示,图2所示场景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工作步骤:
工作步骤1:笔记本电脑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控制指令(如:用户输入的命令行);
工作步骤2:接收端可通过接收端的RS232接口从笔记本电脑中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3:接收端将通过接收端中RS232芯片上的RS232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RS232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 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接收端中 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接收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接收端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4: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工作步骤5:发送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6:发送端可通过发送端中RS232芯片及CPU,并结合RS232协议、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发送端的RS232接口发送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给摄像头等视频源设备,以对摄像头进行控制(如:控制摄像头进行旋转)。
场景2:当接收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下面结合图3对所述场景2所述内容进行阐述。
如图3所示,图3所示场景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工作步骤:
工作步骤1:鼠标、键盘、显示器(如:可触摸显示屏)等输入设备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2:接收端可通过接收端的USB接口从鼠标、键盘及显示器(如:可触摸显示屏)等输入设备中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3:接收端将通过接收端中USB芯片上的USB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USB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 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CPU上的UART 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接收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 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接收端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4: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工作步骤5:发送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6:发送端可通过发送端中USB芯片及CPU,并结合USB协议、 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发送端的USB接口发送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给笔记本电脑等视频源设备,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图2、图3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对本申请做出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方法,首先,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进而,接收端将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然后,接收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 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接着,发送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最后,发送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接收端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 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到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的第一特定控制指令,一方面,传输过程中,信号传输所受的干扰较少,另一方面,减少了线路布线所需成本,用户体验较高。
为了更好地阐明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接口从输入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中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将上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接收端,以控制与接收端相连的输出设备(如:投影仪)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指令传输方法。
参见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401、发送端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指令为:可用于控制相关设备的程序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式:
方式1: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步骤:
步骤1:笔记本电脑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控制指令;
步骤2: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RS232接口,接收由上述笔记本电脑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应当说明的,上述笔记本电脑与发送端之间可通过发送端的RS232接口进行连接。
方式2: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步骤:
步骤1:笔记本电脑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控制指令;
步骤2: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USB接口,接收由上述笔记本电脑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应当说明的,上述笔记本电脑与发送端之间可通过发送端的USB 接口进行连接。
S402、发送端可将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具体的,首先,发送端将通过发送端中RS232芯片上的RS232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RS232协议进行封装操作,进而,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发送端中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接着,发送端通过CPU 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最后,发送端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应当说明的, 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可有效防止外部电磁干扰。
S403、发送端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具体可包括下述方式:
发送端可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并结合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将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如:低频信号)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如:高频信号)上,并通过第二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更具体的,发送端可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并结合OFDM技术将IP数据报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并可通过第二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IP数据报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发送端还可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并结合OFDM技术将UDP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加载到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并可通过第二射频收发机将加载有 UDP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的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S404、接收端可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具体的,接收端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从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如:高频信号)中恢复出特定协议数据流(如:低频信号)。
应当说明的,接收端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从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中恢复出特定协议数据流的过程为:发送端将码流数据封装成协议数据流,并将协议数据流进行调制的逆过程。
S405、接收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可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具体的,接收端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具体可包括下述方式:
方式1:接收端可将IP数据报形式的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得到特定码流数据。
方式2:接收端可将UDP数据包形式的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得到特定码流数据。
当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种场景:
场景3:当发送端通过接收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接收端的第四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下面结合图5对所述场景3所述内容进行阐述。
如图5所示,图5所示场景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工作步骤:
工作步骤1:笔记本电脑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控制指令(如:用户输入的命令行);
