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9470A -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79470A CN115079470A CN202211010441.0A CN202211010441A CN115079470A CN 115079470 A CN115079470 A CN 115079470A CN 202211010441 A CN202211010441 A CN 202211010441A CN 115079470 A CN115079470 A CN 1150794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plate
- heat transfer
- heat exchange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涉及液晶模组背光源散热技术领域,其包括灯源、边框、基板、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隔板、递热板、散热板、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传热板、传热柱、第一散热管、换热管和第二散热管。递热板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递热部和第二递热部,第一换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换热介质的换热腔,换热腔具有入口和出口,传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导热剂的传热腔,换热管用于与第二换热板进行热交换,入口、第一散热管、换热管、第二散热管和出口依次连接后,形成供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通道。通过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可将第二递热部上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中放出,从而提高的散热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模组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主要包括灯源、基板、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即背光源是液晶模组的组成之一,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背光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虽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还是存在着如下有待改进的技术问题:
1.背光源的LED灯源在工作过程中,会积聚热量,而背光源本身的散热性能不佳,容易因高温而损坏或降低其使用寿命。
2.背光源的密封性不理想,容易进入灰尘和水汽,影响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主要可以包括灯源、边框、基板、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隔板、递热板、散热板、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传热板、传热柱、第一散热管、换热管和第二散热管;
隔板固定在边框内,递热板安装在边框的一侧,边框、隔板、递热板和基板共同形成相互独立的容纳空间和散热空间,边框的一侧开设有与散热空间连通的散热孔,散热板上开设有与散热孔连通的缺口;
散热板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在边框的一侧;
递热板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递热部和第二递热部,第一递热部的一侧与散热板抵接,另一侧用于安装灯源,第二递热部位于灯源的上方,并与隔板的底部相抵接;
第一换热板固定于散热板的上部,第一换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换热介质的换热腔,换热腔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第二换热板固定于散热板的上部;
传热板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递热部上、另一端与第一换热板固定连接,传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导热剂的传热腔;
传热柱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递热部上、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板固定连接;
换热管用于与第二换热板进行热交换,第一散热管露出至散热板外,出口、第一散热管、换热管、第二散热管和入口依次连接后,形成供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内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插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与换热腔滑动配合的驱动塞;
第一换热板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位于换热腔内,另一端延伸至传热腔后安装有驱动叶;
当转轴旋转时,转轴能够使驱动杆横向地往复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腔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漏剂孔,固定板上连接有导流管;
驱动叶靠近导流管的上端;
漏剂孔处安装有第二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的上端固定有转盘,转盘的偏心处通过传动杆与驱动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还包括导热片;
导热片设置在反射膜和基板之间,导热片的左部位于灯源的下方,导热片的左部下侧具有散热鳍;
散热鳍能够贯穿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压板和限位销;
压板的下侧具有凸部,边框上开设有与凸部相匹配的卡槽,散热板的顶部与压板相插接;
边框上开设有与限位销匹配的插孔,限位销用于限制压板向上的移动;
限位销沿其径向插接有插块,插块通过压簧与限位销连接;
边框上开设有与插块匹配的通孔,通孔与插孔连通;
边框上开设有扇形槽,插孔和通孔均与扇形槽连通,扇形槽的深度小于插孔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销的一端设有一字槽、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灯源具有灯座,第一递热部上固定有支杆,灯座与支杆相插接;
支杆上固定有用于限制灯座向下移动的挡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杆上沿其径向插接有限位块,灯座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限位块通过复位弹簧与支杆连接;
限位块的右侧倾斜设置;
支杆上插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限位块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螺纹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三连杆向左移动的限位螺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杆平行且间隔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灯源产生的热量主要积聚在第一递热部和第二递热部附近,第一递热部的一侧与散热板抵接,第一递热部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在边框的一侧开设有与散热空间连通的散热孔,在散热板上开设有与散热孔连通的缺口,使得第二递热部能够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以便于散热。
