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004A -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004A
CN115001004A CN202210645067.5A CN202210645067A CN115001004A CN 115001004 A CN115001004 A CN 115001004A CN 202210645067 A CN202210645067 A CN 202210645067A CN 115001004 A CN115001004 A CN 115001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teady
control mode
state
re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5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超
濮永现
唐岚
李胜男
奚鑫泽
何廷一
彭俊臻
马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50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当混合输电系统送端发生交流故障,受端换流器切换至降压运行续流期间,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换流器输出交流电压仍能保持良好的电能质量,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反之,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包括:根据送端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及交流电压的参考值。这样,可避免降压运行期间输出交流电压的过调制,也能保持交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变化。

Description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作为功率集中输送端、多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多落点功率受端的LCC-MMC混合多端混合输电系统,充分利用两种换流器的经济优势及技术优势,为大城市的直流供电、负荷中心的直流多落点受电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与送出消纳提供了新方法。
LCC-MMC混合直流输电技术是今后直流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且在国内已投入到具体的工程运用中。但在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能的场合下,LCC-MMC混合直流系统送端发生交流故障时,由于LCC与MMC换流器外特性及控制方式的差异性,整个输电系统容易发生功率传输降低甚至中断,为了保证该工况下的功率续传,受端MMC需要由全压运行切换至降压运行状态。现有输电极大多为真双极接线方式,且MMC多采用半桥子模块,MMC在降压运行期间,会出现不满足调制比约束及交流出口电压的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这对LCC-MMC的换流站交流出口所连接的,特性要求较高的交流系统较为不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以解决MMC在降压运行期间,会出现不满足调制比约束及交流出口电压的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
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应用于混合输电系统,所述混合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所述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
所述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其中,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与所述受端换流器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比值;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所述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所述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所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包括:
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并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其中,所述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所述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动态调整暂态期间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
计算所述受端换流器的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与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将所述偏差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获取得到的输出值;
将所述受端换流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与所述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代入无功计算式,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作为前馈项;
将所述输出值和所述前馈项的和作为无功调整参考值,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所述无功调整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受端换流器的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比值,将计算得到的比值与稳态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额定值的乘积作为所述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包括:
根据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与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计算负极定交流电压的参考值,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交流电压跟随所述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包括:
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直流电压的实际值跟随降压运行设定的参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包括:
所述受端正负极换流器投入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或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其中,所述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指示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稳态时设定的无功控制参考值,所述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指示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交流电压跟随稳态时设定的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
一种混合输电系统,所述混合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
当所述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所述送端换流器根据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发送直流降压指令;
所述受端换流器用于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及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其中,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与所述受端换流器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比值;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所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当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考虑到受端换流器调制比的最大约束,当交流故障较严重时,受端换流器所需降压值较大,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说明仍能维持良好的电能质量,此时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说明需要额外的调节来维持良好的电能质量,此时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这样,控制受端换流器以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的方式,可降低其输出交流电压幅值,从而避免降压运行期间受端换流器输出交流电压的过调制。且在快速调控无功功率的过程中,控制受端换流器以交流电压动态调整的方式,能保持交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变化。从而解决了不满足调制比约束及交流出口电压的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适用于对换流站交流出口特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输电系统的拓扑示意图;
图3为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的示意图;
图4为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的示意图;
图5为MMC单极等效电路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输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混合输电系统,该混合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如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输电系统的拓扑示意图,包括:送端换流器LLC,作为整流站,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行传输;受端换流器MMC,作为逆变站,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本实施例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提供的步骤包括:
步骤102,当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
当LLC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交流故障时,MMC接受并执行不同的直流降压指令,其中每个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从而保证该工况下的功率续传。该直流降压指令的产生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定故障下MMC实时获得一个直流降压指令Udc_ref
步骤104,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则执行步骤106;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则执行步骤108。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Udc_ref与MMC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UdcN的比值,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61
