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721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721B
CN114981721B CN202080003679.3A CN202080003679A CN114981721B CN 114981721 B CN114981721 B CN 114981721B CN 202080003679 A CN202080003679 A CN 202080003679A CN 114981721 B CN114981721 B CN 114981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air
line
data
lin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36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1721A (zh
Inventor
易宏
青海刚
张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81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1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8Fault-tolerant or redundant circuits, or circuits in which repair of defects is prepar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61Re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周边区,围绕显示区;多个像素单元,位于显示区,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多条数据线,与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向多个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多条数据传输线,位于周边区且与多条数据线相连;以及至少两个修复结构,其中,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修复线和第二修复线,第一修复线与多条数据传输线交叠,第二修复线与多条数据线交叠。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成为当今平板显示装置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进入市场,相对于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AMOLED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广大的视角。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中开始使用轻薄且抗冲击特性表现良好的可弯折柔性OLED显示屏。
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人们开始对屏幕的尺寸要求更大,刷新频率要求更高,对此需要对显示面板的背板电路做出相应的改善,并增加修复电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周边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多个像素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多条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连;以及至少两个修复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修复线和第二修复线,所述第一修复线与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交叠,所述第二修复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叠。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两个修复结构呈轴对称设置,分别属于所述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一修复线在对称轴处断开。
例如,分别属于所述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二修复线在对称轴处断开。
例如,所述第二修复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修复线的一侧。
例如,在同一修复结构中,所述第一修复线和所述第二修复线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的两侧。
例如,所述修复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和第二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二修复线包括多条第二修复线,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一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相连,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同一侧。
例如,所述第二修复线和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的两侧。
例如,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
例如,显示面板还包括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与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相连。
例如,在同一修复结构中,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和所述第一修复线在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相连。
例如,所述修复结构还包括第三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一修复线包括多条第一修复线,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与所述集成电路相连。
例如,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位于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例如,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
例如,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
例如,在呈轴对称设置的两个修复结构的一个中,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包括两条第二修复线,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包括两条第一修复线,所述第一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并且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依次排列。
例如,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相连,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之一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与第一信号线相连,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之另一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与第二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叠。
例如,所述两条第二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与第二连接线相连,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依次排列。
例如,所述第一修复线和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线为一体结构。
例如,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相连。
例如,所述第一修复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与所述第一修复线交叠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不与所述第一修复线交叠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例如,所述数据传输线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与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分别交叠,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的同一侧。
例如,所述数据线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两条相邻数据线的两个第二凸出部位于该两条相邻数据线之间且错位设置,或者,所述两条相邻数据线的两个第二凸出部背对背设置。
例如,所述第一修复线和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修复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
例如,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修复线交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周边区,并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远离所述第一修复线的一侧。
例如,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修复线交叠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是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
图5至图10C示出了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的平面图;
图1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
图15至图22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的平面图;
图23为一种7T1C的像素电路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2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烧蚀工艺前的局部剖视图;
图2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进行烧蚀工艺时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烧蚀工艺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示意图;
图3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以及
图3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对于中大尺寸的显示面板,高帧频刷新率的显示面板可结合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Mux)设计修复电路。
