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6245B -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6245B
CN115076245B CN202210848593.1A CN202210848593A CN115076245B CN 115076245 B CN115076245 B CN 115076245B CN 202210848593 A CN202210848593 A CN 202210848593A CN 115076245 B CN115076245 B CN 115076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input
arm
outpu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85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6245A (zh
Inventor
侯之超
罗荣康
俞志豪
吴佩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8485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6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6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6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6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radial displacement, e.g. Oldham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07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 of energy to absorb shocks or vib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该柔性偏心联轴器包括:输入部、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传动机构设置在输入部与输出部之间,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传动组件,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输入部连接,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和,输出传动组件,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输出部连接,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上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轴向尺寸小。

Description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是将动力、传动及制动装置整合到轮毂内的集成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理想的驱动方案。但是,这种布置方式造成车辆簧下质量大、电机受振动冲击大的问题。通过弹簧阻尼将电机悬置在车轮内部是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案。
在该新方案中,为了减少车轮的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机,需要通过弹簧阻尼连接电机和车轮,允许电机与车轮在径向能相对移动,即允许二者偏心;同时,为了保证驱动的稳定性,还需要保证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由于偏心联轴器允许其连接的两个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且能保证两个部件之间等速传递扭矩,因此,一般采用偏心联轴器连接电机与车轮,以满足电机与车轮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及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大,难以适用于车轮内较小的安装空间,而且,现有的偏心联轴器机构的运动副接触面之间容易相互摩擦从而造成磨损,不适合在多尘,多水等各种车轮所经受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大,难以适用于车轮内较小的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及现有的偏心联轴器机构的运动副接触面之间容易相互摩擦从而造成磨损,不适合在多尘,多水等各种车轮所经受的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该柔性偏心联轴器在满足电机与车轮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及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的基础上,轴向尺寸较小,且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质量轻,动载荷小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
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包括: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输入部、用于与从动件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输入传动组件,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所述输入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和,
输出传动组件,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连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为分别成型的两个连接臂,且该两个连接臂重叠且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柔性钝角部和柔性锐角部,所述柔性钝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柔性锐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
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和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
其中,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柔性输出连接臂分别由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压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设有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输入部均匀间隔排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夹角为45°,另一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夹角为135°;
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夹角为45°,另一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夹角为135°。
一种电动轮,包括电机、车轮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输出部与所述车轮的轮辋连接。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主体和所述的电动轮,所述电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车身主体移动。
上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柔性输入连接臂及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 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柔性输出连接臂及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线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传动机构在输入部与输出部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能满足动力源与从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和动力源对从动件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在其与输入部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入部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入传动臂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发生倾角变化。同理,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在其与输出部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出部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出传动臂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发生倾角变化。由于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运动过程中,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输入部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与输出部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之间无运动副,从而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而且,由于传动机构在输入部与输出部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在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和周向进行,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柔性偏心联轴器的轴向尺寸,进而便于柔性偏心联轴器用于安装在电动轮的车轮内。另外,柔性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小,则使其质量可相对减小,从而其旋转动载荷小,有利于输入部与输出部在冲击下快速恢复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偏心联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处于对中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处于偏心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输入传动组件100;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入安装臂130;
输出传动组件20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柔性输出连接臂220;柔性输出安装臂230;
柔性钝角部11;柔性钝角部11的柔性臂单元11a;柔性锐角部12;柔性锐角部12的柔性臂单元12a;
压板300;沉头槽301;紧固件310;
输入部20;输入部20与柔性输入安装臂130连接的表面21;倒角22;减重孔201;
输出部30;输出部30与柔性输出安装臂230连接的表面31;
电机2;轮辋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该柔性偏心联轴器包括: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输入部20、用于与从动件连接的输出部30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
沿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传动机构设置在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出部30内部设有容置空间,输入部20和传动机构均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沿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传动机构位于输入部20的外侧。来自动力源的扭矩经输入部20传递至传动机构,再经传动机构传递至输出部30,从而能向从动件传递扭矩。
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传动组件100和输出传动组件200。输入传动组件100包括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和柔性输入连接臂120。输出传动组件200包括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为分别成型的两个连接臂,该两个连接臂重叠且固定,因此也是相互平行的。
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分别称为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将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分别称为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还需要说明的是,下文关于“近端”和“远端”不单纯是物理方向上的概念,准确的说是扭矩由输入部20传递至输出部30的传递方向的概念,意即沿着扭矩的传递路径,相对更靠近输入部20的为近端,相对更靠近输出部30的为远端;当扭矩的传递消失,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近端或者远端的概念了。
结合图1、图2及图4,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分别与输入部20连接,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分别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连接。即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分别与输入部20连接,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分别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连接。
