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535A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9535A
CN115059535A CN202210743049.0A CN202210743049A CN115059535A CN 115059535 A CN115059535 A CN 115059535A CN 202210743049 A CN202210743049 A CN 202210743049A CN 115059535 A CN115059535 A CN 115059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cooling
branch
series
lubr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30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9535B (zh
Inventor
姚聪
刘向晖
蔡文新
宋扬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430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9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9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9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4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混动变速箱、控制器、驱动泵、冷却干路、控制器冷却支路、发动机冷却支路以及开关阀。驱动泵串联在冷却干路上,控制器冷却支路和发动机冷却支路均与冷却干路串联,控制器冷却支路和发动机冷却支路并联,控制器串联在控制器冷却支路上,发动机和开关阀串联在发动机冷却支路上,冷却干路通过开关阀与发动机的冷却流道选择性地连通。冷却干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向发动机冷却支路提供冷却液以冷却发动机,冷却干路能够向控制器冷却支路提供冷却液以冷却控制器。与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和变速箱各自需要独立的冷却系统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节省了以往动力系统的成本和装配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与混动变速箱,两者通过传动轴连接。相关技术中,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混合动力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混动变速箱、控制器、驱动泵、冷却干路、控制器冷却支路、发动机冷却支路以及开关阀,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混动变速箱和/或所述发动机,所述驱动泵串联在所述冷却干路上,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均与所述冷却干路串联,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并联,所述控制器串联在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上,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开关阀串联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上,所述冷却干路通过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流道选择性地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缸体,第二流道位于发动机的缸盖,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包括第一供液路、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回液路、节温器以及散热器,所述第一供液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干路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开关阀串联在所述第一供液路上,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泵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回液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接,所述第一回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液端与冷却干路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节温器串联于第一回液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还包括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串联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与所述节温器串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暖风装置以及增压器,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还包括第二供液路以及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供液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二供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泵的进液端连接。暖风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供液路上,第二冷却回路与所述暖风装置并联,增压器串联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上。
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回路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串联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与所述冷却干路串联,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以及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并联,冷却液从所述驱动泵流经所述机油冷却器后返回至所述驱动泵。
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膨胀水壶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连接,以向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补充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混动变速箱连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油底壳,位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混动变速箱的下方,所述油底壳用于存储机油,所述油底壳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油路和所述混动变速箱的油路连通;
油泵,所述油泵用于驱动机油流动;
与所述油泵串联的润滑干路,所述润滑干路用于供机油流动,所述润滑干路串联在所述油底壳的下游;
与润滑干路相串联的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所述混动变速箱串联于所述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以润滑混动变速箱中的元器件;
发动机润滑支路,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与所述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并联,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与所述润滑干路串联,所述发动机串联于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以润滑发动机;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于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中,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通过所述控制阀选择性地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串联在所述润滑干路上,所述机油冷却器位于所述油泵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串联在所述润滑干路上,所述机油滤清器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包括第一润滑支路、第二润滑支路、第三润滑支路、第四润滑支路以及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链系统,所述第一润滑支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盖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干路连接,所述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一润滑支路上,所述第二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二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上缸体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三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所述配气机构的链系统串联在所述第三润滑支路上,所述第四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四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增压器串联在所述第四润滑支路上。
