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7627U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7627U
CN215067627U CN202120704036.3U CN202120704036U CN215067627U CN 215067627 U CN215067627 U CN 215067627U CN 202120704036 U CN202120704036 U CN 202120704036U CN 215067627 U CN215067627 U CN 215067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backlight
heat dissipa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040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ao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ao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ao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ao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040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7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7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7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组件和外框,所述背光组件安装在外框的内部,所述外框内顶部安装有散热板,且所述散热板位于背光组件的上端,所述背光组件后端设置有递热组件,所述递热组件一端贴合在散热板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光组件背部设置一个递热组件将背光组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背光组件上端的散热板上向上散热,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向显示器外壳后端散热对螺丝连接组件产生影响;具体通过递热板将背光组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到递热板后端的递热柱中,通过递热柱内部真空空气受热蒸发原理将热量迅速传递到导热组件上端进行排热,并且快速的导热性能可避免热量在显示器内部逗留对背光组件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组件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市场上背光组件的散热导孔大多是设置在外壳的后端,而正常的显示器在安装时大多是通过显示器后端的螺丝连接件对其尽心该固定,因此背光组件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对螺丝产生热胀冷缩的影响,从而导致显示器连接不稳固,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通过在背光组件背部设置一个递热组件将背光组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背光组件上端的散热板上向上散热,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向显示器外壳后端散热对螺丝连接组件产生影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组件和外框,所述背光组件安装在外框的内部,所述外框内顶部安装有散热板,且所述散热板位于背光组件的上端,所述背光组件后端设置有递热组件,所述递热组件一端贴合在散热板下端,所述外框内部位于背光组件一端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外框后端设置有安装条,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反光板、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光源组件,所述外框内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光源组件安装于固定框内部。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设置于光源组件内部,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设置在反光板一端。
优选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灯源电路板和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和灯源电路板呈T型排列。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和灯源电路板水平设置在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发光体和导光板水平设置在反光板和灯源电路板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灯源电路板和反光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缝,所述发光体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缝,所述发光体和固定框之间设置有第三膨胀缝。
优选的,所述递热组件包括递热板和递热柱,所述递热板安装于反光板后端,所述递热柱等距阵列设置于递热板一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递热柱设置为内部真空的递热柱,且所述递热柱高度比递热板高度高2.0-2.2cm。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贴合背光组件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条块、第二条块、第三条块和柱槽,所述第一条块、第二条块、第三条块和柱槽分别与第一膨胀缝、第二膨胀缝、第三膨胀缝和递热柱一端对应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块、第二条块和第三条块设置为塑性的第一条块、第二条块、第三条块,且所述第一条块、第二条块和第三条块与第一膨胀缝、第二膨胀缝和第三膨胀缝之间设置有0.2-0.4cm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设置为工字形的散热板,所述外框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散热板在卡块上,所述卡块和散热板之间安装有固定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光组件背部设置一个递热组件将背光组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背光组件上端的散热板上向上散热,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向显示器外壳后端散热对螺丝连接组件产生影响;
具体通过递热板将背光组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到递热板后端的递热柱中,通过递热柱内部真空空气受热蒸发原理将热量迅速传递到导热组件上端进行排热,并且快速的导热性能可避免热量在显示器内部逗留对背光组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光组件;2、外框;3、散热板;4、递热组件;5、显示屏; 6、安装条;7、反光板;8、导光板;9、光学膜片;10、光源组件;11、固定框;12、灯源电路板;13、发光体;14、第一膨胀缝;15、第二膨胀缝; 16、第三膨胀缝;17、递热板;18、递热柱;19、第一条块;20、第二条块;21、第三条块;22、柱槽;24、卡块;25、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组件1和外框2,背光组件1安装在外框2的内部,外框2内顶部安装有散热板3,且散热板3位于背光组件 1的上端,背光组件1后端设置有递热组件4,递热组件4一端贴合在散热板 3下端,外框2内部位于背光组件1一端安装有显示屏5,外框2后端设置有安装条6;
通过上述设计,设计一个背光组件1做为显示器的光源部件,当背光组件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背光组件1后端的递热组件4上,并通过递热组件4将热量快速传递到背光组件1上端的散热板3上,通过散热板3将热量从显示器上端传递出去,该设计通过安装条6从后端对显示器进行安装;背光组件1包括反光板7、导光板8、光学膜片9和光源组件10,外框2内部设置有固定框11,光源组件10安装于固定框11内部,反光板7设置于光源组件10内部,导光板8和光学膜片9依次设置在反光板7一端;
通过上述设计,设置一个背光组件1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背光组件1 包括反光板7、导光板8、光学膜片9和光源组件10,通过将胶框、导光板8、反光板7、光源组件10和光学膜片9均匀排列组成背光组件1,从而实现对液晶显示屏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
光源组件10包括灯源电路板12和发光体13,发光体13和灯源电路板 12呈T型排列,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水平设置在固定框11的内部,发光体13和导光板8水平设置在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的一端,灯源电路板12和反光板7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缝14,发光体13和导光板8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缝15,发光体13和固定框11之间设置有第三膨胀缝16;
通过上述设计,光源组件10内部的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呈水平设置,发光体13和导光板8水平贴合设置在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一端,并在灯源电路板12和反光板7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缝14,发光体13和导光板8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缝15,发光体13和固定框11之间设置有第三膨胀缝16防止由于背光组件1内部产热造成元器件受热膨胀造成挤压损坏;
递热组件4包括递热板17和递热柱18,递热板17安装于反光板7后端,递热柱18等距阵列设置于递热板17一侧壁上,递热柱18设置为内部真空的递热柱18,且递热柱18高度比递热板17高度高2.0-2.2cm;
