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5946B -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5946B
CN115095946B CN202210708979.2A CN202210708979A CN115095946B CN 115095946 B CN115095946 B CN 115095946B CN 202210708979 A CN202210708979 A CN 202210708979A CN 115095946 B CN115095946 B CN 115095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filter
induced draft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89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5946A (zh
Inventor
杨置路
迟亚玲
高朋
阮志杰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089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5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5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8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cyclic routing supply and exhaus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52Air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outsid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新风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机机组内风场不均,导致换热效率低下以及造成风量损失,增加机组噪声的问题。该新风装置包括机体、热交换芯体和引风机组件,热交换芯体安装于机体内,机体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引风机组件安装于新风通道和/或回风通道上,引风机组件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新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回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该新风装置可使风场均匀度提升,不仅可实现热交换芯体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高效换热,还可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风机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等场合。目前新风机,尤其是大型新风机,由于机组结构紧凑及空间限制,风机或芯体无法严格对称布置,导致机组内风场与流场非常不均匀。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组内垂直芯体表面的速度分布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机组内的新风风场流线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从左至右,机组内风速依次递减或递增,风场流线依次变密集或变稀疏。双向流热交换机组风场叠加后,新风与回风换热不均匀的问题更加凸显,如新风风速高的区域与回风风速低的区域换热,导致新风与回风换热不充分,换热效率低下;而且机组内风道风场不均,也会使得机组内部产生湍流,从而造成风量损失,增加机组噪声。
另一方面,新风机内的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尘埃在过滤网中形成絮状堵塞,极大降低过滤效率;同时因尘埃堆积,造成过滤网中局部阻力增加,风道风场均匀度也因此降低。为此,需要清洗过滤网,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拆洗过滤网,然而,新风机一般为吊顶安装,手动拆洗过滤网较为困难。
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机机组内风场不均,导致换热效率低下以及造成风量损失,增加机组噪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新风装置,包括机体、热交换芯体和引风机组件,其中,所述热交换芯体安装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机体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且所述引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或所述回风通道上,所述引风机组件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所述新风通道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所述回风通道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引风机组件为两组,两组引风机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引风机组件包括多个引风单元,所述引风单元将所述新风通道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分成多个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多个回风通道单元,所述引风单元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所述新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引风单元包括引风机和风速测试仪,其中,所述风速测试仪用于监测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风速;所述引风机用于调整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用于调整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回风风速。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引风单元呈矩阵排布。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上,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回风通道上,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所述引风机组件远离所述热交换芯体的一侧;所述引风机组件能够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两侧,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两侧,并且引风机的转速由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的监测结果与预设压差的差值大小决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上还设置有转动轴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装置还包括室外空气检测组件,所述室外空气检测组件用于监测室外空气参数,并且当室外空气参数在预设参数范围内时,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新风通道平行,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回风通道平行。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和回风出风口,所述机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和回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回风通道;并且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回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除尘通道、第二除尘通道和除尘出风口,所述除尘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除尘通道和所述第二除尘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一除尘通道的入口与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除尘通道的入口与回风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除尘通道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二除尘通道入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阀,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新风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新风装置,包括机体、热交换芯体和引风机组件,其中,热交换芯体安装于机体内,机体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且引风机组件安装于新风通道和/或回风通道上,通过引风机组件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可使新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回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从而可达到提高风场均匀度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本发明的新风装置风场均匀度提升,使得风场流线更均匀,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回风风速分布更均匀,从而可实现热交换芯体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高效换热;另一方面,风场均匀度提升,还可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即本发明的新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机机组内风场不均,导致换热效率低下以及造成风量损失,增加机组噪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
