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8790B -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8790B
CN114988790B CN202210497007.3A CN202210497007A CN114988790B CN 114988790 B CN114988790 B CN 114988790B CN 202210497007 A CN202210497007 A CN 202210497007A CN 114988790 B CN114988790 B CN 114988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parts
motor
rotating shaft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70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8790A (zh
Inventor
吴佰荣
王守良
张国琴
何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Zhongch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Zhongch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Zhongch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Zhongch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70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8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8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8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8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8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7/00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for mixing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Discharging the mixture
    • B28C7/04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 B28C7/0404Propor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7/00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for mixing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Discharging the mixture
    • B28C7/04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 B28C7/06Supplying the solid ingredients, e.g. by means of endless conveyors or jigging convey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所得混凝土环保性能高、力学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将废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开发利用,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筑业对天然骨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对细骨料石的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骨料日益匮乏和大量砂石开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综合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性能高的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所述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
本发明中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和再生细骨料的组合,可在保持防腐抗氧化的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环氧树脂、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使混合物具有凝胶性能,用来制备混凝土能够显著减少骨料的用量,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使得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和力学性能效果较好;
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和力学性能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所述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
本发明的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原料中同时利用秸秆灰,能够以废制宝,环保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钢渣纤维为改性钢渣纤维,改性钢渣纤维包括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所述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的质量比为3:1;所述钢渣纤维A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得到;所述钢渣纤维B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二茂镍、无水四氢呋喃热裂解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氟碳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本发明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氟元素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它具有高氧化势和高电离能,相比碳氢结构,氟碳结构更稳定,可以耐高温,使用于强酸、强碱、强氧化介质等体系,并且氟碳结构具有低极性,因此氟碳表面活性剂不仅疏水,还疏油,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少量氟碳表面活性剂和减水剂进行复配,可以显著增强砂石混料与水泥之间的均匀混合,提高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使水泥水体系统处于稳定的悬浮状态,更利于加工的粘性和流动性,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光洁度。并且氟碳表面活性剂预先混合在水中形成胶束溶液,再与其他固体物料进行混合,有利于混合的均匀性。