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4555A -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4555A
CN115104555A CN202211040872.1A CN202211040872A CN115104555A CN 115104555 A CN115104555 A CN 115104555A CN 202211040872 A CN202211040872 A CN 202211040872A CN 115104555 A CN115104555 A CN 115104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central control
preset
air inlet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08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4555B (zh
Inventor
吕武海
高留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derwater Worl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Pacific Undersea World Exp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cific Undersea World Exp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cific Undersea World Exp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08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45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4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4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4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4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包括,步骤S1,太平洋海刺水母在水中释放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步骤S2,受精卵附着于固定体上,形成水螅体,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启动设置于固定体下方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于固定体上放的第二进气口将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直至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更换固定体;步骤S3,经过第三预设时间,更换繁殖室内水体;步骤S4,水螅体横列生殖释放碟状体,中控单元根据第四预设时间内碟状体释放量与预设释放量相比较,对当前繁殖室的温度、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及各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以使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步骤S5,碟状体发育成太平洋海刺水母成体。

Description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母繁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太平洋海刺Chrysaora fuscescens,隶属于属刺胞动物门,在人造海水下人工繁殖的方法。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饲养温度在9~14℃,盐度在31~33‰,以丰年虫、轮虫、糠虾、海月、海蜇等水母以及各种鱼类贝壳肉为食。太平洋海刺可通过有性繁殖,在水中释放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浮浪幼虫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石等一些固定体体上,发育成水螅形态。待到自然条件合适时,开始横列生殖并在最后释放出水母体的初级形态——碟状体,再经过月6个月的时间发育成太平洋海刺成体,又进入一个生命周期。
中国专利ZL201910140187.8公开了一种水母水螅智能化繁育系统,其通过设置繁育部件,实现养殖缸内水循环,但并未解决如何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更好的繁殖水母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可以解决无法根据碟状体释放量和活跃度对繁殖室环境各参数进行调节,以使繁殖室内种群量符合预设标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包括:
步骤S1,太平洋海刺水母在水中释放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
步骤S2,受精卵附着于固定体上,形成水螅体,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启动设置于固定体下方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于固定体上放的第二进气口将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经过第二预设时间,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浊度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更换固定体;
步骤S3,经过第三预设时间,中控单元启动水循环系统,更换所述繁殖室内水体;
步骤S4,水螅体横列生殖释放碟状体,中控单元根据第四预设时间内碟状体释放量与预设释放量相比较,对当前繁殖室的温度、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及各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以使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
步骤S5,碟状体发育成太平洋海刺水母成体。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更换固定体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浊度z与预设浊度相比较,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其中,
当z≤Z1,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同时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
当Z1<z<Z2,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
Z2≤z<Z3,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
当z≥Z3,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步骤S3中的出水量,同时降低繁殖室的温度;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Z,设定第一预设浊度Z1、第二预设浊度Z2、第三预设浊度Z3。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中控单元获取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与预设释放量M相比较,对所述繁殖室的温度进行调节,其中,
当△m≤M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繁殖室的温度,同时提高喂食密度;
当M1<△m<M2,所述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的活跃度判定繁殖室是否适合碟状体生长;