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冷却支路上设置开关阀,通过开关阀的开闭控制冷却干路与发动机冷却流道的连通和截止,冷却干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驱动泵向发动机冷却支路提供冷却液以冷却发动机,冷却干路能够通过驱动泵向控制器冷却支路提供冷却液以冷却控制器。与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和变速箱各自需要独立的冷却系统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共用驱动泵和冷却干路的管道以分别对控制器和发动机进行冷却,节省了以往动力系统的成本和装配空间,使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冷却回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控制器冷却支路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动机冷却支路当节温器关闭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发动机冷却支路当节温器打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润滑回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动机的缸盖1;发动机的上缸体2;发动机的下缸体3;油底壳4;混动变速箱5;控制器6;驱动泵7;冷却干路8;控制器冷却支路9;发动机冷却支路10;第一供液路101;第一循环回路102;第一回液路103;第二供液路104;第二冷却回路105;开关阀11;节温器12;散热器1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4;暖风装置15;增压器16;机油冷却回路17;机油冷却器18;膨胀水壶19;油泵20;润滑干路21;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发动机润滑支路23;第一润滑支路231;第二润滑支路232;第三润滑支路233;第四润滑支路234;控制阀24;机油滤清器25;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驱动电机27;发电机28;齿轮箱29。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由于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和变速箱拥有各自的冷却系统。即发动机和变速箱均需布置独立的水泵和冷却管路等零部件,导致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部件构成的动力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请参阅图1,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混动变速箱5、控制器6、驱动泵7、冷却干路8、控制器冷却支路9、发动机冷却支路10以及开关阀11。
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的缸盖1、发动机的上缸体2以及发动机的下缸体3。
控制器6用于控制混动变速箱5和/或发动机的运转。
驱动泵7串联在冷却干路8上,控制器冷却支路9和发动机冷却支路10均与冷却干路8串联,控制器冷却支路9和发动机冷却支路10并联,控制器6串联在控制器冷却支路9上,发动机和开关阀11串联在发动机冷却支路10上,冷却干路8通过开关阀11与发动机的冷却流道选择性地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冷却支路10上设置开关阀11,通过开关阀11的开闭控制冷却干路8与发动机冷却流道的连通和截止,冷却干路8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驱动泵7向发动机冷却支路10提供冷却液以冷却发动机,冷却干路8能够通过驱动泵7向控制器冷却支路9提供冷却液以冷却控制器6。与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和变速箱各自需要独立的冷却系统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共用驱动泵7和冷却干路8的管道以分别对控制器6和发动机进行冷却,节省了以往动力系统的成本和装配空间,使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
一实施例中,当发动机不工作、混动变速箱5工作,开关阀11关闭,如图2所示(图2中的箭头为示意冷却液的流动),冷却干路8与控制器冷却支路9连通,冷却干路8与发动机的冷却支路通过开关阀11截止,即驱动泵7驱动冷却液经过冷却干路8以及控制器冷却支路9后返回驱动泵7的进液端,对串联在控制器冷却支路9上的控制器6进行冷却,冷却干路8中的冷却液不流经发动机冷却支路10。当发动机与混动变速箱5均工作,开关阀11开启,如图1所示(图1中的箭头为示意冷却液的流动),冷却干路8分别与控制器冷却支路9、发动机冷却支路10连通,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冷却支路10和控制器冷却支路9后,返回至驱动泵7的进液端。
一实施例中,控制器6上设置有控制器6水冷板,控制器6水冷板串联接在控制器冷却支路9中,冷却液流经控制器6水冷板,对水冷板周围的控制器6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
开关阀11的种类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阀11为直动式电磁阀,由控制器6控制直动式电磁阀的启闭。控制器6控制直动式电磁阀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阀芯从阀座上提起,打开阀门。控制器6控制直动式电磁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阀芯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
示例性地,发动机的冷却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位于发动机的上缸体2,第二流道位于发动机的缸盖1。发动机冷却支路10包括第一供液路101、第一循环回路102、第一回液路103、节温器12以及散热器13。
如图3所示(图3中的箭头为示意冷却液的流动),第一供液路101的一端与冷却干路8的出液端连接,第一供液路101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道的进液端连接,开关阀11串联在第一供液路101上。冷却液从冷却干路8经第一供液路101流向发动机的上缸体2中。
如图3所示,第一循环回路102的一端与第一流道的出液端连接,第一循环回路102的另一端与驱动泵7的进液端连接。冷却液从发动机的上缸体2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
如图4所示,第一回液路103的一端与第一循环回路102连接,第一回液路103的另一端与散热器13的进液端连接,散热器13的出液端与冷却干路8的进液端连通,节温器12串联于第一回液路103。
该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节温器12关闭,如图3所示,冷却液从发动机的上缸体2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在发动机持续大负载运行阶段,节温器12打开,如图4所示,冷却液从发动机的上缸体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第一循环回路102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另一部分流过第一回液路103,流经散热器13后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散热器13对流经其中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降温。
散热器13能够对流经控制器冷却支路9的冷却液和流经发动机冷却支路10的冷却液一并降温,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器6单独设置散热器13,减少了混合动力系统的整体装配尺寸,简化了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
为了更好实现发动机排出废气的循环利用,安装有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能够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并与新鲜混合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为了对废气在循环系统散热,示例性地,发动机冷却支路10还包括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4,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4串联在第一循环回路102上,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4与节温器12串联。
