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6033B -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6033B
CN115096033B CN202211015407.2A CN202211015407A CN115096033B CN 115096033 B CN115096033 B CN 115096033B CN 202211015407 A CN202211015407 A CN 202211015407A CN 115096033 B CN115096033 B CN 115096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human body
heat conduction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54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6033A (zh
Inventor
高永强
李文杰
柴立华
冯利
孙永健
李永彬
王文成
郑昱
姜龙云
张志东
韩冬
王燕
孙宏君
管朔
任志帅
辛少菲
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ing Power Industry Bureau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Dongying Power Industry Bureau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ing Power Industry Bureau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Dongying Power Industry Bureau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2110154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6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6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6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6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6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制冷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本发明使得最终得到的制冷控制策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电力维护、热加工等特殊环境下工作,工作人员一般穿戴具有全方位密封的绝缘服,但受绝缘服透气性、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方面的影响,工作人员体温容易升高,导致穿戴绝缘服后的舒适性较差,影响工作效率。为此,现有技术中已记载有将制冷技术应用全密封的工作服中,通过将工作服的层结构设置成制冷腔,配置制冷装置对制冷腔中的空气进行循环制冷处理,再结合人体侧与制冷腔的热传导作用实现人体侧降温处理。
现有技术中具有制冷作用的工作服的制冷温度一般是人为设定,使得制冷装置按照固定的制冷功率长时间运行;但是,由于人体侧的温度的降温情况受多种情况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运动量、环境温度、环境风速、制冷风速、制冷温度和热传导效率,导致人体侧的温度波动较大,难以将温度的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服的制冷效果不理想;现有技术中还有部分工作服的制冷温度通过实时监测人体侧的温度来反馈控制制冷温度,以此达到人体侧的温度能够快速、准确的降温至一定温度范围内,但是,在此过程中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调控频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冷装置的运行能耗;同时频繁的对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进行调控,也会影响到制冷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在环境温度和人体侧温度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的波动性也较大,不利于工作服制冷过程的稳定运行。
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考虑了人体侧和环境侧的热传导作用,使得求解得到的制冷有效温度能够满足将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快速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同时考虑了在制冷有效温度下制冷的额外损耗和调控周期长短,使得最终得到的制冷控制策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
S2: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
S3: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
S4: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
S5: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S6: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
S7: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总热传导模型的建立过程具体为:
根据人体侧与制冷腔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一热传导模型;
根据制冷腔与环境侧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二热传导模型;
将第二热传导模型作为制冷腔的温度修正模型,使得第二热传导模型和第一热传导模型组成形成总热传导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有效温度集的求解过程具体为:
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并在预设制冷温度条件下,计算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
采用微积分方法对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求和,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总热传导热量;
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并结合人体预测温度序列中开始时刻所对应的人体预测温度之和计算得到预测降温温度;
若预测降温温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内,则将相应的预设制冷温度作为制冷有效温度,所有的制冷有效温度构成制冷有效温度集。
进一步的,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
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
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并选取剩余持续时间中时间最长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
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
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得到剩余的持续时间;
计算出每个剩余的持续时间中人体侧的温度的波动性;
以持续时间的时间最长为第一目标以及以相应的波动性最小为第二目标,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持续时间,并以最优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热传导损耗为制冷腔与环境侧在持续时间内进行热传导的总热量;所述风量输出损耗为制冷装置在持续时间内持续输送的总风量所做功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分解过程具体为:
确定制冷腔在单元时间内的热传导损耗;
依据制冷风速和单元时间确定风量单元输送量;
以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与制冷腔的制冷有效温度之差作为风量输入输出温差;
以风量单元输送量在风量输入输出温差的变化下的热量值等于热传导损耗建立求解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的平衡模型。
第二方面,提供了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系统,包括:
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
拟合分析模块,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
温度求解模块,用于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
温度筛选模块,用于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优化求解模块,用于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
策略生成模块,用于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包含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可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考虑了人体侧和环境侧的热传导作用,使得求解得到的制冷有效温度能够满足将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快速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同时考虑了在制冷有效温度下制冷的额外损耗和调控周期长短,使得最终得到的制冷控制策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
2、本发明通过微积分方法分析总热传导热量,并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实现了人体侧的降温温度分析,在简化总热传导模型的情况下,同时考虑了环境侧的温度和人体侧的温度实时变化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3、本发明在筛选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时,综合考虑了人体侧的温度的波动性以及单次调控的持续时间,使得人体侧的温度稳定性和制冷装置的调控频次相对平衡;
