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849A -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02849A CN115002849A CN202111526648.9A CN202111526648A CN115002849A CN 115002849 A CN115002849 A CN 115002849A CN 202111526648 A CN202111526648 A CN 202111526648A CN 115002849 A CN115002849 A CN 115002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terminal
- electronic fence
- scanned
-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在该方法中,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可以进行“事前预测”。其中,涉及先生成一个卡顿区域(如电梯口区域为一个卡顿区域)的电子围栏,用户的终端在再次进入该卡顿区域后根据检测到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等特征与该卡顿区域的电子围栏进行匹配,若两者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卡顿区域,进而可以在网络质量将要变差(如,终端进入到电梯里则网络质量会变差)之前(如:终端在电梯口区域这个卡顿区域内,但还未进入到电梯里)提前对终端的网络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可以通过连接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以接入该接入点对应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此时,终端可以通过该Wi-Fi网络建立与其他终端的通信。但是,一个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大约在50米-200米,但在覆盖范围内,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屏蔽掉部分或全部Wi-Fi网络,使得Wi-Fi的信号强度下降,例如,当用户进入电梯时,终端接入的Wi-Fi网络会被电梯屏蔽,信号质量变差,信号强度下降,终端无法正常通信,例如无法发送消息,播放视频出现卡顿等,用户体验感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一些场景下,当终端与接入点Wi-Fi网络差到一定程度断开之后,终端才会连接蜂窝网络,恢复正常通信,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存在让终端一段时间内出现卡顿或无法通信的情况。
相对于上述“事后补救”的方式,“事前预测”的方式能够使得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降低无感知,并且,能够告知用户电子设备预测出网络质量将要变差,并提前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可以进行“事前预测”。其中,涉及先生成一个卡顿区域(如电梯口区域为一个卡顿区域)的电子围栏,用户的终端在再次进入该卡顿区域后根据检测到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等特征与该卡顿区域的电子围栏进行匹配,若两者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卡顿区域,进而可以在网络质量将要变差(如,终端进入到电梯里则网络质量会变差)之前(如:终端在电梯口区域这个卡顿区域内,但还未进入到电梯里)提前对终端的网络进行切换。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与第一无线接入点连接;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围栏,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为第一场所的电子围栏,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bssid及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bssid及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信号强度RSSI相关,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表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场所的信号强度最小值至信号强度最大值,所述第一电子围栏还包括匹配阈值参数,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获取的WiFi列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第一时刻,所述终端获取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以及,在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预设阈值,或者,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预设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在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第一场所;第二时刻,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时刻为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第一场所之后的一个时刻;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之后,将当前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切换至蜂窝网络;所述第二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所述第一强度用于表征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场所进入了第二场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为说明书的接入点中的一个,该第一无线接入点还可以被称为wifi接入点。第一场所可以为电梯口,第二场所可以为电梯里,终端在处于电梯口时,可以提前预测其即将进入电梯里,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这里判断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就是确定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的方式,这里,当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时,信号就会在短时间里发送下降,使得终端处于电梯口时还可以正常通信,但进入电梯后就不可以正常通信了。此处,应该理解的是,一个电子围栏可以表示为:fence=[bssidlist=[(bssid1,distance1),…,(bssidn,distancen)],distancematchcount=b,distance_matchcount=d,connectedbssid=bssid1],进一步的,围栏数据里还可以包括cellid,LAC。其中,bssidlist表示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bssid及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distancematchcount以及distance_matchcount表示匹配阈值参数,connectedbssid表示第一无线接入点,cellid以及LAC为小区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场所的信号强度最小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强度为第一强度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一强度为所述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比值的乘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的第一强度预设值是终端无法正常通信时的一个值,该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相差不大,第一时刻终端处于第一场所,可以正常通信,但第二时刻则下降至第一强度预设值则无法正常通信。当第二时刻,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下降到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比值的乘积时,表示终端连接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是陡降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场所为电梯口区域,所述第二场所为电梯里。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梯口区域即时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电梯口,该电梯口是指电梯外面可以等候电梯的地方,该电梯口也可以被称为候电梯厅,用户处于电梯口时可以等待电梯到来,从电梯口进入电梯里即可离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者接近静止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者接近静止状态说明终端此时是静止的,这也表示用户是静止的,用户静止的情况下,说明用户在电梯口等待电梯,准备离开,这个特征进一步确定了终端处于电梯口,进入了电梯口的电子围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以及,在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具体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后,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终端先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后再确定是否为静止状态可以节约功耗,因为先确定处于静止状态再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才确定进入了电梯口的电子围栏会导致终端频繁确定处于静止状态,因为除了用户等待电梯时导致终端处于静止状态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的场景下也使得终端处于静止状态,例如将终端置于桌面。但是先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后再确定是否为静止状态的情况基本只有到达电梯口之后才有。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终端不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再次确定所述终端是否为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在通过再次确定,确定出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在第三时刻获取当前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确定第三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则所述终端执行所述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终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时,则再一次确定终端是否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再一次确定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才获取WiF列表,用于判断终端是否进入了电梯口的电子围栏,这样,可以使得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第一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为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参数为在所述第一场所内的多个位置均扫描到的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对应的多个第三参数的平均值;所述多个第三参数中的一个第三参数是基于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使用第一算法所计算得到。
在上述实施例中,此处表示第一参数为说明书中涉及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算法用于将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转化为距离,该距离为扫描到该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位置与该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的相对距离,该第一算法可以为实施例中的公式(1),还可以为其他距离转化公式,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为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所述第一可扫描到的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参数为在所述第一场所内的多个位置均扫描到的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此处表示第一参数可以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平均强度,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对应的第一参数是该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n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包括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第三参数与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在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差在第五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第三参数是基于所述WiFi列表中,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使用所述第一算法所计算得到;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n小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阈值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第四阈值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当终端扫描到的WiFi列表中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说明该WiFi列表与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到达了电梯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以及第六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所述n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包括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所述中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在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差在第七阈值范围内;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或,m个可扫描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所述n小于所述第六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阈值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第六阈值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合格强度数量阈值,当终端扫描到的WiFi列表中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强度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合格强度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说明该WiFi列表与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到达了电梯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阈值为说明书中涉及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当终端扫描到的WiFi列表中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则说明该WiFi列表与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到达了电梯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为说明书的接入点中的一个,该第一无线接入点还可以被称为wifi接入点。第一场所可以为电梯口,第二场所可以为电梯里,终端在处于电梯口时,可以提前预测其即将进入电梯里,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这里判断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就是确定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的方式,这里,当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时,信号就会在短时间里发送下降,使得终端处于电梯口时还可以正常通信,但进入电梯后就不可以正常通信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为说明书的接入点中的一个,该第一无线接入点还可以被称为wifi接入点。第一场所可以为电梯口,第二场所可以为电梯里,终端在处于电梯口时,可以提前预测其即将进入电梯里,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这里判断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就是确定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的方式,这里,当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时,信号就会在短时间里发送下降,使得终端处于电梯口时还可以正常通信,但进入电梯后就不可以正常通信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为说明书的接入点中的一个,该第一无线接入点还可以被称为wifi接入点。第一场所可以为电梯口,第二场所可以为电梯里,终端在处于电梯口时,可以提前预测其即将进入电梯里,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这里判断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就是确定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的方式,这里,当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时,信号就会在短时间里发送下降,使得终端处于电梯口时还可以正常通信,但进入电梯后就不可以正常通信了。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可以理解为说明书的接入点中的一个,该第一无线接入点还可以被称为wifi接入点。第一场所可以为电梯口,第二场所可以为电梯里,终端在处于电梯口时,可以提前预测其即将进入电梯里,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这里判断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就是确定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的方式,这里,当终端从电梯口进入电梯时,信号就会在短时间里发送下降,使得终端处于电梯口时还可以正常通信,但进入电梯后就不可以正常通信了。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一种方案中,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一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一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终端是否进入电梯口的各种情况的一个示意性图示;
图4为终端触发网络切换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终端触发网络切换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进入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离开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位置与小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不同终端在不同位置获取无线网络数据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云服务器计算电子围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示出了计算任一小区中,任一位置对应的小区内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12为示出了终端计算电子围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种方案中,终端进入电梯里或者远离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例如路由器)时,接入的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终端就可以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图1a-图1c为一种方案中,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一组示意图。
图1a-图1c描述的场景为:用户处于17楼,终端接入的是17楼的Wi-Fi网络,然后,用户手持终端从17楼乘坐电梯下楼,电梯门关闭之后,终端接入的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逐渐下降,下降到只有一格时切换成蜂窝网络。其中,用户为实线时表示电梯门没有关闭,从电梯口(某一层楼的电梯入口或电梯入口及其附近的范围被称为电梯口,例如图1a中示出的电梯入口可以为电梯口)往电梯里看可以看到用户,用户为虚线时表示电梯门已经关闭,在电梯口往电梯里看不可以看见用户。图1a-图1c中,信号强度指示符101用于指示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该信号强度指示符中包括M条弧线(M为大于1的正整数,通常取4或5)。弧线的颜色为黑色可以表示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达到了该弧线对应的值,灰色则表示没有达到。黑色的弧线越多,则表示Wi-Fi网络的信号越强,黑色的弧线的数量也被称为信号格数,信号格数越多,Wi-Fi网络的信号越强,该信号指示符101中还包括网络使用指示符101A,网络使用指示符101A表示当前终端是使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当网络使用指示符101A与信号强度指示符102显示在一起时,表示终端是使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图1a-图1c中,信号强度指示符102用于指示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其指示方式可以参考对信号强度指示符10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情况,在图2a所示的场景下,终端没有将接入的WiFi网络就切换成蜂窝网络,而是在电梯门关闭之后,终端检测到连接的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强度预设值时,才进行切换。
如图1a所示,用户从17楼的电梯口进入电梯,此时,电梯门没有关闭,用户界面10中显示的时间为17:59(该时间只是示例),信号强度指示符101中,信号格数有3格,通常来说此时终端可以正常通信。然后,电梯门关闭,电梯下降过程中,在16楼,终端可以显示如图1b所述的用户界面11。
如图1b所示,在16楼,此时电梯门关闭,Wi-Fi网络被电梯屏蔽,在用户界面20中显示的时间为18:00,信号强度指示符101中,信号格数有2格,此时终端无法与其他终端正常通信,终端可以显示提示信息111,该提示信息111的内容为:“网络连接不可用,请稍后再试”。在17:59-18:00之间,其他终端给终端发送了一条信息(未显示,记为信息131,该信息131如果在正常通信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在终端显示17:59时接收到,但由于当前在电梯里,终端无法正常通信,则导致该信息131当前无法接收,等终端回复通信时,才可以接收,这里假设该信息131在18:01时被接收并显示,18:01时涉及的用户界面可以参考下述对用户界面13的描述),但由于网络连接不可用,在18:00时,终端无法接受到该信息,响应于用户在发送控件112上的操作,终端尝试将信息113发送至其他终端。此时,电梯继续下降,在14楼,终端可以显示如图1c所述的用户界面12。
如图1c所述,在14楼,此时电梯关闭,Wi-Fi网络被电梯屏蔽,且14楼距离17楼更远(相比于16楼),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更低,在用户界面13中,信号强度指示符101中,信号格数只有1格,终端在18:00时,无法与其他终端正常通信,信息113无法发送成功,用户界面12中,可以显示发送中提示符120以通知用户信息在发送中。此时,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终端可以切换至蜂窝网络中进行通信。