当△m≥M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降低所述繁殖室的温度;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释放量M,设定第一预设释放量M1,第二预设释放量M2,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m=m1-m0,其中,m1为第四预设时间结束时繁殖室碟状体数量,m0为第四预设时间开始时繁殖室内碟状体数量。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释放量在第一预设释放量和第二预设释放量之间,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的活跃度d与预设活跃度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及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其中,
当d≤D1,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同时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同时提高喂食饵料中的钙含量;
当D1<d<D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
当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活跃度D,设定第一预设活跃度D1,第二预设活跃度D2。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繁殖室划分为若干区域,中控单元获取第一区域w个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平均值s1,第二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2...第n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n,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内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d,设定d=(s1+s2+...+sn)/n。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y,设定y=((s1-s0)2+(s2-s0)2+...+(sn-s0)2)/n。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活跃度,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时,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与预设均匀度Y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再次调节,其中,
当y≤Y,所述中控单元判定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
当y>Y,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低值tmin,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低值相比较,对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高值tmax,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高值相比较,对进水量和出水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不对吹水量和进水量进行调节;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提高进水量,提高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中控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v211与预设移动速率相比较,对控制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的第一电机动力参数进行调节,其中,
当v211≤V1,所述中控单元降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当V1<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当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设定第一预设移动速率V1,第二预设移动速率V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中控单元,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浊度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同时根据碟状体释放量与预设释放量相比较,对当前繁殖室的温度、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及各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以使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通过改善繁殖室的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刺激,提高释放出碟状体的质量、调节人工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加上多种饵料的组合,模拟自然生态下的营养需求,使太平洋海刺幼体及育成体活力的增强,提高其自主摄食消化能力。
尤其,本发明在步骤S2中在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对固定体进行微冲气,以使固定体上的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经过第二预设时间,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的浊度判定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直至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符合预设标准,则将固定体进行更换,其中,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浊度,说明当前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未达标,中控单元通过分别缩短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提高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成都,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在第一预设浊度和第二预设浊度之间,为使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略微提高,中控单元通过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提高固定体下方水螅体附着量较多的区域的水螅体分离度,提高水螅体量,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在第二预设浊度和第三预设浊度,说明当前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符合预设标准,若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浊度,中控单元判定当前浊度较高,造成浊度较高的原因在于水螅体量较多,同时水螅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量较多,中控单元根据当前浊度提高出水量加快繁殖室内水循环速率,以将从固定体上冲下的杂质冲出繁殖室,同时降低繁殖室的温度,减少水螅体个数的增加。
