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0774A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0774A
CN114980774A CN201980100211.3A CN201980100211A CN114980774A CN 114980774 A CN114980774 A CN 114980774A CN 201980100211 A CN201980100211 A CN 201980100211A CN 114980774 A CN114980774 A CN 114980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fastener
wall
tap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犬饲孝幸
武川葵
龙雨田
福田夕子
葛山满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0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5Slid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accidental intrusion of material into the slider body, e.g. with shield or gua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在拉头(5)的可动范围(R5)的至少一部分内,拉头上部(5A)被定位成与壁部上部(14A、24A)相邻,并且拉头下部(5B)被定位成与壁部下部(14B、24B)相邻。能够防止带上下表面(11、12、21、22)两侧的拉头(5)咬入面料。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式:通过在拉链带的背面设置突条,来防止拉头咬入衬布。作为突条的形成方法,例示有缝合或粘接绳状或线状的合成树脂、使合成树脂呈线状地热熔接。在该文献的图3中,还示出了使拉链带局部重合来形成突条的方式。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式:在拉头设置V形或U形的凹部,防止咬入面料。
虽然与咬入面料的课题无关,但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方式:为了提高拉链的保形性,在袋织部的内部穿插有“能够产生塑性变形”的芯材(参照权利要求10、0015段、图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05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60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403639号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在仅在拉链带的背面侧设置突条的情况下,如果拉链发生弯曲或扭转这样的变形,则存在突条也发生变形而无法防止咬入面料的可能性。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而设想提高突条的刚性,但是因突条在拉链带的背面侧体积增大到容许范围之外,所以不能说是现实的解决对策。另外,即使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在拉链带的背面侧设置突条,也无法防止拉头在拉链带的表面侧咬入面料。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如下的新课题:抑制用于防止拉头咬入面料的壁部的体积增大,并且防止拉头在拉链带的两面咬入面料。
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拉链,其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其在带厚度由带上下表面规定的拉链带的一个侧缘部设置有拉链链牙;以及拉头,其为了对一对拉链牙链带进行开闭而移动,该拉头包括:拉头上部,其设置在与带上表面相同的一侧;拉头下部,其设置在与带下表面相同的一侧;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拉头上部和拉头下部。拉链带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防止咬入面料的壁部,该壁部以与拉链链牙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壁部包括:壁部上部,其设置在与带上表面相同的一侧,从带上表面突出;以及壁部下部,其设置在与带下表面相同的一侧,从带下表面突出。为了防止带上下表面两侧的拉头咬入面料,在拉头的可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内,拉头上部被定位成与壁部上部相邻,并且拉头下部被定位成与壁部下部相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壁部上部以至少局部与拉头上部接触的方式设置、以及/或者壁部下部以至少局部与拉头下部接触的方式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拉头上部与壁部之间的距离为拉链链牙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倍以下;以及/或者拉头下部与壁部之间的距离为拉链链牙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倍以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拉头具有用于供拉链带穿插的穿插缝隙,该穿插缝隙由拉头上部和拉头下部的相向部分划定,壁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穿插缝隙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0.75倍以上且5倍以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壁