这样,在终端进入电梯之后,接入的Wi-Fi网络会被电梯屏蔽,导致该Wi-Fi网络会在一段时间内Wi-Fi变差但是Wi-Fi网络又不断开,从而影响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似的场景也可以存在上述问题,例如,终端距离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越来越远直至离开该Wi-Fi网络覆盖的范围时,接入的Wi-Fi网络也会在一段时间内Wi-Fi变差但是Wi-Fi网络又不断开,从而影响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计算某一位置(例如电梯口或者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位置)的电子围栏,当终端进入或者离开该位置的电子围栏时,终端可以触发某一功能的执行。例如,当终端确定其进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时,可以将连接的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如何计算某一位置的电子围栏,以及如何确定终端进入或者离开该位置的电子围栏的详细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401-步骤S411的描述,此处暂不展开描述。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一组示意图。
图2a描述的场景为:用户处于17楼,终端接入的是17楼的Wi-Fi网络,然后,用户手持终端从17楼乘坐电梯下楼,用户进入电梯之后,电梯关闭之前,终端接入的Wi-Fi网络就已经切换成了蜂窝网络,在电梯中,终端可以通过该蜂窝网络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关于该场景的其他描述,例如信号指示符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a-图1b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用户从17楼的电梯口进入电梯之后,终端显示的用户界面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a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示出以及描述。当用户处于电梯口附近时,终端可以确定其进入了电梯口的电子围栏,然后,确定用户进入电梯之后,终端可以将接入的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如图2a所示,用户在进入电梯之后,终端不会等待Wi-Fi网络下降到1格时才将其切换成蜂窝网络,可以在Wi-Fi网络下降到3格时(通常来说此时可以正常和其他终端进行通信)就切换至蜂窝网络,此时,终端可以显示信号强度指示符202,其中包括网络使用指示符,表示此时终端是使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界面20中还显示了提示信息202,该提示信息包括提示内容:“当前网络已切换至移动网络(蜂窝网络)”,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网络已经发生切换,这样,终端仍然可以正常通信,不会影响信息的接收与发送,终端显示的用户界面可以为用户界面20,用户界面20中显示的时间为17:59。该用户界面20为终端编辑信息113时的一个用户界面,在用户触摸发送控件112之前,17:59-18:00之间,终端接收到了其他终端发送给本机的信息131,之后,用户才触摸发送控件112,检测用户在该发送控件112上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将信息113发送至其他终端。
相比于前述场景中涉及的图1b-图1c可知,用户在16楼即可将信息发送成功不要等到13楼切换到蜂窝之后才成功,且显示顺序与信息发送的先后顺序对应。
这样,当终端确定其进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之后,可以触发终端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
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类似的场景例如,终端距离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越来越远直至离开该Wi-Fi网络覆盖的范围时,当终端确定其离开该位置的电子围栏时,也会触发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电子围栏的方法以及网络切换的方法。计算电子围栏的方法可以确定某一区域的电子围栏,网络切换的方法可以确定终端进入或离开某一区域的电子围栏并触发网络切换,例如前述图2a描述的场景中,终端进入电梯口所在区域的电子围栏时,可以将连接的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电子围栏的方法。
电子围栏(fencing)是指利用某一区域周围的接入点(检测到的接入点以及连接到的接入点)的特征,在某一区域周围创建一个虚拟地理边界,当终端进入、离开该电子围栏时,终端可以触发某些功能的执行。该区域可以为前述涉及的电梯口所在的区域,还可以为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也可以为其他的区域。
其中,某一区域周围的接入点包括终端在该区域扫描到的接入点以及连接到的接入点,连接到的接入点是指终端处于某一区域中的一个位置时,终端不仅可以扫描到,还可以连接到的接入点,通过该连接到的接入点,终端可以接入该接入点对应的Wi-Fi网络,通过提供该Wi-Fi网络的设备(例如路由器)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该连接到的接入点也可以被称为已连接接入点。扫描到的接入点是指在某一区域,终端可以检测到的Wi-Fi网络对应的接入点,其中包括连接到的接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叙述,对于某一区域的电子围栏,则该区域也可以被称为待标定区域,该电子围栏可以被称为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可以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例如已连接接入点特征还可以包括小区标识数据,下面为一个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可扫描接入点与其对应的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可以包括位置距离,即可扫描接入点与位置距离的对应关系,其中,任一可扫描接入点为在待标定区域内可以扫描到的接入点,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可以理解为在该待标定区域内的任一位置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平均距离,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越大,表示可扫描接入点距离该待标定区域越远。
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已连接接入点与其对应的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可以包括强度阈值(该强度阈值可以被称为信号强度阈值范围),即已连接接入点与强度阈值的对应关系,其中,任一已连接接入点为终端在待标定区域内可以连接到的接入点,任一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可以为终端连接该已连接接入点时,在待标定区域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范围,该强度阈值的表示形式可以不同,例如可以表示为一个范围,例如,可以为在待标定区域内该已连接接入点的最低强度-最高强度,还可以表示为一个值,例如,可以为在待标定区域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最低强度,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可以为在待标定区域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最高强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强度可以为已连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其可以用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表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接入点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信息(basic serviceset identifier,BSSID),BSSID为该接入点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该BSSID可以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接入点,不同接入点的BSSID不同,应该理解的是,标识接入点的方式除了可以是BSSID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匹配阈值参数用于确定终端获取的Wi-Fi列表(以下称为第一Wi-Fi列表)是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所属的电子围栏匹配,如果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子围栏,如果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离开了该电子围栏。
该匹配阈值参数中可以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数量阈值,其中,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用于表示该第一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的合格接入点(与该电子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任一接入点相同的接入点)的最小数量,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用于表示该第一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与该距离对应的接入点的位置距离之差小于距离预设差值的距离)的最小数量,其中关于合格接入点以及合格距离的相关计算可以参考下述实施例中对其的相关介绍,此处暂不赘述。其中,该距离预设差值可以被称为第一阈值。
在确定第一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该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该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第一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子围栏。
在确定第一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小于该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或,该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小于该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第一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离开了该电子围栏。
在确定第一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等于该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等于该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第一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子围栏,或,可以确定离开了该电子围栏。
已连接接入点数据用于标识该电子围栏,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已连接接入点,该已连接接入点为终端在待标定区域内可以连接到的接入点,任一接入点都与该待标定区域内的电子围栏对应。
小区标识数据用于表示计算该电子围栏涉及的无线网络数据中包括的全部小区标识,其中任一小区标识可以用小区编号(cellid)进行标识,或者用位置区码(locationarea code,LAC)以及小区编号(cellid)的组合进行标识,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标识,例如,可以用位置区码(location area code,LAC)、小区编号(cellid)以及小区所属的运营商(常见的运营商包括联通、移动和电信)。其中,关于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小区标识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下述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如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示意性电子围栏。
其中,bssid表示接入点,"connectedbssid"用于表示该电子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其中只包括一个已连接接入点,"bssidlist"用于表示该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数据,"connectedbssidlist"用于表示该电子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可扫描接入点特征、"matchbssidcount"以及"matchdistancecount"分别为匹配阈值参数中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
在另一个示例性的电子围栏可以表示为:fence=[bssidlist=[(bssid1,distance1),…,(bssidn,distancen)],distancematchcount=b,distance_matchcount=d,connectedbssid=bssid1],进一步的,围栏数据里还可以包括cellid,LAC,其中各参数表示的含义可以参考前述涉及的示意性电子围栏,其中fence表示电子围栏。
当计算好一个待标定区域对应的电子围栏之后,该电子围栏的一种应用方式为:利用该电子围栏确定终端是否进入或者离开了该电子围栏,从而触发某一功能的执行,例如网络切换。
例如,一种确定终端进入该电子围栏的方式为:当终端连接到接入点A时,可以通过该接入点A与电子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如果该接入点A的BSSID与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的一个接入点的BSSID相同,则认为该接入点对应该电子围栏,然后,在时间A终端可以确定接入点A的强度B是否匹配该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当该电子围栏中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为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范围,则当强度B在该接入点A对应的强度范围内时,则终端确定强度B与该接入点A的强度匹配,则此时,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电子围栏。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涉及的一种确定终端进入该电子围栏的方式是一种示例性描述,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具体可以参看下述对步骤S401-步骤S411的相关描述。
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前述介绍的电子围栏实现网络切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终端连接的接入点以及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从而触发某一功能的执行,例如终端可以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或者,当该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时,终端可以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应该理解的是,终端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条件,至少包括终端进入或离开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条件,例如该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例如,当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时,在终端确定进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当待标定区域为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位置时,在终端确定离开该位置的地理围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下面分别介绍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进入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详细内容,以及,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离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详细内容。
首先介绍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进入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过程。
下面以一些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以及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终端进入该电子围栏时,则触发某一功能执行为例进行描述,其中,以被触发执行的功能为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为例进行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可以为电梯口这样的位置,即一旦到达该电梯口,则WiFi网络的质量很差,可以通过将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以使得终端正常使用网络。
为了便于叙述,下文将终端连接的接入点称为第一接入点,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可以被称为第一电子围栏。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首先确定连接的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围栏,再确定该第一电子围栏中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基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以及,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获取WiFi列表,在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情况下,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在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覆盖范围,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其中,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为该第一电子围栏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强度阈值。待标定区域不同,确定终端符合运动要求的规则不同,当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时,符合运行要求为终端的运动状态为非运动态,当待标定区域为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位置时,符合运行要求为终端运动状态为运动态,关于运动状态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405中对该运动状态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下面以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举例,结合上述内容,对终端是否进入该电梯口的电子围栏的各种情况进行示例性描述,具体可以参考下述对图3的描述。
图3示出了终端是否进入电梯口的各种情况的一个示意性图示。
如图3所示,区域111为电梯口的电子围栏,区域114为AP1的强度阈值对应的覆盖范围,这里假设AP1即为前述涉及的第一接入点。用户准备乘坐电梯离开,该用户的位置变化情况为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5,终端也随着用户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5,这里假设终端从位置1已经连接上了的AP1。图3中假设,终端的运动状态与用户的运动状态相同,即用户处于运动态则终端处于运动态,用户处于非运动态则终端处于非运动态。
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电梯口是指电梯外面可以等候电梯的地方,该电梯口也可以被称为候电梯厅,用户处于电梯口时可以等待电梯到来,从电梯口进入电梯里即可离开。
在位置1,终端连接上了AP1,检测AP1的强度,确定此时AP1的强度不在该AP1的强度阈值内,则继续检测AP1的强度,确定该AP1的强度是否在该AP1的强度阈值内,然后到达位置2。
在位置2,终端确定检测到AP1的强度在该AP1的强度阈值内,则确定有进入该电子围栏的趋势,然后,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但是运动状态为运动态,则确定终端没有进一步进入该电子围栏的趋势,然后等待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即等到终端变成非运动态,然后到达位置3。
在位置3,终端再一次检测AP1的强度,并确定该AP1的强度在该AP1的强度阈值内,且此时,终端的运动状态为非运动态,则确定终端有进一步进入该电子围栏的趋势,此时,终端在位置3获取到WiFi列表1,该WiFi列表1为终端连接AP1时检测到的WiFi列表,其中对应的全部接入点包括AP1及AP5,但是电子围栏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为AP1、AP2、AP3、AP4,WiFi列表1中只有1个接入点与该电子围栏中包括的接入点相同,这里假设该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为4,则此处可以确定该WiFi列表1与该电子围栏不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电子围栏。
在位置4,基于对位置3的描述可知,可以确定终端有进一步进入该电子围栏的趋势,此时,终端在位置4获取到WiFi列表2,该WiFi列表2为终端在区域112中检测到的WiFi列表,则对应的全部接入点包括AP1、AP2、AP3及AP4,且电子围栏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为AP1、AP2、AP3及AP4,WiFi列表2中只有4个接入点与该电子围栏中包括的接入点相同,这里假设该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为4,则此处可以确定该WiFi列表2与该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该电子围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位置4,即将终端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位置4可以进一步判断AP1的强度是否下降到第一强度预设值,如果没有,则在终端移动的过程中,继续检测AP1的强度,确定是否下降到第一强度预设值,这里假设,到位置5时则AP1的强度下降到了第一强度预设值。
则终端在位置5才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关于图3中涉及的在各种情况下判断终端是否进入该电子围栏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图4-图6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下述图4-图6中虚线框中的步骤为可选步骤。
图4为终端触发网络切换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该过程涉及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下述步骤S401-步骤S411的相关描述:
S401.终端确定连接的第一接入点;
第一连接点为终端达到预设时机时,连接的接入点。
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预设时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几种情况中一种或多种:
(1)终端确定当前连接的接入点为第一接入点;
(2)终端从没有连接任何接入点,到连接上某一接入点,终端可以确定该连接的接入点为第一接入点;
(3)终端从连接的接入点切换到其他接入点时,终端可以确定切换后的接入点为第一接入点;
(4)终端息屏后达到一段时间后,再亮屏时连接的接入点,可以确定为第一接入点。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几种情况,预设时机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情况,例如,在终端持续连接某一接入点超过一段时间后,则可以确定该接入点为第一接入点。
S402.终端确定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一个电子围栏,作为第一电子围栏;
第一电子围栏即为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有一个已连接接入点与该第一连接点相同,何为相同可以参考前述对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终端中存储了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原因是因为之前连接该第一接入点的时候,从云服器中获取的,其中,终端从云服务器中获取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在终端以及云服务器中都没有获取到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可以标识该第一接入点没有电子围栏,并且返回到步骤S401。
应该理解的是,在该第一接入点对应多个电子围栏时,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电子围栏。
