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按摩件对颈部的贴合效果差的问题,提高按摩件与颈部皮肤的贴合能力,从而可提高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以及
第一按摩头,所述第一按摩头包括底座和按摩件,所述底座包括连接部和座体,所述连接部为弹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浮动连接于所述佩戴支架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座体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座体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悬空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悬空端悬空设置,所述按摩件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按摩件用于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
所述颈部按摩仪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所述座体能够以所述连接部为支点相对所述佩戴支架浮动并向所述人体颈部提供第一预压力,所述按摩件适于在所述第一预压力的作用下压贴于所述颈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被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的面积自所述佩戴支架向所述座体的方向增大;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朝向所述悬空端的一侧自所述佩戴支架向所述座体外倾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为弹性座体,在所述按摩件受到外力作用下,所述座体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适于所述颈部变形并向所述颈部提供第二预压力,所述按摩件在所述第二预压力的作用下压贴于所述颈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座体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头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按摩头沿所述佩戴支架的颈部环绕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头的数量为偶数个,两个所述第一按摩头成对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按摩头的所述连接部相互靠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头的数量为偶数个,两个所述第一按摩头成对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按摩头的所述连接部相互靠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件具有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一按摩面,一对所述第一按摩头的所述按摩件的所述第一按摩面位于同一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按摩头上的所述按摩件具有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一按摩面,各所述第一按摩面位于同一弧面上,所述弧面与颈部形状相适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二按摩头,所述第二按摩头可浮动地连接在所述佩戴支架的用于朝向颈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按摩头沿所述佩戴支架的颈部环绕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按摩头上的各所述按摩件具有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一按摩面,所述第二按摩头上的按摩件具有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二按摩面,所述第二按摩面与各所述第一按摩面位于同一弧面上,所述弧面与颈部形状相适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头为一个时,所述第一按摩头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按摩件,相邻的两所述按摩件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按摩头为多个时,至少一所述第一按摩头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按摩件,相邻的两所述按摩件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件为柔性电极片或刚性电极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摩头还包括弹性连接座,所述按摩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座与所述座体形成可浮动连接,所述按摩件相对所述座体浮动以向所述颈部提供第三预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座包括围设在所述按摩件外周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变形辅助部,所述按摩件在浮动时,所述变形辅助部发生变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形辅助部包括侧壁减薄部和侧壁褶皱部两者至少之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座、所述按摩件以及所述座体围设形成避位空间,所述按摩件在所述佩戴支架佩戴于颈部时沿所述避位空间的高度方向浮动以与颈部皮肤紧密贴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避位空间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避位空间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按摩件和所述座体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件的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按摩面高于所述弹性连接座背离所述座体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其第一按摩头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的按摩件,且底座包括连接部和座体,由于连接部为弹性连接部,具有弹性,且连接部连接于座体的一端部,因此座体能够以连接部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发生单臂摆动,具有更长的摆臂,摆动特性更好,以适于颈部变形并能够向颈部提供预压力,使得按摩件具有更好的贴合适应性和贴合稳定性,以使按摩件能够与颈部皮肤更紧密贴合,提高按摩件与颈部皮肤的贴合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舒适性。
