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900B -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900B
CN115002900B CN202210624261.5A CN202210624261A CN115002900B CN 115002900 B CN115002900 B CN 115002900B CN 202210624261 A CN202210624261 A CN 202210624261A CN 115002900 B CN115002900 B CN 115002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ositioning result
reflecting surfac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corr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42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2900A (zh
Inventor
卢斌
李鹏翔
赵旭
魏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42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2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G01S5/021Calibration, monitoring o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8Position of single direction-finder fixed by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spaced sources of known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当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当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时,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提高定位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反射面是一种有超材料阵元组成的物理平面,可通过调整配置参数,对入射信号实现不同波束的反射信号,从而可改变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智能反射面可部署在基站与覆盖盲区之间,通过有效的反射或透射使传输信号到达覆盖空洞中的用户,从而为基站和用户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保证空洞区域用户的覆盖。一般情况下经智能反射面传播的信号,基站只能从天线接收信号的入射波束方向来判断待定位终端位置。
目前蜂窝定位技术是基于信号强度、基于信号达到时间或时间差、达到或离开方向角等技术,采用多基站联合定位。但上述方法都是假设待定位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直达径,信号达到或离开的方向与待定位终端实际位置相对基站天线的方向一致。如果网络中引入智能反射面,改变了信号的直达传播路径,使用传统的定位方法会导致定位结果有较大误差和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终端定位结果准确率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包括:
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
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若是,则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
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
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
获取所述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修正所述距离数据;
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
根据修正后的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包括:
获取数字化地图信息、所述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所述初步定位结果;
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基站及所述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
若是,则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包括:
调整所述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
当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在可预测区间时,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包括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及基站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变化信息为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装置,包括:
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模块,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
信号覆盖范围判断模块,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初步定位结果修正模块,当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时,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及所述智能反射面与所述待定位终端的距离数据,修正所述初步定位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终端定位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获取基站位置信息、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当待定位终端、基站及智能反射面在同一直线区间时,调整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根据待定位终端反馈变化信息,判断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根据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及智能反射面与待定位终端的距离数据,修正初步定位结果,提高终端定位的准确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判断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系统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等距修正系统示意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增强修正系统示意图;和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2,获取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S104,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及基站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多基站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数字化地图信息、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初步定位结果;判断待定位终端、基站及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若是,则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数字化地图信息,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在一定误差内,评估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是否与智能反射面、基站在同一条直线区间上,若否,则待定位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直达径,无需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区间可人工设置或者自动设置,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智能反射面、基站的坐标在一定直线区间范围内就能判定待定位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直达径,直达径表征没有经过智能反射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取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中的任意两个位置信息,确定一条直线,根据确定的直线和区间参数,确定直线区间,若第三位置信息在直线区间内,则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在一条直线区间内。
例如,根据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确定一条直线,设置区间参数,确定直线区间,若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在直线区间内,则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在一条直线区间内。
S106,当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基站获取智能反射面或者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当反馈变化信息在可预测区间时,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可预测区间的具体数值,可根据信号测试获得,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获取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当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在可预测区间时,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变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本公开实施例以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为例进行介绍。
S108,若是,则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待定位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待定位终端与智能反射面的距离数据等,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与智能反射面的距离数据;根据距离数据和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在部署智能反射面的场景网络中,基于多基站定位算法得出初步定位结果,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和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评估初步定位结果的偏差程度,并结合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对初步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定位准确率。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判断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调整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
S204,获取待定位终端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
S206,判断待定位终端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是否在可预测区间内;
S208,若是,则判定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接收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强度有变化时,且待定位终端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范围在可预测区间,则判定待定位终端通过智能反射面接收信号,则判定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需要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S210,否则,判定待定位终端不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不需要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调整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根据待定位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可高效判断待定位终端是否处于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区域内。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2,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
S304,根据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
S306,根据距离数据和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并根据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减少由于引入智能反射面改变信号直达传播路径引起的误差和偏差。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2,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