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使用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进行称量配料,包括若干组进料管、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转轴、若干组上料辊、集料仓与驱动装置,第一模具底端设有若干组第一卡槽,第二模具顶端设有若干组第二卡槽,第一模具位于第二模具上方并与之接触,若干组第一卡槽分别与若干组第二卡槽对应相通并形成若干组上料腔,第二模具安装在集料仓顶端,集料仓内部设有集料腔并且右端设有出料口,若干组上料腔同时与集料腔相通,若干组上料辊均匀分布并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每组上料辊上圆周侧壁均设有两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辊分别卡装在若干组上料腔内,若干组进料管安装在第一模具顶端并且分别与若干组上料腔对应相通,驱动装置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右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限位块、连接轴、第一电机箱、滑块、支撑块与两组第一液压缸,限位块安装在第一转轴右端,连接轴左端设有限位槽,限位块卡装在限位槽内,连接轴右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箱内部设有第一放置腔并且右端设有第一散热孔,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腔内,支撑块安装在第二模具右端,支撑块顶端设有滑槽,滑块安装在第一电机箱底端,滑块滑动卡装在滑槽内,两组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两组第一连接件,两组第一液压缸通过两组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模具的前端与后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输料管、称料仓、垫板、若干组弹簧、连接杆、导电块、压敏仓、电源、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第二电机位于输料管左侧,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轴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绞龙,第二转轴位于输料管内部,输料管顶端侧壁上设有入料口,输料管与称料仓左端连通,称料仓后端与集料仓前端连通,称料仓内部设有称料腔,若干组弹簧安装在称料腔底端,垫板安装在若干组弹簧上,压敏仓内部设有压敏腔,压敏仓顶端与称料仓底端连接,连接杆安装在垫板底端并且依次穿过称料仓底端与压敏仓顶端伸至压敏腔内部,电源固定安装在压敏腔内部,导电块安装在连接杆底端并且右端与电源接触,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位于导电块左端并且第一导线与导电块左端接触,第一导线与第一电机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导线位于第一导线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压缸与推料板,第二导线与第二液压缸驱动端电连接,推料板与第二液压缸输出端连接,称料仓前端设有推料口,推料口与称料腔相通,第二液压缸与推料板均位于推料口正前方。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加强玻璃板,集料仓后端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与集料腔相通,加强玻璃板安装在观察口侧壁上。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进水管与出水喷头,集料仓左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集料腔相通,出水喷头安装在安装口侧壁上,进水管右端与出水喷头左端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箱,第二电机箱内部设有第二放置腔并且左端设有散热孔,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腔内,第二电机箱右端与输料管左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和力学性能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配料控制装置,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将第一转轴与若干组上料辊卡装在中间,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若干组上料辊转动,然后向若干组进料管加入水泥、细沙等材料,由于若干组上料辊圆周侧壁上设有若干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槽均设定成固定的容积,当若干组上料槽位于若干组进料管下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分别落入若干组上料槽中,随着若干组上料槽转动至集料仓上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落至集料腔内,配比后的材料由出料口取出,然后随着第一转轴转动而反复配料,可以同时上料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配料精确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和力学性能效果;
2、本发明中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和再生细骨料的组合,可在保持防腐抗氧化的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环氧树脂、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使混合物具有凝胶性能,用来制备混凝土能够显著减少骨料的用量,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使得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和力学性能效果较好;
3、本发明的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原料中同时利用秸秆灰,能够以废制宝,环保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制备用配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电机箱与集料仓内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3是第二电机箱、输料管与称料仓内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4是称料仓、压敏仓与集料仓右视剖视图;
图5是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结构半剖视图;
图7是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进料管;2、第一模具;3、第二模具;4、第一转轴;5、上料辊;6、集料仓;7、第一电机;8、限位块;9、连接轴;10、第一电机箱;11、滑块;12、支撑块;13、第一液压缸;14、第二电机;15、第二转轴;16、输料管;17、称料仓;18、垫板;19、弹簧;20、连接杆;21、导电块;22、压敏仓;23、电源;24、第一导线;25、第二导线;26、第二液压缸;27、推料板;28、加强玻璃板;29、进水管;30、出水喷头;31、第二电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
其中,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
钢渣纤维为改性钢渣纤维,改性钢渣纤维包括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所述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的质量比为3:1;所述钢渣纤维A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得到;所述钢渣纤维B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二茂镍、无水四氢呋喃热裂解制备得到;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
其中,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
钢渣纤维为改性钢渣纤维,改性钢渣纤维包括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所述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的质量比为3:1;所述钢渣纤维A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得到;所述钢渣纤维B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二茂镍、无水四氢呋喃热裂解制备得到;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
其中,粗骨料包括天然粗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为碎石、河砂混合物,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炉渣、碎石、废弃陶瓷、建筑固体废弃物混合物。