工作步骤2:发送端可通过发送端的RS232接口从笔记本电脑中获取到第二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3:发送端可将通过发送端中RS232芯片上的RS232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基于RS232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发送端中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发送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发送端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4:发送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工作步骤5:接收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6:接收端可通过接收端中RS232芯片及CPU,并结合RS232协议、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接收端的RS232接口发送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给投影仪等显示设备,以对投影仪进行控制(如:对投影仪进行启动或关机)。
场景4:当发送端通过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下面结合图6对所述场景4所述内容进行阐述。
如图6所示,图6所示场景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工作步骤:
工作步骤1:笔记本电脑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2:发送端可通过发送端的USB接口从笔记本电脑中获取到第二控制指令;
工作步骤3:发送端将通过发送端中USB芯片上的USB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USB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 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发送端中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发送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发送端可将上述 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4:发送端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工作步骤5:接收端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工作步骤6:接收端可通过接收端中USB芯片及CPU,并结合USB协议、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接收端的USB接口发送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给投影仪等显示设备,以对投影仪进行控制(如:对投影仪进行开机或关机。
应当说明的,图5、图6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对本申请做出限制。
应当说明的,图4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未阐述的定义和说明,请参见图1 所述的方法实施例。
为了便于实施图1所述的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可用于实现图1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图7所示的指令传输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 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内容。如图7所示,系统70可包括:接收端701和发送端 702;应当说明的,接收端701和发送端702之间可通过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其中,
接收端701可包括:获取单元7011、第一封装单元7012、第一调制解调单元7013、发送单元7014;
获取单元7011,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封装单元7012,可用于将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第一调制解调单元7013,可用于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发送单元7014,可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702;
发送端702可包括:接收单元7021、第二调制解调单元7022、第一解封装单元7023;
接收单元7021,可用于接收发送单元7014发送的调制后的信号;
第二调制解调单元7022,可用于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第一解封装单元7023,可用于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第一特定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与发送端702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应当说明的,获取单元7011,具体可用于:
通过接收端701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或者,
通过接收端701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当获取单元7011通过接收端701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发送端702的第二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应当说明的,当获取单元7011通过接收端701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第一特定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与发送端702的第二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应当理解,系统70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例子,并且,系统70可具有比示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具有部件的不同配置实现。
可理解的,关于图7的系统70包括的功能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 1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实施图4所述的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可用于实现图4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图8所示的指令传输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 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内容。如图8所示,系统80可包括:发送端801和接收端 802;应当说明的,接收端801和发送端802之间可通过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其中,
发送端801可包括:获取单元8011、第二封装单元8012、第三调制解调单元8013、发送单元8014;
获取单元8011,可用于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第二封装单元8012,可用于将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第三调制解调单元8013,可用于将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发送单元8014,可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802可包括:接收单元8021、第四调制解调单元8022、第二解封装单元8023;
接收单元8021,可用于接收发送单元8014发送的调制后的信号;
第四调制解调单元8022,可用于将接收到的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第二解封装单元8023,可用于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接收端802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获取单元8011,具体可用于:
通过发送端801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
通过发送端801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应当说明的,当获取单元8011通过发送端801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与接收端802的第四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应当说明的,当获取单元8011通过发送端801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与接收端802的第四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应当理解,系统80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例子,并且,系统80可具有比示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具有部件的不同配置实现。
可理解的,关于图8的系统80包括的功能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 4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图9中的设备可为:图1中所述的接收端或图4中的发送端,具体的,
如图9所示,设备90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端口9011、第一处理器9012 及第一存储器9013。其中,输入端口9011、第一处理器9012、第一存储器9013、输出端口9014之间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应当说明的,第一存储器9013与第一处理器9012耦合,第一存储器9013 可用于存储设备90获取到的控制指令。
输入端口9011,可包括:图1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第一USB接口,或图4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第三USB 接口;应当说明的,输入端口9011,可用于设备90从与设备90相连的键盘、鼠标、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等输入设备中获取到控制指令。
输出端口9014,可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其他设备。
应当说明的,第一处理器9012可包括但不限于:CPU、RS232芯片或USB 芯片。
当第一处理器9012包括:CPU、RS232芯片时,
第一处理器9012可将基于RS232芯片上的RS232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RS232协议进行封装操作,进而,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 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接收端的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接着,设备90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最后,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当第一处理器9012包括:CPU、USB芯片时,
第一处理器9012可将基于USB芯片上的USB接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USB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设备90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可将上述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可理解的,第一存储器9013,可用于存储:从与设备90相连的输入设备中获取的控制指令,还可存储用于对设备90对控制指令进行处理的程序。