4、本发明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考虑了制冷风速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使得最优制冷有效温度能够真实模拟实时的制冷条件,从而使得制冷效果控制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环境侧的温度即为工作服所处环境的温度,人体侧的温度即为人体与工作服内层之间空间的温度;
S2: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预设周期既可以是未来的一个时刻点或多个连续的时刻点;
S3: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人体侧介质层即为制冷腔靠近人体一侧所对应材料层,环境侧介质层即为制冷腔靠近环境一侧所对应材料层;
S4: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
S5: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S6: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
S7: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本发明考虑了人体侧和环境侧的热传导作用,使得求解得到的制冷有效温度能够满足将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快速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同时考虑了在制冷有效温度下制冷的额外损耗和调控周期长短,使得最终得到的制冷控制策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
总热传导模型的建立过程具体为:根据人体侧与制冷腔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一热传导模型;根据制冷腔与环境侧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二热传导模型;将第二热传导模型作为制冷腔的温度修正模型,使得第二热传导模型和第一热传导模型组成形成总热传导模型。
制冷有效温度集的求解过程具体为: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并在预设制冷温度条件下,计算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采用微积分方法对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求和,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总热传导热量;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并结合人体预测温度序列中开始时刻所对应的人体预测温度之和计算得到预测降温温度;若预测降温温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内,则将相应的预设制冷温度作为制冷有效温度,所有的制冷有效温度构成制冷有效温度集。
本发明通过微积分方法分析总热传导热量,并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实现了人体侧的降温温度分析,在简化总热传导模型的情况下,同时考虑了环境侧的温度和人体侧的温度实时变化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并选取剩余持续时间中时间最长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得到剩余的持续时间;计算出每个剩余的持续时间中人体侧的温度的波动性;以持续时间的时间最长为第一目标以及以相应的波动性最小为第二目标,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持续时间,并以最优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本发明综合考虑了人体侧的温度的波动性以及单次调控的持续时间,使得人体侧的温度稳定性和制冷装置的调控频次相对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热传导损耗为制冷腔与环境侧在持续时间内进行热传导的总热量;风量输出损耗为制冷装置在持续时间内持续输送的总风量所做功的能耗。
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分解过程具体为:确定制冷腔在单元时间内的热传导损耗;依据制冷风速和单元时间确定风量单元输送量;以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与制冷腔的制冷有效温度之差作为风量输入输出温差;以风量单元输送量在风量输入输出温差的变化下的热量值等于热传导损耗建立求解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的平衡模型。
本发明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考虑了制冷风速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使得最优制冷有效温度能够真实模拟实时的制冷条件,从而使得制冷效果控制更加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还可以适用于耐高温服、防疫服等密封的穿戴服,例如,石油开采、石油产品加工以及电力维护等工作使用的服装。
实施例2: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系统,该系统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拟合分析模块、模型构建模块、温度求解模块、温度筛选模块、优化求解模块和策略生成模块。
其中,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分析模块,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温度求解模块,用于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温度筛选模块,用于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优化求解模块,用于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策略生成模块,用于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工作原理:本发明考虑了人体侧和环境侧的热传导作用,使得求解得到的制冷有效温度能够满足将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快速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同时考虑了在制冷有效温度下制冷的额外损耗和调控周期长短,使得最终得到的制冷控制策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应用于密封的工作服,工作服的层结构设置成制冷腔,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
S2: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
S3: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人体侧介质层为制冷腔靠近人体一侧所对应材料层,环境侧介质层为制冷腔靠近环境一侧所对应材料层;
S4: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
S5: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S6: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
S7: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制冷有效温度集的求解过程具体为:
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并在预设制冷温度条件下,计算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
采用微积分方法对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求和,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总热传导热量;
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并结合人体预测温度序列中开始时刻所对应的人体预测温度之和计算得到预测降温温度;
若预测降温温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内,则将相应的预设制冷温度作为制冷有效温度,所有的制冷有效温度构成制冷有效温度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总热传导模型的建立过程具体为:
根据人体侧与制冷腔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一热传导模型;
根据制冷腔与环境侧之间介质材料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第二热传导模型;
将第二热传导模型作为制冷腔的温度修正模型,使得第二热传导模型和第一热传导模型组成形成总热传导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
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
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并选取剩余持续时间中时间最长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筛选过程具体为:
通过总热传导模型确定预测降温温度超出标准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对应的最终时刻,并以最终时刻与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制冷有效温度的持续时间;
将所有持续时间中小于或等于固定周期的持续时间过滤,得到剩余的持续时间;
计算出每个剩余的持续时间中人体侧的温度的波动性;
以持续时间的时间最长为第一目标以及以相应的波动性最小为第二目标,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持续时间,并以最优的持续时间所对应的制冷有效温度作为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环境热传导损耗为制冷腔与环境侧在持续时间内进行热传导的总热量;所述风量输出损耗为制冷装置在持续时间内持续输送的总风量所做功的能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优制冷有效温度的分解过程具体为:
确定制冷腔在单元时间内的热传导损耗;
依据制冷风速和单元时间确定风量单元输送量;