2.在第二递热部受热后,导热剂汽化上升,并与第一换热板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传热柱将第二递热部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板上,第二换热板再将热量传递至换热管中,换热介质可在由出口、第一散热管、换热管、第二散热管和入口形成的通道中循环流动,第一散热管可露出至散热板外,通过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可将第二递热部上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中放出,从而提高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效果,延长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3.换热介质在流经换热腔时受热升温,在流经第一散热管时降温,在流经换热管时再次受热升温,在流经第二散热管再次降温,由于第一散热管可露出至散热板外,因此,可通过增加第一散热管的长度和数量,使第一散热管的散热效果高于第二散热管,以实现第一散热管内换热介质的快速降温,这样,便能够在换热介质为气体时,增大第一散热管和换热腔内的气压差,以促进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换热介质与导热剂的热交换效果。
4.通过边框、隔板、递热板和基板共同形成相互独立的容纳空间和散热空间,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能够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容纳空间的密封性,以免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纳空间内,从而延长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5.由于散热板与第一递热部抵接,因此,给散热板施加一定的压力,可增大散热板对第一递热部的作用力,这一方面能够提高散热板与第一递热部连接的紧密程度,以提高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递热部与边框的连接更紧密,这有利于提高第一递热部与边框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前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3沿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散热板、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散热管、换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换热板、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4沿C-C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D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2中E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5中F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4中H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1-灯源,111-灯座,12-边框,121-散热孔,13-基板,14-反射膜,15-导光板,16-光学膜片,17-隔板,18-递热板,181-连接耳,182-第一递热部,183-第二递热部,19-散热板,191-凸起,192-缺口,21-第一换热板,211-换热腔,212-入口,213-出口,214-导向板,215-驱动杆,216-驱动塞,217-转轴,218-驱动叶,219-转盘,221-传动杆,23-第二换热板,231-凹槽,24-传热板,241-传热腔,242-固定板,243-漏剂孔,244-导流管,25-传热柱,26-第一散热管,27-换热管,28-第二散热管,29-容纳空间,31-散热空间,32-导热片,321-散热鳍,331-压板,332-限位销,333-凸部,334-卡槽,335-插孔,336-插块,337-压簧,338-通孔,339-扇形槽,341-一字槽,342-防滑凸楞,351-支杆,352-挡块,353-限位块,354-限位槽,355-复位弹簧,356-第一连杆,357-第二连杆,358-第三连杆,359-限位螺母,5-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主要可以包括灯源11、边框12、基板13、反射膜14、导光板15、光学膜片16、隔板17、递热板18、散热板19、第一换热板21、第二换热板23、传热板24、传热柱25、第一散热管26、换热管27和第二散热管28,其中,递热板18、散热板19、第一换热板21、第二换热板23、传热板24、传热柱25、第一散热管26、换热管27和第二散热管28均采用导热系数较好的材质,灯源11、基板13、反射膜14、导光板15和光学膜片16均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发明改进的重点。
隔板17固定在边框12内,递热板18具有连接耳181,连接耳181例如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边框12的左侧(图5所示左右方向)。如图5所示,边框12、隔板17、递热板18和基板13共同形成相互独立的容纳空间29和散热空间31,容纳空间29和散热空间31通过隔板17和递热板18隔开,容纳空间29用于容纳灯源11、基板13、反射膜14、导光板15和光学膜片16等部件,散热空间31用于散热,二者相互独立,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能够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容纳空间29的密封性,以免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纳空间29内,从而延长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容纳空间29的密封性,可在各部件的连接处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例如,可以在递热板18与边框12的连接处、隔板17与递热板18的连接处设置密封胶条。
散热板19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大散热板19表面积的凸起191,散热板19可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在边框12的一侧,在解除限位机构对散热板19的限位作用后,可方便地拆装、更换散热板19。
递热板18主要可以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递热部182和第二递热部183,连接耳181固定于第一递热部182,第一递热部182的一侧与散热板19抵接、另一侧用于安装灯源11,第二递热部183位于灯源11的上方并与隔板17的底部相抵接。边框12的一侧开设有与散热空间31连通的散热孔121,散热板19上开设有与散热孔121连通的缺口192。灯源11的电源线可穿过第二递热部183后从散热孔121引出,灯源11的电源线与第二递热部183的连接处密封处理。灯源11产生的热量主要积聚在第一递热部182和第二递热部183附近,第一递热部182的一侧与散热板19抵接,第一递热部182通过散热板19进行散热,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在边框12的一侧开设有与散热空间31连通的散热孔121,在散热板19上开设有与散热孔121连通的缺口192,使得第二递热部183能够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以便于散热。
第一换热板21固定于散热板19的上部,第一换热板21内设有用于盛装气体或液体换热介质的换热腔211,换热腔211具有入口212和出口213,入口212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图中未示出),以使换热介质单向流动。