当颈部按摩仪包括多个第一按摩头时,由于连接部设于座体的端部,能够使得两个第一按摩头的底座设置的更近,进而能够在同等的支架长度范围内将按摩件的面积设置的更大,满足更大范围的按摩。且两个按摩头能够产生更为独立的摆动,能够适应颈部产生更好的贴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100可佩戴于人体颈部,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具体地,该颈部按摩仪100包括佩戴支架1和第一按摩头2,该佩戴支架1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第一按摩头2包括底座20和按摩件21,该底座20包括连接部201和座体202,连接部201为弹性连接部201,连接部201的一端浮动连接于佩戴支架1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座体202位于佩戴支架1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座体202具有相对的连接端2a和悬空端2b,连接端2a连接于连接部201的另一端,座体202的悬空端2b悬空设置,按摩件21设置在座体202上,按摩件21用于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因此,将颈部按摩仪100佩戴于人体颈部时,由于连接部201为弹性连接部,其具有弹性,且座体202的一端端部连接于连接部201的另一端,座体202远离连接部201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从而座体202能够以连接部201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以适于人体颈部变形并向人体颈部提供第一预压力,从而按摩件21能够适于在第一预压力的作用下压贴于颈部。
也就是说,当将本申请中的颈部按摩仪100佩戴于人体颈部上时,利用连接部201的弹性形变能力,座体202能够以连接部201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发生单臂摆动以适于颈部变形并能够向颈部提供第一预压力,从而设置在座体202上的按摩件21能够在第一预压力的作用下随人体颈部移动以补偿该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之间的间隙,使得按摩件21具有更好的贴合适应性和贴合稳定性,达到按摩件21更紧密贴附在人体颈部上的目的。换言之,当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具有分离趋势时,通过第一预压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按摩件21朝向人体颈部的皮肤挤压,从而能够使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紧密贴合,避免用户低头、抬头、偏头或扭头时,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之间产生贴合间隙或接触不良,提高按摩件21与颈部皮肤的贴合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按摩件21的按摩效果,提高本申请的颈部按摩仪100的使用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浮动”指的是:能够向任意方向运动以调整自身位置,以使按摩件21能够保持与颈部皮肤保持紧密贴合的状态。第第一预压力指的是:连接部201因座体202以其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而形成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相较于连接部201连接在座体202的中间位置而言,本申请通过将连接部201连接在座体202的连接端的端部,座体202在以连接部201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发生单臂摆动以靠近或远离佩戴支架1时,具有更长的摆臂,使得座体202的摆动特性更好,具有更好的形变特性,从而能更有效地跟随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件21与颈部皮肤的贴合能力,提升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部201被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自佩戴支架1向座体202的方向增大,即连接部201在自佩戴支架1向座体202的方向上弹性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连接部201越是远离座体202,其更容易发生变形,在座体202相对佩戴支架1摆动时,连接部201与佩戴支架1连接的一端优先发生形变,这样能够使座体202具有更长的摆臂,摆动幅度更大、更灵活,佩戴灵动感更强,从而使得座体202相对佩戴支架1具有更好的摆动特性。另外,在连接部201与座体202的连接端2a的连接处,连接部201的横截面积更大,能够使连接部201与座体202具有更大的连接面,提高连接部201与座体202的连接可靠性,为座体202的浮动提供结构保障,避免连接部201过于柔软而无法保持与人体颈部贴合的形状。
其中,上述第一方向为自连接部20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例如,该第一方向可为图1中的箭头x所指的方向。
进一步地,基于座体202为单臂摆动,在摆动时,使得座体202的悬空端向靠近或远离佩戴支架1移动,则连接部201的形变主要集中在连接部201朝向悬空端的一侧,故为了能够延长连接部201的形变长度,提升连接部201的形变能力,该连接部201朝向座体202的悬空端2b的一侧201b可自佩戴支架向1所述座体外倾设置,即连接部201朝向悬空端2b的一面为倾斜面或锥面。