S403.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终端可以基于第一方式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该第一方式为连接上第一接入点之后,终端调用系统最近一次检测到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应该理解的是,终端在接入该第一接入点之后,系统会按照第一预设频率检测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以用于反馈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变化,调节终端的通信质量等,其中,第一预设频率可以变化,例如,检测到终端运动的情况下,则系统可以更频繁的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除了第一方式以外,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例如,当系统最近一次检测到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对应的时间与当前时间相差大于时间预设阈值时,终端可以不使用该系统检测到的第一接入点的强度,而是再发起一次检测,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应该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第一方式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是考虑到节约功耗,而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S404.终端基于该第一电子围栏中,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是从该第一电子围栏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确定的,该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包括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该强度阈值可以为终端连接该接入点时,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的范围,关于该强度阈值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以及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的规则可以基于该第一电子围栏中记录的各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阈值进行设定,不同表示形式的强度阈值,则规则可以不同。
具体的,当强度阈值的表示形式为一个值时,例如,强度阈值为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各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最低强度时,则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小于该最低强度时,则确定终端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当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大于该最低强度时,则确定则确定终端没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当强度阈值的表示形式为一个范围时,当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在该范围内时,则确定终端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当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不在该范围内时,则确定终端没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例如,第一电子围栏可以为表1中示出的电子围栏,参考表1,当第一连接点的BSSID为6c:16:32:17:3c:95时,则第一电子围栏中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BSSID1对应的强度阈值为该第一连接点的强度阈值,该第一连接点的强度阈值为[-50dBm,-45dBm],假设,终端获取到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为-48dBm,则可以确定终端有进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涉及的规则是针对终端进入电子围栏时的示例性举例,在其他的情况下,规则可以不同。
步骤S404中,在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的情况(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3中位置2对应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5及后续步骤,在确定终端没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的情况(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3中位置1对应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403及后续步骤,重新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再次确定终端是否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S405.终端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该步骤S405是可选的,用于进一步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在前述步骤S404中,如果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终端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409。
终端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态和非运动态,其中,运动态为终端存在运行,既终端具有速度或者加速度,非运动态为终端没有运动,不具有速度或者加速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处于非运动态(又称为第一运动状态),则,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该第一运动状态为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预设阈值,或者,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预设阈值,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该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者接近静止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加速度,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在加速度不为0的情况下,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为运动态,在加速度为0的情况下,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为非运动态。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步骤S405中描述的方式可以用于进一步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终端的趋势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例如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则确定终端有进一步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该一段时间可以为3s,该一段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2s-5s之间的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的情况(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3中位置3对应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9及后续步骤,在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该情况可以参考前述图3中位置2对应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6及后续步骤。
S406.终端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终端可以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该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405的描述。步骤S406中,如果终端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时,为不符合运动要求,则终端循环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6中,如果终端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时,为符合运动要求,则执行步骤S407。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按照第三预设频率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直到检测到合格的运动状态则停止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终端等待运动状态符合要求的时间为第一预设等待时间(例如5s),超过该第一预设等待时间之后,直接执行步骤403或步骤S407。
S407.终端再次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终端可以基于第二方式,再次获取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该第二方式可以前述涉及的第一方式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参数前述对第一方式的描述。
在该第二方式与该第一方式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当运动状态符合要求的时候,不用等待系统检测到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直接触发检测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08.终端基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再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还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该步骤S408涉及的过程与前述步骤S404涉及的过程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404涉及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确定终端还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时,则执行步骤S4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步骤S408的执行结果连续为否的次数和/或时间达到阈值时,则终端重新执行步骤S403-步骤S408。
S409.终端获取WiFi列表;
所述WiFi列表中可以包括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可扫描的接入点,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可扫描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强度。
通常来说,该步骤S409中获取的WiFi列表是终端通过主动检测获取的。主动检测是指终端在特定条件下执行一次检测WiFi列表的操作,此处,即是终端进一步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终端的趋势后,检测WiFi列表。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功耗,终端获取的WiFi列表也可以是通过被动检测获取的,被动检测即为终端被动扫描WLAN网络时,检测WiFi列表,关于被动扫描WLAN网络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功耗同时保证终端不会因为通过被动检测获取WiFi列表而影响后续步骤的执行(因为被动检测是由系统进行的,执行时间不确定,有可能在进一步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终端的趋势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进行被动检测,影响后续步骤的执行),则终端可以设置,在进一步确定终端有进入该第一终端的趋势后,如果一段时间内,终端进行了被动检测,则可以获取该次被动检测得到的WiFi列表。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被动检测,则可以通过主动检测获取WiFi列表。
S410.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终端获取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可以被称为第三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可以被称为第四阈值),终端从云服器中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时可以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关于该匹配阈值参数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对该匹配阈值参数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WiFi列表中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可扫描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强度,第一电子围栏包括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及其对应的位置距离。
此实施例中,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方式为:
终端确定WiFi列表中全部可扫描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距离,其中包括第一扫描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距离,该第一扫描的接入点对应的距离是通过第一扫描的接入点对应的强度转化得到的;
终端确定该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其中合格接入点为与该第一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任一接入点相同的接入点,及,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该部分计算涉及的过程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小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小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等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等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或,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匹配阈值参数中只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终端从云服器中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时可以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关于该匹配阈值参数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对该匹配阈值参数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WiFi列表中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可扫描的接入点。
此实施例中,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方式为: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小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等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或,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围栏包括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除了包括可扫描接入点及其对应的位置距离以外,还可以包括可扫描接入点及其对应的平均强度(该平均强度也可以作为一种第一参数),该强度是计算位置距离时涉及的平均强度,其计算方式是将同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全部强度求平均,且该平均强度需小于一个平均强度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阈值),该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得到位置距离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强度数量阈值(可以被称为第六阈值),终端从云服器中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时可以获取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关于该匹配阈值参数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对该匹配阈值参数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WiFi列表中包括终端在第一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可扫描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强度。其中,合格强度数量阈值用于表示该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对应的强度中,合格强度(与该强度对应的接入点的强度之差小于强度预设差值(该强度预设差值可以被称为第七阈值)的距离)的最小数量。
此实施例中,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方式为:
终端确定该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其中合格接入点为与该第一电子围栏中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任一接入点相同的接入点,及,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强度的数量,该部分计算涉及的过程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强度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强度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了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小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或,该合格强度的数量小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强度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等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强度的数量等于该第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强度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第一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或,可以确定终端未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步骤S410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在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之后,可以设置终端的状态为“扫描中”,当终端的状态为“扫描中”时,可以执行至少一次(例如5次)步骤S409以及步骤S410,任一次都得到一个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中的结果(例如得到5个结果),然后全部结果中,终端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情况占全部结果总数的90%以上,则认为该终端进入了该第一电子围栏。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涉及的5次,5个结果,以及90%是举例说明,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应当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S411.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在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后,终端可以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例如在前述图3中位置5对应的情况下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图5为终端触发网络切换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S401.终端确定连接的第一接入点;
S402.终端确定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一个电子围栏,作为第一电子围栏;
S403.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04.终端基于该第一电子围栏中,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S405.终端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S406.终端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S407.终端再次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08.终端基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再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还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S409.终端获取WiFi列表;
S410.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S403.终端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011.终端确定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是否下降到第一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里的下降可以理解为陡降,因为在步骤S4011中的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是在进入电梯之后,快速下降到第一强度的,在进入电梯之前(处于电梯口时),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是可以让终端保持正常通信的,但进入电梯之后,获取的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会快速下降很多,使得终端无法正常通信,所以,这里当在步骤S4011中获取的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时,则可以认为其进入了电梯中。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当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时,前述执行到步骤S410可以确定终端以及处于该电梯口,执行步骤S4011是为了确定终端是否进入电梯里,当终端确定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一强度时,则可以确定当前终端已经进入了电梯,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电梯门已经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强度可以为一个第一强度预设值,是一个定值,例如可以设置为-75dBm。
在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小于-75dBm的情况下,则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执行步骤S411。
在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大于-75dBm的情况下,则确定终端没有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继续执行步骤S403,S4114以及后续步骤,即终端再次获取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再次获取的强度是否下降到第一强度预设值,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等于-75dBm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也可以确定终端没有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强度可以为一个变化的值,例如可以设置为前一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一强度可以为在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小于前一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的80%。在这种情况下,则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执行步骤S4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大于前一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的80%时,则确定终端没有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继续执行步骤S403。
