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6523A -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6523A
CN114976523A CN202210177116.7A CN202210177116A CN114976523A CN 114976523 A CN114976523 A CN 114976523A CN 202210177116 A CN202210177116 A CN 202210177116A CN 114976523 A CN114976523 A CN 114976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ressure
electrode
battery
wa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71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莱肯马歇尔
C·阿恩特
J·亨尼希
M·克林克
O·米西尔
F·韦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14976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具体而言,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的蓄电池单体,其具有柔性的电池单体壁、由电池单体壁构成的电池单体内腔、布置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活性材料、电极和在初始状态中与电极电气耦联的导电体。电极和导电体在初始状态中为了建立在电池单体壁的第一壁区段与第二壁区段之间的电气耦联被抵靠彼此按压,蓄电池单体具有分离装置,其构造用于随着导电体或电极由初始状态到中断状态中如此地跟随第一壁区段从第二壁区段离开的运动,使得在中断状态中在导电体与电极之间构造有间隙。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系统和一种机动车。

Description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对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的蓄电池单体。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该类型的蓄电池单体的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以及一种带有该类型的蓄电池系统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圆柱形以及棱柱形的蓄电池单体是已知的,其为了保护蓄电池单体尤其免受热失控具有安全装置,例如电流中断设备(CID)或过充电安全设备(OSD)。通常,这样的安全装置具有安全电路,其在电池单体内的临界内压、临界内部温度或临界气体浓度的情形中中断在蓄电池单体的例如被结合成电池单体绕组的活性材料与从蓄电池单体中引出的电极之间的电气耦联。这样的安全装置对于构造成软包电池的蓄电池单体而言目前仅可非常耗费地实现。
由DE 10 2016 110 778 A1已知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构造成软包电池的蓄电池单体,在其中蓄电池单体的第一内导体与蓄电池单体的第二内导体的电气耦联可取决于蓄电池单体的膨胀被分开。为此,第二内导体被保持在下部的电池单体壁处(例如经由粘贴层),且经由弯曲区段与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区段电气耦联。第一区段被保持在蓄电池单体的上部的电池单体壁处(例如经由粘贴层),且经由理论断裂部位与第一内导体的第二区段电气耦联。第二区段经由电气绝缘的粘贴层被耦联在第二内导体处。在蓄电池单体的临界膨胀的情形中,上部的电池单体壁如此地从下部的电池单体壁远离,使得弯曲区段至少部分被塑性变形且理论断裂部位被裂开。在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电气耦联因此被中断。以该方式,蓄电池单体可自动与剩余的蓄电池系统分开。弯曲区域构造成在蓄电池单体略由塑性变形弹性恢复的情形中维持,从而在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电气耦联的中断继续保持存在。
已知的构造成软包电池的带有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单体具有如下缺点,即,为了中断电气耦联电池单体壁的较大变形是必要的。这尤其在带有这样的压力装置的蓄电池系统的情形中是有问题的,即借助于该压力装置为了提高有效功率以及为了增加寿命可压合蓄电池单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或至少部分消除在蓄电池单体处的上面所描述的缺点。尤其地如下是本发明的目的,即,创造一种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其以简单的且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确保故障的蓄电池单体相对蓄电池系统的另外的蓄电池单体的电气耦联的经改善的中断。
相应地,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的蓄电池单体、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以及通过一种机动车来实现。
在此,与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单体相关联地描述的特征和细节显然同样适用与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相关联地描述的特征和细节且相应地反之亦然,从而关于针对各个发明方面的公开内容始终被相互参照或者可被相互参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针对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的蓄电池单体来实现。蓄电池单体具有柔性的电池单体壁、由电池单体壁构成的电池单体内腔、布置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的活性材料、布置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与活性材料电气耦联的电极和从电池单体内腔中伸出的以及在初始状态中与电极电气耦联的导电体。在初始状态中,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电池单体内压与在电池单体内腔之外的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先给定的压力阈值。根据本发明,电极和导电体在初始状态中为了建立在电池单体壁的第一壁区段与第二壁区段之间的电气耦联抵靠彼此按压,其中,蓄电池单体具有用于在中断状态中取消电气耦联的分离装置。压力差在中断状态中与压力阈值相符,其中,分离装置构造用于随着导电体或电极从初始状态到中断状态中如此地跟随第一壁区段从第二壁区段离开的运动,即使得在中断状态中在导电体与电极之间构造有间隙。
