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3410B -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3410B
CN115113410B CN202210691902.9A CN202210691902A CN115113410B CN 115113410 B CN115113410 B CN 115113410B CN 202210691902 A CN202210691902 A CN 202210691902A CN 115113410 B CN115113410 B CN 115113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chromatic
polarization beam
wave plate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19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3410A (zh
Inventor
孙建锋
许玲玲
许倩
卢智勇
从海胜
韩荣磊
张龙坤
李超洋
任伟杰
姜玉鑫
张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06919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3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3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3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3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3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6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or prismatic array, including systems 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包括:一个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入射面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两个分别由一个入射面和两个相互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光路上;所述的消色差1/4波片用于多波长相移控制;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消色差1/2波片、第二消色差1/2波片、第三消色差1/2波片和第四消色差1/2波片用于改变输入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本发明具有可实现多波长光混频,使用波段宽,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多波长输出时同一出射面不发生光束偏离,相位和分光比灵活可控的优点。

Description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干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和自由空间相干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利用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实现多个波长的回波信号光束和本地振荡激光束空间耦合并分成四路合成光束输出,消色差1/4波片对多波长产生可控制的90°相移,消色差1/2波片可调节输出分光比,可进行平衡接收探测,实现多波长空间90°的2×4光混频,提高探测的灵敏度。
背景技术
相干探测技术是激光雷达系统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采用平衡探测可以有效的抑制甚至消除共模噪声,其相干探测灵敏度相较于同条件下的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10~25dB,显著消除接收机噪声和电子线路噪声对微弱信号检测的影响。现有光桥接器按结构分主要分为光纤型,波导型和空间型。针对激光雷达空间光回波信号的探测,采用光纤型桥接器会存在空间光到光纤的耦合损失,存在信号光与回波信号之间的串扰问题,也不适用于多波长系统。
现有方案[1](参见文献1:Reiner B.Garreis,“90°optical hybrid forcoherent receivers”,Proc.SPIE,Vol.1522,pp.210-219,1991)采用偏振分束器和波片,可实现相差90°的两组180°相移的四通道合成光束输出,其采用波片延时实现90°相移,但是这个无法实现分光比的调整,也没法实现满足相位要求多波长的光混频。现有方案[2](参见文献2:刘立人;闫爱民;栾竹;刘德安;孙建锋;王利娟;钟向红,双折射自由空间光桥接器,发明专利,公告号:CN1844960A)采用晶体的自然双折射效应和波片实现分光合束和相移,但分光比和相位无法精确补偿。现有方案[3](参见文献3:刘立人;刘德安;闫爱民;栾竹;王利娟;孙建锋;钟向红,电控相移空间光桥接器,发明专利,公告号:CN1844961A)采用晶体的自然双折射和电光效应实现分光合束和相移,通过调节电压可以精准控制相位,但是由于电光效应与波长有关,相同电压下,不同波长产生的相位差不同,无法实现多波长同时混频,且相位控制时需要对每块晶片加电压且高达百伏,工艺复杂。现有方案[4](参见文献4:万玲玉;刘立人;职亚楠;周煜;孙建锋;许楠;闫爱民,双波片相位调整双折射空间光桥接器,发明专利,公告号:CN201464714U)可以旋转双波片实现相位控制,但是无法补偿由于旋转波片引入分光比的变化,从而降低信噪比。现有方案[5](参见文献5:赵意意;薛彬;马小龙;杨建峰;李婷;贺应红;李福;徐广州,一种自由空间90°光混频器,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4297936A)采用改进型横向剪切干涉仪实现偏振分束,且输出光束经过多次反射和透射,很难保证相位差,增加光能量的损失,且不适用多波长雷达系统。现有方案[6](参见文献6:柯熙政;韩建露,高性能晶体型90度空间光桥接器,发明专利,CN110244470A)采用晶体的自然双折射效应和波片实现分光合束和相移,但是当多个波长光输入时,由于晶体中o光和e光的光束偏离角与波长有关,在分束和合束过程中存在光束出射位置的偏差。
CN101561560B公开了一种偏振分束双折射空间光桥接器,包括1/8波片和偏振分束器。但该专利无法实现多波长宽带光混频、分光比的灵活调整、无法补偿由于旋转1/8波片的快轴方向对支路间的分光比造成的影响,最后输出分束利用的是晶体双折射效应,形成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o光和e光),而本发明中利用的是光学薄膜干涉的偏振效应,当光束仪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可实现偏振分光(p光和s光)。
现有方案中均没有能实现超宽带多波长的空间光混频功能。
因此本发明介绍一种空间结构的光混频器。空间光桥接器的主要功能是在空间能够精确合成信号激光波前和本振激光波前,以产生两者的差频分量,是相干探测接收系统中关键的器件之一。180°相移的2×2光桥接器可用于相干外差平衡探测接收系统,而90°相移2×4光桥接器可用于零差平衡探测接收系统。多波长激光雷达主要应用在多种天气的气溶胶探测,目标分类或目标不同判别的探测,地形探测,测距测速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在相干激光雷达探测接收系统中用于多个波长的空间复合回波信号光束和本地振荡激光光束并产生90°相移四通道合成光束输出。消色差1/4波片使多个波长的两个相互垂直分量产生90°相移,转动其快轴方向可用于补偿由于加工装校等产生的相位误差。转动消色差1/2波片的快轴可用于精确调整输出支路的分光比。可用于多波长激光雷达接收系统,提高激光雷达探测能力,具有可实现多波长光混频,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相位可控,分光比可控,使用波段宽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点在于,包括:一个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入射面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将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均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实现混频输出;两个分别由一个入射面和两个相互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光路上,使混频后的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入射后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分两路垂直输出;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本振光入射光路上同轴依次设置有第一消色差1/2波片和消色差1/4波片,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回波信号入射光路上同轴设置有第二消色差1/2波片。
