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923A -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923A
CN114979923A CN202210452287.6A CN202210452287A CN114979923A CN 114979923 A CN114979923 A CN 114979923A CN 202210452287 A CN202210452287 A CN 202210452287A CN 114979923 A CN114979923 A CN 114979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ing loss
determining
noise
confidence valu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22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欣宇
韩荣
杨昭
夏日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22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9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9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对每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置信度打分,然后基于多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来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从而保证了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进而能够保证根据精准度较高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适合用户。

Description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辅听功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听力健康领域受各大手机、耳机厂商关注。随着市场的开放,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由于其能为轻、中度听力损失用户实现助听效果,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目前,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在实现助听效果时,需要先测量用户的听力损失曲线,然后根据用户的听力损失曲线实现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也就是说,能否实现良好的助听效果取决于测量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耳机的不同佩戴状态、周围环境声音的大小、甚至耳机扬声器的器件损耗程度都会对听力损失曲线的测量结果造成影响,进而导致相邻两次(或者时间上相距较近的两次)测量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这样不仅会使用户怀疑辅听功能不完善,进而影响产品形象,还会导致用户不清楚应该使用哪次测量结果进行听力损失补偿,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保证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以使根据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适合用户,从而提升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的助听效果,既能维护产品形象,又能保障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在建立通信连接的耳机的扬声器播放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过程中,获取耳机的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第一传递函数为前馈麦到耳膜处的传递函数;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根据噪声置信度因子和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第一置信度值为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第二置信度值为相邻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用于指导听力损失补偿。由此,通过对每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置信度打分,然后基于多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来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从而保证了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进而能够保证根据精准度较高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适合用户。
根据第一方面,在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根据耳道适配算法和佩戴状态,确定第二传递函数,第二传递函数为扬声器到耳机的反馈麦的传递函数;根据第二传递函数,获取第一传递函数。由此,保证了获取到的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是适合当前的佩戴状态,并且适合当前用户的耳道特性的,从而使得借助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能够更好的反映当前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包括: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变换到频域的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由此,通过将噪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从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噪声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而能够更好的发现噪声信号中的干扰、噪声和抖动。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包括:使用A计权融合方式,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由于噪声的测量要反映人耳引起的响度感觉大小,需要充分考虑到人耳的听觉特性,而A计权能够很好的反映人耳的听觉特性,因此通过采用A计权融合方式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保证最终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能够准确的反映人耳的听觉特性,进而保证最终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的目标置信度值更加精准。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包括:根据目标噪声能量和单调递减函数,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根据噪声置信度因子和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根据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确定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根据T/S参数和T/S参数阈值,确定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由此,通过根据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来确定扬声器当前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这样根据目标噪声能量和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的置信度值就可以综合考虑用户的耳道特性、耳机的佩戴状态以及扬声器的状态,从而保证最终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更加精准。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获取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是否为智能功率放大器SmartPA;若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为SmartPA,则执行获取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的步骤;否则,将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置为1。这样,对于功率放大器不是SmartPA的耳机,在无法通过SmartPA确定扬声器当前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时,直接将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的取值置为1,这样就不会影响置信度值的确定。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包括:在第一置信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置信度值时,将第一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在第一置信度值小于第二置信度值时,将第二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由于置信度值越高,其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越高,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不同时,通过选择置信度值最高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从而尽可能保证了用于指导听力损失补偿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精准性,使得基于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听力损失补偿更加适合当前用户。