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0039A -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0039A
CN115010039A CN202210459427.2A CN202210459427A CN115010039A CN 115010039 A CN115010039 A CN 115010039A CN 202210459427 A CN202210459427 A CN 202210459427A CN 115010039 A CN115010039 A CN 115010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ire
operating platform
friction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94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朋
黄关明
许红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Qix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Qix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Qix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Qix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94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0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0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25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with wheels for moving around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5Scissor linkages, i.e. X-configuration
    • B66F7/0666Multiple scissor linkages vertically arran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包括底座、操作台、连接于底座和操作台之间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操作台两端的弧形承载架、设置于操作台中部的用于转动消防管道的转动机构以及用于检测消防管道法兰对孔的检测机构;弧形承载架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环绕消防管道设置的转动辊;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安装杆、固定于安装杆顶部的红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操作人员手部上的遥控器,遥控器内设有与红外传感器无线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蜂鸣器,控制器与转动机构无线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机构;红外传感器检测端对准已安装好的消防管道法兰盘安装孔。本申请具有提升消防管道安装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管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背景技术
消防管道是指用于消防方面,连接消防设备、器材,输送消防灭火用水,气体或者其他介质的管道材料。由于特殊需求,消防管道的厚度与材质都有特殊要求,并喷红色油漆,输送消防用水。在现有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内均布设消防管道,以防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难以实施救灾行动。
故而,对于消防管道的安装施工,是消防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公告号为CN10929076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防管道安装支撑器,包括有支撑板、第一支杆、万向轮、轴承、第一空心管、第二支杆、第一定向轮、第一支座、第二定向轮等;第一支杆设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第一支杆的底部转动式安装有起移动作用的万向轮,轴承嵌入式安装于支撑板顶部的中间。该发明通过凹槽板能够对消防管道进行安装支撑,如此不需人们用手对消防管道进行运输支撑,从而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支撑器仅能避免安装人员运输支撑工作,无法实现升降以及对消防管道法兰盘上的安装孔进行对孔,安装效率还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消防管道的安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用于支撑消防管道的操作台、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操作台之间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操作台两端的用于承载消防管道的弧形承载架、设置于操作台中部的用于转动消防管道的转动机构以及用于检测消防管道法兰对孔的检测机构;所述弧形承载架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环绕消防管道设置的转动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安装杆、固定于所述安装杆顶部的红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操作人员手部上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内设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无线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蜂鸣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转动机构无线