钢渣纤维为改性钢渣纤维,改性钢渣纤维包括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所述钢渣纤维A、钢渣纤维B的质量比为3:1;所述钢渣纤维A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得到;所述钢渣纤维B主要由钢渣纤维、聚硅氮烷前驱体、二茂镍、无水四氢呋喃热裂解制备得到;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
实施例4
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S1使用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进行称量配料,配料控制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包括若干组进料管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第一转轴4、若干组上料辊5、集料仓6与驱动装置,第一模具2底端设有若干组第一卡槽,第二模具3顶端设有若干组第二卡槽,第一模具2位于第二模具3上方并与之接触,若干组第一卡槽分别与若干组第二卡槽对应相通并形成若干组上料腔,第二模具3安装在集料仓6顶端,集料仓6内部设有集料腔并且右端设有出料口,若干组上料腔同时与集料腔相通,若干组上料辊5均匀分布并安装在第一转轴4上,每组上料辊5上圆周侧壁均设有两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辊5分别卡装在若干组上料腔内,若干组进料管1安装在第一模具2顶端并且分别与若干组上料腔对应相通,驱动装置输出端与第一转轴4右端连接;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3将第一转轴4与若干组上料辊5卡装在中间,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带动若干组上料辊5转动,然后向若干组进料管1加入水泥、细沙等材料,由于若干组上料辊5圆周侧壁上设有若干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槽均设定成固定的容积,当若干组上料槽位于若干组进料管1下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分别落入若干组上料槽中,随着若干组上料槽转动至集料仓6上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落至集料腔内,配比后的材料由出料口取出,然后随着第一转轴4转动而反复配料,可以同时上料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操作简单,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7、限位块8、连接轴9、第一电机箱10、滑块11、支撑块12与两组第一液压缸13,限位块8安装在第一转轴4右端,连接轴9左端设有限位槽,限位块8卡装在限位槽内,连接轴9右端与第一电机7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箱10内部设有第一放置腔并且右端设有第一散热孔,第一电机7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腔内,支撑块12安装在第二模具3右端,支撑块12顶端设有滑槽,滑块11安装在第一电机箱10底端,滑块11滑动卡装在滑槽内,两组第一液压缸13输出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两组第一连接件,两组第一液压缸13通过两组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模具2的前端与后端连接;当需要调整配料比时,首先将第一电机箱10通过滑块11与支撑块12上的滑槽向右滑动,第一电机7也随之向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轴9向右移动,第一转轴4右端的限位块8离开连接轴9左端的限位槽,然后启动两组第一液压缸13,第一液压缸13输出端带动两组第一连接件升高,两组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模具2升高,此时可以将第一转轴4与若干组上料辊5取出,然后将转轴与具有对应比例上料槽的上料辊5卡装在若干组上料腔中,然后再次启动两组第一液压缸13使其下降,然后将第一电机箱10向左移动并且使限位块8与限位槽对应卡装,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散热孔帮助第一电机7散热,第一电机7输出端依次带动连接轴9、限位块8与第一转轴4转动,可以随时调整不同的配料比例,增加设备使用的灵活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转轴15、输料管16、称料仓17、垫板18、若干组弹簧19、连接杆20、导电块21、压敏仓22、电源23、第一导线24与第二导线25,第二电机14位于输料管16左侧,第二电机14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转轴15上设有绞龙,第二转轴15位于输料管16内部,输料管16顶端侧壁上设有入料口,输料管16与称料仓17左端连通,称料仓17后端与集料仓6前端连通,称料仓17内部设有称料腔,若干组弹簧19安装在称料腔底端,垫板18安装在若干组弹簧19上,压敏仓22内部设有压敏腔,压敏仓22顶端与称料仓17底端连接,连接杆20安装在垫板18底端并且依次穿过称料仓17底端与压敏仓22顶端伸至压敏腔内部,电源23固定安装在压敏腔内部,导电块21安装在连接杆20底端并且右端与电源23接触,第一导线24与第二导线25均位于导电块21左端并且第一导线24与导电块21左端接触,第一导线24与第一电机7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导线25位于第一导线24下方;启动电源23,此时导电块21将电源23与第一导线24导通,因此第二电机14随之启动,第二电机14输出端带动第二转轴15转动,第二转轴15带动绞龙转动,通过输料管16上的入料口向输料管16内部加入体积较大的骨料,绞龙将骨料导入称料仓17中并落至垫板18上,随着落在垫板18上的骨料越来越多,使得若干组弹簧19收缩,垫板18下降带动连接杆20底端的导电块21向下移动,当骨料的重量达标后,此时导电块21与第二导线25接触,第一导线24断路,第二电机14停止工作,骨料不在导入称料仓17内,第二导线25连通,待垫板18上的骨料取下后,若干组弹簧19复位,第一导线24接通,继续向称料仓17内导入骨料,可以进行自动称料,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压缸26与推料板27,第二导线25与第二液压缸26驱动端电连接,推料板27与第二液压缸26输出端连接,称料仓17前端设有推料口,推料口与称料腔相通,第二液压缸26与推料板27均位于推料口正前方;第二液压缸26为自动往复液压缸,第二导线25接通后,第二液压缸26启动,第二液压缸26输出端带动推料板27将垫板18上的骨料推至集料仓6内,然后第二液压缸26输出端收缩,待推料板27回到称料仓17外,垫板18由于若干组弹簧19的作用复位,此时第二导线25断路,第二液压缸26停止工作,第一导线24接通,第二电机14开始工作,如此往复,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加强玻璃板28,集料仓6后端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与集料腔相通,加强玻璃板28安装在观察口侧壁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玻璃随时观看集料仓6内的情况,便于操作人员在突发情况做出反应,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进水管29与出水喷头30,集料仓6左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集料腔相通,出水喷头30安装在安装口侧壁上,进水管29右端与出水喷头30左端连通;将清水通过进水管29与出水喷头30向集料仓6内喷洒,起到除尘的效果,防止扬尘污染环境,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箱31,第二电机箱31内部设有第二放置腔并且左端设有散热孔,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腔内,第二电机箱31右端与输料管16左端连接;第二电机箱31为第二电机14提供支撑保护作用,第二散热孔帮助第二电机14在工作中进行散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配料控制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将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将第一转轴与若干组上料辊卡装在中间,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