所述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可以多波长分时或同时的入射光束。
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分别为垂直方向振动和平行方向振动的光束经过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相位变化,n是正整数,表示整数倍。
所述多波长入射光束共轴入射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即入射到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同一位置;或者,平行光轴入射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即入射到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一消色差1/2波片和所述第二消色差1/2波片都是用于改变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所述消色差1/4波片用于将多波长入射光束的两个相互垂直分量产生90°相移。
所述的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所述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所述的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是材料相同、结构尺寸相同的棱镜。
所述的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所述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所述的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是把工作波长内的输入光束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分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1)采用消色差1/4波片实现多个波长的90°相移;结合三个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实现多个波长的输入光的分光合成并将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光分束产生具有相对相位差为90°的光合成光束输出。
2)通过小角度旋转消色差1/4波片的快轴方向可补偿由于加工和装配误差造成输出的合成光束之间的相位误差。通过调节第一消色差1/2波片或者第二消色差1/2波片可以调整由于旋转消色差1/4波片的快轴而导致输出的合成光束之间的分光比的改变。本振光支路的消色差1/2波片和回波信号光支路的消色差1/2波片提供了多波长的输出光束更加灵活的相位控制和分光比控制。
3)本发明能够适用的更宽的光谱范围,相对于现有的空间光桥接器,提高了1~2个量级。
4)本发明具有可实现多波长光混频,使用波段宽,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多波长输出时同一出射面不发生光束偏离,相位可控,分光比可控的优点。适用于采用相干接收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包括消色差1/4波片3、第一消色差1/2波片4、第二消色差1/2波片5、第三消色差1/2波片6、第四消色差1/2波片7、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其中:输入光为波长λi(i=1,2,…)的第一光束1和第二光束2,输出光为四光束:光束21,光束22,光束23,光束24。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具有第一入射面11和第二入射面12,第一出射面13和第二出射面14。第一消色差1/2波片4放在消色差1/4波片3前面,消色差1/4波片3放在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一入射面11的前面,第三消色差1/2波片6位于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一出射面13的后面和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的入射面15的前面。第二消色差1/2波片5放在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二入射面12的前面,第四消色差1/2波片7位于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二出射面14的后面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入射面18的前面。沿不同波长的第一光束1前进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一消色差1/2波片4、所述的消色差1/4波片3、所述的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一入射面11、第一出射面13、所述的第三消色差1/2波片6、所述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的入射面15,沿不同波长的第二光束2前进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二消色差1/2波片5、所述的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二入射面12、第二出射面14、所述的第四消色差1/2波片7、所述的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入射面18。
所有波片的快轴或慢轴能以入射光线为轴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入射光束1为波长为λ1和λ2的本振光,入射光束2为波长为λ1和λ2的回波信号光,所述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分别沿垂直于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两个入射面的方向入射。
沿本振光前进方向依次是第一消色差1/2波片4、消色差1/4波片3、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一入射面11、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一出射面13、第三消色差1/2波片6、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的入射面15以及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的第一出射面16和第二出射面17。
沿回波信号光前进方向依次是第二消色差1/2波片5、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二入射面12、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第二出射面14、第四消色差1/2波片7、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入射面18以及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第一出射面19和第二出射面20。
所述本振信号经第一消色差1/2波片4,使本振光的快轴与水平轴成45°,消色差1/4波片3的快轴与水平轴角度为0°,使本振光为圆偏振光。所述回波信号光经第二消色差1/2波片5,使回波信号光的快轴与水平轴成45°。
