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221B -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8221B
CN114978221B CN202110215979.4A CN202110215979A CN114978221B CN 114978221 B CN114978221 B CN 114978221B CN 202110215979 A CN202110215979 A CN 202110215979A CN 114978221 B CN114978221 B CN 114978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unable filter
circulator
downlink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59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8221A (zh
Inventor
宋利
俞鑫
陈鹏
李志军
马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59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7299 priority patent/WO20221795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系统包括: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二可调滤波器;开关网络,用于建立功率放大器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与第一环形器和第二环形器中的一个连接/耦合;低噪声放大器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与第一环形器和第二环形器中的另一个连接/耦合。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带宽同步调整,保障了两子带始终处于互补状态,避免了带宽非互补造成的额外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场景存在大带宽业务与短时延业务并存的场景。传统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系统中大带宽业务和短时延业务使用不同时间粒度的时隙(如图1所示),两者无法兼容,在传统TDD系统应用于工业场景时存在部署困难和应用成本高昂的问题。传统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可满足大带宽业务与短时延业务并存需求,但系统上行频谱和下行频谱有频率间隔(如图2所示),使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保证互不干扰,造成频谱利用率降低;而传统TDD系统使用连续频谱,频谱利用率高,但是不能满足大带宽业务与短时延业务并存的场景应用。此外,传统FDD系统不能直接使用传统TDD系统的连续频谱,且互易性问题难以解决,工业需要新的系统架构。
传统TDD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其天线和远端抑制滤波器收发共用,通过射频开关进行收发通道切换,但该系统架构无法满足子带全双工收发同时工作的需求。
传统FDD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其天线收发共用,通过环形器进行收发通道的隔离,隔离度20dB左右,通过双工器进一步提高收发隔离度,但该系统架构无法满足子带全双工更高隔离度,互易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传统TDD系统无法满足子带全双工收发同时工作的问题以及传统FDD系统无法满足子带全双工互易性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收发支路,第二收发支路、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二可调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和开关网络;
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
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开关网络,用于建立功率放大器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与第一环形器和第二环形器中的一个连接/耦合;低噪声放大器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与第一环形器和第二环形器中的另一个连接/耦合;
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上行通信,则另一个用于下行通信,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带宽保持不变,确保了互易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系统还包括:
射频模块,用于频谱搬移、模数转换和/或数模转换,用于在下行通信时,连接到功率放大器,和/或在上行通信时,连接到低噪声放大器;
中频模块,用于相位补偿、时延补偿和/或数字预失真处理,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射频模块;
基带模块,用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波束赋形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IM0译码,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中频模块。
通过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基带模块在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实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以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系统还包括: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和/或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
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当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可调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时,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第一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一环形器,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一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当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时,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第二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二环形器,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二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二可调滤波器;和/或
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当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时,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第二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二环形器,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二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二可调滤波器;当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可调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时,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第一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一环形器,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一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第一可调滤波器。
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及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减少了谐波信号的干扰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开关网络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同步切换,带宽同步调整,保障了两子带始终处于互补状态,避免了带宽非互补造成的额外干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在上述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
上述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基带模块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
通过对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引起的信号畸变进行补偿,确保了子带之间不用设保护带,最大化频谱利用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根据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得上述通信装置执行: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包括:
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开关网络切换模块,用于在上述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信号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谐波信号抑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频谱位置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子载波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基带模块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带宽调整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被执行;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被执行。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各个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传统TDD系统中使用不同时间粒度的时隙的大带宽业务场景与短时延业务场景;
图2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上行频谱和下行频谱具有频率间隔的FDD场景;
图3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传统TDD系统架构;
图4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传统FDD系统架构;
