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025A -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9025A
CN115059025A CN202210713348.XA CN202210713348A CN115059025A CN 115059025 A CN115059025 A CN 115059025A CN 202210713348 A CN202210713348 A CN 202210713348A CN 115059025 A CN115059025 A CN 115059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ings
stockpiling
waste
waste rock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33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艳晶
郑学鑫
周积果
郑伟
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133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9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02B7/04Dams across valleys
    • E02B7/06Earth-fill dams; Rock-fill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1/00Drainage of soil, e.g.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2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isplacing the water, e.g. by compressed ai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所述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堆存场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一期拦挡坝;S2: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废石以形成废石层;S3: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60%浓度以上的尾矿以形成尾矿层,且所述尾矿层位于所述废石层的上方;S4:重复S2和S3,以使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至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不高于所述一期拦挡坝的高度;S5:重复S1至S4,直至全部将废石和尾矿排入至所述堆存场内。本发明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具有堆存场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矿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是指矿石经选别作业,选出目的矿物后的剩余或废弃产物,选厂排出的尾矿一般是矿浆的形态。尾矿库是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一般情况下,尾矿浆通过水力输送至尾矿库进行排放,入库的尾矿具有自然流动性,这种排放方式称为湿排尾矿,尾矿库称为湿式尾矿库。废石是指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剥离物,以固体型式存在,废石的粒级较大,从几毫米好几百毫米的粒级都存在,其孔隙率较大。排土场是堆存矿山采矿活动中产生的剥离物的场地,也称为废石场。
由于尾矿和废石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的两种大宗固体废物,且规模巨大。相关技术中,尾矿和废石采用建设尾矿库和排土场的方式分别进行堆存处置导致占地面积较大,且堆存后的可靠性较低,抵抗抵御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土地占用面积较小,节省投资,环保性能好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堆存场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一期拦挡坝;
S2: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废石以形成废石层;
S3: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尾矿以形成尾矿层,且所述尾矿层位于所述废石层的上方;
S4:重复S2和S3,以使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至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不高于所述一期拦挡坝的高度;
S5:重复S1至S4,直至全部将废石和尾矿排入至所述堆存场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废石修筑拦挡坝,且将废石层和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布置在堆存场内,可以将尾矿和废石协同处理,细粒的尾矿更容易进入废石堆体的孔隙中,能够有效增加堆存场内复合堆存体的堆积干容重,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与传统的尾矿库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堆存场内水量较少,安全性更高;与传统的排土场相比,湿排尾矿覆盖在废石表层,并与废石混合在一起,复合堆存体孔隙率变小的同时,对空气和水分的进入起到了阻挡作用,破坏了废石的产酸条件,从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能够减少尾矿和废石处置装置的工程投资,降低施工成本。