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穿插缝隙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1倍以上且5倍以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壁部具有柔软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壁部包括拉链带的袋状组织和被封入该袋状组织的芯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芯材具有柔软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构成袋状组织的经纱的粗细大于拉链带的纬纱的粗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壁部由被安装于拉链带的树脂或金属部分形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拉头具有拉头主体,该拉头主体包括相向配置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结柱,上翼板及下翼板各自的前端部包括:左右肩部,其在与拉头主体的移动方向及带上下表面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凹状中央部,其在左右肩部之间向后方凹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翼板具有朝向下翼板突出以决定拉链带的穿插缝隙的凸缘部,凸缘部的前端部与上翼板的前端部结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能够抑制用于防止拉头咬入面料的壁部的体积增大,并且防止拉头在拉链带的两面咬入面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闭合的拉链的概略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拉链的概略的截面示意图,从后方示出拉头。
图3是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拉头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拉头的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拉头的后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拉头的截面图,示出上翼板的内表面。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壁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涉及的拉链的概略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拉链的概略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涉及的拉头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能够上下分离的罩被安装于拉头主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拉链
2 拉链牙链带
4 拉链牙链带
5 拉头
10 拉链带
14 壁部
14A 壁部上部
14B 壁部下部
20 拉链带
24 壁部
24A 壁部上部
24B 壁部下部
30 拉链链牙
40 拉链链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各种实施方式及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度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也能够理解由该组合带来的协同效果。实施方式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省略。附图以描述发明为主要目的,为了便于作图而被简化。各特征并非仅对本申请公开的拉链有效,应被理解为也通用于本说明书中未公开的其他各种拉链的普遍特征。
拉链1是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长条带状。拉链1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2、4、以及为了开闭一对拉链牙链带2、4而移动的拉头5。拉链牙链带2是在沿着呈长条带状的拉链带1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缘部13设置拉链链牙30而构成的。同样地,拉链牙链带4是在沿着呈长条带状的拉链带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缘部23设置拉链链牙40而构成的。拉头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拉链链牙30及拉链链牙40卡合。通过拉头5的前进,使一对拉链牙链带2、4闭合(拉链链牙30、40成为啮合状态),通过拉头5的后退使一对拉链牙链带2、4打开(拉链链牙30、40的啮合状态被解除)。
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相当于拉链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相当于拉链1的长度方向及拉头5的移动方向。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相当于拉链1的宽度方向。
拉链带10、20例如是织物、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是呈长条带状的具有柔性的布料。拉链带10、20采用多个带组织来形成。在拉链带10、20为织物的情况下,采用多根经纱和1根或多根纬纱构成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经重平组织、袋状组织等带组织。在拉链带10、20为编物的情况下,由链状编织、特里科经编织、以及缎纹编等经编组织构成带组织。根据需要,在沿着拉链带10、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缘部13、23设置芯线,例如能够提高拉链链牙30、40相对于拉链带10、20的安装强度。拉链带的带组织、构造、厚度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决定为各种形式或者尺寸。