当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等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的80%时,可以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也可以确定终端没有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涉及的-75dBm及80%时举例说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步骤S4011的执行结果连续为否的次数和/或时间达到阈值时,则终端重新执行步骤S403-步骤S410。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终端统计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没有下降到第一强度预设值的次数,当次数达到阈值(例如5次)时,则则终端重新执行步骤S403-步骤S410。
S411.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图6为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进入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网络切换的示意性流程图,该过程涉及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下述步骤S411的相关描述:
S401.终端确定连接的第一接入点;
S402.终端确定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一个电子围栏,作为第一电子围栏;
S4111.终端设置终端的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
终端的状态用于表示触发某一个功能执行的过程中,终端的状态。
其中,“等待触发检测状态”为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围栏之后,确定终端进入第一电子围栏之前的一个状态,当终端处于“等待触发检测状态”时,终端获取到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4112以及后续步骤,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中。
终端的状态除了包括“等待触发检测状态”还可以包括“等待信号趋势状态”,关于该“等待信号趋势状态”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4113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S403.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112.终端确定终端的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
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之后,在终端的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4及后续步骤,确定终端是否进入了该第一电子围栏。
S404.终端基于该第一电子围栏中,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S405.终端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S406.终端再次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S407.终端再次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
S408.终端基于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再次获取的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还有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的趋势;
S409.终端获取WiFi列表;
S410.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
S4113.终端设置终端的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
“等待信号趋势状态”为终端确定进入该第一电子围栏之后,进一步确定终端是否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之前的一个状态。当终端处于该状态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403,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当前为终端设置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之后,最近一次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所对应的时间。
S4114.确定终端的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
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之后,在终端的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11及后续步骤,确定终端是否即将离开该第一接入点的覆盖范围。
S4011.终端确定当前该第一接入点的强度是否下降到第一强度;
S411.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下面介绍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离开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过程。
下面以一些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以及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终端离开该电子围栏时,则触发某一功能执行为例进行描述,其中,以被触发执行的功能为将连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为例进行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可以为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位置,例如放置了路由器的家中,即一旦离开该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位置,则WiFi网络的质量很差,可以通过将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以使得终端正常使用网络。
为了便于叙述,下文将终端连接的接入点称为第二接入点,该第二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可以被称为第二电子围栏。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首先确定连接的第二接入点对应的第二电子围栏,再确定该第二电子围栏中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基于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与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以及,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获取WiFi列表,在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情况下,再获取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下降到第二强度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二接入点对应的覆盖范围,然后将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其中,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为该第二电子围栏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该第二接入点对应的强度阈值。
图7为终端在连接某一接入点之后,离开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情况下,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接入点的覆盖范围,触发某一功能执行的示意性流程图,该过程涉及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501-步骤S516的相关描述:
S501.终端确定连接的第二接入点;
第二连接点为终端达到预设时机时,连接的接入点。
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点的预设时机与前述步骤S401中终端确定第一接入点的预设时机相同,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40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2.终端确定该第二接入点对应的一个电子围栏,作为第二电子围栏;
该步骤S502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2中的内容相似,将步骤S402中,第一接入点替换成第二接入点,第一电子围栏替换成第二电子围栏即可,可以参考对步骤S4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3.终端设置终端的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
该步骤S503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2涉及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对步骤S411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4.终端获取当前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
该步骤S504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3中的内容相似,将步骤S403中,第一接入点替换成第二接入点即可,可以参考对步骤S4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5.终端确定终端的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
该步骤S505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112涉及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对步骤S411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6.终端基于该二电子围栏中,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当前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
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是从该第二电子围栏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确定的,该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包括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该强度阈值可以为终端连接该接入点时,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的范围,关于该强度阈值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以及当前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的规则可以基于该第二电子围栏中记录的各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阈值进行设定,不同表示形式的强度阈值,则规则可以不同。
具体的,当强度阈值的表示形式为一个值时,例如,强度阈值为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各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最低强度时,则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小于该最低强度时,则确定终端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当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大于该最低强度时,则确定则确定终端没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
当强度阈值的表示形式为一个范围时,当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该范围内时,则确定终端没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当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点的强度不在该范围内时,则确定终端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例如,第二电子围栏可以为表1中示出的电子围栏,参考表1,当第一连接点的BSSID为6c:16:32:17:3c:95时,则第二电子围栏中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中,BSSID1对应的强度阈值为该第一连接点的强度阈值,该第一连接点的强度阈值为[-50dBm,-45dBm],假设,终端获取到的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为-60dBm,则可以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涉及的规则是针对终端离开电子围栏时的示例性举例,在其他的情况下,规则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置了当状态为“等待触发检测状态”时,步骤S504会执行,则可以在步骤S506中,终端确定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之后,设置状态为“开始检测状态”,使得终端停止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04中,在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507及后续步骤,在确定终端没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504及后续步骤,重新获取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再次确定终端是否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
S507.终端确定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是否连续下降;
该步骤S507是可选的,用于进一步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在前述步骤S506中,如果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终端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511。
终端确定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则确定终端有进一步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该一段时间可以为3s,该一段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2s-5s之间的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步骤S507中描述的方式可以用于进一步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终端的趋势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例如测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关于运动状态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405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在该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处于运动态,则,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要求。
在终端确定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511及后续步骤,在终端确定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没有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508及后续步骤。
S508.终端等待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
终端持续获取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直到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终端等待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的时间为第二预设等待时间(例如5s),超过该第二预设等待时间之后,直接执行步骤503或步骤S509。
S509.终端再次获取当前该第二接入点对应的强度;
该步骤S509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7中的内容相似,将步骤S407中,第一接入点替换成第二接入点即可,可以参考对步骤S407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0.终端基于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再次获取的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确定终端是否还有离开第二电子围栏的趋势;
该步骤S510涉及的过程与前述步骤S506涉及的过程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506涉及的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1.终端获取WiFi列表;
该步骤S511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9中的内容相似,可以参考对步骤S409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2.终端基于该WiFi列表确定终端是否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
终端获取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
该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终端从云服器中获取该第二电子围栏时可以获取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匹配阈值参数,关于该匹配阈值参数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对该匹配阈值参数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确定该WiFi列表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其中合格接入点为与该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任一接入点相同的接入点,及,合格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该部分计算涉及的过程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小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小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
在终端确定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和/或,该合格距离的数量等于该第二电子围栏对应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WiFi列表与该电子围栏匹配,则可以确定终端未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或,可以确定终端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步骤S512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在终端确定还第二接入点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降之后,可以设置终端的状态为“扫描中”,当终端的状态为“扫描中”时,可以执行至少一次(例如5次)步骤S511以及步骤S512,任一次都得到一个终端是否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中的结果(例如得到5个结果),然后全部结果中,终端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情况占全部结果总数的90%以上,则认为该终端离开了该第二电子围栏。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涉及的5次,5个结果,以及90%是举例说明,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应当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述步骤S513及后续步骤是可选的,步骤S512中,终端在确定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步骤S512中,终端在确定未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步骤S503及后续步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512中确定离开该第二电子围栏中之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513及后续步骤,使得确定终端即将离开该第二接入点的覆盖范围时,再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513-步骤S516的相关描述。
S513.终端设置终端的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
该步骤S513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113涉及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对步骤S411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4.终端确定终端的状态为“等待信号趋势状态”;
该步骤S514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114涉及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对步骤S4114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5.终端确定当前该第二接入点的强度是否下降到第二强度预设值;
该步骤S515涉及的内容与前述步骤S4011涉及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对步骤S401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6.终端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为蜂窝网络。
在确定终端有离开该第二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的趋势后,终端可以将接入的网络从WiFi网络切换成蜂窝网络。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涉及的电子围栏的计算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可以由云服务器进行计算,然后下发至终端。至少一个终端可以接入该待标定区域内的某一接入点,获取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以及多条无线网络数据,然后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可以接收不同终端在不同区域获取的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以及多条无线网络数据,然后对该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以及多条无线网络数据处理,得到不同区域的电子围栏。
其中,任一终端获取任一无线网络数据的方式为:第一时刻,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到第一事件,确定终端在第一时刻处于该待标定区域(从其他区域到达该待标定区域),可以认为第一时刻及其之后的某一段时间,终端在待标定区域内,然后,获取第一时间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
任一终端获取任一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的方式为:在第二时刻,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到第二事件,确定终端在第二时刻处于该待标定区域,但是即将从待标定区域离开该区域(从该待标定区域离开去其他区域),可以认为第二时刻及其之前的某一段时间,终端在待标定区域内,然后,获取第二时间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云服务器计算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1-步骤S111的相关描述,或参考下述对步骤S201-步骤S203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还可以由终端进行计算,终端可以利用在不同区域获取的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以及多条无线网络数据,然后对该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以及多条无线网络数据处理,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其中,终端获取任一数据(包括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无线网络数据)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终端获取数据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云服务器计算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301-步骤S309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一事件用于确定终端在第一时刻处于该待标定区域内(从其他区域到达该待标定区域),当终端检测到该第一事件时,可以认为第一时刻及其之后的某一段时间,终端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在待标定区域周围),此时(第一时刻及其之后的某一段时间),终端获取的无线网络数据可以用于计算该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
