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1648A -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1648A
CN115031648A CN202210397981.2A CN202210397981A CN115031648A CN 115031648 A CN115031648 A CN 115031648A CN 202210397981 A CN202210397981 A CN 202210397981A CN 115031648 A CN115031648 A CN 115031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axis direction
deformation
arc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79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欠伟
陈世海
袁玮皓
蒋岩
洪冲
张弛
周东荣
朱小东
李炎龙
魏良孟
黄志红
高定全
杨正
张冲
袁一翔
蔡荔
金强强
陆伦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lvage Co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lvage Co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lvage Co,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lvage Co
Priority to CN2022103979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16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16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G01B11/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using photoelastic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光纤,将三根光纤固定于弧形梁的表面并沿弧形梁的轴线方向延伸;建立XYZ坐标系,该XYZ坐标轴是沿弧形梁的轴线变化的运动坐标系,且Z轴沿弧形梁的轴线的切线方向延伸;以弧形梁的一端为原点建立静态的UVW坐标系;利用光纤测得弧形梁对应每个微段处的应变,进而根据应变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水下大型弧形构件的变形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检测点较为密集能够适用于大型的弧形构件,且这种方式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不易受到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Description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下打捞作业过程中需要将弧形梁钻入水底,在施工的过程中弧形梁往往需要承受较为复杂的应力,因此需要对弧形梁的受力及变形量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变形检测方法是在构件上安装应变片和位移计,但这两种方式只能对构件的易疲劳和易损伤位置进行检测,即只能实现单点检测,并不适用于大型且呈弧形的弧形梁,且弧形梁要钻入水底,应变片和位移计在水下存活率较低,容易受到水流、涂层和杂物的干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解决了水下大型弧形构件的变形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检测点较为密集能够适用于大型的弧形构件,且这种方式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不易受到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光纤,将三根光纤固定于弧形梁的表面并沿弧形梁的轴线方向延伸;
建立XYZ坐标系,该XYZ坐标轴是沿弧形梁的轴线变化的运动坐标系,且Z轴沿弧形梁的轴线的切线方向延伸,X轴和Y轴分别沿与Z轴相垂直的两个中性轴的方向延伸;
以弧形梁的一端为原点建立静态的UVW坐标系,且U轴、V轴和W轴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弧形梁一端的X轴、Y轴和Z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将每根光纤分为若干设定长度的微段,三根光纤的微段的坐标分别为(x1、y1、z)、(x2、y2、z)和(x3、y3、z),利用光纤测得弧形梁对应每个微段处的应变,进而根据应变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通过根据每个微段的应变计算得出绕X轴和绕Y轴方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以及Z轴向轴力引起的应变,进而将它们分别沿V轴、U轴和W轴进行分解以得到对应的变形量,进而求和以获得U轴向、V轴向和W轴向的总变形量,从而能够表征弧形梁的变形情况,且由于光纤受环境影响小,因此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解决了水下大型弧形构件的变形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检测点较为密集能够适用于大型的弧形构件,且这种方式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不易受到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三根光纤测得的应变计算得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1
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2
以及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εN(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3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4
的秩为3,以得出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5
和εN(z)的唯一解,进而对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6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7
进行积分以得出θMy(z)和θMx(z),根据θMy(z)、θMx(z)和εN(z)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以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
其中,ε1(z)为坐标为(x1、y1、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2(z)为坐标为(x2、y2、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3(z)为坐标为(x3、y3、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由θMx(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8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29
其中,dv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1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由θMy(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2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3
其中,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4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5
其中,dν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6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7
其中,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8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9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10
其中,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11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12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313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计算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1
其中,μ为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C2为Z轴Z=0处X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2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L为Z位置处与UVW坐标的原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3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计算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4
其中,ν为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ν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ν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4为Z轴Z=0处Y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5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6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计算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47
其中,w为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5为在Z轴Z=0处Z轴向拉力引起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51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52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53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54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55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中弧形梁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中弧形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通过根据每个微段的应变计算得出绕X轴和绕Y轴方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以及Z轴向轴力引起的应变,进而将它们分别沿V轴、U轴和W轴进行分解以得到对应的变形量,进而求和以获得U轴向、V轴向和W轴向的总变形量,从而能够表征弧形梁的变形情况,且由于光纤受环境影响小,因此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解决了水下大型弧形构件的变形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检测点较为密集能够适用于大型的弧形构件,且这种方式能够适用于水下施工环境,不易受到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干扰,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中弧形梁的俯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光纤11,将三根光纤11固定于弧形梁21的表面并沿弧形梁21的轴线方向延伸;