拉链带10由图2所示的带上表面11与带下表面12之间的距离规定带厚度。拉链带20由图2所示的带上表面21与带下表面22之间的距离规定带厚度。
拉头5包括:拉头上部5A,其设置在与拉链带10、20的带上表面11、21相同的一侧;拉头下部5B,其设置在与拉链带10、20的带下表面12、22相同的一侧;以及连结部5C,其连结拉头上部5A和拉头下部5B。拉头5还具有用于供拉链带10、20穿插的穿插缝隙S1、S2,穿插缝隙S1、S2由拉头上部5A和拉头下部5B的相向部分划定。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缝隙高度)等于划定穿插缝隙S1、S2的拉头上部5A的部分(例如凸缘部)与拉头下部5B的部分(例如凸缘部)之间的距离。典型而言,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缝隙高度)大于被置于穿插缝隙S1、S2中的拉链带10、20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但不限于此。划定穿插缝隙S1、S2的拉头上部5A和拉头下部5B的相向部分在拉头5前进或后退时可以与拉链带10、20的上表面11、21或下表面12、22接触。
例如,如图2~图6所示,拉头5由拉头主体5j单体(被安装于拉头主体5j的拉片6为可选项)构成。拉头主体5j包括:上下相向配置的上翼板51和下翼板52、连结上翼板51和下翼板52的连结柱53、设置于上翼板51的拉片安装柱54、以及设置于下翼板52的拉片安装柱55。拉头上部5A包括上翼板51和拉片安装柱54。拉头下部5B包括下翼板52和拉片安装柱55。连结部5C包括连结柱53。此外,图3~图5示出了拉片安装柱54、55产生塑性变形之前的状态。
在拉头主体5j形成因连结柱53而分叉的Y形链牙通路。在连结柱53的左右设置有一对前口58A、58B。在前口58A、58B的相反侧设置有一个后口59。前口58A、58B配置成在与拉头主体5j的移动方向及带上下表面11、12、21、22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夹着连结柱53。非结合的拉链链牙30、40经由前口58A、58B在拉头主体5j的内外来往。已结合的拉链链牙30、40经由后口59在拉头主体5j的内外来往。
上翼板51具有朝向下翼板52突出以决定拉链带10、20的穿插缝隙S1、S2的凸缘部56p、56q。同样,下翼板52具有朝向上翼板51突出以决定拉链带10、20的穿插缝隙S1、S2的凸缘部57p、57q。穿插缝隙S1、S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使前口58A或58B与后口59连通。在凸缘部56p、56q与连结柱53之间,设置有用于左右拉链链牙30、40的通路空间。在比连结柱53靠后方的范围内,用于已结合的左右拉链链牙30、40的通路空间设置在凸缘部56p、56q之间。在图示例中,凸缘部56p、56q的突出高度大于凸缘部57p、57q的突出高度,但也可设想两者同等的情况。
穿插缝隙S1具有缝隙高度S10,该缝隙高度S10相当于拉头5的上翼板51的凸缘部56p与下翼板52的凸缘部57p之间的距离。在拉头5不具有凸缘部的情况下,缝隙高度S10相当于拉头5的供拉链带10穿插的部分的拉头上部5A与拉头下部5B之间的距离。同样,穿插缝隙S2具有缝隙高度S20,该缝隙高度S20相当于拉头5的上翼板51的凸缘部56q与下翼板52的凸缘部57q之间的距离。在拉头5不具有凸缘部的情况下,缝隙高度S20相当于拉头5的供拉链带20穿插的部分的拉头上部5A与拉头下部5B之间的距离。例如,缝隙高度S10、S20大于拉链带10、20的最小的带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拉链带10具有以与拉链链牙30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的壁部14。同样,拉链带20具有以与拉链链牙40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的壁部24。上述的间隔、即从拉链链牙30的壁部14侧的端部至壁部14的拉链链牙30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是拉链链牙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下。壁部14的厚度大于拉链带10的其他部分的带厚度。壁部24的厚度大于拉链带20的其他部分的带厚度。壁部14、24包括:壁部上部14A、24A,其从带上表面11、21朝向拉链带10、20的厚度方向突出;以及壁部下部14B、24B,其从带下表面12、22朝向拉链带10、20的厚度方向突出。壁部14、24用于防止咬入面料。
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只要是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缝隙高度S10、S20)的0.75倍以上且5倍以下即可。优选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大于缝隙高度S10、S20。即,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缝隙高度S10、S20)的1倍以上且5倍以下。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提高防止面料咬入的效果。还优选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缝隙高度S10、S20)的2倍。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不改变拉头5的滑动性而提高防止面料咬入的效果。