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机构;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端对准已安装好的消防管道法兰盘安装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消防管道吊放至操作台上时,消防管道两端放置于操作台两端的弧形承载架上,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操作台上升,直至消防管道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对齐,然后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驱动转动机构转动消防管道,直至消防管道上法兰盘的安装孔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的安装孔对齐时,红外传感器发射端发射的红外线通过该两处的安装孔,红外传感器发射信号至遥控器内的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至蜂鸣器,提示操作人员消防管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故而该电子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消防管道的升降以及安装孔之间的对齐操作,提升了消防管道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中部开设有驱动槽,且所述操作台内开设有位于所述驱动槽一端的驱动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槽内的驱动辊、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腔内的蜗轮、转动安装在驱动腔内的蜗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操作台底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穿入所述驱动腔内并与所述蜗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设置,且所述驱动辊端部穿入所述驱动腔内并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驱动辊的辊面上设有用于与消防管道抵接的摩擦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启动时,驱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使得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辊转动,通过摩擦部的摩擦作用,使得驱动辊带动操作台上的消防管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内开设有位于所述驱动槽远离所述驱动腔一端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安装有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与所述驱动辊远离所述驱动腔的端部连接;所述操作台底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转动接头连通设置,所述驱动辊内部中空,且所述驱动辊端部与转动接头连通;所述摩擦部包括均匀开设于所述驱动辊辊面上的摩擦孔以及固定于所述摩擦孔内的摩擦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泵启动时,气泵通过转动接头朝向驱动辊内打气,使得驱动辊内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摩擦弹性件被驱动辊内的气压顶起,使得摩擦弹性件与消防管道外壁抵紧,从而增大了驱动辊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弹性件为片状,且所述摩擦弹性件远离所述驱动辊内的表面上成型有贴合块,所述贴合块顶部成型有弧形贴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上均匀固定有摩擦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辊内的气压增大时,摩擦弹性件鼓起,使得贴合块朝向消防管道移动,直至贴合块上弧形贴合面的摩擦凸起与消防管道外壁抵紧,从而增大了驱动辊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块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摩擦弹性件,所述摩擦凸起的弹性系数介于所述贴合块与所述摩擦弹性件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弹性件、贴合块以及摩擦凸起的弹性系数设置,利于摩擦弹性件鼓起变形,也有利于保持贴合块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出风口连接有控气块,所述控气块上设有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一出气端与所述转动接头连接;所述操作台靠近已安装消防管道的端部上固定有弧形气囊圈,所述弧形气囊圈与所述第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通气管;所述弧形气囊圈与所述操作台上消防管道法兰之间设有顶压间隙,所述弧形气囊圈远离操作台的一侧成型有用于顶压消防管道上螺栓的吸附凸起,所述吸附凸起上固定有吸铁磁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铁磁片吸附消防管道法兰盘上穿设的螺栓头部,当弧形气囊圈瘪气时,螺栓端部收入消防管道法兰盘上的安装孔内,防止螺栓在消防管道上升时阻碍消防管道之间法兰的对齐,而当消防管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时,气泵启动,打出的空气通过控气块的作用,再通过通气管充入弧形气囊圈内,从而使得弧形气囊圈鼓起,使得其上的吸附凸起顶住螺栓推进,从而实现消防管道之间螺栓的穿设,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气端内固定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上开设有针孔,所述针孔内固定有铜膜片,所述铜膜片中心开设有十字切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泵启动时,气泵朝向控气块内打入空气,使得驱动辊内的气压增大,直至驱动辊内的气压增大至一定值时,再次启动气泵,使得打入控气块内的空气通过铜膜片上的十字切