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3333A -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3333A
CN115033333A CN202210848275.5A CN202210848275A CN115033333A CN 115033333 A CN115033333 A CN 115033333A CN 202210848275 A CN202210848275 A CN 202210848275A CN 115033333 A CN115033333 A CN 115033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window
sub
window
floating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82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3333B (zh
Inventor
胡强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82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3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3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3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3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3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可以充分利用到让用户临时并行进行两个以上的任务,更好了利用了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分屏悬浮窗和第一悬浮窗;其中,第一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一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一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悬浮窗是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一种多任务交互方式。悬浮窗可以在终端设备已有的任务基础上,临时供用户处理另一个任务,或使得用户可以短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具体的,悬浮窗可以悬浮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桌面或者电子设备当前显示的应用界面上,用户则可以通过该悬浮窗使用相应的应用。
目前平板电脑或者折叠屏手机的展开状态最多可以展开两个悬浮窗。如果用户需要打开更多的悬浮窗,则会将屏幕无法显示的悬浮窗以悬浮球等可行的方式进行显示。可见,现有的悬浮窗方案中,无法充分利用到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而且切换悬浮窗的操作较为复杂,给用户的交互体验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当前悬浮窗显示方案无法充分利用到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分屏悬浮窗和第一悬浮窗;其中,第一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一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一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不改变现有平板电脑最多可以显示两个悬浮窗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将其中一个悬浮窗更改为分屏悬浮窗。在该分屏悬浮窗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子悬浮窗,每个子悬浮窗可以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另外,平板电脑还可以随时响应于用户对除分屏悬浮窗以外的正常悬浮窗的替换操作,用该正常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一个子悬浮窗,形成新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中,分屏悬浮窗可以同时多个子悬浮窗,而每个子悬浮窗又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悬浮窗,所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显示两个及以上的悬浮窗。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可以让用户临时并行进行两个以上的任务,更好了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大屏特性。
进一步的,因为在用户切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任一个悬浮窗时,可以使用替换操作快捷的将显示界面中独立的正常悬浮窗替换进分屏悬浮窗中。切换过程迅速快捷,交互体验更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前,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有第二悬浮窗和第一对象;其中,第二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第一对象为第三悬浮窗或者第三分屏悬浮窗;第三悬浮窗显示有第三应用的内容;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三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比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少一个;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二悬浮窗的第一融合操作,响应于第一融合操作,将第二悬浮窗与第一对象融合得到第一分屏悬浮窗;
其中,在第一对象为第三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第二子悬浮窗和第三子悬浮窗,第二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第三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三应用的内容;在第一对象为第三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包括有第三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以及第四子悬浮窗,第四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
基于上述方案,用户可以用简单的操作简单快捷的将多个悬浮窗融合形成分屏悬浮窗,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以悬浮窗的方式显示两个以上的应用的内容。这样一来,对于具备大屏的设备,便可以充分利用到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该电子设备临时处理多个任务(查看或处理应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会后续悬浮窗和子悬浮窗的快捷替换提供了前提,丰富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融合操作用于触发电子设备将第二悬浮窗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移动至第一对象中。
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使用简单的拖拽操作完成悬浮窗的融合。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第一拖拽操作,响应于第一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一悬浮窗;在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子悬浮窗中,则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其中,替换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子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
这样一来,电子设备便可以根据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时机的不同,准确的确定目的为悬浮窗替换的拖拽操作。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拖拽悬浮窗的位置的准确的确定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需要被第一悬浮窗需要替换子悬浮窗,顺利的完成悬浮窗的替换,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四分屏悬浮窗;其中,第四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和第五子悬浮窗,第五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
基于该技术方案,一方面,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实施替换操作失误实施为融合操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符合用户操作的悬浮窗融合的动作。这样也就使得用户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也有相应的交互反馈,不至于使用户的操作无效,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另一方面,在用户实施例正确融合操作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可以正确识别融合操作,顺利触发执行符合用户操作的动作,实现用户需要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响应于分屏退出操作,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和第二对象;其中,第六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显示有第六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悬浮窗;第五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分屏悬浮窗;第五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快捷的交互操作,将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转换为正常显示的悬浮窗,满足了用户对分屏悬浮窗的操作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响应于分屏退出操作,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第二拖拽操作,响应于第二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六子悬浮窗;在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二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则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其中,分屏退出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的拖拽操作。
基于该技术方案,电子设备便可以根据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时机的不同,准确的确定目的为子悬浮窗退出的拖拽操作。进而顺利的完成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退出,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分屏悬浮窗的最小化操作,响应于最小化操作,将第一分屏悬浮窗切换为悬浮球;悬浮球的尺寸小于第一分屏悬浮窗。
基于上述方案,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操作将分屏悬浮窗最小化,在暂时不需要使用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可以释放出被分屏悬浮窗占用的屏幕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对悬浮球的打开操作,响应于打开操作,将悬浮球切换为第一分屏悬浮窗。
基于上述方案,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操作将悬浮球还原为分屏悬浮窗最小化,在需要使用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可以将悬浮球转换为分屏悬浮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其中,该计算机可以是前述的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球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浮窗功能控件的展示场景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5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上融合形成分屏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不同排布结构的形成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接收第一融合操作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接收第一融合操作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不同排布结构的形成场景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电脑显示四分屏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替换及融合场景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界面的形成场景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拖拽悬浮窗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替换子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悬浮窗退出分屏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悬浮窗退出分屏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悬浮窗退出分屏悬浮窗的场景示意图三;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悬浮窗最小化的场景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给用户提供一种多应用使用功能,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均具备有悬浮窗功能。悬浮窗是一种悬浮于其他应用上层的可移动窗口,悬浮窗中可以显示在诸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任一应用的内容。电子设备通过悬浮窗可提供一种多任务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侧边栏点击应用图标的方式,触发手机显示相应应用的悬浮窗。
示例性的,以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如图1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在平板电脑的桌面100上实施例第一操作。示例性的,该第一操作可以如图1中(a)所示的以屏幕右侧边缘为起点向左滑动操作。当然,该第一操作还可以是以屏幕右侧边缘为起点向右滑动操作等任意可行的操作。响应于该第一操作,平板电脑可以在桌面100中显示如图1中(b)所示的侧边栏101。其中,侧边栏101中可以存在多个应用的图标。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侧边栏中显示的应用可以是用户最近使用的应用,还可以是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还可以是用户设置的应用,还可以是手机中默认配置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侧边栏中具体显示哪些应用的图标不做特殊限定。
