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6675A -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6675A
CN115036675A CN202110241888.8A CN202110241888A CN115036675A CN 115036675 A CN115036675 A CN 115036675A CN 202110241888 A CN202110241888 A CN 202110241888A CN 115036675 A CN115036675 A CN 115036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terminal
module
switch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18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6675B (zh
Inventor
贝为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18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462 priority patent/WO20221838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6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6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6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终端配件包括配件本体和通信模组,通信模组包括电连接的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配件本体,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共同传输无线信号;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以使电池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将通信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上,一方面,该通信模组与移动终端内部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较远,通信模组受到的干扰较小,通信模组的辐射性能更优;另一方面,利用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池为通信模组供电,配件本体上无需额外设置电池,终端配件的体积较小,利于实现移动终端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通信模式也更加多样化,近来移动终端逐渐可以实现超宽带(Ultra WideBand,简称UWB)通信。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的每一种通信模式都需要相应的通信模组来支持。
但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小型化、轻薄化,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也越来越小,从而如何合理地设置移动终端的UWB模组成为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终端配件上无需设置电池为通信模组供电,从而终点配件的体积较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配件,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池;所述终端配件包括:
配件本体;及
通信模组,包括电连接的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天线辐射体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配件本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共同传输无线信号;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中框;
电池,连接于所述中框;及
终端配件,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配件,所述电池为所述终端配件的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终端配件包括配件本体和通信模组,通信模组包括电连接的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配件本体,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共同传输无线信号。其中,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以使电池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将通信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上,一方面,该通信模组与移动终端内部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较远,通信模组受到的干扰较小,通信模组的辐射性能更优;另一方面,利用移动终端内部的电池为通信模组供电,配件本体上无需额外设置电池,终端配件的体积较小,也利于实现移动终端的小型化。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当通信模组为传输超宽带通信信号的通信模组(以下简称“UWB模组”)时,由于UWB模组的体积较大,将体积较大的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上,一方面,体积较大的UWB模组无需占据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另一方面,配件本体的尺寸较大,较大体积的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上时可以保证UWB模组具有最优的天线辐射体间距,从而可以提高UWB模组的辐射性能;又一方面,由于传输UWB信号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常规功能,因此,将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上并与配件本体形成终端配件,该终端配件既可以作为保护套、自拍杆等外部终端配饰而与移动终端相互配合使用并实现UWB功能,此时,该终端配件可以在不改变移动终端形态的前提下为移动终端增加UWB功能,使用方便;该终端配件也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一部分例如作为移动终端的后壳组件而使用,用户可以在需要使用超宽带通信时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与中框等结构组装形成移动终端,而可以在不需要使用超宽带通信时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拆卸而更换成普通的移动终端壳体以节省成本,此时,仅需要更换移动终端的壳体而不需要对移动终端内部其他结构进行更换,更换操作更简单,可以灵活满足用户的需要,节省用户购买移动终端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三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路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四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路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五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一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二种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2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配件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终端配件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终端配件可以是独立于移动终端的终端配饰,例如,终端配件可以但不限于是装配于移动终端外壳上的保护套、能夹持移动终端的自拍杆、可放置移动终端的终端支架、可插接于移动终端接口的挂饰等等;终端配件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上的一个部件,例如,终端配件可以是移动终端的中框、外壳等部件。
以下以终端配件作为移动终端的外壳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爆炸示意图。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终端配件100、显示屏200、中框300、电路板400和电池500。
显示屏200设置在中框300上,以形成移动终端1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2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等类型的显示屏。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20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200的整个区域都是显示区域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或者显示屏200上的非显示区域对用户而言仅占据较小的区域,从而显示屏200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或者,显示屏200也可以为非全面屏,此时显示屏200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与显示区域邻接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不显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200上还可以设置盖板(图未示),以对显示屏20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20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屏200显示的内容。可以理解的,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中框30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0用于为移动终端1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移动终端1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中框300上可以设置凹槽、凸起、通孔等结构,以便于安装移动终端10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可以理解的,中框30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400设置在中框300上,电路板400可以与中框300连接以实现固定。其中,电路板400可以为移动终端10的主板。电路板400上可以集成有处理器,此外还可以集成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0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通过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200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500设置在中框300上,电池500可以与中框300连接以实现固定,终端配件100的配件本体110可以将电池500密封在移动终端10的内部。同时,电池500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实现电池500为移动终端10供电。其中,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移动终端1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终端配件100可以包括配件本体110和通信模组120。配件本体110可以作为移动终端10的外壳。配件本体110可以与移动终端10固定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例如,配件本体110可以通过诸如双面胶等粘接剂贴合到中框300上、或者通过卡扣等方式卡接在移动终端10的中框300、外壳上以实现与移动终端10的连接。其中,当终端配件100作为移动终端10的后壳时,配件本体110可与中框300、显示屏200共同将移动终端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密封在移动终端10内部,以对移动终端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保护作用。
