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005B -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005B
CN115002005B CN202210560676.0A CN202210560676A CN115002005B CN 115002005 B CN115002005 B CN 115002005B CN 202210560676 A CN202210560676 A CN 202210560676A CN 115002005 B CN115002005 B CN 115002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ival
order
time
packet loss
loss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06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2005A (zh
Inventor
汪艺燊
郑浩
罗俊
谭人宽
周二永
苏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filed Critical Bigo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06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2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的传输数据过程中常会使用传输控制算法以避免过多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当数据发送量超过了网络的承载上限时,会发生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因此,传输控制算法常需要参考丢包率来评估当前的网络质量,进而对数据传输进行调整。
由于传输控制算法需要及时准确的丢包率来评估网络质量,一般是选取最近的计算区间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传输控制算法的及时性要求计算区间尽量靠近当前时刻,但计算区间太靠近当前时刻,将导致丢包率的计算很容易因为网络抖动乱序而导致计算错误,影响后续的传输控制。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将丢包率的计算区间进行上移,但过度的上移幅度会影响丢包率计算的实时性,而过小的上移幅度会导致无法对抗实际的乱序抖动,丢包率的计算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区间的上移幅度不准确导致丢包率的计算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基于所述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根据所述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计算装置,包括乱序评估模块、区间确定模块和丢包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乱序评估模块,用于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所述区间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所述丢包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率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在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到达顺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区间确定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上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上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可以由丢包率计算装置来执行,该丢包率计算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丢包率计算设备中。
下述以丢包率计算装置执行丢包率计算方法为例进行描述。参考图1,该丢包率计算方法包括:
S101: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其中,乱序到达数据包可理解为未按照数据包发送顺序到达数据接收端的数据包,例如丢包率计算装置(即数据发送端)依次向数据接收端发送数据包1-4,而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依次为数据包1、2、4、3,此时,数据包3即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其中,数据包是否达到数据接收端以及到达数据接收端的到达时间,可根据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ACK信息,Acknowledge)进行确定,即数据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向丢包率计算装置发送对应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或者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向丢包率计算装置反馈传输到达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网络的传输数据超过了网络的承载上限时,容易出现传输延迟以及丢包的情况。其中,丢包是指数据包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丢失而无法到达数据接收端的情况。影响传输丢包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无线干扰、信号衰弱、网络排队队列拥塞等,同时,当过多的数据被发送到网络上时,会引起网络排队队列的增大,当排队队列中的数据量超过了排队队列的容量承载能力时,也会发生数据包被丢弃的情况。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到达顺序示意图,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丢包率计算的及时性,丢包率的计算一般是通过选取最近时间区间(最近时间区间的终点一般为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对应的发送时间)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计算,如图2所示,假设数据发送端发送数据包3、4、5、6后,得到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ACK),假设由于网络抖动以及乱序的原因,在当前ACK周期返回了数据包3和6对应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而数据包4和5对应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因乱序晚到的原因没有在当前ACK周期返回,而是在下一个ACK周期返回,导致数据发送端认为数据包4和5丢失了,此时计算得到的数据包3-6对应的丢包率为50%,但实际上数据包4和5并没有丢失,只是乱序到达的数据接收端,实际上数据包3-6对应的丢包率为100%,丢包率计算错误,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较低。本方案通过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并根据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示例性的,根据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乱序到达数据接收端的乱序到达数据包,并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到达数据接收端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其中,乱序时间信息可反映数据包乱序到达数据接收端的乱序程度或者是当下网络链路的中数据包离预期到达时间的偏差,可以理解的是,乱序时间信息反映的乱序时间越长,反映的乱序程度更严重或者是离预期到达时间的偏差越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时间信息的确定可以是根据最新确定的乱序到达数据包进行确定,还可以是根据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的多个乱序到达数据包进行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到达数据包可根据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进行确定,基于此,本方案在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之前,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并根据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
示例性的,数据接收端在成功接收到丢包率计算装置发送的数据包后,生成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并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向丢包率计算装置发送在设定时间间隔内生成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丢包率计算装置在发送数据包之前,按照数据包的发送顺序依次对数据包赋值对应的序号(或序列号),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生成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中,包含对应数据包的序号。
丢包率计算装置在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后,根据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包,并根据这些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确定数据包的发送顺序,以及根据这些数据包的接收时间确定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并根据发送顺序和到达顺序,从这些数据包中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例如,根据数据包1-4的发送时间确定发送顺序依次为数据包1、2、3、4,根据数据包1-4的接收时间确定到达顺序依次为数据包1、4、3、2,按照正常到达顺序应该是与发送顺序一致,可知,数据包2和3都是乱序到达数据包。
S102:基于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确定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其中,丢包率计算区间的长度可按照设定区间长度进行确定,并且丢包率计算区间可按照乱序时间信息指示的乱序时间长度,从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对应的发送时间向前移动计算区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其中,计算区间可以是设定的用于计算丢包率的时间区间,在相关技术中,是直接以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对应的发送时间作为计算区间的终点的进行丢包率计算的,此时,计算区间中容易存在当前ACK周期未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而实际是在下一个ACK周期才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的数据包,导致丢包率计算错误。本方案在按照乱序时间信息向前移动计算区间后得到丢包率计算区间后,减少了丢包率计算区间中当前ACK周期未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而实际是在下一个ACK周期才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的数据包的概率,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本方案在基于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时,包括: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并根据乱序时间信息和数据发送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基于设定计算区间长度和区间终点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示例性的,确定在当前ACK周期接收到的各个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包的序号,并确定这些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包中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并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
