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225A -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8225A
CN114978225A CN202210496929.2A CN202210496929A CN114978225A CN 114978225 A CN114978225 A CN 114978225A CN 202210496929 A CN202210496929 A CN 202210496929A CN 114978225 A CN114978225 A CN 114978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requency band
terminal
switching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6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8225B (zh
Inventor
曹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69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采用本方法能够在实现调整天线SAR值的基础上有效避免降低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终端的天线通常以较高功率传输电磁波,这样,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也通常较大,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可以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特定吸收比率)值衡量,SAR值越高,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越大。
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的传导功率与SAR值成正比,因此,当需要降低SAR值时,通过降低信号的传导功率实现。
然而,信号在终端中传输的过程中需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后再经由天线发射至自由空间,功率放大器传输不同传导功率的信号需要进行不同状态的切换,因此,现有技术中,不断调整信号的传导功率,使得功率放大器的状态不断切换,会存在降低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降低终端中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情况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
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
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信机、天线以及频段切换组件;
该收发信机,用于检测该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并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该频段切换组件发送切换指令;
该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对该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并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由于在根据目标SAR值确定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而天线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其对应的天线效率是不同的,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天线效率与天线的辐射功率成正比,天线的辐射功率与天线的SAR值成正比且强相关,因此,可通过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以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SAR值的调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调整终端中信号的传导功率,即可实现对天线SAR值的调整,进而,由于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相应的,终端中信号传输线路上的功率放大器的状态也无需频繁切换和改变,在实现调整天线SAR值的基础上也有效避免降低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情况的发生,充分保障终端正常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SAR值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特定吸收比率)值,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生物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值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或者四肢的数据。其中,SAR值越低,辐射被生物体吸收的越少。目前国际的两个SAR值的规范标准分别是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1.6W/Kg与欧盟的2.0W/Kg。SAR值的测试是通过测试设备测试经由终端的天线所产生的无线电磁波能量,以量度究竟生物体吸收了多少电磁波辐射。SAR值与终端中天线的发射功率、天线的效率以及天线的方向图等参数强相关,与信号的传导功率成正比关系,信号的传导功率越高,SAR值也越高。
相关技术中,当需要降低SAR值时,通过降低信号的传导功率实现。然而,信号在终端中传输的过程中需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后再经由天线发射至自由空间,功率放大器传输不同传导功率的信号需要进行不同状态的切换,因此,现有技术中,不断调整信号的传导功率,使得功率放大器的状态不断切换,会存在降低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风险。同时,不断降低信号的传导功率,会导致基站对接收到的信号解调的误码率增加,进而影响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以有效避免降低终端中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情况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终端的部分或者全部。
下述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执行主体是终端为例来进行说明,其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电子设备,在此对终端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
其中,终端中设置有天线,并通过天线发送信号至自由空间,与基站进行通信。并且,为保证通信质量,终端中通常还设置有功率放大器,通过该功率放大器对需传输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再经由天线发射至自由空间。在终端通信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天线的SRA值是否满足法规,以及时调整天线的SAR值,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通常,将天线工作过程中当前时刻的SAR值记为实时SAR值,根据法规规定,该实时SAR值可以超过法规规定的限定值,但是天线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的平均SAR值需小于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天线不断工作的过程中,终端实时检测当前时刻天线的实时SAR值,并根据该实时SAR值以及固定的时间窗口内检测到的多个历史SAR值计算该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终端中天线实时的平均SAR值,该实时的平均SAR值即为目标SAR值。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需要对天线当前时刻的实时SAR值进行调整,以避免超出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其中,该法规指国家规定的SAR值规范,例如,FCC规定的100秒内天线的平均SAR值不应超过1.6W/Kg。
步骤102,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
在检测到终端中天线的目标SAR值后,可根据该目标SAR值判断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其中,通过该频段切换条件可判断目标SAR值是否逼近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在判断目标SAR值逼近SAR值限定值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进行调整,以避免天线的目标SAR值超过SAR值限定值。同时,在判断目标SAR值与SAR值限定值之间的差值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适当调整天线的实时SAR值增大,以提升终端的通信质量。
步骤103,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其中,天线工作的频率范围即为天线的工作频段。一般来说,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落在天线的工作频段内,天线效率较高,而馈入天线的信号若未落在天线的工作频段内,天线效率较低。通常来讲,频段的中间频率值为该频段的中心频点,两个不同频段之间的中心频点之间的差值为这两个频段之间的频差。对于馈入天线的信号来讲,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与天线的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之间的差值为二者之间的频差,若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与天线的工作频段之间的频差较小,则天线效率较高;若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段与天线的工作频段之间的频差较大,则天线效率较低。
天线效率与信号的传导功率以及天线的辐射功率相关,一般来说,在传导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天线效率越高,天线的辐射功率越高,反之,天线效率越低,天线的辐射功率越低,而天线的辐射功率与天线的SAR值强相关,天线的辐射功率越高,天线的SAR值越大,反之,天线的辐射功率越低,天线的SAR值越小。
根据上文说明可知,在不改变信号传导功率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天线的天线效率,可以调整天线的辐射功率,继而调整天线的SAR值。
而天线的天线效率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是否落在天线的工作频段内有直接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工作的频率是相对固定的,也即是,终端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是相对固定的,则对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就可以改变馈入天线的信号与天线的工作频段之间的频差,从而改变天线效率,继而改变天线的辐射功率,进而改变天线的SAR值。
因此,若馈入天线的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而天线效率改变,相应的,天线的辐射功率也随之改变,使得天线的实时SAR值发生改变,进一步,基于该实时SAR值确定的目标SAR值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而满足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保证终端正常运行。
另外,终端中通常还包括功率放大器,通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再馈入天线,其中,功率放大器处理不同传导功率的信号需要切换不同的状态,频繁进行状态切换,会减低功率放大器的寿命,本申请实施例中,则不需要改变信号的传导功率,相应的,功率放大器也无需进行频繁的状态切换。