传热板24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递热部183上、另一端与第一换热板21固定连接,传热板24内设有用于盛装导热剂的传热腔241。导热剂可以采用单一成分或多种成分混合而成,例如导热剂可以由水和酒精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由于不同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传递热量的效果不同,因此当导热剂采用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时,导热剂能够适应更大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导热剂的传热效果。本实施例不限制传热板24的数量,传热板24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第二换热板23固定于散热板19的上部,传热柱25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递热部183上、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板23固定连接,以将第二递热部183上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板23上。本实施例不限制传热柱25的数量,传热柱25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请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出口213、第一散热管26、换热管27、第二散热管28和入口212依次连接后,形成可供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通道,换热管27用于与第二换热板23进行热交换,第一散热管26露出至散热板19外,换热介质依次流经出口213、入口212、换热腔211、第一散热管26、换热管27、第二散热管28和入口212后,再流回至换热腔211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换热管27与第二换热板23的热传递效果,换热管27有多个,第二换热板23上开设有与换热管27匹配的凹槽231,换热管27的外壁与凹槽231的内壁相抵接。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组装好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后,可将显示器5固定在光学膜片16的上方,从而将容纳空间29密闭起来,避免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纳空间29中,以延长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在第二递热部183受热后,导热剂汽化上升,并与第一换热板21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传热柱25将第二递热部183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板23上,第二换热板23再将热量传递至换热管27中,换热介质可在由出口213、第一散热管26、换热管27、第二散热管28和入口212形成的通道中循环流动,通过第一散热管26和第二散热管28可将第二递热部183上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中放出,从而提高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效果,延长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上文大体上描述了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主要部件和作用原理,下文将对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做更为详细的阐述。
请参照图8和图9,为了更好地促进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换热腔211内固定有导向板214,导向板214插接有驱动杆215,驱动杆215的右端固定有与换热腔211滑动配合的驱动塞216,第一换热板21安装有转轴217,转轴217的上端位于换热腔211内,下端延伸至传热腔241后安装有驱动叶218。导热剂受热汽化后上升,驱动叶218能够在导热剂的作用下带动转轴217旋转,当转轴217旋转时,转轴217能够使驱动杆215横向地往复移动,驱动杆215再带动驱动塞216,使驱动塞216在换热腔211的入口212右侧不断地左右移动,从而促进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
请参照图8,传热腔241内设置有固定板242,固定板242上开设有漏剂孔243,漏剂孔243处安装有第二单向阀(图中未示出),固定板242上连接有导流管244,驱动叶218靠近导流管244的上端设置。导流管244起到集中传热腔241内气体的作用,导热剂受热汽化后,能够沿导流管244流向驱动叶218,以更好地使驱动叶218旋转,导热剂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后冷凝,再从漏剂孔243处向下回流。
请参照图8和图9,转轴217的上端固定有转盘219,转盘219的偏心处通过传动杆221与驱动杆215连接,具体的,传动杆221的一端与转盘219铰接,另一端与驱动杆215铰接,在转盘219旋转的过程中,传动杆221能够带动驱动杆215左右往复移动。
请参照5,为了进一步提高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效果,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还可以包括导热片32,导热片32设置在反射膜14和基板13之间,导热片32的左部位于灯源11的下方,导热片32的左部下侧具有能够贯穿基板13的散热鳍321,以通过导热片32的散热鳍321将灯源11下方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中放出。
请参照图2、图5、图10、图11、图12和图1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机构主要可以包括压板331和限位销332,压板331的下侧具有凸部333,边框12上开设有与凸部333相匹配的卡槽334,散热板19的顶部与压板331相插接,边框12上开设有与限位销332匹配的插孔335,凸部333与限位销332相插接,限位销332用于限制压板331向上的移动,通过凸部333与卡槽334的配合、散热板19的顶部与压板331相插接、限位销332限制压板331向上的移动,能够限制散热板19沿多个方向的自由度,以达到固定散热板19的目的。
为了使限位销332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限位销332沿其径向插接有插块336,插块336通过压簧337与限位销332连接,边框12上开设有与插块336匹配的通孔338,通孔338与插孔335连通,边框12上开设有扇形槽339,插孔335和通孔338均与扇形槽339连通,扇形槽339的深度小于插孔335的深度。在安装限位销332时,可先按压插块336,再将限位销332插入插孔335中,当插块336进入扇形槽339后,插块336能够在压簧337的作用下从限位销332内伸出,以限制限位销332沿其自身轴向的移动;在压簧337的作用下,插块336的端部能够抵接在扇形槽339的内壁上,并能够给扇形槽339的内壁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增大插块336与扇形槽339之间的摩擦力,以限制限位销332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在需要拆下限位销332时,只需旋转限位销332,使插块336与通孔338对齐后,便可直接拔下限位销332,操作简单、便捷。
为了便于在需要时旋转限位销332,限位销332的一端设有一字槽341、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凸楞342。
灯源11具有灯座111,灯源11一般呈条状,在安装时,灯源11容易装歪,对灯源11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除出现灯源11装歪的情况,可在第一递热部182上固定支杆351,灯座111与支杆351相插接,支杆351上固定有用于限制灯座111向下移动的挡块352。支杆351能够对灯座111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挡块352能够对灯座111起到限位的作用。
请参照图5和图14,为了限制灯座111向上的移动,支杆351上沿其径向插接有限位块353,灯座111上开设有与限位块353相匹配的限位槽354,限位块353通过复位弹簧355与支杆351连接,限位块353的右侧倾斜设置,支杆351上插接有第一连杆356,第一连杆356的左端通过第二连杆357与限位块353连接、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358,第三连杆358螺纹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三连杆358向左移动的限位螺母359。在灯座111与支杆351插接的过程中,灯座111向下移动,灯座111能够推动限位块353,使限位块353缩回至支杆351内,当限位块353与限位槽354对齐后,限位块353在复位弹簧355的作用下伸入限位槽354中,通过限位槽354和限位块353的配合,能够限制灯座111向上的移动。当需要从支杆351上拆下灯座111时,可先拧松限位螺母359,使限位螺母359向右移动,再左移第三连杆358、第一连杆356和第二连杆357,在第二连杆357左移的过程中,限位块353便能左移脱离限位槽354,在限位块353脱离限位槽354后,便能上移灯座111,将灯座111从支杆351上拆下。
为了更好地通过支杆351对灯座111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优选地,在第一递热部182上有多个支杆351平行且间隔设置,由于视角原因,在图5和图14中,只能看见1个支杆35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包括灯源、边框、基板、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递热板、散热板、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传热板、传热柱、第一散热管、换热管和第二散热管;