图1是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BS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SP。多个像素单元SP可呈阵列排布。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线DTL的一端通过数据选择器M0与至少两条数据线DL相连,数据传输线DTL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相连,数据线DL被配置为向多个像素单元SP输入数据信号。图1中以一条数据传输线DTL通过数据选择器M0与两条数据线DL相连为例,但不限于此。图1示意性的示出数据选择器M0、像素单元SP、数据线DL和数据传输线DTL等部件,各部件的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图1示出了显示区R1和位于显示区R1至少一侧的周边区R2。扇出区FR位于周边区R2。如图1所示,多条数据线DL沿第一方向X排列,每条数据线DL沿第二方向Y延伸。数据选择器M0的设置利于获得高帧频刷新率的显示面板。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显示区R1和围绕显示区R1的周边区R2。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BS、多个像素单元SP、多条数据线DL、以及多条数据传输线DTL。多个像素单元SP位于显示区R1,多个像素单元SP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多条数据线DL与多个像素单元SP电连接。多条数据线DL被配置为向多个像素单元SP输入数据信号。例如,多个像素单元SP呈阵列排列,每条数据线DL与一列像素单元SP电连接。例如,每条数据线DL被配置为向一列像素单元SP输入数据信号。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与多条数据线DL相连。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两个修复结构RS:第一修复结构RS1和第二修复结构RS2,每个修复结构RS包括第一修复线RL1和第二修复线RL2,第一修复线RL1与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交叠。第二修复线RL2与多条数据线DL交叠。在显示面板有断点的情况下,可以在对应的交叉点的位置进行连接,以修复断线的缺陷。交叉点的位置包括第一修复线RL1与数据传输线DTL的交叠位置和第二修复线RL2与数据线DL的交叠位置至少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更多个修复结构RS。即,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修复结构RS。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中心线C0,两个修复结构RS相对于中心线C0呈轴对称。即,中心线C0左侧的第一修复结构RS1与中心线C0右侧的第二修复结构RS2相对于中心线C0呈轴对称。中心线C0即为对称轴C0。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显示面板可以设有至少一条中心线C0,该中心线C0为划分两个修复结构RS的虚设线,在实际产品中可能并不存在。
例如,为了利于布线设计,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两个修复结构呈轴对称设置。如图2所示,第一修复结构RS1和第二修复结构RS2相对于对称轴C0呈轴对称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修复更多的断点,分别属于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一修复线RL1在对称轴C0处断开。如图2所示,位于左侧的第一修复线RL1和位于右侧的第一修复线RL1在对称轴C0处断开,并具有间隔。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修复更多的断点,分别属于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二修复线RL2在对称轴C0处断开。如图2所示,位于左侧的第二修复线RL2和位于右侧的第二修复线RL2在对称轴C0处断开,并具有间隔。
如图2所示,第二修复线RL2位于周边区R2且位于显示区R1远离第一修复线RL1的一侧。
如图2所示,在同一修复结构中,第一修复线RL1和第二修复线RL2位于显示区R1的相对的两侧。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一条第一修复线RL1、第二数据选择器M2、以及两条第二修复线RL2。多条数据传输线DTL通过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与多条数据线DL相连。
如图2所示,第二修复线RL2和第二数据选择器M2位于显示区R1的相对的两侧。如图2所示,第二修复线RL2位于显示区R1的上侧,第二数据选择器M2位于显示区R1的位于显示区R1的下侧。
如图2所示,第一修复线RL1通过第二数据选择器M2与两条第二修复线RL2相连。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构成第一数据选择单元MU,则第一数据选择单元MU和第二数据选择器M2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合数据选择器设计修复电路,并且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制作,使得显示面板结构紧凑。因为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线的设置,布线简洁,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元件交叠,可指该两个元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修复线RL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第一侧S1,两条第二修复线RL2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第二侧S2,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为显示面板的相对的两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元件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可以多个像素单元SP所在的区域为基准,来判断这两个元件的位置是否位于该区域的同一侧。以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多个像素单元SP位于一个矩形区域内,则该矩形区域包括上下左右四侧,在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下侧。
参考图1和图2,扇出区FR位于周边区R2。有关于扇出区FR,将在后续进行描述。
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所在的区域和多条数据传输线DTL所在的区域之间。即,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显示区R1中的多个像素单元SP和周边区R2中的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之间。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IC与多条数据传输线DTL相连。
如图2所示,以最左侧的数据线DL在断点A处断开为例,可以熔接B1点和C点,通过集成电路IC给入第一引脚P1和数据传输线Dx上的信号相同的信号,从而,数据传输线Dx通过修复结构连接至断点A上侧的数据线部分,第一修复线RL1修复断点A以下的像素单元SP,两条第二修复线RL2之一修复断点A以上的像素单元SP,使得数据线的断开的两个部分信号一致,从而修复显示面板的断线缺陷。相应地,在显示面板的其他数据线DL断开的情况下,可以熔接与该断开的数据线相连的数据传输线DTL与第一修复线RL1的交叠位置,以及与该断开的数据线与第二修复线RL2的交叠位置,从而使得该断开的数据线DL得到修复。熔接操作时,可以采用镭射的方式,激光照射位置处的绝缘层被烧蚀,使得绝缘层两侧的在烧蚀位置处交叠的两条导线接触,从而实现断线的修复。两条导线包括第二修复线RL2和数据线DL,两条导线包括第一修复线RL1和数据传输线DTL。
例如,图2中的第一修复结构RS1可以修复显示区的一个断点,图2中的第二修复结构RS2可以修复显示区的一个断点。图2中的两个修复结构可以修复显示区的两个断点。
如图2所示,多个像素单元SP呈阵列排列,多条数据线DL沿第一方向X排列,每条数据线DL沿第二方向Y延伸,一条数据线被配置为与一列像素单元SP相连。如图2所示,多条数据线DL之间彼此绝缘,以可分别向一列像素单元SP输入信号。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以相邻两条数据线与同一列像素单元中的奇数行像素单元和偶数行像素单元分别相连,即双数据(dual data)模式。
例如,如图2所示,两条第二修复线RL2和第一修复线RL1在集成电路IC的内部相连。如图2所示,两条第二修复线RL2和第一修复线RL1均与集成电路IC的第一引脚P1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修复线RL1与待修复的数据线DL相连的数据传输线DTL交叠,第一修复线RL1通过第一连接线CL1与集成电路IC相连,集成电路IC通过第二连接线CL2与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一端相连。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线CL3和第四连接线CL4分别与两条第二修复线RL2相连。即,如图2所示,两条第二修复线RL2包括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二修复线RL22,第二修复线RL21通过第三连接线CL3与第二数据选择器M2相连,第二修复线RL22通过第四连接线CL4与第二数据选择器M2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修复线RL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修复线RL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两条第二修复线RL2沿第二方向Y排列。例如,如图2所示,第三连接线CL3和第四连接线CL4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某一元件沿某一方向延伸指的是该元件的大体延伸趋势,并非是指该元件的每个部分都沿该方向延伸。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选择器M1包括两个开关单元,例如包括第一开关单元W1和第二开关单元W2,在第一时刻,第一开关单元W1和第二开关单元W2之一开启,将数据传输线DTL上的信号传输至与该第一数据选择器M1相连的两条数据线DL中的一个,在第二时刻,第一开关单元W1和第二开关单元W2之另一开启,将数据传输线DTL上的信号传输至与该第一数据选择器M1相连的两条数据线DL中的另一个。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数据选择器M2包括两个开关单元,例如包括第三开关单元M3和第四开关单元M4,在第一时刻,第三开关单元M3和第四开关单元M4之一开启,将第一修复线RL1上的信号传输至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二修复线RL22中的一个,在第二时刻,第三开关单元M3和第四开关单元M4之另一开启,将第一修复线RL1上的信号传输至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二修复线RL22中的另一个。