上述控制方法中,通过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并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由于在根据目标SAR值确定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而天线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段其对应的天线效率是不同的,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天线效率与天线的辐射功率成正比,天线的辐射功率与天线的SAR值成正比且强相关,因此,可通过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以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SAR值的调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调整终端中信号的传导功率,即可实现对天线SAR值的调整,进而,由于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相应的,终端中信号传输线路上的功率放大器的状态也无需频繁切换和改变,在实现调整天线SAR值的基础上也有效避免降低功率放大器寿命甚至损坏功率放大器的情况的发生,充分保障终端正常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在满足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该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该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该第一频差为该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二频差为该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其中,将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记为上限SAR值。在检测到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后,计算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若该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则意味着该目标SAR值已经比较接近上限SAR值,应及时调整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以避免目标SAR值也即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的平均SAR值超过该上限SAR值。例如,将该第一差值阈值设定为0.3,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0.3,则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应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当然,该第一差值阈值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或者多次试验的结果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差值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如上文所述,在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意味着该目标SAR值已经比较接近上限SAR值,应及时调整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以避免目标SAR值也即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的平均SAR值超过该上限SAR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由于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较小,因此,天线工作在第一频段时,天线效率较高,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天线的效率较高,则天线的辐射功率较大,天线的SAR值也较大;天线工作在第二频段时,由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较大,因此,天线效率较低,则天线的辐射功率较小,天线的SAR值也较小。
因此,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可以降低天线效率,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天线的辐射功率也会随之较低,从而就可以降低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以避免目标SAR值也即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的平均SAR值超过该上限SAR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天线可工作于多个不同的频段,而该第一频段指当前天线工作的频段,该第二频段指任意一个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大于第一频段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的频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在满足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该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该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该第三频差为该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四频差为该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其中,将法规规定的SAR值限定值记为上限SAR值。第二差值阈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在检测到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后,计算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若该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则意味着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较大,也即目标SAR值距离上限SAR值较远,此时,为提升天线发射信号的辐射功率,则可以增大天线效率,由于目标SAR值距离上限SAR值较远,因此,增大天线效率不会导致目标SAR值瞬间超过上限SAR值。例如,将该第二差值阈值设定为1.2,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1.2,则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应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当然,该第二差值阈值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或者多次试验的结果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差值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如上文所述,在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意味着该目标SAR值已经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较大,此时,为提升天线发射信号的辐射功率,则可以增大天线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由于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较大,因此,天线工作在第三频段时,天线效率较低,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天线的效率较低,则天线的辐射功率较小,天线的SAR值也较小;天线工作在第四频段时,由于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较小,因此,天线效率较高,则天线的辐射功率较大,天线的SAR值也较大。
因此,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为第四频段可以提升天线效率,在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天线的辐射功率也会随之增大,天线的实时SAR值也随之增大,但是目标SAR值并不会超过上限SAR值,实现灵活调整天线工作状态且可以保证目标SAR值不超过上限SAR值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天线可工作于多个不同的频段,而该第三频段指当前天线工作的频段,该第四频段指任意一个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小于第三频段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的频段。
上文中提到了在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或者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将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或者,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对天线工作频段切换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切换天线工作频段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其中,终端中可包括多个天线,各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当然,各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互不相同。相应的,各个天线发射同一信号时的天线效率也不同。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具体可以为使终端采用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发射信号。
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指终端通过该天线进行信号发射,天线处于非工作状态指终端不通过该天线进行信号发射。
第一天线为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第二天线为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天线。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该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一频段,该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二频段。因此,通过将第一天线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第二天线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由此,天线效率变小,终端中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时的辐射功率变小,天线的SAR值减小,也即实时SAR值变小。
在无需改变馈入天线的信号的传导功率的情况下,即实现了对天线SAR值的调整,既无需功率放大器改变状态,亦使得固定的时间窗口的天线的平均SAR值小于上限SAR值。同时,由于信号的传导功率不变,并未降低信号的传导功率,因此也不会影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质量,不会有掉话风险。
在确定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该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三频段,该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四频段。因此,通过将第一天线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第二天线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相应的,天线效率增大,终端中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的辐射功率变大,天线的SAR值增大,但是目标SAR值并不会超过上限SAR值,实现灵活调整天线工作状态的同时且可以保证目标SAR值不超过上限SAR值,符合法规。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包括:控制该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该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一天线与该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该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二天线与该收发信机的状态。
其中,终端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关组件,该第一开关组件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该固定端与终端中的收发信机连接,该活动端与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连接,从而可以连通收发信机与天线,其中,该第一开关组件的活动端可以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切换与各天线的连接关系。通过第一开关组件与收发信机和终端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连接,使得终端通过收发信机所发出的信号经由天线发射。具体的,该第一开关组件可以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或第二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一天线与该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二天线与该收发信机的状态。