第二事件用于确定终端在第二时刻处于该待标定区域内,但是即将从待标定区域离开该区域,(从该待标定区域离开去其他区域),当终端检测到该第二事件时,可以认为第二时刻及其之前的某一段时间,终端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在待标定区域周围),此时(第二时刻及其之前的某一段时间),终端获取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可以用于计算该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
第一时间为第一时刻之后的一个时间段,即终端在第一时间处于待标定区域的终端围栏内,第二时间为第二时刻及其之前一个时间段,第二时间可以与第一时间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时间即为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第三时刻终端处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之内,即在第一时间内,终端在第一时刻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之外进入了该围栏之后,终端一直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差为一个第一预设值。第二时间为第四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第四时刻终端处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即在第二时间内,终端在第二时刻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离开了该围栏之前,终端一直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第四时刻与第二时刻之差为一个第二预设值。
下文中为了便于叙述,可以称第一时间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为合格的无线网络数据,可以称第二时间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为合格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为终端连接到的接入点(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即任一强度对应一个接入点,其中,已连接接入点为终端在待标定区域周围连接的接入点(接入点)。通过该接入点,终端可以连接该接入点对应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然后可以与提供该Wi-Fi网络的设备进行通信,该设备再通过终端连接的接入点连接终端与互联网,使得终端可以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该设备可以为路由器,也可以为其他可以提供无线网络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Wi-Fi网络为该设备提供的无线网络,该Wi-Fi网络可以与设备的至少一个接入点关联,即一个Wi-Fi网络可以对应至少一个接入点。一个设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接入点,不同接入点可以位于不同的信道上,也可以位于同一个信道上,任一接入点可以提供终端到互联网的桥接功能,当终端连接到了该设备的任一接入点,即表示该终端可以通过该接入点接入该设备提供的Wi-Fi网络,并且使用该接入点所在的信道进行通信。
无线网络数据中可以包括终端连接到的接入点(已连接接入点)、Wi-Fi列表和/或终端所在的待标定区域所属蜂窝小区(以下简称小区)的小区标识,还可以包括时间戳等其他信息。关于该无线网络的相关介绍可以参考下述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其中,Wi-Fi列表中可以包括终端在待识别区域周围可以检测到的全部或部分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任一该Wi-Fi的相关信息包括该Wi-Fi所属设备包括的全部接入点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接入点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可扫描到的接入点(可扫描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对应关系,该可扫描接入点为终端可以检测到的接入点,其中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例如,一个Wi-Fi列表可以表示为:WiFilisat={(bssid1,rssi1=-50dBm),(bssid2,rssi2=-35dBm),(bssid3,rssi3=-50dBm)},其中,WiFilisat表示Wi-Fi列表,(bssidi,rssii)表示可扫描接入点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对应关系。
小区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小区,小区标识可以用位置区码(location areacode,LAC)以及小区编号(cellid)的组合进行描述,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可以用位置区码(location area code,LAC)、小区编号(cellid)以及小区所属的运营商(常见的运营商包括联通、移动和电信)。
其中,任一小区为一个基站的信号覆盖的范围。在任一小区中,终端可以利用蜂窝网络与该基站进行通信。不同的运营商(例如电信、联通及移动)可能都会在同一区域(该区域较大,例如有些区域覆盖范围半径可达500米,其中可以包括多个本文涉及的待标定区域)布置基站,这使得同一个区域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小区标识,任一小区标识可以为电信、联通、移动这三个运营商中的一个布置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LAC以及cellid,不同的小区对应的运营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计算电子围栏时,可以根据该小区标识将不同的无线网络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小区,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应该理解的是,当一个待标定区域对应多个小区标识时,终端在该待标定区域获取的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可以为与终端使用的主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通信的基站所覆盖的范围,还可以为与终端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通信的基站所覆盖的范围,还可以有其他的定义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时间戳为该无线网络数据生成的时间,该时间戳即为第一时间中的某一个时刻。
综上所述,在一条无线网络数据中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Wi-Fi列表和小区标识的情况下,该条无线网络数据可以表示为:
datQ1=[(bssidl,rssi1=-50dBm),(bssid2,rssi2=-35dBm),(bssid3,rssi3=-50dBm),connectBssid=bssid1,LAC,cellid]
其中,data1表示无线网络数据,(bssid1,rssi1=-50dBm),(bssid2,rssi2=-35dBm),(bssid3,rssi3=-50dBm)表示Wi-Fi列表,connectBssid=bssid1表示已连接接入点为bssid1,LAC及cellid用于为小区标识。
如图8所示,电梯口所在区域为待标定区域,图中的图标401(全部灰色圆点都是图标401)为待标定区域中的某些位置,图中的图标402(全部浅色圆点都是图标402)为待标定区域中的另一些位置,图中的图标403(全部黑色圆点都是图标403)为待标定区域中的其他位置。这里假设在待标定区域之外,终端无法检测到第一事件,则终端无法获取无线网络数据,则当终端处于图标401所在的位置时连接的接入点为接入1,终端可以采集无线网络数据,则该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为接入点1,当终端处于图标402所在的位置时连接的接入点为接入2,此时,终端可以采集无线网络数据,则该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为接入点2,当终端处于图标403所在的位置时连接的接入点为接入3,终端无法采集无线网络数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可以是电梯口或者电梯口所在区域(或者,也可以是电梯口区域以及用户带着终端设备刚进入电梯里时或之后的一小段时间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也可以是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例如,放置了路由器的客厅等区域,还可以是其他的区域,例如无Wi-Fi网络的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待标定区域可以理解为卡顿区域,卡顿区域可以理解为即将会出现卡顿时所处的区域。本文中有些实施例里也将该卡顿区域称之为某一场所的电子围栏。
任一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可以包括该待标定区域内的接入点(检测到的接入点以及连接到的接入点)的特征(例如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及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等),则计算任一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时,可以通过在该待标定区域内获取的与接入点相关的数据(例如包括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无线网络数据等)来计算该区域的接入点的特征,根据前述介绍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检测到第一事件和/或第二事件确定终端处于待标定区域内,触发终端获取与接入点相关的数据。
使用不同的第一事件以及第二事件,可以使得终端获取的是不同类型待标定区域周围(例如电梯口为一种类型,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为另一种类型)的接入点相关的数据(例如包括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无线网络数据等),以此可以计算不同待标定区域的接入点的特征,以实现电子围栏的生成。即待标定区域不同,则终端确定终端处于待标定区域内的方式不同,即第一事件以及第二事件不同,下面以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及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在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时,可以设置第一事件为终端出电梯,设置第二事件为终端进电梯。
其中,终端确定终端出电梯的一种方式可以为:检测到终端的加速度从某一方向上的竖直加速度(竖直向上或者竖直向下)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变为水平加速度,其中,在终端检测到终端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顺时针5°-竖直方向上逆时针5°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此时的加速度为竖直加速度,在终端检测到终端的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上顺时针5°-水平方向上逆时针5°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此时的加速度为水平加速度。相对应的,终端确定终端进电梯的一种方式可以为:检测到终端的加速度从水平加速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变化到竖直加速度,其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为水平加速度以及竖直加速度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的长短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该第一预设时间以及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预设时间为1s-3s,设置第二预设时间为2s-5s。
终端确定终端出电梯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为:检测到终端所处区域的海拔连续变高之后在第三预设时间内不再连续变高。相对应的,终端确定终端进电梯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为:检测到终端所处区域的海拔在第四预设时间内连续变低,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和第四预设时间的长短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该第一预设时间以及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预设时间为0.5s-1s,设置第二预设时间为1s-2s。
终端确定终端出电梯及终端进电梯的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通过语音检测及运动检测结合的方式确定终端是否进(出)电梯,当检测到终端停止运动之后,第五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电梯下行”之类的语音,可以确定终端进电梯,当检测到“电梯门要开了”之类的语音之后,第六预设时间内检测到运动则确定终端出电梯。
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确定终端进电梯/终端出电梯是否发生,此处不再赘述,以及,前述涉及的5°、1s-3s、2s-5s、0.5s-1s及1s-2s是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例如为10°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待标定区域为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时,例如,放置了路由器的客厅等区域。
在一些情况下,当终端从其他地方进入该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时会连接上该Wi-Fi网络对应的接入点,则可以设置第一事件为终端连接上接入点,当终端从该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离开时,会断开该Wi-Fi网络对应的接入点,则设置第二事件为终端断开连接的接入点。
在另一些情况下,当终端从其他地方进入该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时会连接上该Wi-Fi网络对应的接入点且通常或有一个从运动状态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例如,当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为放置了路由器的客厅时,用户通常在进门之前会有一个开门的过程,这会使得终端从运动状态到停止运动,则还可以设置第一事件为终端处于运动状态,连接上接入点之后,终端在第七预设之间内停止运动。当终端从该提供Wi-Fi网络的设备所在的区域离开时通常会有一个处于运动状态的过程,则还可以设置第二事件为终端断开连接的接入点并处于运动状态。
应该理解的是,以上第一事件以及第二事件的设置只是举例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其他的情况还可以由其他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可以由云服务器进行计算,也可以由终端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云服务器计算电子围栏的详细过程。
此处以电子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他情况,例如电子围栏中还包括小区标识数据的情况,可以参考以下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云服务器可以接收到不同终端发送的N条无线网络数据以及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不同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这些数据(N条无线网络数据以及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可以是不同终端在不同区域连接不同的接入点时获取的,在该方式中,无线网络数据中包括已连接接入点、Wi-Fi列表以及小区标识。
下述是以云服务器获取N条无线网络数据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其获取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的过程与该过程相似,只是不同终端是在检测到第二事件之后,才获取合格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的,可以参考下述描述。
图9示出了不同终端在不同待标定区域获取无线网络数据的另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图9中,图标301表示该终端与接入点(AP)连接。如图9所示,假设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该电梯口包括不同大楼中不同楼层的各个电梯口,例如图中示出的大楼1中的楼层1中的电梯1、楼层2中的电梯2以及其他楼层中的其他电梯口,还假设终端1、终端2使用的主SIM卡是运营商A提供的SIM卡,该运营商A布置的基站的信号覆盖的范围为小区1(cell-1),终端3、终端4使用的主SIM卡是运营商B提供的SIM卡,该运营商B布置的基站的信号覆盖的范围为小区2(cell-2)。应该理解的是,不同终端获取的N条无线网络数据即为不同终端在不同大楼的不同电梯口周围获取的。大楼1同时处于小区1以及小区2中,则处于该大楼1的终端上传的无线网络数据中包括的小区标识可以为小区1的小区标识,也可以为小区2的小区标识。电梯1周围的AP包括设备1的AP1以及设备2的AP2,电梯2的AP包括设备3的AP3及AP4,AP1对应的WiFi1(WiFi1由设备1提供,图中未示出),AP2对应WiFi2(WiFi2由设备2提供,图中未示出),AP3以及AP4对应WiFi3(WiFi3由设备3提供,图中未示出)。终端1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事件后,获取无线网络数据1,上传该无线网络数据1至云服务器,该无线网络数据1中可以包括:AP1的BSSID、WiFi列表1、小区标识1(小区1的小区标识),其中WiFi列表1中可以包括终端1在电梯1可以检测到的全部或部分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例如WiFi1和/或WiFi2)中的相关信息。终端3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事件后,获取无线网络数据2,上传该无线网络数据2至云服务器,该无线网络数据2中可以包括:AP3的BSSID、WiFi列表2、小区标识2(小区2的小区标识),其中WiFi列表2中可以包括终端1在电梯1可以检测到的全部或部分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例如WiFi3和/或WiFi1和/或WiFi2)中的相关信息。其中,终端1以及终端3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至少一次检测到第一事件,获取至少一条合格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至终端,例如终端1可以在14天内获取20条合格的无线网络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其他终端获取无线网络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应该理解的,同一终端也可以在不同区域获取无线网络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由此,可以理解的是,云服务器获取的N条无线网络数据是一段时间内,不同终端在不同区域获取无线网络数据,然后上传至云服务器的结果。
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已连接接入点数据时。
其中,云服务器计算待标定区域的围栏中包括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过程为:基于N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进行分组,一个分组中包括I条无线网络数据,一个分组中的全部无线网络包括一个相同的已连接接入点,一个分组中的I条无线网络数据可以在一个待标定区域采集的,由于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已连接接入点,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待标定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已连接接入点,则同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对应不同的分组。对于任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一个分组,基于该分组中包括的I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I个Wi-Fi列表,计算该带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全部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
云服务器计算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的方式为:对于任一围栏,可以将计算该该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所属分组对应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作为其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计算待标定区域计算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过程为:云服务器基于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中的已连接的接入点进行分组,使得不同的已连接接入点对应一个强度数据集合,计算任一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得到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即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其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对于任一围栏,将全部已连接接入点与该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确定与该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将与该围栏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该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
图10示出了云服务器计算电子围栏的示意性流程图。
应该理解的是,图10中虚线框中的步骤是可选的。
云服务器计算电子围栏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1-步骤S111的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足够多的无线网络数据才可以使得计算任一区域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更准确,则云服务器计算任一区域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都需要获取该区域周围的多条无线网络数据,这些无线网络数据可以通过终端与其他终端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进行获取,然后上传至云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云服务器可以设置利用一段时间内,不同终端发送的无线网络数据进行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计算,该一段时间可以为10天-14天,也可以为其他时间,根据终端具体的数据获取情况还可以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云服务器可以设置当获取无线网络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即可进行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计算。
其中,云服务器获取终端及其他终端发送的一条无线网络数据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步骤S101-步骤S102:
S101.检测到第一事件,终端获取无线网络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终端在第一时刻检测到第一事件时,可以获取第一时间内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其中,待标定区域不同,第一事件及第一时间的设置可以不同,关于第一事件及第一时间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前述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网络数据中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Wi-Fi列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网络数据中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Wi-Fi列表和小区标识。