蓄电池系统优选构造用于运行机动车的电动马达和功率电子装置。蓄电池单体优选构造成软包电池。电池单体壁由柔性材料构成,例如铝或类似物。优选地,电池单体壁呈薄膜状地构造。此外,电池单体壁具有至少一个缝(Naht)以用于构成向外密封的电池单体内腔。该缝优选构造成焊缝、粘贴缝或类似物。
电池单体壁柔性地构造且构成电池单体内腔。电池单体壁的缝部位优选通过焊接、粘贴或类似地被密封,优选如此地,即使得电池单体内腔被气密地封闭。通过电池单体壁的柔性构造,电池单体内腔通过电池单体内压的增加(例如通过从活性材料中逸出的电池单体气体)、尤其由于活性材料的热失控可膨胀。蓄电池单体的外部尺寸(例如厚度)可以该方式被增大。优选地,电池单体壁具有铝或由铝构成。进一步优选地,电池单体壁、尤其在向外指向的壁侧上、特别优选在两侧上具有电气绝缘的材料,尤其以连续层的形式。
活性材料布置在电池单体内腔中。在本发明的范畴中,活性材料被理解为经由蓄电池单体的导电体确保电能的存储以及输出的材料或者材料混合物。活性材料优选具有锂离子。根据本发明,活性材料可以层形式、尤其堆叠地或折叠地布置在电池单体内腔中。
电极被构造用于提供活性材料与导电体的电气耦联。导电体被构造用于提供电极与蓄电池系统的另外的部件、例如另外的蓄电池单体的电气耦联(尤其在串行联接或串联的范畴中),或与蓄电池系统的主导体电气耦联,以用于将电能输出到机动车的电气消耗器处以及用于引入用于蓄电池单体的充电的电能。为了提供电气耦联,导电体装置具有第一导电体区段和第二导电体区段。
在初始状态中,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电池单体内压小于电池单体外压。优选地,电池单体内压小于大气环境压力,特别优选地电池单体内压构造成真空,尤其构造成纯真空或高真空。电池单体壁优选被构造且密封成保持真空。进一步优选地,电池单体外压与大气环境压力相符。电极和导电体通过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存在的压力差在电池单体壁的第一壁区段与第二壁区段之间抵靠彼此按压。以该方式确保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可靠的以及抗振的电气耦联。此外,因此蓄电池单体的活性材料与导电体电气耦联。
分离装置被构造用于在中断状态中中断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为此,分离装置被构造用于将导电体或电极与第一壁区段一起由初始状态移动到中断状态中。中断状态被理解为在其中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被完全中断的状态。在本发明的范畴中,电极和导电体在不带有电气耦联的重新建立的情形中的进一步远离以及重新接近同样可被称作中断状态。在中断状态中,在未打开的电池单体壁的情形中电池单体内压优选大于在初始状态中。此外,在第一壁区段与第二壁区段之间的间距在中断状态中大于在初始状态中。以该方式,在中断状态中构造有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间隙。分离装置根据本发明可构造成不带有机械储能器的部件或带有机械储能器的部件。机械储能器被构造用于在初始状态中存储能量而在中断状态中释放该能量。优选地,分离装置具有复位锁止装置,以用于防止从中断状态到初始状态中的复位。以该方式确保如下,即,避免蓄电池单体在自动的电气解耦之后的自动的重新电气耦联。
压力阈值优选取决于蓄电池单体的机械的以及化学的或者电化学的特征值来确定且决定在哪个压力差的情形中应进行蓄电池单体与蓄电池系统的其余部分的电气耦联的分离,以便于避免或至少减少在蓄电池单体处以及在蓄电池系统处的进一步损伤。压力阈值优选处在临界压力之下,在该临界压力的情形中电池单体壁的缝的打开即将发生。以该方式可防止,电池单体气体通过缺陷的缝逸出且因此在电池单体内腔中的压力阈值不或以明显的延迟(例如当蓄电池单体已经热失控时)被达到。
蓄电池单体优选具有信号装置,其构造用于当电极与导电体被电气解耦时输出信号。该信号装置优选具有固定的第一电气触点以及与第一壁区段可一起移动的第二电气触点。在初始状态中,第一电气触点和第二电气触点优选彼此分开。在中断状态中,第一电气触点优选如此地接通第二电气触点,即使得电流回路被闭合。根据本发明,信号装置可布置在蓄电池单体之内和/或之外。布置在蓄电池单体之外的信号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即,信号导线无须从蓄电池单体中被引出。以该方式,蓄电池系统的具体的蓄电池单体的电气解耦可被可靠地以及以简单的器件且成本适宜地被探测。
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单体相对常规的蓄电池单体具有如下优点,即,当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比例超过临界的极限值时,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可自动引起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的中断。通过分离装置与电池单体内压和电池单体外压的压力差的作用耦合,电池单体内压的测量以及用于控制执行器装置的控制装置不是必要的。因此蓄电池单体系统的复杂性被显著降低且该蓄电池单体相对常规蓄电池单体的运行安全性被显著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在蓄电池单体的情形中可设置成,分离装置具有压力装置,其中,压力装置在初始状态中具有通过压力差维持的预紧其构造用于在第一壁区段的方向上由电极离开指向地按压导电体或由导电体离开指向地按压电极。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压力装置被理解为用于存储机械能的装置。该压力装置被构造用于提供压力,借助于其在没有足够反力的情形中电极和导电体可从彼此移开,例如通过相对电极和/或导电体的按压。通过在初始状态中在电池单体外压与电池单体内压之间的压力差,压力装置被压合。当压力差被如此降低,使得达到压力阈值时,用于电极和导电体的压挤远离彼此的压力装置可膨胀。在使用压力装置的情形中,相对第一壁区段的机械解耦是可能的,从而在初始状态直至中断状态之间例如确保第一壁区段和导电体或者电极的共同移动。当压力装置达到放松的状态时,第一壁区段从放松的压力装置远离的进一步的移动此外是可能的。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可实现电极和导电体的可靠的电气解耦。
