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790A -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8790A
CN114978790A CN202210343208.8A CN202210343208A CN114978790A CN 114978790 A CN114978790 A CN 114978790A CN 202210343208 A CN202210343208 A CN 202210343208A CN 114978790 A CN114978790 A CN 114978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auxiliary
information
type
sm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32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8790B (zh
Inventor
王成录
刘栋梁
郑博文
曹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32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8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8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8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应用于主设备,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主设备接收待处理事件;主设备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主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主设备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主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主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910250833.6,原申请日是2019年3月29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研发和生产,并已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已经被大众广泛使用。
目前,智能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待处理事件执行相应的操作,但当前的智能设备无法主动的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例如,假设在智能手机检测到来电话时,智能手机会通过响铃以提醒用户来电话,如果智能手机不在用户身边,用户无法听到智能手机的响铃,那么智能手机也无法主动的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通知用户来电。
因此,在智能设备接收到待处理事件以后,智能设备如何主动的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以使智能设备可以主动的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主设备,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主设备接收待处理事件;主设备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主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主设备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主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主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第一方面中,主设备会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包括:主设备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主设备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其中,主设备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主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以后,方法还包括:在主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主设备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其中,可以保证主设备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的目标数据是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包括:主设备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主设备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其中,主设备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主设备向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主设备接收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中间设备,中间设备与一个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中间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中间设备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中间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间设备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间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中间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中间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第二方面中,中间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中间设备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设备,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主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处理器,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第三方面中,主设备的处理器会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主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向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间设备,中间设备与一个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中间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处理器,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第四方面中,中间设备的处理器会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中间设备的处理器可以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主设备,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类型展示事件信息。
在第五方面中,主设备会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主设备可以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设备,具体用于向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系统包括主设备、中间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主设备、中间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主设备,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中间设备;中间设备,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用于接收中间设备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类型展示事件信息。
在第六方面中,中间设备会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中间设备可以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富设备的框架图;
图2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设备的框架图;
图3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服务器的框架图;
图4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所示的为图4中的各个智能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6所示的为图4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
图7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8所示的为图7中各个智能设备和云服务器600的内部结构图;
图9所示的为图7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
图10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为图10中的各个智能设备和云服务器600的内部结构图;
图12所示的为图10中的云服务器600的结构细化图;
图13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4所示的为图13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
图15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设备的示意图;
图18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的示意图;
图19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示意图;
图20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配合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智能设备可以主动的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冰箱或蓝牙耳机等设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设备并不局限于上述已经提到的设备,还可以为其他尚未提到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按照配合关系来划分可以将智能设备分为三类,分别为主设备、中间设备和辅助设备,主设备又可以分为自选主设备和被选主设备。自选主设备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利用自身的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被选主设备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利用中间设备的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中间设备用于协助被选主设备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辅助设备用于配合自选主设备或被选主设备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另外,云服务器和某些计算能力较强的智能设备均可以作为中间设备。当然,自选主设备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计算能力和中间设备共同的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按照计算能力来划分可以将智能设备分为两类,分别为富设备和轻设备。其中,富设备为计算能力较强的智能设备,轻设备为计算能力较弱的智能设备。例如,富设备可以为计算能力较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设备,轻设备可以为计算能力较弱的智能音箱、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冰箱或蓝牙耳机等设备。
在富设备作为自选主设备时,由于富设备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所以富设备可以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找到适合的辅助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为富设备,在智能手机作为自选主设备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计算能力较强,所以智能手机可以依靠自身的处理器快速的找到适合的辅助设备。
在轻设备作为被选主设备时,由于轻设备的计算能力较弱,所以轻设备需要依靠中间设备来找到适合的辅助设备。例如,智能手环为轻设备,在智能手环作为被选主设备时,由于智能手环的处理器较弱,所以智能手环需要依靠云服务器或富设备的处理器快速的找到适合的辅助设备。
请参见表1所示,表1所示的为自选主设备、被选主设备、中间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存在的几种场景。
场景编号 自选主设备 被选主设备 中间设备 辅助设备
场景1 富设备 --- 富设备,轻设备
场景2 富设备 --- 云服务器 富设备,轻设备
场景3 --- 轻设备 云服务器 富设备,轻设备
场景4 --- 轻设备 富设备 富设备,轻设备
…… …… …… …… ……
表1
在表1的场景1中,自选主设备为富设备,在自选主设备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可以找到合适的辅助设备时,自选主设备便不需要中间设备的协助。例如,在智能手机来电时,智能手机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找到适合提醒用户来电的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智能手机会将不同形式的来电信息分别发送给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智能电视可以通过屏幕显示来电信息以通知用户来电,智能音箱可以通过喇叭播放来电信息以通知用户来电,智能手环可以通过震动的方式以通知用户来电。在这个场景中,智能手机为自选主设备,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均为辅助设备,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均为富设备,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均为轻设备。
在表1的场景2中,自选主设备为富设备,自选主设备与中间设备相互配合找到合适的辅助设备。例如,在用户向智能手机输入“观看电影《ABC》的语音指令”时,如果智能手机无法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识别该语音指令,那么智能手机需要依靠云服务器来协助识别该语音指令。在云服务器识别出该语音指令对应的信息为“观看电影《ABC》”时,云服务器会将“观看电影《ABC》”发送给智能手机。此时,智能手机会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找到适合播放电影的智能电视,以使智能电视来播放“电影《ABC》”。在这个场景中,智能手机为自选主设备,云服务器为中间设备,智能电视为辅助设备,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均为富设备。
在表1的场景3中,被选主设备为轻设备,被选主设备依靠中间设备找到合适的辅助设备,其中,中间设备为云服务器。例如,在用户向智能手环输入“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发送给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识别出该语音指令对应的信息为“播放音乐《DEF》”时,云服务器会协助智能手环找到适合播放音乐的智能音箱,并将音乐《DEF》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以使智能音箱播放音乐《DEF》的音频数据。在这个场景中,智能手环为被选主设备,云服务器为中间设备,智能音箱为辅助设备,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均为轻设备。