因此,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也即停止通过第一天线发射信号而由第二天线发射信号,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的切换处理。
可选的,该第一开关组件可以为天线切换开关,该天线切换开关可以连接终端中不同的天线,使得终端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在各个天线之间切换。
可选的,终端可以通过收发信机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并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收发信机向第一开关组件发送切换指令,以使该第一开关组件根据该切换指令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至第二开关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通过该第一开关组件即可以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使终端可以通过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发射信号,其实现简便且对信号的传输无任何影响。
第二种方式,对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对该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通常,天线工作于不同的频段,其对应的谐振频率范围也不同。对于一个频段很宽的天线来说,其可工作的频段可划分为多个子频段,该天线工作于各子频段则对应不同的谐振频率范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该天线的谐振频率范围,使得该天线工作于不同的子频段。相应的,当天线工作于包含终端中需要发射的信号的频率的子频段时天线的天线效率最高,此时,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时的辐射功率也相应较大,终端中天线的SAR值也相应较大。各子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越大,天线工作于该子频段时的天线效率越低,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时的辐射功率也相应较小,终端中天线的SAR值也相应较小。因此,可通过对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使得天线切换至与谐振频率对应的子频段,从而调整天线的实时SAR。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该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包括:将该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其中,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该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该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该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
其中,可选的,终端中可包含多个收发信机与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并且,在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相应的,天线也工作于不同的子频段,终端通过天线发射固定传导功率的信号的情况下,天线效率不同,则天线的辐射功率不同,相应的,天线的SAR值也不同。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具体可以为使终端采用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将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馈入至天线并进一步发射至自由空间。
第一信号传输线路为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当前用于向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第二信号传输线路为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当前未用于向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以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该第一信号传输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一频段;第二信号传输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二频段,因此,将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从而可以使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实现终端中天线SAR值的降低。
在确定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也即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该第一信号传输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三频段,第二信号传输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对应第四频段,因此,将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从而实现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
可选的,终端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开关组件,该第二开关组件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该固定端与终端中的收发信机连接,该活动端与当前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传输线路连接,信号传输线路与天线连接,从而可以连通收发信机与天线,其中,该第二开关组件的活动端可以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切换与各信号传输线路的连接关系。通过第二开关组件与收发信机和终端中当前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传输线路连接,使得终端通过收发信机所发出的信号经由天线发射。具体的,该第二开关组件可处于第三开关状态或第四开关状态,其中,第三开关状态为使第一信号传输线路导通的状态,第四开关状态为使第二信号传输线路导通的状态。当该第二开关组件接收到收发信机发送的切换指令后,由第三开关状态切换至第四开关切换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201,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
步骤202,基于实时SAR值确定终端中天线当前的平均SAR值。
步骤203,根据该平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其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和第二频段切换条件。
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其中,第一差值阈值小于第二差值阈值。并且,优选的,第一差值阈值远小于第二差值阈值。
步骤204,在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
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第一频差为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二频差为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具体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终端包括多个天线以及天线切换开关。将终端中多个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记为第一天线,将终端中多个天线中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天线记为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对应第一频段,第二天线对应第二频段。将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一天线连通的状态切换为与第二天线连通的状态,从而实现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终端中包括一个天线、一个天线切换开关以及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均与天线连接,当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与天线切换开关连接时,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且天线的工作频段不同。将终端中天线切换开关当前连接的信号传输线路记为第一信号传输线路,将终端中天线切换开关当前未连接的信号传输线路记为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第一信号传输线路连接天线切换开关时天线工作于第一频段,第二信号传输线路连接天线切换开关时天线工作于第二频段。件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一信号传输线路连接切换为与第二信号传输线路连接,从而实现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
步骤205,在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
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第三频差为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四频差为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的两种实现方式与上述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天线切换方法用于终端中,且该终端包括收发信机、多个天线以及天线切换开关,且天线切换开关与收发信机以及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连接。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经由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发射至自由空间。具体的,该方法可以由终端中的收发信机实现。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终端包括三个天线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中天线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且包含其他数量天线的终端实现该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与下述步骤类似。具体的,该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301,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实时SAR值,并基于该实时SAR值确定天线当前的平均SAR值。
其中,实时检测当前时刻天线的实时SAR值,并根据该实时SAR值以及固定的时间窗口内检测到的多个历史SAR值计算该固定的时间窗口内终端中天线实时的平均SAR值。该固定的时间窗口包含当前时刻。
步骤302,计算天线当前的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
步骤303,在判断该差值大于0且小于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在判断该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且小于第三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
其中,第二差值阈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终端中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第三天线。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馈入天线后发射至自由空间,其中,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的频率在一固定频率范围。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与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与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以及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与第三天线的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依次增大。相应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第三天线工作时的天线效率依次减小。同时,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第三天线工作时的SAR值依次减小。