S404,获取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修正距离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智能反射面进行测试,获得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
S406,根据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
S408,根据修正后的距离数据和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考虑智能反射面的损耗程度,对距离数据进行修正,减少智能反射面的损耗导致的距离数据的误差;并根据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减少由于引入智能反射面改变信号直达传播路径引起的误差和偏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定位装置5包括: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模块501、信号覆盖范围判断模块502及初步定位结果修正模块503。
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模块501,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
信号覆盖范围判断模块502,当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初步定位结果修正模块503,当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时,根据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及智能反射面与待定位终端的距离数据,修正初步定位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在部署智能反射面的场景网络中,基于多基站定位算法得出初步定位结果,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和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评估初步定位结果的偏差程度,并结合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对初步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定位准确率。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2,在部署智能反射面的场景网络中,基于多基站传统定位算法,对待定位终端得出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
S604,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判断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是否需要修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基站坐标(lon_B,Lat_B),评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的偏差程度,在一定的算法误差内,如果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lon_B,Lat_B)及评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的坐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则判定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进入待修正集合;否则,判定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不需修正。
S606,判定待定位终端是否处于该基站下的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来改变波束方向,若基站接收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强度有变化,且变化范围在可预测区间,则判定待定位终端通过智能反射面来接收信号,则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否则,判定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不需修正。
S608,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和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可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和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可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获取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修正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
S610,根据距离数据,及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对初步定位结果坐标(Lon0,Lat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定位结果坐标(Lon1,Lat1)。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
上述实施例中,在部署智能反射面的场景网络中,基于多基站定位算法得出初步定位结果,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和智能反射面坐标,评估初步定位结果的偏差程度,并结合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对初步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定位准确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系统,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系统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系统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定位系统示意图,如图7所示,部署智能反射面704的场景网络中,终端定位系统有三个基站参与定位,三个基站分别为:基站一701、基站二702及基站三703;其中,基站一701和基站三703是直达径,不配置智能反射面704,基站二70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了智能反射面704;基于传统的多基站定位算法生成初步定位结果,传统的多基站定位算法中均假设待定位终端离基站均为直达径。
基站二70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了智能反射面704,基于传统的多基站定位算法生成初步定位结果,初步定位结果表征初步定位终端705的位置,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和智能反射面704坐标,评估初步定位结果的偏差程度,并结合智能反射面704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704的反射波束方向角,计算修正定位结果,修正定位结果表征修正定位终端706的位置,提高定位准确率。
上述实施例中,基站二70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了智能反射面704,基于传统的多基站定位算法生成待定位终端705的初步定位结果,但由于多基站定位算法中均假设待定位终端离基站均为直达径,未考虑引入智能反射面704会改变信号直达传播路径,导致基站二702的初步定位结果不准确,通过终端定位方法对初步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定位准确率。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等距修正系统示意图,如图8所示,等距修正系统包括智能反射面801、基站802、初步定位终端803、修正定位终端804,其中,修正定位结果表征修正定位终端804的位置,初步定位结果表征初步定位终端803的位置。
基于智能反射面801坐标(Lon_R,Lat_R)和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可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801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D;
其中,初步定位终端803坐标为(Lon0,Lat0);
智能反射面801坐标为(Lon_R,Lat_R);
D为初步定位终端803与智能反射面801的距离。
根据智能反射面801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801的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
根据距离数据D,及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对初步定位结果坐标(Lon0,Lat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定位结果坐标(Lon1,Lat1);
Lon1=Lon_R+D*cos(RIS_A) (2)
Lat1=Lat_R+D*sin(RIS_A) (3)
其中,修正定位终端804坐标为(Lon1,Lat1);
RIS_A为智能反射面的反射波束方向角;
D为初步定位终端803与智能反射面801的距离。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并根据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减少由于引入智能反射面改变信号直达传播路径引起的误差和偏差。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增强修正系统示意图,如图9所示,增强修正系统包括智能反射面901、基站902、初步定位终端903、修正定位终端904,其中,修正定位结果表征修正定位终端904的位置,初步定位结果表征初步定位终端903的位置。
基于智能反射面901坐标(Lon_R,Lat_R)和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根据公式(1)可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901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D;
考虑智能反射面901的固有损耗P0,对D进行修正为D’。
D’=D-P0 (4)
其中,P0为智能反射面的固有损耗数值;
D’为修正后初步定位终端903与智能反射面901的距离。
根据智能反射面901配置参数,计算智能反射面901的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
根据距离数据D’,及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对初步定位结果坐标(Lon0,Lat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定位结果坐标(Lon2,Lat2);
Lon2=lon_R+D’*cos(RIS_A) (5)
Lat2=Lat_R+D’*sin(RIS_A) (6)
其中,修正定位终端904坐标为(Lon2,Lat2);
D’为修正后初步定位终端903与智能反射面901的距离;
智能反射面901坐标(Lon_R,Lat_R)。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考虑智能反射面的损耗程度,对距离数据进行修正,减少智能反射面的损耗导致的距离数据的误差;并根据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减少由于引入智能反射面改变信号直达传播路径引起的误差和偏差。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初步定位结果是否需要修正;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若是,则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调整所述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是否在可预测区间内;若是,则判定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否则,判定待定位终端不在所述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不需要修正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获取所述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修正所述距离数据;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根据修正后的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在部署智能反射面的场景网络中,基于多基站传统定位算法,对待定位终端得出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
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判断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是否需要修正;结合数字化地图信息、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基站坐标(lon_B,Lat_B),评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的偏差程度,在一定的算法误差内,如果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lon_B,Lat_B)及评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的坐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则判定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进入待修正集合;否则,判定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不需修正;