如下根据本发明是优选的,即,压力装置具有压力弹簧和/或压力缸和/或压力泡沫或压力装置通过导电体或电极的固有应力来实现。压力弹簧优选构造成螺旋弹簧。压力泡沫是多孔性材料,其可在构建压应力的情形下压缩。多孔性材料根据本发明可开孔地和/或闭孔地构造。在闭孔的构造的情形中,在孔中优选布置有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氩气或类似物,尤其带有至少95%的惰性气体份额。压力活塞优选布置在压力缸中以及被平移引导。在压力缸中的压力介质优选不可燃或者不可爆炸,例如惰性气体。为了提供固有应力,相应的导电体或电极具有弹性材料。优选地,导电体或者电极为此根据螺旋扭力弹簧来构造。这样的压力装置可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来制造以及预紧。此外,借助于这样的压力装置确保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的可靠中断。
进一步优选地,分离装置具有保持装置,其中,保持装置被构造用于将导电体或电极保持在第一壁区段处。借助于保持装置,导电体或者电极的运动可与第一壁区段被如此地耦联,即使得导电体或者电极一直跟随第一壁区段的运动,只要保持装置功能正常。相应地,保持装置优选如此地构造,即使得至少可达到中断状态。优选地,保持装置被构造用于在电池单体内腔的膨胀的情形中确保在第一壁区段的整个运动自由度上的保持。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确保电极和导电体在电池单体内腔的膨胀的情形中的电气解耦。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保持装置具有粘贴部位和/或钎焊部位和/或焊接部位和/或压接部位。粘贴部位优选具有粘合剂,其在蓄电池单体的运行温度范围中以及在蓄电池单体的热失控期间的温度的情形中至少是稳定的,只要电极和导电体的可靠的电气解耦在第一壁区段的移开的情形中被确保。备选地,保持装置可具有用于钩住导电体或电极的钩装置。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确保在第一壁区段处的保持且因此确保电极和导电体的可靠的电气解耦。
优选地,电极和导电体在初始状态中通过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出现的压力差在第一壁区段与第二壁区段之间被抵靠彼此按压。在此,压力差相对可能的压力装置如此地起作用,即使得压力装置被压缩且因此保持预紧。根据本发明可设置成,电池单体壁具有可塑性变形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优选在初始状态中以及在中断状态中无应力或至少基本上无应力且通过第一壁区段的运动可塑性变形。因此可防止如下,即,电池单体壁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平衡的情形中再次压缩。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确保可靠的电气耦联以及电极和导电体的解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电极或导电体在两个基础区段之间具有用于改善与第一壁区段的共同运动的铰接区段。该铰接区段如此地构造,即使得相邻的基础区段在第一壁区段从初始状态到中断状态中的运动的情形中围绕延伸穿过铰接区段的铰接轴线被彼此相对摆动。通过铰接区段,因此可更好地预定义运动。此外铰接区段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可降低电极或者导电体的机械阻力,从而使得与第一壁区段的共同的运动被改善。
特别优选地,铰接区段具有弯折部和/或横截面减少和/或相比相邻的基础区域增加的延展性。弯折部优选具有超过120°的角度。横截面减少优选在一方向上为横截面的10%与30%之间。增加的延展性可例如通过另一材料或局部的热处理来引起。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改善与第一壁区段的共同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来实现。该蓄电池系统具有系统壳体。根据本发明,在系统壳体内布置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单体。系统壳体优选由相对较硬的材料构成,以便于给蓄电池单体提供保护免受外部的机械影响,例如由于机动车的碰撞。蓄电池单体优选彼此电气互连,例如以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蓄电池单体优选被结合成一个或多个蓄电池单体堆。此外,蓄电池系统优选对于一个或多个、优选所有蓄电池单体堆而言具有用于压合相应的蓄电池单体堆的蓄电池单体的压力装置。蓄电池系统优选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主导电体,用于蓄电池系统与机动车的电气耦联。蓄电池系统优选构造用于运行机动车的功率电子装置和电动马达。
在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的情形中得出所有已相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蓄电池单体所描述的优点。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相对常规蓄电池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可自动引起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的中断,当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比例超过临界的极限值时。通过分离装置与电池单体内压和电池单体外压的压力差的作用耦合,电池单体内压的测量以及用于控制执行器装置的控制装置不是必要的。因此,蓄电池单体系统的复杂性被显著降低且该蓄电池单体系统相对常规蓄电池单体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被明显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机动车来实现。该机动车具有带有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动马达的电气驱动系统。根据本发明,该驱动系统为了以电能供应电动马达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该蓄电池系统与电动马达电气耦联,优选地经由用于运行电动马达的功率电子装置。根据本发明,机动车可具有多个电动马达以用于驱动机动车,尤其用于驱动机动车的前轴的电动马达和用于驱动机动车的后轴的电动马达。
