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8299A -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8299A
CN115068299A CN202110262717.3A CN202110262717A CN115068299A CN 115068299 A CN115068299 A CN 115068299A CN 202110262717 A CN202110262717 A CN 202110262717A CN 115068299 A CN115068299 A CN 115068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ssage
longitudinal
assembly
mass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2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林桂典
尹龙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27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8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8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8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4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61H2205/062Should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底座和第一按摩件,底座为弹性底座,以在受到从正面向背面的推力时,相应的部分可发生朝向背面方向的弹性变形,且具有朝向正面方向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第一按摩件设于底座且包括显露于底座的正面的按摩面,按摩面适于与被按摩部位贴合,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沿底座的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沿底座的纵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的相对角度可通过底座的变形而变化。根据本发明的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可以随形变化以适应人体形态和人体动作,提升各第一按摩件与人体的贴合效果,提升按摩效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颈部按摩仪,佩戴支架上固定有多个按摩头,由于佩戴支架为刚性且尺寸固定,当颈围不同或颈部形态不同的不同用户佩戴时,多个按摩头与不同用户的贴合效果不一致,按摩效果不佳,而且,当按摩头用作电极时,一旦按摩头与人体贴合不良,则容易使得按摩力度减弱甚至产生刺痛。为了改善该问题,将按摩头设置为可浮动及可摆动地安装于佩戴支架,这样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贴合效果,当颈围较小或颈部形态偏窄的用户佩戴时,多个按摩头依然无法全部与人体有效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可以随形变化以适应人体形态和人体动作,提升各第一按摩件与人体的贴合效果,提升按摩效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按摩组件的挂颈式按摩仪。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正面和背面,所述底座为弹性底座,以在受到从所述正面向所述背面的推力时,相应的部分可发生朝向所述背面方向的弹性变形,且具有朝向所述正面方向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和第一按摩件,所述第一按摩件设于所述底座且包括显露于所述底座的正面的按摩面,所述按摩面适于与被按摩部位贴合,所述第一按摩件为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沿所述底座的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沿所述底座的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的相对角度可通过所述底座的变形而变化,且当沿所述底座的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同时受到从所述正面向所述背面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所述底座的相应部位沿横向伸展,当沿所述底座的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同时受到从所述正面向所述背面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所述底座的相应部位沿纵向伸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由于多个第一按摩件为至少四个且沿横纵方向分别布于底座,且底座为弹性可在各位置处的第一按摩件受到人体推力的情况下发生相应位置的变形,并通过底座的弹性变形向第一按摩件施加反作用力以贴紧人体,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颈围和不同颈部形态的不同用户佩戴,提升不同用户佩戴时第一按摩件与人体的贴合良率,并且,当用户发生俯仰头或左右转头动作时,底座仍然能够随之变形,保证各个第一按摩件与人体的贴合良率。此外,当第一按摩件可以用作电极时,由于按摩组件上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按摩件在与颈部贴合时都能够形成稳定的按摩电流回路,从而可以保证电刺激按摩的可靠性,改善至少一个电极与人体贴合不良时导致的按摩力度减弱、甚至产生刺痛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所述底座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的凹点连线的纵向两侧的上变形部和下变形部,所述上变形部和所述下变形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上变形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线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所述下变形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线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每个所述子变形部各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变形部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每个所述子变形部的形状均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的边缘与相应的所述子变形部的边缘之间的间距a不大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子变形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子变形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横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变形部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分别沿着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或者所述上变形部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和/或所述下变形部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分别沿着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或者所述下变形部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变形部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且所述上变形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间距W1小于所述下变形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间距W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变形部的横向宽度W3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变形部的横向宽度W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纵向中线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的凹点连线与所述底座的横向中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纵向中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或者,所述上变形部和所述下变形部关于所述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和/或,所述第一缺口沿着开口方向纵向宽度逐渐增大或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所述底座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分为分别位于所述分割线上下两侧的底座上部和底座下部,所述底座下部的纵向中线相对所述底座上部的纵向中线,自上向下沿着从所述底座的正面向所述底座的背面的方向倾斜,其中,所述分割线与所述底座的横向中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纵向中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下部的横向两端自下而上朝向沿着从所述底座的背面向所述底座的正面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上部的横向两端和所述底座下部的横向两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方向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二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横向中线两侧的所述第二缺口关于所述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缺口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缺口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和/或,所述第二缺口沿着开口方向横向宽度逐渐增大或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的上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下凹、两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线形,和/或,所述底座的下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上凹、两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线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整体构造为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所述底座的背面向所述底座的正面的方向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所述底座的背面向所述底座的正面的方向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边缘的曲率半径R1小于所述底座的下边缘的曲率半径R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顶角边缘为光滑曲线,或者,所述底座的边缘由直线段和连接相邻两个直线段的光滑曲线组成,或者所述底座的边缘为光滑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横向长度X2大于所述底座的纵向高度X3,或者,所述底座的横向长度X2为50mm-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底座包括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所述分割线与所述底座的横向中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纵向中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所述底座包括适于与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底座的背面且位于所述分割线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的至少部分均设于所述避让区域以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所述底座在所述避让区域内形成有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所述连接部,所述底座还包括硬质连接件,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硬质连接件与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相连,所述硬质连接件与所述底座本体成型为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硬质连接件