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边框内,所述递热板安装在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边框、所述隔板、所述递热板和所述基板共同形成相互独立的容纳空间和散热空间,所述边框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散热孔连通的缺口;
所述散热板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在所述边框的一侧;
所述递热板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递热部和第二递热部,所述第一递热部的一侧与所述散热板抵接、另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灯源,所述第二递热部位于所述灯源的上方并与所述隔板的底部相抵接;
所述第一换热板固定于所述散热板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换热介质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传热板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递热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板固定连接,所述传热板内设有用于盛装导热剂的传热腔;
所述第二换热板固定于所述散热板的上部,所述传热柱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递热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板固定连接;
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散热管、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和所述入口依次连接后,形成供所述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通道,所述换热管用于与所述第二换热板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散热管露出至所述散热板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腔内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插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换热腔滑动配合的驱动塞;
所述第一换热板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换热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热腔后安装有驱动叶;
当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转轴能够使所述驱动杆横向地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腔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漏剂孔,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导流管;
所述驱动叶靠近所述导流管的上端;
所述漏剂孔处安装有第二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有转盘,转盘的偏心处通过传动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还包括导热片;
所述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反射膜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导热片的左部位于所述灯源的下方,所述导热片的左部下侧具有散热鳍;
所述散热鳍能够贯穿所述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压板和限位销;
所述压板的下侧具有凸部,所述边框上开设有与所述凸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散热板的顶部与所述压板相插接;
所述边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销匹配的插孔,所述限位销用于限制所述压板向上的移动;
所述限位销沿其径向插接有插块,所述插块通过压簧与所述限位销连接;
所述边框上开设有与所述插块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插孔连通;
所述边框上开设有扇形槽,所述插孔和所述通孔均与所述扇形槽连通,所述扇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插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的一端设有一字槽、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源具有灯座,所述第一递热部上固定有支杆,所述灯座与所述支杆相插接;
所述支杆上固定有用于限制所述灯座向下移动的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上沿其径向插接有限位块,所述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支杆连接;
所述限位块的右侧倾斜设置;
所述支杆上插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限位块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螺纹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三连杆向左移动的限位螺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杆平行且间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10441.0A CN11507947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10441.0A CN11507947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79470A true CN115079470A (zh) | 2022-09-20 |
CN115079470B CN115079470B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24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10441.0A Active CN11507947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7947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6135A (zh) * | 2022-10-28 | 2023-01-06 | 深圳市德智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tft液晶显示模组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1670A1 (en) * | 2005-02-15 | 2006-08-17 | Denso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US20060262079A1 (en) * | 2005-05-19 | 2006-1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
US20060262571A1 (en) * | 2005-05-18 | 2006-11-2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JP2010008715A (ja) * | 2008-06-27 | 2010-01-14 | Nippon Seiki Co Ltd | 表示装置 |
CN101949526A (zh) * | 2010-07-12 | 2011-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侧入式背光模块及其背板散热构造 |
JP2013246891A (ja) * | 2012-05-23 | 2013-12-09 | Sharp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180317349A1 (en) * | 2017-04-28 | 2018-11-01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
