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2828A -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2828A
CN115112828A CN202110288960.2A CN202110288960A CN115112828A CN 115112828 A CN115112828 A CN 115112828A CN 202110288960 A CN202110288960 A CN 202110288960A CN 115112828 A CN115112828 A CN 115112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dule
module
detection
sta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8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承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8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28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354 priority patent/WO20221942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2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73Control unit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7Arrangements to check the analys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至少两个检测模块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切换模块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检测模块的开启与关闭;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使切换模块将第一检测模块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切换模块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Description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处理模块与多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并将气体浓度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气体浓度信号做出相应的预设处理,检测模块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多个检测模块并联设置,多个检测模块在气体检测装置工作时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以保证在其中一个检测模块失效后气体检测装置能继续工作。相关技术中的多个检测模块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多个检测模块同时损耗,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模块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
切换模块,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所述检测模块的开启与关闭;
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使切换模块将第一检测模块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切换模块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本申请的气体检测装置中的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切换模块,使切换模块将第一检测模块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使得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检测模块在第一检测模块关闭时才开启,从而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开启第一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
基于所述工作信息,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若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本申请中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判断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使得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检测模块在第一检测模块关闭时才开启,从而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切换模块、处理模块与检测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步骤S20、S30与S4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的步骤S201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如图3所示的步骤S20、S30与S4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空调系统中所用的制冷剂如氟利昂(R22)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易导致形成臭氧层空洞,使得阳光紫外线直接照射至地球表面,造成植物或人体的损伤。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目前的空调中采用R32(化学名为二氟甲烷,是一种卤代烃,化学式为CH2F2)作为制冷剂。但是,R32具有微可燃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存在燃烧爆炸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采用气体检测装置对空调系统的冷媒输送管道周围的空气中R32浓度进行实时检测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手段之一。
相关技术中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处理模块与多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并将气体浓度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气体浓度信号做出相应的预设处理,检测模块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多个检测模块并联设置,多个检测模块在气体检测装置工作时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以保证气体检测装置在其中一个检测模块失效后继续工作。相关技术中的多个检测模块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多个检测模块同时损耗,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短。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检测装置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10,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至少两个检测模块10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切换模块20,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处理模块30,用于控制切换模块20,使切换模块20将第一检测模块11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切换模块20将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检测模块10包括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可以对气体浓度信息进行采集,并将气体浓度信息转化为气体浓度信号,气体传感器的种类主要有电化学式、半导体式、红外光学式、固体电解质式、催化燃烧式等气体传感器,一个检测模块10可以为电化学式、半导体式、红外光学式、固体电解质式、催化燃烧式等气体传感器中的一种。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检测模块10还包括与气体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放大滤波电路以及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气体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气体浓度信号传输至放大滤波电路,由放大滤波电路对气体浓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使得信号更加稳定和平滑,由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将气体浓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处理模块30。
切换模块20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分别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可以理解为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可以被单独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的实现不与其他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关联。
处理模块30可以控制切换模块20,使切换模块20将第一检测模块11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切换模块20将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一种使用情况,若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块11达到使用寿命或失效后,则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1关闭,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以保证气体检测装置100的正常使用,从而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另一种使用情况,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块11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未达到使用寿命也未失效),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1关闭,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使得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不同时开启,从而延长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由于本申请中的处理模块30用于控制切换模块20,使切换模块将第一检测模块11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使得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不会同时被损耗,第二检测模块12在第一检测模块11关闭时才开启,从而有利于延长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的处理模块30还可用于根据检测模块10检测的气体浓度信号,判断是否发生气体泄漏,如果判断结果为发生气体泄漏,则发送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电源模块40。