所述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比较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的大小,并基于风速的比较结果调整引风机的转速,使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风速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启,控制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关闭,并且控制机组的离心风机开启,控制引风机正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所述热交换芯体。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小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引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大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引风机的转速减小。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和所述引风机转速之间的关系表,并基于所述关系表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速增大或减小。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关闭,控制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开启,并且控制机组的离心风机关闭,控制引风机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比较所述第一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一过滤器侧的引风机的转速,使所述第一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比较所述第二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二过滤器侧的引风机的转速,使所述第二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一过滤器侧的引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过滤器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二过滤器侧的引风机的转速增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控制驱动装置正转和反转,并通过转动轴的正转和反转带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正转和反转。
本发明提供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通过比较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的大小,并基于风速的比较结果调整引风机的转速,使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风速范围内,从而可达到提高风场均匀度的目的。本发明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使风场均匀度提升,使得风场流线更均匀,热交换芯体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回风风速分布更均匀,从而可实现热交换芯体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高效换热;另一方面,风场均匀度提升,还可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现有技术中机组内垂直芯体表面的速度分布图;
图2是是现有技术中机组内的新风风场流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新风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新风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引风机组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的风场流线图;
图7是本发明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的风场流线图;
图8是本发明新风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0、机体;101、新风进风口;102、回风出风口;103、新风出风口;104、回风进风口;105、第一风阀;106、第二风阀;107、第一除尘通道;108、第二除尘通道;109、除尘出风口;110、第三风阀;111、第四风阀;112、离心风机;20、热交换芯体;30、引风机组件;301、引风机;302、风速测试仪;40、第一过滤器;50、第二过滤器;60、第一压差传感器;70、第二压差传感器;8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3~8以及实施例1和2对本发明的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新风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包括机体10、热交换芯体20和引风机组件30,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热交换芯体20安装于机体10内,机体10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且引风机组件30安装于新风通道和/或回风通道上,引风机组件30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新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回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更优选的,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垂直于热交换芯体20的表面,引风机组件30与热交换芯体20的工作面相对,从而可提高新风和回风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效率和通量。
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和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文中的目标风速未指明时,可为目标新风风速和目标回风风速的统称,实时风速未指明时,可为实时新风风速和实时回风风速的统称。
本实施例的引风机组件30也可叫做自适应矩阵引风机,具体为:可以通过风速测试仪实时检测风道风速的变化并自适应调节风场均匀度的装置。
具体的,目标新风风速和目标回风风速为:在风道风场理想均匀状态下,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回风风速目标值。目标新风风速和目标回风风速与机组的风量大小、风道形状以及风道横截面积等参数相关。目标新风风速范围为目标新风风速上下波动一定范围,例如,目标新风风速范围为目标新风风速上下波动1%;同理,目标回风风速范围为目标回风风速上下波动一定范围,例如,目标回风风速范围为目标回风风速上下波动1%。
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通过引风机组件30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可使新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回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从而可达到提高风场均匀度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风场均匀度提升,使得风场流线更均匀,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回风风速分布更均匀,从而可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另一方面,风场均匀度提升,还可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即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机机组内风场不均,导致换热效率低下以及造成风量损失,增加机组噪声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引风机组件30为两组,两组引风机组件30分别安装于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上,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在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上均设置有引风机组件30,从而不仅可使新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也可使回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风场均匀度,进一步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还可进一步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引风机组件30包括多个引风单元,引风单元将新风通道和/或回风通道分成多个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多个回风通道单元,引风单元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和/或使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如图5所示。多个引风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引风单元,具体的,引风单元的数量可基于风道截面积的大小确定,例如,引风单元的数量为64个或80个等。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引风机组件30包括多个引风单元,通过引风单元将新风通道和/或回风通道分成多个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多个回风通道单元,每个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每个回风通道单元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可实现风道流场均匀度的精准控制调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风场均匀度,进一步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还可进一步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引风单元包括引风机301和风速测试仪302,如图5所示。优选的,风速测试仪302用于监测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风速;引风机301用于调整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用于调整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优选的,引风机301通过调整转速来实现调整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调整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优选的,引风机301为无极调速引风机,从而可增强风道流场控制的精准度。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引风机301和风速测试仪302可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详述。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通过风速测试仪302可监测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新风风速和/或实时回风风速,从而可为引风机301转速的调整提供依据,以实现风道流场均匀度的精准控制调节。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引风单元呈矩阵排布,如图3~5所示。优选的,矩阵排布每行和每列中引风单元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引风单元为4行16列的排布,也可为8行8列的排布,具体可由风道形状确定。不限于此,引风单元也可呈环形排布或者其余排布。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引风单元呈矩阵排布,相比于其余的排布方式,矩阵排布有利于实现风道流场均匀度的精准控制调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风场均匀度,进一步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还可进一步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第一过滤器40设置于新风通道上,第二过滤器50设置于回风通道上,并且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位于引风机组件30远离热交换芯体20的一侧;引风机组件30能够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优选的,第一过滤器40为中效过滤器,可保证对新风的过滤效果;第二过滤器50为粗效过滤器。