尤其,本发明中控单元将预设释放量划分为两个标准,中控单元将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分别与预设释放量标准值进行比较,判定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释放量,说明当前繁殖室内的碟状体释放量过低,说明水螅体的成熟度不佳,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繁殖室的温度,提高水螅体的成熟度,同时提高喂食密度,加强水螅体的营养,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在第一预设释放量和第二预设释放量之间,说明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的活跃度确定繁殖室环境是否适合碟状体繁殖,当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释放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释放量,说明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过多,将会导致种群不平衡,影响繁殖室内水母各阶段体发育。
尤其,本发明中控单元判定繁殖室内碟状体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时,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内碟状体活跃度进一步的判定繁殖室内环境是否适合水母生存,其中,中控单元将繁殖室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各区域内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碟状体的活跃度,当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活跃度,说明繁殖体内碟状体活跃度不佳,中控单元通过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增加繁殖室的含氧量,同时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以提高繁殖室内氧气的均匀程度,避免因第二进气口仅在固定区域施放氧气导致繁殖室内氧含量不均匀,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在第一预设活跃度和第二预设活跃度之间,中控单元判定通过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提高繁殖室的含氧量,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活跃度,说明当前繁殖室的碟状体整体活跃度符合预设标准。
尤其,本发明设置有繁殖室温度最低值和温度最高值,中控单元将调节后的温度分别与预设温度最低值和最高值相比较,其中若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繁殖室温度小于等于温度最低值,说明当前繁殖室内温度过低,将导致繁殖室内含氧量下降,为避免因繁殖室内含氧量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增加繁殖室内含氧量,若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繁殖室温度大于等于温度最高值,说明当前繁殖室温度过高,将会影响繁殖室内水螅体、碟状体的生长,中控单元判定提高进水量和出水量,加快繁殖室内水循环,降低温度对水母繁殖的影响。
尤其,本发明通过设置控制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的第一电机,根据调节后的移动速率与预设移动速率相比较,对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进行调节,以使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保持稳定,且将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调整到与调节后的移动速率相匹配,其中,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移动速率,中控单元判定降低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在第一预设移动速率和第二预设移动速率之间,中控单元判定略微提高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移动速率,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第二冲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第一冲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室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体1,其设置于所述繁殖室内,用于附着水螅体,设置于所述固定体上方的第一冲气装置2、设置于固定体下方的第二冲气装置3,其中,第一冲气装置用于将固定体上方的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第二冲气装置用于将固定体下方的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同时为繁殖室加气提供氧气,所述繁殖室还包括设置于繁殖室顶部的进水管4和设置于所述繁殖室底部的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进水量的电磁阀,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水量的水泵,其中,固定体可以是牡蛎壳、竹竿、网衣和波纹板中一个或多个,聚乙烯波纹板为最佳。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冲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纵向滑动机构以及与第一纵向滑动机构相连接的第一横向滑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繁殖室内壁一侧的第一滑杆302,设置于第一滑杆上方的第一限位块301,以及设置于第一滑杆下方的第二电机304,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控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第一套环303的移动位置,所述第一横向滑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套环相连接的第一电机305,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的第二滑杆306以及设置于第二滑杆上与第一进气管308相连接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进气管通过第一气泵309向繁殖室内泵入空气,气体经第一进气管通过第一进气口307注入繁殖室,所述第一纵向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繁殖室内壁与第一滑杆对称设置的第三滑杆310,所述第三滑杆上设置的第三套环311,第三套环与第二滑杆相连接,用于保持第二滑杆沿第一纵向滑动机构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滑杆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块313,第三滑杆下方设置有第三限位块312。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冲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二纵向滑动机构和第二横向滑动机构,其中,第二纵向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繁殖室内壁一侧的第四滑杆203,所述第四滑杆上方连接有第三电机201,所述第三电机用于控制设置于第四滑杆上第四套环202的移动位置,第四滑杆下方设置有第四限位块204,所述第二横向滑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四套环相连接的第四电机205,所述第四电机用于控制第五滑杆206上第五套环207的移动速率,所述第五套环与第二进气管208相连接,第二进气管通过第二气泵210控制第二进气口209的进气量用以将固定体上方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所述第二纵向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繁殖室内壁,与第四滑杆对称设置的第六滑杆212,第六滑杆上设置有第六套环213,所述第六套环与所述第五滑杆相连接,所述第六滑杆上方设置有第五限位块211以及设置于第六滑杆下方的第六限位块214,用于限制第二横向滑动机构的运动位置,进而控制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上方的距离。