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85C -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85C
CN1150785C CNB971995893A CN97199589A CN1150785C CN 1150785 C CN1150785 C CN 1150785C CN B971995893 A CNB971995893 A CN B971995893A CN 97199589 A CN97199589 A CN 97199589A CN 1150785 C CN1150785 C CN 11507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ct
isdn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99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7316A (zh
Inventor
E����ķ��ʩ�ն�
E·卡姆珀施勒尔
��÷Ү��
M·科尔德斯梅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3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7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35Details
    • H04Q11/0457Connec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8Mobile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16Code signals, fram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2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8Local loop systems, acc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4WLL [Wireless Local Loop]; RLL [Radio Local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为在混合通信系统中能各自以最小的传输工作量在各通信传输层面中传输混合通信系统各通信接口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的一个变化的数据量,尤其当此变化的数据量超过在各通信接口的相同通信传输层面之间最大可传输的数据量时仍能在一个单一的互相关联的数据块中传输此变化的数据量,取决于此变化的数据量至少两次依次地对在数据块中的数据量的传输采用一种传输层面专门的信息元素。

Description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在带有通信信息源和通信信息汇点之间通信信息传输线路的各通信信息系统中,采用各发射和接收设备用于通信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传输,在这些发射与接收设备上。
1)在一个优先的传输方向(单工)上或在两个传输方向(双工)上可进行通信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传输,
2)通信信息处理是模拟的或数字的,
3)经远程传输线路的通信信息传输是有线的,或者是基于不同的通信信息传输方法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和/或CDMA(码分多址),例如按像DECT,GSM,WACS或PACS,IS-54,PHS,PDC等等的无线电标准[请参阅IEEE通信杂志,1995年1月,50至57页;D.D.Falconer及其他著:“无线个人通信用的时分多址法”]无线地进行的。
“通信信息”是一个总概念,它既代表意思内容(信息)也代表物理的体现(信号)。尽管通信信息的相同的意思内容(也就是相同的信息)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信号形式。因此例如涉及一个对象的通信信息可能。
(1)以图像形式
(2)作为语音的字
(3)作为书写的字
(4)作为加密码的字或图像来传输。在此通常通过连续的(模拟的)信号来表征按(1)...(3)的传输方式,而在按(4)的传输方式上通常产生不连续的信号(例如脉冲,数字信号)。
从通信系统的这个一般定义出发本发明涉及混合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在ISDNDECT专门的RLL/WLL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在说明书中所述的这些图示出了:
图1以方框电路图的形式示出了混合通信系统的原理性构造,
图2示出了DECT系统的时帧/时隙结构,
图3示出了按图1通信系统的C层面用的一种OSI/ISO层模型,
图4示出了按图1通信系统的U层面用的一种OSI/ISO层模型,
图5示出了带有不同通信信息长度的ISDN通信信息(例如ISDN3通信信息)的各通信信息结构,
图6示出了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发送方向上以DIFS作为按图5的发送站的用于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图7示出了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发送方向上以DIPS作为按图5的接收站的,用于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图8示出了带有不同通信信息长度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ISDN3通信信息的)各通信信息结构,在此此“长的”通信信息的通信信息结构是相对于图5中的通信信息结构是改变了的,