该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发动机的上缸体2进入第一循环回路102后,由于需流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4,可带走其相应热量,对废气再循环系统降温。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暖风装置15,发动机冷却支路10还包括第二供液路104。第二供液路104的一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液端连接,第二供液路104的另一端与驱动泵7的进液端连接。暖风装置15串联在第二供液路104上。冷却液从发动机的缸盖1进入第二供液路104,流经暖风装置15后,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
一实施例中,暖风装置15用以提高驾驶室内的温度。
冷却液将从发动机带出的热量传递给暖风装置15,以保证暖风装置15的热量供给。
如图3所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增压器16,发动机冷却支路10还包括第二冷却回路105。第二冷却回路105与暖风装置15并联,增压器16串联于第二冷却回路105上。
一实施例中,增压器16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的气缸以可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该实施例中,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二供液路104进入第二冷却回路105,流经增压器16后,流向驱动泵7的进液端。流经增压器16的冷却液对增压器16中的轴和轴承进行冷却。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18回路和机油冷却器18,机油冷却器18串联在机油冷却器18回路中,机油冷却器18回路与冷却干路8串联,机油冷却器18回路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支路10以及控制器冷却支路9并联,冷却液从驱动泵7流经机油冷却器18后返回至驱动泵7。
该实施例中,从驱动泵7的出液端流出的冷却液,一部分进入机油冷却器18中,进入机油冷却器18中的冷却液对流经机油冷却器18流道中的机油进行冷却。
示例性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19,膨胀水壶19内储存有冷却液,膨胀水壶19与发动机冷却支路10连接,以向发动机冷却支路10补充冷却液。
一实施例中,膨胀水壶19分别与第一循环回路102、第一回液路103以及第二供液路104连通。以分别补充第一循环回路102、第一回液路103以及第二供液路104中冷却液的消耗。
该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支路10中流动的冷却液混合的气体可从膨胀水壶19排出,避免发动机冷却支路10中压力过高而导致损坏管路。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发动机和混动变速箱5连接。
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外壳和混动变速箱5的外壳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油底壳4、油泵20、润滑干路21、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发动机润滑支路23、以及控制阀24。其中,油底壳4位于发动机和混动变速箱5的下方,油底壳4用于存储机油。油底壳4分别与发动机的油路和混动变速箱5的油路连通。油泵20用于驱动机油流动。润滑干路21与油泵20串联,润滑干路21用于供机油流动,润滑干路21串联在油底壳4的下游。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与润滑干路21串联。混动变速箱5串联于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以润滑混动变速箱5中的元器件。发动机润滑支路23与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并联,发动机润滑支路23与润滑干路21串联,发动机串联于发动机润滑支路23以润滑发动机。控制阀24串联于发动机润滑支路23中。发动机润滑支路23通过控制阀24选择性地导通。
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阀24的开闭,油泵20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驱动油底壳4中的油液依次经润滑干路21和发动机润滑支路23回到油底壳4,以对串联在发动机润滑支路23上的发动机进行润滑,油泵20能够驱动油底壳4中的油液依次经润滑干路21和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回到油底壳4,以对串联在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上的混动变速箱5进行润滑。与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和变速箱各自需要独立的润滑系统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共用油泵20和润滑干路21的管道,节省了成本和装配空间,简化了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混动变速箱5中设置有驱动电机27、发电机28以及齿轮箱29,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中的机油对驱动电机27、发电机28以及齿轮箱29进行润滑。
一实施例中,当发动机不工作、混动变速箱5工作,控制阀24关闭,如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为示意机油的流动),润滑干路21与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连通,发动机润滑支路23截止,即油泵20油润滑液经过润滑干路21,流经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后返回油泵20的进液端,对串联在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上的混动变速箱5进行润滑,润滑油液不流经发动机润滑支路23。当发动机与混动变速箱5均工作,控制阀24开启,润滑干路21分别与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发动机润滑支路23连通,润滑液流经发动机润滑支路23和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22后,返回至油泵20的油底壳4。
示例性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18,机油冷却器18串联在润滑干路21上,机油冷却器18位于油泵20的下游。
该实施例中,从油泵20中流出的机油进入机油冷却器18中,机油冷却器18对流入其中的机油进行散热,使其保持较低的温度。
示例性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滤清器25,机油滤清器25串联在润滑干路21上,机油滤清器25位于机油冷却器18的下游。
该实施例中,流出机油冷却器18的机油进入机油滤清器25中,机油滤清器25能够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以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示例性地,发动机润滑支路23包括第一润滑支路231、第二润滑支路232、第三润滑支路233、第四润滑支路234以及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
请参阅图5,第一润滑支路231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盖1的进油端连接,第一润滑支路231的另一端与润滑干路21连接,控制阀24串联在第一润滑支路231上。机油从润滑干路21流经第一润滑支路231进入发动机的缸盖1的进油端,机油从发动机的缸盖1回流到油底壳4。
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缸盖1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气门启闭的凸轮轴,第一润滑支路231中的机油对凸轮轴进行润滑。
请参阅图5,第二润滑支路232的一端连接在控制阀24的下游,第二润滑支路232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上缸体2的进油端连接。机油从第二润滑支路232进入发动机的上缸体2,机油从发动机的上缸体2回流到油底壳4。
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的上缸体2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压缩空气的曲轴,第二润滑支路232中的机油对曲轴进行润滑。
请参阅图5,第三润滑支路233的一端连接在控制阀24的下游,第三润滑支路233的另一端与油底壳4连接,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串联在第三润滑支路233上。
一实施例中,曲轴上设置有曲轴正时链轮,凸轮轴上设置有凸轮轴正时链轮。曲轴正时链轮和凸轮轴正时链轮通过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连接。第三润滑支路233上的机油对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进行润滑。
请参阅图5,第四润滑支路234的一端连接在控制阀24的下游,第四润滑支路234的另一端与油底壳4连接,增压器16串联在第四润滑支路234上。