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示意图,包括,步骤S1,太平洋海刺水母在水中释放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步骤S2,受精卵附着于固定体上,形成水螅体,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启动设置于固定体下方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于固定体上放的第二进气口将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经过第二预设时间,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浊度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更换固定体;步骤S3,经过第三预设时间,中控单元启动水循环系统,更换所述繁殖室内水体;步骤S4,水螅体横列生殖释放碟状体,中控单元根据第四预设时间内碟状体释放量与预设释放量相比较,对当前繁殖室的温度、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及各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以使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步骤S5,碟状体发育成太平洋海刺水母成体。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太平洋海刺水螅体的适宜温度为12~14℃,盐度为30-33‰,pH值为7.8-8.2,饵料采用轮虫、丰年虫、海月汁,每次喂食一次,其中,水螅体养殖在恒温且有水处理(物理过滤、生物过滤、紫外线杀毒灯)的装置中,水螅养殖缸体进出水需具过滤设备处理,进水采用5微米精密过滤器处理,用实验阀控制出水流量,根据养殖缸的大小,以一小时能够换一缸次水的流量为宜,流量过大不利于水螅体的附着,过小则影响水螅体的生长。出水处有两道筛绢过滤,第一道为80目筛绢,其作用为滤除水中富余饵料(丰年虫、轮虫),保留水螅体。第二道为400目筛绢,其作用为防止过小的浮浪幼虫及水螅孢子流进系统,污染系统及其他水螅体,造成交叉感染,每次喂食前需先停进水5分钟,待无水溢流时开始喂食丰年虫,喂食密度为10个/ml,45分钟后可开进水,再1小时后可清理两道筛绢上的污物及残饵,去除水螅载体周围残余的丰年虫及藻类。建议每日换水量为20%~30%,紫外线杀毒灯建议每半年更换。水螅养殖缸体为方便拿取。观察的选用有机玻璃等。温度调控可采用水浴,可向其内用专用气管打气(6粒/秒)。喂食丰年虫时无需停气,喂食密度为10个/ml,45分钟后可进行换水操作。换水操作时,观察各水螅的状态、摄食情况、有无藻要擦除,打理完以后,整体轻拿至备水烧杯,喂食烧杯在淡水下冲洗并擦洗内壁。
太平洋海刺水螅采用降温刺激的方式来促进水螅体状态下的横列生殖,由养殖情况下12~14℃,通过约1个月平均降温到7~9℃。摄食饵料为每隔3天喂食一次经过100目筛娟挤压所得到海月汁,其他每天喂食丰年虫。每天上午喂食,1小时后100%换水并擦拭水螅体周围的残饵及污物藻类,不可触碰到水螅个体,防止掉落,下午再次换水100%,仍需观察与打理,并在结束操作后喂食L型轮虫,喂食密度为20个/ml,太平洋海刺水螅体降温到7~9℃后约15天后开始出现横裂体,再经过7~15天后可释放碟状体,每枚太平洋水螅大约释放20~30枚碟状体。
在所述步骤S2中,更换固定体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浊度z与预设浊度相比较,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其中,
当z≤Z1,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s1至s11,设定s11=s1×(1-(Z1-z)/Z1),同时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s2至s21,设定s21=s2×(1-(Z1-z)/Z1);
当Z1<z<Z2,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s2至s22,设定s22=s2×(1-(Z2-z)×(z-Z1)/(Z1×Z2));
Z2≤z<Z3,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
当z≥Z3,所述中控单元将步骤S3中的出水量Lc提高至Lc1,设定Lc1=Lc×(1+(z-Z3)/Z3),同时降低繁殖室的温度t至t1,设定t1=t×(1-(z-Z3)/Z3);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Z,设定第一预设浊度Z1、第二预设浊度Z2、第三预设浊度Z3。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限定,只要其能够对固定体上方和下方上的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即可,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为5-10cm,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为10-15cm。
其中,本发明在步骤S2中在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对固定体进行微冲气,以使固定体上的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经过第二预设时间,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的浊度判定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直至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符合预设标准,则将固定体进行更换,其中,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浊度,说明当前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未达标,中控单元通过分别缩短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提高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成都,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在第一预设浊度和第二预设浊度之间,为使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略微提高,中控单元通过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提高固定体下方水螅体附着量较多的区域的水螅体分离度,提高水螅体量,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在第二预设浊度和第三预设浊度,说明当前水螅体与固定体的分离程度符合预设标准,若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浊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浊度,中控单元判定当前浊度较高,造成浊度较高的原因在于水螅体量较多,同时水螅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量较多,中控单元根据当前浊度提高出水量加快繁殖室内水循环速率,以将从固定体上冲下的杂质冲出繁殖室,同时降低繁殖室的温度,减少水螅体个数的增加。
太平洋海刺碟状体每天上午先喂食海月汁,用滴管采取点对点方式对每个碟状体单独喂食,碟状体摄食45分钟后,在圆板缸中加入20个/ml丰年虫,4小时后进行换水操作。