电源模块40与切换模块20电性连接,切换模块20分别与每个检测模块10电性连接,各个检测模块10并联设置。电源模块40用于为每个检测模块10提供工作所需的电量,切换模块20用于控制每个检测模块10与电源模块4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切换模块20控制每个检测模块 10与电源模块4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以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通电或断电,从而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检测模块10通电时处于开启状态,断电时处于关闭状态。即检测模块10处于开启状态即为其处于通电状态,检测模块10处于开关闭状态即为其处于关闭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切换模块20包括多个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的数量与检测模块 10的数量相同,一个切换开关对应一个检测模块10,即切换开关与检测模块10一一对应设置。切换开关分别用于实现其对应的检测模块10与电源模块4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以实现每个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地,切换开关具有断开与闭合两种状态,当切换开关断开时,其对应的检测模块10与电源模块40之间断开,当切换开关闭合时,其对应的检测模块10与电源模块40之间电性连接。即当切换开关断开时,其对应的检测模块10关闭,当切换开关闭合时,其对应的检测模块10开启。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切换开关与各模块的关系,如图2所示为电源模块、切换模块、处理模块与检测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切换模块20包括第一切换开关21、第二切换开关22、第三切换开关23与第四切换开关24,至少两个检测模块10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1、第二检测模块12、第三检测模块13与第四检测模块14。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模块11可以通过第一切换开关21实现与电源模块40的电性连接与断开,即第一切换开关21用于实现第一检测模块11的开启与关闭。类似地,第二切换开关22用于实现第二检测模块12的开启与关闭;第三切换开关23用于实现第三检测模块13的开启与关闭;第四切换开关24用于实现第四检测模块14的开启与关闭。处理模块30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1、第二切换开关22、第三切换开关23与第四切换开关24,以分别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1、第二检测模块12、第三检测模块13与第四检测模块14的开启与关闭。
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与检测模块的数量不以此为限,“第一”、“第二”及其类似表达不代表某个具体的切换开关或检测模块,而是为了更直观的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使用时,处理模块30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1闭合,而其他的切换开关断开。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应用于此种应用场景:处理模块30先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1以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1开启,并控制其他检测模块关闭,当第一检测模块11 失效或其使用寿命达到时,处理模块30控制第一切换开关21以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1关闭,并控制第二检测模块12开启,当第二检测模块12失效或其使用寿命达到时,处理模块30控制第二切换开关22以控制第二检测模块12关闭,并控制第三检测模块13开启,依此类推。
由此,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其中一个检测模块的失效或寿命达到而造成气体检测装置100失效,从而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在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等于第一检测模块11、第二检测模块12、第三检测模块13以及第四检测模块14的开启时间之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切换开关可为继电器。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存储模块50,所述存储模块50用于记录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的工作信息,所述处理模块30还用于读取所述存储模块50记录的所述工作信息,并基于所述工作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 20。
举例地,所述工作信息中可以包括每个检测装置10处于开启状态的累计时长。初始时,第一检测模块11开启,而其他的检测模块关闭,若第一检测模块11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阈值(如预设的使用寿命等),则第二检测模块12开启,而其他的检测模块关闭,若第二检测模块12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阈值,则第三检测模块13开启,而其他的检测模块关闭,依次类推。若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的类型不同,第一检测模块11 对应的预设阈值与第二检测模块12对应的预设阈值也可不同。
再举例地,所述工作信息中还可以包含每个检测装置10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用于判断所述检测装置10是否失效。在其中一个检测模块(如第一检测模块11)开启后,若根据当前开启的检测模块10的工作状态判断出当前的检测模块10失效,则关闭当前的检测模块(如第一检测模块11),并开启下一个检测模块(如开启第二检测模块12),以确保所述气体检测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气体检测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诸如空调、冰箱、制冷器等用于制冷的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可以包括用于输送冷媒(如R32、R454B等)的冷媒输送管道(或者换热器管道等),气体检测装置100可以用于检测所述冷媒输送管道周围的气体浓度,以判断是否存在冷媒泄露等现象,以确保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应理解以上图1和图2所示的气体检测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空调系统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以下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以下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等。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以下简称:SOC) 的形式实现。
图3为本申请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检测装置可以应用于诸如空调、冰箱、制冷器等用于制冷的空调系统中,所述空调系统可以包括用于输送冷媒(如R32、R454B等)的冷媒输送管道(或者换热器管道等),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所述冷媒输送管道周围的气体浓度,以判断是否存在冷媒泄露等现象,以确保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性。本申请中的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至少两个检测模块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的气体检测装置100可执行本申请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
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开启第一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S20、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
S30、基于所述工作信息,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S40、若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在所述空调系统初始上电启动之前,至少两个检测模块均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空调系统初始上电启动后,开启第一检测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而其它的检测模块仍处于关闭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被消耗。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步骤S10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可以通过直流方式为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供电,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具体地,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中包含多个切换开关,切换开关与检测模块一一对应设置,切换模块中的切换开关用于实现其对应的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当所述切换开关断开时,所述检测模块处于关闭状态,当切换开关闭合时,所述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切换模块中的切换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多个切换开关中至少包含第一切换开关以及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性连接与断开,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性连接与断开。
例如,所述切换开关可为继电器。
也就是说,在步骤S10中,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闭合,以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接入所述电源模块,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而其他的切换开关仍处于断开状态,使得其他的检测模块仍处于关闭状态。
在步骤S10与步骤S40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为检测模块处于通电状态,检测模块处于关闭状态为检测模块处于断电状态。
在步骤S20中,所述工作信息中可以包含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与每个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如检测模块是否进行气体浓度采集)等。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计时器与存储模块,计时器自检测模块启动时开始计时,存储模块存储计时时间,获取检测模块的累计时长即从存储模块中读取计时器的计时时间。