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情形中得出所有已相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蓄电池单体以及相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蓄电池系统所描述的优点。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相对常规的机动车具有如下优点,即,以简单的器件以及以成本适宜的形式和方式可自动引起在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气耦联的中断,当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比例超过临界的极限值时。通过分离装置与电池单体内压和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耦合,电池单体内压的测量以及用于控制执行器装置的控制装置不是必要的。因此,机动车的复杂性被进一步降低且该机动车相对常规机动车的运行安全性被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单体、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在下面借助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分别示意性地:
图1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初始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
图2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中断状态中的来自图1的蓄电池单体,
图3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中断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
图4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中断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
图5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蓄电池系统,且
图6以侧视图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带有相同功能和工作方式的元件在图1至6中相应地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中示意性地以截面图示形式描绘了在初始状态A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蓄电池单体1具有电池单体壁4,通过其构成电池单体内腔5且向外被气密地密封。在电池单体内腔5中,为了存储和输出电能在多个层中布置有活性材料6。活性材料6与蓄电池单体1的电极7电气耦联。蓄电池单体1的导电体8从电池单体内腔5中引出。电极7和导电体8在电池单体壁4的第一壁区段4a与电池单体壁4的第二壁区段4b之间在电池单体内腔5中的电池单体内压与在电池单体内腔5之外的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压合且因此与彼此电气耦联。在导电体8与第二壁区段4b之间布置有在夹紧状态中的构造成压力装置11的分离装置9。由于压力差,压力装置11呈现了相对于压力的反力。
图2示意性地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中断状态U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在图1中所描绘的优选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在中断状态U中,在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差通过增加电池单体内压被如此地提高,即使得第一电池单体壁区段4a从第二电池单体壁区段4b移开。由于相对第一电池单体壁区段4a和第二电池单体壁区段4b的消失的压力,导电体8借助于具有压力弹簧12的压力装置11从电极7移开。以该方式,在电极7与导电体8之间构造有间隙10且取消在电极7与导电体8之间的电气耦联。
在图3中示意性地以截面图示形式描绘了在中断状态U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根据优选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在压力装置11和导电体8的构造上区别于根据优选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压力装置11作为压力弹簧12的替代具有压力泡沫13。导电体8在两个基础区段8a之间具有构造成弯折部16的铰接区段8b。
图4示意性地以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在中断状态U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根据优选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在分离装置9的构造上区别于根据优选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蓄电池单体1。分离装置9具有带有粘贴部位15的保持装置14。经由粘贴部位15,导电体8被保持在第一壁区段4a处且因此与其一起移动。
在图5中示意性地以截面图示形式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蓄电池系统2。蓄电池系统2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单体1,其被结合成多个电池单体堆20且布置在蓄电池系统2的系统壳体17内。电池单体堆20相应地经由夹紧装置21被夹紧在系统壳体17中。
图6示意性地以侧视图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3的优选的实施形式。机动车3具有带有用于驱动机动车3的电动马达19、用于控制电动马达19的功率电子装置22以及用于提供用于运行功率电子装置22和电动马达19的电能的根据本发明的蓄电池系统2的电气驱动系统18。
附图标记列表
1 蓄电池单体
2 蓄电池系统
3 机动车
4 电池单体壁
4a 第一壁区段
4b 第二壁区段
5 电池单体内腔