进一步的,根据上述确定的乱序时间信息和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即根据当前ACK周期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并将该发送时间减去乱序时间信息对应的乱序时间得到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
进一步的,在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后,按照设定计算区间长度从区间终点向前推移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起点,从区间起点到区间终点即为丢包率计算区间。
如图3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区间确定示意图所示,在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后,可基于乱序时间信息前移计算区间得到丢包率计算区间。在接收到数据接收端在当前ACK周期返回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时,确定当前ACK周期中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并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对应的发送时间,并将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减去乱序时间信息对应的乱序时间得到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
假设图3中根据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数据包6、7、9,其中数据包8由于乱序在数据包9之后送达数据接收端,当前ACK周期中序号最大的数据包为数据包9,则将数据包9的发送时间减去乱序时间信息对应的乱序时间DisorderTime得到区间终点T1′,即当前丢包率计算周期的丢包率计算区间以区间终点T1′为结尾,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设定区间长度一致。
由图3可知,按照乱序时间信息前移丢包率计算区间后,丢包率计算区间中未包含在后续乱序到达的数据包8,减少由于错误认为数据包8丢包而导致丢包率计算结果偏高的情况,有效均衡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传输控制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丢包率指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和效率。
S103: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示例性的,在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后,确定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以及确定这些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即确定是否接收到这些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根据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这些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是否被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
进一步的,根据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以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其中,丢包率计算结果可根据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中,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与在丢包率计算区间内发送的数据包数量的比值进行确定。
上述,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出乱序到达数据包,提高乱序时间信息反映的乱序程度的准确度,更合理地确定向前移动丢包率的计算区间的移动幅度。并且本方案根据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序号最大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发送时间确定区间终点,有效减少丢包率计算区间中出现下一周期才接收到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的数据包的情况,保证丢包率计算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该丢包率计算方法是对上述丢包率计算方法的具体化。参考图4,该丢包率计算方法包括:
S201: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示例性的,在接收到当前ACK周期中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后,确定各个数据包的到达情况,并确定是否存在未按照序号送达的数据包。在发现未按照序号送达的数据包时,该数据包即为乱序到达数据包。进一步的,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其中,期望到达时间可理解为按照序号(发送顺序)发送数据包,预计送达数据接收端的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期望到达时间可根据与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送达数据接收端的送达时间间隔进行确定,基于此,本方案在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时,包括: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根据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发送时间间隔,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示例性的,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发送时间,以及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并将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减去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得到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对应的发送时间间隔。
进一步的,确定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并根据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上述确定的发送时间间隔确定对应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即将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加上发送时间间隔的和作为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S202: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示例性的,计算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确定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乱序时间信息。
如图5提供的一种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示意图所示,假设向数据接收端发送数据包1、2、3、4时,接收到数据包1、2、4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但是没有接收到数据包3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并且在后续的ACK周期才接收到数据包3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那么,数据包3即为乱序到达数据包,数据包2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
对应的,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的计算方式为:t2′=t1′+interval,其中interval=t2-t1,interval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t2为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发送时间,t1为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t1′为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进一步的,乱序时间信息对应的乱序时间为:DisorderTime=t2″-t2′,其中,t2″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
S203:基于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S204: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上述,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同时,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和实际到达时间准确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提高乱序时间信息反映的乱序程度的准确度,更合理地确定向前移动丢包率的计算区间的移动幅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该丢包率计算方法是对上述丢包率计算方法的具体化。参考图6,该丢包率计算方法包括:
S301: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对设定统计时间区间(例如2~10s)内出现的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进行统计,在需要确定乱序时间信息以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时,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并根据这些数据包乱序时间进行后续的乱序时间信息的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可根据其期望到达时间和实际到达时间进行确定。基于此,本方案在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时,包括: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确定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示例性的,在每个ACK周期接收到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后,分别确定每个ACK周期中各个数据包的到达情况,并确定是否存在未按照序号送达的数据包。在发现未按照序号送达的数据包时,该数据包即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并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期望到达时间可根据与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送达数据接收端的送达时间间隔进行确定,基于此,本方案在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时,包括: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根据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发送时间间隔,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其中,每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期望到达时间可参照步骤S201,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对于每个乱序到达数据包,计算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确定为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S302:基于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示例性的,基于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计算当前的乱序时间信息。可选的,乱序时间信息的确定可以是根据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对应的平均乱序时间确定,或者是对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进行加权求和(实际到达时间越大,对应权值越大)确定,还可以是从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中设定百分比的上分为点(例如90-98%的上分为点)进行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在每次需要计算丢包率、接收到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或者是出现新的乱序到达数据包时,基于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S303:基于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S304: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上述,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同时,根据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准确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提高乱序时间信息确定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提高乱序时间信息反映的乱序程度的准确度,更合理地确定向前移动丢包率的计算区间的移动幅度。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该丢包率计算装置包括乱序评估模块71、区间确定模块72和丢包计算模块73。
其中,乱序评估模块71用于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区间确定模块72用于基于乱序时间信息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丢包计算模块73用于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上述,通过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根据乱序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并根据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计算丢包率,得到丢包率计算结果,通过反映数据包乱序程度的乱序时间信息确定进行丢包率计算的丢包率计算区间,在保证丢包率计算及时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丢包率计算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评估模块71具体用于:
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评估模块71在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时,包括:
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
根据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发送时间间隔,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评估模块71具体用于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基于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乱序评估模块71在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时,包括:
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期望到达时间确定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区间确定模块72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并根据乱序时间信息和数据发送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
基于设定计算区间长度和区间终点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丢包率计算装置还包括乱序确定模块,用于在乱序评估模块71根据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之前,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并根据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丢包率计算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丢包率计算设备,该丢包率计算设备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计算装置。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率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该丢包率计算设备包括:输入装置83、输出装置84、存储器82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存储器8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上述提供的丢包率计算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丢包率计算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上述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上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记载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其中,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

Claims (7)

1.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根据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其中,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根据最新确定的乱序到达数据包进行确定,或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根据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的平均乱序时间进行确定;
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并根据所述乱序时间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基于设定计算区间长度和所述区间终点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根据所述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是根据最新确定的乱序到达数据包进行确定时,所述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包括:
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和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
根据上一个序号的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是根据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的平均乱序时间进行确定时,所述根据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包括:
确定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
根据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期望到达时间确定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
基于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并根据各个发送数据包的到达顺序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
5.一种丢包率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乱序评估模块、区间确定模块和丢包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乱序评估模块,用于确定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期望到达时间;根据所述乱序到达数据包的实际到达时间和所述期望到达时间确定乱序时间信息,其中,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根据最新确定的乱序到达数据包进行确定,或所述乱序时间信息根据在设定统计时间区间内各个乱序到达数据包的数据包乱序时间的平均乱序时间进行确定;
所述区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到达反馈信息确定序号最大的数据包的数据发送时间,并根据所述乱序时间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时间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的区间终点;基于设定计算区间长度和所述区间终点确定丢包率计算区间;
所述丢包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丢包率计算区间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情况进行丢包率计算,以确定丢包率计算结果。
6.一种丢包率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7.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丢包率计算方法。
CN202210560676.0A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02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0676.0A CN115002005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0676.0A CN115002005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005A CN115002005A (zh) 2022-09-02
CN115002005B true CN115002005B (zh) 2023-12-12

Family