图9示出了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的发送方向上以DIFS作为按图8的发送站的,用于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图10示出了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的发送方向上以DIPS作为按图8的接收站的,用于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各混合通信系统例如是含有不同的-无线和/或有线的-通信子系统的各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代表大量混合通信系统的-从各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柏林45(1995)1期,21至23页和3期,29和30页“以及IEE学术论坛1993,173;(1993),29/1-29/7页;W.Hing,F.Halsall:“无绳访问ISDN基本速率业务”出发,基于按ETSI文献PrETS 300×××,版本1.09,1996年7月31日的DECT/ISDN中间系统DIIS,示出了一个带有ISDN通信子系统I-TTS的〔请参阅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柏林41-43,部分:1至10,T1:(1991)第3期,99至102页;T2:(1991)第4期,138至143页;T3:(1991)第5期,179至182页和第6期,219至220页;T4:(1991)第6期,200至222页和(1992)第1期,19至20页;T5:(1992)第2期,59至62页和(1992)第3期,99至102页;T6:(1992)第4期,150至153页;T7:(1992)第6期,第238至241页;T8:(1993)第1期,29至33页;T9:(1993)第2期,95至97页和(1993)第3期,129至135页;T10:(1993)第4期,187至190页;”]和带有DECT专门的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的“ISDNDECT专门的RLL/WLL”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无线电本地环路/无线本地环路)。
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在此尤其是基于DECT/GAP系统DGS[数字增强(以前:欧洲)无绳通信;请参阅(1):信息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DE(德);U.Pilger著“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9页结合ETSI文献ETS 300175-1...9,1992年10月;(2):通信报导16(1993),第1期,J.H.Koch著:“无绳通信DECT标准用的数字舒适性开拓新的使用领域”,26至27页;(3):tec 2/93-Ascom的技术杂志,通向万用移动通信的各种道路”,35至42页;(4):菲利浦通信评论49卷,第3期,1991年9月,R.J.Mulder著:“DECT一种万用无线存取系统”;(5):WO 93/21719(图1至3与属于此的说明)]。GAP标准(隶属存取概要)是DECT标准的一个从属部分,其任务在于保证各电话用途的DECT空气接口的互用性(请参阅ETSI文献PrETS300444,1995年4月)。
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也可替代地以GSM系统为基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请参阅信息学一览14(1991)6月,第3期,柏林,DE(德);A.Mann:“数字欧洲移动无线电网的基础-GSM标准”,137至152页)。替代于此的是在一个混合通信系统的范围内ISDN通信子系统I-TTS构成为GSM系统也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这些开始提及的系统以及基于已知的各多重存取法FDMA,TDMA,CDMA(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和基于由此形成的各混合多重存取法的未来的系统可考虑作为用于实现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或ISDN通信子系统I-TTS的各其它可能性。
各无线通信道(例如各DECT信道)在常规有线的各通信系统,如象在ISDN中的采用获得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尤其在各未来的替代的,没有自己整套有线网的网络运营者的背景下是这样。
因此例如在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上,例如在纳入DECT系统DS的情况下应使在各标准ISDN接口上的各ISDN业务可供ISDN用户支配(请参阅图1)。
在按图1的ISDNDECT专门的RLL/WLL通信系统IDRW-TS中,带有其终端设备TE(终端点;终端设备)的通信用户(使用者)TCU(通信用户)是例如经一个标准化的S接口(S-BUS),构成为本地通信传输环路的(尤其是DECT专门的和包含在RLL/WLL通信子系统RW-TTS中的)DECT-ISDN中间系统DIIS,一个其他的标准化的S接口(S-BUS),一个网络接口NT(网络终端)和经ISDN通信子系统I-TTS的一个标准化的U接口纳入带有在其中可供支配的各业务的ISDN世界的。
第一通信子系统DIIS主要由两个通信接口,即一个第一通信接口DIFS(DECT中间固定系统)和一个第二通信接口DIPS(DECT中间便携系统)组成,这些通信接口是无线地例如经一个DECT空气接口互相连接的。由于准地点约束的第一通信接口DIFS第一通信子系统DIIS形成前面在此关联中定义的本地通信传输环路。第一通信接口DIFS含有一个无线电固定部分RFP(无线固定部分),一个适配单元IWU1(交互工作单元)和通向S接口的一个接口电路INC1(接口电路)。第二通信接口DIPS含有一个无线电移动部分RPP(无线便携部分)和一个适配单元IWU2(交互工作单元)和通向S接口的一个接口电路INC2(接口电路)。无线电固定部分RFP和无线电移动部分RPP在此形成已知的DECT/GAP系统DGS。
对于作为用于用户接口中的尽可能全部ISDN业务的载体的DECT专门的RLL系统,在此存在着以下的一般性问题。
a)模拟ISDN信道结构(D信道和2个B信道),在以下尤其是模拟D信道,
b)良好的带宽经济性;对于ISDN特别重要,因为有几项业务已经对64kbps的B信道数据速率需要两个DECT信道,
c)最小的技术工作量。
模拟D信道
D信道的各种性能:
-对于所有连接到ISDN接口上的终端设备TE(终端端点)共同的在C层面(C-平面)上的信号信道。
-在其中通过各TE专用地址TEI(终端终点标志)分离通向网络的TE专门的各信号信道。
通向D信道的存取机制保证TE专用的通信信息的顺序。
-通过量速率:16kbps
-负荷率:取决于许多准则,通常比最大容量低;堵塞情况是可能的,可是由于高的容量此堵塞情况是可迅速排除的。
DECT信道:
依据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1DE(德);U.pilger著:“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9页,结合ETS300175-1...9,1992年10月“图2示出了DECT/GAP系统DGS的TDMA结构。DECT/GAP系统是一个在多重存取法方面的混合系统,在此系统中按FDMA原理在1.88和1.90GHZ之间的频带中的10个频率上,按图2的TDMA原理以规定的时间顺序可由基站RFP向移动部分RPP发送和从移动部分RPP向基站RFP(双工)发送各无线电通信信息。在此由一个多重时帧MZR确定此时间顺序,此多重时帧每160ms出现,并且具有16个带有各自为10ms持续时间的时帧ER。在这些时帧ZR中按基站RFP和移动部分RPP分开地传输涉及在DECT标准中定义的C-,M-,N-,P-,Q-信道的各信息。如果在一个时帧ZR中对这些信道中的多个信道传输信息的话,则按以M>C>N和P>N的优先表进行传输。多重时帧MZR的16个时帧ZR中的每一个又划分为各有417μs持续时间的24个时隙ZS,在这些时隙中12个时隙ZS(时隙0...11)是为传输方向“基站RFP→移动部分RPP”确定的,而其它的12个时间ZS(时隙12...23)是为传输方向“移动部分RPP→基站RFP”确定的。在这些时隙ZS的每一个中按DECT标准传输位长为480位的各信息。在这些480位中在SYNC字段中传输32位作为同步信息和在D字段中传输388位作为有用信息。其余60位在Z字段中作为附加信息和在“保护时间”字段中作为保护信息来传输。作为有用信息传输的D字段的388位又划分为一个64位长的A字段,一个320位长的B字段和一个4位长的“X-CRC(循环冗余码校验)”字。此64位长的A字段由一个8位长的数据头部(首标),一个40位长的带有C-,Q-,M-,N-,P-信道用的数据的数据组和一个16位长的“A-CRC”字组成。
各种性能:
-采用TDMA时隙。
-原则上对每个时隙采用一个用于发信号[在DECT标准中的C-层面(C-平面)]的Cs信道(S-慢),并且采用使用者信息或有用信息(通过量:32kbps)用的所分配的信道在DECT标准中的U层面(U-平面)]。
-Cs信道的通过量:2kbps。
DECT标准也提供各其它的信道结构,例如提供一种Cf信道(f=快)。
-此Cf信道占用一个时隙。
-Cf信道的通过量:25.6kbps。
在OSI/ISO分层模型的基础上[请参阅(1):讲义-德国电信年卷48,2/1995,102至111页,(2):ETSI文献ETS 300175-1...9,1992年10月;(3):ETSI文献ETS300102,1992年2月;(4):ETSI文献ETS300125,1992年9月;(5):ETSI文献ETS300012,1992年4月],图3示出了按图1的“ISDNDECT专门RLL/WLL通信系统IDRW-TS的C层面的一个模型。
在OSI/ISO分层模型的基础上[请参阅(1):讲义-德国电信年卷48,2/1995,102至111页;(2)ETSI-文献ETS300175-1...9,1992年10月;(3):ETSI文献ETS300102,1992年2月;(4):ETSI文献ETS300125,1997年9月;(5):ETSI-文献ETS300012,1992年4月],图4示出了按图1的“ISDNDECT专门RLL/WLL”通信系统IDRW-TS的语音数据传输用的U层面的一个模型。
在按图3的通信子系统RLL/WLL的各单个协议层(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在封闭的“ISDN层2”上此外必须经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的IWU协议层向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向IWU协议层传输(“逻辑的”“IWU-TO(向)-IWU”传输)例如不同长度的“ISDN层3”通信信息(以下称为ISDN3通信信息)。对于“物理的”传输在此必须穿越按图3的通信子系统RLL/WLL的这些单个的协议层。
在DECT专门RLL/WLL系统中传输ISDN通信信息时人们完全一般性地在“短的”ISDN通信信息,“中等的”ISDN通信信息和“长的”ISDN通信信息之间作区分。
图5示出了用于“短的”ISDN通信信息,“中等的”ISDN通信信息和“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各专门的通信信息结构,因此通信信息结构在通信子系统RLL/WLL的各单个协议层(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传输这些ISDN通信信息。除了一个结构元素外,三个ISDN通信信息的通信信息结构由各共同的结构元素组成。这些共同的结构元素是DLC协议层(D)的一个地址字段,NWK协议层(M)的一个通信信息头,带有DLC协议层(C)的各可能填充位的一个检验和和一个含有要传输数据的信息元素“WU-TO-IWU”(I)。非共同结构元素是一个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S),如图5所示此信息元素仅仅采用在各“长的”ISDN通信信息上。
此外只有“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通信信息结构是重要的。当不在一个单一的、基于此信息元素“IWU-TO-IWU”(请参阅ETSI文献ETS 300175-5,1992年10月,7.7.23章)上的IWU-TO-IWU”通信信息中传输此“长的”ISDN通信信息时,则将此“长的”ISDN通信信息按定义称作为“长的”。在本情况下带有约为260八位字节或字节的“长的”ISDN3通信信息是比在大约最大可传输的248八位字节或字节中的带有信息元素“IWU-TO-IWU”的ISDN通信信息稍微大一些。
众所周知为了可是仍然能传输这样的各“长的”ISDN通信信息而采用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请参阅(1):ETSI文献300×××;版本1.09;1996年7月31日;DECT/ISDN中间系统;6.5.1.5章;(2):ETSI文献ETS300175-5,1992年10月,7.7.37章)。然而采用该信息元素的后果在于,在两个数据块DBL中传输带有前面说明的,按图5的各共同结构元素的“长的”ISDN通信信息(ISDN3数据)。