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包括: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一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以及第二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由此,通过基于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得到的置信度值对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加权平均操作,从而保证最终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得到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综合考虑了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特性,进而使得基于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听力损失补偿更加适合当前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本申请提供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4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听力损失测量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示意图;
图6是示例性示出的多组第一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图7是示例性示出的多组第二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图8是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包含多条听力损失曲线的示意图;
图9是示例性示出的又一种包含多条听力损失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对听力损失进行简要说明。
具体的说,目前听力损失通常可以用三种重要的参数来表达:听力损失程度(从中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类型(从传导性到感音神经性)和听力损失曲线。其中,听力损失曲线主要通过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程度所形成的一条曲线组成,如果是上升听力损失曲线,则是低频听力损失;如果是下行听力损失曲线,则主要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关。因此,想要对用户进行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以使补偿后的助听效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十分关键。
故而,为了保证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提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从而尽可能保证了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根据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适合用户,进而提升了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的助听效果,既做到了维护产品形象,又保障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关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PC机等,其硬件结构例如图1所示。
示例性的,参见图1,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音频模块170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等。
具体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果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为有线耳机,则该有线耳机可以通过耳机接口170D接入电子设备,以便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后,能够从通过耳机接口170D接入的有线耳机获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需的噪声信号,以及有线耳机的佩戴状态、有线耳机的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等。
此外,可理解的,如果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为蓝牙耳机,则该蓝牙耳机可以通过内置的蓝牙(bluetooth,BT)芯片/模块于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160中蓝牙(bluetooth,BT)芯片/模块进行匹配进而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这样,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后,便能够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60从与之建立通信连接的蓝牙处获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需的噪声信号,以及有线耳机的佩戴状态、有线耳机的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等。
示例性的,传感器模块180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按键190例如可以包括电源键(开机键),起始键(home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可理解的,在具体实现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此外,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此外,可理解的,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触发电子设备100实现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是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中的,这些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关于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在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1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而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示例性的,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101,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在建立通信连接的耳机的扬声器播放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过程中,获取耳机的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可以是由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触发的,例如用户点击了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显示的用于触发听力损失测量的功能按键/选项。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听力损失测量指令还可以是用户点击了约定的某一机械按键触发的。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听力损失测量指令也可以是电子设备自动触发的,例如在检测到有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与其建立通信连接(有线耳机插入电子设备的耳机接口,蓝牙耳机与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建立连接)时,自动触发的。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听力损失曲线是针对用户的听力损失的测量结果,故而在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需要确保耳机已经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用户将耳机佩戴在了耳朵上。关于电子设备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用来采集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耳机除了具有扬声器,还必须有前馈麦(也可以称为外部麦,或者FF麦),以及反馈麦(也可以称为内部麦)。
此外,可以理解的,由于前馈麦是设置在耳机壳体远离耳道的一侧,当用佩戴耳机后,前馈麦到耳机内的扬声器的隔离度可达到-40dB,因此在这种场景下,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可以被看作为周围环境的环境噪声。而反馈麦是集成在耳机内部紧挨内部的扬声器的,因此反馈麦采集到的测试信号即为扬声器输出的用于测量听力损失曲线时,播放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测试信号。