可选地,该连接部201可为硅胶连接部、塑胶连接部或橡胶连接部等,连接部可为柱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本申请中优选将连接部201设置为近似圆台柱状结构,一方面,能够满足连接部201被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自佩戴支架1向座体202的方向增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连接柱在等同的横截面积的前提下,具有较小的体积,有利于颈部按摩仪100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座体202可为弹性座体,例如硅胶座体、塑胶座体或橡胶座体等,这样在按摩件21受到外力作用下,座体20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适于颈部变形并向颈部提供第二预压力,使得按摩件21在第二预压力的作用下压贴于人体颈部,从而使得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的贴合更稳定更紧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座体202与连接部201可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整个底座20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座体202与连接部201也可以分体设置后加工为一体,这样,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进一步地,该座体202的一端端部与连接部201的另一端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这样,能够避免座体202与连接部201的连接处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底座2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第一按摩头2可为脉冲刺激按摩头或振动按摩头等。本实施例以第一按摩头2为脉冲刺激按摩头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即本申请的第一按摩头2可向人体颈部施加刺激电流,从而能够加快用户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进而能够有效按摩、舒缓用户的颈部肌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佩戴支架1中设置有电源模块、脉冲发生器等结构,第一按摩头2与佩戴支架1中的脉冲发生器电连接,以使按摩件21具有脉冲刺激的按摩效果;其中,该脉冲发生器还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以通过电源模块为脉冲发生器供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按摩头2可为一个。该第一按摩头2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21,相邻的两个按摩件21间隔设置,从而其中一个按摩件21通过脉冲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另一个按摩件21通过脉冲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这样,当本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佩戴在用人体颈部上时,第一按摩头2上的两个按摩件21分别通过脉冲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的不同电极电连接,以人体作为导体形成回路,从而实现第一按摩头2的电刺激按摩作用,使得单个按摩头能够独立的施加按摩电流。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按摩头2可为多个,即第一按摩头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第一按摩头2沿佩戴支架1的颈部环绕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按摩头2可以增大颈部按摩仪100的整体按摩面积,这样不仅不易出现刺痛,还能减少按摩盲点,提升按摩效果。在此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按摩头2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21,相邻的两个按摩件21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按摩头2之间能够形成更多的按摩电流回路,提供更为多元的按摩体验。
当第一按摩头2的数量为偶数个时,例如第一按摩头2可为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等,两个第一按摩头2成对设置,一对第一按摩头2的连接部201相互靠近设置,这样,在初始形态时,一对第一按摩头2所形成的弧面的曲率较大,能够适应贴合于尺寸较小的颈部,而对于尺寸较大的颈部,由于第一按摩头2的座体202能够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且在发生浮动时,能够使得一对第一按摩头所形成的弧面的曲率变小,从而能够适应更大尺寸的颈部,则对于大脖子的用户具有更好的贴合效果。另外,由于连接部201的一端连接于座体202的连接端2a的端部,从而能够使得一对第一按摩头2中的两个连接部201之间的间距设置的更小,即一对第一按摩头2中的两个底座20可以设置的更近,进而能够在同等的佩戴支架1长度范围内将按摩件21的面积设置的更大,满足更大范围的按摩。
此外,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按摩头2间隔设置,能够产生更为独立的摆动,使得按摩件21的相互影响被分割隔绝,从而能够适应颈部产生更好的贴合作用。而且对于小脖子的用户而言,当其颈部压贴在一对第一按摩头2之间时,连接部201能够提供更大的止抵力,对于小脖子的用户具有更好的压贴效果。
各个第一按摩头2的按摩件21具有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一按摩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按摩头2的数量为偶数个时,一对第一按摩头2的按摩件21的第一按摩面可位于同一弧面,该弧面与颈部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一对第一按摩头2中的各个第一按摩面形成的形状与人体颈部的形状相适应,这样能使一对第一按摩头2中的按摩件21较好地与人体颈部贴合,减少刺痛,确保按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考虑到人体颈部大致呈圆柱形,各个第一按摩头2的第一按摩面可位于同一弧面上,例如图1中的虚线所限定出的弧面M,该弧面M与颈部形状相适配,有利于使本申请中的各个第一按摩面形成的形状与人体颈部的形状相适应,同样能够使各个第一按摩头2中的按摩件21较好地与人体颈部贴合,从而能够提高各个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的贴合紧密性,减少刺痛,确保按摩效果。