6 活性材料
7 电极
8 导电体
8a 基础区段
8b 铰接区段
9 分离装置
10 间隙
11 压力装置
12 压力弹簧
13 压力泡沫
14 保持装置
15 粘贴部位
16 弯折部
17 系统壳体
18 驱动系统
19 电动马达
20 电池单体堆
21 夹紧装置
22 功率电子装置
A 初始状态
U 中断状态。

Claims (10)

1.用于针对机动车(3)的蓄电池系统(2)的蓄电池单体(1),其具有柔性的电池单体壁(4)、由所述电池单体壁(4)构成的电池单体内腔(5)、布置在所述电池单体内腔(5)中的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的活性材料(6)、布置在所述电池单体内腔(5)中的与所述活性材料(6)电气耦联的电极(7)和从所述电池单体内腔(5)中伸出的以及在初始状态(A)中与所述电极(7)电气耦联的导电体(8),其中,在所述初始状态(A)中在所述电池单体内腔(5)中的电池单体内压与在所述电池单体内腔(5)之外的电池单体外压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先给定的压力阈值,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7)和所述导电体(8)在所述初始状态(A)中为了建立在所述电池单体壁(4)的第一壁区段(4a)与第二壁区段(4b)之间的电气耦联抵靠彼此按压,其中,所述蓄电池单体(1)具有用于在中断状态(U)中取消电气耦联的分离装置(9),其中,所述压力差在所述中断状态(U)中与所述压力阈值相符,其中,所述分离装置(9)构造用于随着所述导电体(8)或所述电极(7)由所述初始状态(A)到所述中断状态(U)中如此地跟随所述第一壁区段(4a)由所述第二壁区段(4b)离开的运动,即使得在所述中断状态(U)中在所述导电体(8)与所述电极(7)之间构造有间隙(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9)具有压力装置(11),其中,所述压力装置(11)在所述初始状态(A)中具有通过所述压力差保持的预紧且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一壁区段(4a)的方向上由所述电极(7)离开指向地按压所述导电体(8)或由所述导电体(8)离开指向地按压所述电极(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11)具有压力弹簧(12)和/或压力缸和/或压力泡沫(13)或所述压力装置(11)通过所述导电体(8)或所述电极(7)的固有应力来实现。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9)具有保持装置(14),其中,所述保持装置(14)构造用于将所述导电体(8)或所述电极(7)保持在所述第一壁区段(4a)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4)具有粘贴部位(15)和/或钎焊部位和/或焊接部位和/或压接部位。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7)和所述导电体(8)在所述初始状态(A)中通过在所述电池单体内压与电池单体外压之间出现的压力差在所述第一壁区段(4a)与所述第二壁区段(4b)之间抵靠彼此按压。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7)或所述导电体(8)在两个基础区段(8a)之间具有用于改善与所述第一壁区段(4a)的共同运动的铰接区段(8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区段(8b)具有弯折部(16)和/或横截面减少和/或相比相邻的基础区段(8a)增加的延展性。
9.用于机动车(3)的蓄电池系统(2),其具有系统壳体(1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系统壳体(17)中布置有多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单体(1)。
10.机动车(3),具有带有用于驱动所述机动车(3)的电动马达(19)的电气驱动系统(18),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18)为了以电能供应所述电动马达(19)具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池系统(2)。
CN202210177116.7A 2021-02-26 2022-02-25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Pending CN1149765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04716.1 2021-02-26
DE102021104716.1A DE102021104716A1 (de) 2021-02-26 2021-02-26 Batteriezelle mit Klemmkontakt, Batterie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6523A true CN114976523A (zh) 2022-08-30

Family

ID=8044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7116.7A Pending CN114976523A (zh) 2021-02-26 2022-02-25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50703A3 (zh)
CN (1) CN114976523A (zh)
DE (1) DE10202110471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5036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Li-Tec Battery Gmbh Converter cell comprising a cell housing, a battery with at least two such converter cell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verter cell
KR2016004988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7431149A (zh) * 2015-04-22 2017-12-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提高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CN107871840A (zh) * 2016-09-27 2018-04-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单元