因此,本发明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具有堆存场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堆存场内利用废石或尾矿堆筑隔堤,所述隔堤将所述堆存场分成多个堆存区域,每个所述堆存区域内均由上至下交替堆叠有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堆存区域环绕所述堆存场的周向依次布置,所述尾矿排入至各个所述堆存区域的顺序与所述废石排入至各个所述堆存区域的顺序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矿层和所述废石层交替堆叠以形成堆存体,所述堆存体的上层朝背离所述拦挡坝的方向向下倾斜,以使所述堆存体与所述堆存场之间限定出回水区域,所述回水区域内设有回水装置,以便将回水区域内的澄清水输送至回选厂循环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存体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期拦挡坝的下游设置有渗水收集装置,所述渗水收集装置用于将渗水输送至堆存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存场内设有排洪装置,所述排洪装置用于将洪水排出至所述堆存场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尾矿排入至所述堆存场之前,将所述尾矿的质量浓度浓缩至60%以上,在所述堆存场各个堆存区域内湿式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存场内的最下层的废石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m,所述堆存场内的最下层的尾矿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5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堆存场、拦挡坝和堆存体,所述拦挡坝设于所述堆存场的下游,所述堆存体设于所述堆存场内,所述堆存体包括废石层和尾矿层,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布置以形成所述堆存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通过利用废石修筑拦挡坝,且将废石层和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布置在堆存场内,可以将尾矿和废石协同处理,以减小堆存场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并且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的堆存体的密度较大,堆存场内的存水量较少,可使得采用尾矿和废石堆存的安全性更高,有利于后期闭库。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尾矿和废石处置装置的工程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存场内设有隔堤,所述隔堤将所述堆存场分为多个堆存区域,每个所述堆存区域均设有所述堆存体,多个所述堆存区域内的堆存体沿尾矿或废石的排入顺序逐渐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存体的上层朝背离所述拦挡坝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堆存体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所述堆存体的上层与所述堆存场之间限定出回水区域,所述回水区域内设有回水装置,以便将所述回水区域内的澄清水输送至回选厂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堆存场;11、堆存区域;111、第一区域;112、第二区域;113、第三区域;114、第四区域;12、回水区域;
2、拦挡坝;21、一期拦挡坝;22、二期拦挡坝;23、三期拦挡坝;
3、堆存体;31、废石层;32、尾矿层;
4、隔堤;
5、回水装置;
6、渗水收集装置;
7、排洪装置;
8、尾矿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和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堆存场1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一期拦挡坝21;
S2:在堆存场1内排入废石以形成废石层31;
S3:在堆存场1内排入尾矿以形成尾矿层32,且尾矿层32位于废石层31的上方;
S4:重复S2和S3,以使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至第一目标高度,第一目标高度不高于一期拦挡坝21的高度;
S5:重复S1至S4,直至全部将废石和尾矿排入至堆存场1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废石修筑拦挡坝2,且将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布置在堆存场1内,可以将尾矿和废石协同处理,细粒的尾矿更容易进入废石堆体的孔隙中,能够有效增加堆存场1内复合堆存体3的堆积干容重,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与传统的尾矿库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堆存场1内水量较少,安全性更高;与传统的排土场相比,湿排尾矿覆盖在废石表层,并与废石混合在一起,复合堆存体3孔隙率变小的同时,对空气和水分的进入起到了阻挡作用,破坏了废石的产酸条件,从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能够减少尾矿和废石处置装置的工程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具有堆存场1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堆存场1可以分成多期建设。其中,拦挡坝2可以分成多期进行修筑。例如,可以首先建设一期拦挡坝21,且拦挡坝2采用不产酸的废石或其他土石料等材料建设。然后在拦挡坝2和堆存场1内交替排入尾矿和废石。随着堆存场1内的堆存体3的高度逐渐升高,可以建设二期拦挡坝22和三期拦挡坝23,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最后一批废石和尾矿排入至堆存场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尾矿的排放方式为“湿式排放”。湿排尾矿可以采用管道输送,自然流动等特点,因此便于对将尾矿填充至堆存场1内。可选地,在尾矿排入至堆存场1之前,将尾矿的质量浓度浓缩至60%以上,在堆存场1内分区域湿式排放。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尾矿的质量浓度,可以降低尾矿的含水率,有利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的实施,使得尾矿层32和废石层31之间的堆叠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提高了堆存场1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还包括:在堆存场1内利用废石或尾矿堆筑隔堤4,隔堤4将堆存场1分成多个堆存区域11,每个堆存区域11内均由上至下交替堆叠有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本发明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将堆存场1分成多个堆存区域11,可以便于对尾矿和废石分区进行排放作业,进而提高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的效率,且方便了后续的操作和管理。另外通过在堆存场1内堆筑隔堤4可以提高堆存体3的结构强度,提高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个堆存区域11环绕堆存场1的周向依次布置,尾矿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与废石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堆存区域11的划分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堆存场1的大小或设计需要进行划分。
