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004A -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004A
CN115023004A CN202210828257.0A CN202210828257A CN115023004A CN 115023004 A CN115023004 A CN 115023004A CN 202210828257 A CN202210828257 A CN 202210828257A CN 115023004 A CN115023004 A CN 115023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information
control
light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82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82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3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following a pre-assigned programmed sequence; Logic control [L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该智能灯光调控方法通过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并且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并且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从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对灯光效果的调控,满足用户多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本申请为2021年6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6258106,名称为“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居家生活方面,智能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灯作为人们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器,适应不同的生活场景对灯光进行调控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而在实际使用中,灯光的调控时间较短,调控时间即灯光由初始亮度调整至目标亮度的时间,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无法体现出灯光的调控效果,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装置,该装置包括亮度信息获取模块、灯光调控信息确定模块以及调光模块。其中,灯光调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灯光调控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调光模块用于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并且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并且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从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对灯光效果的调控,满足用户多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智能灯具调节亮度过程中时间与亮度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智能灯具调节亮度过程中时间与亮度的对应关系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中用户A与温度信息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曲线;
图9示出了本申请还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灯光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居家生活方面,智能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灯作为人们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器,适应不同的生活场景对灯光进行调控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而在实际使用中,灯光的调控时间较短,调控时间即灯光由初始亮度调整至目标亮度的时间。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无法体现出灯光的调控效果,无法满足用户的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后发现,目前对灯光的调控都是直接从初始亮度调整至目标亮度,无法根据体现出灯光的调控效果。对此,发明人提出本申请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智能灯光调控方法通过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并且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并且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从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对灯光效果的调控,满足用户多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步骤S110、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本实施例提出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灯具。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可以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指令接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待控制灯单元。其中,智能灯具的指令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灯光调控指令,并将灯光调控指令发送至控制单元。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并调整智能灯具的亮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包括一个需要进行亮度控制的待控制单元。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包括多个需要进行亮度控制的待控制灯单元。可选地,多个灯单元对应的灯光颜色相同。可选地,多个灯单元对应的灯光颜色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智能灯具包括多个需要进行亮度控制的不同颜色的待控制灯单元时,亮度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待控制灯单元对应的子亮度信息。进一步地,智能灯具还可以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待控制灯单元的亮度,从而调节智能灯具的色温,使智能灯具呈现不同色温的灯光。例如,智能灯具包括三个待控制灯单元,其中第一灯单元的灯光颜色为红色,第二灯单元的灯光颜色为绿色,第三灯单元的灯光颜色为蓝色。通过调节不同灯光颜色的待控制灯单元的亮度,由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灯光的混合使得智能灯具呈现不同色温的灯光。作为一种示例,表一给出了呈现不同色温的亮度参考,如若使智能灯具呈现冷色光,可以将第一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小于50%,第二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0~40%,第三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大于50%。又如若使智能灯具呈现中色光,可以将第一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40~60%,第二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40~60%,第三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40~60%。还如若使智能灯具呈现暖色光,可以将第一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大于50%,第二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60~100%,第三灯单元的亮度调节至小于5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各颜色光的搭配、各色光的亮度设置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的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3744880350000051