通信模组120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例如,通信模组120可以通过粘接剂贴附在配件本体1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通信模组120也可以直接蚀刻或形成于配件本体110的表面上。
如图2所示,通信模组120至少可以包括电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121和天线辐射体122,信号处理模块121和天线辐射体122均可以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其中,天线辐射体122可以传输无线信号,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向天线辐射体122发送无线信号,以使得天线辐射体122可以将无线信号传输至自由空间内。信号处理模块121也可以接收天线辐射体122传输的无线信号,以对该无线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调制解调等处理操作。从而,信号处理模块121和天线辐射体122可以相互配合并共同传输无线信号,以使得通信模组120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通信模组120可以传输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Generation简称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信号、蓝牙信号、UWB信号等。此时,通信模块和天线辐射体可以对应为Wi-Fi、GPS、3G、4G、5G、NFC、蓝牙、UWB通信模块和天线辐射体。
其中,请结合图1和图2并请参考图3,图3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连接示意图。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与移动终端10的电池500电连接,以使得电池500可以为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配件本体110上可以无需设置电池500,配件本体110上的通信模组120可以利用设置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为其供电,以避免壳体上额外设置电池500,以节省终端配件100的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将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和天线辐射体122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一方面,通信模组120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路板400、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较远,通信模组120受到的干扰较小,通信模组120的辐射性能更优;又一方面,利用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为通信模组120供电,配件本体110上无需额外设置电池500,可以节省终端配件100的体积,利于实现移动终端10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组120可以是传输Wi-Fi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GPS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蜂窝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NFC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蓝牙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超宽带信号的通信模组等。当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接收电池500提供的电量后,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启动并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通信模组120可以但不限于传输Wi-Fi信号、GPS信号、3G信号、4G信号、5G信号、NFC信号、蓝牙信号、UWB信号等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组120为传输超宽带信号的UWB模组。UWB模组可以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由于配件本体110上没有内置电池500,UWB模组可以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电连接,以使得电池500为UWB模组供电,而使UWB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并可传输UWB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UWB通信技术具有较宽的频段(3.1GHz至10.6GHz)、较低的功耗、较高的速率已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由于分布于3.1GHz至10.6GHz的UWB频段范围还可以有其他的通信系统,比如3.5GHz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波段、5.5GHz无线局域网波段、7.5GHz的X波段等,这些波段会对UWB信号造成干扰,为了减少受到的干扰,UWB模组通常需要设置高隔离度、多陷波特性的UWB辐射体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电路结构,这使得UWB模组相较普通的传输蜂窝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GPS信号的通信模组、传输蓝牙信号的通信模组而言体积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当UWB模组接收电池500提供的电量后,UWB模组可以启动并处于工作状态,UWB模组可以与其他具有UWB功能的终端、设备、标签、基站等进行UWB通信,UWB模组可以传输UWB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当通信模组120为UWB模组时,由于UWB模组的体积较大,将体积较大的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一方面,体积较大的UWB模组无需占据移动终端10内部的空间,利于移动终端10的小型化;另一方面,配件本体110的尺寸较大,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时可以保证UWB模组具有最优的天线辐射体间距,从而可以提高UWB模组的辐射性能;又一方面,由于超宽带通信功能并不属于移动终端10的常规功能,因此,将UWB模组设置于配件本体110上并与配件本体110形成终端配件100,当终端配件100作为移动终端10的外壳时,该终端配件100便于更换,可以在用户需要使用超宽带通信功能时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与中框300等结构组装形成移动终端10,而可以在用户不需要使用超宽带通信功能时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拆卸而更换成普通的移动终端10壳体以节省成本,此时,仅需要更换壳体而不需要对移动终端10内部其他结构进行修改,拆卸简单,可以灵活满足用户的需要。
当然,当终端配件100作为保护套、自拍杆、终端支架、终端挂饰等外部终端配饰而与移动终端10相互配合使用时,该终端配件100可以不改变移动终端10的形态,并可为移动终端10增加UWB功能。
其中,请结合图1和图2并请参考图4,图4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连接示意图。通信模组120可以如图3所示与电池500直接电连接,通信模组120也可以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路板400电连接,此时,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为通信模组120供电,从而实现通信模组120与电池500的间接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板400作为移动终端10的主板时,电路板400上可以集成有电连接的处理器和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可以与电池500电连接,电源管理电路也可以与终端配件100上的通信模组120电连接,例如,电源管理电路可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121也可以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电路控制电池500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信号处理模块121与电路板400电连接,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电路板400可以对移动终端10内部的元器件以及信号处理模块121一起集中管理,可以提高电路板400的控制效率,也可以避免电池500对多个元器件进行供电时产生供电冲突,可以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其中,请结合图1、图2并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三种电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路示意图。移动终端10的中框300上可以设置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600,配件本体110上的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30及该USB接口600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路板400、电池500建立通路而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至少可以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第一接口131可以是USB插头,第一接口131可以插接于中框300的USB接口600而实现二者的电连接;第二接口132可以与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30和USB接口600与电路板400、电池500电连接。