太平洋海刺碟状体在气动圆板缸中养殖约1个月后,以能长到伞体直径约8mm的太平洋海刺幼体,此时需转入8L的流水小型U型缸中养殖,每日上午9:00用滴管或5ml移液管对每一个单独的太平洋海刺幼体进行高密度丰年虫点对点喂食,半小时后观察每个太平洋海刺幼体的摄食情况,如有发现摄食不佳的个体则进行单独的补充喂食,并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并排除解决。11:00准备给每只太平洋海刺幼体喂食海月丁,此时选取的饵料海月直径大小在10mm以内,健康无残缺的个体,以保证饵料安全。将饵料海月切成太平洋海刺幼体直径大小的1/10,再用养殖系统的海水反复冲洗海月,冲掉多余的海月汁。用滴管或5ml移液管对每一个单独的太平洋海刺幼体进行点对点喂食,在靠近胃囊的口腕上进行轻微喷出,每只太平洋海刺幼体需粘住4~6个海月丁。13:00观察上午喂食的海月丁摄食情况,看太平洋海刺幼体口腕上有无海月丁,胃囊是否充盈,如果没有则进行海月丁的补充喂食。15:00进行第二次的海月丁喂食,此次喂食量为第一次的一半,即每只太平洋海刺幼体喂食2~3个海月丁,此期间系统每日换水20%。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中控单元获取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与预设释放量M相比较,对所述繁殖室的温度进行调节,其中,
当△m≤M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繁殖室的温度t1至t11,设定t11=t1×(1+(M1-△m)/M1),同时提高喂食密度;
当M1<△m<M2,所述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的活跃度判定繁殖室是否适合碟状体生长;
当△m≥M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降低所述繁殖室的温度t1至t12,设定t12=t1×(1+(△m-M2)/M2);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释放量M,设定第一预设释放量M1,第二预设释放量M2,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m=m1-m0,其中,m1为第四预设时间结束时繁殖室碟状体数量,m0为第四预设时间开始时繁殖室内碟状体数量。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控单元将预设释放量划分为两个标准,中控单元将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分别与预设释放量标准值进行比较,判定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释放量,说明当前繁殖室内的碟状体释放量过低,说明水螅体的成熟度不佳,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繁殖室的温度,提高水螅体的成熟度,同时提高喂食密度,加强水螅体的营养,当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在第一预设释放量和第二预设释放量之间,说明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的活跃度确定繁殖室环境是否适合碟状体繁殖,当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释放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释放量,说明当前碟状体的释放量过多,将会导致种群不平衡,影响繁殖室内水母各阶段体发育。
其中,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释放量在第一预设释放量和第二预设释放量之间,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的活跃度d与预设活跃度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及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其中,
当d≤D1,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f2至f22,设定f22=f2×(1+(D1-d)/D1),同时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v2至v21,设定v21=v2×(1+0.8×(D1-d)/D1),同时提高喂食饵料中的钙含量;
当D1<d<D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f2至f23,设定f23=f2×(1+(d-D1)×(D2-d)/(D1×D2));
当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活跃度D,设定第一预设活跃度D1,第二预设活跃度D2。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对碟状体喂食饵料中钙含量不作限定,其400—410ppm为较佳,参见表1-表9,其为不同时期太平洋海刺不同时期钙含量对成体活力影响,表1 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碟状体活力的影响
表1 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碟状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361880DEST_PATH_IMAGE001
表1由于碟状体所摄食品种和摄食量都有局限性,只能表明在此次实验中碟状体到1cm时水体中钙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其收缩频率数值,钙含量低养殖时间越长活力越低甚至完全失去活力。
表2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1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750066DEST_PATH_IMAGE002
表3 增加喂食频率情况下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1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795514DEST_PATH_IMAGE003
表2和表3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饲养出活力最好的1cm育成体的饲养条件是钙含量需要在400—410ppm、喂食量充足。
表4 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3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52314DEST_PATH_IMAGE004
表5 增加喂食频率和种类情况下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3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550422DEST_PATH_IMAGE005
表4和表5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饲养出活力最好的3cm育成体的饲养条件是钙含量需要在400—410ppm、喂食量充足且种类丰富。
表6 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5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183660DEST_PATH_IMAGE006
表7 增加喂食频率和种类情况下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5cm育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286876DEST_PATH_IMAGE007
表6和表7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饲养出活力最好的5cm育成体的饲养条件是种类丰富喂食量富足,钙含量对5cm育成体的影响已经不再明显
表8 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10cm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980157DEST_PATH_IMAGE008
表9 增加喂食频率和种类情况下不同钙含量对太平洋海刺10cm成体活力的影响
Figure 903245DEST_PATH_IMAGE009