从图3和5出发,图6和7示出了用于“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的发送方向的各通信信息流程图,这些通信信息流程图示出了与在DIFS中作为发送站传输ISDN3通信信息有关的各传输关系[图6;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加双底线],并且表示与在DIPS中作为接收站传输ISDN3通信信息有关的各传输关系[图7;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当然ISDN3通信信息不像本情况中那样是一个网络侧的通信信息,而是一个终端侧的通信信息时,对于“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的相反传输方向此相同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按图6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中从“ISDN层2”向IWU层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例如“长的”ISDN3通信信息)。在IWU层中将这些通信信息划分成两个数据块,即一个第一数据块和一个第二数据块,并且将此两个数据块转交到NWK层上。此NWK层将包含在这些数据块中的数据转交到DLC层上。在DLC层中经空气传输从NWK层获得的各数据。
按图7在DCET中间便携系统DIPS中由DLC层接收由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经空气传输各数据,并且转交到NWK层上。此NWK层将这些数据转交到IWU层上。在IWU层中将在一个第一数据块中的和一个第二数据块中的这些数据转交到“ISDN层2”上。这两个数据块在“ISDN层2”中汇合成一个通信信息(ISDN通信信息)。
由于必须在两个数据段中传输这些数据的事实,在采用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时在RLL/WLL系统中传输ISDN3通信信息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基于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混合通信系统中,尤其在“ISDNDECT专门的RLL/WLL”系统中各自以最小的传输工作量在各通信传输层面中能够最佳地传输混合通信系统各通信接口的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的变化的数据量。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解决: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a)其中此混合通信系统含有一个第一通信子系统和一个第二通信子系统,
b)其中用于传输第一通信子系统的第一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和用于传输第二通信子系统的第二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二通信子系统具有带有各自多个通信传输层面的一个第一通信接口和一个第二通信接口,
c)其中第二通信子系统是经这些通信接口作为本地通信传输环路纳入第一通信子系统的,
d)其中传输一个在各通信接口的各相同第一通信传输层面之间的按一种传输层面专门的传输格式传输的第一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一数据量,此数据量超过一个由此传输格式最大可传输的第二数据量,
其特征在于,对于传输第一数据量取决于第一数据量至少两次依次地如此传输一个传输层面专门的信息元素,使得在一个单一的、在各通信信息传输层面之间传输的数据块中传输此第一数据量。
基于本发明的思想在于,当系统专门的数据量超过一个在通信子系统的各相同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最大可传输的、子系统专门的数据量时,则在具有开始已说明方式的用作为本地通信传输环路的通信子系统(混合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中,也能在一个单一的互相关联的数据段中在通信子系统的各通信传输层面之间传输这些在通信子系统中通过局部地纳入通信系统应传输的系统专门的通信信息(数据)。
对于此传输还只有一个数据块而不是多个数据块是必要的,因此一方面尤其是在各自有关通信传输层面中的分工工作量变得较小,而另一方面尤其是各通信传输层面的实施变得更容易了。
本发明的各其它有利的进一步改进如下所示:
对于至少两次采用此信息元素使用一个重复指示符。
第一通信子系统是一个ISDN系统;
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DECT系统;或者
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是一个GSM系统;或者
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是一个PHS系统、一个WACS系统或一个PACS系统;或者
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是一个“IS-54”系统或一个PDC系统;或者
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是一个CDMA系统、一个TDMA系统、一个FDMA系统或一个针对所述传输标准的混合系统;或者
第一通信接口(DIFS)是一个DECT中间固定系统,而第二通信接口(DIPS)是一个DECT中间便携系统;
第一数据量是一个“ISDN层3”数据量。
信息元素是DECT专门的“IWU-TO-IWU”元素。
第一通信信息传输层面是按OSI/ISO层面模型的IWU层。
用图8至10阐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示的:
图8为带有各不同通信信息长度的ISDN通信信息(例如ISDN3通信信息)的各通信信息结构,在此“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通信信息结构是相对于图5中的通信信息结构已改变了的,
图9为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发送方向上以DIFS作为按图8的发送站的,用于传输一个“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图10为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的发送方向上以DIPS作为按图8的接收站的,用于传输一个“长的”ISDN通信信息的,例如用于“长的”ISDN3通信信息的一个通信信息流程图。