之后,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侧边栏101中应用A的图标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可以显示如图1中(c)所示的悬浮窗102。同时平板电脑不再显示侧边栏101。悬浮窗102中可以显示应用A的内容。示例性的,应用A可以为计算器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中(c)所示,悬浮窗102中还可以包括多个控件,如最大化控件103、最小化控件104、关闭控件105、标题栏控件106,平板电脑可以通过这些控件向用户提供对悬浮窗102进行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的功能。
平板电脑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最大化控件103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最大化该悬浮窗102,即全屏显示应用A的内容。平板电脑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关闭控件105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关闭悬浮窗102,即不再显示悬浮窗102。平板电脑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标题栏控件106的拖拽操作,移动悬浮窗102。
平板电脑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最小化控件104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最小化该悬浮窗102得到如图2所示的悬浮球107。如图2所示,悬浮球107的尺寸可以远小于悬浮窗102。为了方便用户知晓悬浮球107对应的应用,悬浮球107上可以显示应用A的图标。之后,平板电脑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悬浮球的触发操作,显示该悬浮窗102。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悬浮窗102的控件还可以是平板电脑在接收到用户对悬浮窗中的某个功能控件后显示的,例如标题栏控件。示例性的,结合图1,参照图3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标题栏控件106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则如图3中(b)所示,则可以在标题栏控件106所处位置的一定范围内显示最大化控件103、最小化控件104和关闭控件105等控件。进而用户可以通过对这些控件的触发操作,使平板电脑实现针对悬浮窗的相应功能。
当然,实际中,悬浮窗102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行控件,或者上述控件的功能可以通过用户向电子设备输入手势、语音指令等方式实现,上述表述仅为示例,不作为对悬浮窗的具体限制。
在平板电脑显示如图1中(c)所示的应用A对应的悬浮窗102之后,如果用户还需要使用应用B对应的悬浮窗,则可以依次实施打开平板电脑的侧边栏并点击侧边栏中应用B的应用图标的一系列相关操作(如先实施第一操作再实施对应用B的图标的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响应于相关操作,显示如图4中(a)所示的界面401。该界面401中则可以包括有悬浮窗102和悬浮窗402。其中悬浮窗402用于显示应用B的内容。示例性的,应用B 可以为信息应用。
再之后,如果用户还需要使用应用C对应的悬浮窗,则可以依次实施打开平板电脑的侧边栏并点击侧边栏中应用B的应用图标的一系列相关操作。此时,因为平板电脑已经显示了两个悬浮窗了,已经不能同时显示更多的悬浮窗了。基于此,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一系列相关操作,可以用应用C对应的悬浮窗替换应用A对应的悬浮窗,并将应用A对应的悬浮窗最小化为悬浮球,进而显示如图4中(b)所示的界面403。该界面403中包括有悬浮窗404、悬浮窗402和悬浮球405。其中,悬浮窗404则用于显示应用C的内容。示例性的,这里应用C可以为微信®。悬浮球405中可以显示有应用A的图标。
当然,这里也可以用应用C对应的悬浮窗替换应用B对应的悬浮窗,将应用B对应的悬浮窗最小化为悬浮球。此时参照图4中(c)所示,平板电脑显示的界面406中则可以包括有悬浮窗404、悬浮窗102和悬浮球407。其中,悬浮球407则可以显示有应用B的图标。
之后,用户如果再次需要打开新应用对应的悬浮窗,则每次产生新的悬浮窗则会替换平板电脑当前显示的悬浮窗中的任一个。被替换掉的悬浮窗则可以形成一个悬浮球。当然,为了避免显示多个悬浮球占用太多屏幕,在多个悬浮窗最小化的情况下,除了平板电脑正常显示的悬浮窗以外,平板电脑可以仅显示一个悬浮球。该悬浮球可以显示有最新最小化的悬浮图窗对应的应用的图标,也可以显示其对应的任一悬浮窗相关应用的图标,还可以显示其他任意可行的图标,例如平板电脑本身品牌的图标等。平板电脑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悬浮球的触发,显示包括缩小化的多个悬浮窗的弹窗。平板电脑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弹窗中任一悬浮窗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用该悬浮窗替换平板电脑当前显示的某个悬浮窗。具体替换哪个悬浮窗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再之后,如果用户需要查看某个最小化的目标悬浮窗时,则可以对相应的悬浮球或者触发悬浮窗后显示的弹窗中相应的悬浮窗实施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则响应于该触发操作,用该目标悬浮窗替换当前显示的某个悬浮窗。示例性的,以多个悬浮窗缩小化形成一个悬浮球为例,参照图5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球501的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响应于该触发操作,显示如图5中(b)所述的弹窗502。该弹窗502中则包括有悬浮窗503和悬浮窗504。其中,悬浮窗503可以显示有应用A的内容,悬浮窗504可以显示有应用B的内容。示例性的,应用A可以为计算器应用,应用B可以为信息应用。悬浮窗503和悬浮窗504的尺寸小于正常显示的悬浮窗,例如可以是正常悬浮窗的1/4。
之后,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弹窗502中悬浮窗503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用悬浮窗503替换当前正常显示的悬浮窗505,并将悬浮窗505最小化,进而显示如图5中(c)所示的界面507。当然,也可以用悬浮窗503替换当前正常显示的悬浮窗506,并将悬浮窗506最小化。其中,悬浮窗505用于显示应用C的内容,悬浮窗506用于显示应用D的内容。示例性的,应用C可以为日历应用,应用D可以为图库应用。该界面507中可以包括悬浮窗503、悬浮窗506和悬浮球501。
可以看出,现有的悬浮窗方案中,对于平板电脑、折叠屏手机等具备有大屏特性的电子设备而言,用户最多仅能临时并行进行两个任务(即对两个悬浮窗进行操作),没有很好的利用到电子设备的大屏特征。对于某些用户需要对两个以上的悬浮窗进行临时处理的场景而言,例如利用监控软件查看两个以上监控区域的视频等,现有技术则无法满足用户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在该方法中,在不改变现有电子设备最多可以显示两个悬浮窗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将其中一个悬浮窗更改为分屏悬浮窗。在该分屏悬浮窗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子悬浮窗,每个子悬浮窗可以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另外,电子设备还可以随时响应于用户对除分屏悬浮窗以外的正常悬浮窗的替换操作,用该正常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一个子悬浮窗,形成新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中,分屏悬浮窗可以同时多个子悬浮窗,而每个子悬浮窗又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悬浮窗,所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显示更多的悬浮窗。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可以让用户临时并行进行两个以上的任务,更好了利用了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进一步的,因为在用户切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任一个悬浮窗时,可以使用替换操作快捷的将显示界面中独立的正常悬浮窗替换进分屏悬浮窗中。切换过程迅速快捷,交互体验更好。
本申请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多个显示屏或者大屏幕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以电子设备是平板电脑为例。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6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一个或多个显示屏193,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4,以及摄像头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和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NVM)。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由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可执行程序(例如机器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可执行程序和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可以提前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用于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存储有电子设备在单镜拍摄或多镜拍摄等模式下拍摄的图片文件或录制的视频文件等。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3,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3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3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193所处的位置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作用于悬浮窗的拖拽操作以及相应的抬手动作,便将拖拽操作的信息实时传输至处理器110,由处理器110分析该拖拽操作对应执行的功能,例如移动悬浮窗、融合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将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退出分屏悬浮窗等。同时,处理器110还会根据执行的功能的不同,生成不同的动效,以提高用户观感。
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3。压力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3,电子设备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悬浮窗的标题栏控件时,执行显示悬浮窗功能控件的执行。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悬浮窗的标题栏控件时,执行开始移动悬浮窗的指令。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3,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分享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3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3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3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本申请中,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显示屏193,则该显示屏193为大屏幕,例如该大屏幕为平板电脑的屏幕或者更大的屏幕。
当然,可以理解的,上述图6所示仅仅为电子设备的形态为手机时的示例性说明。若电子设备是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PC,PDA,可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其他设备形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可以包括比图6中所示更少的结构,也可以包括比图6中所示更多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功能的实现除了硬件支持外,还需要软件架构的配合。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7所示,以电子设备使用的系统为Android®系统为例,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和系统库、内核层,以及硬件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Android系统举例来说明,在其他操作系统中(例如鸿蒙®系统,IOS®系统等),只要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功能和本申请的实施例类似也能实现本申请的方案。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7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悬浮窗,视频、图库,邮件,音乐,信息、地图,即时通讯应用等应用程序。当然,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其他应用程序包,例如视频,蓝牙,日历,购物应用、聊天应用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悬浮窗是指:在其他应用或桌面的上层悬浮显示一窗口,在该窗口中显示一应用的内容,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多任务运行。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可以包括活动管理器、窗口管理器 ,视图系统 ,资源管理器 ,通知管理器,音频服务(Camera Service)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 ,媒体库(Media Libraries),OpenGL ES,SGL等。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OpenGL ES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SGL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Camera)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硬件层可以包括显示器、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其中,传感器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
基于上述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以下以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进行介绍。
参照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S801-S805:
S801、平板电脑显示目标界面,目标界面中包括有待融合悬浮窗和第一对象。
