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5377B -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5377B
CN115015377B CN202210703800.4A CN202210703800A CN115015377B CN 115015377 B CN115015377 B CN 115015377B CN 202210703800 A CN202210703800 A CN 202210703800A CN 115015377 B CN115015377 B CN 115015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ball
valve
ai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38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5377A (zh
Inventor
张青斌
李志宏
武家升
张俊泰
程浩
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NHU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7038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5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5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N27/8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 G01N27/8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by investigating stray magnetic fie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发球筒装置,一侧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被检管道,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的另一侧连接;收球筒装置,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第一截断阀,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一侧连接;第二截断阀,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收球筒装置连接;内检测器,位于所述被检管道内。通过本发明公开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降低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漏磁内检测器由于其具有检测高效、对管道清洁程度要求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在役油气管道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在役油气管道由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油气管道建设,每年新建设油气管道数千公里。新建钢质油气管道由于管道施工质量及管体制造缺陷问题可能为管道投产后埋下巨大安全隐患。例如2017年和2018年中石油中缅管道在贵州发生的2次管道失效爆炸,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管道施工焊接时遗留的焊缝缺陷导致,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在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布号为CN114354740B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内检测系统,通过设置多个错位的探头环,提高漏磁数据检测的全面性,并对各个采样通道之间的漏磁数据基于漏磁波形特征进行对齐操作,由此提升管道漏磁检测系统最终确定管道缺陷的准确性。但是现有技术应用于在役管道检测,不能对新建管道,正式使用前的管道进行内检测。
如果在管道投产前进行漏磁内检测,可以对管道本体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管道缺陷,避免在管道正式使用时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但是由于新建管道内没有输送介质,漏磁内检测器无法在管道内运行进行检测,限制了漏磁内检测器在新建管道投产前在管道内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在新建管道投产前无法对其进行管道内检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包括:
空气压缩机;
发球筒装置,一侧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被检管道,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的另一侧连接;
收球筒装置,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
第一截断阀,位于所述发球筒装置和所述被检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一截断阀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一侧连接;
第二截断阀,位于所述被检管道与所述收球筒装置的之间,且所述第二截断阀的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收球筒装置连接;
内检测器,位于所述被检管道内。
优点:通过空气压缩机为被检测管道提供输送介质,使内检测器可以在被检测管道内运行,使新建管道能够就进行内检测,降低管道使用安全事故。通过发球筒装置和收球筒装置结合空气压缩机,使管道内产生压差,推动内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通过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在保证被测管道内压力不泄露的情况下,还便于内检测器在管道中放入和取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球筒装置包括:
发球筒本体;
第一流量计,一侧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第一控制阀,一侧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侧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球筒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力表,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第一压力表之间,并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发球筒密封盖,位于远离被检管道的一侧,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球筒装置包括:
收球筒本体;
第二流量计,一侧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流量计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三控制阀控制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流量,使所述第二流量计计量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流量计计量的数值相等;
第三压力表,位于所述第二截断阀与所述第二流量计之间,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收球筒密封盖,位于远离被检管道的一侧,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球筒本体包括:
第一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发球筒密封盖连接;
第二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发球筒体的另一侧连接;
第三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第二发球筒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发球筒体的另一侧与第一截断阀连接,且所述第一发球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发球筒体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被检管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
打开第一控制阀、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关闭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二流量计、发球筒密封盖密封发球筒本体和发球筒密封盖密封收球筒本体;
打开所述空气压缩机,向所述发球筒本体、所述被检管道和所述收球筒本体内填充空气,当压力表监测的压力满足内检测器运行的压力后,关闭所述空气压缩机;
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截断阀,缓慢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释放所述发球筒本体内的空气,当第一压力表的数据为零时,打开发球筒密封盖,将所述内检测器放入所述发球筒本体内,关闭所述发球筒密封盖,密封所述发球筒本体;
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所述空气压缩机,观察第一压力表的数据,当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数据与第二压力表的数据相等时,打开所述第一截断阀;
打开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三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实时调整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流量,使第一流量计计量的数据与所述第二流量计计量的数据相等;
当所述内检测器运行到所述收球筒本体内后,关闭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截断阀和所述第二截断阀;
打开所述第三控制阀,释放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当第三压力表上的数据为零时,打开所述收球筒密封盖,取出所述内检测器;
获取所述内检测器的监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确认所述被检管道上缺陷的是否需要修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其中,所述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被检管道的管道直径和管道壁厚以及所述内检测器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和运行压力,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
根据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和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规格,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3705427820000051
其中,Q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D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直径,t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壁厚,V表示为内检测器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P表示为内检测器要求的运行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通过以
下公式获取:
N≥Q/Y;
其中,N表示为所需空气压缩机的数量,Y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规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内检测器的运行需要依靠管道输送介质提供压差,但是新建管道没有输送介质,使内检测无法进行管道内检测,本发明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输送介质,通过发球筒装置、收球筒装置、收球筒装置、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与被测管道的连接,满足内检测器运行的条件,能够降低管道使用时的安全事故,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解决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管道缺陷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管道缺陷信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管道焊缝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管体损伤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管道冷裂纹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焊缝缺陷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焊缝缺陷射线检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100、发球筒装置、被检管道200、收球筒装置、第一截断阀510、第二截断阀520和内检测器600。其中,空气压缩机100向被检管道300内填充空气,为内检测器600的运行提供介质。