ID=83026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0676.0A Active CN115002005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2005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7162A (en) * 1993-06-23 1994-11-22 Meridian Instruments, Inc. Integrating transient recorder apparatus for time array detection i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P2005316806A (ja) * 2004-04-30 2005-11-10 Fujitsu Ltd 擾乱発生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擾乱発生検出方法
US7346005B1 (en) * 2000-06-27 2008-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layout of digital packet audio with packet format independent jitter removal
CN101697631A (zh) * 2009-10-28 201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序数据包的乱序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2045222A (zh) * 2011-01-30 2011-05-04 重庆思建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实时整体测试的方法
CN10240406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封装链路丢包和乱序统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91780A (zh) * 2012-10-10 2013-01-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发送时间戳的以太网丢包率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05721252A (zh) * 2016-03-24 2016-06-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乱序度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WO2017133014A1 (zh) * 2016-02-06 2017-08-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Tcp传输流中基于接收端的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138629A (zh) * 2018-02-02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丢包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266446A (zh) * 2019-05-15 2019-09-2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ack模式调整乱序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87140A (zh) * 2021-01-25 2021-06-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
CN11374748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Udp通信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61763A (zh) * 2021-10-11 2022-01-2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处理乱序数据的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01812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物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报文处理结果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7162A (en) * 1993-06-23 1994-11-22 Meridian Instruments, Inc. Integrating transient recorder apparatus for time array detection i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S7346005B1 (en) * 2000-06-27 2008-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layout of digital packet audio with packet format independent jitter removal
JP2005316806A (ja) * 2004-04-30 2005-11-10 Fujitsu Ltd 擾乱発生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擾乱発生検出方法
CN101697631A (zh) * 2009-10-28 201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序数据包的乱序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240406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封装链路丢包和乱序统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45222A (zh) * 2011-01-30 2011-05-04 重庆思建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实时整体测试的方法
CN102891780A (zh) * 2012-10-10 2013-01-2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发送时间戳的以太网丢包率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WO2017133014A1 (zh) * 2016-02-06 2017-08-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Tcp传输流中基于接收端的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721252A (zh) * 2016-03-24 2016-06-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乱序度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0138629A (zh) * 2018-02-02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丢包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266446A (zh) * 2019-05-15 2019-09-2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ack模式调整乱序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87140A (zh) * 2021-01-25 2021-06-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
CN11374748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Udp通信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61763A (zh) * 2021-10-11 2022-01-2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处理乱序数据的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01812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物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报文处理结果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CP报文丢包定位方法研究;高中耀;程光;;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第15期);全文 *
失序可控的实时多径传输负载分发模型;张伟;雷为民;李广野;关云冲;李浩;;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005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60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throughput speed and streaming utilization
US20180102951A1 (en) BFD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357495B (zh) 基于区块链的预言机链下聚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EP418788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0019386A (zh) 一种流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067750A (zh) 带宽测量方法、设备及电子设备
US933180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ynchronization among a control apparatus and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US9847920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pecifying an upper limit of a network connection
CN103546514A (zh) 一种处理延迟发送的日志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5002005B (zh) 一种丢包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7349B (zh) 一种重传超时值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4077997A1 (zh) 软件定义卫星网络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530110A (zh) 一种网络故障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网元
CN115022207B (zh) 网络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28177A (zh) 一种短信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215B (zh) 一种提升流媒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30923B (zh) 网络带宽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601393A (zh) 排队延迟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019443B (zh) 多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615637A (zh) 一种基于双级轮询的高信息时效性数据传输方法
US20230344738A1 (en) One way latency estimation without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1067439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communication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11278058B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冲突协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379052A1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method
US988275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