缝以及通气管进入弧形气囊圈内,实现对充气顺序的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下侧的剪刀式升降架、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推进梁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两台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推进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剪刀式升降架底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推进梁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剪刀式升降架顶部两端均与所述操作台底面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液压缸启动时,液压缸推动推进梁,使得两个推进梁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剪刀式升降架底部两端收缩,使得操作台在剪刀式升降架的作用下上升,传动结构简单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面固定有移动轮,且所述底座上竖直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下端固定有位于底座下侧的稳定座,且所述驱动柱上端端面朝向所述推进梁方向倾斜设置,相邻的所述稳定座之间连接有稳定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液压缸启动时,推进梁之间相互靠近,使得推进梁逐渐抵住驱动柱上端倾斜面,从而使得驱动柱带动稳定座下移,直至稳定座抵住地面时,使得底座稳定,有利于防止该底座晃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该电子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消防管道的升降以及安装孔之间的对齐操作,提升了消防管道的安装效率;
(2)当气泵启动时,气泵通过转动接头朝向驱动辊内打气,使得驱动辊内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摩擦弹性件被驱动辊内的气压顶起,使得摩擦弹性件与消防管道外壁抵紧,从而增大了驱动辊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作用;
(3)当液压缸启动时,推进梁之间相互靠近,使得推进梁逐渐抵住驱动柱上端倾斜面,从而使得驱动柱带动稳定座下移,直至稳定座抵住地面时,使得底座稳定,有利于防止该底座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电子智能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弧形气囊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铜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座;11、移动轮;12、驱动柱;13、稳定座;14、收缩弹簧;15、稳定杆;2、升降机构;21、剪刀式升降架;22、推进梁;23、液压缸;3、操作台;31、驱动槽;32、驱动腔;33、转动腔;34、转动接头;341、摩擦气管;35、气泵;36、控气块;361、通气管;362、第一出气端;363、第二出气端;364、弹性块;365、针孔;366、铜膜片;367、十字切缝;4、弧形承载架;5、转动机构;51、驱动辊;511、摩擦部;5111、摩擦孔;5112、摩擦弹性件;5113、贴合块;5114、摩擦凸起;52、蜗轮;53、蜗杆;54、驱动电机;6、检测机构;61、安装杆;62、红外传感器;63、遥控器;631、控制器;632、蜂鸣器;7、弧形气囊圈;71、吸附凸起;72、吸铁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请参阅图1,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侧的升降机构2、设置于升降机构2顶部的操作台3、设置于操作台3上的弧形承载架4、设置于操作台3中部的转动机构5以及用于检测消防管道法兰对孔的检测机构6。
参照图1,底座1为矩形座体结构,其上表面水平设置,且底座1的底面四角处分别安装有四只移动轮11,便于操作人员移动。而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开口呈方形,其竖直设置,且滑动槽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表面以及底面贯通。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驱动柱12,驱动柱12的水平截面呈矩形,其下端固定有稳定座13,且驱动柱12上端朝向底座1外侧倾斜设置。驱动柱12上套设有收缩弹簧14,收缩弹簧14上端与底座1底面固定连接,下端与稳定座13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动槽、驱动柱12及稳定座13共设有四组并分别位于底座1四角处,且相邻的稳定座13之间连接有稳定杆15。
参照图1,升降机构2包括设置于操作台3下侧的剪刀式升降架21、滑动安装于底座1上的两个推进梁22以及固定于底座1上的两台液压缸23。液压缸23活塞杆端部与推进梁22固定连接,位于单根推进梁22两端的两个驱动柱12上端倾斜面均朝向该推进梁22,且剪刀式升降架21底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推进梁22顶部转动连接。此外,剪刀式升降架21顶部两端均与操作台3底面转动连接。当液压缸23启动时,液压缸23推动推进梁22,使得两个推进梁22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剪刀式升降架21底部两端收缩,使得操作台3在剪刀式升降架21的作用下上升,传动结构简单高效。而当液压缸23启动时,推进梁22之间相互靠近,使得推进梁22逐渐抵住驱动柱12上端倾斜面,从而使得驱动柱12带动稳定座13下移,直至稳定座13抵住地面时,使得底座1稳定,有利于防止该底座1晃动。
参照图1、图2,弧形承载架4呈半圆弧形,其两端朝上设置,且弧形承载架4底部与操作台3上表面固定连接。弧形承载架4共设有两个,两个弧形承载架4分别设置于操作台3两端。此外,弧形承载架4的弧形内壁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转动安装有多个转动辊,单个弧形承载架4上的多个转动辊沿弧形承载架4的弧形延伸方向均匀排列,此外,转动辊的转动轴线与弧形承载架4的弧形环绕轴线平行设置。当消防管道放置在操作台3上时,消防管道两端搭接在两个弧形承载架4上,使得弧形承载架4上的转动辊辊面与消防管道外壁相抵,从而使得消防管道得以在操作台3上自转。