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表面胶层和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所述表面胶层设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正侧且能够与所述底座本体同步变形,所述第一按摩件通过所述表面胶层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包括柔性底板和弹性骨架,所述弹性骨架与所述柔性底板层叠设置,或者嵌设于所述柔性底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的连接部,所述导电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底座本体和所述表面胶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按摩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一部分由所述连接部穿出或显露出以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胶层的朝向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设置用于收纳和限位所述导电件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胶层包括缩颈段,以使所述第一按摩件相对所述底座本体可浮动和/或可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底座的正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之间的间距为4mm-20mm,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之间的横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横向尺寸,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按摩面之间的纵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的纵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底座的横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沿所述底座的纵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所述底座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中线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所述底座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中线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关于所述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以及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所述横向中线和所述纵向中线于所述底座的中心相交将所述底座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且至少一个所述区域设置的所述第一按摩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横向,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区域设置的所述第一按摩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横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中线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关于所述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横向中线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关于所述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按摩件,每个所述区域的所述第一按摩件在相应的所述区域的正面的显露的面积之和,超过相应的所述区域的正面的面积的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件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表面为曲面,所述电极片的横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所述底座的背面方向凹入的形态,所述电极片的纵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所述底座的正面方向凸出的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所述底座整体关于所述底座的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按摩组件关于所述底座的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且所述底座的背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佩戴支架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摩组件,从而提高了挂颈式按摩仪的按摩可靠性和适用人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佩戴支架连接,以使所述按摩组件整体相对所述佩戴支架可浮动和/或可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组件为一个且连接在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后部且横跨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横向为所述佩戴支架的左右方向,所述底座的横向长度X2与所述佩戴支架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X1,0.5X1≤X2≤X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为所述佩戴支架的上下方向,所述底座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上端边缘H1,H1≤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纵向为所述佩戴支架的上下方向,所述底座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上端边缘H1,所述底座的下边缘低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下端边缘H2,H2≥H1。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按摩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按摩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人体佩戴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的俯视图;
图7-图9是根据本发明三个不同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按摩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按摩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按摩组件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按摩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5中所示的第一按摩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挂颈式按摩仪1000;
按摩组件100;
底座1;第一缺口11;上变形部12;下变形部13;子变形部14;
底座上部15;底座下部16;第二缺口17;
底座本体101;连接部1011;空腔1012;柔性底板1013;弹性骨架1014;
硬质连接件102;表面胶层103;
缩颈段1031;底板连接部1032;按摩件连接部1033;凹槽1034;
导电件104;
第一按摩件2;按摩件一21;按摩件二22;按摩件三23;按摩件四24;
佩戴支架200;绕颈空间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100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100,所应用的按摩仪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应用于穿戴式按摩仪(如挂颈式按摩仪1000、眼部按摩仪、腰带按摩仪、腿部按摩仪等等)、放置式按摩仪(如按摩椅、按摩枕、按摩垫)、手持式按摩仪等等。为简化描述,后文仅以按摩组件100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例如图1所示)为例进行说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本文的技术方案后,显然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按摩组件100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按摩仪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2所示,按摩组件100可以包括:底座1和第一按摩件2,结合图3和图4,底座1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正面1a和背面1b,底座1为弹性底座,以在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部分可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且具有朝向正面1a方向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
例如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当底座1的左上部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底座1的左上部可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当底座1的右上部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底座1的右上部可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当底座1的左下部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底座1的左下部可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当底座1的右下部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底座1的右下部可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当底座1的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中至少两个部位,同时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这至少两个部位可以同时发生朝向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底座1的形状不同时,底座1的可变形部位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制与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按摩件2设于底座1且包括显露于底座1的正面1a的按摩面,按摩面适于与被按摩部位贴合,由此,当按摩面与人体的被按摩部位贴合时,可以向人体的被按摩部位实施可靠的按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按摩件2的具体构成和按摩功能不限,例如可以包括加热片以实现按摩功能,或者,还可以包括电极片以实现电刺激按摩功能,或者,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实施多重按摩功能等等。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任一第一按摩件2所包括的按摩面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或者间隔设置的多个,同一个按摩面可以实施一种或一种以上按摩功能,例如一个按摩面可以作为电极,或者一个按摩面可以即作为电极又能发热,等等,这里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第一按摩件2为多个,其中各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是其中若干相同,例如,可以有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可用作电极,又例如,可以有三个可用作电极,又例如,可以有四个用作电极等等,由此,能够形成更多的按摩手法,实现更多的按摩体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按摩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于底座1且不显露于底座1的正面1a的第二按摩件,即第二按摩件可以隐藏在底座1内部,第二按摩件的具体构成和按摩功能不限,例如,第二按摩件可以包括实现振动按摩功能的振动马达等等,这里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按摩件2包括显露于底座1的正面1a的按摩面,当按摩面与人体的被按摩部位接触时,可以在人体的被按摩部位的反作用力下,第一按摩件2可能受被按摩部位的推挤沿着从底座1的正面1a向底座1的背面1b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按摩件2可以向底座1的相应部位施加从底座1的正面1a向背面1b方向的推力,从而使得底座1的相应部位发生朝向底座1的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并且,该部位通过朝向底座1的正面1a方向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推挤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被按摩部位紧密贴合,从而可以实施可靠的按摩效果。