以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与制冷腔的制冷有效温度之差作为风量输入输出温差;
以风量单元输送量在风量输入输出温差的变化下的热量值等于热传导损耗建立求解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的平衡模型。
7.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系统,应用于密封的工作服,工作服的层结构设置成制冷腔,其特征是,包括:
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侧和人体侧在固定周期内的温度,分别得到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
拟合分析模块,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环境温度序列和人体温度序列拟合处理后,对应得到在预设周期内的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人体侧介质层的第一热传导系数和环境侧介质层的第二热传导系数建立总热传导模型;人体侧介质层为制冷腔靠近人体一侧所对应材料层,环境侧介质层为制冷腔靠近环境一侧所对应材料层;
温度求解模块,用于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求解得到使人体侧的温度在标准时间内降温至标准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有效温度集;
温度筛选模块,用于从制冷有效温度集中筛选出持续时间大于固定周期的最优制冷有效温度;
优化求解模块,用于以环境热传导损耗和风量输出损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分解为制冷装置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
策略生成模块,用于将最优制冷有效温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作为制冷调控周期,并结合制冷温度和制冷风速形成制冷装置的制冷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制冷有效温度集的求解过程具体为:
将环境预测温度序列和人体预测温度序列输入总热传导模型,并在预设制冷温度条件下,计算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
采用微积分方法对不同时刻点的热传导热量求和,得到人体侧在标准时间内总热传导热量;
将总热传导热量转换成温度变化值,并结合人体预测温度序列中开始时刻所对应的人体预测温度之和计算得到预测降温温度;
若预测降温温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内,则将相应的预设制冷温度作为制冷有效温度,所有的制冷有效温度构成制冷有效温度集。
8.一种计算机终端,包含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是,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可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
CN202211015407.2A 2022-08-24 2022-08-24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Active CN115096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5407.2A CN115096033B (zh) 2022-08-24 2022-08-24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5407.2A CN115096033B (zh) 2022-08-24 2022-08-24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6033A CN115096033A (zh) 2022-09-23
CN115096033B true CN115096033B (zh) 2022-10-25

Family

ID=8330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5407.2A Active CN115096033B (zh) 2022-08-24 2022-08-24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6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6056B (zh) * 2023-04-04 2023-07-0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材料加工温度动态控制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315A (ja) * 1999-10-12 2001-04-24 Techno:Kk 冷暖房装置を備えた衣服
CN104634064A (zh) * 2015-03-13 2015-05-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控制方法、制冷控制装置和冰箱
WO2016008431A1 (zh) * 2014-07-17 2016-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048198A1 (en) * 2015-09-18 2017-03-23 Advanced Material Engineering Pte. Ltd. Protective vest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cooling mechanis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4234B2 (ja) * 1998-06-16 2002-08-12 旭調温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設備におけるクーラーファンの風速調整方法
JP7219392B2 (ja) * 2018-09-11 2023-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315A (ja) * 1999-10-12 2001-04-24 Techno:Kk 冷暖房装置を備えた衣服
WO2016008431A1 (zh) * 2014-07-17 2016-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34064A (zh) * 2015-03-13 2015-05-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控制方法、制冷控制装置和冰箱
WO2017048198A1 (en) * 2015-09-18 2017-03-23 Advanced Material Engineering Pte. Ltd. Protective vest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cooling mechanis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6033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1253B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送风温度自动补偿方法
CN107292766B (zh) 面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调峰手段经济性评估方法与系统
CN115096033B (zh) 基于体温变化的制冷策略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04062958B (zh) 一种基于动态负荷管理的居家智能优化方法
CN109978287B (zh) 多晶硅智能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11030137A (zh) 一种负荷参与一次调频的电网频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065483A (zh) 制氢系统效能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30044276A (ko) 압축기실 제어 방법 및 압축기실 제어 장치
CN105937823A (zh) 一种地源热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281179A (zh) 控制系统和数据收集显示方法
CN107977741B (zh) 冷热电联供微网系统的能量调度优化方法
Tarutani et al.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data center by predict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air conditioner efficiency with machine learning
CN116070741A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调度优化决策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CN104778507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楼宇智能用电策略获取方法
CN110345614B (zh) 一种基于室内人员分布检测的温度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767433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实时县域能源互联网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779321A (zh) 一种基于供能系统的供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97840B (zh) 组合式风柜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91784B (zh) 一种面向钢铁企业氧气系统的不确定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831525A (zh) 基于云雾计算的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12279A1 (en) A method for energy benchmarking and diagnosis through optimization and a system thereof
CN108876196B (zh) 基于热电联产机组非凸出力特性的交替迭代优化调度方法
CN115102164A (zh) 多机组协同优化负荷分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61455A (zh) 电解水制氢仿真系统和方法
KR20180138372A (ko) 오프라인/온라인 하이브리드 기계학습 모델을 이용한 냉동기 최적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