表一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光调控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触发,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至指令接收单元。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通过触控、语音、按键等方式触发移动终端发送灯光调控指令,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具有红外传感器的终端设备,通过红外线传输的方式将灯光调控指令发送至指令接收单元。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灯光调控指令传输至智能灯具。上述的互联网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互联网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 (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控制面板等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光调控指令还可以是用户通过触控智能灯具对应的按键触发。例如,智能灯具可以设置有不同模式的开关,用户通过触控不同的开关从而触发不同模式的灯光调控指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光调控指令也可以是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触发。可选地,灯光调控指令可以是在环境或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后由终端设备后自动触发,并将灯光调控指令发送至智能灯具的指令接收单元。可选地,灯光调控指令也可以是在环境或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后由智能灯具自动触发,例如是由智能灯具的指令接收单元触发,并发送至控制单元。可选地,预设条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预先设置,当在环境或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触发生成对应的灯光调控指令。示例性地,关于环境的预设条件可以是“在每天晚上11点”,其所对应的指令可以是“关闭客厅的灯”,据此,当时间到达每天晚上的11点时,灯光调控指令被自动触发,智能灯具接收灯光调控指令,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进行调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光调控指令也可以由用户的语音信号触发。可选地,智能灯具设置有语音接收单元,语音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语音信号,并对语音信号进行解析,当语音信号包含灯光调控指令的关键词时,语音接收单元将对应的灯光调控指令发送至指令接收单元或控制单元。可选地,语音接收单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麦克风或麦克风阵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也可以不设置语音接收单元,而是由外设的语音接收单元接收对应的语音信号,并将对应的灯光调控指令发送至指令接收单元。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可以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起始值,亮度起始值可以是智能灯具当前的亮度值。可选地,可以通过智能灯具当前的工作状态确定亮度起始值,当智能灯具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关灯”时,亮度起始值为“0”。当智能灯具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开灯”时,可以通过获取智能灯具当前对灯具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或者工作功率确定亮度起始值。可选地,智能灯具与智能控制面板连接,智能控制面板实时监控智能灯具的工作状态参数信息,例如智能灯具的亮度,从而通过智能控制面板获取智能灯具的实时亮度确定亮度起始值。可选地,还可以通过获取智能灯具当前的工作模式,确定亮度起始值。例如,若智能灯具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阅读模式,可以通过获取阅读模式对应的亮度控制值,如阅读模式下,亮度控制值为“30%”,则可以确定亮度起始值为“3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亮度可以在0~10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当智能灯具的亮度为0时,表示智能灯具的灯处于关灯状态。当智能灯具的亮度为100%时,表示智能灯具的亮度调整至最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的亮度值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表示,例如也可以采用对应地亮度单位进行表示,如 0~100坎德拉/平方米(cd/m2)、0~100lx(勒克斯),也可以采用智能灯具的实际功率进行表示,如0~100W,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亮度目标值可以是智能灯具调控的目标值,也即调控亮度最终要达到的值。亮度调控时长可以是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所用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调控时长可以是固定的,也即在每次调控都是采用预设亮度调控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调控时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调整,也即不同调控中,亮度调控时长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光调控指令中包含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的值,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智能灯具通过解析灯光调控指令可以获得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例如,灯光调控指令可以是“在0.5s内将亮度调整到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的模式或者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智能灯具通过解析灯光调控指令可以获得对应的调控模式和控制指令,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获得最终的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例如,灯光调控指令可以是阅读模式,通过预先设置阅读模式对应亮度目标值是40%,亮度调控时长是0.5s,则在接收到阅读模式的灯光调控指令时,对应的亮度目标值是40%,对应的亮度调控时长是0.5s。又如,灯光调控指令可以是将亮度调暗一个单位,而可以预先设置一个单位对应10%的亮度以及亮度调暗的亮度调控时长是0.5s,则在接收到将亮度调暗一个单位的控制指令时,对应的亮度目标值由亮度起始值减去10%的亮度得到,亮度调控时长是0.5s。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跟灯光调控指令相关,还可以结合动态调整信息共同决定。动态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气信息、时间信息、当前环境的亮度信息等,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由灯光调控指令和调控信息共同决定。示例性地,当灯光调控指令是阅读模式,且动态调整信息为时间信息时,可以预设在阅读模式时,白天(8点-18 点)的亮度目标值为50%,亮度调控时长为0.5s;晚上(18点-8点)的亮度为80%,亮度调控时长为0.5s。则在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为调整至阅读模式时,获取当前的时间信息,如果时间信息为9点,则当前处于白天,对应的亮度目标值为50%,亮度调控时长为0.5s。
步骤S120、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灯光调控信息用于确定智能灯具的亮度如何在亮度调控时长内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智能灯具根据不同的灯光调控信息可以在亮度调控中呈现不同的调控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光调控信息可以包括调整次数。调整次数是指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调整次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直接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亮度的突然变化会刺激人眼,且大电流和高温的突变会对灯丝造成冲击,严重影响灯丝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灯光调控信息包括调整次数,智能灯具通过多次调整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从而避免亮度的突然变化对人眼造成的刺激,给人眼缓冲时间,电流的逐渐调整也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光调控信息还可以包括每次调整的步幅。调整的步幅是指每次对智能灯具进行亮度调整时亮度的改变量。其中,调整的步幅是基于亮度变化精度设置,步幅是亮度变化精度的整数倍,而亮度变化精度为智能灯具亮度的最小的亮度改变量,且一般由灯具的硬件性能决定,也即硬件性能的决定的亮度变化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步幅越大,亮度改变越明显。