如图2所示,壁部14、24包括:拉链带10、20的袋状组织15、25、以及被封入该袋状组织15、25的芯材16、26。图7是拉链带10、20的概略截面图,示出多根经纱相对于1根纬纱的情形。袋状组织15、25中,相对于1根纬纱包含多根经纱93。经纱93以包围芯材16、26周围的方式配置。袋状组织15、25采用袋织形成。此外,袋织的形成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省略详细的说明。壁部14、24与拉链带10、20的其他部分同样地由纬纱和经纱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在目视带上表面11、21及带下表面12、22时壁部14、24较为醒目。
在织制拉链带10、20的同时形成壁部14、24,因此能够精确地进行壁部14、24的定位,而且能够省略将壁部14、24安装于拉链带10、20的追加工序。还消除了壁部14、24从拉链带10、20脱落的风险。
优选壁部14、24具有柔软性。在该情况下,即使是拉头5以与壁部14、24接触的方式滑动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壁部14、24的应力未全部被施加于拉头5,所以能够不损害滑动性地获得防止咬入的功能。另外,能够避免或抑制因拉头5与壁部14、24的接触而使壁部14、24产生磨损。
构成壁部14、24的袋状组织15、25的经纱93的粗细大于构成其他部分的经纱91的粗细。构成壁部14、24的袋状组织15、25的经纱93的粗细大于纬纱的粗细,例如为3倍以上。壁部14、24的芯材16、26是编织线,将多根线集束并用皮线覆盖其周围。该芯材16、26的强度比设置于沿着拉链带10、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缘部13、23的芯线高。芯线是捻线,通过将多根线集束捻制而成。芯线能够进行一定的收缩。在该芯线的周围进行袋织的经纱与纬纱相同,粗细也相同。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壁部14、24所使用的经纱的粗细设为纬纱的粗细的3倍以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使形成壁部的芯线更粗地形成的情况下,壁部所使用的经纱的粗细与纬纱相同。此外,虽然将芯材16、26设为了编织线,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金属线或树脂线。
拉链链牙30、40例如是单丝被卷绕成螺旋状所得到的螺旋状链牙,但也可以是通过金属或树脂链牙的排列来形成的。拉链链牙30、40相对于拉链带10、20的安装根据种类不同,能够通过铆接固定、注塑成形、缝合来达成。还设想拉链链牙30、40一起被织入拉链带10、20的带组织的形态。
后止件7可以以覆盖左右拉链链牙30、40的方式被安装。前止件8可以被安装于拉链链牙30。前止件9可以被安装于拉链链牙40。此外,后止件7、前止件8及前止件9也可以以不仅覆盖拉链链牙、还至少覆盖壁部14、28的一部分的方式被安装。
带上表面11、21例如在缝合有拉链1的衣服中位于表面侧,带下表面12、22位于该衣服的背面侧,但也可设想使两者的关系反转。在衣服的背面侧,无法确认衣服的面料是否位于拉头5的进路上。因此,该面料被拉头5咬入的可能性较高。但在操作拉头5时,不一定会专注地盯着拉头5及其周围而使拉头5移动。即,在衣服的表面侧,也存在衣服的面料被拉头5咬入的可能性。可设想衣服的面料越薄,越容易被拉头5咬入。拉链1不仅用于衣服,还用于帐篷或睡袋的开闭。睡袋通过在薄面料制的袋内填充蓄热材而形成。设想不盯着拉头5而仅通过手工作业来操作拉头5的情况,优选适用本公开涉及的拉链1。
将拉链1中的后止件7与前止件8、9之间的范围定义为拉头5的可动范围R5(参照图1)。在拉头5的可动范围R5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区域内,拉头上部5A被定位为与壁部上部14A、24A相邻,并且拉头下部5B被定位为与壁部下部14B、24B相邻,能够防止拉头5在带上下表面11、12、21、22的两侧咬入面料。特别是,能够将为了确保壁部14、24的刚性所需要的壁部14、24的固体部(实心部)单独地分配给带上下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壁部14、24的体积增大,并且防止拉头5在拉链带10、20的两面咬入面料。此外,典型而言,拉头5的可动范围R5是后止件7与前止件8、9之间的范围,但根据情况不同而可将某一方或两方的止件省略。
在某些情况下,拉头上部5A与壁部14之间的距离是拉链链牙30、40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0倍以上且1倍以下;以及/或者拉头下部5B与壁部14之间的距离是拉链链牙30、40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0倍以上且1倍以下。在上述的宽度为0倍时,为拉头上部5A与壁部14接触的状态。拉头下部5B与壁部14的关系也是同样的。
虽然不限于此,但壁部上部14A、24A以与拉头上部5A接触的方式设置以及/或者壁部下部14B、24B以与拉头下部5B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拉链1未被弯折且未被扭转的图1所示的平坦的状态下,壁部14、24与拉头5接触。能更有效地抑制面料被配置在拉头5的前口58A、58B的前方、面料被配置在拉头5的后口59的后方、以及面料被配置在拉头5的穿插缝隙S1、S2的附近的情况。
对壁部上部14A、24A与拉头上部5A的接触、以及壁部下部14B、24B与拉头下部5B的接触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记载的那样,优选壁部上部14A、24A至少与拉头上部5A的后口侧端部周边的侧面接触。优选壁部下部14B、24B至少与拉头下部5B的后口侧端部周边的侧面接触。特别是,在设想拉头下移操作时的咬入的情况下,更优选该方式。
优选壁部上部14A、24A至少与拉头上部5A的前口侧端部周边的侧面接触。优选壁部下部14B、24B至少与拉头下部5B的前口侧端部周边的侧面接触。特别是,在设想拉头上移操作时的咬入的情况下,更优选该方式。
还优选如图1所示的那样,壁部上部14A、24A与拉头上部5A的从后口侧至前口侧的大致整个侧面接触。优选壁部下部14B、24B与拉头下部5B的从后口侧至前口侧的大致整个侧面接触。
另外,在壁部上部14A、24A的表面为曲面的情况下,优选如图2记载的那样拉头上部5A的凸缘的角部与壁部上部14A、24A的表面的曲面接触。在壁部下部14B、24B的表面为曲面的情况下,优选拉头上部5A的凸缘的角部与壁部下部14B、24B的表面的曲面接触。