发球筒装置一侧与空气压缩机100连接,被检管道300的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的另一侧连接,被检管道300的另一侧与收球筒装置。第一截断阀510位于发球筒装置和被检管道300之间,且第一截断阀510一侧与发球筒装置连接,第一截断阀510的另一侧与被检管道300的一侧连接。第二截断阀520位于被检管道300与收球筒装置的之间,且第二截断阀520的一侧与被检管道300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截断阀520的另一侧与收球筒装置连接。空气压缩机100首先将空气输送至发球筒装置,再通过发球筒装置将空气传递给被检管道300和收球筒装置,从收球筒装置排出,使在发球筒装置、被检管道300和收球筒装置内形成压差,此时将内检测器600放入管道内,内检测器600可以在管道内运行对被检管道300进行内检测,及时发现被检管道300内的缺陷,避免在投产使用后因管道缺陷发现不及时,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发球筒装置包括发球筒本体210、第一流量计220、第一控制阀230、第一压力表240和第二控制阀250。其中,第一流量计220一侧与发球筒本体210连接,第一流量220的另一侧与第一控制阀230连接,第一流量计220计量空气压缩机100流入发球筒本体210的流量。第一控制阀230一侧与第一流量计220连接,第一控制阀230的另一侧与空气压缩机100连接,第一控制阀230阻断或者开通空气压缩机100提供的空气进入发球筒本体210内以及控制空气流入发球筒本体210内的流速。第一压力表240与发球筒本体210连接,用以监测发球筒本体210内压力。第二控制阀250位于第一流量计220与、第一压力表240之间,且与发球筒本体210连接,控制发球筒本体210内的压力,当发球筒本体210内的压力过大时,打开第二控制阀250可以使部分空气从发球筒本体210内流出,当发球筒本体210内的压力满足要求后,关闭第二控制阀250。发球筒装置还包括发球筒密封盖260,位于远离被检管道300的一侧,且发球筒密封盖260与发球筒本体210连接,密封发球筒本体210。当发球筒本体210的压力满足要求后,打开发球筒密封盖260,将内检测器600放入发球筒本体210内,再关闭发球筒密封盖260,密封发球筒本体210。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发球筒本体210包括第一发球筒体211、第二发球筒体212和第三发球筒体213。第一发球筒体211一侧与发球筒密封盖260连接,第一发球筒体211的另一侧与第二发球筒体212固定连接。第二发球筒体212位于第一发球筒体211和第三发球筒体21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发球筒体211和第三发球筒体213固定连接。第三发球筒体213一侧与第二发球筒体212固定连接,第三发球筒体213的另一侧与被测管道300连接。其中,第一发球筒体211的直径大于第三发球筒体213的直径,当发球筒本体210内的压力稳定时,因第一发球筒体211的直径与第三发球筒体213的直径不一致,使发球筒本体210内形成压差,从而可以推动内检测器600在管道内运行。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收球筒装置包括收球筒本体410、第二流量计420、第三控制阀430、第三压力表440和收球筒密封盖450。其中,第二流量计420一侧与收球筒本体410连接,第二流量计420的另一侧与第三控制阀430连接。第二流量计420用于计量收球筒本体410的流量,且第三控制阀430用于根据第二流量计420和第一流量计220之间计量的差值,自动调节其开度,使第二流量计420计量的数值和第一流量计220计量的数值相等,即保持管道内进气量与出气量相等,使管道内的空气流量相对平衡,这样内检测器600就可以在当前流量和压力下,按照预先计算的速度进行。第三压力表440位于第二截断阀520与第二流量计420之间,第三压力表440与收球筒本体410连接,用于监测收球筒本体410内的压力。收球筒密封盖450与收球筒本体410连接,位于远离被测管道300的一侧,当内检测器600在管道内运行检测时,收球筒密封盖450密封收球筒本体410,当内检测器600检测完毕后,打开收球筒密封盖450,取出内检测器600。检验人员从内检测器600中下载检测数据,并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判断被测管道300的质量情况。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收球筒本体410包括第一收球筒体411、第二收球筒体412和第三收球筒体413。第一收球筒体411一侧与收球筒密封盖450连接,第一收球筒体411的另一侧与第二收球筒体412连接。第二收球筒体412位于第一收球筒体411和第三收球筒体413之间,且第二收球筒体412一侧与第一收球筒体411连接,第二收球筒体412的另一侧与第三收球筒体413连接。第三收球筒体413一侧与第二收球筒体412连接,第三收球筒体413的另一侧与第二截断阀520连接。其中,第一收球筒体411的直径大于第三收球筒体413的直径,当收球筒本体410的内的压力稳定时,因第一收球筒体411的直径与第三收球筒体413的直径不一致,使收球筒本体410内部形成压差,当内检测器600运行至第三收球筒体413时候,因为所述压差和气流,使其向第一收球筒体411运行,从而可以通过打开收球筒密封盖450从第一收球筒体411中取出内检测器600。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表310,第二压力表310与被检管道300连接,用以监测被检管道300内的压力。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截断阀510位于第三发球筒体213和被测管道300之间,且分别与第三发球筒体213和被测管道300连接,第一截断阀510可以控制第三发球筒体213内空气是否可以流向被测管道300。第二截断阀520位于第三收球筒体413与被测管道300之间,且分别与第三收球筒体413与被测管道300连接,第二截断阀520可以控制被测管道300内的空气是否可以流向第一收球筒体411。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是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打开第一控制阀230、第一截断阀510和第二截断阀520,关闭第二控制阀250、第三控制阀430、第二流量计420、发球筒密封盖260密封发球筒本体210和发球筒密封盖450密封收球筒本体410;
S200,打开空气压缩机100,向发球筒本体210、被检管道300和收球筒本体410内填充空气,当压力表监测的压力满足内检测器600运行的压力后,关闭空气压缩机100;
S300,关闭第一控制阀230和第一截断阀510,缓慢打开第二控制阀250,释放发球筒本体210内的空气,当第一压力表240的数据为零时,打开所述发球筒密封盖260,将内检测器600放入发球筒本体210内,关闭发球筒密封盖260,密封发球筒本体210;
S400,关闭第二控制阀250,打开第一控制阀230,开启空气压缩机100,观察第一压力表240的数据,当第一压力表240的数据与第二压力表310的数据相等时,打开第一截断阀510;
S500,打开第二流量计420和第三控制阀430,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430实时调整收球筒本体410内的空气流量,使第一流量计220监测的数据与所述第二流量计420监测的数据相等;
S600,当内检测器600运行到收球筒本体410内后,关闭第三控制阀430、空气压缩机100、第一截断阀510和第二截断阀520;
S700,打开第三控制阀430,释放收球筒本体410内的空气,当第三压力表440上的数据为零时,打开收球筒密封盖450,取出所述内检测器600;