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即每次调整的步幅可以相同,也可以至少两次调整的步幅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光调控信息还可以包括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为了使灯光调控过程呈现不同的效果,还可以调整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例如,智能灯具从亮度起始值通过3次调整调整至亮度目标值,亮度调整过程为:亮度起始值→亮度值1(第一次调整)→第一间隔时长→亮度值2(第二次调整)→第二间隔时长→亮度目标值(第三次调整),可以看出,第一间隔时长用于决定智能灯具维持亮度值1的时长,第二间隔时长用于决定智能灯具维持亮度值2的时长,通过调整间隔时长,可以使得调控过程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至少两个间隔时长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使得智能灯具的灯光的调控可以实现不同的调控效果,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可以通过对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步幅以及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的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至少两次调整的步幅不同,以实现不同的调控效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至少两个间隔时长不同,以实现不同的调控效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步幅和间隔时长的组合,以实现不同的调控效果,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智能灯具包括多个需要进行亮度控制的不同颜色的待控制灯单元时,灯光调控信息可以包括每个待控制灯单元的灯光调控子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灯单元对应的灯光调控子信息可以不同,从而可以使得智能灯具的灯光色温调控呈现更多不同的效果,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步骤S130、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从而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灯光调控信息设置智能灯具对应的工作电流,从而调整智能灯具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灯光调控信息生成对应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波形,通过控制波形调整智能灯具对应的工作电流,从而调整智能灯具的亮度。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通过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并且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并且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从而在有限的调控时间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对灯光效果的调控,满足用户多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50。
步骤S210、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获取智能灯具的当前亮度值作为亮度起始值。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获取智能灯具的当前亮度值作为亮度起始值。具体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1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220、根据灯光调控指令确定调控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可以通过灯光调控指令确定调控模式。调控模式可以预先进行设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调控模式。示例性地,调控模式可以是阅读模式、电影模式、夜灯模式等。
步骤S230、根据调控模式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可以根据调控模式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其中,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可以根据调控模式的使用需求设置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以满足不同调控模式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可选地,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亮度调控时长相同,即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将亮度调节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长相同。可选地,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为了呈现更丰富的调控效果,亮度调控时长可以不同,即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将亮度调节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长不同。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调控模式,设置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调控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示例性地,表二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调控模式对应的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的例子。在表一中,不同调控模式对应的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不同,如在调控模式下,亮度目标值为100%,亮度调控时长为0.5s;在阅读模式下,亮度目标值50%,亮度调控时长0.5s;在夜灯模式下,亮度目标值为15%,亮度调控时长1s。
调控模式 亮度目标值 亮度调控时长
阅读模式 100% 0.5s
电影模式 50% 0.5s
夜灯模式 15% 1s
表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在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时,还可以获取动态调整信息,由调控信息和调控模式共同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示例性地,调控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气信息、时间信息、当前环境的亮度信息等,从而使得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可以更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面将以具体的例子进行阐述。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230可以包括步骤S231至步骤 S232。
步骤S231、获取当前环境亮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获取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用户在不同的调控模式下需要的环境亮度是确定的,例如只要环境亮度可以达到100lx即可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然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等条件下,用户所处的环境的实际亮度不同,如果在相同模式下都将智能灯具调整至相同的亮度目标值,可能会导致每次调整后的环境总亮度不同。例如,在阴天的情况下,房间的环境亮度为30lx,将智能灯具调整至阅读模式,智能灯具的亮度仅调整至60%,调整后的环境总亮度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而在晴天的情况下,房间的环境亮度为80lx,将智能灯具调整至阅读模式,智能灯具的亮度还是调整至60%,调整后的环境总亮度远远超过用户的阅读需求。从而导致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亮度不足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在另一些使用场景下,亮度过高,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智能化地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前,先确定当前环境亮度信息,从而结合当前环境亮度信息再智能地调节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当前环境的亮度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也可以不设置光线传感器,智能灯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设置有光线传感器的装置获取当前环境的亮度值。