在表1的场景4中,被选主设备为轻设备,被选主设备依靠中间设备找到合适的辅助设备,其中,中间设备为富设备。例如,在用户向智能手环输入“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发送给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识别出该语音指令对应的信息为“播放音乐《DEF》”时,智能手机会协助智能手环找到适合播放音乐的智能音箱,并将音乐《DEF》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以使智能音箱播放音乐《DEF》的音频数据。在这个场景中,智能手环为被选主设备,智能手机为中间设备,智能音箱为辅助设备,智能手机为富设备,智能音箱和智能手环均为轻设备。
当然,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局限于表1中提到的4个场景,还有可能为其他的场景。
在表1提到的4个场景中,被选中的辅助设备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被选中的辅助设备为至少一个富设备或至少一个轻设备;又如,被选中的辅助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富设备和至少一个轻设备。
上文提到了富设备、轻设备和云服务器,下面分别介绍富设备、轻设备和云服务器的详细内容。
请参见图1所示,图1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富设备的框架图,图1所示的富设备的框架图包括应用层、框架层、平台层和内核层。其中,应用层包括通知模块11和应用软件12,框架层包括端侧智慧引擎21、云端智慧引擎接口22、服务分发系统23、智能编排系统24、投屏渲染模块25、连接管理模块26和账号认证模块27,平台层包括设备管理系统31、信任环模块32、组网模块33、数据管理模块34和区块链模块35,内核层包括解耦化/组件化模块41和驱动模块4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通知模块11和应用软件12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21,例如,待处理事件可以为手机来电、闹钟或接收信息等,还可以为用户输入的看电影指令或听音乐指令等。端侧智慧引擎21用于识别待处理事件以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例如,在待处理事件为手机来电时,端侧智慧引擎21可以识别手机来电以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事件信息包括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号码,来电人姓名为“张三”,来电号码为“12345”。云端智慧引擎接口22用于在端侧智慧引擎21无法识别待处理事件时,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云服务器,以使云服务器来识别待处理事件以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再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服务分发系统23用于在设备管理系统31内获取网络内的各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规则,并根据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规则选出适合协助处理待处理事件的辅助设备。设备管理系统31用于在网络内收集各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存储设备筛选规则。信任环模块32用于将需要发送给辅助设备的事件信息进行加密,以及在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时进行解密。组网模块33用于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建立网络,并实现数据传输。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网络内的其他智能设备发送的事件信息时,智能编排系统24用于对事件信息进行编排并进行展示。例如,在智能电视接收到网络内智能手机发送的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号码时,智能编排系统24可以按照预定的规则将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号码显示在智能电视的屏幕的顶部。投屏渲染模块25用于实现与其他的智能设备之间的图像投屏。连接管理模块26用于管理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的通信连接。账号认证模块27用于对账号信息进行认证和存储。数据管理模块34用于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区块链模块35用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设备的安全。解耦化/组件化模块41用于实现对操作系统底层的管理。驱动模块42用于对驱动程序进行管理。
请参见图2所示,图2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设备的框架图。图2所示的轻设备的框架图包括应用层、框架层、平台层和内核层,其中,应用层包括通知模块51和应用软件52,框架层包括智慧引擎61、投屏渲染模块62、连接管理模块63和账号认证模块64,平台层包括设备管理系统71、信任环模块72、组网模块73、数据管理模块74和区块链模块75,内核层包括解耦化/组件化模块81和驱动模块8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通知模块51和应用软件52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智慧引擎61,例如,待处理事件可以为手机来电、闹钟或接收信息等,还可以为用户输入的看电影指令或听音乐指令等。智慧引擎61用于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来选出适合协助处理待处理事件的辅助设备。设备管理系统71用于收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存储自身的设备信息。信任环模块72用于将需要发送给其他的智能设备的事件信息进行加密,以及在接收其他的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信息时进行解密。组网模块73用于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建立网络,并实现数据传输。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投屏渲染模块62用于实现与其他的智能设备之间的图像投屏。连接管理模块63用于管理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的通信连接。账号认证模块64用于对账号信息进行认证和存储。数据管理模块74用于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区块链模块75用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设备的安全。解耦化/组件化模块81用于实现对操作系统底层的管理。驱动模块82用于对驱动程序进行管理。
通过图1和图2可知,富设备与轻设备的区别在框架层,富设备在框架层具有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轻设备不具有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富设备的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较强,可以正常运行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所以可以在富设备的框架层加入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轻设备的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较弱,即使将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加入到轻设备的框架层,轻设备也无法正常的运行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所以没有在轻设备的框架层加入服务分发系统23和智能编排系统24。
请参见图3所示,图3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服务器的框架图。图3所示的云服务器的框架图包括服务抽象系统91、服务分发系统92、设备管理系统93和智能编排系统94。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服务抽象系统91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识别待处理事件以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服务分发系统92用于在设备管理系统93内获取某个自组网络内的各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规则,并根据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规则选出适合协助处理待处理事件的辅助设备。设备管理系统93用于收集各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存储设备筛选规则。在找到的辅助设备不具有对事件信息进行编排的能力时,智能编排系统94需要对事件信息进行编排以得到文本数据、音频数据或震动指令等,并将文本数据、音频数据或震动指令发送给辅助设备。
请参见图4所示,图4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为表1中的场景1,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图4所示的四个智能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自组网络500相互通信,图4中的智能手机100为表1中的场景1的自选主设备。其中,智能手机100和智能电视200属于富设备,智能手机100和智能电视200的内部架构均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富设备的框架图;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属于轻设备,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的内部架构均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轻设备的框架图。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自组网络指的是多个智能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组成的网络。例如,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可以通过WIFI网络组成自组网络500。又如,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可以通过蓝牙组成自组网络500。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用户拥有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智能手机100在用户的卧室内,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均在用户的客厅内,用户戴着智能手环400在客厅看智能电视200。在智能手机100来电时,智能手机100发出响铃以提醒用户来电。由于用户在客厅内看智能电视200,所以用户没有听到智能手机100发出的响铃。假设智能手机100作为主设备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找到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作为辅助设备。智能手机100将来电信息通过自组网络500发送给智能电视200,以使智能电视200通过屏幕显示来电信息。智能手机100将来电信息转换成音频数据,并通过自组网络500将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300,以使智能音箱300通过喇叭播放出音频数据。智能手机100将来电信息转换成震动指令,并通过自组网络500将震动指令发送给智能手环400,以使智能手环400通过震动的方式来体现智能手机100的来电。此时,用户便可以通过智能电视200看到来电信息,通过智能音箱300听到来电信息对应的音频数据,通过智能手环400的震动得知智能手机100的来电。
通过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得知,在智能手机100来电话时,即使用户没有听到智能手机100的来电铃声,用户也可以通过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设备得知智能手机100的来电事件,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可以主动的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例如,可以将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设定为:在智能手机100来电时,智能手机100开始寻找辅助设备。又如,可以将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设定为:在智能手机100来电10秒未接听时,智能手机100开始寻找辅助设备。
请参见图5和图6所示,图5所示的为图4中的各个智能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图6所示的为图4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100包括通知模块101、端侧智慧引擎102、服务分发系统103、设备管理系统104、信任环模块105和组网模块106,其中,服务分发系统103包括决策模块1031和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设备管理系统104包括规则存储模块1041、交互模块1042、能力模块1043、状态模块1044、感知模块1045和设备模块1046,信任环模块105包括加解密模块1051。智能电视200包括智能展示系统201、设备管理系统202、信任环模块203和组网模块204,智能音箱300包括音频播放模块301、设备管理系统302、信任环模块303和组网模块304,智能手环400包括震动管理模块401、设备管理系统402、信任环模块403和组网模块404。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管理系统104、设备管理系统202、设备管理系统302和设备管理系统402,这四个设备管理系统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实现上是基本一致的。信任环模块105、信任环模块203、信任环模块303和信任环模块403,这四个信任环模块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实现上是基本一致的。组网模块106、组网模块204、组网模块304和组网模块404,这四个组网模块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实现上是基本一致的。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图5和图6所示的通知模块101的功能等同于图1所示的通知模块11,图5和图6所示的端侧智慧引擎102的功能等同于图1所示的端侧智慧引擎21,图5和图6所示的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功能和内部结构等同于图1所示的服务分发系统23,图5和图6所示的设备管理系统104的功能和内部结构等同于图1所示的设备管理系统31,图5和图6所示的信任环模块105的功能和内部结构等同于图1所示的信任环模块32,图5和图6所示的组网模块106的功能等同于图1所示的组网模块33。
请结合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下面详细的介绍智能手机100借助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通知用户来电的执行过程。假设智能手机100在卧室内,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均处于开机状态且均在客厅内,用户戴着智能手环400在客厅看智能电视200。在智能手机100的通知模块101接收到来电事件时,通知模块101会将来电事件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102。端侧智慧引擎102对来电事件进行识别得到事件类型和来电信息,并将事件类型发送给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其中,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来电信息包括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号码,来电人姓名为“张三”,来电号码为“12345”。
在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接收到端侧智慧引擎102发送的事件类型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向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该设备信息为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会向设备管理系统104的设备模块1046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在设备模块1046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模块1046利用能力模块1043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设备模块1046利用状态模块1044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设备模块1046利用感知模块1045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设备模块1046会将收集到的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输出能力、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距离组成设备信息表,并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模块1046发送的设备信息表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便会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关于设备信息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表2所示。