其中,待融合悬浮窗显示有第一目标应用的内容,第一对象为目标悬浮窗或者目标分屏悬浮窗。目标悬浮窗显示有第二目标应用的内容,目标分屏悬浮窗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目标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这里的目标界面可以理解为本申请中的第三界面,待融合悬浮窗可以理解为本申请中的第二悬浮窗,目标悬浮窗可以理解为第三悬浮窗,目标分屏悬浮窗可以理解为第三分屏悬浮窗,第一目标应用可以理解为第二应用,第二目标应用可以理解为第三应用,目标分屏悬浮窗可以理解为第三分屏悬浮窗。
具体的,目标界面可以是桌面,也可以是任意应用的全屏显示界面,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目标界面为桌面为例,在第一对象为目标悬浮窗的情况下,待融合悬浮窗和目标悬浮窗是平板电脑响应于先后两次打开悬浮窗的预设操作显示的。
示例性的,以第一目标应用为信息应用,第二目标应用为计算器应用为例,参照图9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在桌面901上实施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的相关解释可以参照前述图1的相关表述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平板电脑响应于该第一操作,在桌面901中显示如图9中(b)所示的侧边栏902。其中,侧边栏902中可以包括有多个应用的图标。例如,信息应用的图标903,计算器应用的图标904,日历应用的图标905,图库应用的图标906等。
之后,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侧边栏902中图标903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可以显示如图9中(c)所示的悬浮窗A。该悬浮窗A中可以显示信息应用的内容。同时,平板电脑不再显示侧边栏902。这里,第一次的预设操作即为第一操作和对图标902的触发操作的组合。
再之后,平板电脑可以再次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并再次显示侧边栏902。然后,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侧边栏902中计算器应用的图标904的触发操作,并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在如图9中(c)所示界面的基础上,显示如图9中(d)所示的悬浮窗B。悬浮窗B中可以显示计算器应用的内容。这里,第二次的预设操作即为第一操作和对图标904的触发操作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悬浮窗A和悬浮窗B中的一个为待融合悬浮窗,另一个则为目标悬浮窗。
在本申请中,目标分屏悬浮窗是平板电脑在显示了两个单独的悬浮窗的基础上,响应于用户的融合操作生成的。示例性的,以平板电脑显示两个单独的悬浮窗的场景为如图9中(d)所示的场景为例。参照图10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窗A的拖拽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悬浮窗A的拖拽操作具体可以是对悬浮窗A的标题栏控件1001长按(即按住一定时间)后向某个方向滑动或拖动。当然,实际中该拖拽操作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具体操作。另外,为了使交互过程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和观感,在悬浮窗的拖拽过程中,可以伴随任意可行的拖拽动效,例如所有悬浮窗显示的内容均变为纯白直至拖拽完成。后续所有拖拽操作同理。在本申请中,以安卓系统为例,悬浮窗或者后续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拖拽动作及相关动效具体可以由startDragAndDrop()接口实现。
响应于该拖拽操作,平板电脑在显示界面中移动悬浮窗A。之后,若平板电脑在检测到该拖拽操作对应的抬手动作时,悬浮窗A的预设区域1002中的部分区域(例如预设区域中50%的区域)处于悬浮窗B中(即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处于悬浮窗B的显示区域中),则将悬浮窗A与悬浮窗B进行融合,形成如图10中(b)所示的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示例性的,这里预设区域1002可以为标题栏控件1001所处的区域。后续实施例中提到的预设区域同理。另外,为了使交互过程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和观感,在悬浮窗的融合过程中,可以伴随任意可行的融合动效,例如所有悬浮窗显示的内容均变为纯白,同时被拖拽移动的悬浮窗的大小逐渐缩小,未被拖拽移动的悬浮窗则逐渐增大并在被拖拽移动的悬浮窗解除到未被拖拽移动的悬浮窗时,划分为两个区域以容纳两个悬浮窗。当然,实际中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融合动效。后续类似的融合过程同理。
其中,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包括有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子悬浮窗1003由悬浮窗A转化形成,子悬浮窗1003显示悬浮窗A的显示内容,即信息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004由悬浮窗B转化形成,子悬浮窗1004显示悬浮窗B的显示内容,即计算器应用的内容。这里,前述提到的融合操作则具体为触发平板电脑将悬浮窗B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移动至悬浮窗A中的拖拽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以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不同子悬浮窗显示的不同应用的内容为例。实际中,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不同子悬浮窗还可以显示相同应用的内容,例如,参照图10中(c)所示,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的不同子悬浮窗可以显示备忘录应用中的不同笔记。不同子悬浮窗还可以显示相同应用的内容的目标分屏悬浮窗的生成过程和图10中(b)所示的目标分屏悬浮窗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由两个悬浮窗融合形成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称为二分屏悬浮窗)的尺寸,会大于单个悬浮窗的尺寸。具体多大则根据实际屏幕大小以及设计需求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该分屏悬浮窗中的两个子悬浮窗的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用户的相关操作进行调整,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后续类似内容同理。
在由两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中的两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可以如图10中(b)所示的上下排布,也可以是如图10中(d)所示的左右排布。具体如何排布可以是根据平板电脑设计需求而定的,也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融合操作而定。例如,参照图11中(a)所示,当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拖拽操作,将悬浮窗A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从悬浮窗B的左侧进入悬浮窗B中时,最终形成的目标分屏悬浮装中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为上下排布。参照图11中(b)所示,当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拖拽操作,将悬浮窗A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从悬浮窗B的右侧进入悬浮窗B中时,最终形成的目标分屏悬浮装中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为左右排布。当然,实际中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实现方式,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后续类似内容同理。
以目标界面为桌面为例,在第一对象为如图10中(b)所示的目标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待融合悬浮窗可以是目标分屏悬浮窗形成后,平板电脑相应用户打开某个应用对应的悬浮窗的预设操作显示的。
示例性的,以第一目标应用为日历应用为例,参照图12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在桌面1201上实施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的相关解释可以参照前述图1的相关表述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平板电脑响应于该第一操作,在桌面1201中显示如图12中(b)所示的侧边栏1202。其中,侧边栏1202中可以包括有多个应用的图标。例如,信息应用的图标1203,计算器应用的图标1204,日历应用的图标1205,图库应用的图标1206等。当然,为了体现某些应用对应的悬浮窗(或者子悬浮窗)已存在,则这类应用的图标和未存在对应悬浮窗的应用的图标可以存在区别,例如颜色深浅不同。例如,参照图12中(b)所示,因为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存在有信息应用对应的子悬浮窗1003和计算器应用对应的子悬浮窗1004,所以图标1203和图标1204的颜色要比其他图标的颜色更浅。
其中,对于某些仅可以进行单任务的应用(例如计算器)的而言,若已存在相应的悬浮窗(或者子悬浮窗),其侧边栏中的相应图标颜色变浅后,平板电脑将无法再响应用户对该图标的触发操作,产生独立的悬浮窗。而对于某些可以进行多个不同任务的应用(例如备忘录),若已存在相应的悬浮窗(或者子悬浮窗),其侧边栏中的相应图标颜色虽然也已变浅,但平板电脑仍然可以响应用户对该图标的触发操作,产生独立的悬浮窗。
之后,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侧边栏1202中图标1205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可以在显示如图12中(b)所述的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的基础上,显示如图12中(c)所示的悬浮窗C。该悬浮窗C中可以显示日历应用的内容。同时,平板电脑不再显示侧边栏1202。这里,预设操作即为第一操作和对图标1205的触发操作的组合。这种情况下,悬浮窗C即为待融合悬浮窗。
S802、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待融合悬浮窗的第一融合操作。
结合前述S801后相关示例的表述,这里第一融合操作具体可以为用于触发平板电脑将待融合悬浮窗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对象中的操作。
在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以S801中的目标界面为图9中(d)所示的界面为例,参照图13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窗A(或者悬浮窗B)的拖拽操作,并响应于该拖拽操作开始移动悬浮窗A(或者悬浮窗B)。之后,若平板电脑在检测到该拖拽操作对应的抬手动作时,悬浮窗A(或者悬浮窗B)的预设区域1301中的部分区域(例如预设区域中50%的区域)处于悬浮窗B(或者悬浮窗A)中,则将整个拖拽动作确定该第一融合操作。示例性的,这里预设区域1301可以为悬浮窗A的标题栏控件1302所处的区域。
这种场景下,第一融合操作具体为终端为将悬浮窗A(或者悬浮窗B)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移动至悬浮窗B(或者悬浮窗A)中的拖拽操作。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以S801所示的目标界面为图12中(c)所示的界面为例,参照图14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窗C的拖拽操作,并响应于该拖拽操作开始移动悬浮窗C。之后,若平板电脑在检测到该拖拽操作对应的抬手动作时,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1401中的部分区域(例如预设区域中50%的区域)处于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则将整个拖拽动作确定该第一融合操作。示例性的,这里预设区域1401可以为悬浮窗C的标题栏控件1402所处的区域。
这种情况下,第一融合操作具体为终端为将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移动至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当然,在这种场景中,第一融合操作也可以是将目标分屏悬浮窗移动至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进入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具体实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将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移动至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两者区别仅在于被拖拽移动的主体不同。
S803、平板电脑响应于该第一融合操作,将待融合悬浮窗与第一对象融合得到第一分屏悬浮窗。
其中,在第一对象为目标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第二子悬浮窗和第三子悬浮窗,第二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一目标应用的内容,第三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二目标应用的内容。在第一对象为目标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包括有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以及第四子悬浮窗,第四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一目标应用的内容。
在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以S801中的目标界面为图9中(d)所示的界面为例,参照图13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待融合悬浮窗-悬浮窗A(或者悬浮窗B)的第一融合操作。第一融合操作的相关解释可以参照S802后针对图13中(a)的相关表述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响应于该第一融合操作,平板电脑可以将悬浮窗A与目标悬浮窗-悬浮窗B进行融合,形成如图13中(b)所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303。第一分屏悬浮窗1303中包括有第二子悬浮窗1304和第三子悬浮窗1305。第二子悬浮窗1304可以由悬浮窗A转换形成,故其显示有悬浮窗A的显示内容,即信息应用的内容。第三子悬浮窗1305可以由悬浮窗B转换形成,故其显示有悬浮窗B的显示内容,即计算器应用的内容。当然,第二子悬浮窗1304也可以由悬浮窗B转换形成并显示计算器应用的内,第三子悬浮窗1304则可以由悬浮窗A转换形成并显示信息应用的内容。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以S801所述的目标界面为图12中(c)所示的界面为例,参照图14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待融合悬浮窗-悬浮窗C的第一融合操作。第一融合操作的相关解释可以参照S802后针对图14中(a)的相关表述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响应于该第一融合操作,平板电脑可以将悬浮窗C与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进行融合,形成如图14中(b)所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中包括有目标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即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以及第四子悬浮窗1404。第四子悬浮窗1404可以由悬浮窗C转换形成,故其显示有悬浮窗C的显示内容,即日历应用的内容。在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中,悬浮窗C占了左边的一半区域,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则平分了另一半区域。