此时,电池500、电路板400、USB接口600、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形成供电通路700(可以理解的是,供电通路700中USB接口600也可以直接与电池500电连接),移动终端10的电池500可以通过该供电通路700为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以使得信号处理模块121可启动并处于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信号处理模块121通过上述供电通路700连接于电池500时,电池5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关系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可以适应于任意种类、型号的移动终端10,电池5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关系也更安全,不易出现漏电、短路、与其他电连接关系发生冲突等安全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是一组排线,电连接件130可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也可以直接形成于壳体上,例如通过蚀刻、喷涂等方式在壳体表面形成。并且,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可以做成插头、插座的形式,以与USB接口600插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电连接件130的具体结构和形成方式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可以是具有同时充电和传输数据(On-The-Go,简称OTG)功能的排线,OTG技术可以允许在没有主机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的第一接口131也可以不通过USB接口600而直接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路板400或电池500电连接,此时,通过电连接件130也可以建立电池5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通路,但是,此时电池5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关系属于非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通过电连接件130与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电连接,一方面,当电连接件130的第一接口131拔出USB插口时可以实现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10的中框300等部件的分离,既便于更换或分离终端配件100,也不会影响信号处理模块121与电路板400的电连接关系;另一方面,相较于信号处理模块121不通过USB接口600而与电池500电连接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5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关系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为了降低通信模组120的耗电量,请结合图5并请参考图7,图7为图5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路示意图。终端配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40。
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连接于电池500、电路板400、USB接口600、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通信模组120形成的供电通路700的任意节点。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控制该供电通路700导通,以使得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可以为通信模组120供电;第一开关模块140也可以控制该供电通路700断开,以使得通信模组120不能得到移动终端10内部电池500的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连接于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之间,以直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第一开关模块14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接口131内的CC1/CC2引脚,以控制CC1/CC2引脚是否回地,从而间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口131用途USB接口600(具体原理可参见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当然,第一开关模块140也可以连接于供电通路700的其他节点,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通过设置一可以控制供电通路700导通与断开的第一开关模块140,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内部电池500是否为配件本体110上的通信模组120供电,从而可以在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10内部电池500不为其供电,可以降低通信模组120的耗电量。
其中,当电池500与的信号处理模块121通过USB接口600电连接、二者的电连接关系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时,请结合图7并请参考图8,图8为图7所示的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种电连接示意图。
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连接于第一接口131,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控制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导通,以使USB接口600处于输出模式,此时输出模式可以为USB接口600的主模式,输入模式为USB接口600的从模式。所谓USB接口600的输出模式是指移动终端10可以通过USB接口600向外供电;所谓USB接口600的输入模式是指外部充电器等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600向移动终端10充电。当第一开关模块140控制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导通时,移动终端10的电池500可以通过该USB接口600向外输出电量,并为配件本体110上的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模块140也可以控制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断开,以使USB接口600处于输入模式,此时,输入模式为USB接口600的主模式,输出模式为USB接口600的从模式,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可以停止向外输出电量,并可以等待外部充电器等设备向USB接口600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500与通信模组120的电连接关系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时,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接口131内CC1/CC2引脚的状态来控制USB接口600的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从而控制供电通路700的导通和断开。
如图8所示,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包括按键开关K0和下拉电阻R0。下拉电阻R0的电阻值可以是5100欧姆的电阻,下拉电阻R0可以与第一接口131连接,具体的,下拉电阻R0可以与第一接口131内的CC1或CC2引脚连接,按键开关K0一端与下拉电阻R0连接,按键开关K0的另一端接地。
当按键开关K0导通时,下拉电阻R0通过按键开关K0接地,此时,USB接口600根据USB协议识别为输出模式,USB接口600可以向外供电,USB接口600与第一接口131导通,供电通路700可以导通,电池500可以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当按键开关K0断开时,下拉电阻R0没有接地,此时,USB接口600根据USB协议识别为输入模式,USB接口600不会向外供电,USB接口600与第一接口131断开,供电通路700断开,电池500不会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当第一开关模块140通过控制第一接口131内CC1/CC2引脚的状态来控制USB接口600的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时,第一开关模块140可以为USB标准协议开关电路,只要符合USB标准协议的电连接件130内均会设置该开关电路,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直接将USB标准协议内的开关电路复用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开关模块140,从而终端配件100不需要额外设置第一开关模块140。
其中,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四种电连接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一种电路示意图。当通信模组120通过USB接口600连接于电路板400时,通信模组120占用了移动终端10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USB接口600,此时,终端配件100也可以设置USB协议接口,以扩展移动终端10的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
示例性的,电连接件130除了包括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外,还可以包括第三接口133。第三接口133可以与第一接口131电连接,第三接口133也可以与外接设备20(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充电器、适配器等设备)连接,以使的外接设备20可以与移动终端10电连接。
当外接设备20连接于第三接口133时,外接设备20通过该第三接口133、第一接口131、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与移动终端10电连接,此时外接设备20、第三接口133、第一接口131、USB接口600、电路板400和电池500可以形成充电通路800,外接设备20可以通过该充电通路800向移动终端10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接口133可以是USB协议接口,此时,外接设备20还可以通过该充电通路800与移动终端10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外接设备20与移动终端10的相互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连接件130包括同时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和第三接口133时,移动终端10既可以单独通过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实现向外供电;移动终端10也可以单独通过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实现充电;同时,移动终端10还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和第三接口133而实现移动终端10向外供电的同时而接收外接设备20的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电连接件130包括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和第三接口133,当第一接口131与第二接口132导通时,电连接件130可以通过USB接口600实现通信模组120与电池500的供电通路700;当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导通时,电连接件130可以通过USB接口600实现外接设备20与电池500的充电通路800;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既可以实现移动终端10为通信模组120供电,也可以实现外接设备20为移动终端10充电。