由此,由于第一按摩件2设于弹性的底座1上,且第一按摩件2包括显露于底座1正面1a的按摩面,当按摩面与人体的被按摩部位接触时,第一按摩件2可以在人体的被按摩部位的推力作用下推动底座1,随被按摩部位的形态发生相应的形变,从而使得按摩组件100可以适应不同人体及不同按摩部位,并利用底座1的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推动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被按摩部位贴紧,从而可以保证按摩效果可靠。
如图2所示,第一按摩件2为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即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开地排列有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即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开地排列有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例如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底座1上具有四个第一按摩件2,分别为按摩件一21、按摩件二22、按摩件三23、按摩件四24,按摩件一21和按摩件二22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按摩件三23和按摩件四24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按摩件一21和按摩件三23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按摩件二22和按摩件四24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
由此,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上的较大区域范围内实现按摩效果,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轮流或组合工作,从而实现不同的按摩手法,进而提升按摩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横向”指的是底座1展平后的长度方向,“纵向”指的是底座1展平后的宽度方向,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按摩组件100所应用的按摩仪的类型不同,以及在按摩仪上的安装位置不同,横向和纵向相对按摩部位并不确定,这里不做限制。为简化描述,本文仅以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为横向,上下方向为纵向为例进行介绍。
并且,由于第一按摩件2的数量超过两个,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其中一个第一按摩件2作为正极、利用另一个第一按摩件2作为负极,通过正极和负极与人体的接触构成闭合回路,当向该闭合回路通入脉冲电流时,可以对人体实现电刺激按摩。此外,由于第一按摩件2的数量超过两个,从而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两个作为正负极,与人体不同的部位形成闭合回路,进而可以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电刺激按摩,而且还可以对不同部位电刺激按摩的组合及排序,形成不同的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第一按摩件2的尺寸较大时,第一按摩件2还可以包括两个按摩面,以分别作为正负两极,以实施电刺激按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100,多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相对角度可通过底座1的变形而变化,例如,当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同时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底座1的相应部位沿横向伸展,从而可以调节按摩组件100的相应按摩面在底座1的横向上的贴合和按摩效果,当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同时受到从正面1a向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底座1的相应部位沿纵向伸展,从而可以调节按摩组件100的相应按摩面在底座1的纵向上的贴合和按摩效果,进而可以适应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被按摩部位。上述,当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为非平面上,按照按摩面的切面确定两个面的夹角,或者安装按摩第一按摩件2的底座2处对应的面的相对角度确定该夹角。此外,底座1受到推力产生横向伸展或者纵向伸展时,相应的第一按摩件2的相对位置也对应展开方向发生变化,如底座1横向伸展时,横向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距离变大,底座1纵向伸展时,纵向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距离变大,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能够适应用户肩颈部位的尺寸的变化而发生匹配性的变化。当第一按摩件2为电极片时,相邻的电极片的间距变大,能够提升按摩区域的区隔感或段落感,即局部按摩感强、局部按摩感弱。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100,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底座1,以及沿底座1的横纵方向上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按摩件2,第一按摩件2受力时能够驱使底座1的相应部位发生弹性变形,进而适应被按摩部位的形态,以使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被按摩部位紧密贴合,从而实施可靠且有效的按摩效果。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100,具有更好的随形性,且各个方向分布的第一按摩件2均受底座1的反作用力能够较好地与人体贴合,提升按摩可靠性和按摩效果,适用人群广泛。
例如在图1、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当按摩组件100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按摩组件100形态可随当前佩戴用户的颈部或者肩颈部位的形态变化,从而能够适应性地贴合在不同尺寸的颈部或者肩颈部位,例如,底座1能够沿颈部的环向(如图6中虚线S1所示)和颈部的径向(如图6中虚线S2所示)发生弹性变形,继而能够使得横纵分布的各个第一按摩件2都能够与颈部良好贴合,并在贴合时具备一定的压紧力,从而实施可靠的按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所示的虚线S3表示人体颈部轮廓。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颈部按摩仪,佩戴支架上固定有多个按摩头,由于佩戴支架为刚性且尺寸固定,当颈围不同或颈部形态不同的不同用户佩戴时,多个按摩头与不同用户的贴合效果不一致,按摩效果不佳,而且,当按摩头用作电极时,一旦按摩头与人体贴合不良,则容易使得按摩力度减弱甚至产生刺痛。为了改善该问题,将按摩头设置为可浮动及可摆动地安装于佩戴支架,这样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贴合效果,当颈围较小或颈部形态偏窄的用户佩戴时,多个按摩头依然无法全部与人体有效贴合。
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颈部按摩仪,在佩戴支架的内侧凸出设置且可摆动及可浮动的底座,并将多个按摩头沿横向依次排列在底座上,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一些颈围的用户佩戴的贴合效果,但是当用户发生俯仰头动作时,一些按摩头的按摩面无法整体保持与人体贴合的效果。并且当底座为刚性时,无论按摩头如何排列在底座上,当用户发生俯仰头或左右转头动作时,多个按摩头无法全部保持与人体贴合的效果,且一些按摩头的按摩面也无法整体保持与人体贴合的效果,并且也无法较好地适应颈围不同或颈部形态不同的不同用户佩戴。如果为了提升贴合效果,需要将刚性的底座切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小块,分别设置在佩戴支架上,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贴合效果,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相邻两个小底座之间的区域无法获得按摩。
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组件100,由于多个第一按摩件2为至少四个且沿横纵方向分别布于底座1,且底座1为弹性可在各位置处的第一按摩件2受到人体推力的情况下发生相应位置的变形,并通过底座1的弹性变形向第一按摩件2施加反作用力以贴紧人体,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颈围和不同颈部形态的不同用户佩戴,提升不同用户佩戴时第一按摩件2与人体的贴合良率,并且,当用户发生俯仰头或左右转头动作时,底座1仍然能够随之变形,保证各个第一按摩件2与人体的贴合良率,此外,由于第一按摩件2与人体颈部的贴合效果较好,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按摩仪上仅设置一个按摩组件100,从而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通过增大按摩组件100的尺寸来简单且有效地增大可范围。此外,当第一按摩件2可以用作电极时,由于按摩组件100上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按摩件2在与颈部贴合时都能够形成稳定的按摩电流回路,从而可以保证电刺激按摩的可靠性,改善至少一个电极与人体贴合不良时导致的按摩力度减弱、甚至产生刺痛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11,底座1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底座1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缺口11的凹点(例如图7中所示的P点)连线(例如图7中所示的L线)的纵向两侧的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即上变形部12位于连线的上侧,下变形部13位于连线的下侧,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分别设有第一按摩件2。
由此,可以使得沿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按摩件2之间具有第一缺口11,使得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的变形的相互独立性较好,不容易相互牵连,即上变形部12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受力会推动上变形部12变形,而不易牵连下变形部13变形,下变形部13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受力会推动下变形部13变形,而不易牵连上变形部12变形,从而使得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第一按摩件2都能较好与被按摩部位贴合,简言之,通过设置第一缺口11,可以提升底座1在纵向上的随形性,提升沿纵向间隔的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例如图7中所示的L1线),上变形部12包括分别位于纵向中线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14,即上变形部12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位于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下变形部13包括分别位于纵向中线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14,即下变形部13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位于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每个子变形部14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上变形部12可以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下变形部13可以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从而提升横向上的按摩范围,提升整体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每个子变形部14各设置一个第一按摩件2,每个子变形部14的形状均与相应的第一按摩件2(即设于该子变形部14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共设置四个第一按摩件2,每个第一按摩件2位于一个子变形部14。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子变形部14的形状均与相应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形状相匹配当做广义理解,只要子变形部14的边缘轮廓形状与相应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对应位置的边缘形状相匹配即可。