图5(A)和图5(B)均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包含两套传统TDD系统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均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在传统FDD系统中增加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和/或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以及射频开关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收发可切换的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根据时隙的上下行变化进行实时同步切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同步调谐结构实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同步调整各自带宽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刀双掷开关1和单刀双掷开关2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网络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换可以切换到的四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大带宽上行工业场景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通带阻带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大带宽下行工业场景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通带阻带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互补TDD场景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可调滤波器,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来说”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举例来说”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5(A)为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实现。该系统包括两套如图3所示的传统TDD系统。当子带1中的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到与第一PA505相连时,如图5(A)中所示,第一天线501作为发射天线,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基带模块(Baseband Lower,BBL)513、第一中频模块511、第一射频模块(Radio-On-a-Chip,ROC)509、第一PA505、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503和第一天线501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当子带2中的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到与第二LNA508相连时,如图5(A)中所示,第二天线502作为接收天线,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天线502、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504、第二LNA508、第二ROC510、第二中频模块512和第二BBL514。当子带1中的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到与第一LNA507相连时,如图5(B)中所示,第一天线501作为接收天线,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天线501、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503、第一LNA507、第一ROC509、第一中频模块511和第一BBL513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当子带2中的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到与第二PA506相连时,如图5(B)中所示,第二天线502作为发射天线,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BBL514、第二中频模块512、第二ROC510、第二PA506、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504和第二天线502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但直接堆叠两套传统TDD系统存在如下缺陷:物理资源翻倍、体积翻倍、收发干扰问题严重,需要进一步拉远收发天线模块、成本翻倍、无法适应多种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调整。
图6(A)为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该系统在传统FDD系统中增加了PA和/或LNA,使得通路翻倍,以及增加了射频开关。参见图6(A),天线既可用于接收天线,也可用于发射天线。当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1,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3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610、中频模块609、ROC608、第三PA604、双工器603、环形器602和天线601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天线601、环形器602、双工器603、第三LNA606、ROC608、中频模块609和BBL610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相应地,如图6(B)所示,当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2,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3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610、中频模块609、ROC608、第四PA605、双工器603、环形器602和天线601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天线601、环形器602、双工器603、第三LNA606、ROC608、中频模块609和BBL610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如图6(C)所示,当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1,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4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610、中频模块609、ROC608、第三PA604、双工器603、环形器602和天线601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天线601、环形器602、双工器603、第四LNA607、ROC608、中频模块609和BBL610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如图6(D)所示,当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2,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至位置4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610、中频模块609、ROC608、第四PA605、双工器603、环形器602和天线601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天线601、环形器602、双工器603、第四LNA607、ROC608、中频模块609和BBL610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但该种方法存在如下缺陷:需要多路PA、LNA硬件,使得成本翻倍、收发天线耦合干扰严重,达不到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隔离度要求,无法正常工作、双工器支持的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之间需要保护频带,频谱利用率下降、无法适应多种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调整。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图7所示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参见图7,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包括如下器件:第一收发支路、第二收发支路、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第二可调滤波器708、PA709、LNA710、开关网络、以及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713。
如图7中的(A)和(B)两部分构成了一个收发可切换的互补结构,即上述第一收发支路和上述第二收发支路。其中,图7中的(A)部分为可收发切换的高隔离天线,包括第一天线701和第二天线702;图7(B)部分为第一环形器703和第二环形器704。该互补结构同时借鉴了传统TDD/FDD系统,功能可按时隙做如下切换,如图8所示,即第一收发支路工作为发射状态时,第二收发支路工作为接收状态;当第一收发支路切换为接收状态时,第二收发支路切换为发射状态。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701以及与第一天线701连接的第一环形器703,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702以及与第二天线702连接的第二环形器704。第一天线701和第二天线702的工作带宽保持不变,确保互易性。第一环形器703和第二环形器704分别与单刀双掷开关级联,确保第一天线701和第二天线702之间为最大耦合路径。
如图7中的(C)部分为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用于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和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用于抑制第二谐波信号。
如图7中的(D)部分包括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动态调整。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之间具有非常窄的过渡带,保持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不变,为子带全双工系统的总带宽且可以根据时隙的上下行变化进行实时同步切换,可称为互补滤波器,切换过程如图9所示。当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应用于发射频带时,第二可调滤波器708应用于接收频带;时隙切换后,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应用于接收频带,第二可调滤波器708应用于发射频带。即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中的一个用于上行通信,则另一个用于下行通信,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为系统的总带宽,保持不变,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在上述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进行带宽重新调整时,通过同步调谐机构实现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和上述第二可调滤波器708同步调整各自带宽,保证两个子带始终处于互补状态,避免了带宽非互补造成的额外干扰,同步调整各自带宽示意图如图10所示。
上述同步调谐机构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是,通过调整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电动马达驱动机械螺钉同步调谐。当调谐参数,如机械螺钉活动步长不一致时,可以通过部分等待机制完成;或通过调整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可变电容的配置电压,进行同步调谐。当调谐参数,如可变电容的配置电压不一致时,可以通过部分等待机制完成。机械螺钉或可变电容完成同步调谐后,即完成了谐振单元耦合系数同步调谐,得到带宽可同步调整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同步调谐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
如图7中的(E)部分为PA709,其带宽为系统的总带宽,即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
如图7中的(F)部分为LNA710,其带宽也为系统的总带宽,即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