而MMC的调制比m指的是: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62
其中,vm为MMC交流侧三相输出电压峰值平均值,Udc为MMC直流侧直流电压。而稳态调制比M一般取值在0.875左右。
已知的是,半桥MMC的调制比恒小于等于1(即调制比约束),当调制比大于1时,MMC输出的交流电压就不是标准的正弦波(波形削顶),会出现谐波畸变率增加的情况。因此降压运行期间,上述调制比m的公式中,相当于分母降低了,所以调制比会变大,当调制比大于1时,交流电压的电能质量就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因此从调制比(m)约束出发,半桥MMC运行中时刻希望满足m≤1,而本步骤中的稳态调制比M一般取值在0.875左右。当mmc所需的降压量较小(相应的Udc_ref与稳态值UdcN偏差较小),即下调幅度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63
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M时,在降压运行期间,通过执行步骤106,MMC可以仅通过增大调制比m到最大值1的方式,维持MMC交流侧输出电压良好的电能质量。
但当m增大至最大值1的这个临界值后,即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71
开始小于稳态调制比M,此时则希望一直维持调制比等于1,通过执行步骤108,来动态降低上述暂态调制比公式的分母,使m等于1。
因此,可以理解为本步骤判断μ与稳态调制比M的大小关系,即判断的是调制比不断增大至1,又保持为1这一过程中的实际进程。
步骤106,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
其中,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以实现降压续流,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MMC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包括:MMC控制直流电压的实际值跟随降压运行设定的参考值,即定直流电压控制,从而维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稳定。而相应的,LCC还控制直流电流的实际值跟随降压运行设定的参考值,即定直流电流控制,从而维持输电系统的功率稳定。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跟随”是一个令实际值最终等于参考值,或实际值最终与参考值偏差很小的动作。
MMC为真双极接线方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包括:MMC的正极投入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具体的,参见图3,图3为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的示意图。其中,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指示MMC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稳态时设定的无功控制参考值QrefN,也即令图3中最终确定的参考值Qref投入QrefN,让实际值去跟随。
此外,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还包括:MMC的负极投入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具体的,如图4所示,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指示MMC控制交流电压跟随稳态时设定的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Upcc_N,也即令图4中最终确定的参考值Uacref投入Upcc_N,让实际值去跟随。
由于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MMC可以仅通过增大调制比m到最大值1的方式,维持MMC交流侧输出电压良好的电能质量。
步骤108,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
其中,此处的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与步骤106中的内容一致,此处就不再赘述。而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投入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包括: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并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其中,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动态调整暂态期间交流电压的参考值。这样,当实际值跟随这些动态设定的参考值后,就能一直维持调制比等于1,在拓宽了MMC的降压值(下调范围)的同时,也能继续维持电压良好的电能质量。
具体的来说,如图3所示,图3为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的示意图。其中,Udiff_ref为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等同于换流器输出交流线电压有效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81
式中,UdiffN为稳态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额定值。
U′diff为降压运行期间,换流器的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实测值。Q′ref为降压运行期间所需的无功调整参考值;Qref则为最终输入无功功率控制的参考值;
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的具体为:
(1)、计算MMC的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Udiff_ref与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实测值U′diff之间的偏差,将偏差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PI的输入,获取得到的输出值。
(2)、将MMC所连接的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与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代入无功计算式,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作为前馈项。
(3)、将输出值和前馈项的和作为无功调整参考值Q′ref,MMC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无功调整参考值Q′ref。也即令图3中最终确定的参考值Qref由QrefN投入Q′ref,让实际值去跟随。
可以理解的是,MMC的正极以向交流系统吸收无功功率的方式降低MMC输出的交流电压幅值(也即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1
中的vm),这样就保证了上文调制比公式中分子分母按一定比例同时降低(保证m始终小于等于1),即拓宽了MMC的降压值(下调范围)。且MMC吸收无功的量跟随降压量Udc_ref的大小,通过本申请的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不同降压值对应不同的无功功率,即达到了分层定量吸收无功的效果。
如图4所示,图4为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的示意图。其中,Upcc_N为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Us为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
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具体为:根据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Upcc_N与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Us计算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2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3
MMC控制交流电压跟随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Uacref,也即令图4中最终确定的参考值Uacref由Upcc_N投入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4
让实际值去跟随。
示例性的,基于图5说明Uacref的计算过程,其中图5为MMC单极等效电路图。Upcc_N指示图5中PCC处;Xs为PCC处与交流系统之间的等效电抗值。计算过程具体为:忽略桥臂电阻及有功传输等因素,根据PCC点无功交换的大小、方向,当单极MMC为满足调制比约束条件所吸收无功值为Qref时,PCC交流电压有效值为式(1);同理,MMC降压运行期间为保持暂态调制比为最大值1,其所吸收无功值为2Qref,所以MMC换流站PCC处的Uacref如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5
Figure BDA0003685597960000096
考虑到在MMC的正极吸收无功期间,会引起MMC交流母线电压的波动(无功功率和交流电压变化直接相关),本申请中MMC通过上述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来实现快速调控无功功率的过程中,保持交流母线的稳定变化。
上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当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考虑到受端换流器调制比的最大约束,当交流故障较严重时,受端换流器所需降压值较大,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说明仍能维持良好的电能质量,此时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说明需要额外的调节来维持良好的电能质量,此时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这样,控制受端换流器以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的方式,可降低其输出交流电压幅值,从而避免降压运行期间受端换流器输出交流电压的过调制。且在快速调控无功功率的过程中,控制受端换流器以交流电压动态调整的方式,能保持交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变化。从而解决了不满足调制比约束及交流出口电压的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适用于对换流站交流出口特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混合输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602和受端换流器604:
当送端换流器602发生交流故障时,送端换流器602根据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发送直流降压指令;
受端换流器604用于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及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其中,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与受端换流器604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比值;