可理解的,为了能够获知不同频率的测试信号对用户的听力损失影响,以便获得一个能够精准体现用户的体谅损失的听力损失曲线,听力损失测量过程中需要播放多个不同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而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则是对应于每一个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即测试音频数据有几个频率的,获得的噪声信号也有几个频率的。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用户虽然能听见别人讲话,但是其实已经出现听力损失,而这些听力损失通常是从高频开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听力损失的用户能够听到低频率的讲话声,但是听不到或者听不清高频率的音频数据。因此,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更好的判断用户是否出现听力损失,本实施例中播放的测试音频数据包括了低频到高频不同频率的纯音数据,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纯音信号(测试信号)。
示例性的,播放的测试音频数据可以是125Hz~8000Hz之间的,例如可以选择125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25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50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100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200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400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以及8000Hz的一组测试音频数据作为需要播放的测试音频数据,然后依次进行播放。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到的噪声信号需要根据前馈麦到耳膜处的传递函数进行处理,每一个频率的测试信号需要根据扬声器到反馈麦的传递函数进行处理。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将前馈麦到耳膜处的传递函数称为第一传递函数,或者表示为传递函数Pj,将扬声器到反馈麦的传递函数称为第二传递函数,或者表示为Gj,其中,j=1,…,J。
可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递函数是用于确定前馈麦到耳膜处的冲击响应,即噪声能量的,第二传递函数是用来确定第一传递函数的。因此在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之后,除了需要执行上述获取噪声信号的操作,还需要执行获取第一传递函数的操作,从而确保后续步骤S102至步骤S106能够顺利执行。
示例性的,关于获取第一传递函数的操作,例如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首先,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
可理解的,由于不同的佩戴状态,例如佩戴的松紧程度,对听力损失曲线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得当前使用的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能够更好与耳机当前的佩戴状态相匹配,从而保证最终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是与当前佩戴状态匹配的,故而在获取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之前需要先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关于耳机的佩戴状态例如可以通过耳机中设置的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描述和限制。
然后,根据耳道适配算法和佩戴状态,确定第二传递函数。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耳道适配算法和佩戴状态,获取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的具体实现流程,例如可以是:在耳机佩戴号后,由耳机的扬声器播放入耳提示音,耳机的反馈麦接收到提示音对应的信号后,进行通道辨识,可以得到当前环境下,扬声器到反馈麦的传递函数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071
接着,在得到扬声器到反馈麦的传递函数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072
后,将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073
与当前构建的所有的Gj进行比较,将与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074
差异最小的一组传递函数,例如G0确定为适配出的第二传递函数即可。
最后,根据确定的第二传递函数,获取第一传递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模方式测试的多组数据中,每一组数据会对应一条第一传递函数和一条第二传递函数,即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是成对出现的,在第二传递函数与当前用户的耳道特征、佩戴状态适配时,与该第二传递函数属于同一组的第一传递函数同样与当前用户的耳道特征、佩戴状态适配。因此,在确定第二传递函数为G0时,可以确定第一传递函数为与第二传递函数属于同一组的P0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此,保证了获取到的第一传递函数是适合当前的佩戴状态,并且适合当前用户的耳道特性的,从而使得借助第一传递函数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能够更好的反映当前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在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之后,可以是获取到上述所说的噪声信号之前,也可以是在获取到上述所说的噪声信号之后执行上述获取第一传递函数的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的第一传递函数例如可以是通过建模方式从预先构建好的包含多组第一传递函数的建模库中获取的。
相应地,确定的第二传递函数同样可以是通过建模方式从预先构建号的包含多组第二传递函数的建模库中获取的。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事先采集大量耳机的佩戴状态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耳道进行建模,进而得到多组第一传递函数和多组第二传递函数,并将采用一组数据训练获得的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进行关联。
此外,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耳道特性,为了能够使得建模得到的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能够覆盖不同耳道特性和不同佩戴状态,采集的建模数据不仅要包括相同耳道特性对应的不同佩戴状态的数据,还要包括不同耳道特性对应的不同佩戴状态的数据,从而保证建模得到的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能够覆盖不同耳道特性和不同佩戴状态。
此外,关于通过建模方式构建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存储第一传递函数的建模库和存储第二传递函数的建模库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不同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第一传递函数,还是第二传递函数其表现形式均为一条曲线。其中,该曲线的横坐标对应的是频率,纵坐标对应的是响应信息(幅度)。也就是说,不同的频率会对应不同的响应信息,因此一条曲线就包括了一组传递函数,多条曲线就包括了多组传递函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纯音数据进行听力损失曲线的测量时,在播放纯音数据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调节音量直到刚好能微微听到为止,按照这种方式测量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便是用户对应的听力损失。
步骤S102,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常情况下采集到的噪声信号是时域状态下的,而在频域状态相爱能够更好的分析噪声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因此在根据噪声信号耳环第一传递函数确定耳膜处的噪声能量时,可以先将噪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然后再根据变换到频域的噪声信号和第一传递函数确定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发现噪声信号中的干扰、噪声和抖动。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的操作可以根据下述公式(1)实现:
N(i)=Xff(i)P0(i) (1)
其中,P0为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和/或用户的耳道特性从建模库中匹配出的适合当前用户当前耳机的佩戴状态的第一传递函数,i表示频率索引,Xff(i)为测试第i个频率纯音信号时,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频谱,N(i)为最终确定的在第i个频率点时,耳膜处的噪声频谱。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步骤S103,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
由于测试频率有多个,如上述列举的7个频率,因此得到噪声能量也有多个,但用来确定置信度值所需的噪声能量只需一个,因此为了综合各个频率的测试信号对应的噪声能量的特性,本实施例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了融合,进而将融合后得到的噪声能量作为计算置信度值所需的噪声能量,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其称为目标噪声能量。