如图7中的(G)部分包括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模块713。其中,ROC711用于在下行通信时,连接到PA709,和/或在上行通信时,连接到LNA710,上述ROC711用于频谱搬移、模数转换和/或数模转换;中频模块712,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射频模块711,中频模块712用于相位补偿、时延补偿和/或数字预失真处理;BBL模块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中频模块,BBL模块用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波束赋形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uliiple Input Multiple 0utput,MIMO)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开关网络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6,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具体地,单刀双掷开关1和2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单刀双掷开关3、4、5和6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当第一天线701作为发射天线,第二天线702作为接收天线时,单刀双掷开关1和单刀双掷开关2切换到的位置如图11(A)所示。当第一天线701作为接收天线,第二天线702作为发射天线时,单刀双掷开关1和单刀双掷开关2切换到的位置如图11(B)所示。当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下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上行通信时,单刀双掷开关3、4、5和6切换到的位置如图9中的(A)部分所示。当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上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下行通信时,单刀双掷开关3、4、5和6切换到的位置如图9中的(B)部分所示。
图12(A)一(D)为开关网络在不同切换状态时的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当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下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上行通信,且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与第一收发支路进行连接,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与第二收发支路进行连接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713、中频模块712、ROC711、PA709、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和第一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1,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收发支路、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第二可调滤波器708、LNA710、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713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2。
如图12(B)所示,当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下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上行通信,且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与第二收发支路进行连接,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与第一收发支路进行连接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713、中频模块712、ROC711、PA709、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和第二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1,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收发支路、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第二可调滤波器708、LNA710、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713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2。
如图12(C)所示,当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上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下行通信,且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与第一收发支路进行连接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713、中频模块712、ROC711、PA709、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和第一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1,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收发支路、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第一可调滤波器707、LNA710、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713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2。
如图12(D)所示,当上述第一可调滤波器707用于上行通信、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用于下行通信,且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与第二收发支路进行连接时,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BBL713、中频模块712、ROC711、PA709、第二可调滤波器708、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705和第二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1,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收发支路、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706、第一可调滤波器707、LNA710、ROC711、中频模块712和BBL713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参见路径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基站侧或终端侧。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下述三种场景:
1)大带宽上行工业场景。BUL>BDL,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通带阻带如图13所示。其中,BUL为上行带宽,BDL为下行带宽。
2)大带宽下行工业场景。BUL<BDL,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通带阻带如图14所示。
3)短时延工业场景。该场景对带宽要求不高,只需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各分出一小部分带宽。可以与1)和2)两个场景混合。
上述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复用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通过收发分离天线降低了收发通道耦合度,通过增加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实现了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灵活调整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包括S1501和S1502。
S1501,在一个时隙,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PA、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一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收发支路、第二可调滤波器、LNA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又或者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PA、第二可调滤波器、第一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二收发支路、第一可调滤波器、LNA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又或者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PA、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二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收发支路、第二可调滤波器、LNA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又或者第一无线信号依次经过PA、第二可调滤波器、第二收发支路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收发支路、第一可调滤波器、LNA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在同一个时隙,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收发同时进行,状态相反,相对于FDD系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S1502,在上述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上述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6所示的互补TDD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该场景具有10个时隙,在描述其具体工作过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图12(A)-(D)中的菱形标号1-6为单刀双掷开关1-6,圆形标号1和2分别代表路径1和路径2。如图16所示的互补TDD场景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时隙1至时隙4,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传输的射频链路如图12(A)中路径1。第一无线信号,如业务数据,从BBL出发,依次经过中频模块、ROC、PA、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第一环形器和第一天线。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传输的射频链路如图12(A)中路径2。第二无线信号从第一天线馈入,依次经过第二环形器、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第二可调滤波器、LNA到达ROC,再依次传输至中频模块、BBL;其中,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二可调滤波器将要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
2)时隙5相对于时隙4发生上下行变化,切换开关网络,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传输的射频链路变成如图12(D)中路径1所示。第一无线信号从BBL出发,依次经过中频模块、ROC、PA、第二可调滤波器、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第二环形器和第二天线。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传输的射频链路变成如图12(D)中路径2所示。第二无线信号从第一天线馈入,依次经过第一环形器、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第一可调滤波器、LNA到达ROC,再依次传输至中频模块、BBL;其中,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二可调滤波器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将要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
3)时隙6相对于时隙5发生上下行变化,切换开关网络,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时隙6至时隙8工作过程同1);
4)时隙9相对于时隙8发生上下行变化,切换开关网络,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时隙9至时隙10工作过程同2);