S800,获取所述内检测器600的监测数据,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确认被检管道300上缺陷的是否需要修复。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还包括,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即在步骤S100前,还需要获取空气压缩机100的数量,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通过以下步骤:
S1100,根据被检管道300的管道直径和的管道壁厚以及所述内检测器600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和运行压力,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对被检管道300进行内检测前,首先要确认需要准备多少个空气压缩机100才能满足内检测要求。首先获取空气压缩机100的瞬时进气量,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100的瞬时进气量,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3705427820000111
其中,Q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D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直径,t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壁厚,V表示为内检测器600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P表示为内检测器600要求的运行压力。公式中数字10表示为工况压力和标况压力之间的换算,公式中数字60表示为时间秒和分钟之间的换算。被检管道300的管道直径和管道壁厚可根据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工艺数据中获取,内检测器600的选择,根据被检管道300的管道直径选择,且对应的内检测器600对管道最低工况压力要求和管道内的流速要求也有对应的行业内标准。以被测管道300的直径为φ711mm,被测管道300的壁厚为12mm为例,此时内检测器600的选取标准需要能够在被测管道300的直径为φ711mm中运行,其对应的内检测器600对管道最低工况压力要求为1.0Mpa,其管道内的流速1.5m/s。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为333m3。
S1200,根据空气压缩机100的瞬时进气量和空气压缩机100的规格,获取所需空气压缩机100的数量。所述获取所需空气压缩机100的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N≥Q/Y;
其中,N表示为所需空气压缩机的数量,且N取整数。Y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规格。以空气压缩机100规格为35m3/min为例,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至少10台同规格的空气压缩机100才能满足内检测条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中,所述当压力表监测的压力满足内检测器600运行的压力后,关闭空气压缩机100。其中,每个内检测器600对管道都有最低工况要求的压力,具体的,每种型号的内检测器600要求不一,需根据实际实用的内检测器600而定。因为内检测器600能够在管道内运行,是因为空气气流和内检测器600在管道内两侧的压差推动内检测器600在的管道内运行,故需要对管道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上述中所述的压力表不限定是第一压力表240或第二压力表310的又或者是第三压力表440,因为发球筒本体210、被测管道300和收球筒本体440内部相通,其内部的压力相等,即当管道内的压力达到1.0Mpa后,可以将内检测器600放入管道中进行管道内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为发球筒本体210、被测管道300和收球筒本体410。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中,通过个关闭第一控制阀230避免空气压缩机100继续向发球筒本体210内输送空气,关闭第一截断阀510使被测管道300和收球筒本体410保持其管道内的压力。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250释放发球筒本体210内的压力,使收球筒密封盖260可以打开,在发球筒本体210内放入内检测器600,再关闭收球筒密封盖260关闭发球筒本体210。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内,所述当第一压力表240的数据与第二压力表310的数据相等时,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表240和第二压力表310数据值为1.0Mpa时,打开第一截断阀510,此时内检测器600因为管道内的空气流速和管道内的压差推动,内检测器600在管道内运行对管道进行内检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500中,第三控制阀430可以自动调整其开度,调整收球筒本体410内的空气流量,使第一流量计240和第三流量计420计量的数值相等,即保持空气输入量和空气输出量相等,使管道内的空气流量达到平衡状态,内检测器600会在当前流量和压力下,在管道内平稳运行。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600中,关闭第三控制阀430、空气压缩机100、第一截断阀510和第二截断阀520,可以保持被检管道300内的背压,以进行下一道检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在步骤S700和步骤S800中,内检测器600完成管道内检测后,从管道中取出内检测器600,检验人员下载内检测器600中的检测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找出管道内存在的管体缺陷和焊缝缺陷,并结合相关标准确定所述缺陷是否需要修复。当管道的缺陷符合相关标准的,则不需要进行修复,当管道的缺陷不符合相关标准,例如深埋地下的管道,也要挖出来进行修复,避免安全事故。通过检测数据进行判断,图4显示为管体缺陷的信号,图5显示为焊缝缺陷的信号,若在新建管道投产前,没有对管进行内检测,增加管道安全使用隐患。若管道投产使用后,发生安全事故,在寻找事故缘由时,上述的管体缺陷信号和焊缝缺陷信号,无法判断是管道使用前产生还是管道使用后产生的,增加检验人员的判决难度。