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单元W1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W2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开关单元M3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开关单元M4包括第四晶体管,但不限于此。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的除栅极之外的两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所以本公开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根据需要是可以互换的。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晶体管的第一极可以为源极,第二极可以为漏极;或者,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为了控制晶体管的启闭,晶体管的栅极与控制线相连。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晶体管包括薄膜晶体管,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TR1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TR2。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g1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栅极g3均与第一控制线TR1相连。如图3所示,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g2和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栅极g4均与第二控制线TR2相连。
例如,第一控制线TR1和第二控制线TR2可以为低电平信号线或者高电平信号线,通过在不同的时段向第一控制线TR1和第二控制线TR2上输入控制信号,可在不同的时段开启第一开关单元W1和第二开关单元W2、以及在不同的时段开启第三开关单元W3和第四开关单元W4。如图3所示,第一数据选择器M1包括半导体有源层a1,半导体有源层a1的不同的部分作为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第二数据选择器M2包括半导体有源层a2,半导体有源层a2的不同的部分作为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线TR1通过连接线CNL1与集成电路IC相连,第二控制线TR2通过连接线CNL2与集成电路IC相连,第一控制线TR1和第二控制线TR2位于半导体有源层a1和半导体有源层a2所在的区域和第一修复线RL1之间。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线TR1和第二控制线TR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连接线CNL1和连接线CNL2沿第二方向Y延伸。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4示出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上侧的部分结构,显示区的上侧为与设置集成电路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该结构包括两条第二修复线RL2: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二修复线RL22、与第二修复线RL21相连的第三连接线CL3、以及与第二修复线RL22相连的第四连接线CL4。图4示出了八条数据线DL,分别为数据线DL1至数据线DL8。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相邻数据线DL之间设有第一电源线VDD1,第一电源线VDD1与第一电源总线VDD0相连。图4还示出了第一复位信号线RT1、第二复位信号线RT2、发光控制信号线EML、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等结构。有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将在后续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参考图4,第二修复线RL2沿第一方向X延伸,数据线DL的与第二修复线RL2交叠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数据线DL的不与第二修复线RL2交叠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数据线DL在交叠位置处的尺寸变大,利于熔接工艺的进行。
图5至图10C示出了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的平面图。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源层图形SCP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有源层图形SCP包括半导体有源层、源极和漏极。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导电图形的平面图。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图形LY1包括数据线的第三部分DL03、第一复位信号线RT1、第二复位信号线RT2、发光控制信号线EML、存储电容的第一极Ca、和栅线GL的第一部分GL01。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导电图形LY2的平面图。如图7所示,第二导电图形LY2包括两条第二修复线RL2、第一挡块BK1、第二挡块BK2和存储电容的第二极Cb,存储电容的第二极Cb设有开口OPN。如图7所示,第二挡块BK2和存储电容的第二极Cb为一体结构。图8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三导电图形LY3的平面图。如图8所示,第三导电图形LY3包括数据线DL的第一部分DL01、连接电极CEa、连接电极CEb、连接电极CEd、连接电极CEe、第三连接线CL3、以及第四连接线CL4。图9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四导电图形LY4的平面图。如图9所示,第四导电图形LY4包括连接电极CEc、数据线的第二部分DL02、第一电源线VDD1。图8和图9还示出了信号线SL1,信号线SL1包括第一部分SL11和第二部分SL12。第一部分SL11和第二部分SL12可通过过孔相连。图8和图9还示出了第一电源总线VDD0,第一电源总线VDD0包括第一部分VDD01和第二部分VDD02,第一部分VDD01和第二部分VDD02可通过过孔相连。例如,信号线SL1可被配置为传输初始化信号。
图10A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导电图形LY1和第三导电图形LY3的平面图。如图10A所示,数据线DL的第一部分DL01和数据线DL的第三部分DL03通过过孔相连。图10B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导电图形LY2和第三导电图形LY3的平面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三连接线CL3通过过孔相连,第二修复线RL22和第四连接线CL4通过过孔相连。图10C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导电图形LY1、第二导电图形LY2和第三导电图形LY3的平面图。
参考图10A至图10C,例如,数据线DL具有第二凸出部PR2,两条相邻数据线DL的两个第二凸出部PR2位于该两条相邻数据线DL之间且错位设置,或者,两条相邻数据线DL的两个第二凸出部PR2背对背设置,即,位于该两条相邻数据线DL的外侧。如图10A至图10C所示,具有第一间距SC1的两条相邻数据线DL的两个第二凸出部PR2位于该两条相邻数据线DL之间错位设置。如图10A至图10C所示,具有第二间距SC2的两条相邻数据线DL的两个第二凸出部PR2背对背设置。第二间距SC2小于第一间距SC1。错位设置和背对背设置的方式避免熔接时造成相邻数据线的短路。
参考图4、图6、图8、图10A和图10C,数据线DL包括第一部分DL01、第二部分DL02和第三部分DL03。第一部分DL01、第二部分DL02和第三部分DL03位于不同的层,第一部分DL01和第二部分DL02通过过孔相连,第一部分DL01和第三部分DL03通过过孔相连。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元件通过过孔相连是指该两个元件之一填充位于两个元件之间的绝缘层的过孔,从而使得该两个元件接触,从而连接在一起。
参考图8和图9,第三导电图案层LY3包括连接电极CEd和连接电极CEe,第四导电图案层LY4包括多条数据线DL,多条数据线DL包括数据线DLa和数据线DLb,数据线DLa和数据线DLb相邻,数据线DLa与连接电极CEd相连,数据线DLb与连接电极CEe相连。连接电极CEd和与其对应的像素单元101a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一极T21相连,连接电极CEe和与其对应的像素单元101b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一极T21相连。像素单元101a和像素单元101b,位于同一列,并在行方向上相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元件A和元件B相邻表示在该元件A和该元件B之间不具有其他的元件A,也不具有其他的元件B,但不排除其间设有除了元件A和元件B之外的其他元件。
图1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参考图11和图3,第二连接线CL2的一部分作为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信号输入端,例如,作为两个晶体管的第一极或第二极,第二连接线CL2与第一控制线TR1交叠,第二连接线CL2与第二控制线TR2交叠。第一修复线RL1通过第一连接线CL1与集成电路IC相连,第二连接线CL2与集成电路IC相连。例如,第一连接线CL1和第二连接线CL2与集成电路IC的同一个引脚相连。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三连接线CL3和第四连接线CL4为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信号输出端。参考图11和图4,两条第二修复线RL2为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信号输出端。
例如,如图11所示,数据传输线DTL具有第一凸出部PR1,第一凸出部PR1与第一修复线RL1交叠,两个相邻第一凸出部PR1朝向显示面板的同一侧。图11中以两个相邻第一凸出部PR1朝向显示面板的右侧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1所示,数据传输线DTL的一部分沿第二方向Y延伸。如图4所示,数据线DL沿第二方向Y延伸。参考图11和图4,数据传输线DTL的一部分和数据线DL沿同一方向延伸。
例如,如图4所示,数据线DL与第二修复线RL2交叠的部分位于周边区R2,参考图2和图4,数据线DL与第二修复线RL2交叠的部分位于显示区R1的远离第一修复线RL1的一侧。
例如,如图4、图6、图8至图10C所示,数据线DL与第二修复线RL2交叠的部分与数据线DL的位于显示区R1的部分位于不同的层。即,如图8所示,数据线DL的第一部分DL01位于第三导电图案层LY3,如图9所示,数据线的第二部分DL02位于第四导电图案层LY4,第一部分DL01和第二部分DL02位于不同的层。
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断点A在显示区R1,图12所示的断点A在扇出区FR。如图12所示,在扇出区FR有断点A的情况下,可以熔接C点,通过集成电路IC给入第一引脚P1和数据传输线Dx相同的信号,从而使得第一修复线RL1修复整列像素单元,进而修复断线缺陷。即,在数据传输线DTL在扇出区FR具有断点的情况下,熔接该数据传输线DTL和与其交叠的第一修复线RL1的交叠位置,从而修复断线缺陷。例如,如图12所示,在扇出区FR有断点A的情况下,也可以熔接C点、B1点和B2点,通过集成电路IC给入第一引脚P1和数据传输线Dx相同的信号,从而使得第一修复线RL1修复整列像素单元,进而修复断线缺陷。即,在数据传输线DTL在扇出区FR具有断点的情况下,熔接该数据传输线DTL和与其交叠的第一修复线RL1的交叠位置,并熔接与该数据传输线DTL相连的两条数据线DL和与其交叠的两条第二修复线RL2的交叠位置,从而修复断线缺陷。如图12所示,每个修复结构RS可以修复位于扇出区FR的一个断点,即,第一修复结构RS1可以修复位于扇出区FR的一个断点,第二修复结构RS2可以修复位于扇出区FR的一个断点。图12所示的两个修复结构RS可以修复位于扇出区FR的一个断点。