在本申请中,由三个悬浮窗(例如悬浮窗C和包括两个子悬浮窗的目标分屏悬浮窗)融合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例如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的尺寸,会大于由两个悬浮窗融合形成的分屏悬浮窗的尺寸。具体多大则根据实际屏幕大小以及设计需求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该分屏悬浮窗中,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放置有一个子悬浮窗。该分屏悬浮窗中每个子悬浮窗所占的区域大小(具体指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用户的相关操作(例如对某个子悬浮窗的缩小或放大)进行调整,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后续类似内容同理。
在本申请中,由三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中的三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可以如图14中(b)所示,分屏悬浮窗平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右边的区域再等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最终分成三个区域中每个区域放置一个子悬浮窗。
由三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称为三分屏悬浮窗)中的三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还可以是如图14中(c)所示将分屏悬浮窗平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边的区域再平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即最终分为三个区域,之后在每个区域放置一个子悬浮窗。
由三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中的三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具体如何排布可以是根据设计需求而定的,也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融合操作而定。例如,以目标分屏悬浮窗为图10中(b)所示的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为例,参照图15中(a)所示,当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拖拽操作,将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从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的左侧进入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则最终形成的第一分屏悬浮窗如图14中(b)所示,由悬浮窗C形成的子悬浮窗占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左半部分区域,原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的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则以上下排布的方式平分了第一分屏悬浮窗的右半部分区域。参照图15中(b)所示,当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拖拽操作,将悬浮窗C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从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的右侧进入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则最终形成的第一分屏悬浮装则如图14中(c)所示,由悬浮窗C形成的子悬浮窗占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中右半部分区域,原目标分屏悬浮窗1002中的子悬浮窗1003和子悬浮窗1004则以上下排布的方式平分了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的左半部分区域。当然,实际中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实现方式,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后续类似内容同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分屏悬浮窗可以由多个悬浮窗融合形成,但是由于其中文字或图片等资源的大小是不会变化太大的。所以,为了使得用户可以清楚不费力的看到所有悬浮窗(包括正常的悬浮窗和子悬浮窗)中的内容,分屏悬浮窗可以容纳的子悬浮窗的数量是存在一定上限的,该上限可以为预设阈值。示例性的,预设阈值可以为4。
基于此,平板电脑只有在目标分屏悬浮窗中存在的子悬浮窗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平板电脑才可以响应于用户实施的第一融合操作,将待融合悬浮窗与目标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一分屏悬浮窗。在第一对象为目标分屏悬浮窗,且目标分屏悬浮窗中存在的子悬浮窗的数量到达预设阈值时,平板电脑是无法响应于用户实施的第一融合操作,将待融合悬浮窗与目标分屏悬浮窗融合的。此时,平板电脑会将用户实施的第一融合操作视为普通的移动操作,会根据第一融合操作的运动轨迹对待融合悬浮窗进行相应移动。
示例性的,以目标界面为桌面,待融合悬浮窗显示微信应用的内容,预设阈值为4,目标分屏悬浮窗中包括4个子悬浮窗,4个子悬浮窗分别显示信息应用的内容、计算器应用的内容、日历应用的内容和图库应用的内容为例,平板电脑显示的目标界面可以如图16中(a)所示。该目标界面1601中包括待融合悬浮窗-悬浮窗D和目标分屏悬浮窗1602。其中,悬浮窗D中显示有微信应用的内容。目标分屏悬浮窗1602中包括子悬浮窗1603、子悬浮窗1604、子悬浮窗1605和子悬浮窗1606。其中,子悬浮窗1603、子悬浮窗1604、子悬浮窗1605和子悬浮窗1605平分了目标分屏悬浮窗1602的显示区域。子悬浮窗1603显示有信息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604显示有计算器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605显示有日历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606显示有图库应用的内容。目标分屏悬浮窗1602是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实施的融合操作,由一个悬浮窗和一个包括有三个子悬浮窗的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的。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图14的相关表述中第一分屏悬浮窗的形成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6中(a)所示,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窗D的第一融合操作。第一融合操作的相关解释可以参照S802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响应于该第一融合操作,平板电脑会将悬浮窗D进行移动。悬浮窗D移动完成后,参照图16中(b)所示,悬浮窗D的预设区域的1607的部分区域(例如预设区域中50%的区域)处于目标悬浮窗1602中。示例性的,这里预设区域1607可以为悬浮窗D的标题栏控件1608所处的区域。
在本申请中,由四个悬浮窗融合形成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称为四分屏悬浮窗)的尺寸,可以与由三个悬浮窗融合形成的分屏悬浮窗的尺寸相同。在该分屏悬浮窗中,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放置有一个子悬浮窗。该分屏悬浮窗中每个子悬浮窗所占的区域大小(具体指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用户的相关操作(例如对某个子悬浮窗的缩小或放大)进行调整,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后续类似内容同理。
在本申请中,由四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中的四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可以如图16中(a)所示,分屏悬浮窗中等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则放置一个子悬浮窗。由四个悬浮窗形成的分屏悬浮窗中的四个子悬浮窗的排布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具体如何排布可以是根据设计需求而定的,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例如调整子悬浮窗的大小的操作)调整。
S801-S803实施完成后,便可以将多个悬浮窗融合形成分屏悬浮窗,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以悬浮窗的方式显示两个以上的应用的内容。这样一来,对于具备大屏的设备,便可以充分利用到电子设备的大屏特性,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该电子设备临时处理多个任务(查看或处理应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会后续悬浮窗和子悬浮窗的快捷替换提供了前提,丰富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S804、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预设操作,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分屏悬浮窗和第一悬浮窗。
其中,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有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一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第一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
具体的,第一预设操作可以为打开第一应用对应的悬浮窗。例如,第一预设操作可以是打开侧边栏的操作以及点击侧边栏中第一应用对应的图标的操作。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打开悬浮窗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以第一界面为桌面,第一应用为微信应用,第一分屏悬浮窗为图14中(b)所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403为例,第一界面可以如图17中(a)所示。其中,第一界面1701中包括第一悬浮窗1702和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中包括有子悬浮窗1704、子悬浮窗1705和子悬浮窗1706。其中,子悬浮窗1704显示有信息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705显示有计算器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706显示有日历应用的内容。
S805、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显示第二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替换操作的目的在于触发平板电脑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而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将第一悬浮窗拖拽(或者)移动值第一子悬浮窗的所处区域中,从而触发平板电脑完成替换。但是,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的表述可知,在用户实施拖拽操作时,如果用户实施抬手动作时,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平板电脑则会将该拖拽操作视为融合操作。之后,平板电脑则会将第一悬浮窗和第一分屏悬浮窗进行融合。
基于此,为了区分替换操作和融合操作的不同,替换操作具体可以为触发平板电脑将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这种情况下,替换操作具体可以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值第一子悬浮窗中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结合图8,参照图18所示,S805具体可以包括S8051和S8052:
S8051、平板电脑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第一拖拽操作,响应于第一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一悬浮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里的第一拖拽操作仅指能够拖动第一悬浮窗进行移动的拖拽操作,这里不对该第一拖拽操作对应的终点进行限制。也就是说,这里第一拖拽操作并不限定用户实施对应抬手动作的时机。
S8052、在平板电脑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子悬浮窗中,则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显示第二界面。
中,第一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二界面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
示例性的,以第一界面为图17中(a)所示的第一界面1701为例,S8051和S8052的具体实现如下:
参照图17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第一悬浮窗1702的第一拖拽操作。具体的,该第一拖拽操作可以为长按第一悬浮窗1702的标题栏控件1703后拖动或滑动。响应于该第一拖拽操作,参照图17中(b)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将第一悬浮窗1702在第一界面中朝着第一拖拽操作的运动方向移动。之后,参照图17中(c)所示,若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实施的第一拖拽操作结束时,即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的抬手动作时,第一悬浮窗1702的预设区域1707进入到了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中的任意子悬浮窗(例如子悬浮窗1706)中。此时,可以将在第一悬浮窗1702的预设区域1707进入到了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中的任意子悬浮窗这一时机用户实施了抬手动作的第一拖拽操作视为替换操作。示例性的,预设区域1707可以为标题栏控件1708所处的区域。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用户实施替换操作后,有可能是不需要再查看或使用将第一子悬浮窗对应的应用了,所以此时平板电脑在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后,可以不在屏幕中显示第一子悬浮窗显示的任何内容。此时,在图17中(c)所示的场景之后,平板电脑则可以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即子悬浮窗1706)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后显示的第二界面如图19中(a)所示。其中,第二界面1901显示有平板电脑的桌面。第二界面1901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1902和悬浮球X。第二分屏悬浮窗1902中包括子悬浮窗1704、子悬浮窗1705和子悬浮窗1903。子悬浮窗1903由第一悬浮窗1703转换得到,其中显示有微信应用的内容。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后续用户可以及时再次临时使用第一子悬浮窗对应的应用。平板电脑在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后,可以将第一子悬浮窗转换为正常的悬浮窗并最小化形成悬浮球。此时,参照图19中(a)所示,第二界面1901中还可以包括有悬浮球X。悬浮球X则可以显示有信息应用的图标。悬浮球X还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显示悬浮窗X,悬浮窗X中可以显示有日历应用的内容。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用户实施替换操作后,还有可能是需要长时间处理或查看第一子悬浮窗对应的应用,所以此时平板电脑在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后,可以全屏显示第一子悬浮窗显示的应用的内容。此时,平板电脑响应于该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即子悬浮窗1706)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后显示的第二界面如图19中(b)所示。其中,第二界面1707显示有日历应用的内容。第二界面1901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1902。第二分屏悬浮窗1902中包括子悬浮窗1704、子悬浮窗1705和子悬浮窗1903。子悬浮窗1903由第一悬浮窗1703转换得到,其中显示有微信应用的内容。这样一来,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实施的替换,在使用某个应用的悬浮窗切换了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后,可以使用户在对悬浮窗临时使用结束后,及时的对第一子悬浮窗对应的应用进行长时间处理或查看,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实际中平板电脑用某个悬浮窗替换某个子悬浮窗后,该子悬浮窗显示的应用的内容具体是隐藏不显示还是全屏显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者用户设置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特定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9中(c)所示,若用户实施了替换操作对应的抬手动作后,第一悬浮窗1702的预设区域中的一部分1904处于子悬浮窗1704中,另一部分1905则处于子悬浮窗1706中。此时,平板电脑则可以根据比较一部分1904和另一部分1905的大小,将其中更大的一部分所处的子悬浮窗确定为第一悬浮窗1702要替换的子悬浮窗。若1904和1905一样大,则将该替换操作视为一般的拖拽操作,仅移动第一悬浮窗即可。
实际中,在如图19中(c)所示的场景类似的场景中,平板电脑具体如何确定要替换的子悬浮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上述仅为示例,不对此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替换过程带给用户更好的交互体验,在使用悬浮窗替换子悬浮窗的过程中,可以伴随任意可行的替换特效,例如所有悬浮窗显示的内容均变为纯白直至替换完成。
另外,在本申请中,悬浮窗在融合、替换或者变为全屏显示的过程中,其在平板电脑内部的实现逻辑中可以存在相应的参数,例如窗口模式。示例性的,正常显示的悬浮窗的窗口模式可以为悬浮窗模式,子悬浮窗的窗口模式可以为分屏悬浮窗子类型,全屏显示的悬浮窗或者全屏显示的子悬浮窗的窗口模式可以为全屏模式。当然,实际中也可以是以其他任意可行的参数来指示悬浮窗、子悬浮窗、全屏显示的悬浮窗和全屏显示的子悬浮窗。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S8051和S8052对应的技术方案,平板电脑便可以根据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时机的不同,准确的确定用户实施的拖拽操作是进行悬浮窗的融合还是进行子悬浮窗的替换。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拖拽悬浮窗的位置的准确的确定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需要被第一悬浮窗需要替换子悬浮窗,顺利的完成悬浮窗的替换,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实施第一拖拽操作结束时的抬手动作有可能过早,导致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仅有部分区域进入了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中,此时平板电脑会将该第一拖拽操作视为融合操作。或者用户实施第一拖拽操作的目的便是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进行融合,这种情况下,结合图18,参照图20所示,S8051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1和S2:
S1、在平板电脑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将第一拖拽操作确定为第二融合操作。
S2、平板电脑响应于融合操作,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四分屏悬浮窗。
其中,第四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和第五子悬浮窗,第五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
示例性的,以S8051执行后,平板电脑的显示界面如为图17中(b)所示的界面为例,S1和S2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参照图17中(d)所示,若平板电脑用户实施的第一拖拽操作结束时,即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的抬手动作时,第一悬浮窗1702的预设区域1704的部分区域进入到了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中,则平板电脑将该第一拖拽操作确定为该第二融合操作。之后,平板电脑响应于该融合操作,将第一悬浮窗1702与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融合得到第四分屏悬浮窗1709,显示如图17中(e)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包括有第四分屏悬浮窗1709。第四分屏悬浮窗1707中则包括有子悬浮窗1704、子悬浮窗1705、子悬浮窗1706和第五子悬浮窗1710。第五子悬浮窗1710由第一悬浮窗1702转换而成,其中显示有微信应用的内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分屏悬浮窗可以由多个悬浮窗融合形成,但是由于其中文字或图片等资源的大小是不会变化太大的。所以,为了使得用户可以清楚不费力的看到所有悬浮窗(包括正常的悬浮窗和子悬浮窗)中的内容,分屏悬浮窗可以容纳的子悬浮窗的数量是存在一定上限的,该上限可以为预设阈值。示例性的,预设阈值可以为4。
基于此,平板电脑只有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存在的子悬浮窗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平板电脑才可以响应于用户实施的第二融合操作,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存在的子悬浮窗的数量等于预设阈值时,平板电脑是无法响应于用户实施的第二融合操作,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的。此时,平板电脑会将用户实施的第二融合操作视为普通的移动操作,会根据第二融合操作的运动轨迹对第一悬浮窗进行相应移动。
基于S1和S2对应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平板电脑可以在用户实施替换操作失误实施为融合操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符合用户操作的悬浮窗融合的动作。这样也就使得用户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也有相应的交互反馈,不至于使用户的操作无效,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另一方面,在用户实施例正确融合操作的情况下,平板电脑则可以正确识别融合操作,顺利触发执行符合用户操作的动作,实现用户需要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此外,该方案相比于现有悬浮窗方案而言,可以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以悬浮窗的方式显示两个以上应用对应的内容,使得用户可以短时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合理的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大屏特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表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拖拽某个悬浮窗(这里以悬浮窗new为例)向分屏悬浮窗移动的过程中,参照图21所示,平板电脑的处理流程如下:
1、响应于用户对悬浮窗new的拖拽操作,开始移动悬浮窗new。这里具体可以是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对悬浮窗new的标题栏控件的拖拽操作,开始移动悬浮窗new。
2、在移动悬浮窗new的过程中,实时检测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是否已经部分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这里预设区域可以是悬浮窗new的标题栏控件所在的区域。
3、在未检测到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部分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的情况下,继续移动悬浮窗new。
4、在检测到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部分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的情况下,判断用户是否实施例抬手动作。
5、在确定用户实施了抬手动作的情况下,则将悬浮窗new与分屏悬浮窗融合形成新的分屏悬浮窗。其中,需要5执行的前提是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
6、在确定用户未实施抬手动作的情况下,继续移动悬浮窗new。
7、实时检测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是否已经全部进入到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中。
在检测到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未全部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的情况下,执行4。
8、在检测到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已全部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low中的情况下,判断用户是否实施例抬手动作。
若用户未实施抬手动作,则继续移动悬浮窗并执行8。
9、若确定悬浮窗new的预设区域已全部进入到了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low中,且用户实施例抬手动作,则用悬浮窗new替换子悬浮窗low,形成新的分屏悬浮窗。
上述1-9流程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比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参照图22所示,以对悬浮窗的拖拽操作为长按悬浮窗的标题栏控件后移动或滑动,分屏悬浮窗中包括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四个子悬浮窗,悬浮窗为悬浮窗5,分屏悬浮窗和悬浮窗5所处的界面为背景视图为例,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的具体技术逻辑如下:
首先,平板电脑在接收到用户长按悬浮窗5的标题栏控件的操作时,会首先触发产生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背景视图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以及进入背景视图事件。其中,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监听拖拽操作事件分别可以为:子悬浮窗1#ACTION_DRAG_STARTED、子悬浮窗2#ACTION_DRAG_STARTED、子悬浮窗3#ACTION_DRAG_STARTED和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STARTED。背景视图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STARTED。此时,平板电脑开始监听悬浮窗5与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子悬浮窗4和背景视图的位置关系。进入背景视图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ENTERED,该事件则用于指示悬浮窗5进入了背景视图所处的区域。
之后,平板电脑接收到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时,可以响应于该滑动操作在背景视图中移动悬浮窗5,并触发背景视图的位置移动事件。背景视图的位置移动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LOCATION。此时,平板电脑可以监听悬浮窗5在背景视图中的实时位置。
之后,在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将悬浮窗5移动至刚好进入子悬浮窗4中时,触发背景视图退出事件和子悬浮窗4进入事件。背景视图退出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EXITED,该事件用于指示悬浮窗5退出了背景视图所在区域。子悬浮窗4进入事件可以为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ENTERED,用于指示悬浮窗5进入了子悬浮窗4所在的区域。此时,平板电脑还可以产生相应的替换动效,例如将悬浮窗5透明化,子悬浮窗4进行缩小等任意可行动效。
然后,在平板电脑继续响应于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在子悬浮窗4中移动悬浮窗5的情况下,触发子悬浮窗4的位置移动事件。子悬浮窗4的位置移动事件可以为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LOCATION。此时,平板电脑可以监听悬浮窗5在子悬浮窗4中的实时位置。
之后,若在悬浮窗5的标题栏控件所在的区域进入子悬浮窗4所处的区域的情况下,用户实施抬手动作,结束拖拽操作。则平板电脑依次触发子悬浮窗4替换事件、四个子悬浮窗(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和背景视图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其中,悬浮窗5替换事件可以为子悬浮窗4#ACTION_DROP,该事件可以触发平板电脑实施悬浮窗5替换子悬浮窗4的操作,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则分别为子悬浮窗1#ACTION_DRAG_ENDED、子悬浮窗2#ACTION_DRAG_ENDED、子悬浮窗3#ACTION_DRAG_ENDED和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ENDED,这四个事件则用于指示不再监听悬浮窗5与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子悬浮窗4的位置关系。背景视图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ENDED,该事件则用于指示不再监听悬浮窗5与背景视图的位置关系。至此,整个悬浮窗替换子悬浮窗的技术逻辑结束。