其中,为了增加终端配件100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请结合图9并请参考图11,图11为图9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二种电路示意图。终端配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50。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分别与电连接件130的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和第三接口13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导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此时,第二开关模块150也可以断开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的连接,以使得流经第一接口131的电流不会流经第二接口132,可以防止第二接口132的漏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导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此时,第二开关模块150也可以断开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的连接,以使得流经第一接口131的电流不会流经第三接口133,可以防止第三接口133的漏电。
由于第三接口133需要与外接设备20连接,第三接口133会存在与外界接触的部位,这使得第三接口133容易存在液体而发生漏电危险,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防止第三接口133的漏电危险,提高移动终端10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通过第二开关模块150来控制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和第三接口133的导通与断开,可以防止第二接口132或第三接口133的漏电,提高了终端配件100的安全性。
请结合图11并请参考图12,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种电连接示意图。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包括供电触发单元151和漏电保护单元152。
其中,供电触发单元151可以控制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的导通与断开。当电池500与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电连接关系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关系时,如图12所示,供电触发单元151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K1,第一电阻R1可以与第一接口131电连接,具体的,第一电阻R1可以与第一接口131内的CC1或CC2引脚连接,第一开关K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电阻R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可以接地。
当第一开关K1导通时,第一电阻R1可以过第一开关K1接地,此时,USB接口600根据USB协议识别为输出模式,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导通,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通过USB接口600向通信模组120的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当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开关K1没有接地,此时,USB接口600根据USB协议识别为输入模式,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断开,电路板400不会控制电池500通过USB接口600向外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供电触发单元151的第一电阻R1与第一接口131的CC1/CC2引脚连接,供电触发单元151的第一开关K1可以控制第一接口131的CC1/CC2引脚是否接地来控制USB接口600为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从而供电触发单元151可以控制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的导通和断开,进而可以控制供电通路700的导通与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供电触发单元151的第一电阻R1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下拉电阻R0,二者可以是相同的结构;同理,第一开关K1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按键开关K0,二者也可以是相同的结构。在此也不再详述。
其中,漏电保护单元152可以连接于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之间,漏电保护单元152可以在第一接口131与第二接口132导通时,控制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漏电保护单元152可以是各种可以形成开关电路的电子元器件的组合,这些电子元器件可以包括开关、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电感,漏电保护单元15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漏电保护单元152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
第一场效应管MOS-1包括第一极G1、第二极S1和第三极D1,第一极G1可以通过控制开关K2接地,第二极S1接地。第二场效应管MOS-2包括第四极G2、第五极S2和第六极D2,第四极G2与第三极D1连接,第二电阻R2连接于第四极G2与第五极S2之间,第三电阻R3连接于第五极S2与第一极G1之间,第六极D2与第一接口131连接。第三场效应管MOS-3包括第七极G3、第八极S3和第九极D3,第七极G3与第三极D1连接,第二电阻R2也连接于第七极G3与第八极S3之间,第九极D3与第三接口13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开关K2导通并接地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可以均断开。此时,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断开,第一接口131电流不会流至第三接口133,而防止第三接口133漏电。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开关K2断开未接地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可以均导通。此时,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导通,充电通路800可以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漏电保护单元152通过控制开关K2的导通与断开,可以实现防止第三接口133漏电以及形成充电通路800的目的。当然,实际产品中,也可以单独设置一充电通路触发电路来导通充电通路800,例如,在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之间额外设置一第三开关电路,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漏电保护单元152既可以防止第三接口133漏电而提高终端配件100的安全性,漏电保护单元152还可以导通充电通路800,实现为电池500充电,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单元152实现复用,可以简化电路结构。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可以是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MOS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第二极S1和第三极D1,可以是MOS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同理,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第四极G2、第五极S2和第六极D2,第三场效应管MOS-3的第七极G3、第八极S3和第九极D3,也可以是MOS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可以是两个类型相同的MOS管,例如都是P型的MOS管。第一场效应管MOS-1可以是与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类型相反的MOS管,例如为N型MOS管。此时,第一极G1、第四极G2和第七极G3可以是MOS管的栅极,第二极S1、第五极S2和第八极S3可以是MOS管的源级、第三极D1、第六极D2和第九极D3可以是MOS管的漏极。
当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也可以是N型的MOS管,而第一场效应管MOS-1可以是P型的MOS管。此时,上述第一至第九极可以适应性调整极性,在此不再详述。
以下以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是P型的MOS管,第一场效应管MOS-1是N型的MOS管,并结合图12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150的结构,下面将对第二开关模块150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当供电触发单元151的第一开关K1导通时(例如用户将第一开关K1的按键按下时),第一电阻R1通过第一开关K1接地,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检测到第一接口131的CC1/CC2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USB接口600识别为输出模式,供电触发单元151控制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的导通,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通过USB接口600向与第二接口132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当信号处理模块121接收到移动终端10提供的电源后,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启动并处于工作状态而进行无线通信。