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数据选择器M3,显示面板包括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两条第一修复线RL1通过第三数据选择器M3与集成电路IC相连。例如,如图13所示,两条第一修复线RL1包括第一修复线RL11和第一修复线RL12。第三数据选择器M3包括第五开关单元W5和第六开关单元W6。第一修复线RL11通过第五开关单元W5与集成电路IC相连,第一修复线RL12通过第六开关单元W6与集成电路IC相连。第五开关单元W5包括晶体管,第六开关单元W6包括晶体管,但不限于此。
参考图2、图12和图13,显示面板相对于中心线C0呈轴对称。中心线C0左侧的第一修复结构RS1与中心线C0右侧的第二修复结构RS2相对于中心线C0呈轴对称。第二修复结构RS2在集成电路IC内的第二引脚P2处短接。例如,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可被分别输入不同的信号。
参考图2、图12和图13,第一修复结构RS1的第一修复线RL1和第二修复结构RS2的第一修复线RL1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间隔,第一修复结构RS1的第二修复线RL2和第二修复结构RS2的第二修复线RL2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间隔,从而,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独立的两个修复结构,以尽可能多的修复显示面板上的断点。
如图13所示,在显示区R1同时有两个断点A1和A2的情况下,可以熔接B1点、B2点、C1点和C2点,通过集成电路IC给入两种信号使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修复结构在第一控制线TR1被输入开启信号时第一引脚P1上的信号与数据传输线Dx上的信号相同,在第二控制线TR2被输入开启信号时第一引脚P1上的信号与数据传输线Dy上信号相同。如图13所示,对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第一修复结构RS1,最多可以修复显示区内的两个断点,对于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第二修复结构RS2,最多可以修复显示区内的两个断点。即,对于图13所示的结构,最多可以修复显示区内的四个断点。
图1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图。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数据选择器M3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制作,使得显示面板结构紧凑。因为第三数据选择器M3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线的设置,布线简洁,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数据选择器M3、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制作,使得显示面板结构紧凑。因为第三数据选择器M3、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位于多个像素单元SP的同一侧,利于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线的设置,布线简洁,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数据选择器M3与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TR1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TR2。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五开关单元W5与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的第一开关单元W1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TR1,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六开关单元W6与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的第二开关单元W2共用同一条第二控制线TR2。
例如,如图14所示,数据传输线DTL具有两个第一凸出部PR1,两个第一凸出部PR1与两条第一修复线RL1分别交叠,两个第一凸出部PR1位于数据传输线DTL的同一侧。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三数据选择器M3包括第一信号线N1和第二信号线N2,第一信号线N1和第二信号线N2为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信号输出端,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为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信号输入端。即,第五开关单元W5的信号输入端为第一修复线RL11,信号输出端为第一信号线N1,第六开关单元W6的信号输入端为第一修复线RL12,信号输出端为第二信号线N2。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信号线N1和第二信号线N2之一与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交叠。图14中以第二信号线N2与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交叠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4所示,两条第一修复线RL1通过两条第一连接线CL1与第三数据选择器M3分别相连,则第二信号线N2与两条第一连接线CL1交叠。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信号线N1和与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不交叠。
例如,如图14所示,与第二信号线N2相连的第一修复线RL12比与第一信号线N1相连的第一修复线RL11更靠近显示区R1。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数据选择器M2、第三数据选择器M3、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M1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三开关单元W3、第四开关单元W4、第五开关单元W5、第六开关单元W6、第一开关单元W1、第二开关单元W2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
例如,第一信号线N1、第二信号线N2和第二连接线CL2均连接至集成电路IC。例如,第一信号线N1、第二信号线N2和第二连接线CL2均连接至集成电路IC的同一第一引脚P1。换句话说,第一信号线N1、第二信号线N2和第二连接线CL2均在集成电路IC内部相连。
例如,参考图11和图14,第一修复线RL1沿第一方向X延伸,数据传输线DTL的与第一修复线RL1交叠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数据传输线DTL的不与第一修复线RL1交叠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数据传输线DTL在交叠位置处的尺寸变大,利于熔接工艺的进行。
当然,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也可以包括更多条第一修复线RL1,即,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修复线RL1。
例如,多条第一修复线RL1位于周边区R2且位于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远离显示区R1的一侧。如图14所示,两条第一修复线RL1位于周边区R2且位于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远离显示区R1的一侧。
图14中以一条数据传输线DTL对应两条数据线DT,第一数据选择器M1、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第三数据选择器M3分别包括两个开关单元为例,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一条数据传输线DTL可以对应三条数据线DT,第一数据选择器M1、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第三数据选择器M3分别包括三个开关单元。即,一条数据传输线DTL可以对应N条数据线DT,第一数据选择器M1、第二数据选择器M2和第三数据选择器M3分别包括N个开关单元。例如,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进一步例如,N大于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6,但不限于此,N还可以大于6,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此情况下,显示面板包括N条控制线。例如,此情况下,显示面板包括N条第一修复线RL1、N条第二修复线RL2。例如,该情况下,显示面板包括N个第一凸出部PR1和N个第二凸出部PR2。
例如,第一数据选择器M1包括的开关单元的个数、第二数据选择器M2包括的开关单元的个数,以及第三数据选择器M3包括的开关单元的个数均相等。
例如,控制线的个数与开关单元的个数相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以第一数据选择器M1包括两个开关单元、第二数据选择器M2包括两个开关单元,第三数据选择器M3包括两个开关单元,显示面板包括两条控制线,即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一条数据传输线DTL对应N条数据线DT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线DTL分N个时段向这N条数据线DT输入数据信号。
图15至图22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以下结合图14至图22进行介绍。
图15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源层图形的平面图。如图15所示,有源层图形SCP包括第一数据选择器M1的半导体有源层a1、第二数据选择器M2的半导体有源层a2以及第三数据选择器M3的半导体有源层a3。例如,半导体有源层a1的不同的部分作为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半导体有源层a2的不同的部分作为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有源层,半导体有源层a3的不同的部分作为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有源层。
图16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导电图形的平面图。如图16所示,第一导电图形LY1包括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g1、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g2、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栅极g3、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栅极g4、第五晶体管的第五栅极g5和第六晶体管的第六栅极g6。