请参阅图6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是实施例中,当管道的缺陷不符合相关标准,需要进行修复。在图6中,焊缝A为管道施工单位进行非法施工,为了施工便利缩短工期,在管道底部的开孔排水形成的挖补,并通过后期焊接将管道底部的开孔进行密封。但是此处补焊所有焊缝A均存在严重未焊透现象,且焊缝A强度严重不足。此种行为在管道施工中明令禁止的,如不及时发现,在管道投产使用后,随时会发生泄露爆炸。在图7中,管体损伤B为管道施工单位在管道敷设过程中由施工机械造成管体损伤B,表现为大范围管体变形且管体厚度局部减薄严重,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发生泄露。在图8中,冷裂纹C为在管体母材中发现,冷裂纹C埋藏具有一定的深度,如果不及时发现,在管道投产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管道中的应力变化,裂纹会进一步延伸扩大,将导致管道瞬间破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图9显示为检测出来的焊缝缺陷D,从管道外表上看,连个管道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看不出来异常,但是经过射线检测,可以看到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问题。如图10所述,对图9中焊接处进行射线检测,从图10中可知,焊接缺陷D存在严重的未焊透、未熔合,此处焊缝按照相关标准是必须进行修复的。如果投产前未进行内检测,此处焊缝在管道投产带压后,将随时发生焊口断裂,将像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中缅管道贵州爆炸事故一样产生严重后果。由上可知,由于管道深埋地下,且管道直径又小,如果不能通过内检测器进行管道内检测,上述问题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在管道正式使用后,将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其中,图6中除了标号A,其他文字、字母和数字为本行业内工作人员常用的标记,与本申请无关。图9除了标号D,附图中其他的文字、字母和数字为本行业内工作人员常用的标记,与本申请无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压缩机;
发球筒装置,一侧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被检管道,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的另一侧连接;
收球筒装置,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
第一截断阀,位于所述发球筒装置和所述被检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一截断阀一侧与所述发球筒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一侧连接;
第二截断阀,位于所述被检管道与所述收球筒装置的之间,且所述第二截断阀的一侧与所述被检管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截断阀的另一侧与所述收球筒装置连接;
内检测器,位于所述被检管道内;
所述发球筒装置包括:
发球筒本体;
第一流量计,一侧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第一控制阀,一侧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侧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所述发球筒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力表,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第一压力表之间,并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发球筒密封盖,位于远离被检管道的一侧,与所述发球筒本体连接;
所述收球筒装置包括:
收球筒本体;
第二流量计,一侧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流量计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三控制阀控制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流量,使所述第二流量计计量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流量计计量的数值相等;
第三压力表,位于所述第二截断阀与所述第二流量计之间,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收球筒密封盖,位于远离被检管道的一侧,与所述收球筒本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筒本体包括:
第一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发球筒密封盖连接;
第二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发球筒体的另一侧连接;
第三发球筒体,一侧与所述第二发球筒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发球筒体的另一侧与第一截断阀连接,且所述第一发球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发球筒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被检管道连接。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第一控制阀、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关闭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二流量计、发球筒密封盖密封发球筒本体和收球筒密封盖密封收球筒本体;
打开所述空气压缩机,向所述发球筒本体、所述被检管道和所述收球筒本体内填充空气,当压力表监测的压力满足内检测器运行的压力后,关闭所述空气压缩机;
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截断阀,缓慢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释放所述发球筒本体内的空气,当第一压力表的数据为零时,打开发球筒密封盖,将所述内检测器放入所述发球筒本体内,关闭所述发球筒密封盖,密封所述发球筒本体;
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所述空气压缩机,观察第一压力表的数据,当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数据与第二压力表的数据相等时,打开所述第一截断阀;
打开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三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实时调整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流量,使第一流量计计量的数据与所述第二流量计计量的数据相等;
当所述内检测器运行到所述收球筒本体内后,关闭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截断阀和所述第二截断阀;
打开所述第三控制阀,释放所述收球筒本体内的空气,当第三压力表上的数据为零时,打开所述收球筒密封盖,取出所述内检测器;
获取所述内检测器的监测数据,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确认所述被检管道上缺陷的是否需要修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还包括: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其中,所述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被检管道的管道直径和管道壁厚以及所述内检测器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和运行压力,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