从图5出发,图8示出了“长的”ISDN通信信息用的一种变化了的通信信息结构,以此通信信息结构在按图3的通信子系统RLL/WLL的各单个协议层(通信传输层面)之间传输这些“长的”ISDN通信信息。引用一个在DECT标准中同样定义的信息元素(请参阅ETSI文献ETS300175-5,1992年10月,7.6.3章),即信息元素“REPEATINDICATOR(重复指示符)”代替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采用信息元素“REPEAT INDICATOR”有这样的结果,即可在一个单一数据块DBL中传输“长的”ISDN3通信信息。通过此信息元素“REPEATINDICATOR”说明一个单一数据块中的(在本情况中)两个信息元素“IWU-TO-IWU”的依次相接。通过采用重复指示符(信息元素“REPEATINDICATOR”)相对于用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的解决办法,在IWU协议层中的分工工作量变得较少了,并且DLC协议层的实施变得较容易了。除此之外通过采用此重复指示符形成较小的数据开销,因为信息元素“REPEAT INDICATOR”的位长小于信息元素“SEGMENTEDINFO”的位长,并且此外取消在采用信息元素“SEGMENTED INFO”时外加所需的结构元素“NWK协议层(M)的通信信息头”。
从图6至8出发,图9和10对于“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的发送方向示出了各通信信息流程图,这些通信信息流程图表示与在DIFS中作为发送站传输ISDN3通信信息有关的各传输关系[图9;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加双底线],并且表示与在DIPS中作为接收站传输ISDN3通信信息有关的各传输关系[图10,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加双底线]。当ISDN3通信信息不像本情况中那样是一个网侧的通信信息,而是一个终端侧的通信信息时,对于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的相反传输方向此相同的情况在此又也是可能的。
按照图9在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中从“ISDN层2”向IWU层传输“长的”ISDN通信信息(例如“长的”ISDN3通信信息)。在IWU层中将该通信信息作为一个数据块中的整个通信信息转交到NWK层上。此NWK层将包含在此数据块中的各数据转交到DLC层上。在DLC层中经空气传输由NWK层获得的这些数据。
按图10由DLC层在DECT中间便携系统DIPS中接收由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经空气传输的这些数据,并且转交到NWK层上。此NWK层将这些数据转交到IWU层上。在IWU层中将这些数据作为整个的通信信息转交到“ISDN层2”上。在“ISDN-层2”中将此通信信息作为ISDN通信信息转交。

Claims (12)

1.在混合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a)其中此混合通信系统含有一个第一通信子系统(ISDN)和一个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
b)其中用于传输第一通信子系统的第一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和用于传输第二通信子系统的第二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具有带有各自多个通信传输层面的、一个第一通信接口(DIFS)和一个第二通信接口(DIPS),
c)其中第二通信子系统(DIIS)是经这些通信接口(DIFS,DIPS)作为本地通信传输环路纳入第一通信子系统(ISDN)的,
d)其中传输一个在各通信接口(DIFS,DIPS)的各相同第一通信传输层面之间的按一种传输层面专门的传输格式传输的各第一通信子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一数据量,此数据量超过一个由此传输格式最大可传输的第二数据量,
其特征在于,对于传输第一数据量取决于第一数据量至少两次依次地如此传输一个传输层面专门的信息元素,使得在一个单一的、在各通信信息传输层面之间传输的数据块(DBL)中传输此第一数据量。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至少两次采用此信息元素使用一个重复指示符。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子系统是一个ISDN系统。
4.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DECT系统。
5.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GSM系统。
6.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PHS系统、一个WACS系统或一个PACS系统。
7.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IS-54”系统或一个PDC系统。
8.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子系统是一个CDMA系统、一个TDMA系统、一个FDMA系统或一个针对所述传输标准的混合系统。
9.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接口(DIFS)是一个DECT中间固定系统,而第二通信接口(DIPS)是一个DECT中间便携系统。
10.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量是一个“ISDN层3”数据量。
11.按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信息元素是DECT专门的“IWU-TO-IWU”元素。
1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信息传输层面是按OSI/ISO层面模型的IWU层。
CNB971995893A 1996-09-10 1997-09-09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7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636744A DE19636744C2 (de) 1996-09-10 1996-09-10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in einem hybride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insbesondere einem "ISDN - DECT-spezifischen RLL/WLL"-System
DE19636744.1 1996-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7316A CN1237316A (zh) 1999-12-01