参照图1、图2,操作台3中部开设有驱动槽31,驱动槽31的开口为矩形,且驱动槽31贯穿操作台3上表面及底面。操作台3内开设有分别位于驱动槽31两端的驱动腔32和转动腔33。转动机构5包括转动安装在驱动槽31内的驱动辊51、转动安装在驱动腔32内的蜗轮52、转动安装在驱动腔32内的蜗杆53以及固定于操作台3底部的驱动电机54,驱动电机54的输出轴端部穿入驱动腔32内并与蜗杆53下端固定连接,蜗杆53与蜗轮52啮合设置,且驱动辊51端部穿入驱动腔32内并与蜗轮52固定连接。当驱动电机54启动时,驱动电机54驱动蜗杆53转动,使得与蜗杆53啮合的蜗轮52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辊51转动,通过摩擦部511的摩擦作用,使得驱动辊51带动操作台3上的消防管道转动。
参照图1,检测机构6包括固定安装在操作台3上的安装杆61、固定于安装杆61顶部的红外传感器62以及设置于操作人员手部上的遥控器63,遥控器63内设有与红外传感器62无线连接的控制器631以及与控制器631电连接的蜂鸣器632,控制器631与驱动电机54无线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机构5,而红外传感器62检测端在操作台3上升到位时对准已安装好的消防管道法兰盘安装孔。当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63启动液压缸23,使得液压缸23推动推进梁22,从而使得操作台3上升,直至操作台3上的消防管道上升至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等高时,操作台3停止,然后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63启动驱动电机54,使得操作台3上的消防管道转动,直至该消防管道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的安装孔对准,此时,红外传感器62发射端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对准的安装孔,从而发送信号至遥控器63内的控制器631,使得蜂鸣器632报警,提示操作人员消防管道已就位。
参照图1、图2,转动腔33内安装有转动接头34,转动接头34一端与驱动辊51远离驱动腔32的端部连接,而操作台3底部固定安装有气泵35,气泵35出风口连接有控气块36,结合图3所示,控气块36上分别设有第一出气端362以及第二出气端363,而第一出气端362与转动接头34远离驱动辊51的端部连接。驱动辊51内部中空,而第一出气端362与转动接头34之间连接有摩擦气管341,故而驱动辊51端部通过转动接头34与气泵35连通。结合图4所示,驱动辊51上均匀设置有摩擦部511,摩擦部511包括均匀开设于驱动辊51辊面上的摩擦孔5111以及固定于摩擦孔5111内的摩擦弹性件5112,摩擦弹性件5112为片状,摩擦弹性件5112远离驱动辊51内的表面上成型有贴合块5113,贴合块5113顶部成型有弧形贴合面,弧形贴合面上均匀固定有摩擦凸起5114。当气泵35启动时,气泵35通过控气块36、摩擦气管341以及转动接头34朝向驱动辊51内打气,使得驱动辊51内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各个摩擦孔5111内摩擦弹性件5112鼓起,从而使得贴合块5113上弧形贴合面通过各个摩擦凸起5114与消防管道外壁抵紧,使得驱动辊51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作用更强,便于驱动辊51带动消防管道转动,实现消防管道的对孔操作。此外,贴合块5113的弹性系数小于摩擦弹性件5112,摩擦凸起5114的弹性系数介于贴合块5113与摩擦弹性件5112之间,故而摩擦弹性件5112、贴合块5113以及摩擦凸起5114的弹性系数设置,利于摩擦弹性件5112鼓起变形,也有利于保持贴合块5113与消防管道之间的摩擦强度。
参照图2、图5,操作台3靠近已安装消防管道的端部上固定有弧形气囊圈7,弧形气囊圈7与第二出气端363之间连接有通气管361,弧形气囊圈7与操作台3上消防管道法兰之间设有顶压间隙,且弧形气囊圈7远离操作台3的一侧成型有用于顶压消防管道上螺栓的吸附凸起71,吸附凸起71上固定有用于与螺栓头部磁性吸附的吸铁磁片72。吸附凸起71于弧形气囊圈7上设有五处,五处吸附凸起71与红外传感器62发射端在消防管道的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吸铁磁片72吸附消防管道法兰盘上穿设的螺栓头部,当弧形气囊圈7瘪气时,螺栓端部收入消防管道法兰盘上的安装孔内,防止螺栓在消防管道上升时阻碍消防管道之间法兰的对齐,而当消防管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时,气泵35启动,打出的空气通过控气块36上第二出气端363以及通气管361充入弧形气囊圈7内,从而使得弧形气囊圈7鼓起,使得弧形气囊圈7上的吸附凸起71顶住螺栓推进,从而实现消防管道之间螺栓的穿设,提高了安装效率。结合图3所示,第二出气端363内固定有弹性块364,弹性块364由弹性橡胶制成,其上由钢针贯穿开设有针孔365,针孔365内固定有铜膜片366,结合图6所示,铜膜片366中心开设有十字切缝367。当气泵35启动时,气泵35朝向控气块36内打入空气,使得驱动辊51内的气压增大,直至驱动辊51内的气压增大至一定值时,再次启动气泵35,使得打入控气块36内的空气通过铜膜片366上的十字切缝367以及通气管361进入弧形气囊圈7内,实现对充气顺序的调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消防管道吊放至操作台3上时,消防管道两端放置于操作台3两端的弧形承载架4上,然后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63启动液压缸23,驱动操作台3上升,直至消防管道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对齐,然后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63启动驱动电机54,从而转动消防管道,直至消防管道上法兰盘的安装孔与已安装的消防管道的安装孔对齐时,红外传感器62发射端发射的红外线通过该两处的安装孔,红外传感器62发射信号至遥控器63内的控制器631,然后控制器631发送电信号至蜂鸣器632,提示操作人员消防管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故而该电子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消防管道的升降以及安装孔之间的对齐操作,提升了消防管道的安装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用于支撑消防管道的操作台(3)、连接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操作台(3)之间的升降机构(2)、安装