由此,可以减少第一按摩件2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并利用子变形部14的形状均与相应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形状相匹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第一按摩件2相对相应的子变形部14的面积占比,从而提升按摩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座1的边缘超出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宽度过大,而在变形时与颈部产生干涉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边缘与相应的子变形部14(即设置该第一按摩件2的子变形部14)的边缘之间的间距a不大于10mm。也就是说,第一按摩件2与底座1的边缘的距离不大于10mm,例如可以为2mm、4mm、6mm、8mm、10mm等等。由此,可以避免底座1的边缘超出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宽度过大,而在变形时与颈部产生干涉的问题,当底座1为软胶材质时,容易与皮肤接触产生摩擦力大,一方面影响底座1的变形,从而影响第一按摩件2与按摩部位的贴合,另一方面造成人体佩戴不适。
需要说明的是,子变形部14的延伸方向不限,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如图8所示,至少一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可以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由此,可以降低该子变形部14在纵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座1的纵向相应侧边缘与人体相应部位的干涉问题,而且方便加工。又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横向相交,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可以不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由此,可以提高该子变形部14在纵向上的按摩区域,提升人体被按摩的范围。
例如在图8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四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由此,可以更好地降低该子变形部14在纵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更好地降低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与人体相应部位的干涉问题,而且方便加工。
又例如在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下变形部13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上变形部12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也就是说,四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与底座1的横向相交,且位于纵向中线同侧的两个子变形部14在底座1的横向上,沿着远离底座1的纵向中线(如图7中所示的L1)的方向朝向逐渐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且使第一缺口11的纵向高度沿着远离底座1的中心方向逐渐增大。由此,四个子变形部14大体呈现X形,从而使得四个子变形部14的变形更加相互独立,底座1的随形性更好,四个第一按摩件2分别都可以良好贴合,且在纵向上的按摩范围更大,例如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可以对颈部和肩颈结合处都进行按摩。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上变形部12的两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而下变形部13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从而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可以保证上变形部12对头部部干涉的前提下,下变形部13可以对颈部和肩颈结合处都进行按摩。或者,也可以是上变形部12的两个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而下变形部13的两个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从而可以满足其他场景的按摩需求,这里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子变形部14各设置一个第一按摩件2,且上变形部12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W1(上变形部12初始状态、即未变形之前的直线间距)小于下变形部13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W2(下变形部13初始状态、即未变形之前的直线间距)。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可以降低上变形部12与人体的干涉,并使得下变形部13上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可以对人体更大范围进行按摩,例如可以对颈部和肩颈结合处都进行按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变形部12的横向宽度W3(上变形部12初始状态、即未变形之前的最大直线宽度)小于或等于下变形部13的横向宽度W4(下变形部13初始状态、即未变形之前的最大直线宽度)。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可以降低上变形部12与人体的干涉,并使得下变形部13上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一按摩件2,或者使得下变形部13上可以更加分散地设置多个第一按摩件2,从而可以对人体更大范围进行按摩,例如可以对颈部和肩颈结合处都进行按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例如图中所示的L1线),纵向中线两侧的第一缺口11关于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底座1的结构整体上大体关于纵向对称,变形稳定性更好,纵向两侧的变形不易相互牵连。
需要说明的是,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在纵向上的高度不限,可以相等或者不等,具体可以根据第一按摩件2的尺寸设计,例如,当设于上变形部12的第一按摩件2在纵向上的尺寸,与设于下变形部13的第一按摩件2在纵向上的尺寸相等或大体相等时,可以将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设计为在纵向上的高度相等或大体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两侧的第一缺口11的凹点连线(例如图7中所示的L线)与底座1的横向中线(例如图7中所示的L2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底座1在纵向中线(例如图7中所示的L1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由此,使得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的尺寸相等或者相差不多,从而使得上变形部12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区域和下变形部13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区域都足够,以提升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例如图中所示的L2线),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关于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底座1的结构整体上大体关于横向对称,变形稳定性更好,横向两侧的变形不易相互牵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缺口11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即第一缺口11的凹点(例如图中所示的P点)附近构造为光滑,例如圆角等,由于第一缺口11的凹底处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通过设置光滑曲线,对于变形强度有增强的效果,提升韧性,防止产生锐边断裂的问题。
此外,如图7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缺口11可以构造为沿着开口方向纵向宽度逐渐增大,即第一缺口11可以自开口处到凹点(即在底座1的横向上从底座1的边缘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尺寸逐渐收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强度可靠性,提升韧性,防止产生锐边断裂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将第一缺口11的边缘设置为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结合,以保证第一缺口11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第一缺口11也可以构造沿着开口方向纵向宽度不变,即为自开口处到凹点(即在底座1的横向上从底座1的边缘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尺寸不变,即构造为等宽度的结构形式,从而方便加工。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第一缺口11,从而方便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例如图2中所示的L1线),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例如图2中所示的L2线),底座1包括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例如图2中所示的L3线),底座1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底座1分为分别位于分割线上下两侧的底座上部15和底座下部16,即底座上部15位于分割线以上,底座下部16位于分割线以下,结合图5,底座下部16的纵向中线(例如图2中所示的L5线)相对底座上部15的纵向中线(例如图2中所示的L4线),自上向下沿着从底座1的正面1a向底座1的背面1b的方向倾斜(如图5中所示的自上向下从前向后倾斜),其中,分割线与底座1的横向中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底座1在底座1的纵向中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简言之,底座下部16相对底座上部15后倾(例如图5中S4线指示的趋势),从而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能够在佩戴于颈部时,使得底座下部16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更好地下压并贴在肩颈结合处,即与肩颈部位具有更好的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底座下部16的横向两端自下而上朝向沿着从底座1的背面1b向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倾斜(例如图5中S5线指示的趋势),从而使得底座1的下部构造为下扣的大体螺旋面形式,从而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能够在佩戴于颈部时,使得底座下部16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更好地下压并贴在肩颈结合处,即与肩颈部位具有更好的贴合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底座1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11,两侧的第一缺口11分别位于底座上部15的横向两端和底座下部16的横向两端之间。由此,底座上部15即可以作为上述的上变形部12,底座下部16即可以作为上述的下变形部13。由此,使得底座上部15和底座下部16的变形的相互独立性较好,不容易相互牵连,即底座上部15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受力会推动底座上部15变形,而不易牵连底座下部16变形,底座下部16上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受力会推动底座下部16变形,而不易牵连底座上部15变形,从而使得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第一按摩件2都能较好与被按摩部位贴合,简言之,通过设置第一缺口11,可以提升底座1在纵向上的随形性,提升沿纵向间隔的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朝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弯曲。例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底座1的上边缘的中部向下弯曲,底座1的下边缘的中部向上弯曲。