如图16所示,第五晶体管的第五栅极g5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两个第一子部PT1,且该两个第一子部PT1短接;第六晶体管的第六栅极g6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子部PT2,且该两个第二子部PT2短接。
图17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导电图形的平面图。第二导电图形LY2包括两条第一修复线RL1。每条第一修复线RL1与一条第一连接线CL1相连。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线CL1可作为第一修复线RL11的一部分,第二连接线CL2可作为第一修复线RL12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第一连接线CL1和第一修复线RL11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线CL2和第一修复线RL12为一体结构。
图19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三导电图形的平面图。图19示出了第一控制线TR1、第二控制线TR2、连接线CNL1、连接线CNL2、第二连接线CL2、第一信号线N1和第二信号线N2。参考图16和图19,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g1、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栅极g3、以及第五晶体管的第五栅极g5均连接至第一控制线TR1,即,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以及第五晶体管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TR1;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g2、第四晶体管的第四栅极g4、以及第六晶体管的第六栅极g6均连接至第二控制线TR2,即,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以及第六晶体管共用同一条第二控制线TR2。
图20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导电图形和第三导电图形的平面图。如图20所示,第一修复线RL1通过第一连接线CL1连接至第三数据选择器M3。如图20所示,第一修复线RL11作为第五开关单元W5的信号输入端,第一修复线RL12作为第六开关单元W6的信号输入端。
图21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源层图形、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和第三导电图形的平面图。如图21所示,第一信号线N1为第五开关单元W5的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线N2为第六开关单元W6的信号输出端。
参考图16、图20和图21,两个第一子部PT1之一位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E1和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E2之间,两个第一子部PT1之另一位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E2的远离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E1的一侧。
参考图16、图20和图21,两个第二子部PT2之一位于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E1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E2之间,两个第二子部PT2之另一位于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E2的远离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E1的一侧。
如图20所示,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E2、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E1、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E1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E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如图21所示,第一信号线N1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E2相连,第一信号线N1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g5交叠。
如图21所示,第二信号线N2与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E2相连,第二信号线N1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g5交叠。
如图21所示,第一修复线RL11通过一条第一连接线CL1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E1相连,第一修复线RL12通过另一条第一连接线CL1与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E1相连。
图22为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三导电图形LY3和第四导电图形LY4的平面图。图22示出了数据线DL等信号线。
图23为一种7T1C的像素电路的示意图;图24为图23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图2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5可为图4中连接电极CEa处的剖视图。
例如,参考图7、图10A、图17、图18、图20和图25,第一修复线RL1(位于第二导电层LY2)和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位于第三导电层LY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ISL1,两条第二修复线RL2(位于第二导电层LY2)和多条数据线DL(位于第三导电层LY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ISL2。本公开的实施例以绝缘层ISL1和绝缘层ISL2均为层间绝缘层ILD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绝缘层ISL1和绝缘层ISL2可以分别为第二栅绝缘层GI2和层间绝缘层ILD至少之一。例如,以第一修复线RL1和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为例,在第一修复线RL1位于第一导电层LY1,并且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位于第三导电层LY3的情况下,绝缘层ISL1为第二栅绝缘层GI2和层间绝缘层ILD,在第一修复线RL1位于第一导电层LY1,并且多条数据传输线DTL位于第二导电层LY2的情况下,绝缘层ISL1为第二栅绝缘层GI2。本公开的实施例以绝缘层ISL1与绝缘层ISL2为同一绝缘层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绝缘层ISL1与绝缘层ISL2也可以不同。
参考图23,图23所示的像素电路可为相关技术中常见的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AMOLED的像素电路。图24为图23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23示出了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路,如图23所示,像素单元101包括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20。像素电路10包括六个开关晶体管(T2-T7)、一个驱动晶体管T1和一个存储电容Cst。六个开关晶体管分别为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以及第二复位晶体管T7。发光元件20包括第一极201和第二极202以及位于第一极201和第二极202之间的发光功能层203。例如,第一极201为阳极,第二极202为阴极。通常,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复位晶体管T6采用双栅TFT的方式降低漏电。
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栅线GL、数据线DT、第一电源端VDD、第二电源端VSS、发光控制信号线EML、初始化信号线INT(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T1、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T2等。第一电源端VDD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恒定的第一电压信号ELVDD、第二电源端VSS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恒定的第二电压信号ELVSS,并且第一电压信号ELVDD大于第二电压信号ELVSS。栅线GL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扫描信号SCAN、数据线DT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数据信号DATA(数据电压VDATA)、发光控制信号线EML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EM,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T1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复位控制信号RESET,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T1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扫描信号SCAN,初始化信号线INT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初始化信号Vinit。例如,初始化信号Vinit为恒定的电压信号,其大小例如可以介于第一电压信号ELVDD和第二电压信号ELVSS之间,但不限于此,例如,初始化信号Vinit可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ELVSS。例如,初始化信号线INT包括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例如,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初始化信号Vinit1,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1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初始化信号Vinit2。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化信号Vini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Vinit2相等,均为Vinit。