5)根据后续时隙的上下行变化,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参考1)至4)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引起的信号畸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补偿:
1)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和/或
2)基带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和/或
3)基带模块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对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引起的信号畸变的补偿方案,确保了子带之间不用设保护带,最大化频谱利用率。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该流程示意图包括:A1701。该方法描述了图15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中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7所示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根据上述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则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PA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PA、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LNA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在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依次通过PA、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PA、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
上述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LNA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LNA、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图1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图1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还包括:
根据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基带模块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或者
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PA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PA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之前,如图1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还包括:
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来自BBL的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根据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示意图包括:
信号传输模块1801,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PA、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LNA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开关网络切换模块1802,用于在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信号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PA、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第一收发支路和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LNA、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谐波信号抑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频谱位置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子载波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基带模块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1901,用于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PA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LNA;
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带宽调整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图1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被执行;或如图1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计算机执行:
如图1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或如图1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对应的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支路,第二收发支路、第一可调滤波器、第二可调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和开关网络;
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
所述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所述开关网络,用于建立所述功率放大器通过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形器和所述第二环形器中的一个连接/耦合;所述低噪声放大器通过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形器和所述第二环形器中的另一个连接/耦合;
其中,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上行通信,则另一个用于下行通信,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在所述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射频模块,用于频谱搬移、模数转换和/或数模转换,用于在下行通信时,连接到所述功率放大器,和/或在上行通信时,连接到所述低噪声放大器;
中频模块,用于相位补偿、时延补偿和/或数字预失真处理,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所述射频模块;
基带模块,用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波束赋形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译码,用于在上行通信和/或下行通信时,连接到所述中频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和/或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
所述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当所述第一环形器和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时,所述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一环形器,所述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当所述第二环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用于下行通信时,所述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二环形器,所述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和/或
所述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当所述第二环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时,所述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二环形器,所述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当所述第一环形器和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用于上行通信时,所述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一环形器,所述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环形器断开连接或解耦合后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网络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5.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支路或所述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所述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在所述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
所述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支路或所述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包括:
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支路或所述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射频模块、所述中频模块、所述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根据测量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所述基带模块对所述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
9.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其中,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11.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
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支路或所述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所述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开关网络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若发生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则切换开关网络,以使得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一个时隙,依次通过基带模块、中频模块、射频模块、功率放大器、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第一收发支路或第二收发支路中的一个对第一无线信号进行下行射频链路传输,和/或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支路或所述第二收发支路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射频模块、所述中频模块、所述基带模块对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上行射频链路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包括第一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环形器;所述第二收发支路包括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环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谐波信号抑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输出的第一无线信号中的第一谐波信号,将抑制第一谐波信号后的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收发支路;和/或通过第二远端抑制滤波器抑制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要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的第二谐波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抑制第二谐波信号后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频谱位置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基带模块调整终端使用的频谱位置;或