应当说明的,第一存储器901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第一存储器9013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 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第一存储器 9013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第一存储器9013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应当理解,设备90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例子,并且,设备90可具有比示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具有部件的不同配置实现。
可理解的,关于图9的设备90包括的功能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 1、图4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设备,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0中的设备可为:图1中所述的发送端或图4中的接收端,具体的,
如图10所示,设备10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端口1011、第二处理器1012 及第二存储器1013。其中,输入端口1011、第二处理器1012、第二存储器1013、输出端口1014之间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应当说明的,第二存储器1013与第二处理器1012耦合,第二存储器1013 可用于存储设备10获取到的控制指令。
输入端口1011,可包括:图1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的第二RS232接口、第二USB接口,或图4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接收端的第四RS232接口、第四USB 接口。
应当说明的,输入端口1011,可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所发送的调制后的信号;
输出端口1014,可用于:将处理后所获得的特定指令,输出到其他设备,以对上述其他设备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第二处理器1012可包括但不限于:CPU、RS232芯片或USB 芯片。
当第二处理器1012包括:CPU、RS232芯片时,
第二处理器1012可将基于RS232芯片及CPU,并结合RS232协议、UART 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发送端的RS232接口发送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给其他设备,以对其他设备(如:对与设备10相连的摄像头进控制或对与设备10相连的投影仪进控制) 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当第二处理器1012包括:CPU、USB芯片时,
第二处理器1012可将基于USB芯片及CPU,并结合USB协议、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设备10的USB接口发送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给其他设备,以对其他设备进行控制(如:对与设备10相连的摄像头进行控制)。
可理解的,第二存储器1013,可用于存储从与设备10相连的输入设备中获取控制指令,还可存储用于对设备10对控制指令进行处理的程序。
应当说明的,第二存储器101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第二存储器1013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 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第二存储器 1013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第二存储器1013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应当理解,设备10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例子,并且,设备10可具有比示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具有部件的不同配置实现。
可理解的,关于图10的设备10包括的功能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1、图4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又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可用于实现图1或图4中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图11所示的指令传输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内容。
如图11所示,系统11可包括:设备90、设备10;其中,设备90与设备 10之间可通过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其中,
设备90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端口9011、第一处理器9012及第一存储器 9013。其中,输入端口9011、第一处理器9012、第一存储器9013、输出端口 9014之间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设备10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端口1011、第二处理器1012及第二存储器 1013、输出端口1014、输出端口1014。其中,输入端口1011、第二处理器1012、第二存储器1013、输出端口1014之间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应当说明的,在情形1下,即当设备90的输入端口9011用于从与设备90 相连的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输入设备中获取到控制指令时,
第一处理器9012可用于,将基于输入接口9011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接口协议(RS232协议或USB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并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 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且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可将上述TMDS 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相应的,输入端口1011,还可用于接收设备90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所发送的调制后的信号;
相应的,第二处理器1012可结合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设备10的输出接口1014 发送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给与设备10相连的摄像头,以对摄像头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在情形2下,即当设备90的输入端口9011用于从与设备90 相连的笔记本电脑等输入设备中获取到控制指令时,
第一处理器9012可用于,将基于输入接口9011所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接口协议(RS232协议或USB协议)进行封装操作,并将上述封装处理后的数据经过UART协议进行再次封装处理,并将上述再次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基于 CPU上的UART接口,输入到上述CPU中,且可通过CPU将上述再次封装后的数据基于TMDS协议,封装成TMDS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可将上述TMDS 信号形式的协议数据流处理成可通过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发送的数据包形式的协议数据流。
相应的,输入端口1011,可用于接收设备90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所发送的调制后的信号;
相应的,第二处理器1012可结合UART协议、数据包协议等对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并通过设备10的输出接口1014 发送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给与设备10相连的投影仪,以对投影仪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未解释的定义或说明,请参见图9、图10所述的实施例。
可理解的,关于图11的系统11包括的功能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1、图4、图9、图10所述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系统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二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端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或者,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RS232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相连接的第一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或者,
当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接收端的第一USB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相连接的第一设备,具体为:
则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4.一种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四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端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
所述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发送端通过所述发送端的第三RS232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RS232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或者,
当发送端通过第三USB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时,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USB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7.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包括:获取单元、第一封装单元、第一调制解调单元、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一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一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包括:接收单元、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第一解封装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
所述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一解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设备。