所述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分别经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进行多波长、不同偏振光场的分束和混频。
第三消色差1/2波片和第四消色差1/2波片的快轴与水平轴的角度为22.5°,使得入射的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与水平轴成45°,这样经过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以后的分光量是相等的,最终就能够得到光强相等,相对相位差90°的四路输出光信号。
本实施例中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均为线偏振光,且设其振动方向均与水平轴成45°。
设入射波长为λi,i=1,2的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的光矢量分别为:
本振光:
回波信号光:
其中:AL、AS分别为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的复振幅;φLo、φso分别为光桥接器输入端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的初始相位;θLo、θs分别为入射的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振动方向与水平轴夹角,且θLo=θs=45°;φ(t)为回波信号光的相位调制。
分别经过第一消色差1/2波片4、消色差1/4波片3和第二消色差1/2波片5之后,变为:
其中:β2为第二消色差1/2波片快轴与X轴夹角且β2=45°,β1为消色差1/4波片快轴与X轴夹角且β1=0°,β3为第三消色差1/2波片快轴与X轴夹角且β3=22.5°,β4为第四消色差1/2波片快轴与X轴夹角且β4=22.5°,β5为第一消色差1/2波片快轴与X轴夹角且β5=45°。
经过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后从第一出射面13和第二出射面14出来的光场为:
从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输出的四束光束21,22,23,24的光强表达式分别为:
r1⊥、t1||,r2⊥、t2||,r3⊥、t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反射和透射时的相位变化。
由上可知,令β3=β4=22.5°则2β3=2β4=45°有
其中IIi)和IQi)的相位差
IIi)和IQi)输出的最大光强的比值(分光比):
理想情况下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的偏振分光膜的相位延迟差为(所镀的膜为/>膜层)设计宽带偏振分束棱镜8使其具有如下的性质:
由式(13)可知输出IIi)和IQi)两路光的相位差可由消色差1/4波片和第一消色差1/2波片调整,由式(14)可知IIi)和IQi)输出的最大光强的比值与消色差1/4波片,第一消色差1/2波片和第二消色差1/2波片的快轴位置有关。可以通过调整本振光支路的消色差1/4波片3的快轴位置来补偿由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带来的输出光束的相位误差,然后再通过调整信号光支路的第二消色差1/2波片5来改变输出IIi)和IQi)输出的最大光强的比值。由于第一消色差1/2波片4和消色差1/4波片3对输出光路的相对相位差和分光比都有影响,也可以通过公式(13)和(14)计算选择合适的快轴位置,得到想要的输出4路光束的相对相位差和分光比,且由于采用的消色差波片的设计,工作波段内的波长都可以同时实现预定的IIi)和IQi)输出的最大光强的比值和相对相位差。因此本发明具有相位可调,分光比可调,多波长工作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两个波长的输入光,λ1为1064nm,λ2为1550nm。第一光束1和第二光束2的为准直光,直径取为φ2mm。所述的消色差1/4波片3、第一消色差1/2波片4、第二消色差1/2波片5、第三消色差1/2波片6、第四消色差1/2波片7的尺寸和结构相同,由三块石英波片和三块氟化镁(MgF2)波片组成,它们通过光学胶粘合,工作波长范围是600-2700nm,尺寸为φ10.2mm。所述的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为镀干涉介质膜的偏振分束镜,工作波长范围为1000-2000nm,尺寸为:长×宽×高=12.7mm×12.7mm×12.7mm。
实施例2:
去掉第三消色差1/2波片6和第四消色差1/2波片7,将所述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9,所述的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10的入射面绕入射光线旋转45°,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空间光混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入射面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将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均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实现混频输出;两个分别由一个入射面和两个相互垂直的出射面构成的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出射光路上,使混频后的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入射后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分两路垂直输出;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本振光入射光路上同轴依次设置有第一消色差1/2波片和消色差1/4波片,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回波信号入射光路上同轴设置有第二消色差1/2波片;第一消色差1/2波片、消色差1/4波片的快轴或慢轴均能以入射光线为轴进行转动;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均以多波长入射;本振光和回波信号光均为线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光和回波信号是多波长分时或同时入射的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分别为垂直方向振动和平行方向振动的光束经过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相位变化,n是正整数,表示整数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多波长入射光束共轴入射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即入射到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同一位置;或者,平行光轴入射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即入射到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不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色差1/2波片和所述第二消色差1/2波片都是用于改变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所述消色差1/4波片用于将多波长入射光束的两个相互垂直偏振分量产生90°相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本振光传输光路之间同轴设置有第三消色差1/2波片,在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回波信号光传输光路之间同轴设置有第四消色差1/2波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色差1/2波片、消色差1/4波片、第三消色差1/2波片和第四消色差1/2波片的快轴或慢轴均能以入射光线为轴进行转动,是材料相同,尺寸相同的波片;具有在整个工作波长范围内平坦的相位延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第二宽带偏振分束棱镜和第三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用于把工作波长内的输入光束分成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入射光的波长范围由消色差波片的波长带宽和所述的宽带偏振分束棱镜的波长带宽共同决定。