子载波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测量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各个子载波对应的补偿系数,通过所述基带模块对所述各个子载波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在被接收之前,通过终端进行预加权处理,预加权系数根据测量的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的频谱响应确定。
16.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当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通信时,接收功率放大器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另一个将接收的来自终端的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至低噪声放大器;
其中,所述第一可调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可调滤波器在开关网络的控制下分别按照时隙的上下行变化同步切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预设带宽配置信息;
带宽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带宽配置信息对系统的总带宽进行上行带宽或下行带宽调整;其中,第一可调滤波器和第二可调滤波器中的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带宽的同时,另一个用于调整下行带宽,调整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过程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之和保持不变。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
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如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9.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
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15979.4A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978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979.4A CN114978221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77299 WO2022179505A1 (zh) 2021-02-26 2022-02-22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979.4A CN114978221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1A CN114978221A (zh) 2022-08-30
CN114978221B true CN114978221B (zh) 2023-07-14

Family

ID=8297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5979.4A Active CN114978221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8221B (zh)
WO (1) WO20221795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327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基站
WO2024065325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设备
CN117998642A (zh) * 2022-11-04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4968A1 (de) * 2000-11-06 2002-05-08 Epcos Ag Frontend-Schaltung mit Duplex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4579411A (zh) * 2013-10-28 2015-04-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兼容tdd和fdd的无线接收与发射电路
CN207869103U (zh) * 2018-03-05 2018-09-14 西安彼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通信系统
CN110380754A (zh) * 2019-07-22 2019-10-25 浙江威力克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时分信号收发放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1369A (en) * 1996-07-03 1999-03-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ual mode transceiver
KR20090009534A (ko) * 2007-07-20 2009-01-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튜너블 필터를 이용한 다중대역 수신장치 및 다중대역송신장치
US8977216B2 (en) * 2012-03-19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mited Q factor tunable front end using tunable circuits an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WO2015163133A1 (ja) * 2014-04-21 2015-10-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回路、及び、通信基地局
CN105099493B (zh) * 2014-04-25 2018-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6712914B (zh) * 2015-11-13 2021-06-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429952B (zh) * 2019-06-04 2024-04-19 广东圣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Ku波段综合射频收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4968A1 (de) * 2000-11-06 2002-05-08 Epcos Ag Frontend-Schaltung mit Duplex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4579411A (zh) * 2013-10-28 2015-04-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兼容tdd和fdd的无线接收与发射电路
CN207869103U (zh) * 2018-03-05 2018-09-14 西安彼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通信系统
CN110380754A (zh) * 2019-07-22 2019-10-25 浙江威力克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时分信号收发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enna for In-Ban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D. O. Rodriguez-Duarte and J. L. Araque-Quijano;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magnetics in Advanced Applications (ICEAA),;559-562 *
刘迎春.同频同时全双工LTE射频前端设计与实现.《硕士电子期刊2016年第03期》.2016,正文15-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1A (zh) 2022-08-30
WO2022179505A1 (zh)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78221B (zh) 一种子带全双工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US9154171B2 (en) Reconfigurable radio frequency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receiving
US10084489B2 (e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and transceiver front end for interband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907739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ulti-band radio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855663B2 (en) Broadband architecture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CN110235362B (zh) 用于低损耗多频带复用的技术
US11824569B2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with tunable filters including tunable filter with mutually coupled inductors
WO20141074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US11671122B2 (en) Filter reuse i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US8971220B2 (en) Dual mode base station
WO2007146017A2 (en) Utilizing guard band between fdd and tdd wireless systems
US11658794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351233B1 (en) Shared rf front-end module for cellular application
CN112751573B (zh) 射频前端模块、收发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10224704B (zh) 射频系统和基站设备
US10084543B2 (en) Analog optical repeater and single optical line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multi-b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US20240120953A1 (en) Tunable filter arrangement
US20240106475A1 (en) Front-end systems with adjustable filter architecture
WO2022018997A1 (ja) 高周波回路
US20230216527A1 (en) Diplexer/multiplex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240106402A1 (en) Front-end receiver with multi-stage, tiered bandwidth amplifiers
CN116846433A (zh) 复用及堆叠方式的无线设备、天线套件、通讯设备
WO2023129823A1 (en) Tuning multiplexer filters
KR101563934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시스템들의 신호 분리 장치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