当供电触发单元151的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电阻R1没有接地,此时,USB接口600根据USB协议识别为输入模式,电路板400不会控制USB接口600不会向外供电。从而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断开连接,供电通路700被断开。
当漏电保护单元152的控制开关K2导通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被控制开关K2导通并接地。由于第一场效应管MOS-1是N型的MOS管,基于N型MOS管的栅极与源级的电压差(VGS)大于零时导通、小于零时断开的规则,由于第一极G1接地电压为零,从而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VGS小于零,第一场效应管MOS-1断开。
并且,当漏电保护单元152的控制开关K2导通时,第三接口133插入的外接设备20或者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对外输出有电流时,由于MOS管内会设置一内部二极管,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或第三场效应管MOS-3内部的二极管会穿过MOS管本身而到达第二电阻R2。此时,通过第二电阻R2,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第五极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的第八极S3的电压被拉高。由于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是P型的MOS管,基于P型MOS管的栅极与源级的电压差(VGS)小于零时导通、大于零时断开的规则,由于第五极S2和第八极S3的电压较高,从而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的VGS大于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均断开。因此,当控制开关K2导通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均断开,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断开连接,充电通路800被断开,可以防止漏电危险。
当漏电保护单元152的控制开关K2断开时,第三接口133插入的外接设备20或者移动终端10USB接口600对外输出有电流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或第三场效应管MOS-3内部的二极管会穿过MOS管本身而到达第二电阻R2和/或第三电阻R3。此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的电压由第三电阻R3的电压决定,此时,第三电阻R3的电压为高电平,因此,第一极G1的电压被拉高,N型MOS管的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VGS大于零,第一场效应管MOS-1导通。
并且,当第一场效应管MOS-1导通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的栅极-第四极G2和第七极G3被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二极S1下拉到地,第四极G2和第七极G3接地。此时,P型MOS管的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的VGS小于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导通,此时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可以导通,充电通路800被导通。
基于上述说明,当第一开关K1和控制开关K2均导通时,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连接并可导通供电通路700,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不连接而可断开充电通路800。当第一开关K1和控制开关K2均断开时,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连接并可导通充电通路800,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不连接而可断开供电通路700。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可以防止漏电而提高终端配件100的安全性。
当然,上述第一开关K1和控制开关K2的导通与断开也可以存在其他的组合方式,例如,第一开关K1导通而控制开关K2断开,此时充电通路800和供电通路700均可以导通;再例如,第一开关K1断开而控制开关K2导通,此时充电通路800和供电通路700均可以断开。
其中,为了简化电路结构,请结合图11并请参考图13,图13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种电连接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开关K1和控制开关K2集成为一个开关。例如,第一开关K1既可以具有导通第一接口131与第二接口132的功能,第一开关K1也可以具有控制开关K2的功能,从而使得第一开关K1可以包括控制开关K2。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第一开关K1可以是双刀双掷开关。第一开关K1可以包括第一端a、第二端b、第三端c和第四端d。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别接地,第三端c与第一电阻R1连接,第四端d与第一极G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控制第一开关K1时,可以同时控制第三端c和第四端d,也即,当用户按压第一开关K1时,第三端c可以与第一端a连接、同时第四端d可以与第二端b连接;当用户松开第一开关K1时,第三端c可以与第一端a断开、同时第四端d可以与第二端b断开。
示例性的,当第一开关K1导通时,第一端a与第三端c连接,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导通;同时,第二端b与第四端d也会连接,第一极G1也接地,第一至第三场效应管断开,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断开。此时,供电通路700导通而充电通路800断开。
当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端a与第三端c断开,第一电阻R1不接地,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断开;同时,第二端b与第四端d也会断开,第一极G1不接地,第一至第三场效应管导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导通。此时,充电通路800导通而供电通路700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K1可以是实体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一开关K1实现对第一开关K1的控制。当然,第一开关K1也可以通过控制程序来控制,例如,用户点击显示屏200显示的第一开关K1的按钮图标而实现对第一开关K1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开关K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第一开关K1包括控制开关K2,通过控制第一开关K1的通断可以同时控制供电通路700和充电通路800的通断,既可以简化电路,又方便用户控制。
其中,请结合图11并请参考图14,图14为图11所示的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种电连接示意图。第二开关模块150还可以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与第三电阻R3形成并联,第四电阻R4可以与第三电阻R3一起对第一极G1进行分压。
当控制开关K2或图13所示的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三接口133插入的外接设备20或者移动终端10USB接口600对外输出有电流时,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或第三场效应管MOS-3内部的二极管会穿过MOS管本身而到达第二电阻R2和/或第三电阻R3。由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均与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连接,此时,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的电压由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分压决定。
由于MOS管的VGS大约在8V左右,而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的输出电压可以达到20V,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开关模块150,第四电阻R4可以与第三电阻R3共同分担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极G1的电压,第一极G1的电压不会过高而损坏第一场效应管MOS-1。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开关模块150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开关模块15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图14中,第一极G1与控制开关K2或第一开关K1的第四端d之间还可以串联一个第五电阻R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开关模块15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在此不再详述。
基于上述终端配件100的结构,当供电通路700导通后,移动终端10的电池500可以向通信模组120供电,通信模组120可以处于工作状态并可以与其他基站或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传输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模组120均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121与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电路板400和电池500电连接,以使电路板400控制电池500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图15为图1所示的终端配件的第五种电连接示意图。
通信模组12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电路123,电源管理电路123可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电连接,电源管理电路123也可以与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电路板400电连接,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向电源管理电路123供电,电源管理电路123可以为信号处理模块121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管理电路123可以直接与电池500电连接。电源管理电路123也可以通过USB接口600与电路板400电连接,从而间接与电池500电连接,此时,电池500、电路板400、USB接口600、电源管理电路123、信号处理模块121可以形成供电通路700。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管理电路123内部可以包括升压电路、分压电路、稳流电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等电路,以使得电源管理电路123可以将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池500传输的电流经过升压、分压、稳流、转换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后再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121,以保证信号处理模块121的用电安全。