请参见表2所示,表2所示的为设备信息表,该设备信息表包括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当前的工作状态、距离和输出能力。
设备标识 当前的工作状态 距离 输出能力
TV 开机状态 2米 显示图像,输出声音
Speaker 开机状态 3米 输出声音
Band 开机状态 0 震动
表2
通过表2可知,智能电视200的设备标识为TV,智能电视200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开机状态,智能电视2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2米,智能电视200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智能音箱300的设备标识为Speaker,智能音箱300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开机状态,智能音箱3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3米,智能音箱300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智能手环400的设备标识为Band,智能手环400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开机状态,智能手环4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0米,智能手环400的输出能力为震动。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管理系统104内的能力模块1043会主动的收集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并存储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例如,智能手机100的能力模块1043会向智能电视200发送输出能力的获取请求,智能电视200的设备管理系统202的能力模块会将自身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发送给智能手机100的能力模块1043,智能手机100的能力模块1043会将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存储起来。当然,由于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输出能力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同一个智能设备只需要收集一次即可。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设备管理系统104内的状态模块1044接收到获取指令时,状态模块1044会收集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并存储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智能手机100的状态模块1044接收到工作状态的获取指令时,智能手机100的状态模块1044会向智能电视200发送工作状态的获取请求,智能电视200的设备管理系统202的状态模块会将自身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智能手机100的状态模块1044,然后,智能手机100的状态模块1044还会依次收集自组网络500内的其他的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最后,状态模块1044会存储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设备管理系统104内的感知模块1045接收到获取指令时,感知模块1045会收集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存储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智能手机100的感知模块1045接收到工作状态的获取指令时,智能手机100的感知模块1045会向智能电视200发送距离的获取请求,智能电视200的设备管理系统202的感知模块会将自身的设备标识和智能电视2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发送给智能手机100的感知模块1045,然后,智能手机100的感知模块1045还会依次收集自组网络500内的其他的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最后,感知模块1045会存储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决策模块1031还会将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发送给规则存储模块1041,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预先存储在规则表中找到与该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对应的规则,并将与该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对应的规则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
请结合表3所示,表3所示的为规则存储模块1041内预先存储的规则表,该规则表用于指示作为辅助设备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Figure BDA0003575642070000121
表3
表3包括两列,分别为事件类型和规则,事件类型和规则均为预先定义的。在表3中,每个事件类型均对应3条规则。当然,表3中的事件类型和规则均是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义表3的内容。
请结合表3所示,在规则存储模块1041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以后,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表3中查找与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对应的规则。在表3中,与“手机来电”对应的规则为规则A,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将规则A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
在决策模块1031得到表2所示的设备信息表和表3中的规则A以后,决策模块1031便可以判断表2中符合规则A要求的设备标识。决策模块1031经过判断以后确定设备标识“TV”、设备标识“Speaker”和设备标识“Band”均符合规则A的要求,所以设备标识“TV”对应的智能电视200、设备标识“Speaker”对应的智能音箱300和设备标识“Band”对应的智能手环400均可以作为辅助设备。在决策模块1031确定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均可以作为辅助设备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将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即“TV”、“Speaker”和“Band”)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102。
在端侧智慧引擎102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即“TV”、“Speaker”和“Band”)以后,端侧智慧引擎102会判断辅助设备是否支持来电信息的数据类型,如果辅助设备支持来电信息的数据类型,说明辅助设备可以对来电信息进行展示。如果辅助设备不支持来电信息的数据类型,说明辅助设备无法对来电信息进行展示,那么便需要端侧智慧引擎102将来电信息转换成辅助设备所支持的数据类型。
请结合表4所示,表4所示的为端侧智慧引擎102内预先存储的设备标识与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575642070000122
Figure BDA0003575642070000131
表4
请结合表4所示,在端侧智慧引擎102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即“TV”、“Speaker”和“Band”)以后,端侧智慧引擎102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TV”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Band”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震动指令”。端侧智慧引擎102可以得知来电信息(来电人姓名为“张三”,来电号码为“12345”)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所以通过表4可以得知设备标识为“TV”对应的智能电视200支持文本数据,但是,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智能音箱300和设备标识为“Band”对应的智能手环400不支持文本数据,所以端侧智慧引擎102需要将来电信息转换成音频数据和震动指令,以使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能够识别。端侧智慧引擎102会将设备标识(“TV”、“Speaker”和“Band”)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来电信息(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震动指令)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决策模块1031将设备标识(“TV”、“Speaker”和“Band”)、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来电信息(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震动指令)通过交互模块1042发送给信任环模块105的加解密模块1051。
加解密模块1051会对采用预先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对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文本数据)进行加密,例如,加密算法可以为sha265加密算法,当然,还可以其他加密算法。然后,加解密模块1051会通过组网模块106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将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文本数据)发送给智能电视200。智能电视200的信任环模块203内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的组网模块204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接收到智能手机100的加解密模块1051发送的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文本数据),信任环模块203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文本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事件类型和来电信息,信任环模块203的加解密模块会将事件类型和来电信息通过设备管理系统202发送给智能展示系统201,智能展示系统2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展示来电信息的方式。例如,假设在智能展示系统201确定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时,智能展示系统201会在屏幕的顶部显示来电信息(来电人姓名:“张三”,来电号码:“12345”)。
而且,加解密模块1051会采用预先设定的加密算法对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加解密模块1051会通过组网模块106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将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300。智能音箱300的信任环模块303内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的组网模块304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接收到智能手机100的加解密模块1051发送的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信任环模块303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信任环模块303的加解密模块会将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音频数据)通过设备管理系统302发送给音频播放模块301,音频播放模块3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展示来电信息的方式。例如,假设在音频播放模块301确定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时,音频播放模块301会利用70%的音量播放来电信息(音频数据)。
另外,加解密模块1051会采用预先设定的加密算法对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进行加密。然后,加解密模块1051会通过组网模块106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将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发送给智能手环400。智能手环400的信任环模块403内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的组网模块404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接收到智能手机100的加解密模块1051发送的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信任环模块403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进行解密以得到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信任环模块403的加解密模块会将事件类型(手机来电)和来电信息(震动指令)通过设备管理系统402发送给震动管理模块401,震动管理模块4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展示来电信息的方式。例如,假设在震动管理模块401确定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时,震动管理模块401确定手机来电对应的震动方式为每次震动3秒且一共震动3次,然后震动管理模块401会按照手机来电对应的震动方式利用马达进行震动。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环400为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智能手表等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智能手环400替换为智能手表。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100为自选主设备,经过智能手机100的筛选,最终确定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为辅助设备,智能手机100与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共同配合以通知用户来电。通过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智能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面介绍如何计算自组网络500内各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均配置有蓝牙模块,用户佩戴着智能手环400,在这个场景下,智能手环400可以通过距离感应模块检测到用户正在佩戴智能手环400,所以智能手环4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0。由于用户佩戴着智能手环400,所以只要计算出智能手环400与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和智能音箱300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知用户与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和智能音箱300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智能手机100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手环400的蓝牙模块计算出智能手机100与智能手环400之间的距离,同理,利用智能电视200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手环400的蓝牙模块计算出智能电视200与智能手环400之间的距离,利用智能音箱300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手环400的蓝牙模块计算出智能音箱300与智能手环400之间的距离。当然,对于具有摄像头的智能电视200而言,如果智能电视200的摄像头可以拍摄到用户,那么智能电视200可以利用摄像头来测量智能电视2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请参见图7至图9所示,图7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为图7中各个智能设备和云服务器600的内部结构图,图9所示的为图7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为表1中的场景2,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包括云服务器600和四个智能设备,这四个智能设备分别为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图7所示的四个智能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自组网络500相互通信。图7为在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增加了云服务器600,智能手机100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与云服务器600相互通信,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络与云服务器600通信。