建立XYZ坐标系,该XYZ坐标轴是沿弧形梁21的轴线变化的运动坐标系,且Z轴沿弧形梁21的轴线的切线方向延伸,X轴和Y轴分别沿与Z轴相垂直的两个中性轴的方向延伸;
以弧形梁的一端为原点建立静态的UVW坐标系,且U轴、V轴和W轴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弧形梁一端的X轴、Y轴和Z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将每根光纤分为若干设定长度的微段,三根光纤的微段的坐标分别为(x1、y1、z)、(x2、y2、z)和(x3、y3、z),利用光纤测得弧形梁对应每个微段处的应变,进而根据应变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
具体的,弧形梁21相对的两侧面均黏贴有两根光纤11,且光纤11沿弧形梁21的轴线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根据三根光纤测得的应变计算得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1
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2
以及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εN(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3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4
的秩为3,以得出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5
和εN(z)的唯一解,进而对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6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7
进行积分以得出θMy(z)和θMx(z),根据θMy(z)、θMx(z)和εN(z)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以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
其中,ε1(z)为坐标为(x1、y1、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2(z)为坐标为(x2、y2、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3(z)为坐标为(x3、y3、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由θMx(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8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9
其中,dv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610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具体的,还包括将由θMy(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1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2
其中,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3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具体的,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4
其中,dv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5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具体的,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6
其中,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7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具体的,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8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9
其中,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10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11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12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算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713
其中,μ为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C2为Z轴Z=0处X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1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L为Z位置处与UVW坐标的原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2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算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3
其中,v为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v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v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4为Z轴Z=0处Y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4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5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算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6
其中,w为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5为在Z轴Z=0处Z轴向拉力引起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7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8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M(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9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10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811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弧形梁21的表面固定光纤11,且光纤11沿弧形梁21的轴线方向延伸,可以设置三根,三根光纤11分别设置于弧形梁21相对的两个侧面;
建立XYZ坐标系,该XYZ坐标轴是沿弧形梁的轴线变化的运动坐标系,且Z轴沿弧形梁的轴线的切线方向延伸,X轴和Y轴分别沿与Z轴相垂直的两个中性轴的方向延伸;
以弧形梁的一端为原点建立静态的UVW坐标系,且U轴、V轴和W轴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弧形梁一端的X轴、Y轴和Z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将每根光纤分为若干设定长度的微段,三根光纤的微段的坐标分别为(x1、y1、z)、(x2、y2、z)和(x3、y3、z),根据三根光纤测得的应变计算得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1
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2
以及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εN(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3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4
的秩为3,以得出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5
和εN(z)的唯一解,进而对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6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7
进行积分以得出θMy(z)和θMx(z),根据θMy(z)、θMx(z)和εN(z)以及对应的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以计算得出弧形梁的变形量;
将由θMx(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8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9
将由θMy(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10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11
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12
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0913
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1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3
可以通过检测得到,也可通过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4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5
计算得出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6
进而将上述得到的各变量的值代入到下方的各公式中;
计算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7
计算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8
计算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1470080000109
综上,计算得出了U轴、V轴和W轴三个方向的总变形量,从而能够表征弧形梁的变形情况,对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光纤,将三根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弧形梁的表面并沿所述弧形梁的轴线方向延伸;
建立XYZ坐标系,所述XYZ坐标轴是沿所述弧形梁的轴线变化的运动坐标系,且Z轴沿所述弧形梁的轴线的切线方向延伸,X轴和Y轴分别沿与Z轴相垂直的两个中性轴的方向延伸;