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堆存区域11包括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环绕堆存场1的周向依次布置。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堤4为十字形,以将堆存场1大体四等分。尾矿首先排入至第一区域111内,然后排入至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同时排放至第一区域111的尾矿逐渐固结,承载力增加。因此,可以将废石排入至第一区域111,然后依次在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进行排放,通过尾矿的排放也不停止。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将尾矿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与废石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一致,可以提高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的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堆存区域11内的堆存体3沿尾矿或废石的排入顺序逐渐升高。例如,尾矿和废石沿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的顺序排入至堆存场1,因此多个堆存体3沿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的顺序依次逐渐升高,从而可以提高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的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并且使得尾矿和废石的堆存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堆存体3的上层朝背离拦挡坝2的方向向下倾斜,以使堆存体3与堆存场1之间限定出回水区域12,回水区域12内设有回水装置5,以便将回水区域12内的澄清水输送至回选厂循环利用。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堆存体3朝向右侧倾斜且与堆存场1围成回水区域1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在堆存场1内设置回水区域12和回水装置5,回水区域12大小满足堆存场1内水质澄清要求,澄清水通过回水装置5返回选厂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堆存场1内的水量,从而可以提高堆存场1的安全性。
可选地,堆存体3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例如,堆存体3上层的坡度为0.01、0.02或0.03。当堆存体3上层的坡度设置为上述数值时,利于堆存场防洪安全,并利于回水。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拦挡坝2的下游设置有渗水收集装置6,渗水收集装置6用于将渗水输送至堆存场1内。堆存场1内设有排洪装置7,排洪装置7用于将洪水排出至堆存场1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设置渗水收集装置6,将可能的渗水收集并输送回堆存场所内,防止污染环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设置排洪装置7可以提高堆存场1的安全性,且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堆存场1内的最下层的废石层31的厚度大于等于1.0m,堆存场1内的最下层的尾矿层32的厚度大于等于0.5m。例如,堆存场1内的最下层的废石层31的厚度为5m,堆存场1内的最下层的尾矿层32的厚度为1.5m。而对于以后每层的尾矿和废石厚度可以根据具体产量、气象条件等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0.3m到20m不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尾矿层32和废石层31的厚度,可以提高尾矿层32和废石层31之间的堆叠的结构强度,提高堆存场1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某露天采矿矿山项目,正常生产运行期10年,基建期2年。在基建期废石产量为5000万吨,在正常生产期废石产量为1000万吨/年。正常生产期,选矿厂产生的尾矿为1500万吨/年。且由于用地面积的限制,以及节省投资的需要,考虑实施本发明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尾矿浓度经浓密机浓密至65%重量浓度,通过管道输送至堆存场1所内;废石采用机械运输。
本实施例中堆存场1分三期建设,首先建设一期拦挡坝21,排洪装置7,渗水收集装置6,回水装置5以及尾矿输送管道8。
第一步,将矿山基建期多余的废石排入堆存场1的底部;
第二步,利用废石在堆存场1内设置隔堤4,将堆存场1分成四个区域,高浓度尾矿首先通过尾矿输送管道8排入第一区域111内沉积,然后排入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同时第二区域112排放的尾矿将逐渐固结,承载力增加。
第三步,废石通过车辆或其他机械设备运输到第一区域111内排放,然后依次在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排放,同时尾矿排放也不停止,依次在已排放完废石的区域内排放尾矿;
第四步,堆存场1内各个区域依次同步上升,堆存体3整体坡向回水区域12,坡度为0.01;
第五步,尾矿排放和废石排放依次同步进行,在尾矿排放后,回水装置5即可启动,将库内澄清水输送回选厂循环利用,同时周边设置的渗水收集装置6启动;
第六步,随着堆存场1所内堆积体的上升,提前建设二期拦挡坝22等装置;
第七步,排放最后一批废石,排放最后的尾矿,堆存场1封场关闭。
其中,本实施例中堆存场1第一层废石厚度约为5m;第一层尾矿沉积厚度为1.5m,以后每层尾矿和废石厚度根据具体产量、气象条件等情况进行调整。
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的建设一座堆存场1用的占地面积与同时建设一座尾矿库和一座排土场相比,减少了60%的占地面积。减少了50%的工程投资;同时减少了后期运行管理人员5人,降低了运行管理的人工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中单独堆存的尾矿的平均堆积干密度约为1.5吨/m3;单独堆存的废石的平均堆积干密度约为2.05吨/m3;湿排尾矿和废石混堆后的复合堆积体的平均堆积干密度约为2.2吨/m3,大于尾矿和废石单独堆存的平均堆积干密度。
与单独建设尾矿库相比,堆存场1所内的水量较少,安全性更高。
与单独建设排土场相比,堆存场1所内堆存物的产酸性大大降低,环保性更好。
建设一座堆存场1所,减少了危险源和污染源数量,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