结合图1、图3及图4,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分别与输出部30连接,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连接。即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远端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远端分别与输出部30连接,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连接。
结合图1至图4,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连接。即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与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连接,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与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连接,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分别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连接,且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重叠且固定,因此,则可以间接地使得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与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连接,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与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连接。
如图4所示,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之间的距离L1、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均相等。即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之间的距离L1、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远端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均相等。
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4和L5相等,即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4与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5相等。由于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之间的距离L1、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相等,且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4与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5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特点可知,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及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近端与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近端之间的连线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
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6和L7相等,即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6、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7相等。由于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远端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L3相等,且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6、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L7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特点可知,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及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远端与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远端之间的连线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
在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上,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与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相同。即,在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上(在图4中即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相同(在图4中即均向左倾斜)。在垂直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与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相背离。即,在垂直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在图4中即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和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在图4中即向下倾斜)与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和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在图4中即向上倾斜)相背离。由于在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上,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与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相同,而且,在垂直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倾斜方向与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倾斜方向相背离,如此能够使得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均垂直于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即输出部30的同一半径)。
传动机构在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倾角能发生变化,因此,柔性输入连接臂120与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之间的距离能发生变化;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中,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倾角能发生变化,因此,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之间的距离能发生变化;从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之间的距离能发生变化,进而允许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在径向能相对移动(即允许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偏心),即能满足动力源与从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的需求。如图4所示,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对中时二者的轴心均在P位置,如图5所示,输入部20相对输出部30其轴心偏移至N位置。
由于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中,柔性输入连接臂120与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始终平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始终平行,且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分别连接。因此,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始终平行,且由于该两个连线垂直于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从而能使得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始终在同一半径上相对移动从而偏心,因此,输入部20对输出部30始终是等速传递扭矩,即满足动力源对从动件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
上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传动机构在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能满足动力源与从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和动力源对从动件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在其与输入部20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入部20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发生倾角变化。同理,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在其与输出部30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出部30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发生倾角变化。由于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运动过程中,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与输入部20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与输出部30之间无运动副,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320之间无运动副,从而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而且,由于传动机构在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在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和周向进行,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柔性偏心联轴器的轴向尺寸,进而便于柔性偏心联轴器用于安装在电动轮的车轮内。另外,柔性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小,则使其质量可相对减小,从而其旋转动载荷小,有利于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在冲击下快速恢复对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柔性偏心联轴器中,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均为具有一定的刚度,同时又具有适当的弹性变形能力的臂。其中,所述的臂具有一定的刚度,用于满足传动机构的结构整体性,使得传动机构具有足够大的转动刚度,从而在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周向能视为一个刚性整体,以在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传递扭矩。同时,所述的臂又具有适当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中,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边之间能够发生夹角变化,以实现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在径向的相对运动(即偏心)。所述的臂所采用的材质例如是热塑性聚氨酯PPU、或者,所述的臂可以采用弹簧片结构。
可选的,输入部20可以是轴类零件、盘类零件或者圆环类的零件。输出部30可以是轴类零件、盘类零件或者圆环类的零件。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柔性钝角部11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1a。柔性锐角部12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2a。
参考图2,输入传动组件100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12。其中,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柔性臂单元相连接,即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相连接。
如此,由图2可见,则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远端处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柔性输入连接臂120。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远端处的其中一个柔性钝角部11和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近端处的其中一个柔性锐角部12相邻设置,该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同理,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远端处的其中另一个柔性钝角部11和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近端处的其中另一个柔性锐角部12相邻设置,该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近端处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柔性输入安装臂130,通过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可以将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安装在输入部20上,从而使得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间接地与输入部20连接。
