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700B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700B
CN115001700B CN202210516480.1A CN202210516480A CN115001700B CN 115001700 B CN115001700 B CN 115001700B CN 202210516480 A CN202210516480 A CN 202210516480A CN 115001700 B CN115001700 B CN 115001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monitoring
monitoring point
block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64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1700A (zh
Inventor
王俊能
虢清伟
陈思莉
常莎
张政科
邴永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22105164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1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9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time stamps, e.g. generation of time stam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lication aspects of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 G06F2219/10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e.g. waste reduction, pollution control,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本发明能够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中,读取时必须进行解密才能获取正确的环境标志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有将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够保护好人类。只有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生产以及生活活动安全,同时环境和经济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稳定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污染,只有做好环保工作,才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为了追求更健康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从现象着手开展环境监测,通过积累长期的数据达到分析及追溯污染源头的目的,现在已利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这些现代科技手段采集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环境标志数据,然后通过这些环境标志数据来评定环境质量,便于后续分析提出控制环境污染的相关对策,建立防范模式及预警、预报模式,从而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防止存储的环境标志数据被恶意篡改,保证环境标志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用区块链技术存储环境标志数据的方法,其中区块链就是一个又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具有数据难以篡改和去中心化的优点,避免了数据被恶意攻击和篡改。但是恶意的查阅者可以在区块链中读取环境标志数据,因环境标志数据未进行加密,也未对查阅者进行合法性验证,从而易导致环境标志数据泄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使用区块链技术存储环境标志数据的方法,未对环境标志数据加密,导致环境标志数据易泄漏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中,读取时必须进行解密才能获取正确的环境标志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包括:
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包含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判断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是否完全相等;
若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不完全相等,则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数据补位,随后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的步骤;
若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完全相等,则继续执行所述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的步骤。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括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
在所述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之后,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是否合法;
若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则继续执行所述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的步骤;
若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不合法,则结束流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是否合法,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若是,则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否则,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不合法;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所述第一公式中,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i=1,2,…,n;n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D_i)16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D_i)16(a)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a位上的数值;a=1,2,…,m;m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的数据位数;S_i表示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加密算子,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加密算子个数等于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并且每个加密算子均为值不超过15的十进制数;()16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异或运算;
所述第二公式为:
所述第二公式中,J表示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解密算子的个数;/>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解密算子;/>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S_i)16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前提函数,以符号|左边的算式为前提,若前提的算式是成立的则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是否成立,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也成立则函数值为1,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不成立则函数值为0,若前提的算式是不成立的则无需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直接令函数值为0。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三公式中,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解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记录的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t位上的数值;t=1,2,…,m;<<(t-1)表示左移t-1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分区加密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区块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解密发送模块,用于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加密模块,包括:
分割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加密子模块,用于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所述第一公式中,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i=1,2,…,n;n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D_i)16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D_i)16(a)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a位上的数值;a=1,2,…,m;m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的数据位数;S_i表示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加密算子,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加密算子个数等于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并且每个加密算子均为值不超过15的十进制数;()16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异或运算;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括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还包括用户验证模块,所述用户验证模块包括:
合法性表征值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
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等于1时,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并触发区块获取模块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所述第二公式为:
所述第二公式中,J表示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解密算子的个数;/>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解密算子;/>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S_i)16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前提函数,以符号|左边的算式为前提,若前提的算式是成立的则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是否成立,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也成立则函数值为1,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不成立则函数值为0,若前提的算式是不成立的则无需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直接令函数值为0。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包含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
所述解密发送模块,包括:
解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组合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筛除子模块,用于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三公式中,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解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记录的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t位上的数值;t=1,2,…,m;<<(t-1)表示左移t-1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首先将接收到的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之后将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然后接收数据获取请求,将请求对应的多个分区加密数据进行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环境标志数据并发送数据获取请求者。本发明能够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中,读取时必须进行解密才能获取正确的环境标志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S1021的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6:
S101: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本实施例中,环境标志数据包括预定监控位置的环境化学数据、环境物理数据、环境生物数据、环境医学数据、环境遥测数据、环境遥感数据等,这些环境标志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有效地数据基础和支撑。
S102: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本步骤S102,包括:
S1021: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本实施例中,各环境标志数据长度不一,为了提高数据加密效率,可以将环境标志数据分割为多个分区然后在进行加密,另外,根据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进行环境标志数据分割,即将环境标志数据分割为一个个与区块链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相同的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写入区块链的效率。
S1022: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本实施例中,授权用户主要对环境标志数据的读取权限进行控制,加密算子数列就是由其控制生成,例如:可以首先将环境标志数据的标识和分割的数量发送给授权用户,授权用户根据此分割数量、环境标志数据标识信息和预先设置的加密算子数列生成算法生成加密算子数列,然后就可以根据加密算子数列对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加密算子数列是根据分割数量、环境标志数据标识信息和预先设置的加密算子数列生成算法生成,保证了加密算子数列不唯一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加密后的环境标志数据被恶意破解。
S103: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本实施例中,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存储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各个分区加密数据就形成了一条数据链,可以从第一/最后一个区块开始,快速地通过遍历方式读取环境标志数据所有的分割加密数据。
S104: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S105: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S106: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本实施例中,当有数据查阅人员需要查看环境标志数据,需要对环境标志数据进行解密后才能正常查看,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述,步骤S102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3:
S201: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S202:判断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是否完全相等;是则执行步骤S1022,否则执行S203。
S203: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数据补位,随后返回步骤S201。
本实施例中,按照区块链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标志数据进行数据分割,进而分割成n份相同数据长度的子数据,若分割不均则进行数据补位后再进行分割直至分割成n份相同数据长度的子数据为止。便于后续加密、解密所有子数据时,能保持一致,有效地提高了环境标志数据的读取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首先将接收到的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之后将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然后接收数据获取请求,将请求对应的多个分区加密数据进行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环境标志数据并发送数据获取请求者。本发明能够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中,读取时必须进行解密才能获取正确的环境标志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1-S308:
S301: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S302: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S303: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本步骤S303,包括:根据所述加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优选地,第一公式为:
所述第一公式中,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i=1,2,…,n;n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D_i)16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D_i)16(a)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a位上的数值;a=1,2,…,m;m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的数据位数;S_i表示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加密算子,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加密算子个数等于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并且每个加密算子均为值不超过15的十进制数;()16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异或运算。
本实施例中,根据与授权用户协定好的加密算子数列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独立加密,可以保证数据被全面打散加密,确保了数据加密的绝对安全。
S304: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S305: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
本实施例中,数据查阅用户在发起数据获取请求之前,可以通过安全通道向授权用户发起获取目标监控点标识对应的解密算子数列,其中安全通道可以为电话、邮件、微信、QQ等等,也可以由授权用户主动的通过安全通道将解密算子数列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从而保证了解密算子数列的安全性。另外所述校验值为解密算子数列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的值,便于后续根据此校验值进行数据查阅用户合法性判定。
S306: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是否合法,是则执行S307,否则退出流程。
S307: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S308: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步骤S306,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61-S3064:
S3061:根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公式为:
所述第二公式中,J表示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解密算子的个数;/>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解密算子;/>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S_i)16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前提函数,以符号|左边的算式为前提,若前提的算式是成立的则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是否成立,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也成立则函数值为1,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不成立则函数值为0,若前提的算式是不成立的则无需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直接令函数值为0。
本实施例中,根据查阅人员上传的所述加密算子数列的数列长度以及校验值进行上传数据检验,进而先利用简单特征对查阅人员上传的所述加密算子数列进行优先快速检验,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损耗从而延长系统运算机构的寿命。
S3062: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是则执行S3063,否则执行S3064。
S3063: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
S3064: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不合法。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步骤S308,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81-S3083:
S3081: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三公式中,表示对第i个区块进行解密后的子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表示进行独立加密后的第i个标志子数据在区块链中储存为第i个区块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的第t位上的数值;<<(t-1)表示左移t-1位。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查阅人员上传的加密算子数列对各个区块进行解密,从而保证即使查阅人员通过了合法性验证,但是一旦查阅人员提供的加密算子数列中有一项与授权用户协定好的加密算子数列不符,则解密后的数据则完全不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S3082: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S3083: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完全相同,存在着对环境标志数据进行数据补位的情况,因此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有可能存在补位数据,故需要进行筛除,还原出环境标志数据。此处筛除的方式比较多,如可以定义特殊的字符作为补位数据,然后删除这些特殊的字符即可;另外补位数据在组合数据的末尾位置,在获知到环境标志数据的长度后,可以直接将这些多余的末尾数据进行删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首先将接收到的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之后将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然后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接着根据数据获取请求对数据查阅用户进行合法性验证;最后在合法性验证通过后,将请求对应的多个分区加密数据进行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环境标志数据并发送数据查阅用户。本发明能够将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中,读取时必须进行解密才能获取正确的环境标志数据,并且在数据解密前,对数据查阅人员进行合法性验证,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分区加密模块2,用于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存储模块3,用于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4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请求接收模块5,用于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区块获取模块6,用于从区块链4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解密发送模块7,用于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本实施例是在前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分区加密模块2,包括:
分割子模块21,用于根据区块链4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加密子模块22,用于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基于上述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括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还包括:用户验证模块8,具体的,用户验证模块8,包括:
合法性表征值计算子模块81,用于根据上述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判断子模块82,用于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
处理子模块83,用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等于1时,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并触发区块获取模块6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本实施例是在前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包含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
优选地,解密发送模块7,包括:
解密子模块71,用于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上述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组合数据获取子模块72,用于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筛除子模块73,用于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所述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包含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判断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是否完全相等;
若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不完全相等,则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数据补位,随后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的步骤;
若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长度完全相等,则继续执行所述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的步骤;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括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
在所述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之后,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是否合法;
若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则继续执行所述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的步骤;
若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不合法,则结束流程;
所述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包括:
根据所述加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所述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是否合法,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若是,则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否则,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不合法;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所述第一公式中,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i=1,2,…,n;n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D_i)16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D_i)16(a)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a位上的数值;a=1,2,…,m;m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的数据位数;S_i表示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加密算子,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加密算子个数等于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并且每个加密算子均为值不超过15的十进制数;()16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异或运算;
所述第二公式为:
所述第二公式中,J表示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解密算子的个数;/>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解密算子;/>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S_i)16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前提函数,以符号|左边的算式为前提,若前提的算式是成立的则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是否成立,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也成立则函数值为1,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不成立则函数值为0,若前提的算式是不成立的则无需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直接令函数值为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三公式中,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解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记录的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t位上的数值;t=1,2,…,m;<<(t-1)表示左移t-1位。
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定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分区加密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进行分区及加密,得到多个分区加密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分区加密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的多个节点形成区块;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查阅用户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监控点标识;
区块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解密发送模块,用于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分别解密后组合成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发送给数据查阅用户;
所述分区加密模块,包括:
分割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的标准数据长度,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从前往后依次分割,得到按顺序排列的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