上述各接触的形态彼此独立而能够作为发明概念进行区分,也能够通过组合而作为另一发明概念进行区分。
如图6所示,上翼板51的前端部包括:左右肩部51p、51q,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凹状中央部51r,其在左右肩部51p、51q之间向后方凹陷。同样,下翼板52的前端部包括:左右肩部52p、52q,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凹状中央部52r,其在左右肩部52p、52q之间向后方凹陷。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面料位于拉头5的前方,在拉头5前进时面料也被凹状中央部51r、52r引导而难以被拉头5咬入。即,能够降低面料被卡在链牙的周围与拉头之间的间隙的风险。优选左右肩部是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
作为进一步的选择,凸缘部56p、56q的前端部与上翼板51的前端部结合。在如后述的那样设置左右壁部14、24的情况下,面料超过壁部14、24而到达凸缘部56p、56q,面料在拉链链牙30、40与凸缘部56p、56q之间被夹持的可能性较低。对上翼板51进行的说明也同样适用于下翼板52,省略重复说明。
凸缘部56p、56q包括:凸缘后部56p1、56q1;以及凸缘倾斜部56p2、56q2,其设置于凸缘后部56p1、56q1的前方。凸缘后部56p1、56q1在拉头5的移动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凸缘后部56p1、56q1的间隔在前后方向上是一定的。凸缘倾斜部56p2、56q2从凸缘后部56p1、56q1向斜前方延伸。凸缘倾斜部56p2、56q2的间隔随着朝向前方而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凸缘后部56p1、56q1与凸缘倾斜部56p2、56q2构成的角θ为15°以上且35°以下。
通过在各拉链带10、20设置壁部14、24,能够阻止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面料向朝向拉链1的中心线AX的方向(参照箭头)的移动。但是,在拉链链牙30、40之间面料位于拉头5的前方的情况无法应对。通过如上述的那样在拉头5的前端部设置凹状中央部51r、52r,在拉头5前进时拉头5的前方的面料被凹状中央部51r、52r引导,从而防止面料进入拉头5与拉链链牙之间、即拉头5咬入面料。
除了如图2所示的那样与拉链带10、20一体设置的情况以外,壁部14、24还可以构成为分体地被安装于拉链带10、20。例如,在将第1芯线缝合于带上表面、将第2芯线缝合于带下表面,由此也可以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突出的壁部。在这样的形态中,能够将为了确保壁部的刚性所需要的壁部的固体部(实心部)单独地分配给带上下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壁部的体积增大,并且防止拉头5在拉链带10、20的两面咬入面料。
图8示出壁部14、24被分割成多个岛部14i、24i。在这样的形态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各岛部14i、24i在前后方向上呈长条状,但不限于该形状。岛部14i、24i相对于拉链带10、20的安装与拉链链牙30、40同样,能够通过铆接固定、注塑成形、缝合等来达成。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各岛部14i、24i可以包括:袋状组织15、25;以及芯材16、26,其被封入该袋状组织15、25。显而易见,也能够采用金属或树脂制的岛部。
图9示出壁部14、24采用树脂或金属部分形成且通过注塑成形或铆接固定被安装于拉链带10、20的形态。壁部14、24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不是必须采用带等芯材。
图10示出拉头5包括拉头主体5j和被安装于该拉头主体5j的罩5u的形态。罩5u是为了防止拉头主体5j咬入面料而被安装于拉头主体5j的后安装部件。罩5u是为了防止在拉头5前进时面料被拉头5咬入(参照图10)、以及/或者防止在拉头5后退时面料被拉头5咬入而构成的。罩5u例如包括:罩上部,其从上侧覆盖拉头主体5j的拉头上部5A;罩下部,其从下侧覆盖拉头主体5j的拉头下部5B;以及连结部,其连结罩上部和罩下部。罩上部及罩下部通过由连结部进行的机械嵌合等方法结合,将拉头主体5j收容在罩5u内。此外,罩上部构成设置在与带上表面11、21相同的一侧的拉头上部5A的一部分。罩下部构成设置在与带下表面12、22相同的一侧的拉头下部5B的一部分。连结罩上部和罩下部的连结部构成连结拉头上部5A和拉头下部5B的连结部5C的一部分。
在如图10所示的情况下,罩5u构成为划定用于保持拉头主体5j的空间、左侧拉链链牙用的左通路81A、右侧拉链链牙用的右通路81B。左通路81A与拉头主体5j的连结柱53的左侧路径71A连通。右通路81B与拉头主体5j的连结柱53的右侧路径71B连通。此外,拉头主体5j的左侧路径71A、右侧路径71B与拉头主体5j的连结柱53的后方的通路71C连通。这样的罩5u(通过参照被组合在本说明书中)如国际公开第2016/035125号中公开的那样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拉头主体5j并非图3至图6所示的特殊/专用拉头,而是通用拉头。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拉头5的可动范围R5(图1)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区域内,拉头5的上部(更明确而言,是拉头5的罩5u的上部)被定位成与壁部14、24的上部相邻(例如接触),并且拉头5的下部(更明确而言,是拉头5的罩5u的下部)被定位成与壁部14、24的下部相邻(例如接触),能够防止拉头5在带上下表面的两侧咬入面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基于上述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被加入到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的目的被参照。并非必须使用图3至图6所示的特殊/专用拉头。壁部14、24不限于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态,也可以呈蛇行或锯齿状地延伸。