由此,可以降低横向两端变形的相互影响,例如底座1的左侧端部受力变形,不易牵连底座1的右侧端部变形,例如底座1的右侧端部受力变形,不易牵连底座1的左侧端部变形,使得底座1的横向两侧的变形的相对独立性较好,不易相互牵连影响,从而可以提升底座1在横向上的随形性,提升沿横向间隔的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1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底座1的上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下凹、两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线形(即为V字形),和/或,底座1的下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上凹、两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线形(即倒V字形)。从而可以实现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可以分别朝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弯曲。由此,使得底座1的横向两侧的变形的相对独立性较好,不易相互牵连影响,从而可以提升底座1在横向上的随形性,提升沿横向间隔的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并且,底座1方便加工,纵向中线相应位置不易开裂,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展底座1在纵向上的可按摩范围。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具有朝向底座1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二缺口17,从而可以实现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可以分别朝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弯曲。由此,方便加工,且使得底座1的横向两侧的变形的相对独立性较好,不易相互牵连影响,从而可以提升底座1在横向上的随形性,提升沿横向间隔的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横向中线两侧的第二缺口17关于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底座1的结构整体上大体关于纵向对称,变形稳定性更好,纵向两侧的变形不易相互牵连,并且方便加工。此外,还可以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17关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从而方便加工,且对于第二缺口17的变形强度有增强的效果,提升韧性,防止产生锐边断裂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缺口17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即第二缺口17的凹点(例如图中所示的N点)附近构造为光滑,例如圆角等,由于第二缺口17的凹底处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通过设置光滑曲线,对于变形强度有增强的效果,提升韧性,防止产生锐边断裂的问题。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缺口17可以构造为沿着开口方向横向宽度逐渐增大,即第二缺口17可以自开口处到凹点(即在底座1的纵向上从底座1的边缘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尺寸逐渐收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强度可靠性,提升韧性,防止产生锐边断裂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将第二缺口17的边缘设置为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结合,以保证第二缺口17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缺口17也可以构造沿着开口方向横向宽度不变,即为自开口处到凹点(即在底座1的纵向上从底座1的边缘向底座1的中心方向)尺寸不变,即构造为等宽度的结构形式,从而方便加工。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上述图7所示,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第二缺口17,从而方便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整体构造为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底座1的背面1b向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使得底座1整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颈部形态,使得底座1的上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颈部更好地贴合,底座1的下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肩颈结合处更好地贴合,保证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底座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底座1的背面1b向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使得底座1整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颈部形态,使得底座1的上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颈部更好地贴合,底座1的下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肩颈结合处更好地贴合,保证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的上边缘的曲率半径R1小于底座1的下边缘的曲率半径R2。也就是说,下边缘较为平坦,上边缘较为弯曲,从而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底座1的上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颈部更好地贴合,底座1的下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肩颈结合处更好地贴合,保证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1的顶角边缘(如图中所示的S6线)为光滑曲线。例如,底座1的顶角位置的边缘可以为圆角等。由此,能够在底座1变形时,相对人体移动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提升底座1的变形顺畅性,避免底座1的顶角尖锐与人体发生干涉产生较大摩擦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底座1的边缘由直线段和连接相邻两个直线段的光滑曲线组成,或者底座1的边缘为光滑曲线。由此,可以使得底座1的整体边缘都较为光滑,从而能够在底座1变形时,相对人体移动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提升底座1的变形顺畅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底座1的横向长度X2大于底座1的纵向高度X3,由此能够使得按摩组件100对于颈部或者肩颈部具有较好的包裹性,保证按摩效果,保证底座1的形变贴合性,底座1的纵向长度较短能够避免与头部产生干涉而造成电极片贴合不良的问题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底座1的横向长度X2为50mm-100mm,例如,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等等。由此能够使得按摩组件100对于颈部或者肩颈部具有较好的包裹性,保证按摩效果,保证底座1的形变贴合性,并且可以覆盖更多的横向区域进行按摩。进一步地,底座1的横向长度X2为可以优选为65-85mm,例如,65mm、70mm、75mm、85mm等等,由此能够更好的对应人体的后颈部或后肩颈,避免长度过长在对应脖围较小时,存在悬空不贴合的部分,继而保证整体的贴合效果。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使得底座1整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颈部形态,使得底座1的上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颈部更好地贴合,底座1的下部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都能够与肩颈结合处更好地贴合,保证按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底座1可以构造为整体构造为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底座1的背面1b向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的形态,因此,底座1的横向长度指的是在正投影面上底座1在横向上的最大直线长度,而非展平之后的长度、如并不是底座1的弧线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例如图11中所示的L1线),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例如图11中所示的L2线),底座1包括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例如图11中所示的L3线),其中,分割线与底座1的横向中线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底座1在底座1的纵向中线处的纵向高度H的1/4,底座1包括适于与按摩仪的主机(例如挂颈式按摩仪1000的佩戴支架200)相连的连接部1011,连接部1011位于底座1的背面1b且位于分割线以上。
由此,当按摩组件100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可以使得连接部1011在底座1上偏上设置,使得底座1的下部区域具有向下超出佩戴支架200的下边缘的可能,从而使得底座1的下部区域相对上部区域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到佩戴支架200的影响,提升下部区域的活动空间,使得按摩面能够与颈部更好的贴合,而且有利于延伸至按摩颈部和肩颈结合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底座1的与连接部1011沿底座1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任一第一按摩件2的至少部分均设于避让区域以外。由此,通过在底座1的背离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一侧设置连接部1011,连接部1011对应的投影区域与第一按摩件2形成的间隙,或者与第一按摩件2部分重叠(例如图11中所示的S7处),从而横纵分布的全部第一按摩件2在底座1上的投影可以环绕连接部1011设置,由于底座1设有连接部1011处的变形能力较其余部位差,因此将第一按摩件2环绕连接部1011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按摩件2所在的底座1处的变形能力较好,进而具有更好的贴合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底座1的与连接部1011沿底座1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底座1在避让区域内形成有空腔1012。由此,通过在连接部1011对应底座1的位置形成有空腔1012,该空腔1012设置连接部1011所在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够使得底座1整体具有较好的变形效果,进而具有更好的贴合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底座1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101,底座本体101包括连接部1011,底座1还包括硬质连接件102,连接部1011通过硬质连接件102与按摩仪的主机相连,硬质连接件102与底座本体101成型为一体件,例如可以是二次注塑成型等等,从而方便加工,且保证连接可靠性。由此,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101可以保证底座1变形的可靠性,并在其上设置硬质连接件102,从而能够使得按摩组件100与主机可靠连接,当设置上述空腔1012时,可以使得底座1对应硬质连接件102的位置能够发生变形,提升底座1整体的可变形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底座本体101通过连接部1011与佩戴支架200的局部设置为一体成型件等等,这里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接部1011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硬质连接件102的横截面为圆形。由此,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在连接时各个方向受力均匀,尤其是当按摩组件100的横纵向关联摆动时,使得各个方向的摆动受力均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底座1包括表面胶层103和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101,表面胶层103设于底座本体101的正侧且能够与底座本体101同步变形,第一按摩件2通过表面胶层103安装于底座本体101。由此,底座本体101能够在横向和纵向发生变形,以适应颈部的形态,底座本体101能够将其变形力传递至第一按摩件2,使得第一按摩件2与颈部具有贴合压紧力,从而提升提盒效果,并且,通过设置表面胶层103,可以提升表面触感,提升用户佩戴舒适度。并且,由于表面胶层103能够随同底座本体101一同发生变形,由此表面胶层103能够将底座本体101的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避免在底座本体101与第一按摩件2之间产生不一致的变形时,底座本体101与第一按摩件2之间产生较大的分离力,提升底座本体101与第一按摩件2间接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底座本体101可以包括柔性底板1013和弹性骨架1014,弹性骨架1014与柔性底板1013层叠设置,或者嵌设于柔性底板1013。由此,使得弹性骨架1014与柔性底板1013成型为一体件,以用于增强底座1的刚度,保证其在具有较大的面积时仍能够具有较好的形态,并能够使得其上的第一按摩件2驱使其发生弹性变形时,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弹性变形力,使得第一按摩件2能够较为有效地贴合在按摩部位。并且,底座本体101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弹性变形效果好。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一些弹性材料直接注塑出底座本体101,这里不做赘述。