步骤S232、根据调控模式、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根据调控模式、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
示例性地,表三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调控模式和当前环境亮度信息对应的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的例子。
调控模式 亮度目标值 亮度调控时长 当前环境亮度信息
阅读模式 100% 0.5s <15lx
阅读模式 70% 0.5s 15lx~60lx
阅读模式 40% 1s >60lx
表三
由表二可知,智能灯具在阅读模式下,随着当前环境亮度的减小,亮度目标值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在当前环境亮度较小时,智能灯具的亮度可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随着当前环境亮度的增加,亮度目标值也随之减小,从而使得在当前亮度较高时,智能灯具的亮度在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节省能耗。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此,上述仅给出了其中一种调控模式的调控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不同调控模式和亮度目标值、亮度调控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S240、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
步骤S250、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其中,步骤S230至步骤S2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至步骤S13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根据灯光调控指令确定调控模式,并结合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从而根据调控模式和当前环境亮度信息智能地调节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在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同时可以节省能耗。
请参阅图4,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50。
步骤S310、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步骤S320、根据亮度目标值确定亮度分界值。其中,亮度分界值在亮度起始值与亮度目标值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灯具根据亮度目标值确定亮度分界值。其中,以亮度分界值为界,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在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内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控方式,从而使得智能灯光的调控过程呈现不同的调控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一个亮度分界值,即将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为了使智能灯光的调控过程可以呈现更丰富的调控效果,亮度分界值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从而将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划分为两个以上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在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控方式,从而丰富智能灯光的调控过程。
步骤S330、确定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分界值的第一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第一步幅以及第一间隔时长。以及确定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第二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第二步幅以及第二间隔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以亮度分界值为一个为例,在本实施例中,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被亮度分界值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分别为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确定每个亮度值范围的灯光调控信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亮度调控信息包括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步幅以及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亮度值范围的灯光调控信息不同。具体地,分别确定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分界值的第一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第一步幅以及第一间隔时长。以及确定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第二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第二步幅以及第二间隔时长。
由于人眼对高亮度不敏感,即亮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亮度,人眼很难觉察到亮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灯光的调控效果不明显,为了使用户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灯光的调控渐变过程,丰富灯光的调控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亮度分界值为界将亮度的调控过程分为两个过程,即亮度起始值至亮度分界值以及亮度分界值至亮度目标值,并且在两个过程采用不同的灯光调控信息,使得亮度值较高的范围,调整时间更短、调整幅度更大,而亮度值较小的范围,调整时间更长,调整幅度更小,从而使得人眼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灯光的渐变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亮度起始值小于亮度目标值时,智能灯具的亮度是从暗调亮的过程,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亮度值较高的范围调控时间更短、调整幅度更大,示例性地,设置亮度起始值与亮度分界值的差值小于亮度分界值与亮度目标值的差值。且智能灯具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分界值的时长大于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时长。如图 5所示,智能灯具的亮度的亮度起始值为10%,亮度分界值为40%,亮度目标值为90%,亮度起始值与亮度分界值的差值为30%,其小于亮度分界值与亮度目标值的差值50%。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值亮度分界值的时长为0.3s,大于智能灯具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时长0.2s。从而,在亮度起始值至亮度分界值的亮度调整幅度更小,且调整时间更长,以使人眼可以明显感觉到亮度的变化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亮度起始值大于亮度目标值时,智能灯具的亮度是从亮调暗的过程,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亮度值较高的范围调控时间更短、调整幅度更大,示例性地,设置亮度分界值与亮度目标值的差值小于亮度起始值与亮度分界值的差值。且智能灯具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时长大于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分界值的时长。如图 6所示,智能灯具的亮度的亮度起始值为90%,亮度分界值为40%,亮度目标值为10%,亮度起始值与亮度分界值的差值为50%,其大于亮度分界值与亮度目标值的差值30%。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值亮度分界值的时长为0.2s,小于智能灯具从亮度分界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的时长 0.3s。从而,在亮度分界值至亮度目标值的亮度调整幅度更小,且调整时间更长,以使人眼可以明显感觉到亮度的变化过程。