Claims (12)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拉链牙链带(2、4),其在带厚度由带上下表面(11、12、21、22)规定的拉链带(10、20)的一个侧缘部(13、23)设置有拉链链牙(30、40);以及
拉头(5),其为了对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2、4)进行开闭而移动,该拉头(5)包括:拉头上部(5A),其设置在与所述带上表面(11、21)相同的一侧;拉头下部(5B),其设置在与所述带下表面(12、22)相同的一侧;以及连结部(5C),其连结所述拉头上部(5A)和所述拉头下部(5B),
所述拉链带(10、20)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防止咬入面料的壁部(14、24),该壁部(14、24)以与所述拉链链牙(30、40)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
所述壁部(14、24)包括:壁部上部(14A、24A),其设置在与所述带上表面(11、21)相同的一侧,从所述带上表面(11、21)突出;以及壁部下部(14B、24B),其设置在与所述带下表面(12、22)相同的一侧,从所述带下表面(12、22)突出,
为了防止所述带上下表面(11、12、21、22)两侧的所述拉头(5)咬入面料,在所述拉头(5)的可动范围(R5)的至少一部分内,所述拉头上部(5A)被定位成与所述壁部上部(14A、24A)相邻,并且所述拉头下部(5B)被定位成与所述壁部下部(14B、24B)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上部(14A、24A)以至少局部与所述拉头上部(5A)接触的方式设置、以及/或者所述壁部下部(14B、24B)以至少局部与所述拉头下部(5B)接触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上部(5A)与所述壁部(14)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拉链链牙(30、40)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倍以下;以及/或者
所述拉头下部(5B)与所述壁部(14)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拉链链牙(30、40)的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的1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5)具有用于供所述拉链带(10、20)穿插的穿插缝隙(S1、S2),该穿插缝隙(S1、S2)由所述拉头上部(5A)和所述拉头下部(5B)的相向部分(56p、56q)划定,
所述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所述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0.75倍以上且5倍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14、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所述穿插缝隙(S1、S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1倍以上且5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14、24)具有柔软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14、24)包括所述拉链带(10、20)的袋状组织(15、25)和被封入该袋状组织(15、25)的芯材(16、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16、26)具有柔软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袋状组织(15、25)的经纱的粗细大于所述拉链带(10、20)的纬纱的粗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14、24)由被安装于所述拉链带(10、20)的树脂或金属部分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5)具有拉头主体(5j),该拉头主体(5j)包括相向配置的上翼板(51)和下翼板(52)、以及连结上翼板(51)和下翼板(52)的连结柱(53),
所述上翼板(51)及所述下翼板(52)各自的前端部包括:左右肩部(51p、51q、52p、52q),其在与所述拉头主体(5j)的移动方向及所述带上下表面(11、12、21、22)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凹状中央部(51r、52r),其在所述左右肩部(51p、51q、52p、52q)之间向后方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板(51)具有朝向所述下翼板(52)突出以决定所述拉链带(10、20)的穿插缝隙(S1、S2)的凸缘部(56p、56q),所述凸缘部(56p、56q)的前端部与所述上翼板(51)的前端部结合。
CN201980100211.3A 2019-11-29 2019-11-29 拉链 Pending CN1149807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6922 WO2021106226A1 (ja) 2019-11-29 2019-11-2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774A true CN114980774A (zh) 2022-08-30

Family

ID=7613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211.3A Pending CN114980774A (zh) 2019-11-29 2019-11-29 拉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9271B2 (zh)