结合图13,底座1内置有导电件104,即底座1内部设置有导电件104,导电件104适于连接至按摩仪的主机,第一按摩件2与导电件104电连接,从而主机可以通过导电件104控制第一按摩件2发挥相应的按摩功能。由此,通过将导电件104设于底座1内部,从而可以使得导电件104获得保护,具有较好的工作可靠性,并且便于与第一按摩件2实现电连接,例如第一按摩件2可以与导电件104直接连接以构成电连接,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按摩件2与导电件104还可以间接相连以构成电连接。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按摩件2还可以通过外置于底座1的导电结构与按摩仪的主机电连接,这里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4所示,底座1还可以包括导电件104,底座本体101上设有用于连接按摩仪的主机的连接部1011,导电件104的至少部分设于底座本体101和表面胶层103之间且与第一按摩件2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按摩件2通过表面胶层103安装在底座本体101上,表面胶层103与底座本体101围合出过线槽,以引入到第一按摩件2,并与第一按摩件2连接。导电件104的一部分由连接部1011穿出或显露出以与主机电连接,由此,方便电连接,具有操作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表面胶层103的朝向底座1的一侧可以设置凹槽1034,以用于收纳导电件104,从而可以对导电件104形成限位与保护,从而提高结构紧凑性,并保护导电件10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表面胶层103包括缩颈段1031,以使第一按摩件2相对底座本体101可浮动和/或可摆动。更为具体地说,表面胶层103可以包括缩颈段1031、底板连接部1032以及按摩件连接部1033,底板连接部1032与按摩件连接部1033沿底座1的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底板连接部1032与底座本体101相连且其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按摩件连接部1033与第一按摩件2相连且其上具有第二连接孔,缩颈段1031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从而实现缩颈,保证按摩件连接部1033可以相对底板连接部1032运动。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按摩件2相对底座1可浮动和/或摆动,其中浮动指的是沿底座1的厚度方向的运动,摆动指的是与底座1的厚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的运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为第一按摩件2与被按摩部位的贴合进一步地提供压紧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按摩件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底座1的正面1a。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保证第一按摩件2与人体皮肤的贴合,实现更可靠的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间距为4mm-20mm。也就是说,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介于4-20mm,例如,可以为4mm、8mm、12mm、16mm、20mm等等,由此,在按摩时,区块体验明显,具有局部按摩感受明显的效果。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为某一方向上的间距不大于该方向上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尺寸,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横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第一按摩件2的横向尺寸,由此,在按摩时,横向区块体验明显,具有局部按摩感受明显的效果。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纵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第一按摩件2的纵向尺寸,由此,在按摩时,纵向区块体验明显,具有局部按摩感受明显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底座1的横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第一按摩件2之间的间距(例如图中的D1,可以为4mm-20mm),大于等于沿底座1的纵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第一按摩件2之间的间距(例如图中的D2,可以为4mm-20mm)。由此,使得按摩组件100对颈部在横向按摩段落感大于在纵向的按摩段落感,由此能够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按摩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如图2中所示的L1线),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可以保证在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都能具有按摩效果,且由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的变形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的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纵向中线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可以保证在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每侧,都能具有在纵向上的按摩范围,且由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每侧的纵向两端的变形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的横向每侧的纵向排列的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可选地,如图2所示,纵向中线两侧的各第一按摩件2关于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方便设计和加工,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人体的相应对称区域可以获得按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如图2中所示的L2线),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可以保证在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都能具有按摩效果,且由于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的变形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的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横向中线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可以保证在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每侧,都能具有在横向上的按摩范围,且由于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每侧的横向两端的变形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底座1的横向中线的纵向每侧的横向排列的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可选地,如图7所示,横向中线两侧的各第一按摩件2关于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方便设计和加工,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人体的相应对称区域可以获得按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如图2中所示的L1线)以及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如图2中所示的L2线),横向中线和纵向中线于底座1的中心相交将底座1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按摩件2。由此,四个区域的变形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四个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区域各设置一个第一按摩件2,且至少一个区域设置的第一按摩件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和/或,至少一个区域设置的第一按摩件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横向相交(即至少一个区域设置的第一按摩件2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于底座1的横向)。由此,可以减少第一按摩件2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并且四个第一按摩件2的运动相互牵连影响较小,可以保证设于四个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都较好,并且,可以选用如此分布的不同的第一按摩件2实施按摩功能,从而获得多种按摩手法,提升按摩体验。
可选地,如图2所示,纵向中线两侧的各第一按摩件2关于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按摩组件100摆动连接在佩戴支架200上,第一按摩件2相对摆动支点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关联摆动性更好。
可选地,如图7所示,横向中线两侧的各第一按摩件2关于横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按摩组件100摆动连接在佩戴支架200上,第一按摩件2相对摆动支点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关联摆动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过底座1的中心且沿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如图2中所示的L1线),底座1整体关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或者,按摩组件100关于底座1的纵向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由此,方便加工和制造,当应用于挂颈式按摩仪1000时,按摩组件100摆动连接在佩戴支架200上,第一按摩件2相对摆动支点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关联摆动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按摩件2,每个区域的第一按摩件2在相应区域的正面1a的显露的面积之和,超过相应区域的正面1a面积的50%,例如,50%、60%、70%、80%、90%、95%等等。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按摩件2相对相应的相应区域的面积占比,从而提升按摩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座1的边缘超出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宽度过大,而在变形时与颈部产生干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8所示,第一按摩件2包括电极片,电极片的表面为曲面,电极片的横截面(即过电极片的中心处的长度延伸线的平面截得,如图15中所示的C-C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底座1的背面1b方向(即电极片的背面2b方向2b)凹入的形态,电极片的纵截面(即过电极片的中心处的宽度延伸线的平面截得,如图15中所示的D-D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底座1的正面1a(即电极片的正面2a方向2a)方向凸出的形态。也就是说,第一按摩件2在底座1的横向上中部凹陷,在底座1的纵向上中部拱起,由此,能够顺应环绕弧面凹陷贴合的同时,又能够在纵向上具有预压力,提升贴合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可以包括:佩戴支架200和按摩组件100,佩戴支架200限定出绕颈空间201,按摩组件100为根据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按摩组件100安装于佩戴支架200的朝向绕颈空间201的一侧,且底座1的背面1b的至少部分与佩戴支架200间隔开。