步骤304,在判断该差值大于第三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在判断该差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且大于第四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由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
其中,第四差值阈值和第三差值阈值均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的差值与第一差值阈值和第二差值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应控制天线切换开关切换至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时的辐射功率也不同,从而可以精准的依据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的逼近程度对实时SAR值进行调整,使得终端中天线实时的平均SAR值可以满足法规规定。另一方面,通过将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的差值与第三差值阈值和第四差值阈值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应控制天线切换开关切换至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在保证平均SAR值不超过上限SAR值的同时,提升了终端中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而使得终端中天线的辐射功率增大,有效保障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质量。
在此过程中,通常,终端中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经由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至自由空间。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改变馈入天线的信号的传导功率,只需调整天线切换开关与各天线的连接状态,即可实现对终端中天线的实时SAR值的调整,在保证天线的平均SAR值符合法规的同时,由于无需改变信号的传导功率,相应的,功率放大器也无需进行状态切换,因此可以有效延长功率放大器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烧毁功率放大器的风险。同时,由于无需降低信号的传导功率,因此,也不同影响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不会有掉话风险。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400包括:检测模块401、确定模块402和切换模块403,其中:
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切换模块403,用于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在满足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该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该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该第一频差为该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二频差为该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在满足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该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该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该第三频差为该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四频差为该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该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控制该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该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一天线与该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该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二天线与该收发信机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对该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将该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其中,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该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该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该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
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0包括收发信机501、天线502以及频段切换组件503;
该收发信机501,用于检测该天线502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该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并在满足该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该频段切换组件503发送切换指令;该频段切换组件503,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对该天线502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该收发信机501,用于在满足该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该频段切换组件503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该频段切换组件503,用于根据该第一切换指令,将该天线502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该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该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该第一频差为该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天线502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二频差为该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天线502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条件,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该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该收发信机501,用于在满足该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该频段切换组件503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该频段切换组件503,用于根据该第二切换指令,将该天线502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该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该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该第三频差为该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天线502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该第四频差为该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该天线502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0包括多个天线502,且,各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该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将该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该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组件503为第一开关组件,该第一开关组件设置于该收发信机501和该多个天线之间;该第一开关组件,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该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一天线502与该收发信机501的状态,该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该第二天线502与该收发信机501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频段切换组件503,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对该终端中天线502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0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路504,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该天线502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该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该天线502的谐振频率不同;该频段切换组件503包括第二开关组件;该第二开关组件,用于根据该切换指令,控制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控制该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终端800包括收发信机801、功率放大器802、天线切换开关803、第一天线804、第二天线805、第三天线806以及低噪声放大器807。
终端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后发送至收发信机以进行解调处理。终端通过收发信机将需发送的信号经由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发送至与天线切换开关所连接的天线,经由天线发射。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图9中,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一天线连接。其中,DUT代表终端的二维平面以及各天线在终端中的位置。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中,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二天线连接。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中天线接连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中,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三天线连接。