表8和表9得出的结果与表6和表7相似,影响太平洋海刺活力的主要因素只和饵料有关,钙含量影响不明显。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繁殖室划分为若干区域,中控单元获取第一区域w个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平均值s1,第二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2...第n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n,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内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d,设定d=(s1+s2+...+sn)/n。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控单元判定繁殖室内碟状体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时,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内碟状体活跃度进一步的判定繁殖室内环境是否适合水母生存,其中,中控单元将繁殖室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各区域内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碟状体的活跃度,当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活跃度,说明繁殖体内碟状体活跃度不佳,中控单元通过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增加繁殖室的含氧量,同时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以提高繁殖室内氧气的均匀程度,避免因第二进气口仅在固定区域施放氧气导致繁殖室内氧含量不均匀,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在第一预设活跃度和第二预设活跃度之间,中控单元判定通过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提高繁殖室的含氧量,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活跃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活跃度,说明当前繁殖室的碟状体整体活跃度符合预设标准。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y,设定y=((s1-s0)2+(s2-s0)2+...+(sn-s0)2)/n。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活跃度,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时,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与预设均匀度Y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再次调节,其中,
当y≤Y,所述中控单元判定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
当y>Y,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v21至v211,设定v211=v21×(1+0.5×(y-Y)/Y)。
具体而言,本发明设置均匀度,中控单元将获取的当前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与预设均匀度相比较,判定当前繁殖室各区域碟状体的活跃度是否一致,进而判定繁殖室内碟状体含氧量是否施放均匀,其中,若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小于等于预设均匀度,说明当前繁殖室各区域碟状体的活跃度基本一致,中控单元判定不对繁殖室的含氧量进行调节,若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大于预设均匀度,说明当前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不一致,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以提高繁殖室内的氧含量均匀。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低值tmin,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低值相比较,对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f2p至f2p1,设定f2p1=f2p×(1+(tmin-t’)/tmin);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
其中,i=1,2,p=1,2,3。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高值tmax,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高值相比较,对进水量和出水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不对吹水量和进水量进行调节;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提高进水量Lj至Lj1,设定Lj1=Lj×(1+(t’-tmax)/tmax),提高出水量Lc1至Lc11,设定Lc11=Lc1×(1+(t’-tmax)/tmax)。
具体而言,本发明设置有繁殖室温度最低值和温度最高值,中控单元将调节后的温度分别与预设温度最低值和最高值相比较,其中若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繁殖室温度小于等于温度最低值,说明当前繁殖室内温度过低,将导致繁殖室内含氧量下降,为避免因繁殖室内含氧量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增加繁殖室内含氧量,若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繁殖室温度大于等于温度最高值,说明当前繁殖室温度过高,将会影响繁殖室内水螅体、碟状体的生长,中控单元判定提高进水量和出水量,加快繁殖室内水循环,降低温度对水母繁殖的影响。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中控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v211与预设移动速率相比较,对控制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的第一电机动力参数进行调节,其中,
当v211≤V1,所述中控单元降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F1至F11,设定F11=F1×(1-(V1-v211)/V1);
当V1<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F1至F12,设定F12=F1×(1+0.75×(v211-V1)/V1);
当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F1至F13,设定F13=F1×(1+(v211-V2)/V2);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设定第一预设移动速率V1,第二预设移动速率V2。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设置控制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的第一电机,根据调节后的移动速率与预设移动速率相比较,对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进行调节,以使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保持稳定,且将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调整到与调节后的移动速率相匹配,其中,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移动速率,中控单元判定降低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在第一预设移动速率和第二预设移动速率之间,中控单元判定略微提高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当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移动速率,中控单元判定提高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善人工养殖太平洋海刺水螅体的培育环境,将其通过温度的变化刺激,提高释放出碟状体的质量,进一步的调节人工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加上多种饵料的组合,模拟自然生态下的营养需求,使太平洋海刺幼体及育成体活力的增强,提高其自主摄食消化能力,使成体太平洋海刺更强壮外形更饱满。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太平洋海刺水母在水中释放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