于所述操作台(3)两端的用于承载消防管道的弧形承载架(4)、设置于操作台(3)中部的用于转动消防管道的转动机构(5)以及用于检测消防管道法兰对孔的检测机构(6);所述弧形承载架(4)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环绕消防管道设置的转动辊;所述检测机构(6)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操作台(3)上的安装杆(61)、固定于所述安装杆(61)顶部的红外传感器(62)以及设置于操作人员手部上的遥控器(63),所述遥控器(63)内设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62)无线连接的控制器(631)以及与所述控制器(631)电连接的蜂鸣器(632),所述控制器(631)与所述转动机构(5)无线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机构(5);所述红外传感器(62)检测端对准已安装好的消防管道法兰盘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中部开设有驱动槽(31),且所述操作台(3)内开设有位于所述驱动槽(31)一端的驱动腔(32);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槽(31)内的驱动辊(51)、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腔(32)内的蜗轮(52)、转动安装在驱动腔(32)内的蜗杆(53)以及固定于所述操作台(3)底部的驱动电机(54),所述驱动电机(54)的输出轴端部穿入所述驱动腔(32)内并与所述蜗杆(53)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蜗杆(53)与所述蜗轮(52)啮合设置,且所述驱动辊(51)端部穿入所述驱动腔(32)内并与所述蜗轮(5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4)与所述控制器(631)无线连接;所述驱动辊(51)的辊面上设有用于与消防管道抵接的摩擦部(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内开设有位于所述驱动槽(31)远离所述驱动腔(32)一端的转动腔(33),所述转动腔(33)内安装有转动接头(34),所述转动接头(34)与所述驱动辊(51)远离所述驱动腔(32)的端部连接;所述操作台(3)底部固定安装有气泵(35),所述气泵(35)与所述转动接头(34)连通设置,所述驱动辊(51)内部中空,且所述驱动辊(51)端部与转动接头(34)连通;所述摩擦部(511)包括均匀开设于所述驱动辊(51)辊面上的摩擦孔(5111)以及固定于所述摩擦孔(5111)内的摩擦弹性件(5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弹性件(5112)为片状,且所述摩擦弹性件(5112)远离所述驱动辊(51)内的表面上成型有贴合块(5113),所述贴合块(5113)顶部成型有弧形贴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上均匀固定有摩擦凸起(51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块(5113)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摩擦弹性件(5112),所述摩擦凸起(5114)的弹性系数介于所述贴合块(5113)与所述摩擦弹性件(51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5)出风口连接有控气块(36),所述控气块(36)上设有第一出气端(362)和第二出气端(363),所述第一出气端(362)与所述转动接头(34)连接;所述操作台(3)靠近已安装消防管道的端部上固定有弧形气囊圈(7),所述弧形气囊圈(7)与所述第二出气端(363)之间连接有通气管(361);所述弧形气囊圈(7)与所述操作台(3)上消防管道法兰之间设有顶压间隙,所述弧形气囊圈(7)远离操作台(3)的一侧成型有用于顶压消防管道上螺栓的吸附凸起(71),所述吸附凸起(71)上固定有吸铁磁片(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端(363)内固定有弹性块(364),所述弹性块(364)上开设有针孔(365),所述针孔(365)内固定有铜膜片(366),所述铜膜片(366)中心开设有十字切缝(36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台(3)下侧的剪刀式升降架(21)、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的两个推进梁(22)以及固定于底座(1)上的两台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推进梁(22)固定连接,且所述剪刀式升降架(21)底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推进梁(22)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剪刀式升降架(21)顶部两端均与所述操作台(3)底面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固定有移动轮(11),且所述底座(1)上竖直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驱动柱(12),所述驱动柱(12)下端固定有位于底座(1)下侧的稳定座(13),且所述驱动柱(12)上端端面朝向所述推进梁(22)方向倾斜设置,相邻的所述稳定座(13)之间连接有稳定杆(15)。
CN202210459427.2A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Pending CN115010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9427.2A CN115010039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9427.2A CN115010039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039A true CN115010039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6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9427.2A Pending CN115010039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00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1289B2 (en) * 2021-08-26 2024-02-06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Dual side actuated scissor fork type lift unit for lifting plurality of payload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132248U (zh) * 2019-05-05 2020-03-10 苏州泰高烟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法兰对孔器