通过上述设计,设置一个递热组件4对背光组件1内部的热量进行传递导热,递热组件4包括递热板17和递热柱18,背光组件1内的热量通过递热板17传递到递热板17后端的递热柱18上,递热柱18设置为内部真空的递热柱18,递热柱18内部的空气在真空情况下沸点很低,当受到热量时快速蒸发并将热量迅速带到上端通过散热板3散发出去,该设计迅速向上端散热的设计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向显示器外壳后端散热对螺丝连接组件产生影响,并且快速的导热性能可避免热量在显示器内部逗留对背光组件造成损坏;递热柱18超出递热板17高度2.0-2.2cm用于与散热板3一端的柱槽22对接卡定;
散热板3贴合背光组件1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和柱槽22,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和柱槽22分别与第一膨胀缝14、第二膨胀缝15、第三膨胀缝16和递热柱18一端对应卡接,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设置为塑性的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且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与第一膨胀缝14、第二膨胀缝15和第三膨胀缝16之间均设置有0.2-0.4cm的缝隙;
通过上述设计,在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与第一膨胀缝14、第二膨胀缝15和第三膨胀缝16之间均设置有0.2-0.4cm的缝隙使散热板3和背光组件1各元器件之间具有一定的固定卡接作用,同时避免背光组件1内部元器件受热膨胀与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发生挤压;
散热板3设置为工字形的散热板3,外框2上设置有卡块24,散热板3 在卡块24上,卡块24和散热板3之间安装有固定柱25;
通过上述设计,散热板3通过卡块24卡接在显示器外框2上,通过石墨材质的固定柱25对散热板3和卡块24进行加固固定,同时石墨材质的固定柱25同样可起到很好的导热散热效果,极大限度的减小卡块24对热量散出产生的影响。
本设计在工作时,背光组件1对液晶显示屏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同时背光组件1内部产生一定的热量,通过在背光组件1各元器件之间设置缝隙避免了元器件之间因受热膨胀发生相互挤压,部分热量通过缝隙向上传递到散热板3上,大部分的热量接触到缝隙一端的递热板17上,通过递热板17传递到一端的递热柱18上,递热柱18设置为内部真空的递热柱 18,递热柱18内部的空气在真空情况下沸点很低,当受到热量时快速蒸发并将热量迅速带到上端通过散热板3散发出去,该设计将背光组件1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背光组件1上端的散热板3上向上散热,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向显示器外壳后端散热对螺丝连接组件产生影响,保证了显示器安装的稳固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组件(1)和外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1)安装在外框(2)的内部,所述外框(2)内顶部安装有散热板(3),且所述散热板(3)位于背光组件(1)的上端,所述背光组件(1)后端设置有递热组件(4),所述递热组件(4)一端贴合在散热板(3)下端,所述外框(2)内部位于背光组件(1)一端安装有显示屏(5),所述外框(2)后端设置有安装条(6),所述背光组件(1)包括反光板(7)、导光板(8)、光学膜片(9)和光源组件(10),所述外框(2)内部设置有固定框(11),所述光源组件(10)安装于固定框(1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7)设置于光源组件(10)内部,所述导光板(8)和光学膜片(9)依次设置在反光板(7)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10)包括灯源电路板(12)和发光体(13),所述发光体(13)和灯源电路板(12)呈T型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水平设置在固定框(11)的内部,所述发光体(13)和导光板(8)水平设置在反光板(7)和灯源电路板(1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电路板(12)和反光板(7)之间设置有第一膨胀缝(14),所述发光体(13)和导光板(8)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缝(15),所述发光体(13)和固定框(11)之间设置有第三膨胀缝(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递热组件(4)包括递热板(17)和递热柱(18),所述递热板(17)安装于反光板(7)后端,所述递热柱(18)等距阵列设置于递热板(17)一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递热柱(18)设置为内部真空的递热柱(18),且所述递热柱(18)高度比递热板(17)高度高2.0-2.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贴合背光组件(1)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和柱槽(22),所述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和柱槽(22)分别与第一膨胀缝(14)、第二膨胀缝(15)、第三膨胀缝(16)和递热柱(18)一端对应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设置为塑性的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第三条块(21),且所述第一条块(19)、第二条块(20)和第三条块(21)与第一膨胀缝(14)、第二膨胀缝(15)和第三膨胀缝(16)之间均设置有0.2-0.4cm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设置为工字形的散热板(3),所述固定框(11)上设置有卡块(24),所述散热板(3)在卡块(24)上,所述卡块(24)和散热板(3)之间安装有固定柱(25)。
CN202120704036.3U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Active CN215067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4036.3U CN215067627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4036.3U CN215067627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7627U true CN21506762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1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04036.3U Active CN215067627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7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470A (zh) * 2022-08-23 2022-09-20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470A (zh) * 2022-08-23 2022-09-20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CN115079470B (zh) * 2022-08-23 2022-11-15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的侧入式背光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5696B1 (ko) 방열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KR10139849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기기
US9417494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0966940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0580528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CN102620204B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1609452B2 (en) Direct-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US910406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comprising backlight module
WO2014019258A1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3439831B (zh) 侧光式液晶模组、直下式液晶模组及电视机
CN21506762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背光结构
US8770805B2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1819150U (zh) 光源反射罩及背光模组
JP20141493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59872A1 (zh) 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TWM315841U (en) Replaceable LED light source used in backlight module
CN10819639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4862251B2 (ja) 放熱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215067633U (zh) 一种新型轻薄的背光模组
CN103244908A (zh) 光学膜片的固定结构
CN112731710A (zh) 一种双面屏电视结构
CN216083324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防漏光背光面板
CN212658915U (zh) 背光模组散热结构及液晶显示器
CN217787552U (zh) 一种高色域超薄模组
CN214122623U (zh) 一种护眼led液晶电视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