CN1150785C true CN1150785C (zh) 2004-05-19

Family

ID=780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995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785C (zh) 1996-09-10 1997-09-09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6539033B1 (zh)
EP (1) EP0925707B1 (zh)
JP (1) JP3152942B2 (zh)
CN (1) CN1150785C (zh)
AR (1) AR013320A1 (zh)
AT (1) ATE296022T1 (zh)
AU (1) AU4614097A (zh)
BR (1) BR9711730A (zh)
CA (1) CA2265836A1 (zh)
DE (2) DE19636744C2 (zh)
ES (1) ES2238729T3 (zh)
HK (1) HK1024132A1 (zh)
PL (1) PL332086A1 (zh)
WO (1) WO1998011759A1 (zh)
ZA (1) ZA978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0233B4 (de) 1998-05-06 2004-08-0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Nutzdaten i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en mit drahtloser auf einem vorgegebenen Luftschnittstellenprotokoll basierender Telekommunikation zwischen Telekommunikationsgeräten, insbesondere Sprach- und/oder Paketdaten in DECT-Systemen
EP1073224A3 (en) * 1999-05-07 2002-08-14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Strategy for switching to Alternative Frequencies (AF) for Digital Radio Mondiale (DRM)
US7245594B1 (en) * 2000-05-12 2007-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closed-loop rate adaptation in a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DE10052179A1 (de) * 2000-10-20 2002-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digitaler Daten, insbesondere über ein Stromnetz, sowie zugehörige Einheiten und zugehöriges Programm
TWI232560B (en) 2002-04-23 2005-05-11 Sanyo Electric Co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e
TWI229435B (en) 2002-06-18 2005-03-11 Sanyo Electric Co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227550B (en) 2002-10-30 2005-02-01 Sanyo Electric Co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401181B2 (ja) 2003-08-06 2010-01-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24800B (en) 2005-12-28 2010-05-11 Sanyo Electric C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43973A (en) 1990-05-12 1991-11-13 Motorola Inc Data network interface
JPH0498943A (ja) * 1990-08-17 1992-03-31 Hitachi Ltd 非同期転送モードを用いたバーチャルコンテナの伝送方法及び回路
JP2878805B2 (ja) * 1990-08-20 1999-04-05 株式会社東芝 Atm交換機
EP0635185A1 (de) * 1992-04-09 1995-01-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trukturierung eines b-feld formates im dect-standard
US6324179B1 (en) * 1994-12-21 2001-11-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TM network arranged to interface with STM in-band signaling
DE19625142C2 (de) 1996-04-04 1998-10-2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Zuweisen von Telekommunikationskanälen unterschiedlicher Kanalkapazität in einem hybride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insbesondere einem "ISDN <--> DECT-spezifischen RLL/WLL"-System