根据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和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规格,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Figure FDA0004048302750000041
其中,Q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瞬时进气量,D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直径,t表示为被检管道的管道壁厚,V表示为内检测器要求的最低运行速度,P表示为内检测器要求的运行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获取:
N≥Q/Y;
其中,N表示为所需空气压缩机的数量,Y表示为空气压缩机的规格。
CN202210703800.4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5015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800.4A CN115015377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800.4A CN115015377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5377A CN115015377A (zh) 2022-09-06
CN115015377B true CN115015377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07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3800.4A Active CN115015377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53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621A (en) * 1990-06-25 1991-12-17 Hasselmann Detlev E M Pipeline leak det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820014B (zh) * 2015-04-09 2016-01-13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管道漏磁检测器通过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和用途
CN105107803A (zh) * 2015-09-22 2015-12-02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越野管道水压测试和清管的装置
CN108397637A (zh) * 2018-05-10 2018-08-14 河南中拓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管道投产前智能检测机构及检测方法
CN210720251U (zh) * 2019-09-18 2020-06-09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漏磁检测器通过能力的检测装置
CN210804842U (zh) * 2019-11-22 2020-06-19 杜娜 一种教学用管道收发球实训装置
CN111451225B (zh) * 2020-05-12 2023-10-31 北京埃尔德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长输管线清管作业方法
CN113720555A (zh) * 2021-09-26 2021-11-30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管道球阀内漏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5377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303B (zh) 基于超声波、音频及温度差检测管路流体泄漏的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流体泄漏检测方法
CN101762633B (zh) 一种管道本体缺陷快速检测方法
CA2868901C (en) Leak location detection system
CN112555690B (zh) 一种油气压力管道损伤监测预警方法
CN108050394A (zh) 基于声压信号识别的燃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平台
CN109708009B (zh) 一种针对供水管道不同漏水量定位的装置及方法
CN201083590Y (zh) 一种高温高压氦检漏装置
CN107401655A (zh) 金属管线缺陷识别及免焊接维修方法
CN113551160A (zh) 一种核电厂埋地氢气管线泄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5015377B (zh) 一种管道投产前漏磁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374689B (zh) 一种输送管道用管材适用性测试装置及测试判断方法
CN114593366B (zh) 一种加氢站氢气泄漏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5181271A (zh) 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性能测试的泄放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146820A (zh) 一种氦气介质阀门密封性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5218700U (zh) 一种带压环空采样分析系统
CN109058772A (zh) 一种输送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594558B (zh) 一种长距离双层管内管漏点定位方法
CN111425769B (zh) 基于局部压力响应的管道泄漏点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06644315A (zh) Lng管线气密试验安全检测方法
CN113504334A (zh) 一种三超气井的带压环空采样分析系统和方法
CN112240818A (zh) 一种长距离埋地双壁管内管漏点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1347365U (zh) 一种安全阀压力整定和密封检测装置
CN209622502U (zh) 一种管道泄漏数据采集装置及检测定位装置
CN112197913A (zh) 一种滑动式管道漏点检测定位装置及其检测定位方法
CN213985562U (zh) 一种长距离埋地双壁管内管漏点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