CN211624433U (zh) * 2020-01-09 2020-10-02 四川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管道消防用给排水结构
KR102185908B1 (ko) * 2019-07-08 2020-12-02 주식회사대불용접산업 파이프 밀림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플랜지 자동용접장치
CN213479363U (zh) * 2020-09-29 2021-06-18 深圳市新天泽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微调的消防管道吊装支架
CN214269773U (zh) * 2020-12-03 2021-09-24 江苏先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均匀的气胀轴
CN214653443U (zh) * 2021-04-19 2021-11-09 武汉中成世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安装的操作平台
CN216235841U (zh) * 2021-11-26 2022-04-08 湖北圆方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工程用施工提升装置
CN216299147U (zh) * 2021-06-02 2022-04-15 北京龙辰泉消防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管道安装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132248U (zh) * 2019-05-05 2020-03-10 苏州泰高烟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法兰对孔器
KR102185908B1 (ko) * 2019-07-08 2020-12-02 주식회사대불용접산업 파이프 밀림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플랜지 자동용접장치
CN211624433U (zh) * 2020-01-09 2020-10-02 四川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管道消防用给排水结构
CN213479363U (zh) * 2020-09-29 2021-06-18 深圳市新天泽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微调的消防管道吊装支架
CN214269773U (zh) * 2020-12-03 2021-09-24 江苏先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均匀的气胀轴
CN214653443U (zh) * 2021-04-19 2021-11-09 武汉中成世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安装的操作平台
CN216299147U (zh) * 2021-06-02 2022-04-15 北京龙辰泉消防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管道安装辅助装置
CN216235841U (zh) * 2021-11-26 2022-04-08 湖北圆方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工程用施工提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1289B2 (en) * 2021-08-26 2024-02-06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Dual side actuated scissor fork type lift unit for lifting plurality of payloa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038B (zh) 真空吸附移动装置
CN115010039A (zh) 一种电子智能化系统
CN207404772U (zh) 液压可倾斜升降平台
CN107933924A (zh) 一种消防灭火无人机
CN113521619B (zh) 一种城市便携式消防装置
CN109675213A (zh) 智能全方位楼宇救援装置
CN105271060A (zh) 液压起升机构
CN2536261Y (zh) 可调式自动升降灭火器
CN112999548B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消防机器人
CN112900820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4653443U (zh)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安装的操作平台
CN207313072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升降吊篮
CN112624005A (zh) 旋转移动救援装置
CN112717290A (zh) 一种人防工程安全用防毒通道结构
KR20100090557A (ko) 인명구조용 차량 탑재형 사다리 구조체
CN217575580U (zh) 一种浮空器用的排气组件及浮空器
CN116677180B (zh) 一种自由移动的施工平台
CN220459776U (zh) 一种远距离供气装置
CN113914635A (zh) 一种幕墙铜浮雕施工方法
CN217377201U (zh) 一种基于柔性支撑的飞机外挂物挂装车
CN217081665U (zh) 一种消防水管的特殊保护的抗震支架配件
CN217227951U (zh) 一种全向位置调整的柔性支撑装置
CN218264316U (zh) 气膜建筑用防坍塌系统及气膜建筑
CN213572154U (zh) 一种销齿传动海水塔
CN211572818U (zh) 一种组合塔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