CN208076879U (zh) * | 2018-04-04 | 2018-11-09 | 江西长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 |
CN211348936U (zh) * | 2019-12-31 | 2020-08-25 |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入式发光平面灯 |
CN213843711U (zh) * | 2020-10-21 | 2021-07-30 | 深圳市宏润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源装置 |
CN215067633U (zh) * | 2021-05-27 | 2021-12-07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轻薄的背光模组 |
CN215067627U (zh) * | 2021-04-07 | 2021-12-07 |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
CN215181309U (zh) * | 2021-06-16 | 2021-12-14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发光亮度的宽色域液晶背光源 |
-
2022
- 2022-08-23 CN CN202211010441.0A patent/CN1150794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1670A1 (en) * | 2005-02-15 | 2006-08-17 | Denso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US20060262571A1 (en) * | 2005-05-18 | 2006-11-2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US20060262079A1 (en) * | 2005-05-19 | 2006-1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
JP2010008715A (ja) * | 2008-06-27 | 2010-01-14 | Nippon Seiki Co Ltd | 表示装置 |
CN101949526A (zh) * | 2010-07-12 | 2011-01-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侧入式背光模块及其背板散热构造 |
JP2013246891A (ja) * | 2012-05-23 | 2013-12-09 | Sharp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180317349A1 (en) * | 2017-04-28 | 2018-11-01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
CN208076879U (zh) * | 2018-04-04 | 2018-11-09 | 江西长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 |
CN211348936U (zh) * | 2019-12-31 | 2020-08-25 |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入式发光平面灯 |
CN213843711U (zh) * | 2020-10-21 | 2021-07-30 | 深圳市宏润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源装置 |
CN215067627U (zh) * | 2021-04-07 | 2021-12-07 |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
CN215067633U (zh) * | 2021-05-27 | 2021-12-07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轻薄的背光模组 |
CN215181309U (zh) * | 2021-06-16 | 2021-12-14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发光亮度的宽色域液晶背光源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炳欣: "液晶电视背光用LED:机会无限 问题重重",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6135A (zh) * | 2022-10-28 | 2023-01-06 | 深圳市德智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tft液晶显示模组 |
CN115576135B (zh) * | 2022-10-28 | 2024-05-10 | 深圳市德智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tft液晶显示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79470B (zh) | 2022-1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171502A1 (en) | Temperature-controllable reagent cartridg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the same | |
CN115079470B (zh) |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 |
KR200401354Y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방열구조 | |
WO2011104953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US20080128114A1 (en) | Liquid cooling device | |
US20120075797A1 (en) | Case and rack system for liquid submersion cool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connected in an array | |
CN205179610U (zh) | 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投影设备 | |
US20190353840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 |
CN101078470B (zh) | 光源照明装置 | |
CN202284783U (zh) |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 |
WO2024140928A1 (zh) | 吸热组件、散热器和灯具 | |
CN1921743A (zh) |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 |
US10477735B2 (en) |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 |
CN107094360B (zh) | 一种平板式微型环路热管系统 | |
US20110085342A1 (en) |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lighting module | |
JP6844032B2 (ja) | 液晶テレビ用放熱システム及び液晶テレビ | |
CN116540853A (zh) |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 | |
CN216118305U (zh) | mini背光模组灭灯的测温散热装置 | |
CN113485045A (zh) | mini背光模组灭灯的测温散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5774353A (zh) | 一体式的液冷式散热模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3669947A (zh) | 相变蓄热式热泵系统 | |
CN107087375B (zh) | 一种蒸发室和蒸汽管道不直接连通的平板式环路热管 | |
CN107091582B (zh) | 一种毛细芯毛细力变化的平板式微型环路热管 | |
CN217787584U (zh) | 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 |
CN221613158U (zh) | 一种侧光式led背光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