在步骤S30中,检测模块处于工作模式为检测模块进行准确的气体浓度信号检测。进行准确的气体浓度信号检测包括进行气体浓度采集、发送气体浓度信号与气体浓度信号检测准确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模块中至少包含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在气体检测装置使用之前,检测模块均未被使用,或者,检测模块均未进行气体浓度采集,使用寿命未被损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为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处于工作模式为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小于预设第一阈值。若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的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则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的气体浓度信号则出现不准确的现象,所以当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的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判断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
如图4所示,步骤S2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1、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步骤S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1、判断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步骤S4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401、若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一检测模块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在步骤S201中,累计时长为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时长,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为第一检测模块处于通电状态。
第一检测模块进行气体浓度信息采集,并将气体浓度信息转化为气体浓度信号。举例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可以包括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放大滤波电路以及模数转换器 (A/D转换器),气体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气体浓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放大滤波电路,由所述放大滤波电路对气体浓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使得信号更加稳定和平滑,由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信号,并将此数字信号传输至处理模块。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20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3、进行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加算;
S104、判断开启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24小时;
S105、若判断开启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累计时长累加一天,并将加算的开启时间清零。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计时器与存储模块,在步骤S103中,计时器进行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加算,计时器自步骤S101完成后开始计时,即计时器自第一检测模块自其进入开启状态时开始计时,存储模块存储计时器加算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以便于处理模块能从存储模块中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
在步骤S104中,气体检测装置的处理模块读取存储模块中记录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并判断加算的开启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24小时。
在步骤S104中,若处理模块判断加算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则进行步骤S105,若判断加算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小于24小时,则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此流程结束,并进入下一个流程,以此循环进行。
在步骤S105中,若处理模块判断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则将存储模块中记录的累计时长累加一天,同时处理模块将存储模块中记录的计时器加算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清零。在将加算的存储模块开启时间清零的同时,计时器重新计时,即计时器开始重新进行开启时间的加算,同时存储模块实时记录计时器加算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也就是说,在气体检测装置的工作期间,计时器一直在计时,存储模块一直在读取计时器加算的开启时间,在判断加算的开启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后,计时器又从零开始重新加算开启时间。
在步骤S201中,第一阈值为预设的,并存储在存储模块。第一阈值可以根据气体检出装置的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等进行设定。例如,半导体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大约为3-5年等,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可以设定为3年、4年或5年等。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由于累计时长记录的是以天数为单位的,累计时长可以被转换为累计年数,例如,所述累计时长可以包括累计天数,累计天数可以被转化为累计年数。或者将第一阈值设为3年或4年或5年对应的以天数为单位的值。
在步骤S301中,处理模块判断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判断第一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进行步骤S401,若判断第一累计时长小于第一阈值,则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此流程结束,并进行下一个流程,以此循环进行。
在步骤S301中,当所述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时,则可以确定第一检测模块达到使用寿命,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因此,使得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关闭状态,从而不再进行气体浓度采集,由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并进行气体浓度采集,以确保气体浓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确保气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性与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在步骤S301中,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断开,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断开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性连接,不再为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行供电,以节省能源,并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闭合,以将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可以看出的是,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达到使用寿命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不再被使用,并将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切换至开启状态,由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进行气体浓度采集,从而增加了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只是指代处于开启状态下的检测模块,并不是指代某一个确定的检测模块,举例地,步骤S401中,第一检测模块关闭,第二检测模块开启,则开启的第二检测模块作为下一个流程中的第一检测模块,继续进行上述步骤S10、步骤S20、步骤S30与步骤S40的循环运行。且一旦经过步骤S401被控制关闭的第一检测模块,后续将不再被开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且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工作模式,将第一检测模块关闭,同时开启第二检测模块,使得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延长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这种情况下,被关闭后的第一检测模块后续有可能会再被开启,使得气体检测装置的各个检测模块不会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且能够分时间段分别处于开启状态,保证气体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且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步骤2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2、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步骤S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2、基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步骤S4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402、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在步骤S202中,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进行是否气体浓度采集、是否发送气体浓度信号与气体浓度信号是否准确等。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可获取前述的一项或几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202可以包括,检测第一检测模块是否进行气体浓度采集,并将此检测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可选地,气体检测装置中可以包括加热驱动电路,检测模块包括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包括用于为半导体传感器提供合适工作温度的加热丝,加热驱动电路用于为加热丝加热提供电源,在步骤S202中,可以通过监测加热驱动电路是否正常通电,以确定第一检测模块是否进行气体浓度采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202可以包括,检测第一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是否准确,并将此检测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可选的,可以选择开启除第一检测模块外的一个或几个检测模块,获取另外一个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A,或者分别获取另外几个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的平均值B,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气体浓度检测信号是否在基于A或B的合适范围内,如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气体浓度检测信号是否在0.9A至1.1A的范围内,或是否在0.9B至1.1B的范围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判断第一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准确,反之,则不准确。在获取气体浓度信号A与平均值B后,关闭用于检测第一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是否准确的另外的一个或几个检测模块。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形式不以此为限,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的方式也不以此为限。