步骤S2,受精卵附着于固定体上,形成水螅体,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启动设置于固定体下方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于固定体上放的第二进气口将水螅体与固定体分离,经过第二预设时间,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浊度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更换固定体;
步骤S3,经过第三预设时间,中控单元启动水循环系统,更换所述繁殖室内水体;
步骤S4,水螅体横列生殖释放碟状体,中控单元根据第四预设时间内碟状体释放量与预设释放量相比较,对当前繁殖室的温度、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以及各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以使碟状体的释放量符合预设标准;
步骤S5,碟状体发育成太平洋海刺水母成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更换固定体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浊度z与预设浊度相比较,对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和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进行调节,其中,
当z≤Z1,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一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同时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
当Z1<z<Z2,所述中控单元缩短第二进气口与固定体的距离;
Z2≤z<Z3,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浊度符合预设标准;
当z≥Z3,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步骤S3中的出水量,同时降低繁殖室的温度;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Z,设定第一预设浊度Z1、第二预设浊度Z2、第三预设浊度Z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中控单元获取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与预设释放量M相比较,对所述繁殖室的温度进行调节,其中,
当△m≤M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繁殖室的温度,同时提高喂食密度;
当M1<△m<M2,所述中控单元根据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的活跃度判定繁殖室是否适合碟状体生长;
当△m≥M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降低所述繁殖室的温度;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释放量M,设定第一预设释放量M1,第二预设释放量M2,所述繁殖室碟状体释放量△m,△m=m1-m0,其中,m1为第四预设时间结束时繁殖室碟状体数量,m0为第四预设时间开始时繁殖室内碟状体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内碟状体释放量在第一预设释放量和第二预设释放量之间,中控单元获取碟状体的活跃度d与预设活跃度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以及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其中,
当d≤D1,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同时提高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同时提高喂食饵料中的钙含量;
当D1<d<D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
当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活跃度D,设定第一预设活跃度D1,第二预设活跃度D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将所述繁殖室划分为若干区域,中控单元获取第一区域w个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平均值s1,第二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2...第n区域w个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sn,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内碟状体的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d,设定d=(s1+s2+...+sn)/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各区域碟状体机体收缩频率获取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y,设定y=((s1-s0)2+(s2-s0)2+...+(sn-s0)2)/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所述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活跃度,中控单元判定所述繁殖室适合碟状体生存时,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碟状体活跃均匀度与预设均匀度Y相比较,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再次调节,其中,
当y≤Y,所述中控单元判定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进行调节;
当y>Y,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移动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低值tmin,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低值相比较,对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
当t’>tmin,所述中控单元不对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最高值tmax,中控单元将获取调节后的繁殖室温度与预设温度最高值相比较,对进水量和出水量进行调节,其中,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不对吹水量和进水量进行调节;
当t’>tmax,所述中控单元提高进水量和出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中控单元将获取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v211与预设移动速率相比较,对控制第二进气口移动速率的第一电机动力参数进行调节,其中,
当v211≤V1,所述中控单元降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当V1<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当v211≥V2,所述中控单元提高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参数;