在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用户拥有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智能手环400和用户均在客厅内,用户戴着智能手环400。在用户向智能手机100输入观看演员李四主演的电影《ABC》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机100的通知模块101会将观看演员李四主演的电影《ABC》的语音指令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102。端侧智慧引擎102会识别观看电影《ABC》的语音指令以得到事件类型、演员姓名和电影名称,并根据演员姓名和电影名称找到电影《ABC》的播放地址,再将事件类型发送给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其中,事件类型为“看电影”,演员姓名为“李四”,电影名称为“《ABC》”,播放地址为“www.dy.ABC.com”。
如果端侧智慧引擎102无法识别观看电影《ABC》的语音指令,那么端侧智慧引擎102会将观看演员李四主演的电影《ABC》的语音指令通过云端智慧引擎接口107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服务抽象系统601,服务抽象系统601会将观看演员李四主演的电影《ABC》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以得到事件类型、演员姓名和电影名称,根据演员姓名和电影名称找到播放地址,服务抽象系统601会将识别出的事件类型通过云端智慧引擎接口107发送给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
在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接收到端侧智慧引擎102或云端智慧引擎接口107发送的事件类型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向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该设备信息为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会向设备管理系统104的设备模块1046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在设备模块1046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模块1046利用能力模块1043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设备模块1046利用状态模块1044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设备模块1046利用感知模块1045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设备模块1046会将收集到的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输出能力、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距离组成设备信息表,并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模块1046发送的设备信息表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便会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关于设备信息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表2所示。
在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决策模块1031还会将事件类型(“看电影”)发送给规则存储模块1041,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预先存储在规则表中找到与该事件类型(“看电影”)对应的规则,并将与该事件类型(“看电影”)对应的规则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关于规则存储模块1041预先存储的规则表可以参考表3所示。
请结合表3所示,在规则存储模块1041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事件类型(“看电影”)以后,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表3中查找与事件类型为“看电影”对应的规则。在表3中,与“看电影”对应的规则为规则C,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将规则C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
在决策模块1031得到表2所示的设备信息表和表3中的规则C以后,决策模块1031便可以判断表2中符合规则C要求的设备标识。决策模块1031经过判断以后确定设备标识“TV”符合规则C的要求,所以设备标识“TV”对应的智能电视2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在决策模块1031确定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电视2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将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TV”)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102。
请结合表4所示,在端侧智慧引擎102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TV”)以后,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TV”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可以得知播放地址(“www.dy.ABC.com”)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所以通过表4可以得知设备标识为“TV”对应的智能电视200支持文本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会将设备标识(“TV”)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播放地址(“www.dy.ABC.com”)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决策模块1031会将设备标识(“TV”)、事件类型(“看电影”)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播放地址(“www.dy.ABC.com”)通过交互模块1042发送给信任环模块105的加解密模块1051。
加解密模块1051会对采用预先设定的加密算法对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进行加密,例如,加密算法可以为sha265加密算法,当然,还可以其他加密算法。然后,加解密模块1051会通过组网模块106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将加密后的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发送给智能电视200。智能电视200的信任环模块203内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的组网模块204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接收到智能手机100的加解密模块1051发送的加密后的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信任环模块203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进行解密以得到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信任环模块203的加解密模块会将事件类型(“看电影”)和播放地址(“www.dy.ABC.com”)通过设备管理系统202发送给智能展示系统201,智能展示系统2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展示来电信息的方式。例如,假设在智能展示系统201确定事件类型为“看电影”时,智能展示系统201会解析播放地址(“www.dy.ABC.com”)以缓存电影《ABC》的视频数据,然后,智能展示系统201会利用利用智能电视200的屏幕显示电影《ABC》。
在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例如,可以将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设定为:在智能手机100接收到观看电影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机100开始寻找辅助设备。又如,可以将智能手机100寻找辅助设备的启动条件设定为:在智能手机100接收到观看电影的语音指令时,询问用户是否利用适合的辅助设备播放电影,如果用户同意,那么智能手机100开始寻找辅助设备。
在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100为自选主设备,在智能手机100的端侧智慧引擎102无法识别用户输入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机100会利用云服务器600来识别该语音指令,然后,智能手机100会依靠自身的计算能力在自组网络500内选择适合播放电影的智能电视200,并利用智能电视200来播放电影。通过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智能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0至图12所示,图10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1所示的为图10中的各个智能设备和云服务器600的内部结构图,图12所示的为图10中的云服务器600的结构细化图。图10所示的应用场景为表1中的场景3,图10所示的应用场景包括云服务器600和四个智能设备,这四个智能设备分别为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图10所示的四个智能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自组网络500相互通信。图10为在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增加了云服务器600,智能手环400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与云服务器600相互通信,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机100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络与云服务器600通信。
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用户拥有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智能手环400和用户均在客厅内,用户戴着智能手环400。在用户向智能手环400输入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400的通知模块405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发送给智慧引擎406,智慧引擎406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和智能手环400的设备标识“Band”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服务抽象系统601的云端通信接口6011,云端通信接口6011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和设备标识“Band”发送给云端智慧引擎6012,云端智慧引擎6012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以得到事件类型和音乐名称,云端智慧引擎6012会将设备标识“Band”以及识别出的事件类型发送给服务分发系统602的决策模块6021,其中,识别出的事件类型为“听音乐”,音乐名称为“《DEF》”。
在服务分发系统602的决策模块6021接收到云端智慧引擎6012发送的设备标识“Band”和事件类型“听音乐”以后,决策模块6021会向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22发送设备标识“Band”对应的自组网络的设备信息表的获取指令。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22接收到设备标识“Band”对应的自组网络的设备信息表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32会向设备模块6036发送设备标识“Band”对应的自组网络的设备信息表的获取指令。在设备模块6036接收到设备标识“Band”对应的自组网络的设备信息表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模块6036会先查找与“Band”对应的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然后,设备模块6036利用能力模块6033收集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对应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设备模块6036利用状态模块6034收集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对应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设备模块6036利用感知模块6035收集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对应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设备模块6036会将收集到的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对应的设备标识、输出能力、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距离组成设备信息表,并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22。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22接收到设备模块6036发送的设备信息表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6022便会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决策模块6021,关于设备信息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表5所示。
请参见表5所示,表5所示的为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的设备信息表,假设“Network-A”为自组网络500的自组网络标识,该设备信息表包括自组网络标识、设备标识、当前的工作状态、距离和输出能力。
自组网络标识 设备标识 当前的工作状态 距离 输出能力
Network-A TV 开机状态 2米 显示图像,输出声音
Network-A Speaker 开机状态 3米 输出声音
Network-A Band 开机状态 0 震动
Network-A Phone 开机状态 1米 显示图像,输出声音,震动
表5
请结合表5所示,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100的设备管理系统104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将自组网络标识、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设备管理系统603的能力模块6033,智能手机100的设备管理系统104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将自组网络标识、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设备管理系统603的状态模块6034,智能手机100的设备管理系统104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将自组网络标识、设备标识和智能手机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设备管理系统603的感知模块6035。同理,智能电视200的设备管理系统202、智能音箱300的设备管理系统302和智能手环400的设备管理系统402也会分别将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距离和输出能力发送给云服务器600的设备管理系统603的能力模块6033、状态模块6034和感知模块6035,所以云服务器600的设备管理系统603的能力模块6033、状态模块6034和感知模块6035便掌握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所以设备模块6036便可以利用能力模块6033、状态模块6034和感知模块6035的信息来组建自组网络标识为“Network-A”的设备信息表。