加密子模块,用于根据授权用户预先约定的加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一公式对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多个分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所述第一公式中,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i=1,2,…,n;n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D_i)16表示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D_i)16(a)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a位上的数值;a=1,2,…,m;m表示所述第i个分区原始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的数据位数;S_i表示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加密算子,所述加密算子数列中的加密算子个数等于所述环境标志数据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的个数,并且每个加密算子均为值不超过15的十进制数;()16表示将括号内的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异或运算;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括解密算子数列和校验值,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还包括用户验证模块,所述用户验证模块包括:
合法性表征值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公式计算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是否等于1;
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合法,并触发区块获取模块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
所述第二公式为:
所述第二公式中,J表示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合法性表征值;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解密算子的个数;/>表示所述解密算子数列中的第i个解密算子;/>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对十六进制数据(S_i)16按照位数进行依次异或;{}|{}表示前提函数,以符号|左边的算式为前提,若前提的算式是成立的则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是否成立,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也成立则函数值为1,若符号|右边的算式不成立则函数值为0,若前提的算式是不成立的则无需判断符号|右边的算式直接令函数值为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存储的各区块除分区加密数据外,还包含分区加密数据的时间戳和当前区块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其中,所述前一/后一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为同一环境标志数据中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分区原始数据之前/之后与其相邻的数据;
所述解密发送模块,包括:
解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算子数列,基于第三公式对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
组合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各个区块记录的前一/后一区块链接,将目标监控点对应的多个区块解密数据按序组合,得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
筛除子模块,用于筛除所述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组合数据中的补位数据,得到目标监控点的环境标志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三公式中,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解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表示目标监控点对应的第i个区块记录的分区加密数据的十六进制形式中第t位上的数值;t=1,2,…,m;<<(t-1)表示左移t-1位。
CN202210516480.1A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001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6480.1A CN115001700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6480.1A CN115001700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700A CN115001700A (zh) 2022-09-02
CN115001700B true CN115001700B (zh) 2023-09-22

Family

ID=8302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6480.1A Active CN115001700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9551B (zh) * 2023-04-28 2023-12-08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智能管理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2494A (zh) * 2019-01-24 2019-06-18 北京融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存储方法、装置,以及文件存储系统
CN11027809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尚菊红 环保监测数据监控系统、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7068A (zh) * 2020-06-08 2020-10-16 苏州科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环境监测方法
CN112217868A (zh) * 2020-09-10 2021-01-1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水环境自动监测与分析评价方法
CN112487459A (zh) * 2020-12-10 2021-03-12 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遥感元数据上链方法
CN113822781A (zh) * 2021-11-24 2021-12-21 石家庄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14240349A (zh) * 2021-12-09 2022-03-25 数字未来(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2494A (zh) * 2019-01-24 2019-06-18 北京融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存储方法、装置,以及文件存储系统
CN11027809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尚菊红 环保监测数据监控系统、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7068A (zh) * 2020-06-08 2020-10-16 苏州科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环境监测方法
CN112217868A (zh) * 2020-09-10 2021-01-1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水环境自动监测与分析评价方法
CN112487459A (zh) * 2020-12-10 2021-03-12 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遥感元数据上链方法
CN113822781A (zh) * 2021-11-24 2021-12-21 石家庄学院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14240349A (zh) * 2021-12-09 2022-03-25 数字未来(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700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5802A (zh) 一种bios完整性度量方法、基板管理控制器和系统
CN108959978A (zh) 设备中密钥的生成与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2156835A (zh) 内容管理软件的安全局部更新
CN108363929B (zh) 一种存储设备信息消除报告生成和防篡改系统及方法
CN11500170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05637801A (zh) 多形态加密密钥矩阵
CN111666558B (zh) 密钥轮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27627B (zh)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评估数据处理方法
CN111324517B (zh) 应用服务监管方法、监管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173885A (zh) 数据加密方法、数据解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086621B (zh) 电能表检定报告数据防篡改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3542187A (zh) 文件上传下载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介质
US201701495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manipulation of data records
CN105933303A (zh) 一种文件篡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15726B (zh) 一种防止企业产品授权文件外泄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6926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2496436B1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에서 저장소에 복수의 데이터 조각들을 저장하는 방법 및 저장된 복수의 데이터 조각들을 수신하는 방법
CN114584370A (zh) 一种服务器数据交互网络安全系统
CN113282939B (zh) 一种基于PowerPC与可拆卸存储设备卸载数据加解密方法及系统
CN11511875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监管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3722742A (zh) 终端及终端对光模块mcu的固件文件加密存储方法
CN111586062A (zh) 一种标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95440A (zh) 工作履历确认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429158B (zh) 一种基于电子追踪标识链的追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90655B (zh)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