由此,可以实现更好的贴合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底座1可以包括连接部1011,连接部1011与佩戴支架200连接,以使按摩组件100整体相对佩戴支架200可浮动和/或可摆动,其中浮动指的是沿底座1的厚度方向的运动,摆动指的是与底座1的厚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的运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按摩件2的贴合效果。如上文所述,连接部1011可以与佩戴支架200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硬质连接件102等与佩戴支架200间接连接。更为具体地说,底座1可摆动和/或可浮动地连接在佩戴支架200上,由此能够使得底座1上横纵分布的第一按摩件2在其上形成关联系的摆动和浮动,在脖子扭动时能够更好地贴合在颈部,使得按摩组件100上的第一按摩件2在颈部扭动时具有较好的随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按摩组件100为一个且连接在佩戴支架200的中后部且横跨佩戴支架200的中心平面(即与人体颈椎正对的平面)。由此,可以对颈椎两侧进行按摩,并且,可以减少按摩组件100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9,底座1的横向为佩戴支架200的左右方向,当按摩组件100为一个且连接在佩戴支架200的中后部且横跨佩戴支架200的中心平面时,底座1的横向长度X2与佩戴支架2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X1,0.5X1≤X2≤X1。由此,可以满足在人体颈部左右两侧较大范围内实现按摩,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延伸至肩颈结合区域进行按摩。如上文所述,由于底座1可以构造为整体构造为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底座1的背面1b向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的形态,因此,底座1的横向长度指的是在正投影面上底座1在横向上的最大直线长度,而非展平之后的长度、如并不是底座1的弧线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9,底座1的纵向为佩戴支架200的上下方向,底座1的上边缘高于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H1,H1≤30mm。也就是说,在正投影面上按摩组件100的上端相对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凸出的高度不超过30mm,通过限制该尺寸,能够在提升按摩范围的同时,避免按摩组件100与头部产生干涉,保证底座1可以顺利变形以适应人体颈部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9,底座1的纵向为佩戴支架200的上下方向,底座1的上边缘高于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H1,底座1的下边缘低于佩戴支架200的下端边缘H2,H2≥H1。也就是说,在正投影面上,按摩组件100的上边缘相对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向上凸出的长度不大于按摩组件100的下边缘相对佩戴支架200的下端边沿的向下凸出长度。由此,通过将按摩组件100的偏上位置与佩戴支架200相连以与佩戴支架200上下错开,从而使得底座1的下部区域相对上部区域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到佩戴支架200的影响,提升底座1的下部区域的活动空间,使得按摩面能够与颈部更好的贴合,而且有利于延伸至按摩颈部和肩颈结合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纵”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6)

1.一种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正面(1a)和背面(1b),所述底座(1)为弹性底座,以在受到从所述正面(1a)向所述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部分可发生朝向所述背面(1b)方向的弹性变形,且具有朝向所述正面(1a)方向恢复形变的弹性恢复力;和
第一按摩件(2),所述第一按摩件(2)设于所述底座(1)且包括显露于所述底座(1)的正面(1a)的按摩面,所述按摩面适于与被按摩部位贴合,所述第一按摩件(2)为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相对角度可通过所述底座(1)的变形而变化,
且当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同时受到从所述正面(1a)向所述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所述底座(1)的相应部位沿横向伸展,当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同时受到从所述正面(1a)向所述背面(1b)的推力时,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夹角变大且使得所述底座(1)的相应部位沿纵向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1)的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11),所述底座(1)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1)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11)的凹点连线(L)的纵向两侧的上变形部(12)和下变形部(13),所述上变形部(12)和所述下变形部(13)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按摩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上变形部(1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线(L1)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14),所述下变形部(1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线(L1)横向两侧的两个子变形部(14),每个所述子变形部(14)各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变形部(14)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每个所述子变形部(14)的形状均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的边缘与相应的所述子变形部(14)的边缘之间的间距a不大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1)的横向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变形部(12)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下而上倾斜,或者所述上变形部(12)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和/或
所述下变形部(13)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14)分别沿着远离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或者所述下变形部(13)的两个所述子变形部(1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变形部(14)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且所述上变形部(12)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W1小于所述下变形部(13)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间距W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形部(12)的横向宽度W3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变形部(13)的横向宽度W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纵向中线(L1)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11)关于所述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11)的凹点连线(L)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中线(L2)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1)在所述纵向中线(L1)处的纵向高度H的1/4,或者,所述上变形部(12)和所述下变形部(13)关于所述横向中线(L2)呈轴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11)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和/或,所述第一缺口(11)沿着开口方向纵向宽度逐渐增大或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底座(1)包括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L3),所述底座(1)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1)分为分别位于所述分割线(L3)上下两侧的底座上部(15)和底座下部(16),所述底座下部(16)的纵向中线(L5)相对所述底座上部(15)的纵向中线(L4),自上向下沿着从所述底座(1)的正面(1a)向所述底座(1)的背面(1b)的方向倾斜,其中,所述分割线(L3)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中线(L2)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1)在所述纵向中线(L1)处的纵向高度H的1/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部(16)的横向两端自下而上朝向沿着从所述底座(1)的背面(1b)向所述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1)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11),两侧的所述第一缺口(11)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上部(15)的横向两端和所述底座下部(16)的横向两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底座(1)的中心方向弯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两侧边缘的中部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底座(1)中心方向凹陷的第二缺口(17)。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横向中线(L2)两侧的所述第二缺口(17)关于所述横向中线(L2)呈轴对称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缺口(17)关于所述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17)的凹底边缘为光滑曲线,和/或,所述第二缺口(17)沿着开口方向横向宽度逐渐增大或不变。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1)的上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下凹、两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线形,和/或,所述底座(1)的下边缘整体构造为中部上凹、两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线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整体构造为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所述底座(1)的背面(1b)向所述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座(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从中心到横向两端,沿着从所述底座(1)的背面(1b)向所述底座(1)的正面(1a)的方向弯曲。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边缘的曲率半径R1小于所述底座(1)的下边缘的曲率半径R2。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角边缘(S6)为光滑曲线,或者,所述底座(1)的边缘由直线段和连接相邻两个直线段的光滑曲线组成,或者所述底座(1)的边缘为光滑曲线。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长度X2大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高度X3,或者,所述底座(1)的横向长度X2为50mm-100mm。