例如,第一控制线TR1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第一控制信号MUX1,第二控制线TR2被配置为向像素单元101提供第二控制信号MUX2。第一控制信号MUX1和第二控制信号MUX2可称作控制信号MUX。第一控制信号MUX1使得与其相连的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第二控制信号MUX2使得与其相连的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参考图2和图12,第一控制信号MUX1使得第一开关单元W1、第三开关单元W3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第二控制信号MUX2使得与第二开关单元W2、第四开关单元W4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参考图13,第一控制信号MUX1使得第一开关单元W1、第三开关单元W3和第五开关单元W5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第二控制信号MUX2使得与第二开关单元W2、第四开关单元W4和第六开关单元W6的输出端输出信号。
如图23所示,驱动晶体管T1与发光元件20电连接,并在扫描信号SCAN、数据信号DATA、第一电压信号ELVDD、第二电压信号ELVSS等信号的控制下输出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20发光。
例如,发光元件2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元件20在其对应的像素电路10的驱动下发出红光、绿光、蓝光,或者白光等。例如,一个像素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一个像素可包括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像素单元。例如,一个像素包括出射红光的像素单元,出射绿光的像素单元和出射蓝光的像素单元,但不限于此。一个像素包括的像素单元的个数以及每个像素单元的出光情况可根据需要而定。
例如,如图23所示,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T20与栅线GL相连,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一极T21与数据线DT相连,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二极T22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T11相连。
例如,如图23所示,像素电路10还包括阈值补偿晶体管T3,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T30与栅线GL相连,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一极T31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T12相连,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二极T32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T10相连。
例如,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EML,像素电路10还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T40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L相连,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一极T41与第一电源端VDD相连,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二极T42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T11相连;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T50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L相连,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T51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T12相连,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T52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相连。
如图23所示,第一复位晶体管T6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T10相连,并被配置为对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晶体管T7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相连,并被配置为对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进行复位。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通过第一复位晶体管T6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相连。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通过第二复位晶体管T7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相连。例如,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相连,以被输入相同的初始化信号,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也可以彼此绝缘,并被配置为分别输入信号。
例如,如图23所示,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第一极T61与第一初始化信号线INT1相连,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第二极T62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T10相连,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一极T71与第二初始化信号线INT2相连,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二极T72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相连。例如,如图23所示,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T60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T1相连,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T70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T2相连。
如图23所示,第一电源端VDD被配置为向像素电路1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ELVDD;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Ca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T10相连,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Cb与第一电源端VDD相连。
例如,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源端VSS,第二电源端VSS与发光元件20的第二极201相连。
如图23和图24所示,同一行像素单元的栅线GL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T2相连,从而,使得栅线GL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T2均被输入扫描信号SAN,但不限于此。
图25示出了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为垂直于衬底基板BS的方向,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并且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二方向Y。
参考图25,缓冲层BL位于衬底基板BS上,隔离层BR位于缓冲层BL上,晶体管的沟道区、源极和漏极位于隔离层BR上,在晶体管的沟道区、源极和漏极上设有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一导电图案层LY1位于第一栅绝缘层GI1上,第二栅绝缘层GI2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LY1上,第二导电图案层LY2位于第二栅绝缘层GI2上,层间绝缘层ILD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LY2上,第三导电图案层LY3位于层间绝缘层ILD上,钝化层PVX位于第三导电图案层LY3上,第一平坦化层PLN1位于钝化层PVX上,第四导电图案层LY4位于第一平坦化层PLN1上。
参考图25,第二平坦化层PLN2位于第四导电图案层LY4上,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位于第二平坦化层PLN2上,像素定义层PDL以及隔垫物PS位于第二平坦化层PLN2上,像素定义层PDL具有开口OPN,开口OPN被配置为限定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出光区域,有效发光面积)。隔垫物PS被配置为在形成发光功能层203时支撑精细金属掩膜。
例如,开口OPN1为像素单元的出光区域。发光功能层203位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之上,发光元件20的第二极202位于发光功能层203上,光元件20上设置封装层CPS。封装层CPS包括第一封装层CPS1、第二封装层CPS2以及第三封装层CPS3。例如,第一封装层CPS1和第三封装层CPS3为无机材料层,第二封装层CPS2为有机材料层。例如,第一极201为发光元件20的阳极,第二电极202为发光元件20的阴极,但不限于此。
例如,发光元件2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功能层203位于第二极202和第一极201之间。第二极202位于第一极201的远离衬底基板BS的一侧,发光功能层203至少包括发光层,还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至少之一。
例如,缓冲层BL、隔离层BR、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D、钝化层PVX、第一平坦化层PLN1和第二平坦化层PLN2均为绝缘层,可在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D、钝化层PVX、第一平坦化层PLN1和第二平坦化层PLN2至少之一中设置过孔,从而使得绝缘层两侧的导电元件通过过孔相连。
如图25所示,存储电容的第二极Cb具有开口OPN,开口OPN的设置利于连接电极CEa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T10相连。图25示出了驱动晶体管T1的沟道区T13、过孔HL1和过孔HL2。连接电极CEb通过过孔HL1与第二发光晶体管T5的第二极T52相连,连接电极CEc通过过孔HL2与连接电极CEb相连。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201通过过孔HL3与连接电极CEc相连。