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决策模块6021还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发送给规则存储模块6031,规则存储模块6031会在预先存储在规则表中找到与该事件类型(“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并将与该事件类型(“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发送给决策模块6021,关于规则存储模块6031预先存储的规则表可以参考表3所示。
请结合表3所示,在规则存储模块6031接收到决策模块6021送的事件类型(“听音乐”)以后,规则存储模块6031会在表3中查找与事件类型为“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在表3中,与“听音乐”对应的规则为规则D,规则存储模块6031会将规则D发送给决策模块6021。
在决策模块6021得到表5所示的设备信息表和表3中的规则D以后,决策模块6021便可以判断表5中符合规则D要求的设备标识。决策模块6021经过判断以后确定设备标识“Speaker”符合规则D的要求,所以设备标识“Speaker”对应的智能电视2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在决策模块6021确定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音箱3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以后,决策模块6021会将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Speaker”)发送给云端智慧引擎6012。
请结合表4所示,在云端智慧引擎6012接收到决策模块6021发送的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Speaker”)以后,云端智慧引擎6012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云端智慧引擎6012可以得知音乐名称(“《DEF》”)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所以通过表4可以得知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智能音箱300不支持文本数据。云端智慧引擎6012会获取音乐名称(“《DEF》”)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设备标识(“Speaker”)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决策模块6021,决策模块6021将设备标识(“Speaker”)、事件类型(听音乐)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交互模块6032,交互模块6032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300的移动网络通信模块305。在智能音箱300的移动网络通信模块305接收到交互模块6032发送的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后,移动网络通信模块305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通过设备管理系统302发送给音频播放模块301,音频播放模块3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输出音频数据的方式。例如,假设在音频播放模块301确定事件类型为听音乐时,音频播放模块301会利用喇叭按照50%的音量播放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
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环400为被选主设备,在智能手环400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播放音乐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400会依靠云服务器400的计算能力在自组网络500内选择适合播放音乐的智能音箱300,云服务器400会控制智能音箱300播放音乐。通过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智能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图13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4所示的为图13中的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细化图。图13和图14所示的应用场景为表1中的场景4,图13所示的应用场景包括四个智能设备,这四个智能设备分别为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图13所示的四个智能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自组网络500相互通信。
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用户拥有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和智能手环400,智能手机100、智能电视200、智能音箱300、智能手环400和用户均在客厅内,用户戴着智能手环400。在用户向智能手环400输入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400的通知模块405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发送给智慧引擎406,智慧引擎406会将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发送给智能手机100的端侧智慧引擎102。端侧智慧引擎102对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得到事件类型和音乐名称,并将事件类型发送给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其中,事件类型为“听音乐”,音乐名称为“《DEF》”。
在服务分发系统103的决策模块1031接收到端侧智慧引擎102发送的事件类型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向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该设备信息为自组网络500内的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会向设备管理系统104的设备模块1046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在设备模块1046接收到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设备模块1046利用能力模块1043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输出能力,设备模块1046利用状态模块1044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的工作状态,设备模块1046利用感知模块1045收集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每个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设备模块1046会将收集到的自组网络500内每个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输出能力、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距离组成设备信息表,并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在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接收到设备模块1046发送的设备信息表以后,设备信息管理模块1032便会将该设备信息表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关于设备信息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表2所示。
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决策模块1031还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发送给规则存储模块1041,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预先存储在规则表中找到与该事件类型(“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并将与该事件类型(“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
请结合表3所示,在规则存储模块1041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事件类型(“听音乐”)以后,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在表3中查找与事件类型为“听音乐”对应的规则。在表3中,与“听音乐”对应的规则为规则D,规则存储模块1041会将规则D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
在决策模块1031得到表2所示的设备信息表和表3中的规则D以后,决策模块1031便可以判断表2中符合规则D要求的设备标识。决策模块1031经过判断以后确定设备标识“Speaker”符合规则D的要求,所以设备标识“Speaker”对应的智能音箱3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在决策模块1031确定了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音箱300可以作为辅助设备以后,决策模块1031会将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Speaker”)发送给端侧智慧引擎102。
请结合表4所示,在端侧智慧引擎102接收到决策模块1031发送的辅助设备的设备标识(“Speaker”)以后,端侧智慧引擎102根据表4来查询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可以得知音乐名称(“《DEF》”)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所以通过表4可以得知设备标识为“Speaker”对应的智能音箱300不支持文本数据。端侧智慧引擎102会获取音乐名称(“《DEF》”)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设备标识(“Speaker”)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决策模块1031,决策模块1031会将设备标识(“Speaker”)、事件类型(听音乐)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交互模块1042,交互模块1042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信任环模块105的加解密模块1051。
加解密模块1051会采用预先设定的加密算法对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加解密模块1051会通过组网模块106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将加密后的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频数据发送给智能音箱300。智能音箱300的信任环模块303内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的组网模块304预先建立好的自组网络500接收到智能手机100的加解密模块1051发送的加密后的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频数据,信任环模块303的加解密模块会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解密算法对加密后的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频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频数据,信任环模块303的加解密模块会将事件类型(听音乐)和音频数据通过设备管理系统302发送给音频播放模块301,音频播放模块301会根据事件类型确定输出音频数据的方式。例如,假设在音频播放模块301确定事件类型为听音乐时,音频播放模块301会利用喇叭按照50%的音量播放音乐名称为“《DEF》”对应的音频数据。
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手环400为被选主设备,在智能手环400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播放音乐的语音指令时,智能手环400会依靠自组网络500内的智能手机100的计算能力在自组网络500内选择适合播放音乐的智能音箱300,智能手机100会控制智能音箱300播放音乐。通过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智能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5所示,图15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合方法的流程图,图15所示的实施例和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均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1,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1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例子,图15所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1的执行流程和工作原理,关于图15对应的应用场景可以参见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5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主设备,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其中,多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图15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由于主设备为富设备,所以主设备的内部结构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富设备的框架图。图15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主设备接收待处理事件。
其中,主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视等计算能力较强的设备。待处理事件的种类有很多,待处理事件可以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等,通知类事件可以为来电事件、信息事件或闹钟事件等。
下面介绍几种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应用场景。
例如,主设备为智能手机,待处理事件为智能手机的来电。又如,主设备为智能手机,待处理事件为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接收到的信息。又如,主设备为智能手机,闹钟事件为智能手机上设定的闹钟。又如,主设备为智能手机,语音指令为用户向智能手机输入的语音指令。又如,主设备为智能手机,屏幕触控指令为用户在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幕上输入的控制手势或点击操作。
步骤S12、主设备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其中,在主设备接收待处理事件以后,主设备便会开始识别待处理事件,并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例如,假设在待处理事件为来电事件时,主设备识别来电事件可以得到的事件类型为“手机来电”,得到的事件信息包括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号码,来电人姓名为“张三”,来电号码为“12345”。
步骤S13、主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例如,请结合表2所示,表2所示的为三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步骤S13中,主设备可以向多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在多个辅助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多个辅助设备会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分别发送给主设备。然后,主设备便可以接收多个辅助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