其中,第一事件用于确定终端在第一时刻到达了该待标定区域(从其他区域到达该待标定区域)。第一时间为第一时刻之后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认为第一时间,终端在第一时刻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之外进入了该围栏之后,终端一直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例如可以为从第一时刻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15s之内的时间。应该理解的是,该15s为举例说明,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时间,例如10s或者20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以待标定区域为电梯口为例,对第一时间的设置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由于第一时间为第一时刻之后的一个时间段,终端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无线网络数据,则第一时间的长短可以决定电梯口的电子围栏的大小,第一时间越长,表示终端可以获取到距离电梯口更远区域的无线网络数据,则计算得到的电梯口的电子围栏更大,第一时间越短,则相反,此时计算得到的电梯口的电子围栏更小,具体将第一时间设置为前述涉及的15s、10s、20s或者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待标定区域为其他区域时,可以参考对电梯口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一时间内,终端可以获取在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检测到的Wi-Fi列表,确定第一时间中的第二时刻连接的接入点作为已连接接入点,确定第一时间中的第三时刻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其中,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第一时间中的第二时刻以及第一时间中的第三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为在第一时刻之后的15s内检测到Wi-Fi列表的时间,第一时间中的第二时刻为终端为在第一时刻之后的15s内连接到接入点的时间,第一时间中的第三时刻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终端可以设置第一时间内的任一秒为第一时间中的第三时刻,例如设置第一时刻之后的第5s或第10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终端可以设置第一时间内的任一秒为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例如设置第一时刻之后的第5s或第10s为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终端可以在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触发一次检测Wi-Fi列表,得到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检测到的Wi-Fi列表,该过程称为主动检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可以不是预先设置的,终端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事件之后,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检测到的Wi-Fi列表以及检测到该Wi-Fi列表的时间,若检测到该Wi-Fi列表的时间在第一时刻之后的15s内,即在第一时间内,则将该检测到的Wi-Fi列表作为第一时间中的第一时刻检测到的Wi-Fi列表。该实施例中,该检测到的Wi-Fi列表是终端中的应用或服务在需要使用WLAN网络时,进行WLAN网络的扫描时获取的,此过程称为被动扫描,任一次扫描WLAN网络,都可以检测到Wi-Fi列表,同时记录检测到该Wi-Fi列表的时间。应该理解的是,被动扫描需要在终端设置开启WLAN扫描功能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终端设置开启WLAN扫描功能之后,才可以使得终端中的应用或服务在需要使用WLAN网络时随时扫描WLAN网络,任一次扫描WLAN网络,都可以检测到Wi-Fi列表,同时记录检测到该Wi-Fi列表的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在检测到第一事件之后,在终端关闭WLAN扫描功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一次主动检测。
应该理解的是,检测到第一事件后,终端可以设置在第一时间内多次获取无线网络数据,得到多条合格的无线网络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也可以设置检测到第一事件后,获取到一条合格的无线网络之后就不再获取,等到下次检测到第一事件再进行获取,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S102.检测到第一事件,其他终端获取无线网络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该步骤S102中涉及的过程与前述步骤S101中涉及的过程相同,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2的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该步骤S102以及前述步骤S101执行的时间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且,其他终端可以与终端处于在同一个待标定区域,也可以不再同一个待标定区域。
前述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执行,只要检测到第一事件,终端及其他终端即可执行获取无线网络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参考前述的内容可知,云服务器可以接收到不同终端发送的N条无线网络数据,然后利用该N条无线网络数据计算不同区域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该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3-步骤S106的描述。
S103.云服务器基于N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进行分组,一个分组中包括I条无线网络数据,不同分组则I对应的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该N条无线网络数据来自不同的待标定区域,一个待标定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已连接接入点,则同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对应不同的分组;
云服务器将N条无线网络数据中,具有相同已连接接入点的无线网络数据分到一组,任一组中包括I条无线网络数据,任一分组对应一个待标定区域。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提供R(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已连接接入点,同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对应R(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分组,其中任一分组中的全部无线网络数据都可以计算得到一个电子围栏,则云服务器可以得到该待标定区域的R个围栏,其中任一一个围栏可以表征该待标定区域内某一已连接接入点覆盖的区域。
S104.对于任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一个分组,云服务器基于该分组中包括的I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I个Wi-Fi列表,计算该带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全部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任一围栏还包括一个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包括计算该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所属分组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
此处,任一待标定区域中包括第一待标定区域,其对应的分组称为第一分组,该第一分组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称为第一已连接接入点。下面以介绍云服器基于第一分组计算该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以及该第一待标定区域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基于其他分组计算得到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以及已连接接入点数据的过程可以参考与此的描述。
云服务器将该第一分组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作为该第一带标定位置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该第一待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至少一个可扫描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位置距离,即可扫描接入点与位置距离的对应关系,其中,任一可扫描接入点为在第一待标定区域内连接第一已连接接入点时可以扫描到的接入点,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可以理解为在该第一待标定区域内连接第一已连接入点所处的任一位置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平均距离,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越大,表示可扫描接入点距离该第一待标定区域越远。
该第一分组中包括I个Wi-Fi列表是指,不同终端在该第一待标定区域内,连接该第一已连接接入点之后,获取的全部无线网络数据中的Wi-Fi列表。
该第一分组中包括的I个Wi-Fi列表可以用于计算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
图11示出了计算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基于第一分组包括的I个Wi-Fi列表,计算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1-步骤S203的描述:
S201.基于第一分组包括的I个Wi-Fi列表,云服务器计算该I个Wi-Fi列表中全部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同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可以具有多个距离;
云服务器将I个Wi-Fi列表中,全部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强度转化为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距离,由于该I个Wi-Fi列表中,同一接入点可能出现多次,则同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可以具有多个距离。
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可以理解为通过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强度转化得到的两个对象间的相对距离,该两个对象中的一个对象为该可扫描接入点,另一个对象为扫描到该可扫描接入点的位置。
确定任一可扫描接入点的距离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将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通过信号衰减公式计算得到,参考下述公式(1):
distannce=10(|rssi|-A)/(10×n) 公式(1)
公式(1)中,distannce表示距离,rssi表示任一可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A与n为常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应该理解的是,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rssi均为负数,rssi的越小,则|rssi|越大,则计算得到的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距离越大,则可以理解为该可扫描接入点距离第一待标定区域越远。
例如,这里以I个Wi-Fi列表中的两个Wi-Fi列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这两个Wi-Fi列表分别表示为:
WiFilist1={(bssid1,rssi1=-50dBm),(bssid2,rssi2=-50dBm,(bssid3,rssi3=-57dBm),(bssid4,rssi4=-57dBm)},
WiFilist1={(bssid1,rssi1=-60dBm),(bssid3,rssi3=-60dBm),(bssid4,rssi4=-57dBm,利用上述公式对rssi1求取其对应的距离,由于rssi1出现了两次(WiFilist1以及WiFilist2中都包括rssi1),则该bssid1对应的距离为两个,一个为-50dBm转换得到的a1米,一个为-60dBm转换得到的a2米。其他的可扫描接入点与该rssi1相同。
S202.云服务器计算全部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唯一对应一个位置距离;
步骤S202中涉及的全部可扫描接入点为I个Wi-Fi列表中出现过的全部不同的可扫描接入点。
云服务器基于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全部距离,计算出该接入点的平均距离,任一接入点对应一个平均距离,该平均距离用在该第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一个电子围栏中,唯一表示该可扫描接入点相对于该第一待标定区域的距离,将该平均距离作为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云服务器统计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出现的次数K1,计算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K1个距离值的总和sum1,则平均距离为sum1/K1,将该平均距离作为该接入点的位置距离。
例如,参考步骤S201中涉及的bssid1对应两个距离,分别为a1米与a2米,则云服务器可以统计其一共出现了2次,计算得到距离总和为(a1+a2)米,则该bssid1对应的平均距离为(a1+a2)/2。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某一可扫描接入点对应多个距离值的情况下,其中,距离值大于第二距离预设值的距离值可以不参与该位置距离计算,统计该接入点对应的K1个距离值中小于第二距离值的个数K2,计算该K2个距离值的总和sum2,则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平均距离为sum2/K2,将该平均距离作为该可扫描接入点位置距离。
应该理解的是,计算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的方式除了上述涉及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是其他的计算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中计算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平均距离的方式,还可以为:云服务器统计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出现的次数K1,计算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K1个rssi的总和rssi-sum1,利用公式(1),将该rssi-sum1转化为距离,即可作为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平均距离。
S203.云服务器将全部可扫描接入点中位置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预设值的全部可扫描接入点及其对应的位置距离作为该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
可以认为当某一可扫描接入点的位置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预设值时,该可扫描接入点距离第一待标定区域太远,即认为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位置距离会导致较大误差,则云服务器可以将全部可扫描接入点中位置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预设值的任一可扫描接入点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位置距离的对应关系作为该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
S105.对于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云服务器基于该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以及计算该围栏涉及的I个Wi-Fi列表,确定该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全部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则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此时,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任一围栏中除了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外,还可以包括小区标识数据,该小区标识数据中的任一小区标识可以表示为LAC及cellid。该小区标识数据包括计算该围栏涉及的I个Wi-Fi列表中出现过的全部不重复的小区标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任一围栏中除了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外,还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关于计算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的相关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8-步骤S111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匹配阈值参数中可以包括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关于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以及合格距离数量阈值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该匹配阈值参数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仍然以云服器计算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为例进行描述,计算其他电子围栏中的匹配阈值参数的过程可以参考对此的描述。
云服务器计算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云服务器可以基于计算该电子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来计算该电子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其中,关于该电子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包括计算该电子围栏所利用的任一Wi-Fi列表。
具体的,假设计算任一电子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一共有I个,云服务器可以计算得到该I个Wi-Fi列表中,任一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以及合格距离的数量。其中第j个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为Cj,合格距离的数量为Dj,则可以得到I个合格接入点的数量,I个合格距离的数量。然后,云服务器将该I个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从小到大的排序,对于排序后的I个合格接入点的数量,选取第1%个作为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除去I个合格距离的数量中,小于最小数量阈值的合格距离的数量,得到K个合格距离的数量,该K个合格距离的数量从小到大的排序,对于排序后的K个合格距离的数量,选取第1%或第个作为合格距离数量阈值。
其中,对于第j个Wi-Fi列表,云服务器计算得到其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为Cj,合格距离的数量为Dj的过程如下:
假设该第j个Wi-Fi列表中包括Yi个可扫描接入点,任一可扫描接入点与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强度对应,则有Yi个可扫描接入点的强度,云服务器可以利用上述公式(1)将Yi个可扫描接入点的强度转化为对应的距离,得到Yi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则云服务基于该第i个Wi-Fi列表,可以得到Yi个可扫描接入点,以及Yi个距离,一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一个距离,然后,云服务器统计该Yi个可扫描接入点中合格可扫描接入点的数量,该合格可扫描接入点的数量表示为Cj,其中,Yj个可扫描接入点中,任一可扫描接入点为合格可扫描接入点的判断条件可以为:该可扫描接入点与该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全部可扫描接入点中,有一个可扫描接入点相同,然后,云服务器统计该Cj个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Cj个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该合格距离的数量表示为Dj,其中,Cj个距离中,任一距离为合格距离的判断条件可以为:该距离与该距离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的位置距离之差小于距离预设差值,例如该距离预设差值可以为5米。
对于第j个Wi-Fi列表,云服务器计算得到其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为Cj的公式可以表示为下述公式(2):
公式(2)中,bssidmatchcount表示Cj,bssidlist表示第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bssidWiFilist表示第j个WiFi列表。(bssidi∈bssid_WiFilistj,bssidi∈bssid_list)表示bssidi在bssidWiFilist以及bssidlist中同时出现则Cj的值加1。公式(2)中的allbssid表示,bssidWiFilistj或bssid_list中的全部可扫描接入点。
对于第j个Wi-Fi列表,云服务器计算得到其对应的合格距离的数量为Dj的公式可以表示为下述公式(3):
公式(3)中的allbssid表示,第j个WiFi列表中全部的可扫描接入点中的合格接入点,表示bssidlist中bssidi对应的位置距离,表示bssidWiFilist中bssidi对应的位置距离。r表示距离预设差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五阈值)。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涉及的1%是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还可以为2%、10%等,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计算得到各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之后,将全部电子围栏存储到终端中,任一电子围栏对应的一个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还可以对应一个匹配阈值参数,终端确定任一电子围栏的匹配阈值的过程与前述云服务器确定任一电子围栏的匹配阈值的过程的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S106.计算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与其他围栏的相似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云服务器可以基于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中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与其他围栏中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相似性确定任一待标定区域与其他围栏的相似性。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围栏(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与其他围栏)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接入点越多,则越相似。云服务器确定两个围栏的相似性的方式为,云服务器统计两个围栏对应的区域内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的接入点总数,以及,统计两个围栏对应的区域内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接入点总数,云服务器将该相同接入点总数与该接入点总数的比值作为两个围栏对应的相似性。
例如,围栏A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A中有4个接入点,分别为AP1,AP2,AP3及AP4,围栏B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B中有6个接入点,AP1,AP2,AP5、AP6、AP7及AP8,则接入点总数为4+6=10,临时区域A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A中有2个接入点与该围栏B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B相同,分别是AP1及AP2,则相同接入点总数为2,接入点总数为10,则临时区域A与临时区域B的相似性为2/10=0.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直接计算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与其他围栏的相似性计算过大,则在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中包括小区标识数据中情况下,可以基于该小区标识数据对全部围栏进行分组,将具有相同小区标识数据的围栏分为一组,对于任一组,分别计算该组中,一个围栏与其他围栏的相似性,然后在组内进行合并,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合并后的围栏。