其中,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为第一频段,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为第二频段,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为第三频段,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以及第三频段互不相同。收发信机发出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为第四频段。其中,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以及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的差值依次增大;相应的,终端通过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第三天线发射信号时的天线效率依次减小;相应的,天线效率与天线的SAR值成正比。第四频段为824MHz-849MHz,第一频段为699MHz-960MHz,第二频段为1700MHz-2690MHz,第三频段为3300MHz-5000MHz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当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一天线连接时,收发信机获取终端中天线的实时SAR值,并基于该实时SAR值计算预设时间窗口内天线的平均SAR值,其中,该预设的时间窗口包括当前时刻,也即,根据当前时刻的实时SAR值以及预设时间窗口内多个历史时刻分别对应的SAR值,计算天线实时的平均SAR值。进一步的,确定该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在判断该差值大于0且小于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在判断该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且小于第三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该天线切换开关,在接收到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在接收到第二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
当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二天线连接时,确定该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后,在判断该差值大于0且小于第三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在判断该差值大于第四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四切换指令。
该天线切换开关,在接收到第三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在接收到第四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
当天线切换开关与第三天线连接时,确定该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后,在判断该差值大于第五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五切换指令;在判断该差值小于第五差值阈值且大于第六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第六切换指令。
该天线切换开关,在接收到第五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状态;在接收到第六切换指令的情况下,由与第三天线连接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状态。
可选的,天线切换开关与各天线之间的切换可通过MIPI(Mobile Industry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协议或者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 Ports,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协议进行控制而实现。无需额外的硬件成本,通过软件算法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包括三个天线为例进行说明,然而,终端中还可以包括四个、五个以及更多的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但其调整天线切换开关状态的方法与三个天线的切换状态类似。即收发信机基于平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差值的大小,向天线切换开关发送不同的切换指令,以使天线切换开关连接不同的天线,使终端通过不同的天线发射信号,由于各天线工作频段不同,与馈入天线的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不同,天线发射同一频率的信号的天线效率不同,在天线效率不同的情况下,天线发射同一传导功率的信号的辐射功率不同,天线的SAR值不同,因此,通过调整终端使用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实现对终端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SAR值进行调整,使得平均SAR值符合法规规定的上限SAR值。在此基础上,无需调整信号的传导功率,降低了功率放大器切换状态的频次,有效延长功率放大器的寿命,并且,保证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如图1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AR值的测试结果示意图,其中,SAR Limit为法规规定的上限SAR值。可见,终端通过在不同的天线之间切换,可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保证平均SAR值符合法规。
关于终端的具体限定和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控制方法的限定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第一频差为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二频差为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第三频差为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四频差为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第一天线与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第二天线与收发信机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其中,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在满足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满足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第一频差为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二频差为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满足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第三频差为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第四频差为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第一天线与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第二天线与收发信机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其中,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
根据所述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
在满足所述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在满足所述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
在满足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所述第一频差为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所述第二频差为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条件,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所述在满足所述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
在满足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所述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所述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所述第三频差为所述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所述第四频差为所述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终端中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
将所述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终端包括的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中设置的第一开关组件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终端中的收发信机的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收发信机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包括:
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包括:
将所述终端中设置的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将所述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其中,所述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所述终端中的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所述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中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收发信机、天线以及频段切换组件;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检测所述天线当前的目标SAR值,根据所述目标SAR值确定是否满足频段切换条件,并在满足所述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频段切换组件发送切换指令;
所述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对所述天线的工作频段进行切换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条件,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频段切换组件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将所述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一频段切换至第二频段,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第一频差小于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第二频差,所述第一频差为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所述第二频差为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条件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条件,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目标SAR值与上限SAR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频段切换组件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将所述天线的工作频段由第三频段切换至第四频段,所述第三频段对应的第三频差大于所述第四频段对应的第四频差,所述第三频差为所述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所述第四频差为所述第四频段的中心频点与馈入所述天线的信号的频率的差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多个天线,且,各所述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互不相同;
所述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天线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多个天线中当前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天线切换为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组件为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多个天线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指令,由第一开关状态切换为第二开关状态,所述第一开关状态为连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收发信机的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状态为连通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收发信机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切换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对所述终端中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切换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路,所述多个信号传输线路均用于向所述天线馈入信号,且,在不同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导通时,所述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所述频段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组件;