CN202210691902.9A 2022-06-17 2022-06-17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Active CN115113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1902.9A CN115113410B (zh) 2022-06-17 2022-06-17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1902.9A CN115113410B (zh) 2022-06-17 2022-06-17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3410A CN115113410A (zh) 2022-09-27
CN115113410B true CN115113410B (zh) 2023-10-10

Family

ID=8332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1902.9A Active CN115113410B (zh) 2022-06-17 2022-06-17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34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560A (zh) * 2009-05-20 2009-10-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偏振分束双折射空间光桥接器
CN201541265U (zh) * 2009-11-18 2010-08-04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光混频器
CN102495477A (zh) * 2011-12-07 2012-06-13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光混频器
CN203630449U (zh) * 2013-12-03 2014-06-0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90度相移光混频器
CN107449361A (zh) * 2017-07-25 2017-12-08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稳定的双波长实时干涉显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560A (zh) * 2009-05-20 2009-10-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偏振分束双折射空间光桥接器
CN201541265U (zh) * 2009-11-18 2010-08-04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光混频器
CN102495477A (zh) * 2011-12-07 2012-06-13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光混频器
CN203630449U (zh) * 2013-12-03 2014-06-0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90度相移光混频器
CN107449361A (zh) * 2017-07-25 2017-12-08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稳定的双波长实时干涉显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3410A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86201B1 (en) Alignment method for optimizing extinction ratios of coate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US73758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s of light using an anisotropic acousto-optic modulator
US73725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s of light using an anisotropic acousto-optic modulator
US7027135B2 (en) Optical circuits for tunable second order PMD compensation and tun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11923909B1 (en) Self-coherent receiver based on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delay interferometers
JPH0575322A (ja) 能動アンテナの制御方法
US6961129B2 (en) Active control of two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
CA2497372A1 (en) Optical analyzers of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NL1032008C2 (nl) Actieve sturing en detectie van twee nagenoeg orthogonale polarisaties in een vezel voor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ie.
CN115113410B (zh) 多波长棱镜型空间光桥接器
US20240097792A1 (en) Integrated self-coherent receiving optical chip based on round-trip delay interferometers
CN115632707B (zh) 一种用于自相干探测的偏振无关空间光延迟干涉仪
US20030160963A1 (en) Gires-Tournois interferometer with faraday rotators for optical signal interleaver
CN115047637B (zh) 宽带分束晶体双折射多波长空间光桥接器
JP2002277329A (ja) 光サンプリング波形測定装置
Ke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2× 4 90° crystal space optical hybrid for 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JP2022042290A (ja) レーザ線幅の測定装置
CN104767112A (zh) 基于双偏振分光镜合光的正交双频激光生成方法与装置
CN109239931B (zh) 一种基于自由空间光学桥接器的自动化制作装置与方法
CN116222632B (zh) 一种基于双折射晶体的光纤扫频干涉器件
JPH10213486A (ja) 偏光干渉計
SU945641A1 (ru) Многолучевой интерферометр дл спектральных и пол ризационных измерений
Takahashi et al. An application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using a rotating 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source
Xu et al. Broadband free space 2× 4 90° optical hybrid for satellite laser communication
JP2013242363A (ja) 光ハイブリッド及び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