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则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其中,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则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送端换流器602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的限定,具体的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中并可在该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当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则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则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当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稳态调制比,则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若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稳态调制比,则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的内容可相互适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混合输电系统,所述混合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所述受端换流器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
所述受端换流器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其中,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与所述受端换流器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比值;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所述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所述受端换流器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所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包括:
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并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其中,所述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所述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动态调整暂态期间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入正极无功功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
计算所述受端换流器的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与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将所述偏差作为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入,获取得到的输出值;
将所述受端换流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与所述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代入无功计算式,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作为前馈项;
将所述输出值和所述前馈项的和作为无功调整参考值,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所述无功调整参考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受端换流器的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比值,将计算得到的比值与稳态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额定值的乘积作为所述虚拟等电位点线电压参考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入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动态调整策略,包括:
根据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与交流系统的线电压有效值计算负极定交流电压的参考值,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交流电压跟随所述负极定交流电压参考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端换流器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包括:
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直流电压的实际值跟随降压运行设定的参考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包括:
所述受端正负极换流器投入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或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其中,所述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方式指示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无功功率的实际值跟随稳态时设定的无功控制参考值,所述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指示所述受端换流器控制交流电压跟随稳态时设定的交流母线电压参考值。
8.一种混合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器和受端换流器;
当所述送端换流器发生交流故障时,所述送端换流器根据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发送直流降压指令;
所述受端换流器用于实时接收并执行直流降压指令,及实时比较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与稳态调制比的大小;其中,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与所述受端换流器稳态出口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比值;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仅需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且无功类控制方式与稳态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稳态基本控制方式中直流电压的参考值为直流降压指令指示的下降电压,所述无功类控制方式中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或交流电压的参考值不变;
若所述直流电压下调幅度小于所述稳态调制比,则在投入稳态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无功类控制方式附加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其中,所述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式中根据所述送端换流器交流电压的跌落程度,动态调整暂态期间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和交流电压的参考值。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45067.5A 2022-06-09 2022-06-09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5001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5067.5A CN115001004A (zh) 2022-06-09 2022-06-09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5067.5A CN115001004A (zh) 2022-06-09 2022-06-09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004A true CN115001004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2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5067.5A Pending CN115001004A (zh) 2022-06-09 2022-06-09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0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0005B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11953013A (zh) 真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下的自适应优化调控方法
CN111600325B (zh) 一种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CN106655228A (zh) 一种适用于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器
CN110707749A (zh) 一种风氢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52659A (zh) 含电氢储能的多能量综合管理型能量路由器及控制方法
CN112086985B (zh) 考虑有功传输能力的混合双馈入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CN108711876A (zh)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增强直流短路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11628507A (zh) 一种抑制暂态过电压的新型调相机与svg协调控制方法
CN116316916A (zh) 一种直流送端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394819B (zh) 孤岛海上风电场混合直流并网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964120B (zh) 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优化控制方法
CN115001004A (zh) 提高暂态调制比的极间协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6667465A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选择的换流站无功支撑方法和装置
JP2023129395A (ja) 電解槽の電力管理及び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
CN113852099B (zh)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快速频率响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664278A (zh) 一种新型调相机储能励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542850B (zh) 基于主动功率平衡的多端直流配网电压无差控制方法
Kumar et al. Communication-free approach for frequency support in the mtdc grids-a comparative study
CN114362237A (zh) 一种多模式的柔性直流电网协同控制方法
CN113765107A (zh) 高压直流故障对直流送端电网电压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7508293B (zh) 一种提高双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Huang et al. A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for Coordination of Wind Turbines Variable Mode control and OLTC in Distribution Grid
CN114006395B (zh) 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及其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14717604B (zh) 一种双极型电解水制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