步骤S14、主设备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其中,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步骤S14中,主设备会预先建立事件类型与设备筛选条件的对应关系。例如,请参见表3所示,表3所示的为主设备预先建立的事件类型与设备筛选条件的对应关系表。
在主设备获取到事件类型以后,主设备便可以在表3中查询与获取到的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例如,请参见表3所示,“手机来电”和“接收信息”均属于通知类事件,表3中提到的规则等同于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到的设备筛选条件。通知类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
又如,请参见表3所示,“看电影”属于视频播放事件,视频播放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
再如,请参见表3所示,“听音乐”属于音乐播放事件,音乐播放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步骤S15、主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在主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和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以后,主设备便可以在表2的设备信息中找到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标准的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第一辅助设备可以为一个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也可以为多个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中的“第一”用于在名称上区分多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不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
步骤S16、在主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有很多种,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可以为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图像数据或控制指令。
例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那么主设备便可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步骤S16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设备可以先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然后,再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主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主设备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从而保证主设备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的目标数据是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
例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那么主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主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音频数据,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又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那么主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主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音频数据,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再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那么主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主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指令类型,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指令类型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主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的步骤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设备可以先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然后,主设备再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会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6所示,图16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合方法的流程图,图16所示的实施例和图1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均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4,图1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4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例子,图16所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表1中的场景4的执行流程和工作原理,关于图16对应的应用场景可以参见图1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6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中间设备,中间设备与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其中,多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图16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中间设备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主设备为轻设备,中间设备为富设备,主设备的内部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轻设备的框架图,中间设备的内部结构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富设备的框架图。图16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中间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
其中,主设备可以为智能音箱、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等计算能力较弱的设备,中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视等计算能力较强的设备。
待处理事件的种类有很多,待处理事件可以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等,通知类事件可以为来电事件、信息事件或闹钟事件等。
当然,如果主设备不具有通信模块,那么主设备便无法接收来电事件;如果主设备不具有触摸屏幕,那么主设备便无法接收屏幕触控指令;如果主设备不具有语音输入模块,那么主设备便无法接收语音指令。
例如,主设备为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具有语音输入模块,中间设备为智能手机,待处理事件可以为用户向智能手环输入的语音指令。
步骤S22、中间设备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其中,在中间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以后,中间设备便会开始识别待处理事件,并得到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例如,假设在待处理事件为播放音乐“《DEF》”的语音指令时,中间设备识别来电事件可以得到的事件类型为“听音乐”,得到的事件信息为音乐名称,音乐名称为“《DEF》”。
步骤S23、中间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例如,请结合表2所示,表2所示的为三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步骤S23中,中间设备可以向多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在多个辅助设备接收到中间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以后,多个辅助设备会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分别发送给中间设备。然后,中间设备便可以接收多个辅助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
步骤S24、中间设备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其中,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步骤S24中,中间设备会预先建立事件类型与设备筛选条件的对应关系。例如,请参见表3所示,表3所示的为中间设备预先建立的事件类型与设备筛选条件的对应关系表。
在中间设备获取到事件类型以后,中间设备便可以在表3中查询与获取到的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例如,请参见表3所示,“手机来电”和“接收信息”均属于通知类事件,表3中提到的规则等同于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到的设备筛选条件。通知类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
又如,请参见表3所示,“看电影”属于视频播放事件,视频播放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
再如,请参见表3所示,“听音乐”属于音乐播放事件,音乐播放事件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可以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步骤S25、中间设备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在中间设备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和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以后,中间设备便可以在表2的设备信息中找到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标准的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第一辅助设备可以为一个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也可以为多个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第一辅助设备中的“第一”用于在名称上区分多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不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辅助设备。
步骤S26、在中间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中间设备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其中,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有很多种,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可以为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图像数据或控制指令。
例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那么中间设备便可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步骤S26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中间设备可以先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然后,再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中间设备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中间设备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中间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从而保证中间设备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的目标数据是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
例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那么中间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中间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音频数据,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又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数据,那么中间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中间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音频数据,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再如,假设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据,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那么中间设备便不能直接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中间设备需要将事件信息转换为指令类型,然后再将事件类型和指令类型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中间设备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的步骤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中间设备可以先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然后,中间设备再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使中间设备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7所示,图17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设备的示意图。图17所示的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其中,多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主设备可以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图15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7所示的主设备上,关于图17所示的主设备的功能实现可以参照图15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包括处理器1701和存储器1702,存储器1702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存储器1702存储的指令。其中,处理器1701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7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701,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7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701,具体用于向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701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例如,处理器1701可以为单核处理器;又如,处理器1701可以为八核处理器;再如,处理器1701可以为十二核处理器。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处理器1701的核心数量还会增加,关于处理器1701的核心数量并不局限于当前已提到的数量。