参考图3,输出传动组件200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12。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的相邻柔性臂单元相连接,即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相连接。
如此,由图3可见,则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近端处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柔性输出连接臂220。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近端处的其中一个柔性钝角部11和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远端处的其中一个柔性锐角部12相邻设置,该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同理,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近端处的其中另一个柔性钝角部11和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远端处的其中另一个柔性锐角部12相邻设置,该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远端处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中,相邻的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形成柔性输出安装臂230,通过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可以将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安装在输出部30上,从而使得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间接地与输出部30连接。
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平行四边形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各柔性钝角部11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1a的夹角变化,各柔性锐角部12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2a的夹角变化,从而实现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与柔性输入安装臂130(输入部20)之间的夹角变化,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之间的夹角变化,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与柔性输出安装臂230(输出部30)之间的夹角变化,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之间的夹角变化。而且,由于柔性钝角部11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1a一体成型,柔性锐角部12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2a一体成型,因此,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平行四边形的运动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边之间的夹角变化时,即各柔性钝角部11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1a的夹角变化时、各柔性锐角部12的两个柔性臂单元12a的夹角变化时,更加不易磨损。
而且,只需要加工柔性钝角部11、柔性锐角部12两种柔性构件,并将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12进行连接即可形成输入传动组件100,将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12进行连接即可形成输出传动组件200,加工和组装方便。同时能形成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和柔性输出安装臂230,方便将输入传动组件100与输入部20连接和将输出传动组件200与输出部3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300,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的相邻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压板300连接。组成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相邻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对应的压板300连接。组成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相邻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对应的压板300连接。组成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相邻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对应的压板300连接。组成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相邻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对应的压板300连接。
通过设置多个压板300,不但方便将相邻柔性臂单元11a和柔性臂单元12a连接,以形成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而且,能够增强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刚度。如此,则可以使得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运动的过程中,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不会折弯,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相邻的边之间仅发生夹角的变化,从而使得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始终保持平行,进而能确保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等速传递扭矩。
输入传动组件100的近端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的相邻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入部20固定,即柔性输入安装臂130通过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入部20固定,方便将柔性输入安装臂130与输入部20固定。
输出传动组件200的远端相邻设置的柔性钝角部11和柔性锐角部12的相邻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出部30固定,即柔性输出安装臂230通过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出部30固定,方便将柔性输出安装臂230与输出部30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300,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300并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如此则能够增强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刚度。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300并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如此则能够增强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刚度。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300并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如此则能够增强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刚度。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300并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如此则能够增强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刚度。由于增强了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刚度,则可以使得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运动的过程中,柔性输入传动臂110、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基本不会折弯,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中,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边之间仅发生夹角的变化,从而使得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近端连线、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远端连线始终保持平行,进而能确保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等速传递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输入连接臂120背离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压板30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背离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压板300,即柔性输入连接臂120和柔性输出连接臂220共用两个压板300。
柔性输入安装臂130位于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入部20之间,便于柔性输入安装臂130与输入部20连接。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对应的压板300位于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出部30之间,便于柔性输出安装臂230与输出部3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310,柔性输入传动臂11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310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柔性输出传动臂21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310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柔性输入连接臂12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310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柔性输出连接臂22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310与对应的压板300固定连接。
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与输入部20固定连接。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通过对应的紧固件与输出部30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压板300上设有沉头槽301,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端部,防止紧固件310的端部伸出沉头槽301外,从而防止紧固件310的端部凸出于压板300。如此,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则能够避免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边之间发生夹角变化时紧固件310造成干涉。
柔性输出传动臂210、柔性输入连接臂120、柔性输出连接臂220、柔性输入安装臂130、柔性输出安装臂230中,各个臂对应对应的压板300上分别设有沉头槽301。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310包括螺栓和与螺栓配合的螺母,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的头部或螺母。
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上分别设有沉头槽301。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两侧的压板300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穿设于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中,则柔性输入传动臂110的其中一侧的压板300上的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的头部,另一侧的压板300上的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母。
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上分别设有沉头槽301。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穿设于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中,则柔性输出传动臂210的其中一侧的压板300上的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的头部,另一侧的压板300上的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母。