判定待定位终端是否处于该基站下的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选择定位修正算法,计算得到初步定位结果(Lon0,Lat0)与智能反射面坐标(lon_R,Lat_R)的距离数据;根据距离数据,及反射波束方向角RIS_A,对初步定位结果坐标(Lon0,Lat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定位结果坐标(Lon1,Lat1)。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根据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选取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中的任意两个位置信息,确定一条直线,根据确定的直线和区间参数,确定直线区间,若第三位置信息在直线区间内,则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基站位置信息、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在一条直线区间内。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根据待定位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待定位终端与智能反射面的距离数据等,计算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0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
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待定位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待定位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待定位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待定位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8)

1.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基站及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若是,则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其中,所述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包括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及基站位置信息;
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若是,则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反射面的损耗数据,修正所述距离数据;
根据修正后的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基站及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若是,则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包括:
获取数字化地图信息、所述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所述初步定位结果;
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基站及所述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
若是,则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包括:
调整所述智能反射面配置参数改变波束方向;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
当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反馈变化信息在可预测区间时,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变化信息为参考信号强度变化信息。
6.一种终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模块,根据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及待定位终端的初步定位结果,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基站及智能反射面是否在同一直线区间,若是,则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其中,所述通信设施位置信息包括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及基站位置信息;
信号覆盖范围判断模块,当所述初步定位结果需要修正时,判断所述待定位终端是否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初步定位结果修正模块,当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智能反射面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初步定位结果及智能反射面位置信息,计算距离数据;根据所述智能反射面的配置参数,得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所述反射波束方向角数据,计算所述待定位终端的修正定位结果。
7.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 1~5中任意一项所述终端定位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
CN202210624261.5A 2022-06-02 2022-06-02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02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261.5A CN115002900B (zh) 2022-06-02 2022-06-02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261.5A CN115002900B (zh) 2022-06-02 2022-06-02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900A CN115002900A (zh) 2022-09-02
CN115002900B true CN115002900B (zh) 2023-11-07

Family

ID=8303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4261.5A Active CN115002900B (zh) 2022-06-02 2022-06-02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29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7013B (zh) * 2024-02-04 2024-05-17 中亿(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5g的安防高精度定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9893A (zh) * 2017-11-08 2018-02-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误差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35744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清华大学 基于飞行器的智能转发式导航欺骗方法和设备
CN111245494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CN112346009A (zh) * 2021-01-06 2021-02-09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3115224A (zh) * 2021-04-06 2021-07-13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和室内定位装置
CN113225704A (zh) * 2021-04-23 2021-08-06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室内单接入点辐射源定位方法
CN113518306A (zh) * 2021-04-21 2021-10-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uwb定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22056A (zh) * 2021-12-03 2022-04-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空地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19929A1 (en) * 2020-06-05 2021-12-08 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Method for optimizing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localization us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1848709B2 (en) * 2020-08-14 2023-1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base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ssisted mod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5744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清华大学 基于飞行器的智能转发式导航欺骗方法和设备
CN107659893A (zh) * 2017-11-08 2018-02-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误差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5494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CN112346009A (zh) * 2021-01-06 2021-02-09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3115224A (zh) * 2021-04-06 2021-07-13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和室内定位装置
CN113518306A (zh) * 2021-04-21 2021-10-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uwb定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25704A (zh) * 2021-04-23 2021-08-06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室内单接入点辐射源定位方法
CN114422056A (zh) * 2021-12-03 2022-04-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空地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900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3667B2 (en) Radio frequency coverage map gen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0433885C (zh) 用于规划移动终端电信网络的方法
US11435432B2 (en)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8244511B2 (en) Radio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estim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1363603B2 (en) Delta beam comparison for UL/DL beam misalignment detection
CN115002900B (zh)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02736B (zh)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3997780A (zh) 定位移动终端的方法及基站
CN111060940A (zh) 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卫星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US20050221754A1 (en) Signal path det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including repeaters
US20220200696A1 (en) Variable stayout distance for beamhopping satellite
CN114449437B (zh)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12306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RU2360378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онахожд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
CN104507160A (zh) 无线网络定位方法、接入点及定位服务器
US7941163B2 (e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210058740A1 (en) Indoor positioning for mobile devices
CN111711966A (zh) 一种信道模拟方法及装置
JPH1138056A (ja) 無線端末機の電磁界環境特性評価システム
CN113573229A (zh) 一种定位校正方法及装置
US20240155367A1 (en) Network coverage predi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20200090499A (ko) 위치 측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02139342A (ja) 通信端末
US115101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estimation
US20220394661A1 (en) Estimating geolocation of a user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