两个小区标识数据相同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小区标识数据中相同的小区标识达到一个阈值,例如80%或90%等。相同小区是指LAC和/或cellid都相同的小区。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因为同一待定位置的围栏中的小区标识数据很相似,则同一待定位置的围栏中的不同围栏可以被分到同一个组中,保证了计算了的准确性。
S107.将相似的围栏进行合并,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合并后的围栏,该围栏中包括合并后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合并后的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合并后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两个围栏相似的条件为:两个围栏的相似性大于相似性阈值,该相似性阈值可以设置为80%或9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值,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由前述内容可知,任一待标定区域可能有多个围栏,则将该任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多个围栏进行合并,即可确定得到一个合并后的围栏,该合并后的围栏即是该待标定区域的围栏。
云服务器确定相似的全部围栏为某一带标定区域的全部围栏,将相似的全部围栏中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进行合并,则可以得到合并后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作为该带标定区域的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将相似的全部围栏中的匹配阈值参数进行合并得到作为合并后的匹配阈值参数,作为该带标定区域的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将该相似的全部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进行合并,作为该带标定区域的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其中,云服务器将相似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进行合并的方式为:对于相似的全部围栏中任一可扫描接入点,计算该可扫描接入点的合并后的位置距离作为该可扫描接入点的位置距离,对于全部相似围栏中不同围栏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云服务器统计任一可扫描接入点出现的次数K4,计算该接入点对应的K4个位置距离的总和sum4,则合并后的位置距离为sum4/K4,则该可扫描接入点对应的合并后的位置距离为sum4/K4。
其中,云服务器将相似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进行合并的方式为:计算相似的全部围栏中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求取平均值作为合并后的合格接入点数量阈值,计算相似的全部围栏中的合格距离数量阈值求取平均值作为合并后的合格距离阈值。
云服务器将该相似的全部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进行合并的方式为,将该全部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全部已连接接入点作为该带标定区域的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106及S107是可选的,云服务器可以不用将相似的围栏进行合并,得到任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电子围栏即可。
除了上述涉及的方式,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计算,例如,对于相似的全部围栏,确定计算这些围栏涉及的全部无线网络数据,采取前述步骤S103-步骤S105中涉及的方式,重新计算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分别作为合并后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合并后的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合并后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中除了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外,还可以包括已连接接入点特征,云服务器计算任一区域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方式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7-步骤S111的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足够多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才可以使得计算任一区域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更准确,该过程涉及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获取N条无线网络数据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其中,云服务器获取终端及其他终端发送的一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步骤S108-步骤S109。
S108.检测到第二事件,终端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为终端连接到的接入点(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终端在二时刻检测到第二事件时,可以获取第二时间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其中,待标定区域不同,第二事件及第二时间的设置可以不同,关于第二事件及第二时间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前述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事件用于确定终端在第二时刻离开了待标定区域,(从该待标定区域离开去其他区域),第二时间为第二时刻及其之前一个时间段,可以认为第二时间,终端在第二时刻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离开了该围栏之前,终端一直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例如可以为从第二时刻到第二时刻之后的第10s之内的时间。应该理解的是,该10s为举例说明,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时间,例如15s或者20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二时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对第一时间设置方式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时间内,终端可以确定连接的接入点的强度,得到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一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获取一段时间内检测到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以及检测到强度的时间(以下简称为存储数据),并将其进行存储,在检测到第二事件后,将存储数据中符合预设条件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该预设条件可以为检测到强度的时间在第二时间内,这样,可以获取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或者,检测到强度的时间在第二时间内且时间最靠前的,这样,可以获取一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其中,一段时间为最近的一段时间,其时间长短可以为5s-20s,例如,当该段时间为10s时,终端存储的一直都是当前10s内获取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应该理解的是,前述5s-20s是举例说明,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以及检测到强度的时间的过程为:终端在连接上某一接入点时,可以周期性的检测该接入点的强度已调整网络通信中的参数,同时记录检测强度的时间,该过程中,终端可以获取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以及检测到强度的时间。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终端在一定周期内,例如30s,获取一次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以及检测到强度的时间,当检测到第二事件后,终端可以确定检测到强度的时间在第二时间内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将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应该理解的是,检测到第二事件后,终端可以设置在第一时间内多次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得到多条合格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也可以设置检测到第二事件后,获取到一条合格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之后就不再获取,等到下次检测到第二事件再进行获取,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应该理解的是,终端也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事件时,获取该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S109.检测到第二事件,其他终端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该步骤S109中涉及的过程与前述步骤S108中涉及的过程相同,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8的描述。
应该理解的是,该步骤S109以及前述步骤S108、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的执行时间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且,其他终端可以与终端处于在同一个待标定区域,也可以不再同一个待标定区域。
应该理解的是,其他终端也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事件时,获取该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前述步骤S107以及步骤S108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执行,只要检测到第二事件,终端及其他终端即可执行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参考前述的内容可知,云服务器可以接收到不同终端发送的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然后利用该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计算不同区域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该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10及步骤S111的描述。
S110.云服务器基于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计算任一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得到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
任一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可以为终端连接该接入点时,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的强度,该强度可以用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表示,该强度可以是一个范围,可以为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对应的最低强度-最高强度,也可以是一个值,例如,可以为可以为在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内该已连接接入点对应对应的最低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服务器基于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进行分组,将具有相同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作为一组,即任一组对应一个不同的已连接接入点,利用任一组中全部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计算得到该组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得到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
S111.对于任一围栏,将全部已连接接入点与该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确定与该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将与该围栏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该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则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特征。
已连接接入点与任一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匹配是指,该已连接接入点的BSSID与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某一已连接接入点的BSSID相同。
全部围栏中包括第一围栏,下面详细描述,云服务器确定该第一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过程,确定其他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过程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描述。
云服务器可以基于前述步骤S110中得到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将任一已连接接入点与第一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确定与该第一围栏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将该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该第一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
这样,云服务器可以的得到不同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则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108-步骤S109可以在步骤S105之后,步骤S107之前执行,终端在步骤S105中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全部围栏之后,可以利用步骤S110及步骤S11中的涉及的方法,确定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描述,此时,步骤S111中的任一围栏为步骤S105中得到的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则此时,步骤S107中,任一待标定区域的合并后的围栏中,还包括合并后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合并已连接接入点数据的方式与合并可扫描接入点数据的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终端计算电子围栏的详细过程。
终端计算电子围栏的过程,与云服务器计算电子围栏的过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用于计算不同区域的电子围栏所涉及的N条无线网络数据以及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的来源不同,通常来说,终端不会接收其他终端发送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则该N条无线网络数据以及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是终端自己获取的。
图12为示出了终端计算电子围栏的示意性流程图。
应该理解的是,图10中虚线框中的步骤是可选的。
终端计算电子围栏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301-步骤S309的描述:
S301.终端获取N条无线网络数据;
无线网络数据中可以包括终端连接到的接入点(已连接接入点)及Wi-Fi列表。终端在第一时刻检测到第一事件时,可以获取第一时间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终端获取任一无线网络数据涉及的过程与参考前述步骤S101中,终端获取无线网络数据的过程相同,可以参考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利用一段时间内获取的多条无线网络数据进行可扫描接入点特征的计算,该一段时间可以为10天-14天,也可以为其他时间,根据终端具体的数据获取情况还可以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当获取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即可进行电子围栏的计算。
S302.终端获取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
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为终端连接到的接入点(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终端在二时刻检测到第二事件时,可以获取第二时间对应的无线网络数据,终端获取任一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涉及的过程与参考前述步骤S108中,终端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的过程相同,可以参考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利用一段时间内获取的多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进行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计算,该一段时间可以为10天-14天,也可以为其他时间,根据终端具体的数据获取情况还可以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设置当获取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即可进行已连接接入点特征的计算。
应该理解的是,该步骤S302只要在下述步骤S308之前执行即可。
S303.终端基于N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已连接接入点进行分组,一个分组中包括I条无线网络数据,不同分组则I对应的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该N条无线网络数据来自不同的待标定区域,一个待标定区域对应至少一个已连接接入点,则同一个待标定区域可以对应不同的分组;
该步骤S303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03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4.对于任一待标定区域对应的一个分组,终端基于该分组中包括的I条无线网络数据中的I个Wi-Fi列表,计算该带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全部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任一围栏还包括一个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包括计算该围栏涉及的全部Wi-Fi列表所属分组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
该步骤S304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04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5.对于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终端基于该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以及计算该围栏涉及的I个Wi-Fi列表,确定该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全部围栏的匹配阈值参数,则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该步骤S305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05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6.终端计算任一待标定区域的一个围栏与其他围栏的相似性;
该步骤S306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06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6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7.终端将相似的围栏进行合并,得到不同待标定区域的合并后的围栏,该围栏中包括合并后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合并后的匹配阈值参数以及合并后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
该步骤S307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09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9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8.基于Z条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终端计算任一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得到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该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
该步骤S308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10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1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9.对于任一围栏,终端将全部已连接接入点与该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确定与该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将与该围栏匹配的全部已连接接入点的强度阈值与已连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作为该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得到不同围栏的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则任一围栏中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匹配阈值参数、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特征。
该步骤S309中涉及的详细过程与前述步骤S111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1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步骤S301-步骤S309中涉及的过程适用于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待标定区域对应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和已连接接入点特征。当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中包括不同的特征时,可以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步骤S301-步骤S309中涉及的用于表示多个数据的字母,例如N、Z、I等虽然与前述步骤S101-步骤S111相同,但是实际上可以不同,这里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多以在相似的步骤中使用了相同的字母来表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云服务器或终端在确定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之后,还可以验证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是否可用,若可用,则将该区域的电子围栏进行存储,若不可用,则不存储该区域的电子围栏,下面以云服务器确定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是否可用进行描述,终端确定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是否可用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相关描述。
云服务器确定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是否可用的方式如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服务器可以基于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对应的全部WiFi列表来验证该电子围栏是否可用,其中,任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全部WiFi列表包括计算该电子围栏所利用的任一WiFi列表,当云服务器确定该全部WiFi列表中,合格的WiFi列表达到第一数量阈值时,则确定电子围栏可用,其中,全部WiFi列表中,任一WiFi列表合格的条件为:该任一WiFi列表中全部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中,合格距离大于第二阈值,任一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为合格距离的条件为:任一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与该任一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该任一接入点对应的相对距离之差小于距离预设差值,其中,第一数量阈值可以为下述涉及的80%,第二阈值可以为下述涉及的3。
