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597A -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597A
CN114979597A CN202210585148.0A CN202210585148A CN114979597A CN 114979597 A CN114979597 A CN 114979597A CN 202210585148 A CN202210585148 A CN 202210585148A CN 114979597 A CN114979597 A CN 114979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distance
picture
projection pictur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5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仁卫
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51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2Colour adjustment, e.g. white balance, shading or gam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第二投影画面;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采用本方法能够自动调节投影画面亮度,保证用户的观影体验。

Description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光学投影设备进行投影成像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画面显示场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投影效果,往往需要移动投影设备,从而调整投影画面。
传统技术中,投影设备向投射面投射形成投影画面,并通常通过人工对投影设备进行位置移动,以实现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调节。
然而,目前的投影画面的位置调节方法中,投影画面在位置调整后,导致画面的亮度无法满足观影者的观影需求,观影者体验变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投影画面亮度的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其包括:
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值;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获取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亮度调节信息为与所述距离差值所处的距离范围对应设置的亮度调节量;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调节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特征比值;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亮度值和所述特征比值,获取第二亮度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亮度调节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所述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时,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是否满足预设的投影条件;其中,所述投影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投影画面在所述投射面上呈矩形,所述第二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投影画面在所述投射面上的清晰度达到预设的清晰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对所述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和/或,
当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进行对焦处理以将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清晰度调整至所述清晰度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投影本体以及旋转底座,所述投影本体安装在旋转底座上,所述投影本体用于向所述投射面投射投影画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障碍物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获取转动角度信息;
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信息,控制所述旋转底座转动所述投影本体以带动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所述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增大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其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及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至少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其中,所述距离变化信息为用于指示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所述投影画面包括第一投影画面和第二投影画面;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至少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上述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投影画面移动前后的距离变化信息,并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根据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投影画面的亮度,将投影画面调节至适合用户观看的画面亮度值,使得用户的观影体验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亮度调节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亮度调节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避障处理步骤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投影画面的画面调整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底座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投影画面尺寸调节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投影设备102用于向投射面投射投影画面,且能够控制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移动。而投影设备102还能够检测投影画面移动前后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可以是固定参照物,固定参考物的位置是不变的,比如,在电影放映、会议、教学的场合中,用户可在固定的观影位置(如座椅)进行观影,此时可以将固定的观影位置作为固定参照物;再比如,在一些场合中,投影设备被固定安装,此时也可以将投影设备作为固定参照物。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可移动参照物,比如,可移动参照物可以为用户,用户可以进行自由移动以改变其观影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投影设备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第一投影画面为位置发生改变前投影设备向投射面投射的画面;具体地,检测投影设备与第一投影画面之间的距离,检测投影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当然,检测距离的方式是不限的,其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测距和激光测距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投影设备与第一投影画面之间的距离、及投影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以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步骤204,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
其中,第二投影画面为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具体地,检测投影设备与第二投影画面之间的距离,检测投影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基于投影设备与第二投影画面之间的距离、及投影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以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
步骤206,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其中,距离变化信息为用于指示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前后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投影画面包括第一投影画面和第二投影画面。
具体地,距离变化信息包括第一距离变化信息和第二距离变化信息,第一距离信息用于指示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在增大,第二距离变化信息用于指示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在减小。当将第一投影画面向远离目标对象的方向移动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时,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距离增大,则生成第一距离变化信息。当将第一投影画面向靠近目标对象的方向移动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时,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距离减小,则生成第二距离变化信息。
步骤208,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具体地,当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变化信息时,控制投影设备提高光源的亮度,以提高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避免了由于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不足而导致用户无法看清的现象,有效地保证用户的观影体验;当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二距离变化信息时,控制投影设备降低光源的亮度,以降低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避免了由于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过高而导致用户的眼睛受到强光的伤害的现象,有效地保证用户的观影体验。
上述投影画面控制方法中,通过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投影画面移动前后的距离变化信息,并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根据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投影画面的亮度,为将投影画面调节至适合用户观看的画面亮度值提供了基础,使得用户的观影体验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6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一)比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比对结果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即在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大,则生成第一距离变化信息;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即在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减小,则生成第二距离变化信息。
(二)计算第二距离和第一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距离差值△d1=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根据距离差值与零值的比对结果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当距离差值△d1>0,即在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大,则生成第一距离变化信息;当距离差值△d1<0,即在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减小,则生成第二距离变化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投影画面的投影位置发生变化前后的距离进行比对,以确定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此处,在对投影画面进行亮度调节之前,考虑到目标对象的位置变化的情况,能够更好地根据目标对象的位置变化,将投影画面的亮度调节至适合目标对象观看的亮度值,更有利于保证用户的观影效果。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值。在该实施例中,可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计算结果获得两者的距离差值,以充当距离变化信息。