本实施例以颈部按摩仪100具有两个第一按摩头2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则两个第一按摩头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按摩件21。三个按摩件21中的任意两个按摩件21两两组合,分别通过脉冲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以人体作为导体形成回路,由此使得两个第一按摩头2能够形成更多的按摩电流回路,提供更为多元的按摩体验。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每一个第一按摩头2上的按摩件21可为两个,两个按摩件21中临近连接部201设置的按摩件21可呈长方形,远离连接部201设置按摩件21可呈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设置,从而整个布局更加适于人体的颈部,更适于对人体颈部进行有效按摩。
一些实施例中,该按摩件21可为柔性电极片或刚性电极片。一种示例性地,该按摩件21可为柔性电极片,如导电硅胶片、导电橡胶片或导电凝胶片等,则在压贴于人体颈部时,由于座体为弹性座体,按摩件21能够随同座体202一同发生弹性变形,具有更好的面变形适应性,能够进一步与颈部皮肤紧密贴合。另一种示例性地,按摩件21可为刚性电极片,如金属电极片或刚性基体镀附有导电层的导电片,则在压贴于人体颈部时,座体202对应按摩件21的间隙处形成结构上的弱点,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也即在变形时,优先以座体202对应按摩件21的间隙处为支点发生摆动,这样,按摩件21之间形成了分段变形效果,减小相邻的两个按摩件21之间的相互牵连影响,使得按摩件21的贴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样能够进一步使按摩件21与颈部皮肤紧密贴合。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第二按摩头3的情况。该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第二按摩头3(未图示),该第二按摩头3可浮动地连接在佩戴支架1的用于朝向颈部的一侧,第二按摩头3沿佩戴支架1的颈部环绕方向第一按摩头2的一侧。即第二按摩头3可位于两个第一按摩头2之间,也可以位于左侧的第一按摩头2的左侧或位于右侧的第一按摩头2的右侧。由此可见,本申请的颈部按摩仪100能够包括更多的按摩头能够设置更大的按摩面积,同时相邻的第一按摩头2和第二按摩头3之间能够形成更为独立的相互摆动,使得第一按摩头2和第二按摩头3都能适应颈部产生更好的贴合作用。
其中,第二按摩头3的具体结构可以和第一按摩头2的具体结构一样,也可以和第一按摩头2的具体结构不一样,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该第二按摩头3上的按摩件21具有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第二按摩面,该第二按摩面与各个第一按摩面位于同一弧面上,例如图3中的虚线所限定出的弧面N,该弧面N与颈部形状相适配,这样能使第一按摩头2和第二按摩头3上的按摩件都能较好地与人体颈部贴合,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按摩头2和第二按摩头3上的按摩件与人体颈部的贴合紧密性,减少刺痛,确保按摩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按摩头2还包括弹性连接座22,该弹性连接座22连接于座体202,按摩件21设置于弹性连接座22背离座体202的一侧,使用时,按摩件21能够在弹性连接座22上浮动以向颈部提供第三预压力,当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具有分离趋势时,也可通过第三预压力的作用下使按摩件21朝向人体颈部的皮肤挤压,从而能够使得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更紧密贴合。
示例性地,当将本实施例中的颈部按摩仪100佩戴于人体颈部时,由于第一按摩头2位于佩戴支架1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在佩戴支架1的重力分解力作用下,能够对座体202以及弹性连接座22施加压力,从而能够对按摩件21施加压力,按摩件21将该压力施加至人体颈部形成第三预压力,在第三预压力以及人体颈部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按摩件21可在弹性连接座22上浮动,当用户低头、抬头、偏头或扭头时,该按摩件21能够在第三预压力的作用下随人体颈部移动以补偿该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之间的间隙,使得按摩件21能够朝向人体颈部的皮肤挤压,从而有利于使按摩件21与人体颈部皮肤紧密贴合,提升按摩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本申请的颈部按摩仪100的使用舒适性。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弹性连接座22可为软硅胶连接座、软塑胶连接座或者软橡胶连接座等。
由上述可见,本申请的按摩件21除了能够以连接部201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以及借助弹性座体202的弹性形变能力浮动外,还能借助弹性连接座22的弹性形变能力浮动,相比于单一浮动的按摩件21而言,本申请的按摩件21能够产生更多维度的浮动,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颈部的形态,具有更好的贴合适应性,同时由于浮动而产生的预压力,则使得按摩件21具有更好的贴合稳定性。
本申请的底座20和按摩件21的三级浮动在贴合颈部时,座体202以连接部201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即座体202利用连接部201的弹性变形能力向靠近或远离佩戴支架1能够适应颈部的弧面进行一级粗调贴合,按摩件21借助座体202的弹性形变能力实现浮动能够适应颈部的弧面的局部形态进行适应性的二级微调贴合,该按摩件21还能借助弹性连接座22相对座体浮动能够适应颈部的弧面的局部形态进行适应性的进一步三级微调贴合。即除了适应颈部尺寸以外,还能够适应颈部表面的平整度进行贴合,能够更好的适应颈部的形态,具有更好的贴合适应性。
连接部201、座体202和弹性连接座22的弹性形变的发生受到用户的颈部尺寸的影响。若将用户的颈部按照其尺寸大小依次分为小尺寸颈部(其周长为31cm~35cm)、中尺寸颈部(其周长为35cm~39cm)和大尺寸颈部(其周长为39cm~43cm),若用户的颈部为小尺寸颈部,则连接部201、座体202和弹性连接座22中的一个发生弹性形变,按摩件21通过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三者中的一个压持在颈部,本申请的第一按摩头2对于小脖子的用户具有较好的贴合效果;若用户的颈部为中尺寸颈部,则连接部201、座体202和弹性连接座22中的两个共同发生弹性形变,按摩件21通过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三者中的任意两个预压力的共同作用压持在颈部,能够产生较好的贴合作用;若用户的颈部为大尺寸颈部,则连接部201、座体202和弹性连接座22共同发生弹性形变,按摩件21通过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的共同作用压持在颈部,能够产生更好的贴合作用。