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线路由导通状态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并控制所述多个信号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线路由非导通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496929.2A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ctive CN114978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929.2A CN114978225B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929.2A CN114978225B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5A true CN114978225A (zh) 2022-08-30
CN114978225B CN114978225B (zh) 2023-12-26

Family

ID=8298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6929.2A Active CN114978225B (zh) 2022-05-09 2022-05-09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82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901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宜宾市天珑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的调试方法、移动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7980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Nokia Corporation Multiband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4779437A (zh) * 2015-04-28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能切换的手持设备的天线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6850100A (zh) * 2017-03-23 2017-06-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调试方法及装置
US20170373712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witching antenna for reduc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9861712A (zh) * 2019-02-28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磁吸收比值sar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41691A (zh) * 2018-08-14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功率等级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US20210058104A1 (en) * 2018-04-20 2021-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rea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CN113014288A (zh) * 2021-02-20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低天线电磁波吸收比值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56438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北京知原科技有限公司 Sar雷达重频地速比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成像方法及雷达
US20210314876A1 (en) * 2018-12-20 2021-10-07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sar value,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3840364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功率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5327B1 (ko) * 2014-01-24 2020-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모듈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699066B (zh) * 2018-12-25 2022-02-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频段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7980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Nokia Corporation Multiband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4779437A (zh) * 2015-04-28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能切换的手持设备的天线系统及切换方法
US20170373712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witching antenna for reduc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6850100A (zh) * 2017-03-23 2017-06-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调试方法及装置
US20210058104A1 (en) * 2018-04-20 2021-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rea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CN110741691A (zh) * 2018-08-14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功率等级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US20210314876A1 (en) * 2018-12-20 2021-10-07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sar value,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9861712A (zh) * 2019-02-28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磁吸收比值sar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40364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功率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14288A (zh) * 2021-02-20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低天线电磁波吸收比值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56438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北京知原科技有限公司 Sar雷达重频地速比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成像方法及雷达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群;: "基于移动终端的低SAR的LTE天线设计与分析", 微波学报, no. 2 *
杨光等: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星载SAR信号参数实时估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no. 0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901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宜宾市天珑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的调试方法、移动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5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62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 forming fo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control
WO2017219516A1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8491061B (zh) 射频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9069037B2 (en) Methods for tes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automatic self-test mode
US11039403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regulation of antennas
CN104378460A (zh) 无线装置及其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CN111917432B (zh) 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2115692U (zh) 电子设备
US20130165057A1 (en) Rf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thereof
CN113783582A (zh)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WO2020068357A1 (en) Granular adjustment of antenna power in multi-radio systems
CN114978225B (zh)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8230091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TWI504062B (zh) 天線特性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13612495B (zh) 功率放大器的供电方法、装置、介质及通信系统
US20230361889A1 (en) Radio frequency handset calibration based on antenna gain
CN113765605A (zh) 通信设备的降sar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2397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978218B (zh) 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3572487B (zh) 射频信号杂波抑制方法、基站和终端
US10536208B2 (en)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3922830A (zh) 阻抗调节方法、射频电路、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CN114710827A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768420B (zh) 一种天线处理方法、系统及天线组件
CN115250133A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