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的处理器1701会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主设备的处理器1701可以使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8所示,图18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的示意图。图18所示中间设备与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其中,多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中间设备可以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图16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8所示的中间设备上,关于图18所示的中间设备的功能实现可以参照图16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包括处理器1801和存储器1802,存储器1802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1801用于执行存储器1802存储的指令。其中,处理器1801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8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801,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8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801,具体用于向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801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例如,处理器1801可以为单核处理器;又如,处理器1801可以为八核处理器;再如,处理器1801可以为十二核处理器。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处理器1801的核心数量还会增加,关于处理器1801的核心数量并不局限于当前已提到的数量。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的处理器1801会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多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以使第一辅助设备协助主设备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中间设备的处理器1801可以协助主设备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19所示,图19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示意图。图19所示的系统包括主设备1901和N个辅助设备,其中,N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主设备1901与N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主设备1901可以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图15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9所示的主设备1901上,关于图19所示的主设备1901的功能实现可以参照图15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1902;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1902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1902。第一辅助设备1902,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类型展示事件信息。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1902。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1902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1902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1902。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辅助设备1902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1902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1902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1902。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具体用于向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1901会获取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N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1902,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1902,以使第一辅助设备1902协助主设备1901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主设备1901可以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请参见图20所示,图20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的示意图。图20所示的系统包括主设备2001、中间设备2002和N个辅助设备,其中,N个辅助设备可以为两个辅助设备或两个以上辅助设备,中间设备2002与主设备2001和与N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中间设备2002可以协助主设备2001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图16所示的设备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0所示的中间设备2002上,关于图20所示的中间设备2002的功能实现可以参照图16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设备2001,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将待处理事件发送给中间设备。中间设备2002,用于接收主设备2001发送的待处理事件;识别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获取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设备筛选条件用于指示与事件类型匹配的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在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中确定符合设备筛选条件的第一辅助设备2003;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2003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2003。第一辅助设备2003,用于接收中间设备2002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类型展示事件信息。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2002,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2003。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2002,还用于在确定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第一辅助设备2003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事件信息转换成第一辅助设备2003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得到目标数据;将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2003。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辅助设备2003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2003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或者,在第一辅助设备2003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2002,具体用于对事件类型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2003。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在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或者,在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或者,在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设备筛选条件包括: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2002,具体用于向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接收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分别发送的设备信息。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设备2002会接收主设备2001发送的待处理事件,并获取N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获取与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筛选条件在N个辅助设备中选出适合于展示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的第一辅助设备2003,并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辅助设备2003,以使第一辅助设备2003协助主设备2001来展示事件信息,所以中间设备2002可以协助主设备2001主动的与其他的辅助设备相互配合共同的完成待处理事件,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实施例中涉及软件实现的功能时,相关软件或软件中的模块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17)

1.一种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处理事件;
识别所述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获取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设备;
在所述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设备,包括:
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筛选符合所述设备筛选条件的设备为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包括:
对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事件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第一辅助设备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辅助设备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所述事件信息转换成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并得到目标数据;
将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音频类型,且所述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或音乐播放事件时,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为音频数据;
在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类型,且所述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为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包括:
对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所述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所述辅助设备的输出能力和所述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事件类型为通知类事件时,所述设备筛选条件包括:所述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所述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所述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输出声音或震动;
或者,在所述事件类型为视频播放事件时,所述设备筛选条件包括:所述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所述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所述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显示图像和输出声音;
或者,在所述事件类型为音乐播放事件时,所述设备筛选条件包括:所述辅助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所述辅助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所述辅助设备具有的输出能力为输出声音。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事件为通知类事件、语音指令或屏幕触控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根据设备信息的获取指令,发送的所述设备信息。
11.一种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中间设备,所述中间设备与一个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待处理事件;
识别所述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
获取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设备;
在所述事件信息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支持的数据类型时,将所述事件类型和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设备,包括:
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事件的事件类型对应的设备筛选条件;
根据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每个辅助设备的设备信息,筛选符合所述设备筛选条件的设备为所述第一辅助设备。
13.一种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与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主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与一个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中间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所述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主设备为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设备;
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的第一辅助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展示所述事件信息。
16.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主设备、中间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所述主设备、所述中间设备和所述多个辅助设备预先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主设备,用于接收待处理事件,并将所述待处理事件发送给所述中间设备;