示例性的,关于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的方式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由于噪声的测量要反映人耳引起的响度感觉大小,需要充分考虑到人耳的听觉特性,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了能够很好的反映人耳的听觉特性的A计权融合方式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保证最终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能够准确的反映人耳的听觉特性,进而保证最终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的目标置信度值更加精准。
示例性的,关于使用A计权融合方式,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的操作可以根据下述公式(2)实现: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091
其中,wa,i为第i个频率点对应的A计权权重,N(i)为在第i个频率点时,耳膜处的噪声频谱,NA为融合后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I的取值为播放的测试音频数据的频率个数。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步骤S104,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
具体的说,在根据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时,需要借助单调递减函数实现。
示例性的,关于根据目标噪声能量和单调递减函数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的操作可以根据下述公式(3)实现:
α=f(NA) (3)
其中,NA为融合后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f()为单调递减函数,α为确定的噪声置信度因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单独递减函数为f(0)时,其计算的取值为1,即f(0)=1;当单独递减函数为f(∞)时,其计算的取值为0,即f(∞)=0。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步骤S105,根据噪声置信度因子和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不仅用户的耳道特性、耳机的佩戴状态、周围的环境声会影响测量的听力损失曲线,耳机的扬声器状态也会影响测量的听力损失曲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时,还会考虑扬声器的损耗程度。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扬声器的损耗程度可以通过损耗程度衡量因子来表征。
可理解的,对于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可以通过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以及理想状态(没有损耗的情况)下的T/S参数阈值来确定。而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可以根据扬声器当前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确定。因此,想要确定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需要先获取扬声器当前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扬声器当前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需要通过用于对扬声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来获取,并且该功率放大器需要是智能功率放大器,即SmartPA。因此,在获取扬声器当前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之前,需要先判断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是否为SmartPA。
相应地,在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为SmartPA时,通过SmartPA获取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然后提供给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SmartPA提供的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后,根据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确定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这样便可以根据得到的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和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确定损耗程度衡量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T/S参数(也可以表示为TS参数)通常指扬声器厂家在产品说明书和标准中列出了小信号参数和大信号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指示扬声器的性能指标,如是否损坏,损耗程度等。关于具体的大信号参数和小信号参数可以参见现有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的确定考虑T/S参数中的振动质量、磁力因子、直流阻抗、力学阻尼和悬挂系统顺性这5个独立变量来确定。
此外,关于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可以通过产品说明书和标准中列出的上述五个独立变量,或者通过测量手段得到未使用的扬声器的T/S参数,进而将这个T/S参数作为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
示例性的,关于根据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和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确定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的操作可以通过抽象函数g(·)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述公式(4):
β=g(ts,tsideal) (4)
其中,β为损耗程度衡量因子,ts为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tsideal为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
示例性的,在公式(4)的基础上,带入振动质量Mms、磁力因子BI、直流阻抗Re、力学阻尼Rms和悬挂系统顺性Cms这5个独立变量来,用于计算α的计算公式从公式(4)变为下述公式(5):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1
其中,Mms为当前确定的振动质量,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2
为理想状态的振动质量,BI为当前确定的磁力因子,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3
为理想状态的磁力因子,Re为当前确定的直流阻抗,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4
为理想状态的直流阻抗,Rms为当前确定的力学阻尼,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5
为理想状态的力学阻尼,Cms为当前确定的悬挂系统顺性,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16
为理想状态的悬挂系统顺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将根据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和理想状态下的T/S参数阈值,确定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的取值范围限定在0~1之间(包含0和1这两个端值),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取值范围可以表示为β∈[0,1]。其中,1表示无损耗,0表示高损耗。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不是SmartPA,为了保证同一种计算置信度值的方式能够兼顾这两种场合,可以将损耗程度因子的取值置为1,这样就不会影响置信度值的确定。
由此,通过根据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来确定扬声器当前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这样根据目标噪声能量和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的置信度值就可以综合考虑用户的耳道特性、耳机的佩戴状态以及扬声器的状态,从而保证最终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更加精准。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在得到扬声器对应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β后,便可以根据得到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α和步骤S104中融合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确定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其称为第一置信度值。
示例性的,关于根据目标噪声能量和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的操作可以根据下述公式(6)实现:
c=h(α,β)=α×β (6)
其中,β为损耗程度衡量因子,α为融合后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c为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即第一置信度值。