具体的,假设任一电子围栏对应的全部Wi-Fi列表一共有Q个,任一Wi-Fi列表中包括一条或多条接入点的强度与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这里假设该Q个Wi-Fi列表中,第i个Wi-Fi列表中一共包括Yi条接入点的强度与该接入点的对应关系。对于第i个Wi-Fi列表,其中包括了Yi条接入点的强度与接入点的对应关系,则有Yi个接入点,任一接入点与该接入点的强度对应,则有Yi个接入点的强度,分别将Yi个接入点的强度转化为与待标定区域的相对距离,得到Yi个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则云服务基于该第i个Wi-Fi列表,可以得到Yi个接入点,以及Yi个距离,一个接入点对应一个距离,然后,云服务器统计该Yi个接入点中合格接入点的数量,该合格接入点的数量表示为Ci,其中,Yi个接入点中,任一接入点为合格接入点的判断条件可以为:该接入点与该电子围栏的可扫描接入点特征(可扫描接入点特征表示为任一接入点与该接入点的区域距离的对应关系)中包括的全部接入点中,有一个接入点相同,然后,云服务器统计该Ci个接入点对应的Ci个距离中,合格距离的数量,该合格距离的数量表示为Di,其中,Ci个距离中,任一距离为合格距离的判断条件可以为:该距离与该距离对应的接入点的区域距离之差小于距离预设差值,例如该距离预设差值可以为5米。这样,对于任一电子围栏,云服务器可以得到该电子围栏对应的Q个Wi-Fi列表中,任一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以及合格距离的数量,其中第i个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接入点的数量为Ci,合格距离的数量为Di。在云服务器确定任一围栏对应的Q个Wi-Fi列表中,大于80%的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3个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电子围栏可用,在云服务器确定任一围栏对应的Q个Wi-Fi列表中,小于80%的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3个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电子围栏不可用,可以认为该电子围栏不可用,在云服务器确定任一围栏对应的Q个Wi-Fi列表中,等于80%的Wi-Fi列表对应的合格距离的数量大于3个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电子围栏可用也可以认为不可用。
应该理解的是,云服务器得到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对应的全部Wi-Fi列表的方式可以为:在计算任一区域的电子围栏的过程中,云服器可以将计算该电子围栏所利用的全部Wi-Fi列表进行存储,得到该电子围栏对应的全部Wi-Fi列表。
还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涉及的80%、3个、5米皆为举例说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果电子围栏是在云服器上计算得到的,则终端连接了一个接入点之后,可以从云服务器中获取与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然后存储到本地。
终端从云服器中获取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的方式可以为:终端连接了某一接入点之后,利用该接入点与云服务器中存储的全部电子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进行匹配,在有一个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有一个已连接接入点与该第一连接点相同的情况下,则确定该已连接接入点数据对应的电子围栏为该第一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同即是该已连接接入点的BSSID与该第一连接点的BSSID相同,例如,当第一连接点的BSSID为6c:16:32:17:3c:95时,即与表1中示出的电子围栏对应的已连接接入点数据中BSSID1相同,则当第一连接点为6c:16:32:17:3c:95时,可以确定表1中示出的电子围栏该第一连接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围栏。
如果终端没有从云服务器中获取到该接入点对应的电子围栏,可以标识该接入点没有对应的电子围栏,当终端需要根据该接入点获取其对应的电子围栏时,如果确定标识了该接入点没有对应的电子围栏则可以不再进行获取,直接确定该第一接入点没有对应的电子围栏。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通信系统。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例如终端101、终端102、终端103以及其他终端。该通信系统中还包括一个云服务器104。
其中,终端可以是搭载Android、iOS、Microsoft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或具有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等。例如,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终端101以及终端102为手机,终端103为笔记本电脑。
终端例如终端101及终端102均可以通过连接的接入点接入该接入点对应的WiFi网络,然后可以与提供该WiFi网络的设备(例如路由器)进行通信,路由器可以该终端101及终端102发送给其他终端的信息路由到其他终端,使得终端101及终端102可以与其他终端通信。
终端例如终端101及终端102还可以获取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等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104,该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可以用于云服务器104计算电子围栏。
云服务器104可以基于接收的无线网络数据以及已连接接入点强度数据计算待标定区域的电子围栏,该云服务器104还可以将计算得到的电子围栏发送至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标定区域可以被称为第一场所,例如电梯口可以被称为第一场所,离开该第一场所后,进入其他区域时,该其他区域可以被称为第二场所,例如,电梯里可以被称为第二场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点也可以被称为无线接入点或者wifi接入点,接入点对应的强度也可以被称为信号强度。
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终端。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终端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终端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0可以调用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得终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
Claims (16)
1.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与第一无线接入点连接;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围栏,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为第一场所的电子围栏,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包括可扫描接入点特征,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bssid及各满足第一条件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bssid及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信号强度RSSI相关,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表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场所的信号强度最小值至信号强度最大值,所述第一电子围栏还包括匹配阈值参数,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获取的WiFi列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
第一时刻,所述终端获取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以及,在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预设阈值,或者,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预设阈值;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
在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第一场所;
第二时刻,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时刻为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第一场所之后的一个时刻;
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第一强度之后,将当前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切换至蜂窝网络;所述第二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陡降到所述第一强度用于表征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场所进入了第二场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场所的信号强度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度为第一强度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一强度为所述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与预设比值的乘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所为电梯口区域,所述第二场所为电梯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者接近静止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以及,在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后,确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为第一运动状态,则所述终端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终端不为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再次确定所述终端是否为所述第一运动状态;
在通过再次确定,确定出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在第三时刻获取当前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所述终端确定第三时刻获取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阈值范围之内,则所述终端执行所述获取当前检测到的WiFi列表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第一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为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参数为在所述第一场所内的多个位置均扫描到的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对应的多个第三参数的平均值;所述多个第三参数中的一个第三参数是基于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使用第一算法所计算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包括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为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场所中时,扫描到的满足第一条件的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所述第一可扫描到的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参数为在所述第一场所内的多个位置均扫描到的第一扫描到的接入点所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n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包括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第三参数与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在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差在第五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第三参数是基于所述WiFi列表中,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使用所述第一算法所计算得到;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参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n小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以及第六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并且,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所述n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m个扫描到的接入点包括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所述中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为: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扫描到的接入点在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差在第七阈值范围内;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或,m个可扫描的接入点中的n个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满足第三条件,所述n小于所述第六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列表中包括所述终端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时,获取的至少一个扫描到的接入点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所述匹配阈值参数中包括第三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匹配阈值参数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是否匹配,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匹配;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和所述可扫描接入点特征中相同的扫描到的接入点的数量m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确定所述WiFi列表与所述第一电子围栏不匹配。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26648.9A CN115002849B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26648.9A CN115002849B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2849A true CN115002849A (zh) | 2022-09-02 |
CN115002849B CN115002849B (zh) | 2023-02-24 |
Family
ID=83018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26648.9A Active CN115002849B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0284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69129A (zh) * | 2023-08-01 | 2023-08-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6684525A (zh) * | 2022-09-30 | 2023-09-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事件提醒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744328A (zh) * | 2022-10-17 | 2023-09-1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
CN117377005A (zh) * | 2023-11-24 | 2024-01-09 | 深圳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无线网络增益的智能网关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6609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设备的频段切换方法、无线设备和电子设备 |
CN107454640A (zh) * | 2017-09-23 | 2017-12-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041148A (zh) * | 2018-08-27 | 2018-12-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2243278A (zh) * | 2020-10-16 | 2021-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小区搜索方法、装置、芯片、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738745A (zh) * | 2019-10-14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954749A (zh) * | 2019-12-11 | 2021-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3747347A (zh) * | 2021-07-26 | 2021-12-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
-
2021
- 2021-12-14 CN CN202111526648.9A patent/CN1150028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6609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设备的频段切换方法、无线设备和电子设备 |
CN107454640A (zh) * | 2017-09-23 | 2017-12-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041148A (zh) * | 2018-08-27 | 2018-12-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2738745A (zh) * | 2019-10-14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954749A (zh) * | 2019-12-11 | 2021-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2243278A (zh) * | 2020-10-16 | 2021-0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小区搜索方法、装置、芯片、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747347A (zh) * | 2021-07-26 | 2021-12-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84525A (zh) * | 2022-09-30 | 2023-09-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事件提醒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684525B (zh) * | 2022-09-30 | 2024-05-3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事件提醒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744328A (zh) * | 2022-10-17 | 2023-09-1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
CN116744328B (zh) * | 2022-10-17 | 2024-04-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
WO2024082811A1 (zh) * | 2022-10-17 | 2024-04-2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
CN116669129A (zh) * | 2023-08-01 | 2023-08-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6669129B (zh) * | 2023-08-01 | 2023-11-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7377005A (zh) * | 2023-11-24 | 2024-01-09 | 深圳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无线网络增益的智能网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2849B (zh) | 2023-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02849B (zh) |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 |
CN115065996B (zh) | 生成电子围栏的方法、终端和通信系统 | |
EP3648509B1 (en) | Configuration of measurement reporting according to the height | |
EP1516454B1 (en) |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2010016772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mto cell coverage mapping using macro base station | |
US20230089127A1 (en) |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cell resel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9769853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EP2552144A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sharing spectrum between an ofdm small base station and an heterogeneous system network | |
CN107302778B (zh) | 一种宏基站与家庭基站间的垂直向下切换判决方法 | |
US9554325B2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 |
CN112738852A (zh) |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3543236A (zh) |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CN111615160A (zh) |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9104762B (zh) | 一种调整wlan网络帧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911663B (zh) |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1149388A (zh) |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2804742A (zh) | 发射功率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1800861A (zh) | 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
EP3493597B1 (en) | Handover between an lte cell and a hyper cell | |
JP2020031401A (ja) |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6264719A (zh) | 生成电子围栏的方法、终端和通信系统 | |
CN112601254A (zh) |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8738007B2 (en) | Method of admission control for hybrid femtocell | |
CN111835490A (zh) |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11368893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handov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