其中,请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16,图16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以下以通信模组120为UWB模组120a、信号处理模块121包括超宽带模块1211、天线辐射体122包括第一辐射体1221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组120的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UWB模组120a可以包括超宽带模块1211和第一辐射体1221。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上,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与电池500连接,例如,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通过电连接件130、USB接口600、电路板400与电池500电连接。其中,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提供并处理UWB信号。
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上,第一辐射体1221也可以形成于配件本体110上,例如,第一辐射体1221可为配件本体110上的一个金属枝节。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与超宽带模块1211电连接,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接收超宽带模块1211传输的UWB信号,也可以向超宽带模块1211传输UWB信号,以使得第一辐射体1211和超宽带模块1221共同传输超宽带通信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将超宽带模块1211和第一辐射体1221均设置在配件本体110上,配件本体110具有较大的空间容纳超宽带模块1211和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实现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10的小型化。
请参考图17,图17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UWB模组120a除了包括超宽带模块1211和第一辐射体1221外,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辐射体,此时,UWB模组120a至少可以包括三个辐射体,三个及以上的辐射体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对象的位置,以实现三维测角。
如图17所示,UWB模组120a还包括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第二辐射体1222、第三辐射体1223可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上,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也可以形成于配件本体110上。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可以与超宽带模块1211电连接,以与超宽带模块1211传输UWB信号。
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关于第一轴线L1镜像设置,该第一轴线L1可以是水平轴线;第三辐射体1223和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关于第二轴线L2镜像设置,该第二轴线L2可以是竖直轴线。第二轴线L2和第一轴线L1可以相互垂直。
第一辐射体1221可以位于原点位置,第二辐射体1222可以位于竖直位置,第三辐射体1223可以位于水平位置,以使得第一辐射体1221、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可以形成XOY平面,并可以形成一X-O-Y坐标系,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三辐射体1223可以构成X轴,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二辐射体1222可以构成Y轴。当待测角度的物体发射一信号时,根据第一辐射体1221、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该待测角度物体距离第一辐射体1221、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的横纵坐标,从而实现对待测物体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可以采用双向飞行时间法(two way-time of flight,简称TW-TOF)和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简称TDOA)来实现定位。其中,TOF测距方式是利用信号在两个或多个辐射体之间飞行时间来测量节点间的距离。TDOA是通过检测信号到达两个或多个辐射体的时间差来实现测距定位,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通过第一辐射体1221、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来实现三维测角和测距。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请参考图18,图18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UWB模组120a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124,以通过第二开关124控制对第一辐射体1221、第二辐射体1222和第三辐射体1223的供电。
如图15所示,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与第一辐射体1221连接。第二开关124可以是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124的一端可与第一辐射体1221连接,第二开关12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辐射体1222或第三辐射体1223连接。第二开关124可以连通第一辐射体1221与第二辐射体1222,或者接通第一辐射体1221与第三辐射体1223。
当第二开关124连接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二辐射体1222时,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将移动终端10传输的电量同时传输至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二辐射体1222,从而同时为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二辐射体1222供电。
当第二开关124连接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三辐射体1223时,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将移动终端10传输的电量同时传输至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三辐射体1223,从而同时为第一辐射体1221和第三辐射体1223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第二开关124为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124可以同时导通两个辐射体,第二开关的控制更简单,电路设计也更简单。
其中,请参考图19和图20,图19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一种信号传输示意图,图20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第二种信号传输示意图。当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接收到基站或其他通信设备传输的无线信号(UWB信号)时,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可以将无线信号(UWB信号)传回至移动终端10的电路板400,以便于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根据该无线信号(UWB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实现通信、定位、寻物、方向控制识别等功能。
如图19所示,当供电通路700属于标准的USB通信协议通路时,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可以直接通过供电通路700向移动终端10的电路板400传输无线信号(UWB信号)。由于USB通信协议中规定UWB连接线可以包括四根线,两根负责传输数据的线,两根负责传输电量的线,因此,当电连接件130的第一接口131为UWB接头时,供电通路700可为标准的USB通信协议通路,此时,移动终端10的电路板400既可以通过USB接口600与第一接口131形成的供电通路700向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传输电量,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也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31与USB接口600形成的供电通路700向移动终端10的电路板400传输无线信号(UWB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UWB模组120a可以通过供电通路700充电,UWB模组120a也可以通过供电通路700传输数据,终端配件100无需额外设计数据传输通路,可以简化终端配件100的结构。
如图20所示,当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蓝牙模组900时,终端配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蓝牙模组160,终端配件100可以通过第二蓝牙模组160向移动终端10传输数据。