所述中间设备,为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间设备;
所述多个辅助设备中的第一辅助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中间设备发送的事件类型和事件信息,并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展示所述事件信息。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43208.8A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4978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3208.8A CN114978790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0833.6A CN111756604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210343208.8A CN114978790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0833.6A Division CN111756604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790A true CN114978790A (zh) 2022-08-30
CN114978790B CN114978790B (zh) 2024-03-01

Family

ID=7266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0833.6A Active CN111756604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210343208.8A Active CN114978790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210338014.9A Pending CN114760159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0833.6A Active CN111756604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8014.9A Pending CN114760159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1822A1 (zh)
EP (1) EP3920473B1 (zh)
CN (3) CN111756604B (zh)
WO (1) WO2020200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4713B (zh) * 2020-12-25 2022-06-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场景应用的响应系统及实现方法、设备的分组及控制方法
CN113676384A (zh) * 2021-07-26 2021-11-1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投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4324A1 (en) * 2004-11-23 2006-07-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nding notifications to auxiliary displays
US20070046562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xiliary display device driver interface
US20070168194A1 (en) * 2006-01-13 2007-07-19 Bodin William K Scheduling audio modalitie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rendering
CN104982022A (zh) * 2013-02-11 2015-10-14 高通互联体验公司 用于存储和共享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交互历史的方法
CN105637976A (zh) * 2013-10-11 2016-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服务操作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6469040A (zh) * 2015-08-19 2017-03-0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服务器及设备
CN106855823A (zh) * 2015-12-08 2017-06-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间任务接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96180A (zh) * 2017-10-24 2018-04-10 北京小蓦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同处理事件的方法、设备、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09377987A (zh) * 2018-08-31 2019-02-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语音设备间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4780B2 (en) * 2004-11-23 2009-12-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data between computer systems and auxiliary displays
CN101447843B (zh) * 2008-06-16 2010-10-27 北京大学 多设备间事件信息实时共享方法
CN102314502B (zh) * 2011-09-01 2017-03-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网页主体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38787B (zh) * 2012-11-14 2015-01-07 王玉娇 事件源设备和事件展示设备及相关方法
US8935735B2 (en) * 2013-01-07 2015-01-13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rick play functions in devices without local storage
US20140274185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Aliphcom Intelligence device connection for wireless media ecosystem
US10037742B2 (en) * 2014-07-18 2018-07-31 Xiaom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health data and medium
US10248279B2 (en) * 2014-09-17 2019-04-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ask completion across devices using a shared work space
CN104715188B (zh) * 2015-03-27 2019-10-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绑定终端的应用实现方法及装置
US10630649B2 (en) * 2015-06-30 2020-04-21 K4Connect Inc. Home automation system including encrypted device connection based upon publicly accessible connection fil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095120A (zh) * 2015-07-03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附属设备
CN106550101B (zh) * 2015-09-21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886279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223066B2 (en) * 2015-12-23 2019-03-05 Apple Inc. Proactive assistance based on dialo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CN105828275A (zh) * 2016-02-02 2016-08-03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3031A (zh) * 2016-12-15 2017-06-13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机器人的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598204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US10992795B2 (en) * 2017-05-16 2021-04-27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home media control
EP4254989A3 (en) * 2017-05-16 2023-10-18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home media control
CN107454176B (zh) * 2017-08-15 2020-11-03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90975A (zh) * 2017-09-14 2017-12-19 东莞市鼎锋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声音手势识别的智能家居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646997A (zh) * 2018-05-14 2018-10-12 刘智勇 一种虚拟及增强现实设备与其他无线设备进行交互的方法
CN108769261B (zh) * 2018-07-04 2023-11-24 厦门声连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系统、方法及互动屏幕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4324A1 (en) * 2004-11-23 2006-07-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nding notifications to auxiliary displays
US20070046562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xiliary display device driver interface
US20070168194A1 (en) * 2006-01-13 2007-07-19 Bodin William K Scheduling audio modalitie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rendering
CN104982022A (zh) * 2013-02-11 2015-10-14 高通互联体验公司 用于存储和共享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交互历史的方法
CN105637976A (zh) * 2013-10-11 2016-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服务操作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6469040A (zh) * 2015-08-19 2017-03-0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服务器及设备
CN106855823A (zh) * 2015-12-08 2017-06-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间任务接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96180A (zh) * 2017-10-24 2018-04-10 北京小蓦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同处理事件的方法、设备、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09377987A (zh) * 2018-08-31 2019-02-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语音设备间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6604A (zh) 2020-10-09
EP3920473A4 (en) 2022-03-30
CN111756604B (zh) 2022-04-12
WO2020200061A1 (zh) 2020-10-08
CN114978790B (zh) 2024-03-01
CN114760159A (zh) 2022-07-15
EP3920473B1 (en) 2023-11-22
EP3920473A1 (en) 2021-12-08
US20220191822A1 (en)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5375B2 (en) Battery pack with supplemental memory
US9271117B2 (en) Computing system with configuration updat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6242496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接続させ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3451119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ement of connected devices, such as in a wireless docking environment
US96481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oming call notification
CN109803003B (zh) 一种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20150171973A1 (en) Proximity-based and acoustic control of media devices for media presentations
US20220239718A1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650408B (zh) 一种耳机及防丢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681200B2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US9591435B2 (en) Communications via a receiving device network
CN111756604B (zh) 一种设备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284454A1 (zh) 蓝牙连接的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95162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s
US8935408B2 (en) Personal area network of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KR20140099359A (ko) 콘텐츠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US1175859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6375082B1 (ja) 情報案内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93026B1 (ko) 심리스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서버, 사용자 단말 및 미디어 재생 장치
US2016015528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5321573B2 (ja) 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及びコールセンタ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CN117729513A (zh) 音频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2007209010A (ja) 移動体通信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20053264A (ko) 멀티 디바이스 기반의 멀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05250638A (ja) コンテンツ保護方法及び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