8.一种指令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包括:获取单元、第二封装单元、第三调制解调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三接口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封装成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三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流通过第三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基于60Ghz频段的毫米波通信技术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单元、第四调制解调单元、第二解封装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
所述第四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调制后的信号行解调,得到特定协议数据流;
所述第二解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特定协议数据流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所述第二特定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所述接收端的第四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设备。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指令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控制指令,所述程序控制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指令传输方法。
CN201911055737.2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ending CN110995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5737.2A CN11099529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5737.2A CN11099529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292A true CN110995292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8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5737.2A Pending CN11099529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529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507A (zh) * 2020-09-02 2020-12-15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3470336A (zh) * 2021-07-14 2021-10-0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指令的无线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4187753A (zh) * 2021-11-25 2022-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5766387A (zh) * 2022-11-22 2023-03-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故障调试方法和装置
WO2023246317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16687A (ko) * 2002-08-19 200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렬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204257275U (zh) * 2014-12-10 2015-04-08 深圳市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率视频和高速率usb信号复合延长装置
CN107972878A (zh) * 2017-11-20 2018-05-01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舱触摸屏调谐控制系统
CN207854029U (zh) * 2017-12-30 2018-09-1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接收装置和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
CN208028930U (zh) * 2018-04-24 2018-10-30 南京数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KNX开关驱动器
CN109379100A (zh) * 2018-09-11 2019-02-22 深圳数位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16687A (ko) * 2002-08-19 200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렬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204257275U (zh) * 2014-12-10 2015-04-08 深圳市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率视频和高速率usb信号复合延长装置
CN107972878A (zh) * 2017-11-20 2018-05-01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舱触摸屏调谐控制系统
CN207854029U (zh) * 2017-12-30 2018-09-1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接收装置和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
CN208028930U (zh) * 2018-04-24 2018-10-30 南京数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KNX开关驱动器
CN109379100A (zh) * 2018-09-11 2019-02-22 深圳数位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模块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盛 胡剑凌: "《数字信号处理器开发实践》", 30 April 2003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507A (zh) * 2020-09-02 2020-12-15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US20220070558A1 (en) * 2020-09-02 2022-03-03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Ltd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for interface data
US11601736B2 (en) * 2020-09-02 2023-03-07 Shenzhen Lenkeng Technology Co., Ltd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for interface data
CN113470336A (zh) * 2021-07-14 2021-10-0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指令的无线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4187753A (zh) * 2021-11-25 2022-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器设备
WO2023246317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CN115766387A (zh) * 2022-11-22 2023-03-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故障调试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5292A (zh) 一种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US111596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data between terminals
AU20112225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wo way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ling content in a web browser
CN111641979B (zh)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2790776B (zh) 心跳连接归一处理方法、终端、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CN108304205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更新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28642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intelligent mobile media server
KR102221021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인터넷 프로토콜 기반의 네트워크에서 패킷을 처리하는 방법
KR20150026656A (ko) 응용프로그램 관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20168567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2023014713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00125346A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Downloading Application
CN111294857A (zh) 智能显示屏、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00331A (zh) 交互界面呈现方法、客户端、终端及系统
CN108829529A (zh) 虚拟机内存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91411B (zh) 无线传屏中信息共享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07369A (zh) 配对方法、配对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762829A (zh) 一种用于图像美化的方法、客户端及终端
CN109995704B (zh) 广告拦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90592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etadata with network traffic
CN114647390B (zh) 一种增强的屏幕共享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
KR20150059282A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3840030B (zh) 图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917780B (zh) 无线通信终端网络设备功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5113867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免安装应用的处理方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