EP (1) EP4066678A4 (zh)
JP (2) JPWO2021106226A1 (zh)
CN (1) CN114980774A (zh)
WO (1) WO20211062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36958A (en) * 1924-07-02 1931-12-15 Shoe Hardware Company Fastening device
US1609487A (en) * 1925-01-21 1926-12-07 Marinsky Davis Fastening device
US1739500A (en) * 1925-07-17 1929-12-17 Mishawaka Rubber & Woolen Mfg Automatic fastener
US2867879A (en) * 1953-11-27 1959-01-13 Atled Ets Slide fastener
JPS5153765Y2 (zh) 1971-08-23 1976-12-22
JPS543639B2 (zh) 1972-09-18 1979-02-24
DE2503281C3 (de) * 1974-02-08 1980-08-14 Aisin Seiki K.K., Kariya, Aichi (Japan) Innen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zusätzlichen Betätigimgsstellung des Innenverriegelungsknopf es zum schlüssellosen Verriegeln eines Kfz-Türverschlusses
JPS55166510U (zh) 1979-05-17 1980-11-29
JPS5778804A (en) 1980-11-04 1982-05-17 Yukika Takakura Fastener
JPS60105409U (ja) 1983-12-23 1985-07-18 モリト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テ−プ
US5497535A (en) * 1994-06-06 1996-03-12 Kloor; Patrick W. Non-binding zipper
JP2005160785A (ja) 2003-12-03 2005-06-23 Sukuramu:Kk 噛み挟みのないファスナー
JP5403639B2 (ja) 2009-05-26 2014-01-2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
US20150201717A1 (en) * 2014-01-18 2015-07-23 Berkeley Bliss Modified Adhesive Zipper Device
CN106687005B (zh) 2014-09-01 2019-01-2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拉头罩
CN107373917B (zh) * 2017-08-21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拉链和服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6226A1 (ja) 2021-06-03
EP4066678A4 (en) 2022-11-02
US20230062710A1 (en) 2023-03-02
JP2023087074A (ja) 2023-06-22
US11839271B2 (en) 2023-12-12
JPWO2021106226A1 (zh) 2021-06-03
EP4066678A1 (en)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8067B (zh) 带拉链的产品
TWI627921B (zh) Zipper-attach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ith zipper
TWI481358B (zh) zipper
EP1920672B1 (en) Fastener stringer of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TW201236595A (en)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20070011123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EP2769638B1 (en) Slide fastener and hidden slide fastener
CN108158140B (zh)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CN114980774A (zh) 拉链
CN108056539B (zh)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CN114040688B (zh) 链牙构件和带拉链的产品
CN109068816B (zh) 拉链带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
CN107847017B (zh) 拉链牙链带、拉链、以及铆接机
WO2016016952A1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KR101540548B1 (ko) 직입 파스너 스트링거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JP2008154615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KR200457868Y1 (ko) 고장력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I430761B (zh) zip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