步骤S340、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其中,步骤S310、步骤S3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3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根据亮度目标值确定亮度分界值,将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且在不同的亮度值范围内采用不同的灯光调控信息,使得高亮度值范围内,调整时间更短,调整幅度更大,而在低亮度值范围内,调整时间更长,调整幅度更小,从而使得人眼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灯光的调控过程,同时,在高亮度值范围内可以提高灯光调整效率。
请参阅图7,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50。
步骤S410、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步骤S420、获取亮度影响信息。亮度影响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时间信息、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获取亮度影响信息。亮度影响信息是指影响智能灯具的灯光调控信息的相关信息。示例性地,亮度影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信息、时间信息、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可以是用户信息。智能灯具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人脸、指纹、虹膜或语音等特征信息,通过将特征信息与预设的用户信息库进行比对,确定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可以是时间信息。智能灯具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当前的时间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还可以是环境信息。示例性地,环境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亮度信息、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等。智能灯具可以通过亮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获取到对应的信息。
步骤S430、根据亮度影响信息确定预设映射关系。预设映射关系表征亮度影响信息与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根据亮度影响信息确定预设映射关系。其中,预设映射关系是预设设置的,用于表征亮度影响信息与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亮度影响信息对应的亮度从 0~100%对应的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对应的表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映射关系还可以是亮度影响信息对应的亮度从0~100%对应的步幅的曲线,其中,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可以是固定的,而调整次数可以通过亮度起始值至亮度目标值的差值和间隔时长获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可以包括用户信息,不同的用户有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具体地,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不同,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可以包括时间信息。不同时间段可以设置不同的灯光调控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亮度影响信息可以是环境信息。对应不同的亮度、温度、湿度可以设置不同的灯光调控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用于获取预设映射关系的神经网络训练模型,通过大量的亮度影响信息的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当获得亮度影响信息时,将亮度影响信息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出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表四为当亮度起始值为0、亮度目标值为100%,亮度调控时长为0.4s,亮度影响信息为温度在20~30℃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在表四中,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调整次数为8次,每次调整的步幅分别为2%、5%、10%、16%、20%、17%、16%以及14%,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相等,间隔时长由调整次数和亮度调控时长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时长为0.05s。
次数 1 2 3 4 5 6 7 8
步幅 2% 5% 10% 16% 20% 17% 16% 14%
表四
示例性地,表五为在阅读模式(亮度起始值为10%,亮度目标值为90%,亮度调控时长为0.5s)下亮度影响信息为用户信息时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其中,用户一对应的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用户,用户二对应的是年龄在 18岁至40岁的用户,用户三对应的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用户。由表四可以知道,用户一对应的调整次数为10次,步幅为(90%-10%)/10=8%,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为0.5s/10=0.05s,从而避免灯光的突然变化对年龄为18岁以下的用户的眼睛的伤害。用户二对应的调整次数为5次,步幅为(90%-10%)/5=16%,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为0.5s/5=0.01s,对于 18岁至40岁以下的用户,可以同时兼顾灯光调控效率和对眼睛的影响。用户三对应的调整次数为2次,步幅为(90%-10%)/2=40%,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为0.5s/2=0.25s,对于40岁以上的用户,对灯光亮度进行快速调控,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Figure BDA0003744880350000171
Figure BDA0003744880350000181
表五
示例性地,当亮度起始值为0、亮度目标值为100%,亮度调控时长为 0.6s,亮度影响信息为用户信息和温度信息,图8示出了用户A与温度信息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曲线。其中,曲线1对应用户A在温度为10~20℃时的预设映射关系,曲线2对应用户A在温度为20~30℃时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曲线3对应用户A在温度为10℃以下时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相等,间隔时长由调整次数和亮度调控时长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时长为0.05s。
步骤S440、根据亮度信息和预设映射关系确定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亮度信息和预设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相应的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
步骤S450、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其中,步骤S410、步骤S45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3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通过获取亮度影响信息,根据亮度影响信息确定预设关系,根据亮度信息和预设映射关系确定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件的间隔时长,从而根据不同的亮度影响信息获取不同的灯光调控信息,获得不同灯光调控效果,满足用户多样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9,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灯具,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0。
步骤S510、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步骤S520、获取亮度影响信息。亮度影响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时间信息、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530、根据亮度影响信息确定预设映射关系。预设映射关系表征亮度信息与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的映射关系。
步骤S540、根据亮度信息和预设映射关系确定调整次数、步幅以及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