一实施例中,增压器16上设置有油道,第四润滑支路234的机油流经增压器16,以润滑增压器16中的轴和轴承。
该实施例中,流经发动机润滑支路23的机油能够同时实现对凸轮轴、曲轴、配气机构的链系统26以及增压器16的润滑,具有润滑效率高的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混动变速箱、控制器、驱动泵、冷却干路、控制器冷却支路、发动机冷却支路以及开关阀,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混动变速箱和/或所述发动机,所述驱动泵串联在所述冷却干路上,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均与所述冷却干路串联,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并联,所述控制器串联在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上,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开关阀串联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上,所述冷却干路通过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流道选择性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缸体,第二流道位于发动机的缸盖,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包括第一供液路、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回液路、节温器以及散热器,所述第一供液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干路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开关阀串联在所述第一供液路上,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泵的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一回液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接,所述第一回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液端与冷却干路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节温器串联于第一回液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还包括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串联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与所述节温器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暖风装置以及增压器,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还包括第二供液路以及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供液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二供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泵的进液端连接,暖风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二供液路上,第二冷却回路与所述暖风装置并联,增压器串联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回路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串联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与所述冷却干路串联,所述机油冷却器回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以及所述控制器冷却支路并联,冷却液从所述驱动泵流经所述机油冷却器后返回至所述驱动泵。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膨胀水壶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连接,以向所述发动机冷却支路补充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混动变速箱连接,还包括:
油底壳,位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混动变速箱的下方,所述油底壳用于存储机油,所述油底壳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油路和所述混动变速箱的油路连通;
油泵,所述油泵用于驱动机油流动;
与所述油泵串联的润滑干路,所述润滑干路用于供机油流动,所述润滑干路串联在所述油底壳的下游;
与润滑干路相串联的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所述混动变速箱串联于所述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以润滑混动变速箱中的元器件;
发动机润滑支路,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与所述混动变速箱润滑支路并联,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与所述润滑干路串联,所述发动机串联于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以润滑发动机;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于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中,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通过所述控制阀选择性地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串联在所述润滑干路上,所述机油冷却器位于所述油泵的下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串联在所述润滑干路上,所述机油滤清器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所述发动机润滑支路包括第一润滑支路、第二润滑支路、第三润滑支路、第四润滑支路以及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链系统,所述第一润滑支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盖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干路连接,所述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一润滑支路上,所述第二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二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上缸体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三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所述配气机构的链系统串联在所述第三润滑支路上,所述第四润滑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第四润滑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增压器串联在所述第四润滑支路上。
CN202210743049.0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115059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3049.0A CN115059535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3049.0A CN115059535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535A true CN115059535A (zh) 2022-09-16
CN115059535B CN115059535B (zh) 2023-07-04

Family

ID=8320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3049.0A Active CN115059535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9535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5400A (en) * 1965-10-28 1969-02-04 Daimler Benz Ag Liquid cooling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3264724A (ja) * 1990-03-14 1991-11-26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DE10318744A1 (de) * 2003-04-25 2004-11-18 Audi Ag Kühlsystem
JP2005113831A (ja) * 2003-10-09 2005-04-28 Denso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用冷却システム