EP0891680B1 (de) * 1996-04-04 2002-12-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Zuweisung von kanälen unterschiedlicher kapazität in einem hybriden isdn-dec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DE19625161C2 (de) * 1996-06-24 1998-08-0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s Aufbaus und der Nutzung von Übertragungswegen (Bearer) zwischen Funksende-/Funkempfangseinrichtungen in drahtlose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en, insbesondere in einem als lokale Nachrichtenübertragungsschleife in einem ISDN-System eingebundenen DECT-spezifischen RLL-WLL-System
GB9621252D0 (en) * 1996-10-11 1996-11-2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ect/gsm interwor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24132A1 (en) 2000-09-29
JP3152942B2 (ja) 2001-04-03
ATE296022T1 (de) 2005-06-15
EP0925707A1 (de) 1999-06-30
EP0925707B1 (de) 2005-05-18
WO1998011759A1 (de) 1998-03-19
JP2000503835A (ja) 2000-03-28
BR9711730A (pt) 1999-08-24
DE59712317D1 (de) 2005-06-23
AU4614097A (en) 1998-04-02
DE19636744C2 (de) 1998-09-17
US6539033B1 (en) 2003-03-25
DE19636744A1 (de) 1998-03-12
ES2238729T3 (es) 2005-09-01
AR013320A1 (es) 2000-12-27
ZA978047B (en) 1998-03-10
CA2265836A1 (en) 1998-03-19
CN1237316A (zh) 1999-12-01
PL332086A1 (en) 199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72C (zh) 混合电信系统中传输连续和/或不连续数据流的方法和电信接口
CN1201526C (zh) 固定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经过透明无线链路控制的传输
CN1080044C (zh) 移动通信网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US6370391B1 (en) Mobile station and network having hierarchical index for cell broadcast service
AU696478B2 (en) A multi-system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CN1158883C (zh) 通过外部控制使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工作于多模方式
CA2188788C (en) Facsimile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0785C (zh) 在混合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584229A (zh) 无线系统中效率寻址及功率节省方法及系统
CN1816992A (zh) 具有流量指示符标志的信标分组
CN1116888A (zh)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第2层协议
CN1311965A (zh) 测试无线电设备中数据信道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KR101002908B1 (ko) 무선 패킷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서비스 지원을 위한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806401B (zh) 在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生成分组数据以支持多个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013C (zh) 无线电信系统中控制传输线路(载体)的建立和应用的方法
CN1238091A (zh) 发送终端接口用户数据和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325C (zh) 混合系统环境中动态改变选择呼叫接收设备控制帧的方法
CN1134926C (zh) 数据传输方法
EP1916853B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by which to store specific network identifiers at a wireless device
CN111555855A (zh)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123816B (zh) 在一isdn系统中纳入的dect专用rll/wll局部系统的各信道转换的方法
CN1173585C (zh) 一种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数据帧信号传输方法
CN1204429A (zh) 同步数据传输方法与配置
CN1490989A (zh) 应用于无线数据传输中增加数据传输量的系统与方法
CN1225789A (zh) 在一种混合电信系统中,尤其是在一种“isdn-dect专用的rll/wll”系统中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241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JIASAITE TELECO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ffective date: 2010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5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