另外,由于人体颈部能够通过一个作用力使得底座20和按摩件21产生双重浮动或三重浮动,相等的作用力下能够产生更大的变形,对于中尺寸颈部和大尺寸颈部而言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压贴力,有效地减小了中尺寸颈部和大尺寸颈部的佩戴压力。
当然,连接部201、座体202和弹性连接座22发生弹性形变的情况,除了受到用户的颈部尺寸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用户的颈部的动作、偏摆状态影响。例如用户的颈部向左偏摆时,左侧的第一按摩头2具有更大的形变,此时通过底座20和按摩件21的三级浮动,能够更好的适应该形变,颈部扭动体验更为柔软,符合无感佩戴设计;而右颈与右侧的第一按摩头2一旦出现分离的趋势时,由于底座20和按摩件21的三级浮动,能够更好地抑制间隙的产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按摩中断或者按摩刺痛的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01的弹性形变、座体202的弹性形变和弹性连接座22的弹性形变的优先级,受到连接部201自身的弹性、座体202自身的弹性和弹性连接座22自身的弹性的影响,弹性小的一者优先发生弹性变形。例如,连接部201的弹性最小,则连接部201更容易发生变形,使座体202以连接部201为支点相对佩戴支架1浮动,故颈部按摩仪100佩戴至人体颈部时,第一预压力优先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产生作用在颈部。
总之,一级粗调、二级微调和三级微调三者相互有机地配合,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会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颈部尺寸的用户在佩戴时,有可能仅产生了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中的一个预压力,也可能产生了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中的两个预压力,还有可能同时产生了第一预压力、第二预压力和第三预压力,上述情况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6所示,该弹性连接座22包括围设在按摩件21外周的侧壁221,该侧壁221上设置有变形辅助部222,按摩件21在浮动时,变形辅助部222能够发生变形。通过该变形辅助部222的作用,能够降低按摩件21在弹性连接座22上的浮动难度,使得按摩件21能够在弹性连接座22上浮动以与人体颈部皮肤紧密贴合。
示例性地,该变形辅助部222可包括侧壁221减薄部和侧壁221褶皱部两者至少之一,结构简单,便于按摩件21在弹性连接座22上实现浮动,保证按摩件21能够随人体颈部移动而贴合于人体颈部的皮肤表面。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将变形辅助部222设置为侧壁221减薄部的情况,在实际设置时,本申请中的侧壁221减薄部可以通过在弹性连接座22的侧壁221上设置凹槽形成,该凹槽可以设置在侧壁22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在侧壁221的外侧,凹槽可以设置为沿侧壁221的外周设置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可以设置为一个,还可以设置为多个,只要是能够将弹性连接座22的侧壁221减薄的其他变形结构均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侧壁221褶皱部可为一个具有弹性,且使得弹性连接座22的侧壁221往复折叠设置的褶皱结构。
在实际组装时,本申请中的弹性连接座22、按摩件21以及座体202围设形成避位空间23,按摩件21在佩戴支架1佩戴于颈部时沿避位空间23的高度方向浮动以与颈部皮肤紧密贴合。也就是说,在对按摩件21施力时按摩件21可带动弹性连接座22的一部分朝向避位空间23移动以实现按摩件21的浮动效果,且该弹性连接座22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在佩戴时用于提供第三预压力,在非佩戴状态自动复位,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连接座22,并在弹性连接座22上围设形成避位空间23,当将按摩件21安装于弹性连接座22上之后,一方面便于将座体202密封起来,避免灰尘等进入第一按摩头2内,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按摩件21的浮动预压效果。
其中,避位空间23的高度方向为避位空间23朝向座体202的方向,为图5中的y箭头所指的方向。
可选地,该避位空间23的横截面积沿远离座体202的方向逐渐减小,当按摩件21受外力作用在弹性连接座22上浮动时,避位空间23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对按摩件21的浮动方向进行引导,也即在挤压按摩件21时,按摩件21不会偏斜向另一按摩件21变形,而只能够沿避位空间23的高度方向进行浮动,减小相邻的两个按摩件21接触的可能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避位空间23内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按摩件21和座体202上,这样能够提高按摩件21的浮动效果,保证按摩件21始终能够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弹性件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垫或者弹性硅胶垫等。
一些实施例中,按摩件21的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按摩面高于弹性连接座22背离座体202的表面。由于将按摩件21的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按摩面设置为高于弹性连接座22背离座体202的表面,当按摩件21在弹性连接座22上浮动时,能够保证按摩件21的用于与颈部皮肤接触的按摩面能够与人体颈部的皮肤接触,避免弹性连接座22背离座体202的表面与人体颈部的皮肤接触,确保按摩件21的按摩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按摩件能够借助连接部的弹性形变能力实现以连接部支点相对佩戴支架浮动,以及能够借助弹性座体的弹性形变能力实现浮动,同时还能借助弹性连接座的弹性形变能力实现浮动,即本申请的按摩件能够产生更多维度的浮动,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颈部的形态,具有更好的贴合适应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部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