步骤S106,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可理解的,第二置信度值为相邻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是用于指导听力损失补偿,即根据该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从而使得补偿后的助听效果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用户的实际情况。
此外,可理解的,关于上述第二置信度值的确定方式,与第一置信度值的确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置信度值可以有多个,这样选择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便是综合考虑了多次(大于2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特性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关于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操作,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是选择置信度值最高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例如,在第一置信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置信度值时,将第一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在第一置信度值小于第二置信度值时,将第二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由于置信度值越高,其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越高,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不同时,通过选择置信度值最高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从而尽可能保证了用于指导听力损失补偿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精准性,使得基于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听力损失补偿更加适合当前用户。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用户的听力状况是变化的,所以可以设置仅考虑近期的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例如最近一个月内,三个月内,或者半年。
示例性的,关于上述时间的设定,可以由用户确定,即在电子设备中听力损失补偿功能下设置一个时间设置选项,由用户进行设备。
此外,为了保证根据置信度值确定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精准度,还可以设置一个最低置信度阈值,即在近期测量获得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低于该最低置信度阈值的,则不予考虑。
此外,如果近期的测量获得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全部低于该最低置信度阈值,则可以提示用户重新测量。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关于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操作还可以是将基于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得到的置信度值对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后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这样,就可以保证最终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得到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综合考虑了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特性,进而使得基于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听力损失补偿更加适合当前用户。
关于基于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得到的置信度值对多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后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方式,可以根据下述公式(7)实现:
Figure BDA0003619204370000131
其中,L为融合后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ck为相应的置信度值,K表示近期测量结果中置信度值大于最低置信度阈值的测量次数,Lk表示第k次的听力损失曲线。
此外,关于这种方式,用来计算融合后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同样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时间内,且大于最低置信度值的置信度值。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通过对每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置信度打分,然后基于多次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来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从而保证了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准确性,进而能够保证根据精准度较高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实现的定制化的听力损失补偿适合用户。
也就是说,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具备辅听功能的耳机的助听效果,这样既能维护产品形象,又能保障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下述实施例结合图3至图9,以电子设备为手机,耳机为蓝牙耳机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3,示例性的,手机100的显示界面显示的是手机的设置页面10a,设置页面10a上包括一个或多个控件,例如用户账号设置选项、声音设置选项、无线和网络设置选项、设备连接设置选项、听力损失补偿选项等。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用户账号设置选项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可以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显示付款与账单、云空间等账号的显示列表页面,供用户选择对应选项。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声音设置选项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可以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设置手机100免打扰、铃声、振动的等功能的页面,供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无线和网络设置选项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可以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设置WLAN、双卡管理、移动网络等功能的页面,供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设备连接设置选项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可以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设置蓝牙、NFC、手机投屏等功能的页面,供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听力损失补偿设置选项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听力损失测试页面,供用户根据提示进行听力损失测试。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案时,需要先确保手机100与蓝牙耳机之间建立了通信连接。通过上述对设备连接设置选项的功能描述可知,在将蓝牙耳机连接到手机100时,需要同时打开两个设备的蓝牙功能,然后进行配对连接,图2所示的界面为已经与蓝牙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示意图。关于蓝牙耳机连接到手机100的具体实现细节,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确定具备辅听功能的蓝牙耳机已经连接到手机100后,当用户点击设置页面10a中的听力损失补偿设置选项10a-1后,手机100响应于用的操作行为,便会从设置页面10a跳转到图4所示的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
参见图4,示例性的,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上包括一个或多个控件,例如确定可以听到当前播放的纯音的控件10b-1、确定不可以听到当前播放的纯音的控件10b-2、音量调节控件10b-3、继续播放下一频率的纯音的控件10b-4,退出听力损失测试页面的控件10b-5,取消当前播放的纯音的测试结果的控件10b-6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了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中的控件10b-1后,手机10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锁定控件10b-3当前的音量值,这时图5所示的蓝牙耳机200的扬声器20b播放的纯音的声音大小满足用户刚好听到,蓝牙耳机200的反馈麦20c获取到的测试信号(由于本实施例播放的是纯音,即满足某一频率的声压信号,因此后续将测试信号称为纯音信号)便是10b-3当前的音量值对应的纯音信号。
可理解的,为了保证控件10b-3锁定的音量值刚好是用户能够听到的音量,在进入到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开始播放纯音时,通常是从“0”音量值开始,或者一个较低的音量值开始,这样在不断通过控件10b-3进行音量调节后,用户能听到的音量值就是需要锁定的音量值。