第二蓝牙模组160可以连接于配件本体110。第二蓝牙模组160可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将无线信号(UWB信号)传输至第二蓝牙模组160,第二蓝牙模组160可以将该无线信号(UWB信号)通过蓝牙技术传输至移动终端10的第一蓝牙模组900,从而实现通信模组120(UWB模组120a)与移动终端10电路板400的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蓝牙模组160可以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图未示)和蓝牙天线(图未示),蓝牙通信模块可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电连接,以使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将无线信号(UWB信号)传输至蓝牙通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130的第二接口132可以同时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和蓝牙通信模块电连接,以使得供电通路700可以同时为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和蓝牙通信模块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蓝牙通信模块也可以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电连接,蓝牙通信模块也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向其供电。例如,采用OTG技术实现蓝牙通信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的供电及数据传输功能,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电路板400与信号处理模块121(超宽带模块1211)的供电及数据传输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块120(UWB模组120a)传输无线信号(UWB信号)的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蜂窝天线传输等。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配件100及移动终端10,在配件本体110上设置第二蓝牙模组160,在移动终端10内部设置第一蓝牙模组900,一方面,移动终端10可以实现双蓝牙通信,两个蓝牙通信模组120均可以与其他蓝牙实现通讯连接,提高了移动终端10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蓝牙模组160与第一蓝牙模组900的通信,可以将UWB模组120a传输的UWB信号传输至电路板400,而实现终端配件100与电路板400的连接;又一方面,利用第二蓝牙模组160与第一蓝牙模组900的通信来实现终端配件100与电路板400的连接,可以不用占据供电通路700而不用占据移动终端10的USB接口600,从而移动终端10可以导通充电通路800而实现与外接设备20的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是以UWB模组120a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组120,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UWB模组120a都可以替换成通信模组120。例如,通信模组120可以包括通信模块和辐射体;再例如,通信模组120可以通过UWB接口和电连接件130形成的供电通路700向电路板400传输信号;又例如,通信模组120可以通过第二蓝牙模组160将信号传输至第一蓝牙模组900,而实现通信模组120与电路板400的连接。在此不再详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请参考图21,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流程图。
在101中,移动终端10开机/启动。
在102中,判断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是否导通。
在103中,如果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断开,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连接,充电通路800导通。
此时,第一接口131的CC1/CC2引脚接地,USB接当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断开,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均导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三接口133连接,此时移动终端10处于正常模式,电路板400、USB接口600、第一接口131、第三接口133形成充电通路800,移动终端10处于对外扩展连接状态,可以与外接设备20实现数据传输功能和充电功能。
在104a中,如果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导通,供电触发单元151导通,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导通,供电电路导通。
USB接口600识别为输出模式,USB接口600作为OTG模式,电路板400、USB接口600、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通信模组120形成的供电电路导通,移动终端10的电路板400可以控制电池500为通信模组120供电。
在104b中,如果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导通,漏电保护单元152的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和第三场效应管MOS-3均断开,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断开。
当第一接口131与第三接口133断开时,第一接口131的电流不会从第三接口133流出,可以防止第三接口133漏电。
在105中,通信模组120被供电后完成无线通信交互,并获取无线信号。
当通信模组120为超宽带模块1211时,超宽带模块1211可以与UWB基站、UWB设备完成UWB交互,并获取UWB信号。
在106中,通信模组120通过蓝牙传输或者OTG传输,将无线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10。
可以理解的是,蓝牙传输可以是前述的第二蓝牙模组160与第一蓝牙模组900的传输方式;OTG传输可以是指通信模组120通过供电通路700与电路板400传输的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107中,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本次的通信模组120与电路板400的通信。
在108中,如果需要,则继续保持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的导通。
在109中,如果不需要,控制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终端10接收到需要继续本次的通信模组120与电路板400的通信时,移动终端10可以提醒用户继续保持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的导通;或者移动终端10也可以直接控制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的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终端10接收到不需要继续本次的通信模组120与电路板400的通信时,移动终端10可以提醒用户断开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或者移动终端10可以直接断开第一开关K1(或者按键开关K0)。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池;所述终端配件包括:
配件本体;及
通信模组,包括电连接的天线辐射体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天线辐射体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配件本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共同传输无线信号;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所述终端配件还包括:
电连接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以使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电连接件、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和所述电池形成供电通路;所述终端配件还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通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供电通路导通,或者用于控制所述供电通路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
下拉电阻,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及
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下拉电阻连接,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当所述按键开关导通时,所述下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导通;当所述按键开关断开时,所述下拉电阻不接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接设备电连接,以使得所述外接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或者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
供电触发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接地;其中,
当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导通,所述电池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
漏电保护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所述漏电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单元包括:
第二电阻;
第三电阻;
第一场效应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三极,所述第一极通过控制开关接地,所述第二极接地;
第二场效应管,包括第四极、第五极和第六极,所述第四极与所述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四极与所述第五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极与所述第一极之间,所述第六极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包括第七极、第八极和第九极,所述第七极与所述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也连接于所述第七极与所述第八极之间,所述第九极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
当所述控制开关导通并接地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均断开,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均导通,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所述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一极连接;其中,
当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件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向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所述无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蓝牙模组,所述终端配件还包括:
第二蓝牙模组,设置于所述配件本体,所述第二蓝牙模组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蓝牙模组用于将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传输的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蓝牙模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组包括超宽带模块,所述超宽带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超宽带模块共同传输超宽带通信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组包括超宽带模块,所述超宽带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电连接的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关于第一轴线镜像设置,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三辐射体关于第二轴线镜像设置,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配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体或所述第三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或者用于接通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体。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电池,连接于所述中框;及
终端配件,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终端配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配件,所述电池为所述终端配件的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CN202110241888.8A 2021-03-04 2021-03-04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5036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888.8A CN115036675B (zh) 2021-03-04 2021-03-04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PCT/CN2021/143462 WO2022183833A1 (zh) 2021-03-04 2021-12-31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1888.8A CN115036675B (zh) 2021-03-04 2021-03-04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675A true CN115036675A (zh) 2022-09-09
CN115036675B CN115036675B (zh) 2023-03-21

Family

ID=8311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1888.8A Active CN115036675B (zh) 2021-03-04 2021-03-04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6675B (zh)
WO (1) WO2022183833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5421A1 (en) * 2010-05-06 2011-1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an integrated battery/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40342778A1 (en) * 2011-02-22 2014-11-20 Swiss Technical Electronic (Ste) Holding Ag Rechargeable battery for mobile, personal devices, such as mobile telephones, smartphones, pdas or e-readers
CN10657221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天线单元、终端及天线使用方法
US20170162929A1 (en) * 2014-07-21 2017-06-08 Maayan Goren Charging Cable
CN107017457A (zh) * 2016-01-11 2017-08-04 Lg 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9144386A (zh) * 2018-08-01 2019-01-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及终端配件
CN110518331A (zh) * 2018-05-22 2019-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200280152A1 (en) * 2018-01-30 2020-09-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tenna function by using usb connector
US20200328501A1 (en) * 2016-06-01 2020-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09604B1 (ko) * 2011-11-02 2018-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026187B2 (en) * 2012-09-01 2015-05-05 Morphi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essory for a mobile device
CN205566660U (zh) * 2016-02-23 2016-09-07 苏州新海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式远程传输的数据链设备
CN106330233A (zh) * 2016-08-16 2017-01-11 北京天狼讯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线通信终端
CN108183319B (zh) * 2018-01-08 2019-05-24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模组
KR20200131158A (ko) * 2018-04-09 2020-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8832262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007861U (zh) * 2019-06-05 2020-01-31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5421A1 (en) * 2010-05-06 2011-1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an integrated battery/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40342778A1 (en) * 2011-02-22 2014-11-20 Swiss Technical Electronic (Ste) Holding Ag Rechargeable battery for mobile, personal devices, such as mobile telephones, smartphones, pdas or e-readers
US20170162929A1 (en) * 2014-07-21 2017-06-08 Maayan Goren Charging Cable
CN107017457A (zh) * 2016-01-11 2017-08-04 Lg 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US20200328501A1 (en) * 2016-06-01 2020-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657221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天线单元、终端及天线使用方法
US20200280152A1 (en) * 2018-01-30 2020-09-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tenna function by using usb connector
CN110518331A (zh) * 2018-05-22 2019-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144386A (zh) * 2018-08-01 2019-01-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及终端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675B (zh) 2023-03-21
WO2022183833A1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96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tenna
CN109193123B (zh)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164881B (zh) 摄像头装饰件、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160005A1 (en) Mobile phone
US848377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power pack with multiple pairs of taps
EP4274049A1 (en) Charging conversion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US20240022282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module,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48228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2170499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电源控制系统
CN108493577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036675B (zh)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93575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2164189B (zh) 使用具有多对抽头的电源组的移动通信设备
EP3514981B1 (en) Antenna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tenna
WO2022127438A1 (zh) 射频模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US11990968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421136U (zh) 电子设备
CN214378862U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2062668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736416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5520B (zh) 终端配件及控制方法
CN210007729U (zh) 移动终端及显示设备
CN108493574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571326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210442U (zh) 无线通信模块、装置及其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