具体的,根据第二距离和第一距离进行差值计算,距离差值△d1=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实质上,距离差值△d1是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变量。当距离差值△d1>0,即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大了∣△d1∣,此时需要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当距离差值△d1<0,即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减小了∣△d1∣,此时需要减小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另外,上述的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302,根据距离差值,获取第一亮度调节信息。
其中,第一亮度调节信息为与距离差值所处的距离范围对应设置的亮度调节量。
具体的,预先设置多个距离范围,比如,分别预设四个距离范围为:(-2,-1]、(-1,0]、(0,1]、(1,2];分别针对不同的距离范围配置不同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比如:将用于指示将投影画面的亮度值降低20%的信息,配置为与距离范围(-2,-1]对应设置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用于指示将投影画面的亮度值降低10%的信息,配置为与距离范围(-1,0]对应设置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用于指示将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10%的信息,配置为与距离范围(0,1]对应设置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用于指示将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20%的信息,配置为与距离范围(1,2]对应设置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在步骤504中,根据距离差值△d1所处的距离范围,获取与距离差值△d1所处的距离范围对应配置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比如,若距离差值△d1=0.5米,即距离差值△d1处于距离范围(0,1]中,则获取用于指示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10%的第一亮度调节信息。
步骤304,根据第一亮度调节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具体的,当距离差值△d1>0,在第一距离变化信息的指示下,根据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比如,若距离差值△d1=0.5米时,根据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10%。反之,当距离差值△d1<0,在第二距离变化信息的指示下,根据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降低。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特征比值。在该实施例中,可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比值计算结果获得两者的特征比值。
具体地,特征比值r=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比如,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第一距离为2米,第二距离为2.5米,则特征比值r=2.5/2=1.25;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第一距离为2米,第二距离为1.6米,则特征比值r=1.6/2=0.8。
另外,上述的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402,根据特征比例,获取第二亮度调节信息。
具体地,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亮度值和特征比值的计算结果,以获取第二亮度调节信息,即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亮度值L1×特征比值r=目标亮度值L2,基于目标亮度值L2生成第二亮度调节信息,第二亮度调节信息用于指示将投影画面的亮度值调节至目标亮度值。比如,特征比值r=1.25,目标亮度值L2=1.25×L1
步骤404,根据第二亮度调节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具体的,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则在第一距离变化信息的指示下,根据第二亮度调节信息,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提高至目标亮度值。比如,特征比值r=1.25,目标亮度值L2=1.25×L1,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从L1提高至1.25×L1。反之,当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时,则在第二距离变化信息的指示下,根据第二亮度调节信息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降低至目标亮度值。比如,特征比值r=0.8,目标亮度值L2=0.8×L1,将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值从L1减小至0.8×L1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影画面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时,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
具体地,在该步骤中,在投影画面的位置改变之前,通过图像获取模块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一投影画面是否覆盖障碍物,当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时则需要进行投影画面的避障处理。
在避障处理过程中,如图5中(a)所示,可判断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510。随后控制投影设备102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并使投影画面至障碍物510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投影设备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的方式是不限的,比如,如图5中(b)所示,通过旋转底座控制投影设备102转动,使得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侧移,当投影画面侧移至障碍物510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则控制投影设备102停止转动,此时,第二投影画面的画面形状为梯形。在后续的步骤中,需要对呈梯形的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如图5中(c)所示,经过梯形校正处理后的第二投影画面呈矩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平移的方式将投影设备移动,使得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平移,并使投影画面平移至障碍物510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在该实施例中,无需对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步骤602,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在投影画面的位置改变之后,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步骤604,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二投影画面是否满足预设的投影条件。
其中,投影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条件用于表征第二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呈矩形,第二条件用于表征第二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清晰度达到预设的清晰度阈值。
步骤606,当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一条件时,对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
具体地,如图5(b)所示,在避障处理之后的第二投影画面呈梯形,此时,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一条件,对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如图5中(c)所示,经过梯形校正处理后的第二投影画面呈矩形。
步骤608,当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二条件时,进行对焦处理以将第二投影画面的清晰度调整至清晰度阈值。
具体地,在避障处理之后,根据第二投影画面当前的清晰度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当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预设的清晰度阈值时,即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二条件,控制投影设备进行对焦处理以调整投影设备的焦距,从而使得第二投影画面的清晰度调整至清晰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步骤606和608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步骤606或步骤608。
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后的投影画面的图像信息进行梯形校正,或,对投影设备进行对焦处理,有利于提高第二投影画面的投影成像效果,更有利于保证用户的观影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投影画面控制方法应用于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包括投影本体以及旋转底座,投影本体安装在旋转底座上,投影本体用于向投射面投射投影画面。上述投影画面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获取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障碍物的位置信息。
步骤704,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获取转动角度信息。
具体地,在步骤704中,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进行距离计算,以计算出投影画面的避障移动距离(即,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到障碍物以外的区域时投影画面所需要移动的距离),根据避障移动距离以及三角函数计算原理进行角度计算,获取在投影画面的避障移动过程中旋转底座的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以充当转动角度信息。
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包括:
步骤706,根据转动角度信息,控制旋转底座转动投影本体以带动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步骤802,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在避障处理之后,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步骤804,根据图像信息,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
具体的,步骤804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式:
(1)首先,根据图像信息,计算第二投影画面的边缘与第一区域的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然后,根据第三距离计算确定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调整量;根据尺寸调整量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以使第二投影画面达到极限位置。
(2)首先,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然后,根据图像信息,计算第二投影画面的边缘与障碍物的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并实时判断第三距离是否为0;最后,当第三距离为0时,则停止继续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此时,第二投影画面达到极限位置。
(3)首先,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然后,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二投影画面的边缘与第一区域的边缘是否重叠;当第二投影画面的边缘与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叠,则停止继续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此时,第二投影画面达到极限位置。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投影画面控制方法的投影设备。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投影设备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投影画面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9所示,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100,包括:信息采集模块110、数据运算模块120和画面调整模块130,其中:
信息采集模块110,用于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第二投影画面为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数据运算模块120,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130,用于根据距离变化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值;
数据运算模块120,还用于根据距离差值,获取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其中,第一亮度调节信息为与距离差值所处的距离范围对应设置的亮度调节量;
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根据第一亮度调节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特征比值;
数据运算模块120,还用于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亮度值和特征比值,获取第二亮度调节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根据第二亮度调节信息调节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当判断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时,将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息采集模块110,还用于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数据运算模块120,还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二投影画面是否满足预设的投影条件;其中,投影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条件用于表征第二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呈矩形,第二条件用于表征第二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清晰度达到预设的清晰度阈值;
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当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一条件时,对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和/或,用于当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第二条件时,进行对焦处理以将第二投影画面的清晰度调整至清晰度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设备100还包括投影本体(未图示)以及旋转底座(未图示),投影本体安装在旋转底座上,投影本体用于向投射面投射投影画面;
信息采集模块110,还用于获取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障碍物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获取转动角度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根据转动角度信息,控制旋转底座转动投影本体以带动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第二投影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运算模块120,还用于获取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130,还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增大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
上述投影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预先设置的数据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投影画面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投影画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
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值;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获取第一亮度调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亮度调节信息为与所述距离差值所处的距离范围对应设置的亮度调节量;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调节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信息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特征比值;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亮度值和所述特征比值,获取第二亮度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亮度调节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所述第一投影画面覆盖障碍物时,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是否满足预设的投影条件;其中,所述投影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投影画面在所述投射面上呈矩形,所述第二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投影画面在所述投射面上的清晰度达到预设的清晰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对所述第二投影画面进行梯形校正处理;和/或,
当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进行对焦处理以将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清晰度调整至所述清晰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投影本体以及旋转底座,所述投影本体安装在旋转底座上,所述投影本体用于向所述投射面投射投影画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障碍物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的位置信息和所述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获取转动角度信息;
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信息,控制所述旋转底座转动所述投影本体以带动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所述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投影画面移动至障碍物以外的区域以形成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投射面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增大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尺寸。
8.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及获取第二投影画面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投影画面为所述第一投影画面在投射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后所形成的画面;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距离变化信息;
画面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变化信息,调节所述第二投影画面的亮度。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85148.0A 2022-05-27 2022-05-27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979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5148.0A CN114979597A (zh) 2022-05-27 2022-05-27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5148.0A CN114979597A (zh) 2022-05-27 2022-05-27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597A true CN114979597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5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5148.0A Pending CN114979597A (zh) 2022-05-27 2022-05-27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59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1196A1 (en) * 2005-06-30 2007-01-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media rendering
US20070247594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Atsushi Tanaka Rear-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rear-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13824938A (zh) * 2021-09-16 2021-12-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1196A1 (en) * 2005-06-30 2007-01-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media rendering
US20070247594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Atsushi Tanaka Rear-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rear-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13824938A (zh) * 2021-09-16 2021-12-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078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representative images
AU2018241115B2 (en) Smart guide to capture digital images that align with a target image model
US9197887B2 (en) Geometric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recursive bezier patch sub-division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
US9865032B2 (en) Focal length warping
US11838697B2 (en) Ultra-short-throw picture and screen al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31781A1 (zh) 投影图像校准方法、装置及投影设备
CN110400266B (zh) 一种图像矫正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0616543B2 (en) Method and projector for adjusting projected image
US201902872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tifying a wide-angle image
US20190058875A1 (en) Three-Dimens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Rapid Deployment Method for Same
WO2018014517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126214A1 (en) User interface
JP2018514977A (ja) 周辺イメージ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3473095B (zh) 一种避障动向投影的方法和设备
US9601086B1 (en) Defining a projector display region
CN114979597A (zh)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56132B (zh) 投影图像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79596B (zh) 投影画面控制方法、投影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2604A1 (zh) 投影画面调节方法、装置、投影仪和存储介质
US20220335703A1 (en) Cinematic Image Framing for Wide Field of View (FOV) Cameras
WO2022205814A1 (zh) 确定目标坐标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74879B (zh) 投影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887283B2 (en) Fast distortion correction for wide field of view (FOV) cameras
CN115150599B (zh) 确定目标坐标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14689A (zh) 投影校正方法、装置、投影仪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