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通过引风机组件30反向吹风,利用风力可将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上堆积的絮状灰尘吹落,从而可实现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目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风场均匀度,进一步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还可进一步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尘埃在过滤网中堆积形成絮状堵塞,导致风道风场均匀度降低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人工手动拆洗过滤网存在困难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如图4所示。优选的,第一压差传感器60设置于第一过滤器40的两侧,第二压差传感器70设置于第二过滤器50的两侧,并且引风机301的转速由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的监测结果与预设压差的差值大小决定。更优选的,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的监测结果与预设压差的差值越大,引风机301的转速越大。更优选的,预设压差包括第一预设压差和第二预设压差,第一预设压差为第一过滤器40清洗达到目标程度时,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压差值;第二预设压差为第二过滤器50清洗达到目标程度时,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压差值。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基于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的监测结果可调整引风机301的转速,从而可提高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效率和自清洁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上还设置有转动轴80和驱动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驱动装置与转动轴80连接,驱动装置为转动轴80的转动提供动力;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安装于转动轴80上,如图3和图4所示。更优选的,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可以是一个驱动装置控制一个转动轴80,也可以是一个驱动装置控制两个转动轴80。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安装于转动轴80上,可通过转动轴80转动带动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转动。更优选的,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转动角度为±30°。不限于此,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转动角度也可以是其余角度,具体是转动角度越大,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效果越好。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还与机体10内的空间有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安装于转动轴80上,转动轴80转动可带动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转动,通过转动轴80的转动惯性可将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上堆积的絮状灰尘抖落,从而可进一步实现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目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风场均匀度,进一步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还可进一步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还包括室外空气检测组件。优选的,室外空气检测组件用于监测室外空气参数,并且当室外空气参数在预设参数范围内时,第一过滤器40与新风通道平行,第二过滤器50与回风通道平行。空气参数包括负氧离子浓度、PM2.5浓度、二氧化氮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当室外空气参数在预设参数范围内时,说明空气质量较好,此时第一过滤器40与新风通道平行,第二过滤器50与回风通道平行,取消机组的过滤作用。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可基于空气质量进行过滤或者取消过滤,当空气质量较好,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取消过滤作用,不仅可延长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使用寿命,高效发挥其过滤作用,减少清洁次数,而且还可使得机组内风场均匀度进一步提高,从而进一步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减少风量损失和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机体10的一侧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01和回风出风口102,机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出风口103和回风进风口104,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新风进风口101和新风出风口103之间形成新风通道,回风进风口104和回风出风口102之间形成回风通道;并且新风进风口101处设置有第一风阀105,回风进风口104处设置有第二风阀106,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机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除尘通道107、第二除尘通道108和除尘出风口109,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除尘出风口109位于第一除尘通道107和第二除尘通道108的出口处,第一除尘通道107的入口与新风通道连通,第二除尘通道108的入口与回风通道连通;并且第一除尘通道107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风阀110,第二除尘通道108入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阀111,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更优选的,除尘出风口109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除尘通道107和第二除尘通道108的出口处。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在新风进风口101处设置有第一风阀105,回风进风口104处设置有第二风阀106,第一除尘通道107入口处设置第三风阀110,第二除尘通道108入口处设置第四风阀111,第一风阀105、第二风阀106、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均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通过控制各风阀的开启状态,可使新风装置在送风模式和自清洁模式之间切换。具体的,通过将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打开,将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关闭,可使机组执行送风模式,新风经新风进风口101进入,流经新风通道后从新风出风口103流出;回风经回风进风口104进入,流经回风通道后从回风出风口102流出。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新风流线和回风流线如图6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新风和回风的流向。通过将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关闭,将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打开,可使机组执行自清洁模式,第一过滤器40上堆积的灰尘在风力、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从第一过滤器40上脱落后,经新风通道进入第一除尘通道107,而后从除尘出风口109排出至室外;第二过滤器50上堆积的灰尘在风力、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从第二过滤器50上脱落后,经回风通道进入第二除尘通道108,而后从除尘出风口109排出至室外。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对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除尘时的风场流线如图7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的流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8示出了新风装置控制方法的原理图。如图8所示,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优选的,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送风模式和自清洁模式。更优选的,获取新风装置运行模式的方法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比较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的大小,并基于风速的比较结果调整引风机301的转速,使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风速范围内。
本实施例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通过比较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的大小,并基于风速的比较结果调整引风机301的转速,使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风速范围内,从而可达到提高风场均匀度的目的。本实施例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使风场均匀度提升,使得风场流线更均匀,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回风风速分布更均匀,从而可实现热交换芯体20的充分利用,保证热交换芯体20高效换热;另一方面,风场均匀度提升,还可避免机组内部产生湍流现象,从而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机组噪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开启,控制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关闭,并且控制机体10的离心风机112开启,控制引风机301正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热交换芯体2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各风阀的开启状态以及离心风机112和引风机301的工作状态,可使机组执行送风模式,新风经新风进风口101进入,流经新风通道后从新风出风口103流出;回风经回风进风口104进入,流经回风通道后从回风出风口102流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小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大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减小,如图8所示。优选的,多个新风通道单元可进行逐一调节,也可同时调节;同样的,多个回风通道单元可进行逐一调节,也可同时调节。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可使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回风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从而可达到提高风场均匀度的目的。