若干组上料辊转动,然后向若干组进料管加入水泥、细沙等材料,由于若干组上料辊圆周侧壁上设有若干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槽均设定成固定的容积,当若干组上料槽位于若干组进料管下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分别落入若干组上料槽中,随着若干组上料槽转动至集料仓上方时,水泥、细沙等材料落至集料腔内,当需要调整配料比时,首先将第一电机箱通过滑块与支撑块上的滑槽向右滑动,第一电机也随之向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轴向右移动,第一转轴右端的限位块离开连接轴左端的限位槽,然后启动两组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输出端带动两组第一连接件升高,两组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模具升高,此时可以将第一转轴与若干组上料辊取出,然后将转轴与具有对应比例上料槽的上料辊卡装在若干组上料腔中,然后再次启动两组第一液压缸使其下降,然后将第一电机箱向左移动并且使限位块与限位槽对应卡装,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依次带动连接轴、限位块与第一转轴转动,启动电源,此时导电块将电源与第一导线导通,因此第二电机随之启动,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绞龙转动,通过输料管上的入料口向输料管内部加入体积较大的骨料,绞龙将骨料导入称料仓中并落至垫板上,随着落在垫板上的骨料越来越多,使得若干组弹簧收缩,垫板下降带动连接杆底端的导电块向下移动,当骨料的重量达标后,此时导电块与第二导线接触,第一导线断路,第二电机停止工作,骨料不在导入称料仓内,第二导线连通,第二液压缸启动,第二液压缸输出端带动推料板将垫板上的骨料推至集料仓内,然后第二液压缸输出端收缩,待推料板回到称料仓外,垫板由于若干组弹簧的作用复位,此时第二导线断路,第二液压缸停止工作,第一导线接通,第二电机开始工作,如此往复,配料结束后,关闭电源与第一电机即可。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100份、钢渣纤维10份、粗骨料30份、再生细骨料50份、环氧树脂15份、秸秆灰2份、聚羧酸减水剂5份、表面活性剂1份、水80份。
对比例2
同实施例2,不同的是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中不包括秸秆灰和表面活性剂;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有成分直接混合搅拌。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的混凝土,沁水率比和48h吸水量按照JC/T1011-2006《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和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进行测试;28d抗压强度: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的混凝土性能对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各组分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硅酸盐水泥50-80份、钢渣纤维20-30份、粗骨料40-60份、再生细骨料70-90份、环氧树脂8-10份、秸秆灰6-12份、聚羧酸减水剂1-2份、表面活性剂3-5份、水30-50份;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
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称量好的硅酸盐水泥、钢渣纤维、粗骨料的二分之一和总用水的二分之一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混合分散得到混合物A;
S2,将所述环氧树脂、秸秆灰、聚羧酸减水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并加热至60-90℃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再生细骨料与剩余的粗骨料和水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制得成品;
步骤S1使用一种配料控制装置进行称量配料,配料控制装置包括若干组进料管(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第一转轴(4)、若干组上料辊(5)、集料仓(6)与驱动装置,第一模具(2)底端设有若干组第一卡槽,第二模具(3)顶端设有若干组第二卡槽,第一模具(2)位于第二模具(3)上方并与之接触,若干组第一卡槽分别与若干组第二卡槽对应相通并形成若干组上料腔,第二模具(3)安装在集料仓(6)顶端,集料仓(6)内部设有集料腔并且右端设有出料口,若干组上料腔同时与集料腔相通,若干组上料辊(5)均匀分布并安装在第一转轴(4)上,每组上料辊(5)上圆周侧壁均设有两组上料槽,若干组上料辊(5)分别卡装在若干组上料腔内,若干组进料管(1)安装在第一模具(2)顶端并且分别与若干组上料腔对应相通,驱动装置输出端与第一转轴(4)右端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7)、限位块(8)、连接轴(9)、第一电机箱(10)、滑块(11)、支撑块(12)与两组第一液压缸(13),限位块(8)安装在第一转轴(4)右端,连接轴(9)左端设有限位槽,限位块(8)卡装在限位槽内,连接轴(9)右端与第一电机(7)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箱(10)内部设有第一放置腔并且右端设有第一散热孔,第一电机(7)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腔内,支撑块(12)安装在第二模具(3)右端,支撑块(12)顶端设有滑槽,滑块(11)安装在第一电机箱(10)底端,滑块(11)滑动卡装在滑槽内,两组第一液压缸(13)输出端侧壁上分别设有两组第一连接件,两组第一液压缸(13)通过两组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模具(2)的前端与后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转轴(15)、输料管(16)、称料仓(17)、垫板(18)、若干组弹簧(19)、连接杆(20)、导电块(21)、压敏仓(22)、电源(23)、第一导线(24)与第二导线(25),第二电机(14)位于输料管(16)左侧,第二电机(14)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转轴(15)上设有绞龙,第二转轴(15)位于输料管(16)内部,输料管(16)顶端侧壁上设有入料口,输料管(16)与称料仓(17)左端连通,称料仓(17)后端与集料仓(6)前端连通,称料仓(17)内部设有称料腔,若干组弹簧(19)安装在称料腔底端,垫板(18)安装在若干组弹簧(19)上,压敏仓(22)内部设有压敏腔,压敏仓(22)顶端与称料仓(17)底端连接,连接杆(20)安装在垫板(18)底端并且依次穿过称料仓(17)底端与压敏仓(22)顶端伸至压敏腔内部,电源(23)固定安装在压敏腔内部,导电块(21)安装在连接杆(20)底端并且右端与电源(23)接触,第一导线(24)与第二导线(25)均位于导电块(21)左端并且第一导线(24)与导电块(21)左端接触,第一导线(24)与第一电机(7)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导线(25)位于第一导线(24)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压缸(26)与推料板(27),第二导线(25)与第二液压缸(26)驱动端电连接,推料板(27)与第二液压缸(26)输出端连接,称料仓(17)前端设有推料口,推料口与称料腔相通,第二液压缸(26)与推料板(27)均位于推料口正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配料控制装置还包括进水管(29)与出水喷头(30),集料仓(6)左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集料腔相通,出水喷头(30)安装在安装口侧壁上,进水管(29)右端与出水喷头(30)左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箱(31),第二电机箱(31)内部设有第二放置腔并且左端设有散热孔,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腔内,第二电机箱(31)右端与输料管(16)左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