步骤S550、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其中,步骤S510至步骤S55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410至步骤S45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560、生成询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智能灯具的亮度调整之后,为了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智能灯具还可以生成询问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设置有语音播放模块,可以生成语音的询问信息,向用户进行询问。语音播放模块可以例如是扬声器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可以发送询问信息至终端设备,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向用户进行询问。
其中,询问信息的内容可以例如是对灯光调整的速度、效果以及用户的喜好进行询问。询问信息可以例如是“您好,请问刚才的灯光调控效果是否明显?”、“您是否满意刚才的灯光调控效果”、“您对刚才的灯光调控效果是否有其它的改进建议?”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570、获取用户回复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智能灯具在向用户发出询问信息后,获取用户回复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信息进行回复,智能灯具可以设置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回复的语音信息,并通过语义识别获取用户回复信息的内容。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送回复信息,例如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通过触发对应的询问选项进行回复;又如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输入文字信息进行回复等。
步骤S580、根据用户回复信息调整预设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灯具可以根据用户回复信息调整预设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的回复反馈灯光调整效果不明显时,可以将预设映射关系中亮度较小的范围的调整时间和调整步幅降低,将亮度较大的范围的调整时间和调整步幅增加,形成新的预设映射关系进行保存。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预设映射关系有多个选择,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对预设映射关系的评价,例如喜欢、不喜欢或者一般,对每个预设映射关系进行评分,将评分最高的预设映射关系作为下次优先推荐使用的预设映射关系。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灯光调整之后,生成询问信息,并获取用户回复信息,根据用户回复信息调整预设映射关系,从而使灯光的调控不断贴合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请参阅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灯光调控装置600,该装置包括:亮度信息获取模块610、灯光调控信息确定模块620以及调光模块630。
其中,亮度信息获取模块610用于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灯光调控信息确定模块620用于根据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
调光模块630用于根据灯光调控信息对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对于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描述的任意的处理方式,在装置实施例中均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模块实现,装置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11,基于上述的智能灯光调控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包括可以执行前述智能灯光调控方法的处理器的电子设备700,电子设备 7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0、存储器720以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该存储器720中存储有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内容的程序,而处理器710可以执行该存储器720中存储的程序。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例如是智能灯具、智能控制面板、智能开关面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处理器7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处理数据的核以及消息矩阵单元。处理器7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7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7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 7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 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调光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亮度信息、等调控信息)等。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 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 8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8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810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灯光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灯具,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所述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所述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其中,所述亮度起始值至所述亮度目标值之间被划分为至少两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每个所述亮度值范围对应的灯光调控信息不同;
根据所述灯光调控信息对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所述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从所述亮度起始值调整至所述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中,亮度值越小的亮度值范围对应的调整时间越长、调整的步幅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调控信息包括调整次数、每次调整的步幅以及相邻的两次调整之间的间隔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调控信息中至少两次调整的步幅、至少两个间隔时长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所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所述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灯光调控指令时,获取所述智能灯具的当前亮度值作为亮度起始值;
根据所述灯光调控指令确定调控模式;
根据所述调控模式确定所述亮度目标值和所述亮度调控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控模式确定亮度目标值和亮度调控时长,包括:
获取当前环境亮度信息;
根据所述调控模式、所述当前环境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亮度目标值和所述亮度调控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亮度目标值确定亮度分界值;其中,所述亮度分界值在所述亮度起始值与所述亮度目标值之间;所述亮度分界值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亮度分界值将所述亮度起始值至所述亮度分界值分为多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
分别确定每个亮度值范围对应的灯光调控信息,其中,每个亮度值范围对应的灯光调控信息不同;亮度值越小的亮度值范围对应的调整时间越长、每次调整的步幅越小;调整时间表征从亮度值范围的起始值调整至结束值所需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包括:
获取亮度影响信息;所述亮度影响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时间信息、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亮度影响信息确定预设映射关系,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征所述亮度影响信息与所述调整次数、所述步幅以及所述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和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调整次数、所述步幅以及所述相邻两次调整间的间隔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灯光调控信息对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所述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从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询问信息;
获取用户回复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回复信息调整所述预设映射关系。
10.一种智能灯光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亮度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灯光调控指令时,根据所述灯光调控指令获取亮度信息,其中,所述亮度信息包括亮度起始值、亮度目标值以及亮度调控时长;
灯光调控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灯光调控信息;其中,所述亮度起始值至所述亮度目标值之间被划分为至少两个不同的亮度值范围,每个所述亮度值范围对应的灯光调控信息不同;
调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灯光调控信息对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进行多次调整,以在所述亮度调控时长内将所述智能灯具的亮度从所述亮度起始值调整至亮度目标值,实现灯光的非均匀渐变。
CN202210828257.0A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15023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257.0A CN115023004A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257.0A CN115023004A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CN202110625810.6A CN113347768B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5810.6A Division CN113347768B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004A true CN115023004A (zh) 2022-09-06

Family

ID=774740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8257.0A Pending CN115023004A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以及装置
CN202110625810.6A Active CN113347768B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5810.6A Active CN113347768B (zh) 2021-06-04 2021-06-04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0230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5038A (zh) * 2022-10-10 2022-11-08 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led装置的色温和显色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059B (zh) * 2021-07-23 2023-04-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灯具开关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45545A (zh) * 2021-11-15 2022-03-25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灯泡的渐变效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087839A (zh) * 2021-11-15 2022-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7063A (zh) * 2021-12-16 2022-03-2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567955B (zh) * 2022-02-25 2023-12-01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室内光线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254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Lepro Innovation Holding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amp device, lamp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490B (zh) * 2018-04-04 2021-06-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方法、装置及摄像设备
CN109152181B (zh) * 2018-09-30 2020-03-03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光亮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88621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5038A (zh) * 2022-10-10 2022-11-08 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led装置的色温和显色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768B (zh) 2023-02-28
CN113347768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7768B (zh) 智能灯光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7277989B (zh) 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129716A1 (zh)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917002B (zh) Led调光方法及系统
EP3504937A1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WO2017024949A1 (zh) 一种基于空调的智能终端物联睡眠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150060066A (ko) 공기 조화기
CN104812119A (zh) 模拟动态自然光的智能家居照明系统
CN107079552A (zh) 用于操控led灯的方法和led灯
CN108112116A (zh) 自动调节灯具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EP3626030B1 (en) Lighting system that maintains melanopic lux levels at the eye regardless of distance to user
CN106572567B (zh) 一种led灯光控制方法及系统
KR20230125146A (ko) 스마트 조명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760206A (zh) 一种照明装置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80288862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obile body
CN110677952A (zh) 基于分布式传感节点的节律照明自适应控制系统
US9295136B2 (en) Lighting device
CN109766040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14627423U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离线语音智能led灯带控制器
WO2019233029A1 (zh) 发光装置及其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60110B (zh) 亮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82435B (zh) 一种可实现无频闪连续调光的电路
CN110784763B (zh) 显示终端控制方法、显示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21910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of LED dimming,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02353B1 (ko) 실시간 날씨정보 기반 조명 및 음향제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