DE102004021551A1 (de) * 2004-05-03 2006-02-09 Daimlerchrysler Ag Kühl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5351067A (zh) * 2015-10-16 2016-02-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
CN106183786A (zh) * 2015-04-29 2016-12-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冷却循环系统、汽车
EP3128146A1 (en) * 2015-08-05 2017-02-08 Avid Technology Limited Hybrid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06948915A (zh) * 2017-03-29 2017-07-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7339141A (zh) * 2016-11-14 2017-11-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冷却系统
CN108944395A (zh) * 2018-09-17 2018-12-07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冷却系统
CN109572365A (zh) * 2018-12-27 2019-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系统
CN109927534A (zh) * 2019-03-20 2019-06-25 天津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685168U (zh) * 2020-07-29 2021-03-12 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全地形车热管理系统
CN112693300A (zh) * 2020-12-28 2021-04-23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电阻和发动机共用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US20210156294A1 (en) * 2018-06-12 2021-05-27 Cummins Inc. Exhaust coola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4571970A (zh) * 2022-03-15 2022-06-03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拖拉机用电驱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5400A (en) * 1965-10-28 1969-02-04 Daimler Benz Ag Liquid cooling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3264724A (ja) * 1990-03-14 1991-11-26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DE10318744A1 (de) * 2003-04-25 2004-11-18 Audi Ag Kühlsystem
JP2005113831A (ja) * 2003-10-09 2005-04-28 Denso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用冷却システム
DE102004021551A1 (de) * 2004-05-03 2006-02-09 Daimlerchrysler Ag Kühl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6183786A (zh) * 2015-04-29 2016-12-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冷却循环系统、汽车
EP3128146A1 (en) * 2015-08-05 2017-02-08 Avid Technology Limited Hybrid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05351067A (zh) * 2015-10-16 2016-02-2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
CN107339141A (zh) * 2016-11-14 2017-11-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冷却系统
CN106948915A (zh) * 2017-03-29 2017-07-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US20210156294A1 (en) * 2018-06-12 2021-05-27 Cummins Inc. Exhaust coola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8944395A (zh) * 2018-09-17 2018-12-07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冷却系统
CN109572365A (zh) * 2018-12-27 2019-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系统
CN109927534A (zh) * 2019-03-20 2019-06-25 天津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685168U (zh) * 2020-07-29 2021-03-12 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全地形车热管理系统
CN112693300A (zh) * 2020-12-28 2021-04-23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电阻和发动机共用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4571970A (zh) * 2022-03-15 2022-06-03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拖拉机用电驱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535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247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iling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components
US8720421B2 (en) Turbo-charg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engine
JP2006528297A (ja)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
CN102947574B (zh) 具有用于关机冷却和/或暖机冷却的冷却剂汇流排的内燃机
CN102235224A (zh) 具有液体冷却的内燃发动机
US91213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ngine comprising a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oil supply
WO2009058965A1 (en) Staged arrangement of egr coolers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CN101932801A (zh) 柴油机后处理再生过程的发动机冷却和废气温度控制
CN107548432B (zh) 内燃机和机动车
CN109915249A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110046089A (ko) 배기열 회수 장치
CN110185529B (zh) 内燃机和机动车
CN103256113A (zh) 具有增压空气冷却的内燃发动机
CN105351070A (zh) 一种采用电控辅助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134359A (zh) 一种采用延迟循环流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201625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WO2011081515A1 (en) Coolant pump and ducts arrangement of an engine
CN1150595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RU155350U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со вторичным контуром
JP2013142297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KR102483110B1 (ko) 냉각 시스템을 구비한 하이브리드 차량
CN105257386A (zh) 一种采用延迟循环流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35107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185532B (zh) 内燃机和机动车
CN210769007U (zh) 一种适用于小排量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