此外,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用户通过蓝牙耳机200听不到当前播放的纯音,当用户点击了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中的控件10b-2后,手机10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根据预设增量自动调节控件10b-3对应的音量值,从而无需用户手动调节,这样能够更好的确保锁定的音量值就是用户刚好可以听到的,进而保证听力损失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测量听力损失曲线的过程中,会播放多段不同频率的纯音,因此在锁定控件10b-3当前的音量值后,当用户点击了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中的控件10b-4后,手机10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便可以播放下一个频率的纯音,然后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完成所有频率的纯音的测试,蓝牙耳机200的反馈麦20c便可以采集到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用户在听力损失测试的过程中要结束本次听力损失测试,可以点击控件10b-5,当用户点击了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中的控件10b-5后,手机10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跳转回设置页面10a。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听力损失测试的过程中,即手机100的显示界面停留在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播放纯音的过程中,蓝牙耳机200的前馈麦20a会采集当前外接环境的声音信息,作为噪声信号提供给手机100。
示例性的,由前馈麦20a采集到的噪声信号是时域状态下的,即一个时间段内的信号。因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约定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一个噪声信号,例如对应第i个频率的纯音信号的噪声信号是在播放第i个频率的纯音时间段内,前馈麦20a收集到的噪声信号,对应第i+1个频率的纯音信号的噪声信号是在播放第i+1个频率的纯音时间段内,前馈麦20a收集到的噪声信号。这样,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就是根据当前频率的纯音信号和与当前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的噪声信号的噪声能量确定。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用于确定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的信噪比时用到的噪声信号,可以是整个测试过程中采集到噪声信号,即所有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都采用同一个噪声信号的噪声能量确定。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手机100获取到的前馈麦20a采集到的噪声信号可以是整个测试过程中收到的,但在确定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对应的信噪比时,根据每一个频率的纯音信号的播放时间段从完整的噪声信号中获取对应时间段的部分来确定的噪声能量,进而确定信噪比。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3、图4种给出的仅为一种进行听力损失测试时,手机100的显示页面的一种具体显示样式,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图4所示的听力损失测试界面中,还可以设置用于选择左耳测试的入口和右耳测试的入口,以便实现对用户的左右耳的听力损失的测试。
此外,图5给出的也仅为蓝牙耳机的一种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在图4所示的听力损失测试页面10b完成所有频率的纯音播放后,手机100根据前馈麦20a采集的噪声信号和与当前用户的耳道特性、耳机的佩戴状态匹配的第一传递函数P0便可以确定耳膜处的噪声能量。
示例性的,关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传递函数P0,例如可以是从图6所示的多组传递函数Pj中匹配出的;关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传递函数G0,例如可以是从图7所示的多组传递函数Gj中匹配出的。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耳特性数据和耳机的佩戴状态数据,构建多组传递函数Pj,具体为每一条曲线对应一组第一传递函数,如图6所示,给出了多条曲线,则表面有多组第一传递函数,而当前匹配出的第一传递函数P0就是这其中的一条曲线。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耳特性数据和耳机的佩戴状态数据,构建多组传递函数Gj,具体为每一条曲线对应一组第二传递函数,如图7所示,给出了多条曲线,则表面有多组第二传递函数,而当前匹配出的第二传递函数G0就是这其中的一条曲线。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在根据从图6种匹配出的第一传递函数P0和前馈麦20a采集到的噪声信号确定耳膜处的噪声能量,通过对所有频率点对应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例如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A计权融合方式进行融合,便可以得到一个融合了所有频率点对应的噪声能量特性的目标噪声能量。接着,根据得到的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根据确定的噪声置信度因子和确定的扬声器20b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便可以确定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例如可以用cn表示(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第几次测试)。
相应地,在得到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cn后,可以查找历史测量结果,如cn-1,然后根据cn、cn-1和约定的选取标准,如选取置信度值高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或者基于cn和cn-1对这两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后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方式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即可。
示例性的,参见图8,有听力损失曲线A和听力损失曲线B两条听力损失曲线,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音量分贝。
继续参见图8,示例性的,假设听力损失曲线A对应的置信度值为cn,听力损失曲线B对应的置信度值为cn-1。如果cn≥cn-1,根据选取置信度值高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选取标准,听力损失曲线A便是最终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反之,听力损失曲线B便是最终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继续参见图8,示例性的,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如果基于cn和cn-1对这两次听力损失曲线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进行加权平均操作后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作为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选取标准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则会基于cn和cn-1对听力损失曲线A和听力损失曲线B进行加权平均操作,进而得到听力损失曲线C,则听力损失曲线便是最终确定的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关于听力损失曲线A、听力损失曲线B和听力损失曲线C之间的关系例如图9所示。
关于基于cn和cn-1对听力损失曲线A和听力损失曲线B进行加权平均操作,进而得到听力损失曲线C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关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根据蓝牙耳机提供的数据确定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进而根据多次测量得到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的具体实现流程就介绍到此,未在本实施例中记载的细节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由电子设备中包括的一种芯片系统来执行,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芯片系统可以与存储器耦合,使得该芯片系统运行时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其中,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是应用处理器也可以是非应用处理器的处理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也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芯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和一个或多个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此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在建立通信连接的耳机的扬声器播放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过程中,获取耳机的前馈麦采集到的噪声信号;