以所述弧形梁的一端为原点建立静态的UVW坐标系,且U轴、V轴和W轴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弧形梁一端的X轴、Y轴和Z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将每根所述光纤分为若干设定长度的微段,三根所述光纤的微段的坐标分别为(x1、y1、z)、(x2、y2、z)和(x3、y3、z),利用所述光纤测得所述弧形梁对应每个所述微段处的应变,进而根据所述应变以及对应的所述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计算得出所述弧形梁的变形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三根所述光纤测得的应变计算得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1
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的一阶导数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2
以及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εN(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3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4
的秩为3,以得出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5
和εN(z)的唯一解,进而对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6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17
进行积分以得出θMy(z)和θMx(z),根据θMy(z)、θMx(z)和εN(z)以及对应的所述微段处Z轴分别与UOW平面和VOW平面的夹角以计算得出所述弧形梁的变形量;
其中,ε1(z)为坐标为(x1、y1、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2(z)为坐标为(x2、y2、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ε3(z)为坐标为(x3、y3、z)的光纤测得的Z位置处的应变,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θMx(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1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2
其中,dv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x(z)为在Z位置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3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θMy(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和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4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5
其中,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θMy(z)为在Z位置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6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V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7
其中,dv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8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U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9
其中,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210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εN(z)引起的变形量沿W轴方向分解,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1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2
其中,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εN(z)为在Z位置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3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4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5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dz为微段的长度且取0.001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6
其中,μ为U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μ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μ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U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C2为Z轴Z=0处X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7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L为Z位置处与UVW坐标的原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8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9
其中,v为V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v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ν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V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4为Z轴Z=0处Y轴方向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10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311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1
其中,w为W轴方向的总变形量,dwMx为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My为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dwN为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W轴方向的位移变化量,C5为在Z轴Z=0处Z轴向拉力引起的位移量且取0,θMx(zi)为第i段微段处绕X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2
为Z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θMy(zi)为第i段微段处绕Y轴向弯矩引起的角度变化量,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3
为Z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εi N(z)为第i段微段处Z轴向的轴力引起的应变,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4
为Z位置处Z轴与UOV平面的夹角,C1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y(0)的值,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5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VOW平面的夹角,C3为Z轴Z=0处截面转角θMx(0)的值,
Figure FDA0003591470070000046
为在Z=0位置处Z轴与UOW平面的夹角。
CN202210397981.2A 2022-04-12 2022-04-12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50316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981.2A CN115031648A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981.2A CN115031648A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1648A true CN115031648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1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7981.2A Pending CN115031648A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16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5554B (zh) 六分量光纤气动力测量天平及输出信号组合方法
CN110127078B (zh) 直升机桨叶结构应变-挠度-弯矩状态的光纤监测方法
CN106767512A (zh) 基于实时监测运动误差的光学元件高精度测量装置
CN109613889B (zh) 基于微分变换的数控机床在机测量系统综合误差补偿方法
CN111829596B (zh) 一种土体监测系统以及方法
CN105547235A (zh) 变截面梁结构拉压与弯曲复合变形场的测量方法
CN107726982A (zh) 一种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位置误差标定方法
CN111521141A (zh) 一种测量管道三向热膨胀位移的装置及方法
CN110487247A (zh)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高精度监测桩身全方位的方法
CN105865401B (zh) 用于可伸缩臂架的形变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855585B (zh) 一种电缆制品的线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737495A (zh) 利用三坐标机测量定方向孔径的方法
CN1412521A (zh) 基于光纤陀螺技术检测水下工程结构形变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31648A (zh) 用于弧形梁的变形检测方法
CN100405009C (zh) 对称闭合激光拱坝变形监测方法
CN103551924A (zh) 三向切削力测量装置
CN110887448B (zh) 一种基于光纤应变测量的梁结构形态重构方法
CN113148549A (zh) 基于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采空区侧采集多元信息的感知方法
CN111595423A (zh) 海洋平台上部组块重量的实时监测系统
CN105806217A (zh) 用于物体空间位置测量的单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15031647A (zh) 用于端板的变形检测方法
CN108225205B (zh) 一种基于光栅应变测量的筒结构形变解算方法及系统
CN205664757U (zh) 一种测量工件内径的工具
CN108413860B (zh) 一种闭口截面薄壁梁约束扭转变形的实时监测方法
CN114111673A (zh) 一种六自由度相对运动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