柔性输入连接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上分别设有沉头槽301。柔性输入连接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穿设于柔性输入连接臂210的两侧的压板300中,则柔性输入连接臂210的其中一侧的压板300上的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的头部,另一侧的压板300上的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母。
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侧的压板300上分别设有沉头槽301。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侧的压板300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穿设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两侧的压板300中,则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其中一侧的压板300上的沉头槽301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栓的头部,另一侧的压板300上的用于容纳对应的紧固件310的螺母。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对应的压板300所对应的紧固件可仅包括螺栓而不需要螺母,其螺栓穿过压板300、柔性输入安装臂130进入输入部20,从而将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入部20固定连接。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对应的压板300用于容纳其对应的紧固件的螺栓的头部。
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对应的压板300所对应的紧固件可仅包括螺栓而不需要螺母,其螺栓穿过压板300、柔性输出安装臂230进入输入部20,从而将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与输入部20固定连接。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对应的压板300用于容纳其对应的紧固件的螺栓的头部。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输入部20与柔性输入安装臂130连接的表面21呈平面,从而方便与柔性输入安装臂1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贴合固定。输出部30与柔性输出安装臂230连接的表面呈平面31,从而方便与柔性输出安装臂230及其对应的压板300贴合固定。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围绕输入部20均匀间隔排列,从而能增强增强柔性偏心联轴器的传动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当然传动机构的数量还可以是2个、3个、5个等任意数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围绕输入部20的相邻传动机构之间,输入部20具有倒角22,从而能尽量避免输入部20对相邻传动机构的各自运动造成干涉。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输入部20上设有沿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减重孔201。
在一实施例中,输入传动组件100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夹角为45°,另一个柔性输入传动臂11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夹角为135°。输出传动组件200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夹角为45°,另一个柔性输出传动臂210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夹角为135°。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的偏心距范围尽可能大。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传动组件100在自然状态下时柔性输入传动臂11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的夹角、输出传动组件200在自然状态下时,柔性输出传动臂210与柔性输出连接臂220的夹角还可以设定为其他值,具体可根据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的偏心距大小调整。
在另一实施例中,柔性输出连接臂220与柔性输入连接臂120还可以是共用的同一个连接臂,即两个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分别连接于该同一个连接臂的两端。第一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分别连接于该同一个连接臂的两端。在该实施例中,柔性偏心联轴器的传动机构同样能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且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能满足动力源与从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的需求和动力源对从动件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而且,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运动过程中,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同时,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在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和周向进行,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柔性偏心联轴器的轴向尺寸,进而便于柔性偏心联轴器用于安装在电动轮的车轮内。另外,柔性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小,则使其质量可相对减小,从而其旋转动载荷小,有利于输入部20与输出部30在冲击下快速恢复对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输入传动臂111的远端、第二柔性输入传动臂112的远端、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1的近端、第二柔性输出传动臂212的近端及上述的同一个连接臂可一体成型,从而能更大程度上使得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轮,包括电机2、车轮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柔性偏心联轴器。输入部20与电机2连接,输出部30与车轮的轮辋3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源不限于是电机2,从动件不限于是车轮的轮辋3。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主体和上述实施例的电动轮,电动轮用于带动车身主体移动。
其中,车身主体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输入部、用于与从动件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输入传动组件,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所述输入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
输出传动组件,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连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为分别成型的两个连接臂,且该两个连接臂重叠且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柔性钝角部和柔性锐角部,所述柔性钝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柔性锐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
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和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锐角部;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
其中,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分别由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压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上设有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输入部均匀间隔排列。
8.一种电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车轮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输出部与所述车轮的轮辋连接。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主体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轮,所述电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车身主体移动。
CN202210848593.1A 2022-07-19 2022-07-19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15076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93.1A CN11507624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93.1A CN11507624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6245A CN115076245A (zh) 2022-09-20
CN115076245B true CN115076245B (zh) 2022-12-02

Family

ID=83259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8593.1A Active CN115076245B (zh) 2022-07-19 2022-07-19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62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3102B2 (ja) * 2006-05-18 2012-03-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ホイールモータ懸架装置
TWI717705B (zh) * 2019-03-11 2021-02-01 李馥雄 可偏移式聯軸器
CN211599318U (zh) * 2019-12-27 2020-09-29 长安大学 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
CN112283257A (zh) * 2020-11-23 2021-01-29 清华大学 平行偏心联轴器及电动轮
CN112248796A (zh) * 2020-11-23 2021-01-22 清华大学 电动车轮、汽车底盘及新能源汽车
CN112572052A (zh) * 2020-12-22 2021-03-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集成式非充气电动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6245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9C (zh) 传动轴的联轴器
CN108482517B (zh) 自适应底盘和机器人
US20140231210A1 (en) Clutch with clutch ring on two clutch parts, and associated clutch ring
US7922185B2 (en) Vehicle with live twist beam axle assembly
KR101761693B1 (ko) 2개의 커플링을 구비한 커플링 장치
GB1578145A (e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s
CN1948777A (zh) 动力传送装置
CN101495769A (zh) 多级扭转联轴器
US4278028A (en) Resilient railway truck articulated shaft housing
CN115076245B (zh)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EP3946998A1 (en) Axle, in particular of a universal carrier frame
EP1033296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generator to the axle of a railroad car
US5551919A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EP0397524A2 (en) Flexible drive coupling
EP0636805B1 (en) Shaft coupling
CA2212037C (en) Partially sprung drive,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ic traction vehicles
EP1564059A1 (en) Engine to transmission coupler
WO1980000604A1 (en) Flexible coupling
WO2018118503A1 (en) Improved driveline for powersports vehicle
EP0086299A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s
CN210661266U (zh) 差速器齿轮连接结构
EP0682189A1 (en) Flexible gear coupling
US6000485A (en) Tracked vehicle
CN110641566A (zh) 履带车悬挂组件和履带车
CN216768142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主轴延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