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处理的某矿山,基建期废石较少,堆存场1建成后,首先排入尾矿,随着废石的产生再排入废石,场内分区隔堤4采用尾砂填筑,随后排放作业顺序与实施例上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堆存场1、拦挡坝2和堆存体3,拦挡坝2设于堆存场1的下游,堆存体3设于堆存场1内,堆存体3包括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布置以形成堆存体3。
如图2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通过利用废石修筑拦挡坝2,且将废石层31和尾矿层32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布置在堆存场1内,可以将尾矿和废石协同处理,以减小堆存场1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并且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的堆存体3的密度较大,堆存场1内的存水量较少,可使得采用尾矿和废石堆存的安全性更高,有利于后期闭库。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尾矿和废石处置装置的工程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堆存场1内设有隔堤4,隔堤4将堆存场1分为多个堆存区域11,每个堆存区域11均设有堆存体3,多个堆存区域11内的堆存体3沿尾矿或废石的排入顺序逐渐升高。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堆存区域11包括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环绕堆存场1的周向依次布置。换言之,隔堤4为十字形,以将堆存场1大体四等分。尾矿首先排入至第一区域111内,然后排入至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同时排放至第一区域111的尾矿逐渐固结,承载力增加。因此,可以将废石排入至第一区域111,然后依次在第二区域112、第三区域113和第四区域114进行排放,通过尾矿的排放也不停止。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将尾矿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与废石排入至各个堆存区域11的顺序一致,可以提高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的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堆存体3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拦挡坝2的下游设置有渗水收集装置6,渗水收集装置6用于将渗水输送至堆存场1内。堆存场1内设有排洪装置7,排洪装置7用于将水排出至堆存场1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渗水收集装置6,将堆存场可能的渗水收集并返回场内,防止环境污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排洪装置7可以提高堆存场1的安全性,且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综上,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建设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将尾矿库和排土场合二为一建设,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能够降低尾矿和废石处置设施的工程投资,能够节省运行成本;有利于降低废石产酸性,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提高尾矿堆积场所的安全性;能够提高堆积体的平均堆积干密度;减少尾矿堆存场1所内的水量,有利于后期闭库。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堆存场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一期拦挡坝;
S2: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废石以形成废石层;
S3:在所述堆存场内排入尾矿以形成尾矿层,且所述尾矿层位于所述废石层的上方;
S4:重复S2和S3,以使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至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不高于所述一期拦挡坝的高度;
S5:重复S1至S4,直至全部将废石和尾矿排入至所述堆存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堆存场内利用废石或尾矿堆筑隔堤,所述隔堤将所述堆存场分成多个堆存区域,每个所述堆存区域内均由上至下交替堆叠有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堆存区域环绕所述堆存场的周向依次布置,所述尾矿排入至各个所述堆存区域的顺序与所述废石排入至各个所述堆存区域的顺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矿层和所述废石层交替堆叠以形成堆存体,所述堆存体的上层朝背离所述拦挡坝的方向向下倾斜,以使所述堆存体与所述堆存场之间限定出回水区域,所述回水区域内设有回水装置,以便将所述回水区域内的澄清水输送至回选厂循环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存体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期拦挡坝的下游设置有渗水收集装置,所述渗水收集装置用于将渗水输送至堆存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存场内设有排洪装置,所述排洪装置用于将洪水排出至所述堆存场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尾矿排入至所述堆存场之前,将所述尾矿的质量浓度浓缩至60%以上,在所述堆存场内分区域湿式排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存场内的最下层的废石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m,所述堆存场内的最下层的尾矿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5m。
10.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堆存场、拦挡坝和堆存体,所述拦挡坝设于所述堆存场的下游,所述堆存体设于所述堆存场内,所述堆存体包括废石层和尾矿层,所述废石层和所述尾矿层沿由下至上的方向交替堆叠布置以形成所述堆存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存场内设有隔堤,所述隔堤将所述堆存场分为多个堆存区域,每个所述堆存区域均设有所述堆存体,多个所述堆存区域内的堆存体沿尾矿或废石的排入顺序逐渐升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存体的上层朝背离所述拦挡坝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堆存体上层的坡度为0.003-0.05,所述堆存体的上层与所述堆存场之间限定出回水区域,所述回水区域内设有回水装置,以便将所述回水区域内的澄清水输送至回选厂循环利用。