CN202210497007.3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Active CN114988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007.3A CN11498879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007.3A CN11498879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8790A CN114988790A (zh) 2022-09-02
CN114988790B true CN114988790B (zh) 2023-03-10

Family

ID=8302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7007.3A Active CN11498879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879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7205A (zh) * 2020-02-12 2020-05-01 合江县天佳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高强度的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23785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Nextleaf Solutions Ltd Hemp straw ash as a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CN112266203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卢卫征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211A (zh) * 2020-09-23 2021-06-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韧高粘结性c150强度超高强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3894930A (zh) * 2021-10-14 2022-01-07 浙江勤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保型混凝土高效混料装置及其工艺
CN114409298A (zh) * 2022-02-15 2022-04-29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用可繁殖自愈型无机内掺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3785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Nextleaf Solutions Ltd Hemp straw ash as a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CN111087205A (zh) * 2020-02-12 2020-05-01 合江县天佳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高强度的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211A (zh) * 2020-09-23 2021-06-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韧高粘结性c150强度超高强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2266203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卢卫征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4930A (zh) * 2021-10-14 2022-01-07 浙江勤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保型混凝土高效混料装置及其工艺
CN114409298A (zh) * 2022-02-15 2022-04-29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用可繁殖自愈型无机内掺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有机硅、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建材中的应用发展;黄月文等;《高分子通报》;20050630(第03期);第89-9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8790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38456A1 (en) Vertical shaft high-shear mixer for de-agglomer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0482883B (zh) 一种现场配制混凝土专用混合水泥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96166A (zh) 一种预埋轻质块的内隔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JP4374106B2 (ja) 高強度モルタル及び高強度コンクリート
CN1951859A (zh) 一种路用再生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5769A (zh) 一种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1618A (zh) 一种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掺合料及生产方法
CN113386246A (zh) 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水泥基材料制备及其成型工艺
CN114988790B (zh)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CN111484293A (zh) 一种抗冻性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7870A (zh) 一种高流态低收缩环保型预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0816B (zh) 一种道路用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88828A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加工用配置设备
CN113968705B (zh) 一种桥面铺装用多元胶凝体系stc超高韧性混凝土材料
CN212173872U (zh) 一种水泥生产用水泥罐落料设备
CN110467403B (zh) 一种大扩展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0990A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952A (zh) 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辅料
CN114105554A (zh) 一种抢修工程用早强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WO2016138462A1 (en) Dynamic block pres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2608099A (zh) 沿海地铁管片用c50免蒸汽养护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2305A (zh) 一种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94084A (zh) 一种无机型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14725302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混合装置
Karakurt Fresh and hardened behaviour of self-compact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mineral addi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