图2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烧蚀工艺前的局部剖视图。图2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进行烧蚀工艺时的示意图。图2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烧蚀工艺后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6所示,导线CDT1和导线CDT2之间设有层间绝缘层ILD,导线CDT1和导线CDT2之间彼此绝缘。例如,导线CDT1为第一修复线RL1,导线CDT2数据传输线DTL;或者,导线CDT1为第二修复线RL2,导线CDT2数据线DL。
如图27所示,采用激光L0照射导线CDT1和导线CDT2的交叠位置(待修复位置处)。
如图28所示,激光照射位置处的绝缘层被烧蚀,从而导线CDT1和导线CDT2接触,使得导线CDT1和导线CDT2相连,进而实现断线的修复。
图26至图28以导线CDT1和导线CDT2之间设有层间绝缘层ILD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线CDT1和导线CDT2之间的绝缘层ISL1或绝缘层ISL2也可以为其他的绝缘层或者为其他几个绝缘层。
有关于像素电路部分,可以参照图4至10、图23至图25。如图5所示,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挡块BK1用来遮挡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导电连接部CP1,挡块BK2用来遮挡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导电连接部CP2。导电连接部CP1用来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导电连接部CP2用来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通常,以第一导电图案层LY1为掩模版对半导体图形进行掺杂,使得半导体图形的被第一导电图案层LY1覆盖的区域保留半导体特性,形成有源层,而半导体图形的未被第一导电图案层LY1覆盖的区域被导体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从而形成有源层图形SCP。例如,沟道的材质包括多晶硅,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电连接部的材料包括经掺杂的多晶硅。
如图10A所示,栅线GL包括位于不同层的第一部分GL01和第二部分GL02,第一部分GL01和第二部分GL02相连。
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例如,第一导电图案层LY1、第二导电图案层LY2、第三导电图案层LY3、第四导电图案层LY4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第一导电图案层LY1和第二导电图案层LY2采用镍、铝等金属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导电图案层LY3和第四导电图案层LY4采用钛、铝等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导电图案层LY3和第四导电图案层LY4分别为Ti/AL/Ti三个子层形成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衬底基板可以采用玻璃基板或聚酰亚胺基板,但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缓冲层BL、隔离层BR、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D、钝化层PVX、第一平坦化层PLN1、第二平坦化层PLN2、像素定义层PDL、隔垫物PS均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发光元件的第一极201和第二极202的材料可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201可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和银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例如,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铟锡(ITO),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极201可采用ITO-Ag-ITO三个子层叠层设置的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202可以为低功函的金属,可采用镁和银至少之一,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衬底基板BS上形成缓冲层BL和隔离层BR。
步骤S2、在隔离层BR上形成半导体图形。
步骤S3、在半导体图形上形成第一栅绝缘层GI1。
步骤S4、在第一栅绝缘层GI1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层LY1。
步骤S5、以第一导电图案层LY1为掩模版对半导体图形进行掺杂,使得半导体图形的被第一导电图案层LY1覆盖的区域保留半导体特性,形成有源层,而半导体图形的未被第一导电图案层LY1覆盖的区域被导体化,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从而形成有源层图形SCP。
步骤S6、在形成有源层图形SCP和第一导电图案层LY1后,形成第二栅绝缘层GI2。
步骤S7、在第二栅绝缘层GI2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层LY2。
步骤S8、在第二导电图案层LY2上形成层间绝缘层ILD。
步骤S9、进行第一次过孔形成工艺,在第一栅绝缘层GI1、第二栅绝缘层GI2和层间绝缘层ILD的至少之一中形成过孔,即,在需要形成过孔的位置处形成过孔,依据待连接的元件来确定过孔贯穿的绝缘层的个数。
步骤S10、在进行第一次过孔形成工艺后,形成第三导电图案层LY3,根据需要,第三导电图案层LY3中的元件可以通过过孔与有源层图形SCP、第一导电图案层LY1和/或第二导电图案层LY2中的元件相连。
步骤S11、在第三导电图案层LY3上形成钝化层PVX和第一平坦化层PLN1。
步骤S12、进行第二次过孔形成工艺,在钝化层PVX和第一平坦化层PLN1中形成过孔。
步骤S13、进行第二次过孔形成工艺后,形成第四导电图案层LY4,例如,第四导电图案层LY4中的元件通过过孔与第三导电图案层LY3中的元件相连。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条数据线对应一列像素单元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两条数据线对应一列像素单元的双数据(dual source)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不限于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等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修复线RL11和第一修复线RL12也可分别称作第三修复线RL11和第四修复线RL12,第二修复线RL21和第二修复线RL22也可分别称作第五修复线RL21和第六修复线RL22。
图2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示意图。在扇出区FR,远离集成电路IC的一端为倾斜走线,走线更密集,靠近集成电路IC的一端为基本平行的走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走线),走线更稀疏。图29示出了数据传输线DTLa和数据传输线DTLb,数据传输线DTLa和数据传输线DTLb相邻,数据传输线DTLa和数据传输线DTLb位于不同的膜层中。例如,数据传输线DTLa和数据传输线DTLb之一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LY1,数据传输线DTLa和数据传输线DTLb之另一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LY2。
图3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多颗集成电路IC,图30示出了两颗集成电路IC,但集成电路IC的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例如,大尺寸的显示面板通常采用多颗IC。每颗集成电路IC可对应两个修复结构,每个修复结构可修复与其对应的区域内的最多两个断点。图30示出了第一扇出区FR1和第二扇出区FR2。每个扇出区FR对应设置一颗集成电路IC。每个扇出区FR可对应两个修复结构。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3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该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面板1,该显示面板1可以为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例如,该显示装置2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数据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简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没有给出该显示装置2的全部组成单元。为实现该显示装置2的基本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提供、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层的元件可由同一膜层经同一构图工艺行程。例如,位于同一层的元件可位于同一个元件的远离衬底基板的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构图或构图工艺可只包括光刻工艺,或包括光刻工艺以及刻蚀步骤,或者可以包括打印、喷墨等其他用于形成预定图形的工艺。光刻工艺是指包括成膜、曝光、显影等工艺过程,利用光刻胶、掩模板、曝光机等形成图形。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结构选择相应的构图工艺。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
周边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多个像素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被配置为显示图像;
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输入数据信号;
多条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连;以及
至少两个修复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修复线和第二修复线,所述第一修复线与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交叠,所述第二修复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叠,
所述至少两个修复结构中的两个修复结构呈轴对称设置,分别属于所述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一修复线在对称轴处断开,