DE102019103614A1 (de) * 2019-02-13 2020-08-1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strom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Energiespeicherz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098B (zh) * 2015-05-07 2020-08-18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含具有电流限制功能的电极引线的袋型二次电池
US10109842B2 (en) 2015-10-16 2018-10-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Battery cell
KR102268402B1 (ko) * 2017-08-29 2021-06-2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KR102270866B1 (ko) * 2017-11-24 2021-07-0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5036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Li-Tec Battery Gmbh Converter cell comprising a cell housing, a battery with at least two such converter cell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verter cell
KR2016004988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7431149A (zh) * 2015-04-22 2017-12-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提高的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CN107871840A (zh) * 2016-09-27 2018-04-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单元
DE102019103614A1 (de) * 2019-02-13 2020-08-1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strom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Energiespeicherze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50703A2 (de) 2022-08-31
EP4050703A3 (de) 2023-06-28
DE102021104716A1 (de)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6206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short-circuit unit,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P225936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169205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US7390589B2 (en) Safety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JP5748380B2 (ja) 安全性の向上した電池パック
KR100968050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KR100881641B1 (ko) 안전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중대형 전지팩
US20040170887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econdary battery
JP2019501508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低プロファイル圧力分離装置
CN109891627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JP2014533424A (ja) 安全性の向上した電池パック
CN107871840B (zh) 电池单元
US9425488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overcharging of battery and battery comprising the apparatus
JP7034405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EP3540823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KR101441207B1 (ko) 열팽창 패드를 이용한 전류 차단 장치
CN114976523A (zh) 带有接线柱的蓄电池单体、蓄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JP5700739B2 (ja) 電池パック安全装置
KR20120056812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EP3392924B1 (en) Battery cell
CN114976522A (zh) 具有断开装置的电池单池、电池系统和机动车
KR20200033799A (ko) 배터리 요소의 총 전력 출력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안전 장치, 안전 시스템, 보호형 배터리 유닛 및 방법
CN115347285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JPH07192710A (ja) 再充電可能なダミー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