具体的,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小于目标新风风速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新风通道内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大于目标新风风速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新风通道内引风机301的转速减小,从而使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同样的,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小于目标回风风速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回风通道内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大于目标回风风速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回风通道内引风机301的转速减小,从而使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和引风机301转速之间的关系表,并基于关系表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或减小。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和引风机301转速之间的关系不限于关系表,也可以是关系图或关系式。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提前建立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和引风机301转速之间的关系表,基于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通过查表即可确定引风机301转速的提高比例,从而可使引风机301的转速直接一次性调整到位,无需反复检测和计算,从而可提高控制效率,使得新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快速达到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回风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快速达到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关闭,控制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开启,并且控制机体10的离心风机112关闭,控制引风机301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各风阀的开启状态以及离心风机112和引风机301的工作状态,可使机组执行自清洁模式,第一过滤器40上堆积的灰尘在风力、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从第一过滤器40上脱落后,经新风通道进入第一除尘通道107,而后从除尘出风口109排出至室外;第二过滤器50上堆积的灰尘在风力、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从第二过滤器50上脱落后,经回风通道进入第二除尘通道108,而后从除尘出风口109排出至室外。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比较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使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比较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使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如图8所示。优选的,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基于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调整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在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增大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从而可提高第一过滤器40的自清洁效率和自清洁效果;同样的,基于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调整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在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增大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从而可提高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效率和自清洁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控制驱动装置正转和反转,并通过转动轴80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正转和反转,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转动轴80的转动惯性可将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上堆积的絮状灰尘抖落,从而可进一步实现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目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引风机301风力和转动惯性的联合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的自清洁效率和自清洁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新风装置执行完自清洁模式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控制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开启,控制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关闭,控制机体10的离心风机112开启,控制引风机301正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热交换芯体20,控制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复位至过滤模式,从而可使新风装置继续执行送风模式,如图8所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机(112)、机体(10)、热交换芯体(20)和引风机组件(30),其中,所述热交换芯体(20)安装于所述机体(10)内,所述机体(10)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且所述引风机组件(30)安装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上,所述引风机组件包括自适应矩阵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能通过风速测试仪实时检测风道风速的变化并自适应调节风场均匀度;
所述引风机组件(30)包括多个引风单元,所述引风单元包括引风机(301)和风速测试仪(302);所述引风单元将所述新风通道或所述回风通道分成多个新风通道单元或多个回风通道单元,所述引风单元能够自动调整风速大小,并使所述新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在目标新风风速范围内,或使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在目标回风风速范围内;
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4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上,所述第二过滤器(50)设置于所述回风通道上,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器(4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50)位于所述引风机组件(30)远离所述热交换芯体(20)的一侧;所述引风机组件(30)能够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所述第一过滤器(4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50);
所述离心风机(112)在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组件(30)为两组,两组引风机组件(30)分别安装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仪(302)用于监测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风速;所述引风机(301)用于调整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新风风速和/或用于调整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回风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单元呈矩阵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第二压差传感器(70),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60)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40)的两侧,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50)的两侧,并且引风机(301)的转速由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60)和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70)的监测结果与预设压差的差值大小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上还设置有转动轴(80)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轴(8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转动轴(80)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安装于所述转动轴(8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空气检测组件,所述室外空气检测组件用于监测室外空气参数,并且当室外空气参数在预设参数范围内时,所述第一过滤器(40)与所述新风通道平行,所述第二过滤器(50)与所述回风通道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的一侧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01)和回风出风口(102),所述机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出风口(103)和回风进风口(104),所述新风进风口(101)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03)之间形成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风口(104)和所述回风出风口(102)之间形成所述回风通道;并且所述新风进风口(101)处设置有第一风阀(105),所述回风进风口(104)处设置有第二风阀(106),所述第一风阀(105)和所述第二风阀(106)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除尘通道(107)、第二除尘通道(108)和除尘出风口(109),所述除尘出风口(109)位于所述第一除尘通道(107)和所述第二除尘通道(108)的出口处,所述第一除尘通道(107)的入口与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除尘通道(108)的入口与回风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除尘通道(107)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风阀(110),所述第二除尘通道(108)入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阀(111),所述第三风阀(110)和所述第四风阀(111)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装置的运行模式;