CN202210713348.XA 2022-06-22 2022-06-22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5059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348.XA CN115059025A (zh) 2022-06-22 2022-06-22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348.XA CN115059025A (zh) 2022-06-22 2022-06-22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025A true CN115059025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3348.XA Pending CN115059025A (zh) 2022-06-22 2022-06-22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902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239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山活动塌陷区回填处置方法
CN103397645A (zh) * 2013-07-22 2013-11-20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堆与湿排相结合的尾矿堆排方法
CN105040711A (zh) * 2015-06-25 2015-11-11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12709233A (zh) * 2020-12-24 2021-04-27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废石与浓缩尾砂协同处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789758A (zh) * 2021-09-17 2021-12-14 江苏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尾矿库模袋堆坝网格堆存结构及网格堆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239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山活动塌陷区回填处置方法
CN103397645A (zh) * 2013-07-22 2013-11-20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干堆与湿排相结合的尾矿堆排方法
CN105040711A (zh) * 2015-06-25 2015-11-11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12709233A (zh) * 2020-12-24 2021-04-27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废石与浓缩尾砂协同处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789758A (zh) * 2021-09-17 2021-12-14 江苏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尾矿库模袋堆坝网格堆存结构及网格堆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vies et al.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ailing management–“dry stack” filtered tailings
CN105350498B (zh) 一种节水的尾矿排放方法
CN113874531B (zh) 尾矿沉积
CN101632993B (zh) 采用矿山排土堆筑尾矿坝的方法
CN105040711B (zh)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08941146B (zh) 一种废石和全尾砂混合堆存方法
CN113789758B (zh) 一种尾矿库模袋堆坝网格堆存结构及网格堆存方法
CN103397645A (zh) 一种干堆与湿排相结合的尾矿堆排方法
CN112709233A (zh) 矿山废石与浓缩尾砂协同处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592484A (zh) 废石坝和废石坝筑坝方法
CN105780784B (zh)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
CN1047428C (zh) 一种适用于倾斜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及回填方法
CN115059025A (zh) 尾矿和废石联合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566207A (zh) 一种露天转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全尾砂堆置方法
RU2659107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руд
CN114032851B (zh) 山区沟谷泥石流固相颗粒分选格栅坝及其建造方法
Breitenbach Overview: Tailings disposal and dam construction practices in the 21st century
AU20212362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ng-term management of bauxite mining tailings
CN105696518B (zh) 一种细粒尾矿固化干堆方法
CN214091219U (zh) 一种大型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渣安全防护结构
CN217826026U (zh) 一种叠置式上下双层地下粮仓
CN110616318A (zh) 一种次生硫化铜矿处理方法
CN112459552B (zh) 一种大型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渣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RU2791062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габион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вместимости техногенной емкости
CN114856572B (zh) 一种废弃露天坑尾砂速凝造球充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