在步骤S202中,根据在步骤S202获取的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可选的,根据步骤S202获取的第一检测模块在进行或不进行气体浓度采集的检测信号,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若检测到第一检测模块进行气体浓度采集则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未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工作模式),反之,则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可选的,根据步骤S202获取的第一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气体浓度采集信号准确或不准确,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若检测到第一检测模块采集的气体浓度信号准确则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未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工作模式),反之,则失效(即判断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
步骤S302包括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则进行步骤S402,若第一检测模块未失效,则此流程结束,进行下一流程,以此循环进行。
第一检测模块在其正常的工作年限内失效的情况有很多,如,第一检测模块的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100%浓度的冷媒或者其他的特性气体等,导致第一检测模块失效。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步骤S10之后,在步骤S201之前,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6、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S107、根据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则上述的步骤S401包括: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或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在步骤S106中,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与上述的步骤S202中的相同,即包括进行是否气体浓度采集、是否发送气体浓度信号与气体浓度信号是否准确等。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可获取前述的一项或几项,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07包括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则进行步骤S401,若第一检测模块未失效,则此流程结束,进行下一流程,以此循环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气体检测装置的使用场景或使用需求不同时,所述控制方法中的第一检测模块也可指代两个或多个检测模块。举例地,为使得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更高,会采用两种类型的检测模块,比如其中一种为包括半导体式传感器的检测模块,另外一种是包括电化学式传感器,则第一检测模块可包括第一子检测模块与第二子检测模块,与第一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累计时长为第一累计时长,与第二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累计时长为第二累计时长,与第一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第一阈值为第一子阈值,与第二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第一阈值为第二子阈值,第二检测模块包括与第一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第三子检测模块,以及与第二子检测模块对应的第四子检测模块。
则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a、开启第一子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一子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S106a、获取第一子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S107a、根据第一子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子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S201a、获取所述第一子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累计时长;
S301a、判断第一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子阈值;
S401a、若失效或者第一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子阈值,则将第一子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三子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则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b、开启第二子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二子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S106b、获取第二子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S107b、根据第二子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二子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S201b、获取所述第二子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累计时长;
S301b、判断第二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子阈值;
S401b、若失效或者第二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子阈值,则将第二子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四子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上述的步骤S10a、S106a、S107a、S201a、S301a与S401a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可记为流程a,流程a循环进行;上述的步骤S10b、S106b、S107b、S201b、S301b与S401b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可记为流程b,流程b循环进行。流程a与流程b在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可同时且独立进行。
需要理解的是,当上述的第一子检测模块与第二子检测模块为同一类型的检测模块时,则第一子阈值与第二子阈值的值可相同,当上述的第一子检测模块与第二子检测模块为不同类型的检测模块时,则第一子阈值与第二子阈值的值可不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1、获取检测模块检测得到的气体浓度信号;
S502、基于所述气体浓度信号,发出提示信息。
例如,当所述气体浓度信号大于预设的报警阈值时,则发出提示信息,如发出声音或灯光报警等,或采用通信方式传输信号至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如空调控制器),由控制器采取相应的措施等,以保证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各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器可以例如包括CPU、DSP、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可包括G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 Units;以下简称:NPU)和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ing;以下简称:ISP),该处理器还可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或逻辑处理硬件电路,如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等。此外,处理器可以具有操作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功能,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图3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图3至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检测模块(10),所述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气体浓度信号,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模块(10)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2);
切换模块(20),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的开启与关闭;
处理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模块(20),使所述切换模块(20)将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1)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同时,所述切换模块(20)将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2)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40),所述电源模块(40)与所述切换模块(20)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模块(20)分别与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模块(20)用于分别实现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和所述电源模块(4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20)包括至少两个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检测模块(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切换开关分别用于实现其对应的所述检测模块(10)和所述电源模块(4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断开;