所述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比较新风通道单元和/或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的大小,并基于风速的比较结果调整引风机(301)的转速,使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在目标风速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执行送风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开启,控制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关闭,并且控制机体(10)的离心风机(112)开启,控制引风机(301)正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所述热交换芯体(2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小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所述新风通道单元和/或所述回风通道单元通过热交换芯体(20)表面的实时风速大于目标风速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引风机(301)的转速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实时风速与目标风速差值大小和所述引风机(301)转速之间的关系表,并基于所述关系表控制所述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或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控制第一风阀(105)和第二风阀(106)关闭,控制第三风阀(110)和第四风阀(111)开启,并且控制机体(10)的离心风机(112)关闭,控制引风机(301)反向吹风并使风向朝向第一过滤器(40)和第二过滤器(5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比较所述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使所述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
比较所述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与目标压差的大小,并基于压差的比较结果调整所述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使所述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不大于目标压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4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一过滤器(4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过滤器(50)两侧的实时压差大于目标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二过滤器(50)侧的引风机(301)的转速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执行自清洁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控制驱动装置正转和反转,并通过转动轴(80)的正转和反转带动所述第一过滤器(4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50)正转和反转。
CN202210708979.2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095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979.2A CN115095946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979.2A CN115095946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946A CN115095946A (zh) 2022-09-23
CN115095946B true CN115095946B (zh) 2024-07-23

Family

ID=8329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8979.2A Active CN115095946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5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2230B (zh) * 2022-11-11 202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及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998A (zh) * 2018-01-29 2018-06-05 浙江龙碧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芯骨架及全热交换芯体
CN210861546U (zh) * 2019-11-08 2020-06-26 四川佳朗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吊顶式新风机
CN113819558A (zh) * 2021-06-23 2021-12-21 肖正广 一种具有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功能的双通路新风机
CN11419884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滤网自清洗结构、控制方法和新风机
CN217763788U (zh) * 2022-06-21 2022-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9696B (zh) * 2010-03-22 2011-09-21 徐珺 一种换热芯体及具有该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器
CN205481475U (zh) * 2016-01-05 2016-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制冷设备
CN110986213A (zh) * 2019-11-11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热交换芯体的新风系统及空调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998A (zh) * 2018-01-29 2018-06-05 浙江龙碧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芯骨架及全热交换芯体
CN210861546U (zh) * 2019-11-08 2020-06-26 四川佳朗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吊顶式新风机
CN113819558A (zh) * 2021-06-23 2021-12-21 肖正广 一种具有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功能的双通路新风机
CN11419884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滤网自清洗结构、控制方法和新风机
CN217763788U (zh) * 2022-06-21 2022-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946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892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7655108B (zh)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48578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5095946B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3051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5156237U (zh)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
CN1062879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3050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09481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110762620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514388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442575A (zh)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637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
CN106642435B (zh) 空调器
CN208779562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6291337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9163387A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气流反向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106594872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8108306U (zh) 空调柜机
CN208887008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631061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9181095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763192U (zh) 一种中央空调集控系统中新风机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