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底座(1)包括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分割线(L3),所述分割线(L3)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中线(L2)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等于所述底座(1)在所述纵向中线(L1)处的纵向高度H的1/4,所述底座(1)包括适于与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相连的连接部(1011),所述连接部(1011)位于所述底座(1)的背面(1b)且位于所述分割线(L3)以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与所述连接部(1011)沿所述底座(1)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至少部分均设于所述避让区域以外。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与所述连接部(1011)沿所述底座(1)的厚度方向正对的区域为避让区域,所述底座(1)在所述避让区域内形成有空腔(1012)。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101),所述底座本体(101)包括所述连接部(1011),所述底座(1)还包括硬质连接件(102),所述连接部(1011)通过所述硬质连接件(102)与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相连,所述硬质连接件(102)与所述底座本体(101)成型为一体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1)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硬质连接件(102)的横截面为圆形。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表面胶层(103)和可弹性变形的底座本体(101),所述表面胶层(103)设于所述底座本体(101)的正侧且能够与所述底座本体(101)同步变形,所述第一按摩件(2)通过所述表面胶层(103)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1)。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01)包括柔性底板(1013)和弹性骨架(1014),所述弹性骨架(1014)与所述柔性底板(1013)层叠设置,或者嵌设于所述柔性底板(1013)。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包括导电件(104),所述底座本体(101)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按摩仪的主机的连接部(1011),所述导电件(104)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底座本体(101)和所述表面胶层(103)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按摩件(2)电连接,所述导电件(104)的一部分由所述连接部(1011)穿出或显露出以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胶层(103)的朝向所述底座本体(101)的一侧设置用于收纳和限位所述导电件(104)的凹槽(1034)。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胶层(103)包括缩颈段(1031),以使所述第一按摩件(2)相对所述底座本体(101)可浮动和/或可摆动。
3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底座(1)的正面(1a)。
37.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间距为4mm-20mm,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横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横向尺寸,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按摩面之间的纵向间距不大于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纵向尺寸。
38.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之间的间距。
39.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纵向中线(L1)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中线(L1)的横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中线(L1)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2)关于所述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
42.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横向中线(L2)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中线(L2)的纵向两侧中的每侧分别具有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中线(L2)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2)关于所述横向中线(L2)呈轴对称设置。
45.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以及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中线(L2),所述横向中线(L2)和所述纵向中线(L1)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相交将所述底座(1)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按摩件(2),且至少一个所述区域设置的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区域设置的所述第一按摩件(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1)的横向相交。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中线(L1)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2)关于所述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横向中线(L2)两侧的各所述第一按摩件(2)关于所述横向中线(L2)呈轴对称设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域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按摩件(2),每个所述区域的所述第一按摩件(2)在相应的所述区域的正面(1a)的显露的面积之和,超过相应的所述区域的正面(1a)的面积的50%。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2)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表面为曲面,所述电极片的横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所述底座(1)的背面(1b)方向凹入的形态,所述电极片的纵截面构造为中部朝向所述底座(1)的正面(1a)方向凸出的形态。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过所述底座(1)的中心且沿所述底座(1)的纵向延伸的纵向中线(L1),所述底座(1)整体关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按摩组件(100)关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中线(L1)呈轴对称设置。
51.一种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佩戴支架(200),所述佩戴支架(200)限定出绕颈空间(201);
按摩组件(100),所述按摩组件(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5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100),所述按摩组件(100)安装于所述佩戴支架(200)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201)的一侧,且所述底座(1)的背面(1b)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佩戴支架(200)间隔开。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连接部(1011),所述连接部(1011)与所述佩戴支架(200)连接,以使所述按摩组件(100)整体相对所述佩戴支架(200)可浮动和/或可摆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100)为一个且连接在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中后部且横跨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中心平面。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横向为所述佩戴支架(200)的左右方向,所述底座(1)的横向长度X2与所述佩戴支架(2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X1,0.5X1≤X2≤X1。
55.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为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上下方向,所述底座(1)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H1,H1≤30mm。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纵向为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上下方向,所述底座(1)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上端边缘H1,所述底座(1)的下边缘低于所述佩戴支架(200)的下端边缘H2,H2≥H1。
CN202110262717.3A 2021-03-10 2021-03-10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Pending CN115068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717.3A CN115068299A (zh) 2021-03-10 2021-03-10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2717.3A CN115068299A (zh) 2021-03-10 2021-03-10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8299A true CN115068299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2717.3A Pending CN115068299A (zh) 2021-03-10 2021-03-10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82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41381U (zh)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CN115068299A (zh)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挂颈式按摩仪
CN214512276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317913B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157938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132778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553512U (zh) 颈椎按摩仪
CN21328534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841223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2675016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2308407U (zh) 按摩头组件及便携式护理装置
CN217448195U (zh) 挂颈式按摩仪
CN21407470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53426U (zh) 按摩片及按摩仪
CN215691056U (zh) 按摩仪
CN21502524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407476U (zh)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CN215840355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89708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595157U (zh) 按摩头和颈部按摩仪
CN212090514U (zh) 低频颈部按摩仪
CN21175040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840356U (zh) 一种振动按摩组件及按摩仪
CN211245197U (zh) 按摩仪
CN111569260B (zh) 颈椎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