当然,在上述流程中,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数量也可以是其他可行值,例如2个或3个等。此时,在上述流程中,子悬浮窗对应的事件则会相应改变。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现有平板电脑最多可以显示两个悬浮窗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将其中一个悬浮窗更改为分屏悬浮窗。在该分屏悬浮窗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子悬浮窗,每个子悬浮窗可以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另外,平板电脑还可以随时响应于用户对除分屏悬浮窗以外的正常悬浮窗的替换操作,用该正常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一个子悬浮窗,形成新的分屏悬浮窗。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中,分屏悬浮窗可以同时多个子悬浮窗,而每个子悬浮窗又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悬浮窗,所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显示两个及以上的悬浮窗。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高的技术方案可以让用户临时并行进行两个以上的任务,更好了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大屏特性。
进一步的,因为在用户切换分屏悬浮窗中的任一个悬浮窗时,可以使用替换操作快捷的将显示界面中独立的正常悬浮窗替换进分屏悬浮窗中。切换过程迅速快捷,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除了需要用悬浮窗替换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以外,可能还会将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还原为正常显示的悬浮窗使用。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可行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目标子悬浮窗实施的退出操作,将分屏悬浮窗中的目标子悬浮窗退出该分屏悬浮窗,还原为正常显示的悬浮窗。示例性的,以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分屏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目标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中的子悬浮窗为例,结合图8,参照图23所示,S80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806:
S806、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响应于分屏退出操作,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和第二对象。
其中,第六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显示有第六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因为分屏退出操作的目的在于将第六子悬浮窗退出第一分屏悬浮窗,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第六子悬浮窗拖拽出第一分屏悬浮窗。所以,在本申请中,分屏退出操作可以是用于触发平板电脑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滑出的拖拽操作。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用户不需要拖动第六子悬浮窗完全滑出第一分屏悬浮窗所在的区域,降低用户的操作复杂度,提高用户体验。这里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滑出可以是指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理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示例性的,预设区域可以是第六子悬浮窗的标题栏控件所在的区域。
基于此,S806中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这一部分具体可以包括:平板电脑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第二拖拽操作,响应于第二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六子悬浮窗;在平板电脑监听到第二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则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其中,分屏退出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的拖拽操作。
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实施对应第二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时,第六子悬浮窗预设区域仅部分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则平板电脑会将该第六子悬浮窗再次弹回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其中,“弹回”可以是任意可行的第六子悬浮窗自动返回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相应位置的动效。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分屏悬浮窗;第五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
示例性的,以第一界面为图17中(a)所示的第一界面,第一分屏悬浮窗为图17中(a)所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第六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中的子悬浮窗1704为例,参照图24中(a)所示,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子悬浮窗1704的第二拖拽操作。具体的,该第二拖拽操作可以为长按子悬浮窗1704的标题栏控件2401后拖动或滑动。响应于该第二拖拽操作,参照图24中(b)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将子悬浮窗1704在第一界面中朝着第二拖拽操作的运动方向移动。
之后,参照图24中(c)所示,若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实施的第一拖拽操作结束时,即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的抬手动作时,子悬浮窗1704的预设区域2402完全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所处的区域之外。则平板电脑将该第二拖拽操作确定为分屏退出操作。示例性的,预设区域2402可以为标题栏控件2401所处的区域。
再然后,平板电脑响应于该分屏退出操作,会将子悬浮窗1704退出该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即将子悬浮窗1704转换为独立的悬浮窗,以显示如图24中(d)所示的第四界面2403。在该第四界面2403中可以包括有悬浮窗2404和第五分屏悬浮窗2405。悬浮窗2404由子悬浮窗1704转换得到,故其显示有子悬浮窗1704显示的内容,即信息应用的内容。第五分屏悬浮窗2405则包括有子悬浮窗1705和子悬浮窗1706,子悬浮窗1705显示有计算器应用的内容,子悬浮窗1706显示有日历应用的内容。
另外,因为平板电脑只能同时显示两个悬浮窗(或者一个悬浮窗和一个分屏悬浮窗),所以在平板电脑将子悬浮窗1704转换为独立的悬浮窗显示时,需要隐藏原有的第一悬浮窗1702。此时,为了方便后续用户可以再次打开第一悬浮窗1702,参照图24中(d)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将第一悬浮窗1702最小化为悬浮球2406。悬浮球2406中可以显示有第一悬浮窗1702对应的应用的图标,即微信应用的图标。之后,如果用户需要再次打开第一悬浮窗1702,则可以对悬浮球2406实施相应的触发操作,进而使得平板电脑响应于该触发操作,显示第一悬浮窗1702。
当然,如果第一界面中本身不存在第一悬浮窗,仅存在第一分屏悬浮窗,则不存在生成上述悬浮球的相关过程。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悬浮窗;第五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示例性的,以第一界面为桌面,第一应用为日历应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子悬浮窗,且分别显示计算器应用和信息应用的内容为例,参照图25中(a)所示,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第一分屏悬浮窗2501中的子悬浮窗2502的第二拖拽操作。其中,子悬浮窗2502显示有计算器应用的内容。该第二拖拽操作可以为长按子悬浮窗2502的标题栏控件2503后拖动或滑动。响应于该第二拖拽操作,参照图25中(b)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将子悬浮窗2502在第一界面中朝着第二拖拽操作的运动方向移动。
之后,参照图25中(c)所示,若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实施的第二拖拽操作结束时,即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的抬手动作时,子悬浮窗2502的预设区域2504完全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2501所处的区域之外。则平板电脑将该第二拖拽操作确定为分屏退出操作。示例性的,预设区域2504可以为标题栏控件2503所处的区域。
再然后,平板电脑响应于该分屏退出操作,会将子悬浮窗2502退出该第一分屏悬浮窗2501,即将子悬浮窗2502转换为独立的悬浮窗,以显示如图25中(d)所示的第四界面2505。在该第四界面2505中可以包括有悬浮窗2506和第五悬浮窗2507。悬浮窗2506由子悬浮窗2502转换得到,故其显示有子悬浮窗2502显示的内容,即信息应用的内容。
另外,因为平板电脑只能同时显示两个悬浮窗(或者一个悬浮窗和一个分屏悬浮窗),所以在平板电脑将子悬浮窗2502转换为独立的悬浮窗显示时,需要隐藏原有的第一悬浮窗2508。此时,为了方便后续用户可以再次打开第一悬浮窗2508,参照图25中(d)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将第一悬浮窗2508最小化为悬浮球2509。悬浮球2509中可以显示有第一悬浮窗2508对应的应用的图标,即日历应用的图标。之后,如果用户需要再次打开第一悬浮窗2508,则可以对悬浮球2509实施相应的触发操作,进而使得平板电脑响应于该触发操作,显示第一悬浮窗2508。
当然,如果第一界面中本身不存在第一悬浮窗,仅存在第一分屏悬浮窗,则不存在生成上述悬浮球的相关过程。
当然, 上述S807对应的分屏悬浮窗中某个子悬浮窗退出变为正常悬浮窗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在任意分屏悬浮窗上,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中,参照图26所示,以对悬浮窗的拖拽操作为长按悬浮窗的标题栏控件后移动或滑动,分屏悬浮窗中包括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四个子悬浮窗,分屏悬浮窗所处的界面为背景视图为例,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退出具体技术逻辑如下:
首先,平板电脑在接收到用户长按子悬浮窗4的标题栏控件的操作时,会首先触发产生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背景视图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以及进入背景视图事件。其中,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监听拖拽操作事件分别可以为:子悬浮窗1#ACTION_DRAG_STARTED、子悬浮窗2#ACTION_DRAG_STARTED、子悬浮窗3#ACTION_DRAG_STARTED和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STARTED。背景视图的开始监听拖拽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 ACTION_DRAG_STARTED。在这四个事件中,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具体指分屏悬浮窗中相应的区域。此时,平板电脑开始监听子悬浮窗4与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子悬浮窗4对应的区域和背景视图的位置关系。进入背景视图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 ACTION_DRAG_ENTERED,该事件则用于指示悬浮窗5进入了背景视图所处的区域。
之后,平板电脑接收到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时,可以响应于该滑动操作在背景视图中移动子悬浮窗4,并触发子悬浮窗4进入事件和子悬浮窗4的位置移动事件。子悬浮窗4进入事件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 ENTERED,用于指示子悬浮窗4是需要退出的子悬浮窗。子悬浮窗4的位置移动事件可以为子悬浮窗4# ACTION_DRAG_LOCATION,用于指示平板电脑开始监听子悬浮窗4的实时位置。
之后,在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将子悬浮窗4移动至其预设区域(例如标题栏控件所处区域)完全处于分屏悬浮窗以外时,触发子悬浮窗4退出事件和背景视图进入事件。子悬浮窗4退出事件可以为子悬浮窗4# ACTION_DRAG_EXITED,该事件用于指示子悬浮窗4退出了分屏悬浮窗。背景视图进入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ENTERED,该事件用于指示子悬浮窗4进入了背景视图中。
之后,在平板电脑响应于用户实施的滑动操作,将子悬浮窗4在背景视图中继续移动的情况下,触发背景视图的位置移动事件。背景视图的位置移动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LOCATION。此时,平板电脑可以监听子悬浮窗4在背景视图中的实时位置。
之后,若平板电脑监听到用户实施了抬手动作结束了拖拽操作。则平板电脑依次触发背景视图下降事件、分屏悬浮窗中四个子悬浮窗的所处区域(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的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和背景视图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其中,子背景视图下降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 ACTION_DROP,该事件可以触发平板电脑实施子悬浮窗4转变为背景视图上的正常悬浮窗,并调整分屏悬浮窗的形态,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分屏悬浮窗中四个子悬浮窗的所处区域的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则可以分别为子悬浮窗1#ACTION_DRAG_ENDED、子悬浮窗2#ACTION_DRAG_ ENDED、子悬浮窗3#ACTION_DRAG_ ENDED和子悬浮窗4#ACTION_DRAG_ ENDED,这四个事件则用于指示不再监听子悬浮窗4与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子悬浮窗4在分屏悬浮窗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在这四个事件中,子悬浮窗1、子悬浮窗2、子悬浮窗3和子悬浮窗4具体指分屏悬浮窗中相应的区域。背景视图监听拖拽结束事件可以为背景视图#ACTION_DRAG_ ENDED,该事件则用于指示不再监听子悬浮窗4与背景视图的位置关系。至此,整个悬浮窗退出某个浮窗的技术逻辑结束。
基于上述S806对应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快捷的交互操作,将分屏悬浮窗中的某个子悬浮窗转换为正常显示的悬浮窗,满足了用户对分屏悬浮窗的操作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操作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形成分屏悬浮窗后,可能会需要将整个分屏悬浮窗最小化。之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通过相关操作触发电子设备再次显示分屏悬浮窗再显示。基于此,本申请提供悬浮窗显示方法中,结合8,参照图27所示,S80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807-S808:
S807、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第一分屏悬浮窗的最小化操作,响应于该最小化操作,将第一分屏悬浮窗切换为悬浮球。
其中,悬浮球的尺寸小于第一分屏悬浮窗。
示例性的,以第一界面为图17中所示的第一界面,第一分屏悬浮窗为图17中(a)所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为例,参照图28中(a)所示,平板电脑可以接收用户对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的最小化控件2801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平板电脑可以将第一分屏悬浮窗最小化,显示如图28中(b)所示的悬浮球2802。悬浮球2802中可以显示有任意可行的标识,例如可以循环的显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各个子悬浮窗对应的应用,还可以显示有平板电脑本身厂商的标识(例如荣耀honor)。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使用简单的操作,使平板电脑将分屏悬浮窗最小化,在暂时不需要使用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可以释放出被分屏悬浮窗占用的屏幕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该场景中,对第一分屏悬浮窗的最小化控件的触发操作即为上述最小化操作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际中最小化操作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操作,例如语音指令、手势操作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808、平板电脑接收用户对该悬浮球的打开操作,响应于该打开操作,将该悬浮球切换为第一分屏悬浮窗。
示例性的,参照图28中(b)所示,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悬浮球2802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参照图28中(c)所示,平板电脑可以再次显示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另外,为了使得用户更好的查看第一分屏悬浮窗,参照图28中(c)所示,再次显示的第一分屏悬浮窗1703可以位于屏幕正中央。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操作将悬浮球还原为分屏悬浮窗最小化,在需要使用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可以将悬浮球转换为分屏悬浮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该场景中,对悬浮球的触发操作即为打开操作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际中,根据不同平板电脑对悬浮球的设计差异,打开操作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2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块2901和处理模块2902。
其中,显示模块2901被配置为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分屏悬浮窗和第一悬浮窗;其中,第一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一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处理模块2902被配置为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控制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一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
可选的,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一界面之前,显示模块2901还配配置为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有第二悬浮窗和第一对象;其中,第二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第一对象为第三悬浮窗或者第三分屏悬浮窗;第三悬浮窗显示有第三应用的内容;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第三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比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少一个。显示模块2901还被配置为接收对第二悬浮窗的第一融合操作。处理模块2902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第一融合操作,将第二悬浮窗与第一对象融合得到第一分屏悬浮窗;其中,在第一对象为第三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第二子悬浮窗和第三子悬浮窗,第二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第三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三应用的内容;在第一对象为第三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包括有第三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以及第四子悬浮窗,第四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
可选的,第一融合操作用于触发电子设备将第二悬浮窗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移动至第一对象中。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模块2902具体被配置为:处理模块2902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对第一悬浮窗的第一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一悬浮窗;在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子悬浮窗中,则用第一悬浮窗替换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其中,替换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子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模块2902还被配置为:在监听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将第一悬浮窗与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四分屏悬浮窗;其中,第四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和第五子悬浮窗,第五子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
可选的,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显示模块2901还被配置为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处理模块2902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分屏退出操作,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控制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和第二对象;其中,第六子悬浮窗为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显示有第六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悬浮窗;第五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在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子悬浮窗的情况下,第二对象为第五分屏悬浮窗;第五分屏悬浮窗包括有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模块2902具体被配置为: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对第六子悬浮窗的第二拖拽操作,在第一界面中移动第六子悬浮窗;在监听到第二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则将第六子悬浮窗从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控制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四界面。其中,分屏退出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将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的拖拽操作。
可选的,显示模块2901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显示模块2901还被配置为接收对第一分屏悬浮窗的最小化操作。处理模块2902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最小化操作,将第一分屏悬浮窗切换为悬浮球;悬浮球的尺寸小于第一分屏悬浮窗。
进一步可选的,显示模块2901还被配置为接收对悬浮球的打开操作。处理模块2902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显示模块2901接收的打开操作,将悬浮球切换为第一分屏悬浮窗。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照片优化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照片优化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分屏悬浮窗和第一悬浮窗;其中,所述第一悬浮窗显示有第一应用的内容;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所述替换操作,用所述第一悬浮窗替换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并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子悬浮窗为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二分屏悬浮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有第二悬浮窗和第一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悬浮窗显示有第二应用的内容,所述第一对象为第三悬浮窗或者第三分屏悬浮窗;所述第三悬浮窗显示有第三应用的内容;所述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包括至少两个子悬浮窗,所述第三分屏悬浮窗中不同的子悬浮窗显示有相同或不同应用的内容,所述第三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比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子悬浮窗的数量少一个;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第一融合操作,响应于所述第一融合操作,将所述第二悬浮窗与所述第一对象融合得到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
其中,在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三悬浮窗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第二子悬浮窗和第三子悬浮窗,所述第二子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所述第三子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三应用的内容;在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三分屏悬浮窗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包括有所述第三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以及第四子悬浮窗,所述第四子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二应用的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悬浮窗的预设区域中的部分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对象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第一悬浮窗的替换操作,响应于所述替换操作,用所述第一悬浮窗替换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第一子悬浮窗得到第二分屏悬浮窗,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一悬浮窗的第一拖拽操作,响应于所述第一拖拽操作,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移动所述第一悬浮窗;
在所述电子设备监听到所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子悬浮窗中,则用所述第一悬浮窗替换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所述第一子悬浮窗得到所述第二分屏悬浮窗;
其中,所述替换操作为: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子悬浮窗中的拖拽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监听到所述第一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的部分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则将所述第一悬浮窗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融合得到第四分屏悬浮窗;其中,所述第四分屏悬浮窗包括有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所有子悬浮窗和第五子悬浮窗,所述第五子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一应用的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响应于所述分屏退出操作,将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和第二对象;
其中,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为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的子悬浮窗,所述第四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六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在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子悬浮窗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对象为第五悬浮窗;所述第五悬浮窗显示有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显示的内容;
在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子悬浮窗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对象为第五分屏悬浮窗;所述第五分屏悬浮窗包括有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除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以外的子悬浮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第六子悬浮窗的分屏退出操作,响应于所述分屏退出操作,将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第六子悬浮窗的第二拖拽操作,响应于所述第二拖拽操作,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移动所述第六子悬浮窗;