每个所述切换开关具有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当所述切换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下时,其对应的所述检测模块(10)与所述电源模块(40)之间电性连接,当所述切换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下时,其对应的所述检测模块(10)与所述电源模块(40)之间断开;
所述处理模块(30)用于分别控制每个所述切换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切换开关为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存储模块(50),所述存储模块(50)用于记录每个所述检测模块(10)的工作信息,所述处理模块(30)还用于读取所述存储模块(50)记录的所述工作信息,并基于所述工作信息,控制所述切换模块(20)。
5.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模块中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第一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
基于所述工作信息,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若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
所述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
基于所述工作信息,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若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若累计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一检测模块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第一检测模块的开启时间加算;
判断开启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24小时;
若大于或等于24小时,则累计时长累加一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所述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信息,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处于工作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若第一检测模块不处于工作模式,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启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进入开启状态之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累计时长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是否失效;
若第一检测模块失效,则将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关闭状态,并同时将第二检测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处于开启状态为检测模块处于通电状态,检测模块处于关闭状态为检测模块处于断电状态。
CN202110288960.2A 2021-03-18 2021-03-18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112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960.2A CN115112828A (zh) 2021-03-18 2021-03-18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2/081354 WO2022194235A1 (zh) 2021-03-18 2022-03-17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960.2A CN115112828A (zh) 2021-03-18 2021-03-18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2828A true CN115112828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8960.2A Pending CN115112828A (zh) 2021-03-18 2021-03-18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2828A (zh)
WO (1) WO202219423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267A (ja) * 1997-11-27 1999-06-18 Hochiki Corp 感応膜アレイ型ガス検出器
CN202093479U (zh) * 2011-04-08 2011-12-28 友懋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切换模式的鼠标
CN102734899A (zh) * 2012-07-16 2012-10-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多备多动态检测控制运行方法
CN203630117U (zh) * 2013-12-25 2014-06-04 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Sf6双路检测系统
CN109031939A (zh) * 2018-05-03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8505953U (zh) * 2018-02-06 2019-02-15 深圳市无眼界科技有限公司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
CN112378544A (zh) * 2020-11-09 2021-02-19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复用检测电路、连接器、监测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697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双光源红外气体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CN205751162U (zh) * 2016-06-14 2016-11-30 西安聚能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报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267A (ja) * 1997-11-27 1999-06-18 Hochiki Corp 感応膜アレイ型ガス検出器
CN202093479U (zh) * 2011-04-08 2011-12-28 友懋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切换模式的鼠标
CN102734899A (zh) * 2012-07-16 2012-10-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多备多动态检测控制运行方法
CN203630117U (zh) * 2013-12-25 2014-06-04 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Sf6双路检测系统
CN208505953U (zh) * 2018-02-06 2019-02-15 深圳市无眼界科技有限公司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
CN109031939A (zh) * 2018-05-03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378544A (zh) * 2020-11-09 2021-02-19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复用检测电路、连接器、监测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4235A1 (zh)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10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everity of water leaks
CN107657799A (zh) 面向楼宇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系统
JP2009509237A (ja) プログラムされた無線センサシステム
Salameh et al. An end-to-end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gas leakage detection in industrial facilities
CN208174746U (zh) 一种控制终端和控制系统
JP2008198044A (ja) 家屋内異常検出方法、装置、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205860155U (zh) 一种油烟监测系统
EP3444534A1 (en) Information notifying method and relocation determining apparatus
KR20210123135A (ko) IoT 기반 환경 오염 감시 시스템
CN105139471A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巡检方法
CN103743436A (zh) 可遥控环境监控系统及实现环境巡检和系统巡检的方法
CN202189846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电池柜
CN115112828A (zh) 气体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U111675U1 (ru) Автономный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газовый датчик
Sakkijha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t WSN implement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ritical event detection
CN105870480B (zh) 燃料电池汽车用空气过滤装置活性再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0072894U (zh) 一种互联互通的消防报警系统
CN108846988B (zh) 一种智能烟雾报警器及其蜂鸣器自检方法
CN111090245A (zh) 智能燃气监控系统
JP2006271068A (ja) バッテリー装置
CN214175252U (zh) 一种自组网烟雾报警系统
KR20110003730A (ko) 센서 코디네이터 장치
CN107589709A (zh) 一种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CN114388904A (zh)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抑制电路及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抑制方法
KR102242541B1 (ko) 전력선 통신을 활용한 저가형 빌딩 자동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