分别属于所述两个修复结构的两条第二修复线在所述对称轴处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修复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修复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同一修复结构中,所述第一修复线和所述第二修复线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修复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和第二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二修复线包括多条第二修复线,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一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修复线和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与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同一修复结构中,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和所述第一修复线在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修复结构还包括第三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一修复线包括多条第一修复线,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与所述集成电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位于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与所述多个第一数据选择器共用同一条第一控制线和同一条第二控制线。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呈轴对称设置的两个修复结构的一个中,所述多条第二修复线包括两条第二修复线,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包括两条第一修复线,所述第一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包括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并且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依次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三数据选择器相连,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之一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与第一信号线相连,所述两条第一修复线之另一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与第二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两条第二修复线通过所述第二数据选择器与第二连接线相连,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依次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修复线和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线为一体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修复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与所述第一修复线交叠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不与所述第一修复线交叠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与所述多条第一修复线分别交叠,所述多个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的同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数据线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两条相邻数据线的两个第二凸出部位于该两条相邻数据线之间且错位设置,或者,所述两条相邻数据线的两个第二凸出部背对背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修复线和所述多条数据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修复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修复线交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周边区,并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远离所述第一修复线的一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修复线交叠的部分与所述数据线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2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80003679.3A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81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38688 WO2022133822A1 (zh)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721A CN114981721A (zh) 2022-08-30
CN114981721B true CN11498172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15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679.3A Active CN114981721B (zh)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6871A1 (zh)
CN (1) CN114981721B (zh)
WO (1) WO2022133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2425A (zh) * 2022-12-29 2023-05-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700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测试和修复方法
CN103135299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缺陷修复方法
CN203324619U (zh) * 2013-07-15 2013-12-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10245A (zh) * 2018-05-22 2018-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面板
CN208636627U (zh) * 2018-09-18 2019-03-22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197A (ja) * 1993-06-22 1995-01-17 Asahi Glass Co Ltd マトリックス型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345209B (en) * 2006-09-11 2011-07-11 Au Optronics Corp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441336B (zh) * 2007-11-23 2011-04-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92830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02169267B (zh) * 2011-05-23 2013-04-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KR102516592B1 (ko) * 2015-08-24 2023-03-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208689337U (zh) * 2018-09-18 2019-04-02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700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测试和修复方法
CN103135299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缺陷修复方法
CN203324619U (zh) * 2013-07-15 2013-12-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10245A (zh) * 2018-05-22 2018-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面板
CN208636627U (zh) * 2018-09-18 2019-03-22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6871A1 (en) 2022-12-22
WO2022133822A1 (zh) 2022-06-30
CN114981721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04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testing display panel
US7158103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047513B1 (ko) 표시 장치
CN108511485B (zh) 显示装置
US1117689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519436A (zh)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修復方法及其驅動方法
KR20110080587A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864650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20150055377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818894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21189335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420305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12516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30028201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53443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473053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10049341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유기발광 표시 기판
US20220208907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CN11498172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9420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90066105A (ko) 표시 패널
CN113594220B (zh) 显示基板及其测试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018582A (ko) 표시 패널
CN11324136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49532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