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移动速率V,设定第一预设移动速率V1,第二预设移动速率V2。
CN202211040872.1A 2022-08-29 2022-08-29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Active CN115104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872.1A CN115104555B (zh) 2022-08-29 2022-08-29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872.1A CN115104555B (zh) 2022-08-29 2022-08-29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4555A true CN115104555A (zh) 2022-09-27
CN115104555B CN115104555B (zh) 2023-01-24

Family

ID=8333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0872.1A Active CN115104555B (zh) 2022-08-29 2022-08-29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455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0071A (ja) * 1999-06-18 2001-01-09 Takushi Hotta 底面ろ過式水槽を利用したクラゲ類の飼育方法
JP2008067679A (ja) * 2006-09-12 2008-03-27 Able Corp 飼育・培養槽
CN102524126A (zh) * 2012-01-05 2012-07-04 李新书 人工繁殖海月水母的方法
CN105794702A (zh) * 2016-04-29 2016-07-27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21256A (zh) * 2017-10-27 2018-03-23 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海月水母的繁殖方法
CN207531672U (zh) * 2017-11-16 2018-06-26 深圳市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
CN109197748A (zh) * 2018-11-22 2019-01-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蜇育苗用控温循环水系统
CN109699561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水母水螅智能化繁育系统
CN109892261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深圳市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巴布亚硝水母人工养殖方法
CN111543377A (zh) * 2020-06-23 2020-08-18 集美大学 一种水母全生活阶段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0071A (ja) * 1999-06-18 2001-01-09 Takushi Hotta 底面ろ過式水槽を利用したクラゲ類の飼育方法
JP2008067679A (ja) * 2006-09-12 2008-03-27 Able Corp 飼育・培養槽
CN102524126A (zh) * 2012-01-05 2012-07-04 李新书 人工繁殖海月水母的方法
CN105794702A (zh) * 2016-04-29 2016-07-27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21256A (zh) * 2017-10-27 2018-03-23 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海月水母的繁殖方法
CN207531672U (zh) * 2017-11-16 2018-06-26 深圳市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
CN109892261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深圳市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巴布亚硝水母人工养殖方法
CN109197748A (zh) * 2018-11-22 2019-01-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蜇育苗用控温循环水系统
CN109699561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水母水螅智能化繁育系统
CN111543377A (zh) * 2020-06-23 2020-08-18 集美大学 一种水母全生活阶段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4555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775B (zh) 一种洄游型大西洋鲑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US3765372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riculture production
CN101584304B (zh)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CN104335938B (zh) 一种点篮子鱼苗种养殖的方法
CN101785441B (zh) 全淡水大西洋鲑亲鱼培育养殖方法
CN102106326B (zh) 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2499134B (zh) 瘤荔枝螺育苗方法
CN105075951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方法
CN102578001A (zh) 塘角鱼的单性育苗技术
CN103891640A (zh) 一种水产苗种孵化繁育的方法
KR101594950B1 (ko) 갈조류 유리배우체의 대량배양 채묘장치
CN103053476B (zh) 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CN114766397A (zh) 一种膨腹海马的养殖方法
CN112970634B (zh) 一种小丑鱼鱼菜共生循环水繁育方法
CN107372252A (zh) 海鳌虾苗种培育方法
CN112753627A (zh) 一种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方法
CN115104555B (zh) 太平洋海刺水母繁殖方法
CN109892261B (zh) 巴布亚硝水母人工养殖方法
CN102165930B (zh) 梅鲚的人工繁殖与驯化方法
CN114467813A (zh) 一种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方法
CN107535400B (zh) 夏季利用养虾废水持续培养淡水裸腹溞的方法
CN107691299B (zh) 长江刀鲚室内仔稚鱼培育的投喂方法
CN111296336A (zh) 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11066694B (zh) 一种长江刀鲚半咸水苗种培育方法
CN1644041A (zh) 半滑舌鳎苗种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No. 2, Sifang City, Sun Yat-sen Mausoleum,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Underwater World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Tower, No. 11 West Third Ring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36

Patentee before: Pacific Undersea World Exp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