在所述电子设备监听到所述第二拖拽操作的抬手动作的情况下,若所述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则将所述第六子悬浮窗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中退出,并显示第四界面;其中,所述分屏退出操作为: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六子悬浮窗的预设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之外的拖拽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的最小化操作,响应于所述最小化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切换为悬浮球;所述悬浮球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悬浮球的打开操作,响应于打开操作,将所述悬浮球切换为所述第一分屏悬浮窗。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浮窗显示方法。
CN202210848275.5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33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275.5A CN11503333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275.5A CN11503333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3333A true CN115033333A (zh) 2022-09-09
CN115033333B CN115033333B (zh) 2022-12-16

Family

ID=8312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8275.5A Active CN11503333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33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6570A (zh) * 2022-12-06 2023-06-06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展示浮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1702A1 (en) * 2005-08-25 2007-03-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oating merge selection viewer
US20140053092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Electronic control and display unit
CN104793874A (zh) * 2014-01-20 2015-07-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154338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操作调整终端窗口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7060A (zh) * 2013-12-13 2015-1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98396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悬浮窗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681583A (zh) * 2016-12-02 2017-05-1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叠窗口中显示内容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678826A (zh) * 2017-10-19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108114A (zh) * 2017-12-19 2018-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缩略图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329590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nd displaying application
CN109062479A (zh) * 2018-07-09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375890A (zh) * 2018-09-17 2019-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和多屏电子设备
CN110582027A (zh) * 2019-08-22 2019-12-17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上显示消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40546A (zh) * 2019-12-20 2020-06-0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2148160A (zh) * 2020-08-28 2020-12-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浮窗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1571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浮窗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47867A (zh) * 2021-09-22 2022-02-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64170A (zh) * 2021-10-18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悬浮窗口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57547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327666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416227A (zh) * 2021-11-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10176A (zh) * 2021-08-03 2022-05-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桌面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529691A (zh) * 2020-11-04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1702A1 (en) * 2005-08-25 2007-03-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oating merge selection viewer
US20140053092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Electronic control and display unit
CN105027060A (zh) * 2013-12-13 2015-1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93874A (zh) * 2014-01-20 2015-07-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154338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操作调整终端窗口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1583A (zh) * 2016-12-02 2017-05-1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叠窗口中显示内容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6598396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悬浮窗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80329590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nd displaying application
CN107678826A (zh) * 2017-10-19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108114A (zh) * 2017-12-19 2018-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缩略图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62479A (zh) * 2018-07-09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375890A (zh) * 2018-09-17 2019-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和多屏电子设备
CN110582027A (zh) * 2019-08-22 2019-12-17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上显示消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40546A (zh) * 2019-12-20 2020-06-0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2148160A (zh) * 2020-08-28 2020-12-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浮窗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57547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181571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浮窗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27666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29691A (zh) * 2020-11-04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10176A (zh) * 2021-08-03 2022-05-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桌面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47867A (zh) * 2021-09-22 2022-02-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64170A (zh) * 2021-10-18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悬浮窗口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16227A (zh) * 2021-11-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季茗轩; 杨旌; 杨碧; 湛维明; 王莹: "基于安卓系统的车载智能终端的建立与应用", 《数字技术与应用》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6570A (zh) * 2022-12-06 2023-06-06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展示浮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226570B (zh) * 2022-12-06 2024-05-10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展示浮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3333B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0728B2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content
CN111966252A (zh)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797145B2 (en) Split-screen display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775313B (zh) 分屏操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269527B (zh)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083282B (zh) 基于信息展示页面的人机交互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3805745B (zh)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16227A (zh) 窗口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39115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Multiple Display Devices
US10474324B2 (en) Uninterruptable overlay on a display
CN113805743A (zh) 切换显示窗口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033333B (zh)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86072B (zh) 键盘显示方法、折叠屏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46545A (zh) 图文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700461A (zh) 投屏场景下的跨设备手写输入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KR20100093888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463080B1 (ko)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콘텐트 표시방법
CN114461312A (zh) 切换应用及应用中任务的方法、电子设备
CN115016714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2037A1 (zh) 未读消息通知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62453A1 (zh) 一种异常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687549A (zh) 基于按键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
CN116048373B (zh) 悬浮球控件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236649A9 (zh) 开关控件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62941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기능 실행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