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所述第一传递函数为所述前馈麦到耳膜处的传递函数;
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
根据所述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
根据所述噪声置信度因子和所述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所述第一置信度值为本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所述第二置信度值为相邻一次听力损失测量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置信度值,所述目标听力损失曲线用于指导听力损失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听力损失测量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根据耳道适配算法和所述佩戴状态,确定第二传递函数,所述第二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到耳机的反馈麦的传递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传递函数,获取所述第一传递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传递函数和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包括:
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
根据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和变换到频域的所述噪声信号,确定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包括:
使用A计权融合方式,将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测试音频数据的所述噪声信号在耳膜处的噪声能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噪声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噪声能量,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噪声能量和单调递减函数,确定噪声置信度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噪声置信度因子和所述扬声器的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确定第一置信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
根据所述电流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扬声器当前的T/S参数;
根据所述T/S参数和T/S参数阈值,确定所述损耗程度衡量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是否为智能功率放大器SmartPA;
若所述耳机使用的功率放大器为SmartPA,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扬声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的步骤;
否则,将所述损耗程度衡量因子置为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包括:
在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置信度值时,将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在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小于所述第二置信度值时,将所述第二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包括:
根据第一置信度值和第一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以及第二置信度值和第二置信度值对应的听力损失曲线,确定目标听力损失曲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
CN202210452287.6A 2022-04-27 2022-04-27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9799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2287.6A CN114979923A (zh) 2022-04-27 2022-04-27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2287.6A CN114979923A (zh) 2022-04-27 2022-04-27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923A true CN114979923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7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2287.6A Pending CN114979923A (zh) 2022-04-27 2022-04-27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9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1201A (zh) * 2023-11-14 2023-12-15 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助听器验配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1201A (zh) * 2023-11-14 2023-12-15 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助听器验配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41201B (zh) * 2023-11-14 2024-03-01 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助听器验配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5488B2 (en) Auditory device assembly
US80318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music file
US10368154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a digital audiogram
US20190320268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a digital audiogram
US11432074B2 (en) Method of testing microphone performance of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CN114143646A (zh)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1414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udiometric test and calibrating a hearing aid
CN114040285B (zh) 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生成方法、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US11245992B2 (en) Method of testing microphone performance of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CN114979923A (zh) 听力损失曲线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23692A (zh) 用于反馈抑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97474A1 (zh) 一种耳机模式对应的参数确定方法、耳机、终端和系统
WO2022247673A1 (zh)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7910A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54379A (zh) 助听器验配方法、装置、充电盒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140148089A (ko) 사용자 피팅 환경을 제공하는 보청기 및 상기 보청기를 이용한 보청기 피팅방법
US20210258701A1 (en) Method of fitt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US20210266688A1 (en) Method of fine tun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CN116156390B (zh)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37120A (zh) 声音测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1985485B2 (en) Method of fitting a hearing aid gain and a hearing aid fitting system
WO2023160286A1 (zh) 降噪参数适配方法和装置
CN116744169B (zh) 耳机设备、声音信号的处理方法及佩戴贴合度测试方法
CN115460526B (zh) 一种听力模型的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US20230036155A1 (en) A method of estimating a hearing loss, a hearing loss estimation system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